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1279B -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1279B
CN113661279B CN202080026847.0A CN202080026847A CN113661279B CN 113661279 B CN113661279 B CN 113661279B CN 202080026847 A CN202080026847 A CN 202080026847A CN 113661279 B CN113661279 B CN 113661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ntrol device
holding unit
front side
knit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68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1279A (zh
Inventor
M·安德烈奥利
S·里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oni SpA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SpA
Publication of CN113661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1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i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4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d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2Devices for removing lint or flu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Loom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和控制装置(1),旨在安装在设置有支撑结构、旋转的部件托持单元和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圆型针织机中,包括设置有允许将该装置安装到支撑结构的安装部分(50)以及前侧(10)和后侧(20)的支撑主体(6)。该前侧面向部件托持单元并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三角(11),所述三角(11)限定了与用于控制每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相应踵部(3)相互作用的引导跑道(12);该后侧与前侧相对且面向针织机外侧。该装置包括在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至少一个通孔(30),其在引导跑道上开口,该通孔限定了将三角的引导跑道的至少一部分与装置外侧直接连通的空洞空间(31),使得与三角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相应踵部面向所述空洞空间并与其直接连通。所述通孔配置为允许绒毛残留物从线圈形成部件被推出。

Description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为与针织机的织针和/或脱圈沉降片相互作用的支撑和控制装置,并以特定结构为特征。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该装置的圆型针织机。
本发明涉及用于针织品、无缝针织品、袜类等的圆型针织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文中,术语“针织机”通常是指一种圆型针织机,其适于生产纺织制品并设有至少一个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机器的支撑结构中的持针单元或持针圆筒,持针单元或持针圆筒在适当的滑动隔间(或织针隔间)中支撑多个可平行于持针圆筒的旋转轴线移动的织针,以生产针织物。
此外,该针织机设置有多个纱线喂入点,或“喂纱器”,其中纱线被喂入该机器的织针。这种针织机可以是例如单床或双床型的。圆型针织机可以包括可变数量的喂纱器,例如2、4、6、8或更多个的喂纱器。
在圆型针织机领域,已知控制织针的不同方式。通常,在每个喂纱器处,一系列的部件和装置安装在针织机上,负责控制织针。这些部件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线圈三角”,其与织针的踵部相互作用以在相应的滑动隔间中根据特定的运动规律以受控方式纵向(向上和向下)移动它们。织针的踵部定位在织针本身的纵向延伸中的一点处,并且以连续拦截线圈三角的扇面(profile)的方式定位。
在针织机中,使用可将不同装置、特别是线圈三角放置在正确位置以与织针相互作用和执行针织过程的结构是已知的。典型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定位在针织机框架上的支撑块,并且在其上必须安装一个或多个线圈三角或其他控制装置。这些块在行业用语中被称为“扇区”(sectors)或“裙部”(skirts),或者也称为“三角盒”(cambox)或“三角扇形板”(cam section),基本上是上面装有线圈三角和可能的其他装置(例如用于控制织针选择器的三角或选针刀片刀头装置)的机械加工件。安装在块上的元件相对于持针单元以某种方式定位。
针织机包括多个上述块,通常每个喂纱器有一个或多个;块的数量也可能非常多,例如在大直径针织机上或具有大量喂纱器时。
在圆型针织机中,除了织针之外,还有多个被称为“脱圈沉降片”或简称为“沉降片”的构件,它们与织针协作形成线圈。沉降片布置在圆筒的织针之间,并具有在被喂入织针的线形成新的针织线圈时为该线限定支撑表面、以及随后当针杆上升取线形成新的针织线圈时将针织线圈在针杆上拉紧的功能,由此在针织线圈保持在针杆上时安全地使针舌张开。
在圆型针织机或织袜机中,沉降片单独容纳在沉降片环(或沉降片冠部)中限定的径向凹槽内,其与持针圆筒在它的上端附近同轴固定;沉降片环与该圆筒整体地旋转。
每个沉降片位于两个相邻的织针之间,并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应的踵部,该踵部从其中插入有沉降片的沉降片环的相关凹槽向上突起。踵部嵌合在作为沉降片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三角限定的跑道中,称为“沉降片盖”,面向沉降片环并具有环形平面构造;沉降片盖固定在针织机的框架上,因此相对于持针圆筒是固定的,并与其同轴定位。凭借沉降片盖的上述跑道,在持针圆筒绕其轴线旋转期间,沉降片在相应的凹槽内以交替运动被致动。
沉降片的这种运动对于正确形成线圈是必要的:特别是,沉降片从圆筒轴线移开以允许织针在下降过程中形成新的线圈环从而使两个相邻环之间的单根线或多根线的区域位于沉降片的部分上,该部分通常是平的并称为“脱圈平面”,同时先前形成的环被“脱下”,即被相关的织针留下。在旧线圈的脱圈过程中,沉降片朝向持针圆筒的轴线移动以通过悬垂在脱圈平面上的柄脚与新线圈接合,从而获得如上所述的线圈相对于针杆的保留和拉紧,以便在织针开始新的上升时正确打开针舌。
因此,沉降片的运动是通过沉降片的踵部和由沉降片盖中存在的多个“沉降片三角”为其确定的跑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通常针织机的每个喂纱器(或喂入点)设置一个沉降片三角,所述多个沉降片三角一起限定出一个完整的环形跑道。由沉降片盖的沉降片三角限定的跑道具有接近和远离筒轴的部分,由此方式导致随着筒本身的旋转(以及沉降片托持环因此与其一体旋转),沉降片沿着相关凹槽交替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沉降片协助织针形成线圈。
通常,沉降片三角具有从沉降片盖朝向外侧的三角外表面和面向持针圆筒轴线的三角内表面。
限定沉降片盖的完整环形跑道(沉降片的踵部在其中滑动)的沉降片三角,通常制造为沿沉降片盖的完整圆周并排安装的多个块,从而形成完整的环形跑道,其围绕持针单元持续延伸。每个块在其下表面限定了一个或多个用于沉降片踵部的跑道部分,并且以其一旦安装则由其限定的环形跑道部分与相邻块的相应环形跑道部分匹配的方式被制造。然后环形跑道在一个块和下一个块之间延续,并且沉降片踵部在沉降片盖的完整圆周中移动,在延续的块之间持续通过。通常在每个块中,相应的环形跑道部分通过机械加工制成,以获得对应于所需跑道部分的“轨道”。
申请人已发现,已知的针织机,无论是关于承载线圈三角的支撑块或“裙部”,还是关于在其上限定沉降片三角的块,都存在缺陷并且能够通过一些方式改进。
已知解决方案的典型缺点通常表现为绒毛、细丝、灰尘、润滑油和污垢的积聚,其发生在承载线圈三角的裙部处和沉降片三角的块处。事实上,考虑到在针织机的操作过程中,喂入线与织针、沉降片和针织机的其他部件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绒毛和细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绒毛和细丝会聚集和结块,例如在裙部和块的表面和部分处。此外,这种绒毛可能被挤压,例如在织针和沉降片以及相应三角之间,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挤压会在针织机的某些位置产生硬化块或团簇。例如,在已知的机器中,发现这些硬化团簇恰好存在于线圈三角和沉降片三角的跑道上,因为这些跑道由通道和中空表面组成,绒毛积聚于其中且难以从其中逃脱。织针和沉降片以及其在三角的跑道中的踵部连续不间断的运行,对积聚的绒毛产生挤压并阻止其被排出。绒毛、灰尘和外部物质的积聚也可以在上述裙部和块的固定孔中被发现,致使其最终被“堵塞”。
被挤压的绒毛和团簇的积聚物形成了一系列严重缺点。首先,由于持续挤压而具有高硬度的绒毛积聚物会干扰运动部件,例如织针和沉降片的踵部或这些部件的杆。这种干扰会产生摩擦,并且会阻碍织针和沉降片的自由运动以及持针单元和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此外,积聚物减少了三角跑道中的自由空间,这也增加了与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总的来说,申请人已经证实由于绒毛和灰尘积聚的增加,针织机需要不断增加的电力,因为旋转和处理由于摩擦而变得愈加困难。实质上,移动持针单元和沉降片托持单元的电机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更高的功率。这转变为针织机的运行能耗显著增加。此外,所需的更高功率会增加磨损现象,并可能导致针织机过早出现故障或失灵,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
连同摩擦和电力消耗增加一起出现的另一个缺点为电机和针织头部件的严重过热。这种过热是有害的,并可能导致故障或失灵。
应该考虑到,这些现象在针织机必须在高生产速度和长时间连续运行的情况下将变得更加相关。
除上述内容外,考虑到在任何情况下,绒毛的积聚物,特别是如果硬化后,尤其是被加热后,在某一点必然需要清洁和维护。这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缺点,因为这些活动非常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强行停止针织机并且需要很长的执行时间。除了停止针织机外,还需要拆卸针织头的众多部件,例如所有线圈三角的裙部和沉降片三角的所有块,以清除积聚的绒毛并进行清洁。申请人已经证实,即使在拆卸部件后,由于硬化绒毛堵塞,清洁也很复杂;通常甚至需要使用工具或刀具来移除团簇,以及矫正和修复因摩擦损坏的某些操作表面(例如三角的部分)。
还应注意的是,由于绒毛不断积聚而非常频繁的拆卸和维护操作可能会导致重新组装错误,从而转变为部件的定位错误。这在针织机械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因为不正确的装配,例如即使是最小的三角,也会导致与织针和沉降片的错误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纺织加工中的错误或偏差。因此,每次清洁和维护操作都需要针对持针单元进行复杂且困难的三角调整和重新配置的操作。
除了上面说明的所有缺点之外,申请人还发现绒毛的积聚以及在不干净的机器条件下运行会导致织针、沉降片和其他部件的频繁故障,并且还会导致线圈形成中的错误并导致所生产针织物的质量下降。
申请人也观察到已知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承载线圈三角的支撑块或“裙部”,由于块本身的构造和组装机件的存在,在限定三角跑道方面具有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在其各个方面和/或实施方案中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限制绒毛、灰尘或污垢在针织头内部积聚现象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持针单元和沉降片托持单元运动相关的能量消耗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针织头的摩擦和过热现象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机器停机和对针织头执行清洁和维护操作需要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针织头清洁和/或维护操作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的高可靠性和/或故障和失灵的更低倾向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简单且合理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和控制装置,其根据不同的纺织要求和希望赋予织针和/或沉降片的运动规律增加了限定三角跑道和标定三角跑道尺寸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方式安装到针织头上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提供的性能和质量而言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在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实施中创建替代方案,和/或开辟新的设计领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允许织针和沉降片控制装置的新设计的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圆型纺织机的织针支撑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结构和配置。
这些目的以及在以下描述过程中将变得更明显的任何其他目的,总体上通过根据一项或多项所附权利要求以及根据以下方面和/或实施方案及其各种组合、及其与上述权利要求的组合中的支撑和控制装置得以实现,其中权利要求的每一项单独对待(没有相关从属权利要求)或与其他权利要求任意组合。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上”、“上方”、“下”、“下方”、“垂直的”、“垂直地”、“水平的”、“水平地”是指机器正常运转时中心旋转轴垂直放置且圆筒织针的头部朝上的定位。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轴向”和“周向”是参考前述中心轴。
本发明的方面如下所列。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特别地,该装置被指定安装在配备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至少一个部件托持单元和与该部件托持单元可移动地关联的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圆型针织机中。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该支撑体设置有:
-安装部分,其被配置为允许该装置安装到圆型针织机的支撑结构上;
-前侧;
-后侧。
在一个方面,该前侧面向并直接面向针织机的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并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三角,所述至少一个三角限定引导跑道,该引导跑道被配置为与相应的踵部相互作用以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形成部件中的每一个;
在一个方面,该后侧与所述前侧相对并且面向针织机的外侧,远离所述部件托持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独立方面,该装置包括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的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在所述引导跑道的至少一部分上开口。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限定了一个空洞空间,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三角的所述引导跑道的至少一部分并与装置的(以及针织机的)外侧直接连通,至少在该装置的操作配置中如此,由此线圈形成部件的相应踵部与三角表面相互作用并且与所述空洞空间直接连通。
申请人已经证实,本发明可以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并因此实现设定的目标。
特别地,申请人已经证实,本发明可以防止或强有力地限制绒毛、灰尘或污垢在针织头内部积聚的现象,允许其容易地排出和去除。
申请人还证实,本发明可以减少针织机的清洁和维护操作,并显著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下文中列出。
在一个方面,空洞空间的表述是指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且不存在制造该装置的所述支撑体的材料的空间。
在一个方面,“面向所述空洞空间并与其直接连通”的表述意味着与三角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可从该装置外部、特别是从所述后侧接近和到达。
在一个方面,所述线圈形成部件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相应踵部,该踵部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三角相互作用。
在一个方面,所述部件托持单元被配置为围绕针织机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将旋转平移运动赋予所述线圈形成部件以实现线圈的形成。
在一个方面,三角的所述引导跑道在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上连续活动,所述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依次并且由于部件托持单元的旋转而与该装置的三角相互作用。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在前侧和后侧均开口。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允许从所述后侧排出在所述前侧(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三角处)积聚或产生的绒毛、细丝和灰尘。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的所述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使得同时涉及并同时与线圈形成部件的多个踵部连通,所述线圈形成部件依次与三角的引导跑道相互作用,使得所述多个踵部同时与通孔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直接连通。
在一个方面,同时与所述空洞空间直接连通的所述多个踵部包括至少2个或至少5个或至少10个或至少20个或至少50个踵部。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受所述通孔和所述空洞空间影响的主体部分大于该装置不具有通孔的主体部分(即其中前侧和后侧由固体材料连接的装置主体部分)。换言之,优选地,前侧和后侧之间的通孔大于主体中从前侧到后侧的通道被封闭(因为该材料本身构成了该装置主体)的部分。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的所述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使得同时涉及并同时与若干数量的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连通,该若干数量大于与所述三角引导跑道相互作用但不与通孔限定的空洞空间直接连通的踵部的数量。换言之,优选地,“暴露”在通孔中的踵部的数量,即与所述空洞空间连通的踵部的数量,大于由该装置主体材料“覆盖”的踵部的数量,即不与通孔连通的踵部的数量。
在一个方面,前侧的表述是指可操作地面向部件托持单元(即面向它并指向它)的侧面(或表面),使得与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线圈形成部件与所述前侧相互作用。
在一个方面,后侧的表述是指几何上与前侧相对并且与部件托持单元在操作上不相关(即不面向它且背离它)的侧面(或表面),使得与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线圈形成部件不与所述后侧相互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独立方面,所述前侧没有面向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底切(undercut)或孔或凹面(显然,三角引导跑道除外)。
在一个方面,所述前侧具有面向所述持针单元的光滑或平坦表面(所述引导跑道除外)。
在一个方面,所述前侧没有安装构件或机件(means)。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的前侧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多个三角,每个三角限定被配置为与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相互作用的相应的引导跑道。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装置的部分上没有安装构件或机件。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安装到装置主体后侧的门,优选地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以便在装置的特定操作条件下选择性地关闭在后侧的所述通孔。在一个方面,门分别可安装到主体或可从主体移除从而阻止进入或允许进入由通孔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当门不存在时,该装置在如下操作配置中运行,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三角的所述引导跑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空洞空间与该装置的外侧直接连通。
在一个方面,所述部件托持单元为旋转的持针单元(圆筒或针板),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为多个织针,且所述支撑结构为位于持针单元外部且与针织机底座(或其部分)成一体的安装环。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上横向地开口,即其横向地终止于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
在一个方面,所述通孔横向地包括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而不在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上横向地引导或终止。
在本发明的独立方面,所述三角被限定在可安装到装置主体的可移除三角主体上,从而在所述前侧上限定引导跑道。
在一个方面,所述三角主体包括前部和紧固部,所述引导跑道被限定在所述前部上,所述紧固部被横向放置于所述前部并且设置有用于将三角主体紧固到装置主体侧面的机件。
在一个方面,所述三角主体整体呈L形,由所述前部和所述紧固部构成,彼此一体并在它们之间形成角度,优选为90°。沿着三角主体的横向平面上的截面可以观察到该L形,其上限定了前部和紧固部之间的角度。
在一个方面,三角主体的所述前部和所述紧固部是一体的。
在一个方面,三角主体中的紧固部体积与前部体积的比例为至少1/6或至少1/4,或至少1/3或至少1/2。
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就三角引导跑道的限定、以及利用前部整个表面以使引导跑道成形的方面而言,提供可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并设置有前部和侧面固定部的可移除三角主体的装置的实施方案可以克服已知方案的典型限制。
在一个方面,装置的前侧可包括用于控制织针的多个线圈三角,每个三角限定相应的被配置为与给定子组的织针的控制踵部相互作用的引导跑道。优选地,所述多个线圈三角被限定在对应的安装在装置主体前侧上的多个三角主体上。
在一个方面,所述多个线圈三角中的线圈三角在前侧按照垂直的连续顺序相互叠加布置,即按顺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引导跑道,每个三角被配置为与给定子组织针的踵部相互作用,该给定子组织针具有放置在特定高度的踵部,从而与三角的引导跑道相互作用。
在一个方面,所述部件托持单元为旋转的沉降片托持单元(沉降片环或冠部),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为多个脱圈沉降片,所述支撑结构为放置在沉降片托持单元上方或下方的沉降片盖,即与针织机底座(或其部分)成一体的支撑环。
在一个方面,限定在所述前侧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是用于控制沉降片的沉降片三角,配置为由于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而在传送中与沉降片的踵部相互作用。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抽吸构件,该抽吸构件被配置为在由通孔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处产生低压,从而在从所述前侧朝向所述后侧并朝向装置外侧的方向上引起抽吸。
在一个方面,所述抽吸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从前面应用到装置主体后侧的吸嘴,优选为可移除的吸嘴,所述吸嘴与在后侧的所述通孔的区域形状相反成形。
在一个方面,所述吸嘴具有管状形状并且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该前端配置为从前面应用到装置主体的后侧,后端配置为流体连接到抽吸机件,例如真空吸尘器、压缩机、风扇或真空泵。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所述抽吸机件。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上述抽吸构件,并且优选地包括所述吸嘴和所述抽吸机件,其中所述吸嘴可以选择性地定位在支撑和控制装置的通孔处并且所述抽吸机件可选择性地启动以执行向后侧并因此位于吸嘴内部的抽吸,由此执行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清洁。
在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体是一体式或整体式的。
在一个方面,该装置构成圆型针织机的裙部或扇形板,被配置为支撑与给定喂纱器或喂纱点相关联的控制构件,在喂纱器或喂纱点中纱线被喂入至机器织针。
在一个方面,装置主体被配置为表现出结构刚性,尽管存在通孔,但在使用条件下、特别是针对平行于前侧或后侧的平面仍足以避免弯曲,或足以避免振动现象。
在其一个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指定安装在配备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圆型针织机中,具有至少一个围绕旋转中心轴旋转的部件托持单元,并且具有与部件托持单元可移动地关联的多个线圈形成部件,
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该支撑体设置有:
-安装部分,其被配置为允许将装置安装到圆型针织机的支撑结构上;
-前侧,其面向并直接面向针织机的所述部件托持单元,所述前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三角,所述至少一个三角限定引导跑道,所述引导跑道被配置为与相应的踵部相互作用,以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中的每个线圈形成部件;
-后侧,与所述前侧相对并且面向针织机的外侧,远离所述部件托持单元;
其中所述三角被限定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的三角主体上,从而引导跑道被限定在所述前侧上,并且其中所述三角主体包括前部和紧固部,在该前部上限定有所述引导跑道,紧固部被横向设置至所述前部并设置有用于将三角主体紧固到该装置主体侧面的机件。
在其一个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织或袜子的圆型针织机,其至少包括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方面和/或权利要求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
-支撑结构;
-至少一个部件托持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中,由此围绕旋转中心轴旋转;
-多个线圈形成部件,可移动地插入到部件托持单元的滑动隔间中并移动,由此产生针织物。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多个喂纱器或喂纱点,纱线在其上被供应到织针,喂纱器围绕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并且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在一个方面,包括在针织机中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的安装部分与所述针织结构是一体的,使得该装置相对于所述多个喂纱器中的相应喂纱器处于特定的位置。
在一个方面,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具有持针圆筒或持针板或沉降片托持单元的结构和功能。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它们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喂入器相关联。
在一个方面,圆型针织机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多个基本相同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在一个方面,圆型针织机是具有非制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类型,即每个线圈形成部件可移动地插入到持针单元的相应滑动隔间中,不具有任何使它在滑动隔间内给定纵向位置自主保持的制动机件或几何特征,而是由接合到三角引导跑道的相应踵部来确定和保持其在隔间内的纵向位置。
换句话说,线圈形成部件(织针或沉降片)在具有一旦部件插入相应的滑动隔间就在隔间自身内部引起其“制动的”几何特征(例如永久曲率)或机件(例如箔片或弹簧)时被定义为是“制动的”,也就是说,即使在没有外部元件(例如引导三角)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的情形下也能保持稳定状态。事实上,该几何特征或上述机件在相应隔间的壁上产生部件的推力,这避免了部件在隔间中的移动(通常向下)和位置的改变。另一方面,“非制动的”部件是不具有将它们保持在相应隔间中位置的几何特征或机件的线圈形成部件(织针或沉降片),但始终需要被引导并保持在适当位置,通常是通过引导跑道(其与它的控制踵部接合)。在没有该外部引导的情况下,线圈形成部件通常下降到隔间中或在任何情况下移动到不同的未引导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针织机具有非制动的线圈形成部件并且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这些支撑和控制装置全部周向地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并且以连续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放置,使得控制装置的多个引导跑道整体产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延伸的闭合环形形状的圆形轨道。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的每个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每个引导跑道的末端都通向下一个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引导跑道的起点,使得引导跑道持续形成所述连续的圆形轨道。
换句话说,每个三角(即每个三角跑道)以“漏斗状”的出口结束,并在下一个三角中匹配并继续,使得踵部因针织机的连续旋转可以连续在所述连续的圆形轨道中行进,依次通过所有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本质上,针织机优选但不排他地是具有连续和完整轨道(圆形三角跑道)的非制动织针型。在一个方面,并排放置或彼此连接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在所述持针单元周围或在所述持针单元上整体地产生圆柱形或环形的整体结构。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在每对相邻的支撑和控制装置之间包括连接元件或垫圈,以限定相邻装置之间的连续接头。
在一个方面,每对相邻的支撑和控制装置之间(横向上)没有自由空间。
在一个方面,圆型针织机是无制动织针型的。
在一个方面,所述沉降片托持单元为围绕持针圆筒设置的冠部(或环),围绕中心轴线与其一体旋转,并具有多个凹槽,优选为径向的,并且所述支撑结构为位于冠部上方的固定沉降片盖。
在一个方面,所述多个脱圈沉降片中的每个沉降片容纳在凹槽之一中并且可在相应的凹槽中移动,优选地可径向移动,每个脱圈沉降片具有被配置为与织针配合的叉端和与由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沉降片三角限定的引导跑道接合的踵部,由此当冠部相对于沉降片盖并围绕中心轴线旋转时,引导跑道沿着相应的凹槽移动脱圈沉降片。
沉降片盖的整体引导跑道由沉降片盖的一系列支撑和控制装置限定,构成具有闭合环形构造并围绕中心轴线延伸的圆形轨道。
在一个方面,圆型针织机可以是菱形针织机,即被配置为制造具有镶嵌设计的织物的机器(嵌花机或菱形针织机)。
在一个方面,圆型菱形针织机包括至少两个喂纱器,通过围绕中心轴线的织针的交替旋转运动的方式,每个喂纱器被配置为与沿着圆弧布置的相应织针组一起工作。
在一个方面,所述至少两个喂纱器通过在两个方向上旋转而组合以形成每排线圈。
在一个方面,至少一个马达可操作地连接至持针圆筒和冠部以围绕中心轴线使其旋转。
在一个方面,该机器包括多个喂纱器,优选至少一个,更优选为两个或四个或八个或十六个。
本发明以上方面中的每一个可以单独地或与任何权利要求或所述的其他方面结合来考虑。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一些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方案(在其之中也是优选的)的详细描述,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下文将参考附图给出此类描述,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目的,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下面详细描述的两个实施方案(一个用于织针的控制,另一个用于沉降片的控制)的圆型针织机的针织头部分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并设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圆型针织机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
图2示出了图1的针织头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放大的透视图,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圆型针织机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的针织头的另一后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针织头的后透视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该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控制织针的装置;图4显示了一些示例类型的织针,它们与装置相互作用并归属于持针圆筒(未示出);
-图5示出了图4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前透视图(即从持针圆筒内部);
-图6示出了如图4中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后透视图,并且还示出了示例性类型的多个织针,同时在圆型针织机中的使用条件下与这种装置相互作用;
-图7仅示出了图6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后透视图,没有上述的多个织针;
-图8示出了图7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前视图;
-图9示出了图7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图7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前部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所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后部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针织头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支撑和控制装置,该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控制沉降片的装置;图12显示了一些示例类型的沉降片,它们与装置相互作用并归属于沉降片托持环(未示出);
-图13示出了图12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前透视图(即从沉降片托持环内部);
-图14示出了如图12中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后透视图,并且还示出了示例性类型的多个沉降片,同时在圆型针织机中的使用条件下与这种装置相互作用;
-图15示出了图14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仰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4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后部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17示出了如图16所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仰视透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其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织针的装置;
-图19示出了图18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其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沉降片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前述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通常,可能在它们的实施方案变体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参考前述附图,附图标记100总体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针织头的一部分,去除了一些部分以更好地显示其他部分。针织头100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托持单元,通常为持针圆筒和/或持针板和/或沉降片托持环,如下文将更详细显示。针织头还包括多个线圈形成部件,其与相应的部件托持单元可移动地相关联;线圈形成部件可以是织针、喂纱器沉降片或配合形成线圈的其他部件。
在图1-5、12-15和18-20中未示出部件托持单元,因为它是已知类型的且为了使图更清楚;线圈形成部件(与部件托持单元可移动地相关联)在它们与本发明的装置1的相互作用中直接示出。
众所周知,针织头还包括一系列允许控制和移动线圈形成部件的装置和构件。
根据针织需要,部件托持单元可具有可变直径。针织机还包括多个喂纱点或“喂纱器”,其中纱线被喂入至机器织针。这种喂纱器围绕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并且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从纺织技术的角度来看,整个针织机的操作未作详细描述,因为这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
该圆型针织机还包括一个底座,因其本身是已知的故未示出,其构成机器的支撑结构,并且上述针织头100安装在该底座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旨在被插入用于针织或袜子的圆型针织机中,并且特别地旨在被放置在针织机的部件托持单元处。
装置1至少包括支撑体6,该支撑体6具有:
-安装部分50,其允许该装置安装到圆型针织机的支撑结构上;
-前侧10;
-后侧20。
前侧10面向针织机的部件托持单元并设置有至少一个三角11,用于控制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如下所示)中的至少一部分。三角11限定引导跑道12,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每个线圈形成部件的对应控制踵部3相互作用。
后侧20与前侧10相对并且面向针织机的外侧,远离部件托持单元。
根据优选实施例,以附图中示例的方式示出,装置1包括在前侧10和后侧20之间的至少一个通孔30,在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上开口。
优选地,通孔30限定空洞空间31,该空洞空间31至少在一种该装置的操作配置中将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与装置1(以及针织机)的外侧直接连通。以此方式,与三角11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相应踵部3面向所述空洞空间31并与其直接连通。
应当注意,“空洞空间”的表述表示在前侧10和后侧20之间的并且没有用于制造该装置的支撑体6的材料的空间。
“面向所述空洞空间并与其直接连通”的表述意味着与三角11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3可从该装置的外部、特别是从后侧20接近和到达。
优选地,每个线圈形成部件2设置有相应的踵部3,该踵部3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相互作用。优选地,每个线圈形成部件2具有与三角11相互作用的单个相应的踵部3。
通常,部件托持单元被配置为围绕针织机的中心轴线X旋转,以将旋转平移运动赋予线圈形成部件2以实现线圈的形成。
优选地,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在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上连续活动,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依次并且由于部件托持单元的旋转而与装置1的三角11相互作用。
优选地,通孔30在前侧10和后侧20上均开口。优选地,通孔30被配置成允许从后侧20排出在前侧10处积聚或产生的绒毛、细丝和灰尘。
特别地,通孔30允许绒毛从装置向外排出或移除,所述绒毛主要由针织机中的线圈形成部件和喂入的纱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产生,以产生纱线,尤其是在三角引导跑道内滑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处的积聚。
优选地,装置的主体6厚度,其计算为从前侧10到后侧20的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装置1包括第一侧面40和第二侧面41,它们横切并在结构上连接所述前侧10和所述后侧20。
优选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20相对于三角11、特别是相对于三角的引导跑道12布置在相对侧。
优选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20相对于通孔30至少部分地从相对侧延伸。
优选地,装置的主体6具有宽度,其计算为从第一侧面40到第二侧面41的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前述宽度基本上对应于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的延伸,引导跑道12与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相互作用。
优选地,该装置的主体6具有长度(或高度),其计算为与第一侧面40和第二侧面41的延伸一致或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通孔30在与前侧10和/或后侧20平行或一致的平面上截取的截面上、即所述装置的主体的所述厚度上截取的截面上具有给定区域(或延伸或表面),包括在所述宽度和所述长度中。
优选地,通孔的所述给定区域对于装置主体6的整个厚度基本恒定,即,从前侧10到后侧20基本恒定。
优选地,通孔30,特别是引导跑道12上的出口,被构造为使得与三角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从引导跑道12突起进入空洞空间31。
优选地,通孔30的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以同时涉及并同时连通与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依次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多个踵部3,由此所述多个踵部同时与由通孔30限定的空洞空间31直接连通。
优选地,同时与空洞空间直接连通的多个踵部3包括至少2个或至少5个或至少10个或至少20个或至少50个踵部。
优选地,主体6上受通孔30和空洞空间31影响的部分大于没有通孔的装置主体部分(即,其中前侧10和后侧20用固体材料连接的装置主体部分)。换言之,优选地,前侧10和后侧20之间的通孔大于主体6的从前侧到后侧的通道被封闭(由于构成该装置主体的材料本身的原因)的部分。
优选地,通孔30的所述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使得同时涉及并同时与若干数量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连通,该若干数量大于与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相互作用但不与由通孔30限定的空洞空间31直接连通的踵部3的数量。换言之,优选地,“暴露”在通孔30中的踵部的数量,即与空洞空间31连通的踵部的数量,大于由装置主体6的材料“覆盖”的踵部的数量,即不与通孔30连通的踵部的数量。
前侧10的表述是指可操作地面向部件托持单元(即面向它并指向它)的侧面(或表面),使得与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线圈形成部件2与前侧相互作用。
后侧20的表述是指几何上与前侧相对并且与部件托持单元在操作上不相关(即不面向它且背离它)的侧面(或表面),使得与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线圈形成部件不与后侧相互作用。
优选地,通孔30在后侧20处具有较大的延伸部并且在前侧10处具有较小的延伸部,在前侧处其通向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通孔30随着它从前侧10到后侧20穿过装置主体6的厚度而具有增加的延伸部。
优选地,安装部分50被放置在装置中而不是在所述前侧10上,优选地其被放置在后侧20上。
优选地,安装部分50设置有安装至针织机的支撑结构的装置主体6的合适的安装机件51。
如附图的实施方式所示,前侧10没有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底切或孔或凹面(显然,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除外)。应当注意,在前侧10上缺少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底切或孔或凹面也可以在装置的实施方案中获得,其中在装置主体中没有在前侧10和后侧20之间的通孔30。
优选地,前侧10具有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光滑表面(引导跑道12除外)。优选地,前侧10的所述表面具有作为圆筒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和/或与它面向的部件托持单元相反的形状。
优选地,前侧10没有安装构件或机件。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前侧10的表述现实直接面对部件托持单元并且与线圈形成部件相互作用的装置的前表面的部分。因此,尽管是在其上限定了前侧的装置的部分上,该装置不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部分可以从前侧排除。例如,在限定了三角引导跑道的前侧的表面之下,可以存在安装构件,然而该“前侧”在功能上仍保持没有底切或孔。
优选地,装置1的前侧10可包括用于控制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多个三角11,每个三角限定相应的引导跑道12,该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用于与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线圈形成部件的踵部3相互作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面向部件托持单元的装置的部分上没有安装构件或机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安装到装置主体后侧的门(未示出),优选地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以便在装置的特定操作条件下选择性地关闭在后侧的所述通孔。在一方面,门分别可安装到主体或从主体移除以防止通入或允许通入由通孔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当门不存在时,该装置在所述操作配置中运行,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三角的所述引导跑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空洞空间与该装置的外侧直接连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特别是在图1-11中以实施例的方式示出,部件托持单元是旋转的持针单元(即持针圆筒或持针板),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是多个织针4,并且支撑结构是在持针单元外部且与针织机的底座(或其部分)成一体的安装环60。
安装环60是非旋转的,即在操作条件下(当针织机生产线圈时)它相对于持针单元固定。优选地,安装环60在高度上、沿着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上和/或成角度地围绕中心轴线X可以是可调节的。
优选地,在该实施方案中,限定在前侧1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是用于控制织针4的线圈三角13,其被配置为在传送中由于持针单元的旋转而与织针4的踵部3相互作用。
更详细地,在纺织机械领域中,在喂纱器处在线圈三角上的传送中,“线圈三角”的表述是指旨在放置在喂纱处以限定每个织针所呈现的高度的元件。当织针穿过喂纱器时,它接收纱线以形成线圈:对于每个织针,线圈的形成发生在线圈形成平面上,线圈形成平面位于持针圆筒的垂直顶部。线圈三角确定织针沿平行于织针的纵向延伸(并且平行于圆筒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垂直运动。由线圈三角管理的每个织针的垂直运动,由此将织针上端(或头部)垂直定位在所需高度,以便织针接收线圈三角所关联的喂纱器的纱线,然后使其降低以制造线圈。线圈三角限定了引导跑道,其在旋转时拦截织针:这会根据引导跑道本身限定的特定运动规律而导致织针垂直位移。基于线圈三角的垂直位置,织针在喂纱器中到达的垂直尺寸(尤其是最小尺寸)会发生变化:因此,所制造的线圈(或线环)的长度(或宽度)会发生变化,因为该宽度取决于针织表面与织针头部到达的低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线圈三角与织针特定部分相互作用,包括上述踵部。在针织机运行时,即在圆筒旋转的情况下,在每个喂纱器处,所有或部分织针与喂纱器的相应线圈三角交叉,与其相互作用。
优选地,装置的主体6被配置为在针织机中基本垂直、即根据与针织机的中心轴线X一致或平行的方向定位,使得前侧10在外部和径向上面向由持针单元携带的织针4且织针的踵部3与三角13相互作用,并且沿着引导跑道12移动,连续地穿过通孔30。
优选地,通孔30在第一侧面40(如图1-11所示)或第二侧面41上横向开口,即,其横向终止于第一侧面40或第二侧面41。
优选地,通孔30在第一侧面40和第二侧面41之间的侧面横向开口,所述侧面根据围绕中心轴线X的持针单元的旋转方向首先被织针4的踵部3到达。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孔被横向包括(即插入)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孔不会在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上引导且不横向终止。
优选地,装置的前侧10和线圈形成部件(特别是织针)之间的距离在0.1mm和1mm之间;例如,约为0.25mm。以这种方式,前侧10(在其上限定线圈三角)和织针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以防止绒毛积累。更详细地,通过织针相对于装置旋转的作用,织针本身从装置的第一侧面执行绒毛的连续“刮擦”操作,导致绒毛被推向通孔,并且从那里将其从后侧排出。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尤其如图6-11所示,前述三角11被限定在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体6的三角主体70上,从而引导跑道12被限定在前侧10上。三角主体70与主体6不同且分离。
优选地,三角主体70包括前部71和紧固部72,引导跑道12被限定在前部71上,紧固部72横向设置在前部71并且设置有用于将三角主体70紧固到装置主体6的侧面40或41的机件。
优选地,三角主体70具有整体L形,由前部71和紧固部72组成,彼此一体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角度,优选地90°。沿着在三角主体的横向平面上所得的截面可观察到L形,在该截面上限定了前部和固定部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三角主体的前部71和紧固部72是一体的(即三角主体70是整体的)。
优选地,在三角主体70中,紧固部72的体积与前部71的体积的比例为至少1/6或至少1/4,或至少1/3或至少1/2。
优选地,所述紧固机件包括紧固部72中的至少一个通孔74和至少一个紧固螺钉75或等效元件。
优选地,装置的主体6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地紧固三角主体70的构件52,包括向后延伸至前侧10并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孔54的紧固壁53,所述紧固壁是至少可从装置主体6的所述侧面40或41之一接近的。
优选地,通过将三角主体的通孔74与装置主体的紧固孔54对准,并且插入(横向)并拧紧紧固螺钉75来将三角主体70可拆卸地组装到装置主体6上,由此使得三角主体70的紧固部72位于第一侧面40或第二侧面41上。
优选地,紧固壁53限定在与主体6分离并安装在其内部的紧固元件上,从而相对于前侧10处于后部位置。
三角主体的所述通孔74和装置主体的所述紧固孔54沿安装轴线(特别在图10中示出)对齐,优选为水平的。紧固螺钉75从组装三角主体的侧面插入并拧紧。
优选地,所述安装轴线与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线的垂直轴线正交(并且介于前侧和后侧之间)。
优选地,所述安装轴线位于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线并与以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表面相切的垂直平面上。
优选地,前侧10仅由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的前表面限定。
优选地,特别如图6-11所示,该装置的前侧10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控制织针4的线圈三角70,每个三角限定相应的引导跑道12,该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与给定子组的织针4的控制踵部3相互作用。优选地,多个线圈三角70被限定在安装在装置主体前侧上的对应的多个三角主体70上。在形成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中,每个装置1包括四个不同的三角主体70,每个三角主体限定具有相应引导跑道12的相应三角11。
优选地,所述多个线圈三角中的线圈三角11在前侧10上按照垂直顺序相互叠加布置,即一个在另一个上的顺序,以形成彼此平行的多个引导跑道12,每个三角被配置为与给定子组的织针4的踵部相互作用,织针4设置有放置在特定高度的踵部3,从而与三角的引导跑道相互作用。例如,特别是在图6-11中可以观察到的,每个装置包括四个不同的三角,将其中一个放在其他的顶部;这意味着对于每次喂入,踵部有四个不同的三角跑道,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织式样。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通常一根织针只有一个踵部用于线圈三角,将多根织针分为四个子组(每个子组占总织针数的1/4),且每个子组与该装置的四个线圈三角中的一个相互作用(在与装置相关的喂纱处)。
优选地,通孔30的长度(或高度)使得空洞空间31与所述多个三角11的所有引导跑道12直接连通。
优选地,通孔30为一体式开口,其配置为在所述多个三角11的所有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上向前开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特别是在图1、2和12-17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部件托持单元是旋转的沉降片托持单元(即沉降片环或表),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为多个脱圈沉降片5,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沉降片托持单元上方或下方的沉降片盖61,即与针织机的底座(或其部分)一体的支撑环61。
沉降片盖61是非旋转的,即在操作条件下(当针织机生产线圈时)它相对于底座固定。优选地,沉降片盖61在高度上、沿着平行于中心轴线X的方向上和/或成角度地围绕中心轴线X可以是可调节的。
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限定在前部1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为用于控制沉降片5的沉降片三角14,其被配置为在传送过程中由于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而与沉降片5的踵部3相互作用。
优选地,装置的主体6被配置为在针织机中基本水平地定位,即根据相对于针织机的中心轴线X的正交取向,使得前侧10向上面向由沉降片保持单元承载的沉降片5以及该沉降片5的踵部3与沉降片三角14相互作用,并且沿着引导跑道12连续地穿过通孔30。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别如图12-17所示,装置1的前侧10可包括用于控制沉降片5的多个沉降片三角14,每个三角14限定相应的引导跑道12,该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沉降片5的控制踵部3相互作用。
装置1的多个沉降片三角可以包括例如两个或三个或四个连续的沉降片三角(在图12-17中以三个为例),使得每个引导跑道12在下一个沉降片三角的引导跑道12中连续性地继续。
优选地,所述多个沉降片三角中的沉降片三角14在前侧10上连续地并排设置,即沿着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方向一个接一个地依次排列,从而形成单个连续引导跑道,每个三角被配置为依次与到达装置的沉降片的踵部相互作用。
优选地,装置1可包括多个所述通孔30,每个通孔与所述多个沉降片三角中的相应沉降片三角14结合。
沉降片三角14的引导跑道可以例如通过机械加工直接限定在装置主体的前侧10上。或者,如图中作为示例所示,沉降片三角的引导跑道可限定在分离的沉降片三角主体上,以安装在装置的主体上。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装置的主体6可以包括在前侧10和后侧20之间的附加通孔35,在前侧上开口的位置使得至少部分地截断与装置相互作用的沉降片5的后端8,在沉降片托持单元旋转期间,所述附加通孔限定了相应的附加空洞空间,至少将前侧10的至少一部分与针织机的外部直接连通,至少在该装置的操作配置中,使得与三角相互作用的沉降片5的后端8面向所述附加空洞空间并与其直接连通。
优选地,附加通孔35可以与所述通孔30完全不同。或者,附加通孔35至少在后侧20处或通过装置主体6的一部分厚度与通孔30连通。
优选地,装置1包括抽吸构件80,所述抽吸构件80被配置为在由通孔30限定的空洞空间31处产生低压,从而在从所述前侧10朝向所述后侧20并朝向所述装置外侧的方向上引起抽吸。
优选地,通孔被配置成允许在持针单元旋转期间通过开口本身从后侧抽吸或在所述空洞空间吹出从织针排出的绒毛残留物。特别地,绒毛的抽吸或吹气可以在不需要从针织机拆卸或移除装置的情况下发生。抽吸优选地通过与通孔形状适当相反的、连接到抽吸机件的吸嘴来进行。优选地,吸嘴是可移动的,即,如果需要,它可以连接到装置的后侧以进行抽吸,并且随后可以被移除并定位在另一个装置上以进行抽吸。
优选地,抽吸构件80包括至少一个抽吸吸嘴81,该抽吸嘴81可从前面应用到装置主体6的后侧20,优选地可移除,所述吸嘴81的形状与通孔30在后侧20处区域的形状相反。
优选地,吸嘴81具有管状形状并且在前端82和后端83之间延伸,前端82配置为从前面应用到装置主体的后侧20,后端83配置为流体连接到抽吸机件,例如到真空吸尘器、压缩机、风扇或真空泵。
优选地,该装置包括上述抽吸机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针织机可以包括上述抽吸构件80,优选地,它可以包括上述吸嘴和所述抽吸装置,其中吸嘴可以选择性地定位在支撑和控制装置1的通孔30处,并且抽吸装置可选择性地启动以执行朝向后侧并因此在吸嘴内部的抽吸,以执行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清洁。以这种方式,即使使用单个吸嘴,通过在针织机的多个装置1之间移动,也可以连续清洁所有装置。
优选地,支撑体6是一体的或整体式的(三角主体70除外,如果存在的话)。
优选地,装置1构成圆型针织机的裙部或扇形部,构造成支撑与给定喂纱器或喂纱点相关联的控制构件,在喂纱器或喂纱点中纱线被喂入到机器的织针。
优选地,支撑体6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钢或铝。在一个替代的方面,支撑体可以是塑料材料。
优选地,装置主体6被配置为尽管存在通孔,但表现出结构刚度,在使用条件下足以避免弯曲,特别是对于平行于前侧10或后侧20的平面的弯曲,或振动现象。
优选地,由于持针单元的旋转,线圈三角13被配置为在传送中与织针4的踵部相互作用。
优选地,由于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沉降片三角14被配置为在传送中与沉降片5的踵部相互作用。
优选地,线圈三角13限定了在传送中用于织针4(特别是用于踵部)的引导跑道,适于引导其平行于持针单元旋转轴线的整体运动。
优选地,沉降片三角14限定了在传送中用于沉降片5(特别是用于沉降片踵部)的引导跑道,适于引导它们朝向或远离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轴线的整体运动。
优选地,每个织针4或沉降片5是扁平元件,优选为金属的。优选地,每个织针或沉降片包括基本上位于平面中的主体。优选地,对于每个织针4或沉降片5,主体包括扁杆,并且相应的踵部3是平的并且从扁杆横向(正交)延伸。在一个方面,踵部3与主体末端间隔开。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或袜类的圆型针织机(参考附图中所示的针织头100)。这种机器至少包括:
-支撑结构(或框架);
-至少一个部件托持单元,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中以围绕旋转中心轴线X旋转;
-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其可移动地插入到部件托持单元的滑动隔间中并且移动以产生针织物。
针织机还包括多个喂纱器或喂纱点,在这些喂纱器或喂纱点上,纱线被供应到机器织针,喂纱器围绕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并且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针织机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支撑和控制装置1,主体6的安装部分50安装到上述支撑结构,即安装到安装环60(参见图18和19)或沉降片盖61(参见图20),取决于装置1是用于控制织针4还是沉降片5。优选地,如附图中的示例所示,特别是图18-20中,针织机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围绕持针单元周向定位,其中每个支撑和控制装置与相应的喂纱器相关联。
优选地,包括在针织机中的每个装置1的主体6的安装部分50与针织结构是一体的,使得装置1相对于所述多个喂纱器中的相应喂纱器处于特定位置。
优选地,如上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具有持针圆筒或持针板或沉降片托持单元的结构和功能。
优选地,圆型针织机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围绕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
优选地,支撑和控制装置1优选地围绕旋转中心轴线X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或并排,优选为均匀地间隔或并排。
优选地,针织机包括多个基本相同的支撑和控制装置(或两组相同的装置,一组包括用于控制织针4的装置,另一组包括用于控制沉降片5的装置)。
优选地,圆型针织机是具有非制动的线圈形成部件的类型,即每个线圈形成部件可移动地插入到持针单元的相应滑动隔间中,不具有任何这样的制动机件以保持其自主地在滑动隔间内的给定纵向位置,但其在隔间内的纵向位置由接合到三角的引导跑道中的相应踵部确定和保持。换句话说,当线圈形成部件(织针或沉降片)具有几何特性(例如永久曲率)或机件(例如箔片或弹簧)时,它被定义为“制动”——一旦该组件插入相应的滑动隔间——在隔间内部引起其“制动”,也就是说,即使在没有外部元件(例如引导三角)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状态。事实上,几何特性或前述机件在相应隔间的壁上产生部件的推力,这避免了部件在隔间中的移动(通常向下)和位置的改变。另一方面,“非制动”组件是线圈形成部件(针4或沉降片5),它们不具有将它们保持在相应隔间中的位置的几何特征或装置,但始终需要被引导和保持在位置,通常通过引导三角(与其控制踵部接合)。在没有该外部引导的情况下,线圈形成部件通常下降到隔间中或在任何情况下移动到不同的未引导位置。
优选地(特别参见图18和19),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具有非制动的线圈形成部件并且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这些支撑和控制装置1全部周向地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并且以连续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放置,使得装置1的多个引导跑道12整体地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形成的闭合环形形状的圆形轨道90。
优选地,针织机的每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的每个引导跑道12的末端都通向后面的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引导跑道的起点,使得引导跑道继续形成所述连续的圆形轨道90。换句话说,每个三角11(即每个三角跑道12)以“漏斗形”出口16结束,并且在下一个三角中匹配和继续,使得踵部3可以因针织机的连续旋转而在连续圆形轨道90中持续行进,连续地通过所有支撑和控制装置1。
实质上,针织机优选但不排他地是具有连续和完整轨道(环形三角跑道)的非制动织针型。
优选地,每个装置与下一个装置之间的通道或过渡区域不会在环形跑道中引入任何不连续性。
优选地,并排放置或彼此连接的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在所述持针单元的周围或在其上整体地形成圆柱形或环形的整体结构。
优选地,每对相邻的支撑和控制装置之间除了每个装置的通孔之外没有(横向)自由空间。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通孔被限定(或被包括)在装置本身和相邻装置的侧面之间。这尤其是当通孔在装置的侧面之一上开口时(如图中示例所示)。
优选地,所述沉降片托持单元为围绕所述持针圆筒设置的冠部(或环),其未示出,持针圆筒围绕中心轴与冠部(或环)一体旋转,并且冠部(或环)具有多个面向中心轴的凹槽,且所述支撑结构为位于冠部上方的固定沉降片盖。
优选地,所述多个脱圈沉降片中的每个沉降片5容纳在凹槽之一中并且在相应凹槽中可移动,优选地为径向可移动,每个脱圈沉降片具有构造成与织针配合的叉端和与由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沉降片三角限定的引导跑道接合的踵部3,使得当冠部相对于沉降片盖并围绕中心轴线旋转时,引导跑道沿着相应的凹槽移动脱圈沉降片。
沉降片盖的整个引导跑道由沉降片盖的一系列支撑和控制装置限定,构成具有闭合环形构造并围绕中心轴线延伸的圆形轨道90。
优选地,至少一个马达可操作地连接到持针圆筒和沉降片托持冠部以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它们。
如此构思的本发明从属于许多修改和变型,所有这些都落入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并且所提及的部件可以由其他技术上等效的元件代替。
本发明适用于新的和现有的机器,在后一种情况下将用于控制织针和沉降片的安装部件和装置取代传统结构。
本发明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实现了重要的优点。首先,本发明允许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缺点。
特别地,本发明的装置被构造成防止或严格限制绒毛、灰尘或污垢在针织头内部积聚的现象。这是通过上述通孔和上述空洞空间的存在而实现的,它们构成了已知解决方案和传统装置中不存在的技术特征,允许在绒毛和灰尘形成时容易排出,防止这些物质的积聚物和结块的形成。在实践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依靠通孔,在前侧和后侧之间总是设置有自由通道,即空洞空间,通过该自由通道,绒毛可以自由地向机器外部排出。此外,本发明的装置避免了绒毛的积聚,并允许其精确地在通常最关键的点处排出,即在织针或沉降片的踵部滑动的三角跑道处。应该注意的是,正是织针和沉降片本身通过旋转将绒毛从装置1的通孔中推出。本质上,织针和沉降片充当了装置前侧表面的“刮刀”,将绒毛推向通孔并确定它们从后侧排出。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在“自清洁”模式下运行,即允许在积聚发生之前自动将绒毛排出到针织头的外部,甚至可能不需要外部装置或操作员干预。
通常,本发明的装置允许将针织机的清洁操作限制到最少。
本发明的装置还允许限制或消除织针或沉降片(并且特别是相应的踵部)与针织头的构件、特别是针织三角或沉降片三角之间的摩擦的增加。以此方式,该装置允许显著降低移动持针单元和沉降片托持单元所需的能量消耗。即使在长时间和/或高速运行以及生产大量纱线后,新针织机或完全清洁的针织机的能耗基本保持不变。
一般而言,本发明的装置允许保持针织机的性能恒定,消除在已知解决方案中的通常与绒毛和污垢的积聚相关的液滴。
本发明的装置还允许减少停机时间并最小化复杂且昂贵的清洁和维护操作。
以此方式,可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与通过针织机生产针织物相关的成本。
本发明的装置不易受到磨损、过热、电机磨损,其特征在于操作的更高可靠性和更低的故障和失灵倾向。
由于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增加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增加操作速度和生产率。
此外,即使在安装了针织机的情况下,该装置也显著改善了持针圆筒的使用。
除上述之外,本发明的装置,特别是提供可安装到装置主体并设有前部和紧固部的可拆卸三角主体的实施例,允许克服已知解决方案在限定三角引导跑道的可能性方面的典型限制。事实上,在三角的前部没有安装机件(安装机件在紧固部上)、特别是在限定所述引导跑道的前部上没有孔,允许利用前部整个表面以形成引导跑道,而不存在限制可用于跟踪跑道的空间的孔。以此方式,可以更自由地修改三角的引导跑道,利用三角主体的整个前表面,并根据需要对引导跑道的上下部分进行成形。在支撑和控制装置设有多个相互垂直连续叠加的三角的情况下,即一个在另一个上的顺序,以创建多个平行的引导跑道,则可以减少所谓的多个跑道之间的中心距离,即每条跑道与底层跑道之间的距离或垂直偏移。事实上,由于没有孔或紧固机件,每个三角的前侧的高度可以降低,因为它必须仅容纳引导跑道。多个三角垂直连续叠加、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以创建多个彼此平行的引导跑道的可能性,有利地允许在同一喂纱器中进行不同的编织,这些编织可以由不同的织针选择性地接合;从针织的角度来看,这增加了机器的操作灵活性。
一般而言,通过三角主体的侧紧固部将三角主体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侧面上,无论是在装置尚未安装到支撑结构上时,还是当装置已经在针织机中就位时,都是更简单和快捷的。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的特点是成本有竞争力,结构简单合理。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指定安装在圆型针织机中,所述圆形针织机配备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至少一个围绕旋转中心轴(X)旋转的部件托持单元,以及与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可移动地相关联的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
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6),所述支撑体(6)设置有:
- 安装部分(50),其被配置为允许将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安装到所述圆型针织机的所述支撑结构上;
- 前侧(10),其面向所述圆型针织机的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并设置有至少一个三角(1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限定引导跑道(12),所述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与相应的踵部(3)相互作用以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每个线圈形成部件(2);
- 后侧(20),其与所述前侧(10)相对并且面向所述圆型针织机的外侧,远离所述部件托持单元;
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前侧(10)和所述后侧(20)之间的通孔(30),所述通孔(30)在所述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上开口,所述通孔(30)限定空洞空间(31),所述空洞空间(31)至少在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操作配置中将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的所述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外侧直接连通,使得与所述三角(11)相互作用的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相应踵部(3)面向所述空洞空间(31)并与空洞空间(31)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空洞空间(31)是所述前侧(10)和所述后侧(20)之间并且没有用于制造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体(6)的材料的空间,和/或其中所述三角(11)的所述引导跑道(12)依次作用在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上,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依次并且通过所述部件托持单元旋转的方式而与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相互作用,
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在所述前侧(10)和所述后侧(20)上均开口,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被配置为允许在所述前侧(10)上堆积或产生的绒毛、细丝和粉末从所述后侧(20)被推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安装部分(50)放置在所述后侧(20)上,
和/或其中所述前侧(10)没有面向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底切或孔或中空表面,
和/或其中,除了所述引导跑道(12)之外,所述前侧(10)具有面向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光滑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6)具有计算为从所述前侧(10)到所述后侧(20)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厚度,并且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侧面(40)和第二侧面(41),所述第一侧面(40)和所述第二侧面(41)横切于并在结构上连接所述前侧(10)和所述后侧(2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面(40)和所述第二侧面(41)布置在相对于所述三角(11)的相对侧上,和/或其中所述第一侧面(40)和所述第二侧面(41)至少部分地在相对于所述通孔(30)的相对侧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6)具有计算为从所述第一侧面(40)到所述第二侧面(41)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宽度基本上对应于与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相互作用的三角(11)的所述引导跑道(12)的延伸,并且其中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6)具有计算为在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一致或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通孔(30)在与所述前侧(10)和/或所述后侧(20)平行或一致的平面上截取的截面上、即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主体的所述厚度上截取的截面上具有给定区域,包括在所述宽度和所述长度中,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被构造为使得与所述三角相互作用的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所述踵部(3)从所述引导跑道(12)突起进入所述空洞空间(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通孔(30)的所述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即同时涉及并同时连通与所述三角(11)的所述引导跑道(12)依次相互作用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多个踵部(3),使得所述多个踵部(3)同时与所述通孔(30)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31)直接连通,并且其中与所述空洞空间(31)同时直接连通的所述多个踵部(3)包括至少5个或至少10个或至少20个或至少50个踵部,
和/或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前侧(10)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的多个三角(11),每个三角(11)限定相应的引导跑道(12),所述引导跑道(12)被配置为用于与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相互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6)被所述通孔(30)和所述空洞空间(31)涉及的部分大于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支撑体(6)的没有任何通孔的部分,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的所述给定区域具有这样的延伸和形状,即同时涉及并同时与若干数量的线圈形成部件(2)的踵部(3)连通,所述若干数量大于与所述三角(11)的引导跑道(12)相互作用但不与所述通孔(30)限定的所述空洞空间(31)直接连通的踵部(3)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前侧(10)可操作地定位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侧面或表面,即面向它并指向它,从而使与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与所述前侧相互作用,并且其中所述后侧(20)是几何上与所述前侧(10)相对并且不与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可操作地连接的侧面或表面,即不面向它并背离它,使得与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相关联的线圈形成部件(2)不与所述后侧相互作用,
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在所述后侧(20)上具有较大的延伸部而在所述前侧(10)上具有较小的延伸部,其终止于所述引导跑道(12)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随着其从所述前侧(10)到所述后侧(20)穿过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主体的厚度而具有增长的延伸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部件托持单元是旋转的持针单元,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是多个织针(4),并且所述支撑结构是在所述持针单元外侧的安装环(60),其中,限定在所述前侧(1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是用于控制所述织针(4)的线圈三角(13),所述线圈三角(13)被配置为与由于所述持针单元的旋转而移动的所述织针(4)的踵部(3)相互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体(6)被配置为基本上垂直地放置在圆型针织机中,即根据与所述圆型针织机的中心轴线(X)一致或平行的取向,使得所述前侧(10)面向外侧且径向面向由所述持针单元托持的所述织针,并且所述织针(4)的所述踵部(3)与所述线圈三角(13)相互作用,并且在进入所述引导跑道(12)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30),
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在所述第一侧面(40)或所述第二侧面(41)上横向开口,即其横向终止于所述第一侧面(40)或所述第二侧面(4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三角(11)被限定在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体(6)的三角主体(70)上,使得所述引导跑道(12)被限定在所述前侧(10)上,并且其中所述三角主体(70)包括前部(71)和紧固部(72),在所述前部(71)上限定所述引导跑道(12),所述紧固部(72)被横向放置到所述前部(71)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三角主体紧固到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体(6)的侧面(40;41)的机件,和/或其中所述前侧(10)仅由所述至少一个三角的前表面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部件托持单元是旋转的沉降片托持单元,所述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是多个脱圈沉降片(5),并且所述支撑结构为放置在所述沉降片托持单元上方的沉降片盖(61),其中在所述前侧上限定的所述至少一个三角(11)为用于控制脱圈沉降片(5)的沉降片三角(14),所述沉降片三角(14)被配置为与由于沉降片托持单元的旋转而移动的所述脱圈沉降片(5)的踵部(3)相互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所述支撑体(6)被配置为基本水平地、即根据与圆型针织机的中心轴线(X)正交的取向地放置在圆型针织机中,使得所述前侧(10)从上方面向由沉降片托持单元托持的所述脱圈沉降片(5)并且所述脱圈沉降片的所述踵部(3)与所述沉降片三角(14)相互作用,并且在进入所述引导跑道(12)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前侧(10)和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之间的距离在0.1和1 mm之间,和/或其中所述通孔(30)被配置为用于允许在部件托持单元旋转期间通过开口本身将从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被推出的绒毛残留物从后侧(20)抽吸或者吹入所述空洞空间(31)。
13.一种用于针织或袜类物品的圆型针织机,包括:
- 支撑结构;
- 至少一个部件托持单元,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中以围绕旋转中心轴(X)旋转;
- 多个线圈形成部件(2),每个所述线圈形成部件(2)被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相应的滑动隔间中并且移动以产生针织物;
所述圆型针织机包括多个喂纱器或喂纱点,纱线在所述喂纱器或喂纱点上被供应到所述线圈形成部件,所述喂纱器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周向定位并且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所述圆型针织机还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和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体(6)的所述安装部分(50)与所述支撑结构成一体,使得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1)相对于所述多个喂纱器中的相应喂纱器处于特定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中所述圆型针织机是具有非制动线圈形成部件的类型,即每个线圈形成部件(2)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部件托持单元的相应滑动隔间中,不具有任何使它在所述滑动隔间内给定纵向位置自主保持的制动机件,而是由接合到所述三角(11)的所述引导跑道(12)的相应踵部(3)来确定和保持其在滑动隔间内的纵向位置,
并且其中所述圆型针织机包括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1)全部周向地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并且以连续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放置,使得所述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多个引导跑道(12)整体产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延伸的闭合环形形状的圆形轨道(9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中每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的每个引导跑道(12)的末端通向下一个支撑和控制装置的引导跑道(12)的起点,从而所述引导跑道(12)持续形成所述圆形轨道(90),
和/或其中每个支撑和控制装置与下一个支撑和控制装置之间的通道或过渡区域不会在圆形轨道(90)中引入任何不连续性,
和/或其中并排放置或相互连接的所述多个支撑和控制装置(1)围绕所述部件托持单元或在所述部件托持单元上整体地形成圆柱形或环形的整体结构。
CN202080026847.0A 2019-04-12 2020-04-09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661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05730A IT201900005730A1 (it) 2019-04-12 2019-04-12 Dispositivo di supporto e comando per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IT102019000005730 2019-04-12
PCT/IB2020/053384 WO2020208566A1 (en) 2019-04-12 2020-04-09 Support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1279A CN113661279A (zh) 2021-11-16
CN113661279B true CN113661279B (zh) 2024-03-12

Family

ID=6766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6847.0A Active CN113661279B (zh) 2019-04-12 2020-04-09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5644A1 (zh)
EP (1) EP3953514A1 (zh)
KR (1) KR20210150447A (zh)
CN (1) CN113661279B (zh)
BR (1) BR112021020415A2 (zh)
IT (1) IT201900005730A1 (zh)
WO (1) WO2020208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05736A1 (it) * 2019-04-12 2020-10-12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di supporto e comando per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07A (zh) * 1994-03-17 1995-09-20 鲁贝株式会社 圆形编织机的润滑方法和装置
DE69415498D1 (de) * 1994-03-14 1999-02-04 Lube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ieren für eine Rundstrickmaschine
US7043941B2 (en) * 2004-10-06 2006-05-16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dust removal device
CN107735520A (zh) * 2015-05-29 2018-02-23 山德霓股份公司 用于圆形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设备
CN108350630A (zh) * 2015-11-11 2018-07-31 罗纳地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诸如袜子等的管状物品以用于在具有至少一个落纱或喂纱的双筒圆形针织机上在其形成结束时自动化拾取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双筒圆形针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118A (en) * 1893-02-07 Cam-cylinder for knitting-machines
US3670528A (en) * 1969-09-04 1972-06-20 Pilot Re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litting fabric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4040274A (en) * 1976-06-14 1977-08-09 The Singer Company Knit, tuck and welt cam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CS268717B1 (en) * 1987-10-30 1990-04-11 Rudolf Bandoch Locking block for knitting machines
ITBS20130071A1 (it) * 2013-05-20 2014-11-21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a camme mobili per il comando di aghi di una frontura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CN109355791B (zh) * 2018-10-12 2021-03-30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编织高密针织面料的割圈绒圆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15498D1 (de) * 1994-03-14 1999-02-04 Lube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ieren für eine Rundstrickmaschine
CN1108707A (zh) * 1994-03-17 1995-09-20 鲁贝株式会社 圆形编织机的润滑方法和装置
US7043941B2 (en) * 2004-10-06 2006-05-16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dust removal device
CN107735520A (zh) * 2015-05-29 2018-02-23 山德霓股份公司 用于圆形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设备
CN108350630A (zh) * 2015-11-11 2018-07-31 罗纳地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诸如袜子等的管状物品以用于在具有至少一个落纱或喂纱的双筒圆形针织机上在其形成结束时自动化拾取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双筒圆形针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1020415A2 (pt) 2021-12-07
KR20210150447A (ko) 2021-12-10
US20220195644A1 (en) 2022-06-23
IT201900005730A1 (it) 2020-10-12
CN113661279A (zh) 2021-11-16
WO2020208566A1 (en) 2020-10-15
EP3953514A1 (en)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1095B1 (en) Device for feeding thread to needles of a knitting machine
CN113661279B (zh)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WO2011042299A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items of clothing of the seamless type, with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KR20120041178A (ko) 양말 제조용 단일 원통 원형 편직 기계
KR102370861B1 (ko) 환편기
CN113661280B (zh)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支撑和控制装置
WO2014203159A1 (en) Device for feeding thread to needles of a knitting machine
US20160122914A1 (en) Thread dispensing element for a thread guide for knitting machines, and thread guide comprising the dispensing element
GB2182951A (en) Knitting machine
KR20110074477A (ko) 단일 실린더 이중 베드 원형 편물기에서 다이얼의 바늘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다이얼
EP2028305B1 (en) Double bevel type double-knit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TW202204710A (zh) 用於針織機的沉降片、使用沉降片的針織機、以及以沉降片製造針織針跡的方法
KR20210141692A (ko) 스티치 형성 요소 및 스티치 형성 직물 기계
KR101003079B1 (ko) 더블실린더형 환편기의 싱커장치
US7810357B2 (en) Knitting machine without holding-down sinkers
US466093A (en) Circular-knitting machine
KR102617836B1 (ko) 이물질 제거 기능의 편직물용 환편기
KR101022825B1 (ko) 더블실린더형 환편기
KR200420612Y1 (ko) 양말편직기의 아웃파일 고속편직장치
KR19990088550A (ko) 복동식원형편물기에적어도두가닥의실을동시에공급하는방법및장치
SK285443B6 (sk) Sústava excentrov na ovládanie platiny kruhových pletacích strojov na vytváranie štandardnej a prekladanej slučkovej tkaniny
KR20090104561A (ko) 환편기
ITMI981231A1 (it)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 macchin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i
KR20010053699A (ko) 양말류 등의 편물기용 바늘작동장치
ITMI20010158A1 (it)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 macchin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i particolarmente per macchine circolar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