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4567A -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4567A
CN113664567A CN202111071924.7A CN202111071924A CN113664567A CN 113664567 A CN113664567 A CN 113664567A CN 202111071924 A CN202111071924 A CN 202111071924A CN 113664567 A CN113664567 A CN 113664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numerical control
connecting rod
control machining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19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4567B (zh
Inventor
俞国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0719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4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4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4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4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4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0009Energy-transferring means or control lines for movable machine parts; Control panels or boxes; Control parts
    • B23Q1/0045Control panels or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8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arts of machine tools; Splash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包括:数控加工机壳、触控显示屏、控制系统及悬空式装夹治具。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上,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中。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包括固定底座及活动夹持机构,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两块滑动连接板、一Z型驱动连杆组件、一驱动电机及四组L型夹持组件。本发明公开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对产品的侧壁进行夹持,使得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保持悬空状态,由此避免损伤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数控加工中心,用于对产品进行加工。数控加工中心具有输入系统、控制系统、操作系统等,从输入系统输入的指令经控制系统的运算处理后向操作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系统根据控制信号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加工。
数控加工中心对产品进行加工时,需要通过装夹治具对产品进行装夹。现有的数控加工设备,其装夹治具对产品进行装夹时,将产品放置在支撑台上,同时通过夹持机构对产品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稳定装夹。
然而,产品的种类不同,其表面抗摩擦程度不同。针对表面需要精细保护的产品,传统的装夹方式容易对产品的下表面(与支撑台接触的一面)产生磨损,从而影响产品的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对产品的侧壁进行夹持,使得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保持悬空状态,由此避免损伤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包括:数控加工机壳、触控显示屏、控制系统及悬空式装夹治具;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上,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中;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信号连接;
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包括固定底座及活动夹持机构,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两块滑动连接板、一Z型驱动连杆组件、一驱动电机及四组L型夹持组件;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动连接板沿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设置;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其中一块滑动连接板驱动连接;四组所述L型夹持组件与两块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两端一一对应且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连接板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设置有引导轨,所述滑动连接板的顶面开设有滑动引导槽,所述滑动引导槽与所述引导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夹持组件包括:支撑连接柱、L型连杆及两个夹持滚轮;所述支撑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滑动连接板上;所述L型连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连接柱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滚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L型连杆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凸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还包括装夹机械手,所述装夹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中;所述装夹机械手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还包括保护外框及保护面板,所述触摸显示屏嵌套式装设在所述保护外框的上部;所述保护外框的下部设置有圆柱形引导柱,所述圆柱形引导柱上套设有一盖合复位弹簧;所述保护面板的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保护面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圆柱形引导柱滑动连接;
所述保护面板的底面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轴对称设置有第一平衡弹片和第二平衡弹片;所述第一平衡弹片及所述第二平衡弹片均为V型结构;所述第一平衡弹片包括第一抵持部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平衡弹片包括第二抵持部及第二卡接部;
所述保护外框的下部具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以所述圆柱形引导柱为中心轴两侧对应设置有第一盖合维持凸块、第二盖合维持凸块;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与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位置高低错开;所述第一平衡弹片的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抵持或分离;所述第二平衡弹片的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抵持或分离;
所述支撑底板开设有防盖合卡接凹槽,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位置均低于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的位置及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的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抵持或与所述支撑底板分离或卡入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抵持或与所述支撑底板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靠近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垂直阻挡面;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靠近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垂直阻挡面;所述第一垂直阻挡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阻挡面均与所述支撑底板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形成多级防盖合复位限制。
本发明公开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对产品的侧壁进行夹持,使得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保持悬空状态,由此避免损伤产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悬空式装夹治具与装夹机械手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悬空式装夹治具装夹产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悬空式装夹治具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盖合状态下,触摸显示屏、保护外框及保护面板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裸露状态下,触摸显示屏、保护外框及保护面板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分解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9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0为保护面板的结构视图;
图11为保护面板与保护外框的配合状态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10,包括:数控加工机壳20、触控显示屏30、控制系统(图未示)及悬空式装夹治具40。触控显示屏30设置在数控加工机壳20上,控制系统、悬空式装夹治具40设置在数控加工机壳20中。触控显示屏30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控制系统与悬空式装夹治具40信号连接。
如图2所示,悬空式装夹治具40包括固定底座410及活动夹持机构420。如图3及图4所示,活动夹持机构420包括:两块滑动连接板430、一Z型驱动连杆组件440、一驱动电机450及四组L型夹持组件460。Z型驱动连杆组件440的两端分别与滑动连接板430转动连接,且滑动连接板430沿固定底座410滑动设置。Z型驱动连杆组件440的中部与固定底座410转动连接。驱动电机450与其中一块滑动连接板430驱动连接。四组L型夹持组件460与两块滑动连接板430的两端一一对应且转动设置于滑动连接板430。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Z型驱动连杆组件440包括:第一连杆441、第二连杆442及第三连杆443;第一连杆441的中部与固定底座410的底面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442的一端、第三连杆44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42的另一端及第三连杆443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动连接板430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410的底面设置有引导轨411,滑动连接板430的顶面开设有滑动引导槽(图未示),滑动引导槽与引导轨411配合。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L型夹持组件460包括:支撑连接柱461、L型连杆462及两个夹持滚轮463;支撑连接柱461设置在滑动连接板430上;L型连杆462的中部与支撑连接柱461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滚轮463分别转动设置在L型连杆462的两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板4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台431,支撑连接柱461设置在支撑凸台431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10还包括装夹机械手50,装夹机械手50设置在数控加工机壳20中;装夹机械手50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装夹机械手50设置在悬空式装夹治具40的上方。
下面对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
在对产品60进行加工之前,通过驱动电机450驱动对应的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端部滑动;该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端部滑动时带动其对应的第三连杆443一同向固定底座410的端部移动;在此过程中,该第三连杆443带动第一连杆441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另一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另一端部滑动;由此,通过驱动电机450驱动两块滑动连接板430沿固定底座410相互远离;
然后,装夹机械手50将待加工的产品60传送至四组L型夹持组件460之间;此时,驱动电机450再次驱动对应的滑动连接板430,使其对应的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中部滑动;请参阅图4,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中部滑动时带动其对应的第三连杆443一同向固定底座410的中部移动;在此过程中,该第三连杆443带动第一连杆441顺时针转动,从而驱动另一滑动连接板430向固定底座410的中部滑动;由此,通过驱动电机450驱动两块滑动连接板430沿固定底座410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块滑动连接板430对应的L型夹持组件460相互靠近,直至夹持滚轮463夹持于产品60的侧面;当夹持滚轮463稳定坚持住产品60后,装夹机械手50即可离开产品60以等待下一个产品60的传送;
需要说明的是,L型连杆462的中部与支撑连接柱461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滚轮463分别转动设置在L型连杆462的两端;这样的设计,使得四个L型夹持组件460可以在刚开始接触产品60侧壁时,即开始进行适应性转动调整,直至四个L型夹持组件460均稳定地夹持于产品60的四个角的侧边;通过夹持产品60四个角的侧边,对产品60形成稳定的夹持,从而对产品60形成悬空式装夹,确保对产品60进行稳定夹持的同时不损坏产品6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由此提高产品60的良品率;而且,夹持滚轮463转动设置于L型连杆462的两端,夹持滚轮463与产品60的侧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接触方式比滑动摩擦的接触方式,对产品60的损伤进一步降低;
还需要说明的是,Z型驱动连杆组件440通过三根连杆的Z型连接,仅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50就同时实现对两块滑动连接板430的驱动。
虽然数控加工中心10对产品60实现了悬空式装夹,对产品60的保护效果大大提升。但是,数控加工中心10的具体控制指令时通过触控显示屏30进行指令输入,同时对产品60的加工状态及数控加工中心10本身的状态信息是通过触控显示屏30进行实时显示的。因此,触控显示屏30的正常工作与否直接影响到数控加工中心10是否能正常工作。
然而,触控显示屏30是暴露在车间的空气中的,而车间的空气中夹杂着大量的灰尘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灰尘及碎屑容易沉积在触控显示屏30上;而且,触控显示屏30容易刮伤,且没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为了更好地保护触控显示屏30,因此在数控加工中心10不使用时需要对触控显示屏30进行遮盖,确保触控显示屏30不再暴露在车间的空气中,从而对触控显示屏30起到防尘、防刮、防水的效果,进而对触控显示屏30进行有效的保护。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10还包括保护外框70及保护面板80。触控显示屏30嵌套式装设在保护外框70的上部。保护面板80与保护外框70进行配合,在数控加工中心10运行时,将保护面板80下滑打开;在数控加工中心10闲置时将保护面板80上滑并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避免触控显示屏30暴露在车间的空气中,从而起到防尘、防刮、防水的效果,由此对触控显示屏30进行有效的保护。
如图1所示,保护外框70分为上部及下部,触摸显示屏嵌套式装设在保护外框70的上部。保护面板80则沿保护外框70滑动,当保护面板80上滑至保护外框70的上部时,保护面板80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上,对触控显示屏30形成保护;当保护面板80下滑至保护外框70的下部时,触控显示屏30则裸露出来。
为了实现对触控显示屏30的保护,在数控加工中心10处于闲置状态时,需要将保护面板80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以对触控显示屏30形成保护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时,难免会有非工作人员将保护面板80打开而将触控显示屏30裸露在车间空气中的情况;或是工作人员因误操作而将本应处于盖合状态的保护面板80打开使触控显示屏30裸露在车间空气中。为了避免不熟悉本数控加工中心10的非工作人员轻易将保护面板80打开或工作人员误将保护面板80打开,本发明对保护面板80及保护外框70的结构,以及保护面板80与保护外框70配合进行了以下设计:
如图5及图6所示,具体的,保护外框70的下部设置有圆柱形引导柱100,圆柱形引导柱100上套设有一盖合复位弹簧200。保护面板80的底面设置有通孔300,保护面板80通过通孔300与圆柱形引导柱100滑动连接。
如图7及图8所示,保护面板80的底面以通孔300为中心轴对称设置有第一平衡弹片400和第二平衡弹片500。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均为V型结构。第一平衡弹片400包括第一抵持部401及第一卡接部402;第二平衡弹片500包括第二抵持部501及第二卡接部502。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保护外框70的下部具有支撑底板600,支撑底板600以圆柱形引导柱100为中心轴两侧对应设置有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与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在支撑底板600的位置高低错开;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抵持部401与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抵持或分离;第二平衡弹片500的第二抵持部501与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抵持或分离。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支撑底板600开设有防盖合卡接凹槽900,防盖合卡接凹槽900在支撑底板600的位置均低于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位置及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位置;第一卡接部402与支撑底板600抵持或与支撑底板600分离或卡入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第二卡接部502与支撑底板600抵持或与支撑底板600分离。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靠近触控显示屏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垂直阻挡面710;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靠近触控显示屏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垂直阻挡面810;第一垂直阻挡面710及第二垂直阻挡面810均与支撑底板600垂直。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远离触控显示屏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形引导面720;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远离触控显示屏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弧形引导面820。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盖合卡接凹槽9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形成多级防盖合复位限制。
下面对保护面板80的打开及盖合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图5至图11):
当保护面板80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作为初始盖合状态)时;此时,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卡接部402及第二平衡弹片500的第二卡接部502均抵持于支撑底板600,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为保护面板80提供平衡的支持力,使得保护面板80平行于支撑底板600;此外,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抵持部401与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第一垂直阻挡面710抵持;而且,此时盖合复位弹簧200为保护面板80提供一个弹性力使得保护面板80稳定地保持在触控显示屏30的正上方;第一抵持部401与第一垂直阻挡面710的抵持,以及盖合复位弹簧200共同作用,使得触控显示屏30稳定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的正上方,对触控显示屏30形成稳定的盖合作用;
若此时直接下滑保护面板80,由于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抵持部401抵持于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第一垂直阻挡面710,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无法顺利下滑;
若要将保护面板80打开使触控显示屏30裸露出来,则首先需要按压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在此过程中,保护面板80以圆柱形引导柱100为中心轴发生正向转动(此处的“正向”与后文的“反向”表示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下沉且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上翘;保护面板80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上翘过程中,第一平衡弹片400跟随保护面板80上翘从而使得第一抵持部401最终与第一垂直阻挡面710分离;
当第一抵持部401与第一垂直阻挡面710分离后,将保护面板80以当前姿势下滑,直至第二抵持部501与第二垂直阻挡面810抵持;此时保护面板80无法以当前姿势继续下滑;因此,需要停止按压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并按压保护面板80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在此过程中,保护面板80以圆柱形引导柱100为中心轴发生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上翘且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下沉;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上翘过程中,第二平衡弹片500跟随保护面板80不断上翘从而使得第二抵持部501最终与第二垂直阻挡面810分离;
当第二抵持部501与第二垂直阻挡面810分离后,将保护面板80以当前姿势继续下滑;在保护面板80下滑过程中,盖合复位弹簧200不断压缩并积蓄弹性势能;
当第一平衡弹片400至少越过一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时,即可松开保护面板80,使保护面板80进入并保持在打开状态(此时保护面板80处于倾斜状态,即与支撑底板600不平行);具体的,在松开保护面板80的瞬间,盖合复位弹簧200为保护面板80提供一下向靠近触控显示屏30的方向复位的弹性回复力,使得保护面板80具有向靠近触控显示屏30方向盖合复位的趋势;与此同时,一方面第一平衡弹片400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力作用进行伸展并使其第一卡接部402牢牢卡在其中一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另一方面第二平衡弹片500的弹性力作用将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平衡弹片500的一侧顶起,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进一步反向转动,进而进一步使得第一卡接部402牢牢卡在其中一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简而言之,盖合复位弹簧200、圆柱形引导柱100、通孔300的配合作用,第一平衡弹片400与防盖合卡接凹槽900的配合作用,以及第二平衡弹片500的弹性力作用,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卡接部402牢牢卡在其中一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稳定地保持在当前的打开状态,进而使得触控显示屏30稳定地裸露出来;
综上所述,打开保护面板80时,工作人员需要先按压保护面板80的一侧,再下滑保护面板80一定距离,然后按压保护面板80的另一侧后将保护面板80继续下滑;当保护面板80下滑到位后即可松手;通过多步骤的精确操作方式,有效避免误操作而将保护面板80打开使触控显示屏30裸露出来,同时避免非工作人员轻易将处于闲置状态的触控显示屏30打开裸露出来;
当需要将触控显示屏30进行盖合时,则首先需要按压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在此过程中,保护面板80以圆柱形引导柱100为中心轴发生正向转动,从而使得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下沉且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上翘;保护面板80靠近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一侧上翘过程中,第一平衡弹片400跟随保护面板80不断上翘从而使得第一卡接部402最终从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脱离出来;
当第一卡接部402从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脱离出来后,将保护面板80以当前姿势上滑一定距离,直至第一卡接部402离开多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的上方;此时松开保护面板80,一方面,保护面板80在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的弹性力作用下自行发生反向转动直至保护面板80与支撑底板600保持平行;另一方面,保护面板80在盖合复位弹簧20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自行向靠近触控显示屏30的方向复位并最终平行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护面板80自行向触控显示屏30上滑复位的过程中,第二平衡弹片500、第一平衡弹片400分别前后顺利越过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
当第二卡接部502抵持于第二弧形引导面820时,由于保护面板80在盖合复位弹簧20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具有向靠近触控显示屏30的方向复位的趋势,故此时第二弧形引导面820对第二卡接部502具有上抬的作用力;在第二弧形引导面820的上抬作用力下,保护面板80以圆柱形引导柱100为中心轴发生反向转动;保护面板80反向转动时,第二卡接部502逐渐与第二弧形引导面820分离,从而使得第二平衡弹片500顺利越过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
当第二平衡弹片500越过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后,保护面板80在第一平衡弹片400、第二平衡弹片500的作用下再次恢复至与支撑底板600平行的状态,并在平行于支撑底板600平行的状态下继续上滑,直至第一卡接部402抵持于第一弧形引导面720;
第一平衡弹片400越过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原理与第二平衡弹片500越过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第一平衡弹片400越过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后,保护面板80在第一平衡弹片400、第二平衡弹片500的作用下再次恢复至与支撑底板600平行的状态;且此时保护面板80保持盖合于触控显示屏30;
综上所述,保护面板80的自行复位,需要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的第一弧形引导面720、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第二弧形引导面820、第一平衡弹片400、第二平衡弹片500、保护面板80、盖合复位弹簧200及圆柱形引导柱100相互配合来实现的,各结构部件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工作的;
简而言之,盖合保护面板80时,工作人员需要先按压保护面板80靠近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的一侧,然后上滑保护面板80一定距离后再松开保护面板80,才能使保护面板80顺利上滑复位;通过多步骤的精确操作方式,有效避免误操作而将保护面板80盖合,同时避免非工作人员轻易将工作中的触控显示屏30盖合起来;
本发明中,对保护面板80的打开及盖合均需要熟悉该数控加工中心10的工作人员施以一定的注意力情况下才能准确、顺畅、快速地操作实现;这样的设计有效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打开或盖合触控显示屏30,同时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误操作;本发明对触控显示屏30的打开及盖合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防止他人随意操作和误操作,但是又不会过于复杂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效率,即在复杂和简单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本发明设置多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从而形成多级防盖合复位限制,这样就不要求保护面板80在下滑时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抵持部401与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严格准确对位才能实现卡接;即不要求保护面板80下滑位置非常精确,保护面板80只需要下滑到第一平衡弹片400到达多个防盖合卡接凹槽900形成的区域的上方即可,操作起来更加方便、高效;
在此,对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的作用进一步进行说明:
第一平衡弹片400的作用:
一方面,第一平衡弹片400与第二平衡弹片500的配合,使得保护面板80在盖合状态或是打开状态时保持平衡(即平行于支撑底板600);此时,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在弹性力作用下稳定抵持于支撑底板600,由于第一平衡弹片400与第二平衡弹片500结构相同,设置位置对称,故第一平衡弹片400及第二平衡弹片500对保护面板80的支撑效果对称,从而确保保护面板80保持平衡;
另一方面,在保护面板80保持打开状态时,第一平衡弹片400的第一卡接部402卡入防盖合卡接凹槽900中,防止保护面板80自动恢复到盖合状态;
再一方面,第一平衡弹片400的V型结构,使得其第一抵持部401可牢牢与第一垂直阻挡面710抵持;且,在盖合复位时,第一卡接部402与第一弧形引导面720抵持;第一卡接部402在与第一弧形引导面720抵持过程中其自身产生弹性形变结合第一弧形引导面720的引导作用,使得第一平衡弹片400顺利越过第一盖合维持凸块700;
第二平衡弹片500的作用:
一方面,第二平衡弹片500与第一平衡弹片400的配合,使得保护面板80在盖合状态或是打开状态时保持平衡(即平行于支撑底板600);此时,第二平衡弹片500及第一平衡弹片400在弹性力作用下稳定抵持于支撑底板600,由于第二平衡弹片500与第一平衡弹片400结构相同,设置位置对称,故第二平衡弹片500及第一平衡弹片400对保护面板80的支撑效果对称,从而确保保护面板80保持平衡;
另一方面,第二平衡弹片500的V型结构,使得其第二抵持部501可牢牢与第二垂直阻挡面810抵持;且,在盖合复位时,第二卡接部502与第二弧形引导面820抵持;第二卡接部502在与第二弧形引导面820抵持过程中其自身产生弹性形变结合第二弧形引导面820的引导作用,使得第二平衡弹片500顺利越过第二盖合维持凸块80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控加工机壳、触控显示屏、控制系统及悬空式装夹治具;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上,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中;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信号连接;
所述悬空式装夹治具包括固定底座及活动夹持机构,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两块滑动连接板、一Z型驱动连杆组件、一驱动电机及四组L型夹持组件;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动连接板沿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设置;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其中一块滑动连接板驱动连接;四组所述L型夹持组件与两块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两端一一对应且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驱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连接板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设置有引导轨,所述滑动连接板的顶面开设有滑动引导槽,所述滑动引导槽与所述引导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夹持组件包括:支撑连接柱、L型连杆及两个夹持滚轮;所述支撑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滑动连接板上;所述L型连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连接柱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滚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L型连杆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凸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夹机械手,所述装夹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壳中;所述装夹机械手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外框及保护面板,所述触摸显示屏嵌套式装设在所述保护外框的上部;所述保护外框的下部设置有圆柱形引导柱,所述圆柱形引导柱上套设有一盖合复位弹簧;所述保护面板的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保护面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圆柱形引导柱滑动连接;
所述保护面板的底面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轴对称设置有第一平衡弹片和第二平衡弹片;所述第一平衡弹片及所述第二平衡弹片均为V型结构;所述第一平衡弹片包括第一抵持部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平衡弹片包括第二抵持部及第二卡接部;
所述保护外框的下部具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以所述圆柱形引导柱为中心轴两侧对应设置有第一盖合维持凸块、第二盖合维持凸块;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与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位置高低错开;所述第一平衡弹片的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抵持或分离;所述第二平衡弹片的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抵持或分离;
所述支撑底板开设有防盖合卡接凹槽,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位置均低于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的位置及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的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抵持或与所述支撑底板分离或卡入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抵持或与所述支撑底板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合维持凸块靠近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垂直阻挡面;所述第二盖合维持凸块靠近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垂直阻挡面;所述第一垂直阻挡面及所述第二垂直阻挡面均与所述支撑底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盖合卡接凹槽形成多级防盖合复位限制。
CN202111071924.7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Active CN113664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924.7A CN113664567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924.7A CN113664567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4567A true CN113664567A (zh) 2021-11-19
CN113664567B CN113664567B (zh) 2022-12-30

Family

ID=7854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1924.7A Active CN113664567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456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9351U1 (de) * 2004-06-12 2004-08-19 Dmt-Drehtechnik Gmbh Elektronisch steuerbare Drehmaschine
CN101949235A (zh) * 2010-08-28 2011-01-19 丁汉云 一种防盗锁锁面护板装置
CN106703540A (zh) * 2015-11-17 2017-05-24 重庆溏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滑轨式多功能指纹密码防盗装置
CN106925998A (zh) * 2017-05-15 2017-07-07 荆州市荆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镗铣车钻复合加工中心
CN206997856U (zh) * 2017-07-14 2018-02-13 浙江世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铣床加工中心
CN107983898A (zh) * 2017-10-27 2018-05-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铆接部分自动化操作的生产线
CN110984701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山市榄通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自动滑落的滑盖式智能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9351U1 (de) * 2004-06-12 2004-08-19 Dmt-Drehtechnik Gmbh Elektronisch steuerbare Drehmaschine
CN101949235A (zh) * 2010-08-28 2011-01-19 丁汉云 一种防盗锁锁面护板装置
CN106703540A (zh) * 2015-11-17 2017-05-24 重庆溏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滑轨式多功能指纹密码防盗装置
CN106925998A (zh) * 2017-05-15 2017-07-07 荆州市荆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镗铣车钻复合加工中心
CN206997856U (zh) * 2017-07-14 2018-02-13 浙江世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铣床加工中心
CN107983898A (zh) * 2017-10-27 2018-05-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铆接部分自动化操作的生产线
CN110984701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山市榄通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自动滑落的滑盖式智能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4567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43032A (en) Robot manipulator with automatically changeable finger tools
CN113664567B (zh) 一种可对产品进行悬空式装夹的数控加工中心
CN108436557A (zh) 卧式加工中心及圆盘式刀库
CN110166753A (zh) 一种用于安防的具有升降和防尘功能的楼宇对讲机
CN202726415U (zh) 一种弹性片组装设备
CN113579792B (zh) 一种具有弹性装夹治具的数控加工中心
CN111805563A (zh) 一种基于连杆差动机构的单驱电动自适应机械手
CN203104935U (zh) 贴合机除静电装置
CN210451856U (zh) 工件夹紧装置
CN210834076U (zh) 跌落测试装置
US20100013769A1 (en) Encoding module
CN213629540U (zh) 一种呼叫中心操作控制台
CN211388796U (zh) 一种具有隐蔽移动结构的幼教机器人
CN208571785U (zh) 一种步进电机
CN217451628U (zh) 一种异形盖板用折弯机的立体折弯装置
CN216532175U (zh) 一种机电设备智能安装用控制装置
CN207709550U (zh) 一种拉伸机的输送机械手用定位机构
US3022907A (en) Item handling apparatus
CN220669106U (zh) 一种移动式光影互动装置
CN216335017U (zh) 一种料盘规整机构
CN218656221U (zh) 一种安全型折弯机构
CN218568254U (zh) 一种适用于执行器模拟治具
CN217224452U (zh) 笔记本电脑零件对位装置
CN218082799U (zh) 一种机器人拆装实训平台
CN219961033U (zh) 一种基于化工安全的静电消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