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2997A -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2997A
CN113642997A CN202110943014.7A CN202110943014A CN113642997A CN 113642997 A CN113642997 A CN 113642997A CN 202110943014 A CN202110943014 A CN 202110943014A CN 113642997 A CN113642997 A CN 113642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ubsystem
license
supervision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30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2997B (zh
Inventor
谢国杰
徐建军
刘瑞田
王志飞
殷见飞
董晓强
周勇
刘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gital Zhejiang Technolog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gital Zhejiang Technolog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gital Zhejiang Technolog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gital Zhejiang Technolog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30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2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2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2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2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2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中的协同子系统用于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许可信息、监管信息,分类型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以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该系统中的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用于审批证照分离办件和根据核查结果开展惩戒;信访子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本发明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和监管业务协同,加快企业许可事项审批流程,加快下营业执照和发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事中事后监管。

Description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政务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证照分离政策的逐年推广及改进,涉企经营许可相关申请数量不断激增,政务部门的业务量以及业务类型也相应的增多,审批流程的复杂度也随之提高,监督执法任务量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协同性要求不断提高。政务部门如何有效的处理涉企经营许可业务,监管部门如何有效配合证照分离业务落地,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务部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网,提供政务服务服务。监管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进行监管,依托执法办案系统进行执法。市场监管局依托全程电子化平台进行营业执照的审批和管理。各平台协同性差,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导致审批周期长、审批效率低下、监管不及时,执法有偏差、数据不完整。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审批周期长、审批效率低下、监管不及时,执法有偏差、数据不完整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上述系统包括:协同子系统,权力事项子系统,政务服务子系统,信用平台子系统,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信访子系统、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所述协同子系统,用于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所述权力事项子系统,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许可信息和监管信息,分类型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以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权力事项子系统,用于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政务服务子系统;政务服务子系统,用于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信用平台子系统,用于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企业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还用于根据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信访子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根据企业申请的事项,结合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将企业的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许可审批子系统,用于根据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处理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得到处理结果,将处理结果发送至协同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指定监管部门,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和协同子系统;协同子系统,还用于将核查结果同步至信用平台子系统,并通过政务服务网公示核查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系统还包括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用于提供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事项对应的经营范围信息,通过经营范围信息确认企业登记注册信息;若登记注册信息准确无误,则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将企业的登记信息和配套材料发送至协同子系统,以使协同子系统得到证照分离信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还用于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接收协同子系统,按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确认的企业许可信息、办件过程信息、监管信息、执法信息、告知承诺信息和履约信息,以使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得到证照分离相关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系统包括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用于根据政府确认的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得到证照分离目录,再根据证照分离目录开展映射工作,得到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政府改革政策更新证照分离目录。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权力事项子系统,还用于:通过目录基本码、目录名称、目录编码得到告知承诺的配置内容,并对配置内容进行调整;向指定业务部门展示配置内容,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子系统的办件接口,接收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按预设的规则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许可审批子系统,还用于增加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审核流程,对告知承诺事办件进行审批,若审批通过,则签发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并标注告知承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对指定业务部门的协查申请,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工作,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反馈至协同子系统;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还用于:若指定监管部门无法线上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则将协查申请发送至互联网+监管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还用于开展线下现场核查工作,并把核查结果发送至数据协同子系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通过互联网+监管子系统的监管数据接口,接收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并将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还用于根据履约情况信息,撤销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政务服务网,用于接收并公示核查结果,以供全社会查询;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协同子系统提供的所属企业的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公示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社会和行业对公示信息的反馈信息和/或举报信息,将反馈信息和/或举报信息发送至信访子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方法,上述方法包括: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权力事项子系统,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和互联网+监管子系统;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政务服务子系统;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企业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根据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涉及政务管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协同子系统,权力事项子系统,政务服务子系统,信用平台子系统,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信访子系统;协同子系统用于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和互联网+监管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用于根据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信访子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本发明加快了下发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了事中事后的监管。本发明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和监管业务协同,加快企业许可事项审批流程,加快下营业执照和发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事中事后监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告知承诺业务全流程闭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证照分离整体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册登记类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告知承诺方案的登记信息下发和许可办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改造-接口调用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册登记类数据、监管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告知承诺方案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登记、许可、监管业务和数据协同闭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许可审批系统告知承诺流程改造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证照分离数据归集和数据共享应用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流程改造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管数据中心改造后数据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证照分离主题库建设内容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政执法平台改造对接流程设计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谓“证照分离”就是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许可证相分离。即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资格登记相分离的一种登记制度。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在“证照分离”登记制度下,商事主体设立更便利,能够更好地区分行政登记与行政许可,把商事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还给商事主体本身,从而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也是商事登记的本义。
从字面上理解,“照”是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一张,“证”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营业许可证,则有很多。改革围绕“证”“照”关系,通过分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进一步取消和压减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推动监管创新,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实施“先照后证”,取得主体资格的门槛降低。但办证从办照前转到办照后,仅是一种平行位移,办证标准、条件、程序没变,申请人原本希望获得主体资格后更为便利地取得许可经营资格的希望落空。实际上,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不仅是办理顺序的调整,而是体现了商事制度改革的便利化要义。
目前“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实施推进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部分省级许可部门的许可审批平台还未完成改造,导致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无法正常下发,部分地市接收不到相关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共享与反馈;其次实施“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改革办理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因未完成网上办事流程改造,各地均有反映办理告知承诺涉企经营许可时,无法进行网上办理,有大量事项只能选择线下受理;最后因缺乏“证照分离”业务协同,导致全程电子化平台未能及时、全面接收到许可数据,同时浙江省“互联网+监管”统一行政执法系统也无法获取相关许可内容,从而造成后续事项监管出现脱节,给事中事后监管带来了阻碍。
为有效破解“先照后证”改革面临的问题。需要实现登记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之间信息的精准推送,有关主管部门要依企业申请及时办理相关经营许可,并将办理结果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市场监管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之间涉企经营许可信息双向精准推送机制,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办理信息互通共享。保障有关部门将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归集至“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实现涉企经营的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集中共享。
当前证照分离改革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省级许可部门的许可审批平台功能不完善,导致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无法正常下发,部分地市接收不到相关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共享与反馈;
2、实施“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改革办理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因未完成网上办事流程改造,各地均有反映办理告知承诺涉企经营许可时,无法进行网上办理,有大量事项只能选择线下受理;
3、因缺乏“证照分离”业务协同,导致全程电子化平台未能及时、全面接收到许可数据,同时“互联网+监管”系统也无法获取相关许可内容,从而造成后续事项监管出现脱节,给事中事后监管带来了阻碍。
当前专利主要是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进而整合“证照分离”改革链路,从而解决“证照分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为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业务协同和闭环。当前的数据规范因为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的原因,还将接受更多的实际需求挑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数据质量、业务理解。
对于一些实际业务问题,像先证后照、重点领域证后核查、分立事项等情况,目前的方案无法支撑实际业务。
目前,各数据平台协同性差,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导致审批周期长、审批效率低下、监管不及时,执法有偏差、数据不完整。基于此,本发明通过把政府系统中各种分散的数据(公共信用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统一事项库,许可审批系统,全程电子化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监管数据中心,办件库)结合起来,再加上企业的告知承诺信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和监管业务协同,这样就可以加快审批流程,加快下营业执照和发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事中事后监管。该技术可以用于政务管理场景中。
实施例一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政务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获取的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实现企业证照分离信息的精准下发。
具体地,步骤S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编写“证照分离”数据共享交换规范,规范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的数据内容,登记信息含营业执照照面信息、证照分离许可事项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联络员信息、企业变更登记信息、企业注销登记信息等内容。
步骤S12,经营主体进入全程电子化平台,填写登记信息(设立、变更、注销),系统自动校验信息,如信息合规,则通过申请,向企业提供营业执照以及公章、开户账号、公积金账号、社保账号等配套资料。按“证照分离”数据共享规范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通过数据高铁进行归集及清洗,并通过数据接口共享方式获取已归集的相关企业信息数据。
登记信息包含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信息。主要目录如表1: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51
表1
步骤S13,按照相关数据规范要求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基本信息推送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对需要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企业,推送时应当精准标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层级、实施部门、证照分离标识、适用范围(含自贸区范围),进一步精准下发参考图1流程。
步骤S20,通过权力事项系统管理,完成证照分离事项配置,特别是告知承诺改革方式的配置内容。
具体地,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证照分离目录维护模块,把国家和省各部门确认后的证照分离清单维护到证照分离目录里面,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映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映射完成后确认证照分离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
步骤S22,证照分离目录可以进行调整,包含:实施区域可选择“自贸试验区”和“全省(除自贸试验区)”。改革方式可选择“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四种。审批层级和部门、许可证件名称、是否必须核查、核查期限、具体改革措施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等字段根据各部门业务实际情况填写,填写完之后进行保存。
步骤S23,完成维护的证照分离事项进行映射操作,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映射和监管事项映射。映射完成后,对映射后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进行确认核实。同步匹配行政检查事项,确认是否有检查目录、权力事项基本码、事项名称、业务条线、版本日期、是否在用、检查项、检查内容、操作依据和要领、内容分级、法律依据、处罚依据等情况,核实是否纳入双随机、检查类型、检查比例、检查频次、检查内容(日常)、检查内容(专项)、检查内容(证照分离)、是否抽检、是否协同、适用处罚简易程序、对外公布的办理程序、行政相对人性质和面、自然人事项主题分类等内容。
步骤S30,完成告知承诺事项的调整,办事企业选择告知承诺流程办理,查询信用平台数据,核实申请人信用记录;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告知承诺办理情况,选择告知承诺流程办理,签署告知承诺书。
具体地,步骤S3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首先完成告知承诺事项的调整,通过目录基本码、目录名称、目录编码等锁定告知承诺事项,配置告知承诺的收件情形,确认承诺书配置信息、办件基础配置、字段信息配置、表单编排和材料配置等内容。重点实现告知承诺情形配置,确认告知承诺模式、前置条件和字段材料,如果涉及补充材料的,要完善补充材料的形式、时间以及审核要求。涉及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的,要引用相关插件或服务。
步骤S32,其次完善面向群众展示的内容,如用户须知、授权确认(人脸识别、授权或者签名等)、告知承诺模式办理流程、在线表单的填写、材料上传界面、承诺书签署(线上签署和线下签署)、信息确认以及最终的提交。
步骤S33,然后由各许可审批系统调用告知承诺的相关接口和服务,完善和保障数据参数正常,对应许可审批系统完成告知承诺审批后(含正常办件、异常办件、废件、撤回审批等),把对应的办件和许可信息反馈给政务服务平台。
行政许可信息包含许可基础信息、许可办件信息和告知承诺信息。主要目录如表2: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61
表2告知承诺信息目录如表3: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62
表3
步骤S40,根据申请的事项,按照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接口对接情况,相关申办、收件和承诺信息自动流转到对应的许可审批系统。
具体地,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平台的登记数据接口、办件协同接口等,及时接收登记和收件(告知承诺)相关信息,并按“证照分离”事项属性流转到对应的许可审批系统;
步骤S42,许可审批系统增加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审核流程,审核办结后签发许可证,并标注告知承诺相关信息;具体地,许可审批系统增加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审核流程,对告知承诺事办件进行审批,若审批通过,则签发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并标注告知承诺信息。
步骤S43,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平台的许可数据回传接口,将办件结果以及许可证相关数据及时同步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
步骤S44,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平台的监管数据接口,及时接收政务服务2.0推送的监管(包括核查履约)相关信息,根据承诺未履约情况,撤销行政许可;
步骤S45,通过数据交换方式,归集历史许可数据至“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
步骤S50,许可审批系统受理、审核、办结后,把办件信息、许可相关信息以及告知承诺信息,按照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接口对接情况,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流转到“互联网+监管”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模块。
办件信息主要目录如表4: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71
表4
具体地,步骤S5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及时接收“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推送的登记注册信息、告知承诺信息和许可相关信息;
步骤S52,根据告知承诺的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实现告知承诺核查、重点领域证后核查和日常监管(信用监管)。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流转到“互联网+监管”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模块。
步骤S60,部门协助核查模块管理核查任务分配,通过业务部门协助核查承诺的证明材料;在规定核查期限内,业务部门进行告知承诺情况的现场核查。
具体地,步骤S6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通过部门协助核查模块,系统发起业务部门协查申请,协查部门接收信息后开展相关核查工作,并上传相关材料,反馈结果至“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
步骤S62,通过部门协助核查模块,部门无法核查或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需要进行现场核实确认的,流转进入“互联网+监管”系统,纳入现场核查范围。
步骤S63,进入“互联网+监管”系统,通知掌上执法系统,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并把核查结果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反馈至“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
步骤S70,核查发现企业履行承诺的情况,通过监管执法系统把核查结果反馈给许可审批系统和“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许可审批系统针对反馈的告知承诺未履行核查情况,开展撤销相应的许可证等惩戒行为。
具体地,步骤S7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监管数据接口,及时接收“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的承诺信息以及履约情况信息,将告知承诺履约情况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步骤S72,许可审批系统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监管数据接口,及时接收推送的监管(包括核查履约)相关信息,根据承诺未履约情况,撤销行政许可。
监管信息目录如表5: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81
表5
步骤S80,核查的履约情况,同步给信用平台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并通过相关网站(如:政务服务网)对社会和行业公示,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相关社会和行业监督的反馈信息,通过信访系统进行处置。
具体地,步骤S8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承诺和履约数据接口,提供公示数据。
步骤S82,在政务服务网上公示企业信用承诺和履约信息,供全社会查询。
步骤S83,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发起异议申请,说明相关情况。异议信息会作为线索推送到信访系统,根据相应分发条件流转进入“互联网+监管”系统,纳入现场核查(异议线索)的范围。核查后,相关情况会反馈信访系统和异议人。
数据资源目录还包括其它关联信息,其它关联信息包含了许可证类型信息、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证照分离事项映射关系和字典表等。主要目录如表6:
Figure BDA0003215839430000082
表6
本实施例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子系统,把“证照分离”涉及的企业登记信息、许可数据信息、办件过程信息、监管信息、履约公示信息、告知承诺信息、“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证照分离”事项映射关系信息等内容,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数据加工和数据应用,支撑公共数据交换平台、政务服务网、公共信息平台、统一执法监督、许可审批系统、全程电子化平台的“证照分离”相关工作,并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等一系列服务。
实施例二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证照分离的整体架构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政务云,搭建一套集数据交互、流程跟踪查询、数据统计为一体的“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以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为中心,将企业登记基本信息根据经营范围的区分推送至许可部门并完成数据的分类分层级的有效下发;许可部门对照“证照分离”事项改革方式,完成许可审批后,将许可情况和结果推送至“互联网+监管”平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并反馈至全程电子化平台,完成数据协同闭环。通过业务和数据流程再造,实现登记、许可和监管数据的流转,形成业务和数据闭环,进行数据的统一共享和上报公示。相应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注册登记类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该流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1)、实现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
在登记的新设、变更等多个环节支撑经营范围菜单式勾选,前提就是经营范围的规范化。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将逐项明确对应的经营范围表述,建立经营范围表述和许可事项的对应关系。
(2)、精准推送企业登记注册数据
按照相关数据规范要求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基本信息推送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对需要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企业,推送时应当精准标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层级、实施部门、证照分离标识、适用范围(自贸区范围)等。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告知承诺方案的登记信息下发和许可办理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按照告知承诺方案的登记信息下发和许可办理的具体流程图所示,企业新设或变更的时候,通过经营范围条目化表述选择企业的经营范围,自动匹配出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其中许可经营项目需要申请对应的许可证才能经营。按照证照分离要求,企业以及许可信息会推送到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告知行业主管部门。
图5为证照分离告知承诺改造-接口调用时序图。许可审批系统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及时获取企业登记类信息,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平台的登记数据接口,实现登记信息的及时认领与精准下发。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注册登记类数据、监管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所示,该流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1)、登记数据下发、标记和反馈
许可审批系统需要及时接收企业的登记、变更和注销数据,并下发到具体层级的许可实施部门。许可实施部门收到注册登记数据后,需要进行相应标记:已办结、不予办理、逾期未办理、错误回退。对于不属于本层级部门审批的,需要退回上级部门进行重新指派;对于不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需要反馈市场监管局。对于部委许可系统,争取部委支持,通过数据共享同步企业的登记、变更和注销数据。
(2)、推送许可审批数据
许可实施部门要将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办结结果产生的全部信息,推送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流转进入监管系统,纳入事中事后监管。如果是实行告知承诺的,必须标注告知承诺标识;如果有特殊事中事后监管需求的,可以明确相关监管规则,包括是否核查、期限要求、核查地址等,推送规范以《浙江省“证照分离”数据标准规范》为准。
(3)、共享失信名单,落实失信惩戒
对于在许可审批过程以及后续许可证监管过程中(特别是告知承诺的监管)产生的失信行为,需要记录失信名单,并进行失信名单共享,同步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对外公示。推进公共信用、行业信用、第三方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按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规定,对申请人以及负有责任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依法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比如在登记、许可办理中(特别是告知承诺办理)的限制措施。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监管数据和许可审批类数据业务流转进行详细介绍,如图7所示,该流转包括以下内容:
(1)、证照分离数据接收查询
证照分离产生的登记注册和许可审批数据,需要及时推送监管系统,纳入事中事后监管。
(2)、证照分离监管规则配置
证照分离事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项明确监管部门,将各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根据不同的改革措施,灵活配置不同的监管规则。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加大“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尤其是针对风险相对较高事项,通过数据共享、现场检查或部门协查等方式,及时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组织核查,强化风险防范。
(3)、证照分离监管数据回流
证照分离产生的监管结果数据,需要及时回流到各个许可审批系统,获取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实施办法的通知》,发现申请人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超许可经营范围开展经营等情形,经责令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撤销许可证件。特别是针对告知承诺许可,核查中发现违反了承诺书内容,不仅需要依法撤销许可证件,还要记录失信名单,纳入信用体系。告知承诺方案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业务流程闭环进行详细介绍,如图9所示,该闭环包括以下内容:
经过业务流程梳理,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打通登记、许可和监管三方,使得登记、许可和监管进行了有效衔接,形成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闭环。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数据协同流转详细介绍,该流转包括以下内容:
证照分离改革后,需要打通登记、许可和监管三方,使得登记、许可和监管进行有效衔接。数据协同流转主要需求如下:
8.1登记数据流转
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含新增及变更等)在登记部门与有关许可审批主管部门、市场监管主管部门之间的精准推送。
数据流如下:
(1)通过数据高铁从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归集登记相关数据到审管衔接主题库;
(2)基于审管衔接主题库,将登记注册数据接口发布到政务服务开放平台,数据交换继续保留;
(3)各审批系统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登记注册数据接口或交换,获得登记注册数据;
(4)审管衔接主题库同步登记数据到监管数据中心,流转到互联网+监管平台;
8.2许可数据流转
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信息(含许可信息以及标记信息等)在许可审批主管部门与登记部门、市场监管主管部门之间的精准推送。
数据流如下:
(1)通过政务2.0原有下发通道,下发收件信息以及增加的告知承诺等信息到各许可审批系统,精准推送收件数据至各许可审批系统;
(2)对历史许可数据,采用数据交换的归集方式,从各部门各地方的许可审批系统,把历史许可证数据归集至审管衔接主题库,进行初始化;
(3)对新产生的许可数据,各许可审批系统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许可数据回传接口,将许可详细数据(许可办结结果信息、告知承诺信息和许可信息等)归集至审管衔接主题库;
(4)办件信息库同步办件信息到审管衔接主题库;
(5)审管衔接主题库同步许可数据(包含告知承诺信息)到监管数据中心,流转到互联网+监管平台进行事中事后核查监管;
(6)审管衔接主题库同步许可数据到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
8.3监管数据流转
实现执法监管信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在市场监管主管部门与许可审批主管部门、登记部门之间的精准推送。
数据流如下:
(1)互联网+监管平台生成的监管(含核查履约)信息,上传监管数据中心并同步到审管衔接主题库;
(2)基于审管衔接主题库,将监管信息数据接口发布到政务服务开放平台;
(3)各审批系统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开放平台的监管数据接口,获得监管数据(含核查履约信息);
(4)审管衔接主题库同步监管(含核查履约信息)数据到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改造系统流程进行详细介绍,该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9.1、全程电子化平台改造要求
全程电子化平台即全省企业登记系统,基于证照分离相应要求进行改造,将数据通过数据高铁推送到审管衔接主题库,从而可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及时向相关部门的涉企许可审批系统共享所需要的企业登记类信息;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也可以通过共享接口获取全省各部门的涉企许可审批系统推送的许可类信息。
9.1.1改造登记注册流程
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图,如图10所示。
经营主体进入全程电子化平台,填写登记信息(设立、变更、注销),系统自动校验信息,如信息合规则通过申请,向企业提供营业执照以及公章、开户账号、公积金账号、社保账号等配套资料。系统按“证照分离”数据共享规范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推送到公共数据平台的证照分离归集及清洗库,并通过数据接口共享方式获取公共数据平台已归集的相关许可信息。
注:登记系统对接共享接口见2.1登记系统业务协同模型。
9.1.2精准推送登记注册数据
9.1.2.1规范经营范围与经营许可的衔接
登记系统推送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时,应对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合理的表述,使各项经营内容精准匹配许可事项,避免大量发送错配事项给许可审批部门。
因此,需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的衔接,并将需申请许可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含照面基本信息和关联许可事项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共享给相关许可审批部门;许可审批部门及时办理相关经营许可,并将许可信息(含许可基本信息和许可办理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共享给市场监管部门。
9.1.2.1标准化企业注册地址的区划编码
市场监管局统筹规范主体编码,将企业注册地址的最新标准行政区划(详见证照分离数据标准规范附录)录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中。
同时,登记系统的注册地址编码应细化到区县粒度,分发各许可审批部门后,由部门按自身业务辖区(映射标准行政区划)精准下发最终实施许可审批的部门。
9.2、许可审批系统改造
许可审批系统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及时获取企业登记类信息,实现登记信息的及时认领与精准下发。完成相应的许可审批后,通过接口及时向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归集企业许可类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
各涉企许可部门许可证审批系统需要遵循以下建设和使用要求:
1.已经有自建许可审批系统或者使用省权力运行系统的省级部门,对改造后的许可审批系统必须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使用。
2.无自建许可审批系统的省级部门建议统一使用省权力运行系统,此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使用。
3.地市或区县自建的许可审批系统建议迁移到各省级部门自建系统或者省权力运行系统,不做迁移的,地市或区县自建的许可审批系统做对应改造。
4.部委系统,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使部委许可审批系统对接浙江省“证照分离”业务与数据协同体系,实现部委系统“证照分离”数据的归集和共享。
9.2.1省级部门许可审批系统改造要求
告知承诺改革的改造要求,根据证照分离改革的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针对告知承诺改革,改造要求如下:
(1)政务服务2.0收件流程改造
省级部门应根据我省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相关办法规定,细化本部门实行告知承诺事项的制度,明确告知承诺事项、行政机关的告知要件、申请人的承诺要件、适用条件、办理流程、监管举措等,并做好许可申报端的升级改造。
针对可以实行告知承诺的许可事项,除一般流程的申请模式外,还需要具备告知承诺流程的申请模式。由申请人依据申报意愿,自行决定采用一般流程申请或者是告知承诺流程申请,告知承诺的流程需要生成告知承诺书。
许可审批系统告知承诺流程改造图,如图11所示。
告知承诺的申请受理,对申请人符合适用告知承诺的情形、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提交约定材料的,应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申请人承诺已具备经营许可条件,领证后即可开展经营;申请人尚不具备经营许可条件但承诺领证后一定期限内具备经营许可条件并按要求补齐材料,方可开展经营。
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受理审核完成后,签发许可证,并标注告知承诺标识,说明该许可证的办理是采用告知承诺的模式。针对告知承诺模式办理的许可证,如果审批部门有特殊的事中事后监管需求,需要明确后续监管规则,比如是否需要核查、核查期限,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像具有多个地址的情况还得注明核查地址信息。明确具体监管措施有利于后续的监管工作开展,如果审批部门没有明确具体监管措施,由后续监管系统进行监管规则的配置。对于不符合告知承诺的申请,转入一般审批流程办理。
(2)登记数据下发、标记和反馈
许可审批系统需要及时接收企业的登记、变更和注销数据,并下发许可实施部门。
许可实施部门收到注册登记数据后,需要进行相应标记,比如不属于本部门办理、已办结、一定期限暂未办理等。对于不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需要反馈市场监管局。
(3)推送许可审批数据
许可实施部门要将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办结结果产生的全部信息以及告知承诺标识、下发数据标记信息等,推送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一个方向流转进入监管系统,纳入事中事后监管。另一个方向流转进入登记系统,反馈证照分离办理情况。
9.2.2全省统建许可(省权力运行)系统改造
全省统建许可系统(统称为:省权力运行系统)的改造和省级部门许可系统的改造要求相同,详见9.2.1章节。
对于无许可系统的厅局,建议统一使用省权力运行系统。省权力运行系统在申请办结后无法生成许可证信息的情况,需要进行系统优化改造。
省权力运行系统在办结后,需要保存行政许可基本信息。许可证信息包括许可决定文书号、许可决定文书名称、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等,其中许可决定文书号需要按照不同部门规则配置自动生成。
经过系统改造,使得受理、审批、办结、制证形成全流程闭环。汇总系统使用部门的全流程数据,并把相关数据推送到审管衔接主题库,进行数据后续流转和共享。
9.2.3地市自建的许可审批系统改造
地市自建的许可审批系统建议迁移到各省级部门自建系统或者省权力运行系统,在迁移未完成的过渡期,地市自建的许可审批系统做对应改造,改造内容与9.2.1省级部门许可审批系统改造要求一致。
9.2.4政务服务2.0平台改造
1)优化受理配置,支持证照分离目录/事项的告知承诺配置和信用配置(黑名单企业无法启用告知承诺流程);
2)优化统一收件,支持告知承诺情形受理和信用判断,暂时先直接使用发展改革委信用域黑名单信息,后续对接政务服务信用中心;
3)优化办件中心,扩展字段支撑告知承诺相关信息;
4)优化政务2.0与各许可审批系统的办件协同接口,新增告知承诺相关字段,支持告知承诺办件精准协同至许可审批系统;
5)告知承诺信息同步给浙江政务服务网进行信息公示。
9.3、“证照分离”数据归集和数据共享
基于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和各许可审批系统的需求,统筹登记类数据(含注册、变更、注销等)、许可信息类数据(含设立、变更、注销、撤销和许可证相关业务类数据等)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通过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将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中获取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根据相应规则推送至全省各许可审批系统,实现精准推送下发;将收到的全省各许可审批系统反馈的许可数据,共享“互联网+监管”平台和全程电子化平台。
根据数据“证照分离”业务需求,需要归集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数据、许可系统数据和互联网+监管数据。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数据库原有数据需要进行全量同步,初始化到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后期生产数据都以数据高铁进行实时流式处理,增量地将数据抽取、清洗并存储。许可系统数据使用接口同步,互联网+监管数据使用ODPS授权同步。
证照分离数据归集和数据共享应用图,如图12所示。
9.4.1证照分离数据归集
(1)企业登记注册数据的归集和精准推送。
归集登记注册信息:登记注册信息源自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通过系统生产库对接数据高铁的方式来归集,最终由审管衔接主题库通过政务服务开放平台注册接口,许可审批系统及政务2.0申请接口方式推送数据。
采集工具读取全程电子化平台的生产库日志,采用数据高铁方式采集规范标准的企业登记注册数据,即:使用DataHub消息队列抽取实时数据至Blink,Blink实时清洗后,数据再输出至高铁清洗库。高铁清洗库规范标准数据通过DataX归集到审管衔接主题库RDS库,根据省级各厅局业务要求,通过登记注册数据接口共享信息,支撑许可审批系统业务。同时,RDS企业登记信息表通过DataX归集至审管衔接主题库ODPS库,通过证照分离对接库用于国家上报考核等工作。
通过接口方式共享登记注册信息:将登记注册数据接口发布到政务服务开放平台,接口按许可事项、审批层级等下发条件定位到省市两级许可审批系统,各许可审批系统通过调用接口方式获取自身业务相关的登记注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精准直达各部门业务系统。
通过交换方式下发登记注册信息:通过省市两级数据交换中心,将登记注册信息按照下发条件推送至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前置机,省市两级许可审批系统从部门前置机定时获取数据。
(2)许可数据的归集和推送。
许可信息数据来自权力运行系统、厅局许可审批系统、地市部门许可审批系统。许可数据最终由审管衔接主题库推送至省全程电子化平台。
各厅局许可审批系统的生产库通过共享接口归集数据到审管衔接主题库。根据制定好的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清洗入库。
推送许可信息:将许可数据接口发布到政务服务开放平台,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通过调用接口方式获取所需许可相关数据。
回流许可信息:以ODPS空间数据授权方式,将许可数据导入公共数据平台上的市监局部门仓,市监局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从部门仓获取许可数据。
9.4.2证照分离数据推送至国家平台对接库
审管衔接主题库ODPS数据仓库中存储了企业登记信息、许可信息,以及处罚、抽查检查等监管信息,根据“国家三平台”对证照分离数据的归集标准要求,在DataWorks平台加工数仓数据,并通过DataX推送国标数据至国家平台对接库(即证照分离国家对接前置库)。
9.4.3监管数据归集
监管数据中心将检查、处罚等数据推送至审管衔接主题库,将监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数据通过DataX更新至审管衔接主题库,DataX可以实现分钟级、小时级和天数级的批量同步。同时,审管衔接主题库(ODPS)中的监管数据通过DataX归集到审管衔接主题库(RDS),开放对应接口,支撑许可办件等业务系统。
9.4.4证照分离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方式主要是接口共享,接口共享通过审管衔接主题库-政务服务开放平台开启共享接口服务,实现从审管衔接主题库获取许可数据、登记注册数据、监管数据等授权后的数据。数据接口共享方式主要步骤为:审管衔接主题库开启登记注册数据、许可数据、监管数据3类接口服务,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许可审批系统、政务服务2.0平台根据业务数据需求,链接到相对应的数据共享接口,从而获取数据支撑业务。
证照数据共享清单梳理,基于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以及许可系统数据梳理,主要数据结构及数据情况汇报;办件数据结构及数据情况汇报。办件数据共享内容包含申报信息、受理信息、办结信息、许可证信息等。
证照数据及办件数据根据需要按行政区域、条线和业务类型进行归类。各级部门的不同角色,数据共享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权限看到的数据内容进行控制,比如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能够查询到在杭州注册企业的所有证照数据、办件数据。但杭州市民政局只能看到该单位的证照数据、该单位的办件数据。
9.5、“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
9.5.1、系统平台
包含数据仓建设、数据治理、业务协调服务组件、证照分离数据标准、证照分离接口对接标准等内容,重点用来管理“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相关功能。
9.5.2、综合分析
依托于审管衔接主题库和监管数据中心,基于“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的业务流程,将证照分离事项、互联网监管事项、企业登记信息、许可审批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等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和整合,对业务流程中各环节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9.5.3、企业全流程溯源
证照分离改革涉及企业全流程溯源,从企业登记注册、企业涉及证照分离事项匹配、登记企业信息下发许可审批部门、企业告知承诺事项办件、许可办理过程数据、企业告知承诺信息公示、监管部门针对告知承诺内容核查、核查结果公示等全流程数据展示,支持通过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行业类型、企业类型、登记日期和地区进行筛选查询,帮助厅局人员快速直观获取企业全流程信息。
9.5.4、许可信息补录
使用部委系统(国建系统)的厅局事项,如果部委系统(国建系统)无法支撑对接,需要省厅安排通过excel批量导入的模式,归集许可基本信息。“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提供许可基本信息归集功能(excel批量导入),供使用部委系统(国建系统)的厅局使用。(有技术力量支撑的厅局,也可以自行开发相应功能)
9.5.5、审管衔接主题库
“证照分离”业务和数据协同系统的数据仓库,对各数据源数据进行归集,开展接口对接、数据提质、数据共享等工作。
9.6、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统计和工作晾晒的系统
主要包括告知承诺事项与政务服务权力事项映射率、告知承诺事项与监管检查事项关联率、告知承诺事项政务2.0配置上线情况、系统对接完成情况、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等,支持数据指标可视化展示、指标晾晒,为领导从数据层面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有针对性的推进工作开展。
(1)证照分离事项统计分析
统计展示省级厅局部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分布情况和改革方式类型分布及与许可事项、监管事项关联完成情况等,从部门和地区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从时间维度进行趋势分析展示。
(2)登记许可数据统计分析
针对全程电子化平台企业注册登记数据下发情况、许可审批系统办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总的新增注册企业数、下发厅局企业数、厅局接收企业数、厅局处置方式及数量、办理许可证数量等,做到各环节统计分析,全流程数据监控,动态可视化展示。
(3)监管行为数据统计分析
打通事中事后监管数据,统计分析转执法情况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双随机检查情况、信用监管情况、专项检查任务等监管情况,可视化展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从部门和地区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从时间维度展示趋势变化情况。
9.7、联网+监管平台改造
9.7.1、监管数据中心改造
监管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枢纽,为响应证照分离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需求,主要承担证照分离相关数据在互联网+监管各子系统的流转的任务,以及将监管结果数据共享到公共数据平台的工作。
(1)数据流程改造
目前统一行政执法平台和处罚系统都已经把抽查检查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数据对接到监管数据中心了,因此为了满足证照分离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数据流程进行修改,监管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流程改造图,如图13所示。
①统一行政执法平台/处罚系统对接到监管数据中心的数据需要增加“是否证照分离”标志字段,监管数据中心通过该字段筛选出证照分离相关执法数据,入到证照分离主题库。
②相关执法数据模型需要增加厅局和地区字段,方便公共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2)改造后的数据流程说明
监管数据中心改造后数据流程图,如图14所示。
①实时接收审管衔接主题库的企业登记注册相关信息及行政许可相关信息数据,进入监管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加工;
②加工完成的数据同步给到统一行政执法系统,统一行政执法系统通过证照分离基础数据,进行相关专题检查和双随机抽查;
③统一行政执法系统将行政检查结果信息,反馈至监管数据中心;
④如果通过统一行政执法系统检查之后,需要转处罚,转处罚信息入到处罚系统,包括统一处罚办案系统和厅局自建的处罚系统;
⑤处罚系统基于转处罚信息做相关执法,反馈行政处罚信息至监管数据中心;
⑥监管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加工,共享证照分离抽查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到公共数据平台。
(3)数据中心改造
基于以上数据流程,监管数据中心需进行改造,主要是建设证照分离主题库,需满足统一行政执法系统的执法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公共数据平台共享需求。
证照分离主题库建设内容示意图,如图15所示。
证照分离主题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相关模型:
照面信息、证照分离许可事项、联络员信息、委派代表、法定代表人、企业变更登记信息、企业注销登记信息等。
②行政许可部门办理结果信息模型:
行政许可基本信息、行政许可变更信息、行政许可撤销信息、行政许可吊销信息、行政许可注销信息、其他无效信息等。
③抽查检查信息
抽查检查信息
④行政处罚信息
行政处罚基本信息、行政处罚变更信息、行政处罚决定书信息。
9.7.2、统一行政执法系统改造设计
统一行政执法平台作为全省统一的执法监管平台,承担对证照分离相关涉及的主体进行检查监管的职责。主要对接监管数据中心,接收全省各许可证审批系统的许可数据,根据数据类别分别进行核查监管处置;并将核查检查结果反馈至监管数据中心。
(1)流程设计
行政执法平台改造对接流程设计图,如图16所示。
①按照一个承诺事项对应一张核查表,由省级部门对纳入的许可事项制定核查表。
②根据监管数据中心推送的涉证企业办证情况,开展相关证后监管。区分为取消许可、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识别许可办证结果(无需许可、已办理许可、不具备许可资格、未申请许可),对涉及告知承诺事项类别分别处置。
对于需要核查的数据,根据推送的数据对应的核查部门加入到该部门的待核查列表。由该部门相应人员根据核查期限要求,指派相应检查人员开展相应核查。
对于不需要核查的数据,作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象来源数据,纳入一般监管,开展日常监管(双随机、重点检查)。同时相对其他的一般监管,针对证照分离许可取消、备案等情况,适当增加双随机抽查比例等和重点检查频率等。
③如果核查、检查中发现问题,需要转处罚,转处罚信息入到处罚系统,包括统一处罚办案系统和厅局自建的处罚系统。
④对告知承诺事项核查结果、检查结果反馈至证照分离协同平台。
(2)建设内容
基于上述流程,建设内容如下:
①增加告知承诺事项核查表单配置功能。表单核查内容依据告知承诺事项办理的承诺书内容。
②对接监管数据中心,接收推送的涉证企业办证情况,开展相关证后监管。
③改造告知承诺功能,按证照分离数据要求,支持对各类主体、各类许可事项进行相应核查。对涉及告知承诺事项是否需要核查、核查期限要求、核查部门,生成核查事项,加入到该部门的待检查列表中,由该部门开展核查。
④监管双随机、重点检查功能,将不涉及核查需纳入日常监管的对象,纳入到对应监管部门管辖的对象中,作为该部门日常监管的对象,并增加纳入重点监管和双随机抽查比例。
⑤对告知承诺事项核查结果反馈至监管数据中心。
⑥对接监管数据中心-所需接收数据内容应包括:主体类型、主体基本信息(名称、证件类型、证件编号)、照面信息、许可事项信息、许可类型(取消许可、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许可结果(无需许可、不具备许可资格、未申请许可、已办理许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许可事项关联监管事项信息、告知内容、告知日期、告知单位、登记机关、承诺书内容、承诺日期、是否需要核查、限定核查日期、核查部门。
9.8、其他改造内容
9.8.1统一事项库改造
(1)新增国家证照分离目录清单维护机制,主要字段包括证照分离事项(实际为目录)名称、审批层级和部门、检查期限、实施区域、是否必须核查、改革方式(取消、取消转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具体改革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字段信息等,并支持证照分离目录和省内目录的映射;
(2)新增省内目录/事项的证照分离对应字段,通过国家证照分离目录和省内目录的映射功能同步到目录统一管控模块,打标告知承诺事项;
(3)同步证照分离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到监管事项库,并支持证照分离许可事项与监管事项的标记映射,对未关联监管事项的证照分离许可事项进行统计和提醒;
(4)针对告知承诺监管,编制对应的实施清单。同步证照分离的行政许可事项的事项信息,包括检查期限、实施区域、是否必须核查、改革方式、具体改革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字段信息等。监管侧新增实施清单内容,包括检查内容(证照分离),核查项、核查内容、操作依据与要领等,提供编辑和维护功能。对证照分离事项实施清单的编制和认领情况可以进行统计;
(5)证照分离目录清单、映射政务服务事项和映射监管事项清单,同步信息到政务服务2.0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
9.8.2公共信用平台改造
提供公共信用接口,供告知承诺许可申请、受理调用。接收审管衔接主题库推送的承诺信息以及履约情况信息,将告知承诺履约情况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9.8.3政务服务网改造
完成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信息公示,未履行承诺公示和办事指南公示。
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171,进行介绍,如图17所示,上述系统包括:协同子系统172,权力事项子系统173,政务服务子系统174,信用平台子系统175,许可审批子系统176,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信访子系统179。
协同子系统172,用于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
所述协同子系统172,还用于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权力事项子系统173,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许可信息和监管信息,分类型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176和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1710;权力事项子系统173,用于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政务服务子系统174;政务服务子系统174,用于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信用平台子系统175,用于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企业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用于: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176,还用于根据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信访子系统179,用于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上述协同子系统172,还用于根据企业申请的事项,结合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将企业的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176;许可审批子系统176,用于根据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处理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得到处理结果,将处理结果发送至协同子系统172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用于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指定监管部门,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176和协同子系统172;协同子系统172,还用于将核查结果同步至信用平台子系统175,并通过政务服务网公示核查结果。
上述系统还包括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1710;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1710,用于提供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事项对应的经营范围信息,通过经营范围信息确认企业登记注册信息;若登记注册信息准确无误,则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将企业的登记信息和配套材料发送至协同子系统172,以使协同子系统172得到证照分离信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1710,还用于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接收协同子系统172,按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确认的企业许可信息、办件过程信息、监管信息、执法信息、告知承诺信息和履约信息,以使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1710得到证照分离相关信息。
上述系统包括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用于根据政府确认的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得到证照分离目录,再根据证照分离目录开展映射工作,得到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政府改革政策更新证照分离目录。
上述权力事项子系统173,还用于:通过目录基本码、目录名称、目录编码得到告知承诺的配置内容,并对配置内容进行调整;向指定业务部门展示配置内容,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
上述协同子系统172,还用于:通过调用政务服务子系统174的办件接口,接收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按预设的规则发送至许可审批子系统176;许可审批子系统176,还用于增加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审核流程,对告知承诺事办件进行审批,若审批通过,则签发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并标注告知承诺信息。
上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用于:对指定业务部门的协查申请,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工作,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反馈至协同子系统172;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178,还用于:若指定监管部门无法线上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则将协查申请发送至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还用于开展线下现场核查工作,并把核查结果发送至数据协同子系统172。
上述协同子系统172,还用于通过互联网+监管子系统177的监管数据接口,接收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并将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得到核查结果;许可审批子系统176,还用于根据履约情况信息,撤销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
上述政务服务网,用于接收并公示核查结果,以供全社会查询;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协同子系统172提供的所属企业的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公示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社会和行业对公示信息的反馈信息和/或举报信息,将反馈信息和/或举报信息发送至信访子系统179。
本实施例加快了下发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了事中事后的监管。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方法,上述方法包括: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权力事项子系统,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和互联网+监管子系统;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政务服务子系统;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企业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根据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加快了下发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的效率,夯实了事中事后的监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协同子系统,权力事项子系统,政务服务子系统,信用平台子系统,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信访子系统、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
所述协同子系统,用于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所述权力事项子系统,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许可信息和监管信息,分类型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互联网+监管子系统以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
所述权力事项子系统,用于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所述政务服务子系统;
所述政务服务子系统,用于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
所述信用平台子系统,用于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所述企业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所述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
所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
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用于增加告知承诺许可事项审核流程,对告知承诺事办件进行审批,若审批通过,则签发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并标注告知承诺信息还用于根据所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
所述信访子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根据企业申请的事项,结合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将企业的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发送至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
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用于根据预设的接口对接规则,处理申办信息、收件信息和承诺信息,得到处理结果,将所述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协同子系统和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
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将所述处理结果发送至指定监管部门,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所述核查结果发送至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和协同子系统;
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将所述核查结果同步至所述信用平台子系统,并通过政务服务网公示所述核查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
所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用于提供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通过证照分离事项对应的经营范围信息,通过经营范围信息确认企业登记注册信息;若登记注册信息准确无误,则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将所述企业的登记信息和配套材料发送至所述协同子系统,以使所述协同子系统得到证照分离信息;
所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还用于按照预设的数据共享规范,接收所述协同子系统,按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确认的企业许可信息、办件过程信息、监管信息、执法信息、告知承诺信息和履约信息,以使所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得到证照分离相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
所述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用于根据政府确认的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得到证照分离目录,再根据证照分离目录开展映射工作,得到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
所述证照分离目录维护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政府改革政策更新证照分离目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权力事项子系统,还用于:通过目录基本码、目录名称、目录编码得到告知承诺的配置内容,并对配置内容进行调整;向指定业务部门展示配置内容,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政务服务子系统的办件接口,接收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按预设的规则发送至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用于:对指定业务部门的协查申请,以使指定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工作,得到核查结果,并将核查结果反馈至所述协同子系统;
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还用于:若指定监管部门无法线上核查得到核查结果,则将协查申请发送至所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
所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还用于开展线下现场核查工作,并把核查结果发送至数据协同子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子系统,还用于通过互联网+监管子系统的监管数据接口,接收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并将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得到核查结果;
所述许可审批子系统,还用于根据履约情况信息,撤销许可证或许可确认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政务服务网,用于接收并公示核查结果,以供全社会查询;
所述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协同子系统提供的所属企业的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公示告知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信息,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
所述政务服务网,还用于接收社会和行业对公示信息的反馈信息和/或举报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举报信息发送至所述信访子系统。
10.一种电子政务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对应企业经营范围和注册信息,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政策文件,根据证照分离数据和业务要素定义,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将证照分离事项清单共享至所述权力事项子系统,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对应的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共享至许可审批子系统和互联网+监管子系统;
根据证照分离事项信息,得到证照分离事项清单映射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得到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并将事项映射关系信息下发至所述政务服务子系统;
根据事项映射关系信息,开展告知承诺情形的配置内容,并将配置内容下发指定业务部门,以得到指定业务部门确认后的配置内容,便于企业开展告知承诺的办理;
核实企业开展告知承诺办理时,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否良好,若核实通过,则所述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情形办理业务,以使所述企业签署告知承诺书;
根据告知承诺信息,实现告知承诺核查,得到核查结果;
根据所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和所述部门协助核查子系统的核查结果生成惩戒措施;
接收并处理公众针对核查结果的反馈信息。
CN202110943014.7A 2021-08-17 2021-08-17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3642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3014.7A CN113642997B (zh) 2021-08-17 2021-08-17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3014.7A CN113642997B (zh) 2021-08-17 2021-08-17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2997A true CN113642997A (zh) 2021-11-12
CN113642997B CN113642997B (zh) 2024-12-27

Family

ID=78422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3014.7A Active CN113642997B (zh) 2021-08-17 2021-08-17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299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9086A (zh) * 2021-11-23 2022-03-04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跨部门的省级信访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4356458A (zh) * 2022-03-21 2022-04-15 杭州湛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用承诺电子化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14997838A (zh) * 2022-06-30 2022-09-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审批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997837A (zh) * 2022-06-30 2022-09-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170056A (zh) * 2022-06-01 2022-10-11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事项关联实现审批信息自动推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5630928A (zh) * 2022-12-01 2023-01-20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一种实验动物行政许可数据的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6303334A (zh) * 2022-10-17 2023-06-23 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司法鉴定智慧服务系统
CN116796071A (zh) * 2023-06-28 2023-09-2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 一种聚合企业环保信息推送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7293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商事登记的双告知智能推送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2184145A (zh) * 2020-09-11 2021-01-05 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ai无人干预审批系统
CN112926781A (zh) * 2021-03-02 2021-06-08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基于监管领域的市场主体行为图谱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7293A (zh) * 2016-09-28 2017-02-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商事登记的双告知智能推送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2184145A (zh) * 2020-09-11 2021-01-05 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ai无人干预审批系统
CN112926781A (zh) * 2021-03-02 2021-06-08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基于监管领域的市场主体行为图谱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宏伟: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的信息化保障"",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no. 6, 30 June 2021 (2021-06-30), pages 14 - 17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9086A (zh) * 2021-11-23 2022-03-04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跨部门的省级信访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4356458A (zh) * 2022-03-21 2022-04-15 杭州湛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用承诺电子化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15170056A (zh) * 2022-06-01 2022-10-11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事项关联实现审批信息自动推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4997838A (zh) * 2022-06-30 2022-09-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审批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997837A (zh) * 2022-06-30 2022-09-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303334A (zh) * 2022-10-17 2023-06-23 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司法鉴定智慧服务系统
CN115630928A (zh) * 2022-12-01 2023-01-20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一种实验动物行政许可数据的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6796071A (zh) * 2023-06-28 2023-09-2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 一种聚合企业环保信息推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2997B (zh) 2024-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2997A (zh)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Kubicek et al. Three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interoperability
Maemura et al. Root causes of recurring contractual conflicts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Five case studies from Vietnam
CN109858751A (zh) 电力工程项目评审系统
CN110647567B (zh) 基于末端数据融合的停电计划辅助决策系统
KR20110139706A (ko) 워크플로 통합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90000412A (ko) 경력인증시스템 및 방법, 기록매체
CN114443923A (zh) 一种电网运检项目档案电子化归档方法及系统
CN110555675A (zh) 一种实时在线监管的实现方法
Ch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mart contract–Enabled blockchain system for home care service innovation: Mixed methods study
CN113656505A (zh) 一种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及其同步数据的方法
CN110727734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信息同步方法及信用联合奖惩系统
CN105225176B (zh) 权证基础信息系统
CN109377155A (zh) 借贷信息审批方法以及装置
Mosweu et al. Electronic Court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in Selected African Countries.
Kaganovska et al. Adaptive Cas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of Civil
Wang et al. Blockchain-enabled platform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supply chain
Xu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Smart Court System-of-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of China
Abudayyeh et al.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model for rural municipalities
London et al. The automation of clinical trial serious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workflow
Rosalya et al. Legal Aspects of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Regulatory Perspective in Batam City
Gramckow et al. Case Flow Management: Key Principles and the Systems to Support Them
Giacalone et al. Whe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meets technology
Demir Enhancing Circular Economy Adoption in the Industrial Steel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Blockchain-Based Information Flow Framework
Xu et al. Construction Nee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