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1554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1554A
CN113661554A CN202080027671.0A CN202080027671A CN113661554A CN 113661554 A CN113661554 A CN 113661554A CN 202080027671 A CN202080027671 A CN 202080027671A CN 113661554 A CN113661554 A CN 113661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member
inclination
input device
pair
arm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76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1554B (zh
Inventor
横山达也
歌川博纪
龟井邦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61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1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6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rod or lever linkage, e.g. togg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5Means for returning or tending to return controlling members to an inoperative or neutral position, e.g. by providing return springs or resilient end-sto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04Two parallel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输入装置具备:操作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支承体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施力机构,其对操作构件向上方施力;以及倾斜抑制构件,其将操作构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结,并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使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连动,从而抑制操作构件的倾斜,倾斜抑制构件具备:主轴部,其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支承体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其从主轴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同侧延伸;以及一对副轴部,其从一对臂部各自的前端部起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操作构件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具有长度互不相同的短臂部以及长臂部。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在具备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操作体的按钮开关中具备倾斜防止杆,该倾斜防止杆具有被操作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轴支承的一对第一轴部、以及沿着操作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一对第一轴部连结的第二轴部。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体的一端侧的部分被按下的情况下,倾斜防止杆的一端侧的第一轴部向下方转动,与该转动连动地,倾斜防止杆的另一端侧的第一轴部向下方转动,由此,操作体的另一端侧的部分被按下,操作体的倾斜得到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0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倾斜防止杆的扭转、倾斜防止杆的轴支承部的晃动等,倾斜防止杆的转动衰减,倾斜防止杆的另一端侧的第一轴部的转动角度小于倾斜防止杆的一端侧的第一轴部的转动角度,从而存在产生操作体的倾斜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具备:操作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支承体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施力机构,其对操作构件向上方施力;以及倾斜抑制构件,其将操作构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结,并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使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连动,从而抑制操作构件的倾斜,倾斜抑制构件具备:主轴部,其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支承体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其从主轴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同侧延伸;以及一对副轴部,其从一对臂部各自的前端部起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操作构件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具有长度互不相同的短臂部以及长臂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由倾斜抑制构件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的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所具备的稳定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中的、降低由稳定器的扭转带来的影响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现有的输入装置中的操作构件的由晃动的影响引起的倾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中的减少操作构件的倾斜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之后的说明中,作为一例,以图中Z轴正方向为上并以图中Z轴负方向为下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以与Z轴正交的方向为水平方向进行说明,但部件的配置、操作方向并不限定于此。即,所配置的部件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操作方向等只要能够满足本发明的主旨即可,并不限定于与图中Z轴的方向相关,也可以与图中X轴、Y轴或任意的方向相关。
(输入装置100的结构)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主视图。
图1~图3所示的输入装置100例如是作为用于对机动车等车辆的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操作面板而使用的装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输入装置100例如能够用于家电产品、便携式信息终端等各种各样的用途。输入装置100能够进行对后述的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面的触摸操作以及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这两方。例如,输入装置100能够在通过对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面的触摸操作进行了功能的选择后,通过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来确定功能的选择。
如图1~图3所示,输入装置100具备操作构件110、壳体120、稳定器132(“一对倾斜控制构件中的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一例)、稳定器134(“一对倾斜控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一例)、电路基板140以及螺旋弹簧150。
<操作构件110>
操作构件110是在操作面(上表面)进行由操作体(例如,用户的手指)进行的按下操作的构件。操作构件110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操作构件110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20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从上方进行俯视时,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面具有以X轴方向(“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例)为长边方向并以Y轴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一例)为短边方向的长方形状。操作构件110被螺旋弹簧150向上方施力。因此,操作构件110未进行由用户进行的按下操作时位于规定的高度位置。另外,操作构件110在从由用户进行的按下操作释放时,自动复位到规定的高度位置。
操作构件110构成为具有操作部112以及滑动部114。操作部112是在上表面具有操作面的大致平板状的部分。操作部112内置有触摸面板112A(参照图2以及图3)。触摸面板112A能够对操作面中的操作体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并经由省略图示的信号通路(例如,电缆、连接器等)而输出与该接触位置相应的检测信号。
滑动部114是在操作部112的下侧与操作部112形成为一体的具有立体形状(大致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并以Y轴方向为短边方向的长方体形状)的部分。滑动部114收容于壳体120的收容空间120A的内部,并伴随于操作构件110的上下移动而在收容空间120A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滑动。另外,滑动部114在进行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而向下方滑动了时,能够按下在该滑动部114的下侧在电路基板140的上表面安装的按钮开关142。
操作构件110具有轴承部116a、轴承部116b、轴承部116c、轴承部116d。
轴承部116a在操作部112的下表面中的Y轴负侧从比滑动部114靠X轴负侧的位置(“操作构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的一例)向下方延伸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16aa将在稳定器132的一端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副轴部132E(参照图4)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轴承部116b在操作部112的下表面中的Y轴负侧从比滑动部114靠X轴正侧的位置(“操作构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一例)向下方延伸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16ba将在稳定器132的另一端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副轴部132C(参照图4)轴支承为能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轴承部116a、116b在彼此相同的高度位置对稳定器132的副轴部132E、132C进行轴支承。
轴承部116c在操作部112的下表面中的Y轴正侧从比滑动部114靠X轴正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16ca将在稳定器134的一端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副轴部134E(参照图4)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轴承部116d在操作部112的下表面中的Y轴正侧从比滑动部114靠X轴负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16da将在稳定器134的另一端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副轴部134C(参照图4)轴支承为能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轴承部116c、116d在彼此相同的高度位置对稳定器134的副轴部134E、132C进行轴支承。
<壳体120>
壳体120是具有上部以及下部开口的收容空间120A的筒状的构件。壳体120是“支承体”的一例,对操作构件110、稳定器132、134以及电路基板140进行支承。壳体120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收容空间120A,从上部开口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收容有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在从上方进行俯视时,收容空间120A的开口形状为与滑动部114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例如,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收容空间120A的开口形状与滑动部114的外形状同样是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滑动部114向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晃动得到了抑制。
壳体120具有轴承部122a、122b、122c、122d,轴承部122a、122b从壳体120的Y轴负侧的侧面朝向Y轴负侧突出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22aa、122ba将在稳定器132的中央部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主轴部132A轴支承为能够转动。在壳体120的Y轴负侧的侧面,轴承部122a设置于X轴负侧,轴承部122b设置于X轴正侧。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孔122aa、122ba具有在Y轴方向上稍长的长孔形状,以使得稳定器132的主轴部132A能够伴随于稳定器132的转动(副轴部132C、132E的上下移动)而沿Y轴方向移动。另外,虽未图示,但对于轴承孔122aa、122ba也可以是,Y轴负侧作为具有嵌入(snap in)功能的开口,从而能够通过从Y轴负侧朝向开口压入主轴部132A而将该主轴部132A插入。
轴承部122c、122d从壳体120的Y轴正侧的侧面朝向Y轴正侧突地设置,并通过沿X轴方向贯通地设置的轴承孔122ca、122da将在稳定器134的中央部设置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主轴部134A轴支承为能够转动。在壳体120的Y轴正侧的侧面,轴承部122d设置于X轴负侧,轴承部122c设置于X轴正侧。需要说明的是,轴承部122a、122b、122c、122d设置为彼此相同的高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孔122ca、122da具有在Y轴方向上稍长的长孔形状,以使得稳定器134的主轴部134A能够伴随于稳定器134的转动(副轴部134C、134E的上下移动)而沿Y轴方向移动。另外,虽未图示,但对于轴承孔122ca、122da也可以是,Y轴正侧作为具有嵌入功能的开口,从而能够通过从Y轴正侧朝向开口压入主轴部134A而将该主轴部134A插入。
<稳定器132、134>
稳定器132、134是棒状的构件,将操作构件110的X轴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连结,且在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使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连动,从而抑制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稳定器132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Y轴负侧的侧方设置有主轴部132A(参照图4),且该稳定器132将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16a与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设置的轴承部116b连结。稳定器132被壳体120的轴承部122a、122b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
稳定器134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Y轴正侧的侧方设置有主轴部134A(参照图4),且该稳定器134将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设置的轴承部116c与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 16d连结。稳定器134被壳体120的轴承部122c、122d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
例如,稳定器132、134通过对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圆棒状的材料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稳定器132、134的形状的详细内容使用图4后述。
<电路基板140>
电路基板140是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的较硬质的平板状的构件。电路基板140以封闭壳体120的下部开口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20。作为电路基板140,例如使用PWB(PrintedWiring Board)。在电路基板140的上表面中的中央安装有按钮开关142。按钮开关142是所谓的金属圆顶开关。按钮开关142在被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从上方按下时,设置于内部的金属圆顶状的可动触点构件(未图示)的顶部进行反转动作,由此切换为接通状态。此时,按钮开关142能够通过可动触点构件的反转动作向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面呈现咔哒感。按钮开关142通过切换为接通状态,能够经由省略图示的信号通路(例如,电缆、连接器等)而向外部装置输出接通信号。
<螺旋弹簧150>
螺旋弹簧150是“施力机构”的一例。螺旋弹簧150在操作构件110与电路基板140之间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螺旋弹簧150对操作构件110向上方施力。由此,螺旋弹簧150在对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被释放时,能够使操作构件110自动地复位到规定的高度位置。
(稳定器132、134的结构)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稳定器132、134的结构的图。
如图4所示,稳定器132具有主轴部132A、长臂部132B、副轴部132C、短臂部132D以及副轴部132E。
主轴部132A是如下部分: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Y轴负侧的侧方沿着X轴方向(“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例)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壳体120设置的轴承部122a、122b的轴承孔122aa、122b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22a、122b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
长臂部132B是从主轴部132A的X轴正侧的端部向Y轴正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同侧”的一例)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长臂部132B具有长度L2。
副轴部132C是如下部分:截面形状为圆形,且从长臂部132B的前端部向X轴负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操作构件110设置的轴承部116b的轴承孔116b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16b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短臂部132D是从主轴部132A的X轴负侧的端部向Y轴正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同侧”的一例)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短臂部132D具有长度L1(但L2>L1)。
副轴部132E是如下部分:截面形状为圆形,且从短臂部132D的前端部向X轴正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操作构件110设置的轴承部116a的轴承孔116a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16a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4所示,稳定器134具有主轴部134A、长臂部134B、副轴部134C、短臂部134D以及副轴部134E。
主轴部134A是如下部分: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Y轴正侧的侧方沿着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壳体120设置的轴承部122c、122d的轴承孔122ca、122d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22c、122d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
长臂部134B是从主轴部134A的X轴负侧的端部向Y轴负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长臂部132B具有长度L2。
副轴部134C是如下部分:截面形状为圆形,且从长臂部134B的前端部向X轴正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操作构件110设置的轴承部116d的轴承孔116d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16d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短臂部134D是从主轴部134A的X轴正侧的端部向Y轴负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短臂部134D具有长度L1。
副轴部134E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该副轴部134E从短臂部134D的前端部向X轴负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以贯通在操作构件110设置的轴承部116c的轴承孔116ca的方式配置,由此被轴承部116c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在从上方进行俯视时,一对稳定器132、134以将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夹在中间且使主轴部132A与主轴部134A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作为一对稳定器132、134,通过对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金属制的棒进行曲柄弯曲加工而成形的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稳定器在X轴方向上相互反转地使用。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X轴正侧的侧方,稳定器132的长臂部132B与稳定器134的短臂部134D相互对置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X轴负侧的侧方,稳定器132的短臂部132D与稳定器134的长臂部134B相互对置地配置。
(输入装置100的动作)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图5的(a)表示未进行对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00的X轴正侧的侧面。图5的(b)表示进行了对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100的X轴正侧的侧面。
如图5的(b)所示,当进行对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部112的向下方的按下操作时,操作构件110向下方移动。此时,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在收容空间120A的内部向下方滑动,从而对操作构件110向下方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操作构件110向下方移动规定量。通过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按钮开关142被从上方按下。其结果是,按钮开关142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从而向外部装置输出接通信号。
并且,当对操作构件110的操作部112的按下操作解除时,通过来自螺旋弹簧150的向上方的作用力,操作构件110向上方移动而自动地复位到规定的高度位置。由此,输入装置100复位到图5的(a)所示的状态。另外,按钮开关142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从而不向外部装置输出接通信号。
在此,如图5的(b)所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在操作构件110向下方移动时,通过操作构件110的轴承部116b的轴承孔116ba,稳定器132的副轴部132C被向下方按下。由此,稳定器132以被壳体120的轴承部122a、122b轴支承的主轴部132A的中心为转动轴而在从X轴正侧观察时顺时针转动。
同时,通过操作构件110的轴承部116c的轴承孔116ca,稳定器134的副轴部132E被向下方按下。由此,稳定器134以被壳体120的轴承部122c、122d轴支承的主轴部134A的中心为转动轴而在从X轴正侧观察时逆时针转动。
通过稳定器132的转动,在稳定器132的相反侧(X轴负侧)的端部,短臂部132D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在短臂部132D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2E将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16a的轴承孔116aa向下方按下。
另外,通过稳定器134的转动,在稳定器134的相反侧(X轴负侧)的端部,长臂部134B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在长臂部134B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4C将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16d的轴承孔116da向下方按下。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被按下的情况下,追随于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也被稳定器132、134按下,从而向下方移动。即,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同时向下方移动,由此,操作构件110的倾斜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在俯视下,X轴正侧与负侧具有关于通过中央的Z轴点对称的结构。因此,起到与X轴正侧被按下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被按下的情况下,追随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也被稳定器132、134按下,从而向下方移动。即,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同时向下方移动,由此,操作构件110的倾斜得到抑制。
(降低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带来的影响的结构)
图6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的、降低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带来的影响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图6中,表示从X轴正侧观察时的稳定器134。图6的(a)表示由于稳定器134为完全的刚体而不产生稳定器134的扭转的状态。图6的(b)表示产生稳定器134的扭转的状态。
例如,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被按下的情况下,如图6的(a)以及图6的(b)所示,首先,在稳定器134的X轴正侧的端部设置的副轴部134E被向下方按下,由此,在稳定器134的X轴正侧的端部设置的短臂部134D在从X轴正侧观察时逆时针转动。将此时的副轴部134E向下方的移动量设为D1,将短臂部134D的转动角度设为θ1。同时,稳定器134的主轴部134A以及长臂部134B也在从X轴正侧观察时逆时针转动。
在此,如图6的(a)所示,在不产生稳定器134的扭转的情况下,长臂部134B的旋转角度与短臂部134D的旋转角度同样为θ1。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如图6的(a)所示,由于长臂部134B的长度L2比短臂部134D的长度L1长,因此在长臂部134B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4C向下方的移动量D2比在短臂部134D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4E向下方的移动量D1大。
但是,实际上稳定器134并不是完全的刚体,因此如图6的(b)所示,存在如下情况:由于由负载引起的弹性变形而在稳定器134产生扭转,长臂部134B的转动角度产生不足(将转动角度的不足量设为θ2),长臂部134B的转动角度小于短臂部134D的转动角度即θ1。在该情况下,副轴部134C向下方的移动量D2衰减。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考虑到该移动量D2的衰减量,使长臂部134B的长度L2比短臂部134D的长度L1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如图6的(b)所示,即使在稳定器134产生扭转而长臂部134B的转动角度衰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在长臂部134B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4C向下方的移动量D2(衰减后的移动量在图6的(b)中以“D2’”表示)例如与在短臂部134D的前端设置的副轴部134E向下方的移动量D1相等。即,通过采用使长臂部134B的长度L2比短臂部134D的长度L1长的结构,能够降低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操作构件110在维持水平状态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
(现有的输入装置中的操作构件110的由晃动的影响引起的倾斜)
图7是用于对现有的输入装置中的操作构件110的由晃动的影响引起的倾斜进行说明的图。在图7中,作为现有的输入装置,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使用假设使长臂部134B的长度L2与短臂部134D的长度L1相等的结构的输入装置。
另外,在图7中,将从Y轴负侧观察到的稳定器134与壳体120的轴承部122c、122d以及操作构件110的轴承部116c、116d一同表示。图7的(a)表示未产生倾斜的状态下的稳定器134。图7的(b)表示产生了倾斜的状态下的稳定器134。
在图7的(a)所示的例子中,在稳定器134的主轴部134A与对该主轴部134A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122c、122d的轴承孔122ca、122da之间具有用于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上下方向上的微小的间隙(晃动)。在该情况下,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被按下时,如图7的(b)所示,在X轴正侧的轴承部122c的轴承孔122ca的内部,主轴部134A向下方移动,在X轴负侧的轴承部122d的轴承孔122da的内部,主轴部134A向上方移动(即,稳定器134相对于轴承部122c、122d的晃动内的移动方向在X轴正侧与X轴负侧分别成为上下相反的方向)。因此,如图7的(b)所示,相对于轴承部122c、122d(即,相对于壳体120),稳定器134以向被按下的一侧即X轴正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图7的(a)所示的例子中,在稳定器134的副轴部134E、134C与对该副轴部134E、134C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116c、116d的轴承孔116ca、116da之间具有用于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上下方向上的微小的间隙(晃动)。在该情况下,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被按下时,如图7的(b)所示,在X轴正侧的轴承部116c的轴承孔116ca的内部,副轴部134E向上方移动,在X轴负侧的轴承部116d的轴承孔116da的内部,副轴部134C向下方移动(即,稳定器134相对于轴承部116c、116d的晃动内的移动方向在X轴正侧与X轴负侧分别成为上下相反的方向)。因此,如图7的(b)所示,相对于稳定器134,操作构件110以向被按下的一侧即X轴正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其结果是,在现有的输入装置中,如图7的(b)所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轴承部116c的高度位置H1与操作构件的X轴负侧的轴承部116d的高度位置H2之间产生高低差ΔH。由于该高低差ΔH,操作构件110以向被按下的一侧即X轴正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输入装置100中的减少操作构件110的倾斜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操作构件110的倾斜的原因包括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带来的影响、以及由稳定器134的轴承部的晃动带来的影响,其结果是,这些影响的合计导致操作构件110的倾斜。因此,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使长臂部134B的长度L2比短臂部134D的长度L1长,以便消除包括所有这些影响的高低差ΔH。图8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的减少操作构件110的倾斜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即使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被按下而产生了稳定器134的扭转以及由稳定器134的轴承部的晃动带来的影响的情况下,考虑到会以这些影响为主要原因而产生的上述高低差ΔH,而使长臂部134B的长度L2比短臂部134D的长度L1长。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能够使操作构件的X轴负侧的轴承部116d的高度位置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轴承部116c的高度位置H1相等。即,能够使操作构件110在维持水平状态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
(长度L1、L2的优选例)
需要说明的是,稳定器132、134的长臂部132B、134B的长度L2、以及稳定器132、134的短臂部132D、134D的长度L1优选满足下述数学式(1)。
L1×SIN(θ1)=L2×SIN(θ1-θ2)-ΔH (1)
其中,在上述数学式(1)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L1:短臂部132D、134D的长度(参照图4、图6)
L2:长臂部132B、134B的长度(参照图4、图6)
θ1: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侧被按下时的、短臂部132D、134D的转动角度(参照图6)
θ2: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稳定器132、134的扭转而产生的、长臂部132B、134B的转动角度相对于短臂部132D、134D的转动角度的不足量(参照图6的(b))
ΔH:在假设使长度L1、L2为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稳定器132、134的各轴承部的晃动而产生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的高低差(参照图7的(b))
例如,在设为θ1=10°、θ2=2°、ΔH=0.2mm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数学式(1),优选设为L1=8mm、L2=11.4mm。需要说明的是,θ2例如也可以通过实际试验或模拟等而导出。另外,ΔH例如也可以基于稳定器132、134的各轴支承部的最大公差量而导出。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能够补充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被按下时的、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量的不足量、以及由操作构件110和稳定器134的晃动所带来的倾斜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量的不足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相互反转的一对稳定器132、134,且在俯视下,X轴正侧与负侧具有关于通过中央的Z轴点对称的结构,因此即使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被按下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被按下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能够补充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被按下时的、由稳定器134的扭转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量的不足量、以及由操作构件110和稳定器132的晃动所带来的倾斜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向下方的移动量的不足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中,无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的部分以及X轴负侧的部分中的哪一方被按下的情况下,都能够使操作构件110以水平状态向下方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的俯视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的侧视图。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在从上方进行俯视时操作构件110具有大致正方形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不同。伴随于该形状变更,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在螺旋弹簧150沿X方向设置有两个且沿Y方向设置有两个而合计设置有四个这一点、以及除了一对稳定器132、134以外还具备一对稳定器162、164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不同。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中,在从上方进行俯视时,一对稳定器132、134与一对稳定器162、164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一对稳定器162、164使用与一对稳定器132、134相同的构件。
一对稳定器162、164与一对稳定器132、134同样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向Y轴方向的倾斜。
具体而言,稳定器162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X轴正侧的侧方设置有主轴部162A,且该稳定器162将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16e与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设置的轴承部116f连结。稳定器162具有主轴部162A、从主轴部162A的Y轴正侧的端部向X轴负侧延伸的长臂部162B、从长臂部162B的前端向Y轴负侧延伸的副轴部162C、从主轴部162A的Y轴负侧的端部向X轴负侧延伸的短臂部162D、以及从短臂部162D的前端向Y轴正侧延伸的副轴部162E。稳定器162通过从壳体120的X轴正侧的侧面朝向X轴正侧突出地设置的轴承部122e、122f将主轴部162A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稳定器162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被按下而副轴部162E被按下时,在从Y轴负侧观察时逆时针转动,从而与副轴部162E相反侧的副轴部162C将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按下。由此,稳定器162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向Y轴方向的倾斜,从而维持操作构件110的水平状态。
在稳定器162中,长臂部162B具有长度L2。另外,短臂部162D具有长度L1。由此,稳定器162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被按下时,能够减少由稳定器162的扭转以及稳定器162的轴承部的晃动引起的倾斜,从而使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长臂部162B侧)的高度位置与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短臂部162D侧)的高度位置相等。由此,稳定器162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向Y轴方向的倾斜,从而维持操作构件110的水平状态。
另外,稳定器164在操作构件110的滑动部114的X轴负侧的侧方设置有主轴部164A,且该稳定器164将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设置的轴承部116g与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设置的轴承部116h连结。稳定器164具有主轴部164A、从主轴部164A的Y轴负侧的端部向X轴正侧延伸的长臂部164B、从长臂部164B的前端向Y轴正侧延伸的副轴部164C、从主轴部164A的Y轴正侧的端部向X轴正侧延伸的短臂部164D、以及从短臂部164D的前端向Y轴负侧延伸的副轴部164E。稳定器164通过从壳体120的X轴负侧的侧面朝向X轴负侧突出地设置的轴承部122g、122h将主轴部164A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稳定器164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被按下而副轴部164E被按下时,在从Y轴负侧观察时顺时针转动,从而与副轴部164E相反侧的副轴部164C将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按下。由此,稳定器164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向Y轴方向的倾斜,从而维持操作构件110的水平状态。
在稳定器164中,长臂部164B具有长度L2。另外,短臂部164D具有长度L1。由此,稳定器164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被按下时,能够减少由稳定器164的扭转以及稳定器164的轴承部的晃动引起的倾斜,从而使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长臂部164B侧)的高度位置与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短臂部164D侧)的高度位置相等。由此,稳定器164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向Y轴方向的倾斜,从而维持操作构件110的水平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具备:操作构件110,其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20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螺旋弹簧150,其对操作构件110向上方施力;以及稳定器132、134,其将操作构件110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并在该两端部之间使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连动,从而抑制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在此,稳定器132具备:主轴部132A,其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被壳体120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132B、132D,其从主轴部132A的两端部起分别沿着Y轴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副轴部132C、132E,其从一对臂部132B、132D各自的前端部起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被操作构件110的两端部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132B、132D具有长度互不相同的短臂部132D以及长臂部132B。
由此,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在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短臂部132D侧)的部分被按下时,能够通过稳定器132将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短臂部132D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另一端侧(长臂部132B侧)的部分这两方按下。此时,即使在稳定器132中产生了转动角度的衰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操作构件110的另一端侧(长臂部132B侧)的部分的按下量与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短臂部132D侧)的部分的按下量相等。因此,根据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能够抑制由稳定器132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另外,稳定器134具备:主轴部134A,其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被壳体120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134B、134D,其从主轴部134A的两端部起分别沿着Y轴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副轴部134C、134E,其从一对臂部134B、134D各自的前端部起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被操作构件110的两端部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臂部134B、134D具有长度互不相同的短臂部134D以及长臂部134B。
由此,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在操作构件110的另一端侧(短臂部134D侧)的部分被按下时,能够通过稳定器134将操作构件110的另一端侧(短臂部134D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长臂部134B侧)的部分这两方按下。此时,即使在稳定器134中产生了转动角度的衰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操作构件110的一端侧(长臂部134B侧)的部分的按下量与操作构件110的另一端侧(短臂部134D侧)的部分的按下量相等。因此,根据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能够抑制由稳定器134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具备以将操作构件110夹在中间且使各自的主轴部132A、134A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稳定器132、134,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稳定器132的长臂部132B与稳定器134的短臂部134D相互对置地配置,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稳定器132的短臂部132D与稳定器134的长臂部134B相互对置地配置。
由此,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中,无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部分以及X轴负侧部分中的哪一方被按下的情况下,都能够使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部分的按下量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部分的按下量相等。因此,根据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无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部分以及X轴负侧部分中的哪一方被按下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由稳定器132、134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另外,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中,作为一对稳定器132、134,在X轴方向上相互反转地使用具有相同的形状的两个构件。
由此,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中,只要制造对于稳定器132、134共通的构件即可,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成本。另外,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中,在进行稳定器132、134的组装作业时,无需将在稳定器132、134中使用的构件相互区分,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稳定器132、134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中,一对稳定器132、134与一对稳定器162、164以在俯视下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
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中,无论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部分、X轴负侧部分、Y轴正侧部分以及Y轴负侧部分中的哪一方被按下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满足式{L1×SIN(θ1)=L2×SIN(θ1-θ2)-ΔH}。
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L1: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的长度
L2:长臂部132B、134B、162B、164B的长度
θ1: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侧被按下时的、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的转动角度
θ2: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稳定器132、134、162、164的扭转而产生的、长臂部132B、134B、162B、164B的转动角度相对于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的转动角度的不足量
ΔH:在假设使长度L1、L2为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操作构件110的短臂部132D、134D、162D、164D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稳定器132、134、162、164的各轴承部的晃动而产生的、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的部分的高低差、以及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的部分与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的部分的高低差
由此,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或X轴负侧被按下的情况下,即使在产生了由稳定器132、134的扭转以及稳定器132、134的轴承部的晃动这两方引起的、稳定器132、134中未被按下的一侧的转动角度的衰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操作构件110的X轴正侧部分的按下量与操作构件110的X轴负侧部分的按下量相等。因此,根据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能够抑制由稳定器132、134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中,在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或Y轴负侧被按下的情况下,即使在产生了由稳定器162、164的扭转以及稳定器162、164的轴承部的晃动这两方引起的、稳定器162、164中未被按下的一侧的转动角度的衰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操作构件110的Y轴正侧部分的按下量与操作构件110的Y轴负侧部分的按下量相等。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0,能够抑制由稳定器162、164的转动角度的衰减引起的操作构件110的倾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具有设置有稳定器132、134这两方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也可以具有设置有稳定器132、134中的任一方的结构。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具备对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进行检测的按钮开关142,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200也可以具备对操作构件110的按下操作进行检测的其他检测机构(例如,光电传感器、磁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本国际申请基于2019年4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9-08292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至本国际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 输入装置
110 操作构件
112 操作部
112A 触摸面板
114 滑动部
116a、116b、116c、116d 轴承部
116aa、116ba、116ca、116da 轴承孔
116e、116f、116g、116h 轴承部
120 壳体(支承体)
122a、122b、122c、122d 轴承部
122aa、122ba、122ca、122da 轴承孔
122e、122f、122g、122h 轴承部
132、134 稳定器(倾斜抑制构件)
132A、134A 主轴部
132B、134B 长臂部
132C、134C 副轴部
132D、134D 短臂部
132E、134E 副轴部
140 电路基板
142 按钮开关
150 螺旋弹簧(施力机构)
162、164 稳定器(倾斜抑制构件)
162A、164A 主轴部
162B、164B 长臂部
162C、164C 副轴部
162D、164D 短臂部
162E、164E 副轴部。

Claims (6)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备:
操作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支承体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施力机构,其对所述操作构件向上方施力;以及
倾斜抑制构件,其将所述操作构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结,并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使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连动,从而抑制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
所述倾斜抑制构件具备:
主轴部,其沿着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所述支承体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一对臂部,其从所述主轴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同侧延伸;以及
一对副轴部,其从所述一对臂部各自的前端部起沿着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被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另一端部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一对臂部具有长度互不相同的短臂部以及长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备以将所述操作构件夹在中间且使各自的所述主轴部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一对所述倾斜抑制构件,
在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一端部,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中的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所述长臂部与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所述短臂部相互对置地配置,
在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中的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与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倾斜抑制构件的所述长臂部相互对置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相互反转地使用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一对倾斜抑制构件以在俯视下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臂部的长度与所述长臂部的长度被设定为减少将如下两种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相加而得到的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的长度关系,其中,
一种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是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被按下时的、由于所述长臂部侧的副轴部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相对于所述短臂部侧的副轴部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的不足量的影响而产生的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所述长臂部侧的副轴部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的不足量能够因由所述倾斜抑制构件的扭转引起的、所述长臂部的转动角度相对于所述短臂部的转动角度的不足量而产生,
另一种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是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所述倾斜抑制构件的轴支承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晃动而产生的所述操作构件的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短臂部的长度设为L1并将所述长臂部的长度设为L2的情况下,
满足式{L1×SIN(θ1)=L2×SIN(θ1-θ2)-ΔH},
其中,
θ1是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被按下时的、所述短臂部的转动角度,
θ2是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所述倾斜抑制构件的扭转而产生的、所述长臂部的转动角度相对于所述短臂部的转动角度的不足量,
ΔH是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被按下时的、能够因所述倾斜抑制构件的轴支承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晃动而产生的、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短臂部侧的部分与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长臂部侧的部分的高低差。
CN202080027671.0A 2019-04-24 2020-03-13 输入装置 Active CN113661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2927 2019-04-24
JP2019082927 2019-04-24
PCT/JP2020/011215 WO2020217771A1 (ja) 2019-04-24 2020-03-13 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1554A true CN113661554A (zh) 2021-11-16
CN113661554B CN113661554B (zh) 2024-08-20

Family

ID=7294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7671.0A Active CN113661554B (zh) 2019-04-24 2020-03-13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7376B2 (zh)
JP (1) JP7174843B2 (zh)
CN (1) CN113661554B (zh)
DE (1) DE112020002065T5 (zh)
WO (1) WO202021777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3955A1 (de) * 1975-10-01 1977-04-07 Unimax Switch Ltd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JP2005011746A (ja) * 2003-06-20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
US20130220786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Apple Inc. Rigid keyboard mechanism
CN106847569A (zh) * 2015-11-06 2017-06-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
JP2018200443A (ja) * 2017-05-29 2018-1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該中間転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8571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9509B2 (ja) * 2007-05-16 2012-05-09 Idec株式会社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装置
JP6143534B2 (ja) 2013-04-26 2017-06-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キーボード
JP2015050049A (ja) 2013-09-02 2015-03-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04576134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按键模块及其键盘
JP6607243B2 (ja) 2017-10-31 2019-11-20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3955A1 (de) * 1975-10-01 1977-04-07 Unimax Switch Ltd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JP2005011746A (ja) * 2003-06-20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
US20130220786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Apple Inc. Rigid keyboard mechanism
CN106847569A (zh) * 2015-11-06 2017-06-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
JP2018200443A (ja) * 2017-05-29 2018-1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該中間転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8571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47376B2 (en) 2024-04-02
DE112020002065T5 (de) 2022-01-05
WO2020217771A1 (ja) 2020-10-29
JPWO2020217771A1 (zh) 2020-10-29
JP7174843B2 (ja) 2022-11-17
US20220026943A1 (en) 2022-01-27
CN113661554B (zh) 202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9275B1 (en) Rotary and push type input device
CN109314006B (zh) 开关及键盘
WO2008147266A1 (en) Multi-function input device
KR100420239B1 (ko) 다방향입력장치
US7199320B2 (en) Key switch device
JP4624306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EP1477999B1 (en) Switching device including stopper surface-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3661554B (zh) 输入装置
KR100548946B1 (ko) 밀어내림스위치 및 다방향 입력장치
CN1233007C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2010003424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H08264075A (ja) 多機能スイッチ
KR100645846B1 (ko) 볼륨일체형 다방향 입력장치
US6441325B2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EP1720186A2 (en) Switch
JP7125557B2 (ja) 操作装置
JP4592456B2 (ja) タンブラスイッチ
US20050056530A1 (en) Multi-way electric switch having operator control supported by two orthogonal parallel linkages coupled via intermediate part
WO2023203885A1 (ja) 操作装置
JP4395857B2 (ja) ボリューム一体型多方向入力装置
US12009161B2 (en) Key structure
JP4522376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10651347B (zh) 推压式换档装置
US20010023179A1 (en) Input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0137210A1 (ja) 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