CN113665524A -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5524A
CN113665524A CN202111131358.4A CN202111131358A CN113665524A CN 113665524 A CN113665524 A CN 113665524A CN 202111131358 A CN202111131358 A CN 202111131358A CN 113665524 A CN113665524 A CN 113665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water
falling
airba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13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5524B (zh
Inventor
于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Yant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111313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5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5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5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60Q1/5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for indicating emergenc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5/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acoustic sign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16Fall in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包括汽车主体、控制系统、底部气囊组件、顶部气囊组件及水平调整组件,所述底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底部,所述顶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顶部,落水时触发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底部气囊组件和顶部气囊组件充气展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能够更好地减缓汽车落水时下沉的速度,并且更加安全、有效地给乘驾人员争取时间进行逃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从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汽车的使用安全,各汽车制造商也都各自研究在各方面都更具安全性的汽车。汽车行驶时,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撞车、刮碰、抛锚等,其中危险性较大如车辆落水中,因为汽车的质量较大下沉的速度较快,乘驾人员无法在这短时间之内打开车门逃脱,当汽车浸入水中漫过车身后由于汽车周围水的压力非常大,也导致乘驾人员无法有效将车门打开,而外界救援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容易导致车内人员因淹水窒息而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
因此,现有对汽车落水时,能够减缓车辆下沉的速度,从而为乘驾人员争取更多地逃生时间,如现有专利为申请号为CN201810240945.9,公开日为2018年10月19日,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检测汽车落水的防沉装置,包括汽车落水信息采集模块、主控芯片模块、外部电源模块、输出模块、气囊和加压装置,气囊包括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下的软保险杠内部空间中的第一气囊、设置在汽车后备箱下软保险杠内的第二气囊以及分别对称安装在汽车左、右侧车门下方内侧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每个气囊包括外层气囊体和内层气囊体,内层气囊体上设置有导气装置;导气装置包括压力观测器、穿插与压力观测器内腔的微型导气管,内层气囊体上还设置有溢气口,内层气囊体的外壁与外层气囊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弹性连接带。
上述结构,通过在汽车下方设有气囊结构,从而使汽车落水时触发气囊充气,使汽车漂浮于水面上,从而便于人们进行逃生,但是由于气囊结构设置于车辆下方,且气囊充气时会对外部有一个弹出的作用力,从而导致汽车落水时,汽车下方受到作用力,发生侧翻的情况,并且由于气囊在车辆下方,当汽车发生侧翻时,气囊反而会把汽车整体进行翻转,使汽车顶部朝向水面下方,乘驾人员处于倒立的状态,给人们的逃生带来更大地难度,造成更大地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能够更好地减缓汽车落水时下沉的速度,并且更加安全、有效地给乘驾人员争取时间进行逃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包括汽车主体、控制系统、底部气囊组件、顶部气囊组件及水平调整组件,所述底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底部,所述顶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顶部,落水时触发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底部气囊组件和顶部气囊组件充气展开;所述底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电机、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第一气囊及第一充气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分别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两侧,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与汽车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转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杆一端与第一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开杆一端与第二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杆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撑开杆一端设有卡柱,所述卡柱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覆盖于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及水平调整组件表面,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一充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通;水平调整组件包括水平仪、第一滑轨、第二滑轨、配重块、第二转动电机及丝杆,所述水平仪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所述水平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设置汽车主体下方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设置于底部气囊组件上方,所述配重块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置于配重块一侧,所述丝杆与第二转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配重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与水平仪电性连接;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盒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二气囊及第二充气装置,所述盒体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方,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盒体内部,所述第二充气装置与第二气囊连通,且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设置于盒体上方,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与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锁定装置,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展开时锁定装置同步解锁,使第二气囊冲出盒体展开;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落水传感器、第二落水传感器及ECU控制器,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与第二落水传感器均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表面均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汽车主体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定装置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电磁锁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和第二落水传感器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的四个角落,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方的四个角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外部设有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一保护罩下方设有开口,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开口固定有拦网,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朝向拦网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外部套设有第二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内部设有凸台,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凸台上方,所述第二保护罩侧面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落水传感器的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手动开关设置于汽车主体内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二充气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罐、控制阀及导管,所述储气罐设置于汽车主体内,所述储气罐通过导轨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储气罐的出气,所述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车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对应设有第三充气装置,所述第三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车主体外部还设有警报系统,所述警报系统包括蜂鸣器和警报灯,所述蜂鸣器和警报灯均固定于汽车主体表面,所述蜂鸣器和警报灯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有益效果是:当汽车主体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落水的危险情况时,触发控制系统的第一落水传感器或第二落水传感器,第一落水传感器和第二落水传感器将数据信号传输至ECU控制器,再通过ECU控制器控制底部气囊组件和顶部气囊组件进行充气展开。底部气囊组件的第一充气装置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一气囊中,与此同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撑开杆朝向汽车主体下方进行转动,而第二撑开杆在第一撑开杆上滑槽的带动下,也同样朝汽车主体下方转动,通过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使第一气囊充气展开之后,在汽车主体下方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汽车主体下方的重心位于第一气囊中部,使第一气囊的V型面两边受力可以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达到平衡,竖直方向的分力落在第一气囊的中心位置,使汽车主体在水中更容易保持平衡。并且水平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汽车主体在水中的平衡,当水平仪检测到汽车主体发生倾斜时,将数据传输给ECU控制器,通过ECU控制器控制第二转动电机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使与丝杆螺纹连接的配重块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进行移动,从而当汽车主体朝一侧进行倾斜时,配重块朝另一侧进行移动,调整汽车主体的重心位置,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汽车主体发生侧翻的情况。而顶部气囊组件的第二充气装置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二气囊中,第二气囊充气撑开弹出盒体,将盒体上方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锁定装置解锁撑开,使第二第二在汽车主体上方展开,当汽车主体发生侧翻时,第二气囊可起到支撑汽车主体在水上漂浮的目的,使汽车主体成侧躺的状态在水面上,避免汽车主体整个翻转倒扣在水中,给乘驾人员带来更大地危险,为乘驾人员的逃生创造条件。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更好地减缓汽车落水时下沉的速度,并且更加安全、有效地给乘驾人员争取时间进行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底部气囊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落水时充气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底部气囊组件和水平调整组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第一落水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的第二落水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包括汽车主体10、控制系统、底部气囊组件30、顶部气囊组件40及水平调整组件50,底部气囊组件30设置于汽车主体10底部,顶部气囊组件40设置于汽车主体10顶部,落水时触发控制系统控制底部气囊组件30和顶部气囊组件40充气展开。
请参考图3,底部气囊组件30包括第一转动杆31、第二转动杆32、第一转动电机33、第一撑开杆34、第二撑开杆35、第一气囊36及第一充气装置37。第一转动杆31和第二转动杆32分别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下方两侧,且第一转动杆31和第二转动杆32均与汽车主体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电机33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第一转动杆31与第一转动电机33固定连接。
第一撑开杆34一端与第一转动杆31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撑开杆35一端与第二转动杆3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撑开杆34表面开设有滑动槽341,第二撑开杆35一端设有卡柱351,卡柱351与滑动槽341滑动连接,第一气囊36覆盖于第一转动杆31、第二转动杆32、第一撑开杆34及第二撑开杆35表面,第一气囊36与第一充气装置37连通,第一充气装置37与控制系统电性连通。
请参考图5,水平调整组件50包括水平仪51、第一滑轨52、第二滑轨53、配重块54、第二转动电机55及丝杆54,水平仪51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下方,水平仪5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第一滑轨52和第二滑轨53分别设置汽车主体10下方的前后两端,且第一滑轨52和第二滑轨53设置于底部气囊组件30上方。
配重块54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52和第二滑轨53滑动连接,第二转动电机55设置于配重块54一侧,丝杆54与第二转动电机55固定连接,丝杆54与配重块54螺纹连接,第二转动电机55与水平仪51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1和图4,顶部气囊组件40包括盒体41、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第二气囊44及第二充气装置,盒体41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上方,第二气囊44设置于盒体41内部,第二充气装置与第二气囊44连通,且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设置于盒体41上方,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相对设置,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与盒体41转动连接,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之间锁定装置,第二气囊44充气展开时锁定装置同步解锁,使第二气囊44冲出盒体41展开。
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落水传感器21、第二落水传感器22及ECU控制器,第一落水传感器21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下方,第二落水传感器22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上,第一落水传感器21与第二落水传感器22均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4,当汽车主体10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落水的危险情况时,触发控制系统的第一落水传感器21或第二落水传感器22,第一落水传感器21和第二落水传感器22将数据信号传输至ECU控制器,再通过ECU控制器控制底部气囊组件30和顶部气囊组件40进行充气展开。
底部气囊组件30的第一充气装置37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一气囊36中,与此同时,第一转动电机33带动第一转动杆31上的第一撑开杆34朝向汽车主体10下方进行转动,而第二撑开杆35在第一撑开杆34上滑槽的带动下,也同样朝汽车主体10下方转动,通过第一撑开杆34和第二撑开杆35使第一气囊36充气展开之后,在汽车主体10下方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汽车主体10下方的重心位于第一气囊36中部,使第一气囊36的V型面两边受力可以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达到平衡,竖直方向的分力落在第一气囊36的中心位置,使汽车主体10在水中更容易保持平衡。
并且水平调整组件50用于调整汽车主体10在水中的平衡,当水平仪51检测到汽车主体10发生倾斜时,将数据传输给ECU控制器,通过ECU控制器控制第二转动电机55带动丝杆54进行转动,使与丝杆54螺纹连接的配重块54沿第一滑轨52和第二滑轨53进行移动,从而当汽车主体10朝一侧进行倾斜时,配重块54朝另一侧进行移动,调整汽车主体10的重心位置,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汽车主体10发生侧翻的情况。
而顶部气囊组件40的第二充气装置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二气囊44中,第二气囊44充气撑开弹出盒体41,将盒体41上方的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之间的锁定装置解锁撑开,使第二第二在汽车主体10上方展开,当汽车主体10发生侧翻时,第二气囊44可起到支撑汽车主体10在水上漂浮的目的,使汽车主体10成侧躺的状态在水面上,避免汽车主体10整个翻转倒扣在水中,给乘驾人员带来更大地危险,为乘驾人员的逃生创造条件。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更好地减缓汽车落水时下沉的速度,并且更加安全、有效地给乘驾人员争取时间进行逃生。
上述方案中,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表面均设有太阳能板45,太阳能板45与汽车主体10电性连接,当汽车主体10在正常的行驶状态时,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盖设在盒体41上方,使太阳能板45朝向汽车主体10上方,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或使用。
并且锁定装置为电磁锁,电磁锁设置于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之间,电磁锁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从而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同步控制的目的,当顶部气囊组件40需要进行充气使用时,电磁锁也同步进行断电,从而使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进行解锁,避免因为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之间无法及时解锁导致第二气囊44无法正常弹出盒体41的情况出现。并且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也可采用其他结构进行锁紧,如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采用卡扣方式进行锁定,在第二气囊44充气弹出的作用下,将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之间的卡扣冲开,起到解锁的目的。
第一落水传感器21和第二落水传感器22的数量均为4个,第一落水传感器21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下方的四个角落,第二落水传感器22设置于汽车主体10上方的四个角落。通过在汽车主体10的底部和顶板分别设置第一落水传感器21和第二落水传感器22,起到多方位进行检测的目的,当汽车主体10发生落水的情况时,能够及时地检测出落水状态,从而启动控制系统对底部气囊组件30和顶部气囊组件40进行充气的目的。
请参考图6,第一落水传感器21外部设有第一保护罩23,第一保护罩23下方设有开口,第一保护罩23的开口固定有拦网231,第一落水传感器21朝向拦网231一侧。由于第一落水传感器21设置于汽车主体10的下方,容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汽车主体10经过积水路段时造成错误判断的情况,因此,通过将第一落水传感器21设置于第一保护罩23内,减少第一落水传感器21与溅起的水花进行接触,只有通过第一保护罩23下方的开口使水进入到第一保护罩23中,当汽车主体10通过积水路段之后,水从拦网231中流出,从而避免水累积在第一保护罩23内,从而可通过设置第一落水传感器21是否较长时间处于积水状态时,如果是及可能处于落水状态或是长时间在积水路段,即而可进行结合多个第一落水传感器21和第二落水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进行综合的判断,从而避免错误触发的情况出现。
请参考图7,第二落水传感器22外部套设有第二保护罩24,第二保护罩24内部设有凸台241,第二落水传感器22设置于凸台241上方,第二保护罩24侧面开设有进水孔242,进水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落水传感器22的高度。由于第二落水传感器22设置在汽车主体10的顶部,从而当汽车主体10下雨天在户外使用或者放置时,通过第二保护罩24避免第二落水传感器22与雨水进行接触,而在第二保护罩24侧面设有进水孔242,且进水孔242的高度低于第二落水传感器22的高度,从而少量水提供进水孔242进入到第二保护罩24内时,不会直接与第二落水传感器22进行接触,只有大量水进入到第二保护罩24内时,并且无法及时排出,第二落水传感器22才会有水进行接触,从而可避免下雨天错误触发的情况出现。
控制系统包括手动开关23,手动开关23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手动开关23设置于汽车主体10内部,通过ECU控制器实现对底部气囊组件30、顶部气囊组件40及水平调整组件50的控制,并且驾驶员还可通过手动开关23控制上述组件的启动或关闭。
第一充气装置37和第二充气装置结构相同,第一充气装置37包括储气罐371、控制阀372及导管373,储气罐371设置于汽车主体10内,储气罐371通过导轨与第一气囊36连通,控制阀372用于控制储气罐371的出气,控制阀372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通过控制阀372将储气罐371所存储的气体快速通入导管373中,再通过导管373通入第一气囊36中,从而使第一气囊36充气弹出,使汽车主体10能够在水面上浮起,同理第二气囊44也可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弹出。
汽车主体10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第三气囊60,第三气囊60对应设有第三充气装置61,第三充气装置6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从而使汽车主体10能够得到较大地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汽车主体10外部还设有警报系统70,警报系统70包括蜂鸣器72和警报灯71,蜂鸣器72和警报灯71均固定于汽车主体10表面,蜂鸣器72和警报灯71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可在落水的同时,通过蜂鸣器72和警报灯71发出警报,从而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能够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对驾驶员进行施救。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当汽车主体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落水的危险情况时,触发控制系统的第一落水传感器或第二落水传感器,第一落水传感器和第二落水传感器将数据信号传输至ECU控制器,再通过ECU控制器控制底部气囊组件和顶部气囊组件进行充气展开。底部气囊组件的第一充气装置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一气囊中,与此同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撑开杆朝向汽车主体下方进行转动,而第二撑开杆在第一撑开杆上滑槽的带动下,也同样朝汽车主体下方转动,通过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使第一气囊充气展开之后,在汽车主体下方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汽车主体下方的重心位于第一气囊中部,使第一气囊的V型面两边受力可以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达到平衡,竖直方向的分力落在第一气囊的中心位置,使汽车主体在水中更容易保持平衡。并且水平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汽车主体在水中的平衡,当水平仪检测到汽车主体发生倾斜时,将数据传输给ECU控制器,通过ECU控制器控制第二转动电机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使与丝杆螺纹连接的配重块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进行移动,从而当汽车主体朝一侧进行倾斜时,配重块朝另一侧进行移动,调整汽车主体的重心位置,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汽车主体发生侧翻的情况。而顶部气囊组件的第二充气装置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高压气体通入第二气囊中,第二气囊充气撑开弹出盒体,将盒体上方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锁定装置解锁撑开,使第二第二在汽车主体上方展开,当汽车主体发生侧翻时,第二气囊可起到支撑汽车主体在水上漂浮的目的,使汽车主体成侧躺的状态在水面上,避免汽车主体整个翻转倒扣在水中,给乘驾人员带来更大地危险,为乘驾人员的逃生创造条件。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更好地减缓汽车落水时下沉的速度,并且更加安全、有效地给乘驾人员争取时间进行逃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主体、控制系统、底部气囊组件、顶部气囊组件及水平调整组件,所述底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底部,所述顶部气囊组件设置于汽车主体顶部,落水时触发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底部气囊组件和顶部气囊组件充气展开;
所述底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电机、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第一气囊及第一充气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分别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两侧,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与汽车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转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杆一端与第一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开杆一端与第二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撑开杆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撑开杆一端设有卡柱,所述卡柱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覆盖于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及水平调整组件表面,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一充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通;
水平调整组件包括水平仪、第一滑轨、第二滑轨、配重块、第二转动电机及丝杆,所述水平仪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所述水平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设置汽车主体下方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设置于底部气囊组件上方,所述配重块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置于配重块一侧,所述丝杆与第二转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配重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与水平仪电性连接;
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盒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二气囊及第二充气装置,所述盒体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方,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盒体内部,所述第二充气装置与第二气囊连通,且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设置于盒体上方,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与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锁定装置,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展开时锁定装置同步解锁,使第二气囊冲出盒体展开;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落水传感器、第二落水传感器及ECU控制器,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与第二落水传感器均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表面均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汽车主体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电磁锁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和第二落水传感器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下方的四个角落,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汽车主体上方的四个角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外部设有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一保护罩下方设有开口,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开口固定有拦网,所述第一落水传感器朝向拦网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外部套设有第二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内部设有凸台,所述第二落水传感器设置于凸台上方,所述第二保护罩侧面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落水传感器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与ECU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手动开关设置于汽车主体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二充气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罐、控制阀及导管,所述储气罐设置于汽车主体内,所述储气罐通过导轨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储气罐的出气,所述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对应设有第三充气装置,所述第三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外部还设有警报系统,所述警报系统包括蜂鸣器和警报灯,所述蜂鸣器和警报灯均固定于汽车主体表面,所述蜂鸣器和警报灯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CN202111131358.4A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Active CN113665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358.4A CN113665524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358.4A CN113665524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5524A true CN113665524A (zh) 2021-11-19
CN113665524B CN113665524B (zh) 2022-06-14

Family

ID=7855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1358.4A Active CN113665524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552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5478A1 (de) * 2003-02-11 2004-08-26 Kastriot Merlaku Rettungs-System gegen Wasser-Untergang des Fahrzeugs
TWM416576U (en) * 2011-07-04 2011-11-21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Sinking-proof airbag system for a car
CN202098381U (zh) * 2011-06-17 2012-01-04 陈哲豪 车辆的防水浮囊
CN103692992A (zh) * 2013-12-19 2014-04-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防浸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5478A1 (de) * 2003-02-11 2004-08-26 Kastriot Merlaku Rettungs-System gegen Wasser-Untergang des Fahrzeugs
CN202098381U (zh) * 2011-06-17 2012-01-04 陈哲豪 车辆的防水浮囊
TWM416576U (en) * 2011-07-04 2011-11-21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Sinking-proof airbag system for a car
CN103692992A (zh) * 2013-12-19 2014-04-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防浸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5524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9743B (zh) 一种浮力调整落水汽车方位的救援装置
CN106945623A (zh) 一种乘用车防水淹气囊系统
US20070145193A1 (en) Safety pre-impact decelera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WO2017012424A1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汽车涉水救助系统
US20090111341A1 (en) Floating air bag
CN112224362A (zh) 一种汽车落水救生系统
CN107662568A (zh) 一种汽车落水急救装置及其方法
CN202686255U (zh) 一种汽车落水安全系统
CN113665524B (zh) 一种具有落水保护结构的汽车
CN207594862U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车门
CN112092782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防水淹装置
CN210970965U (zh) 一种汽车落水逃生装置
CN214001579U (zh) 汽车救生装置
CN116061863A (zh) 一种汽车溺水辅助救生装置及方法
CN106274780A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系统及车辆
CN104494552A (zh) 防水汽车的供氧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10970971U (zh) 一种司机安全防护包围结构
CN114889544A (zh) 一种落水可自救的无人驾驶汽车系统
CN111622155B (zh) 一种具有双防功能的车位锁
CN110053579B (zh) 落水自救式汽车
CN103010142A (zh) 防水汽车的供氧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9921249U (zh) 一种客车车顶安全气囊装置
CN218577689U (zh) 一种车辆落水防沉自救装置
CN215663329U (zh) 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及车辆
CN213473477U (zh) 一种汽车落水救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