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0425A -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0425A
CN113620425A CN202110993599.3A CN202110993599A CN113620425A CN 113620425 A CN113620425 A CN 113620425A CN 202110993599 A CN202110993599 A CN 202110993599A CN 113620425 A CN113620425 A CN 113620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eaction tank
anaerobic reaction
horizontal plane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35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0425B (zh
Inventor
郝如杰
周连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s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s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s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s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35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0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0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0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0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0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4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一布液器和用于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二布液器,其中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分布在第一水平面中并且第一布液口的开口方向基本竖直向下,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分布在第二水平面中并且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基本垂直,第一水平面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上方,第二水平面位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上方。本发明装置可有效减少池底污泥沉积,改善污泥的颗粒形成性能,加强气体与污泥颗粒的分离,提高反应稳定性。

Description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各种方法中,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sludge blanket,UASB)的厌氧活性污泥法,具有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无需搅拌和供氧、动力消耗少、可高浓度进水并保持高污泥浓度等优点。该方法基于升流式原理,当泥水混合液由下向上升流循环时,污泥受重力影响向底部自然沉降而分离,由此在反应器底部形污泥浓度较高的浓缩混合液并且同时在顶部形成污泥浓度较低的上清液。现有技术中的厌氧反应装置经常存在布水不均匀、反应器内存在死区使污泥得不到重复利用、污泥沉降性能较差而难以沉降分离等问题,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导致污泥流失、处理能力下降、运行不稳定等事故。因此,仍然需要提供改进的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以便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一布液器和用于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二布液器,其中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一水平面中并且第一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0~30度,优选0~15度,例如1、3、5、7、10、12或15度,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二水平面中并且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75~90度,例如75、80、85、87、89或90度,第一水平面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上方,第二水平面位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有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均一致地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并且与对应第二布液口所在的厌氧反应池半径与厌氧反应池池体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30度,优选0~15度,例如1、3、5、7、10、12或1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一水平面中是指:当在第一水平面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位于该正多边形中的第一布液口的个数为该个数最大值的30%至100%,优选50%至100%,例如60%、70%、80%、90%或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第一水平面的面积的5%至30%,优选5%至20%,例如5%、10%、15%或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二水平面中是指:当在第二水平面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位于该正多边形中的第二布液口的个数为该个数最大值的30%至100%,优选50%至100%,例如60%、70%、80%、90%或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第二水平面的面积的5%至30%,优选5%至20%,例如5%、10%、15%或20%。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厌氧反应池上方使得第一回流混合液在重力作用下从气液分离器流出并且通过第一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进一步地,在污水进水经过的进水管上设置进水泵和/或在第二回流混合液经过的第二回流管上设置回流泵使得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进水泵和/或回流泵的作用下经第二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进一步地,厌氧反应池的池底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导流板以形成导流槽,用于引导来自第二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池底形成旋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1%~50%(优选5%至40%,例如10%、15%、20%、25%、30%、35%或40%)的污水进水和/或1%~50%(优选5%至40%,例如10%、15%、20%、25%、30%、35%或40%)的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三布液器,其中第三布液器的多个第三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三水平面中并且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75~90度,例如75、80、85、87、89或90度,第三水平面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上方,所有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均一致地按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布置使其与布置所有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时采用的方向相反,并且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对应第三布液口所在的厌氧反应池半径与厌氧反应池池体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优选0~15度,例如1、3、5、7、10、12或15度。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提供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S200、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0~30度,优选0~15度,例如1、3、5、7、10、12或15度的方向在第一水平面中通过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地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
S300,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75~90度,例如75、80、85、87、89或90度的方向在第二水平面中通过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地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使得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冲刷厌氧反应池池底并且从下方接触并混入第一回流混合液。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使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均匀地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是指:当在厌氧反应池底部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流向该正多边形中的第一回流混合液的流量为该流量最大值的30%至100%,优选50%至100%,例如60%、70%、80%、90%或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厌氧反应池底部面积的5%至30%,优选5%至20%,例如5%、10%、15%或20%。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所述均匀地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是指:当在厌氧反应池底部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流向该正多边形中的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的流量为该流量最大值的30%至100%,优选50%至100%,例如60%、70%、80%、90%或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厌氧反应池底部面积的5%至30%,优选5%至20%,例如5%、10%、15%或20%。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第一回流混合液在重力作用下从气液分离器流出并且通过第一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进水泵和/或回流泵的作用下经第二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用导流槽引导来自第二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池底形成旋流。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0,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优选75~90度,例如75、80、85、87、89或90度的方向在第三水平面中通过第三布液器的多个第三布液口均匀地将1%~50%(优选5%至40%,例如10%、15%、20%、25%、30%、35%或40%)的污水进水和/或1%~50%(优选5%至40%,例如10%、15%、20%、25%、30%、35%或40%)的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使得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从上方接触并混入第一回流混合液;并且来自第三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按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即与那些来自第二布液器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来自第三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流动的方向与对应第三布液口所在的厌氧反应池半径与厌氧反应池池体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优选0~15度,例如1、3、5、7、10、12或15度。这样,当第一回流混合液受到来自第二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所形成的旋流的影响而有所旋转时,即可根据步骤S400通过第三布液器形成旋转方向相反且强度相当的旋流,二者接触后相互抵消,由此消除了旋流对厌氧反应、颗粒沉降和气液分离等过程的扰动。
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具有其在本领域内公知的含义,然而为清楚起见,仍然给出以下定义。
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本”或“基本上”并不排除“完全”的意思。如一个成分“基本上不含”Y,也可以是完全不含有Y。在限定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是指该具体数值具有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的上下浮动的范围,浮动范围可以是该具体数值的+/-5%,+/-4%,+/-3%,+/-2%,+/-1%,+/-0.5%,+/-0.2%,+/-0.1%,+/-0.05%,+/-0.01%等。如果需要,“基本”或“基本上”可以以上浮动范围代替或从本发明定义中删除。“含有”既包括提到的因素,也允许包括附加的、不确定的因素。“大约”、“约”、“左右”在限定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是指该具体数值具有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的上下浮动的范围,浮动范围可以是该具体数值的+/-5%,+/-4%,+/-3%,+/-2%,+/-1%,+/-0.5%,+/-0.2%,+/-0.1%,+/-0.05%,+/-0.01%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厌氧反应池;11-溢流槽;12-池底;13-导流板;2-气液分离器;31-第一三相分离器;32-第一集气管;33-第二三相分离器;34-第二集气管;35-集气总管;4-第一布液器;41-第一回流管;42-第一回流通道;43-第一布液口;5-第二布液器;51-第二回流管;53-第二布液口;61-进水管;62-出水管;63-出气管;64-出泥管;71-第一流量控制阀;72-第二流量控制阀;73-第三流量控制阀;74-第四流量控制阀;75-第一止回阀;76-第二止回阀;81-进水泵;82-回流泵;9-第三布液器;93-第三布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但并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无特别说明,附图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并且可能存在局部缩放和变形,因此并不意欲展示其中各部件之间具体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参见图1-2,根据本发明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池1、三相分离器(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于厌氧反应池1中的第一三相分离器31和第二三相分离器33)、气液分离器2、第一布液器4和第二布液器5,其中来自进水管61的污水进水通过第二布液器5进入厌氧反应池1的底部与该处的厌氧污泥形成混合液,混合液在厌氧反应池1内上升流动时发生厌氧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的气体并且其中的污泥逐渐沉降;当混合液继续上升流动通过三相分离器时,气体和部分被气体夹带的混合液与其余混合液分离;其余混合液在厌氧反应池1继续上升流动并且其中的污泥进一步沉降由此在厌氧反应池1的上部形成上清液,上清液经设置在厌氧反应池1上部的溢流槽11和出水管62排出;夹带有混合液的气体则经集气管(包括第一集气管32、第二集气管34和集气总管35)进入气液分离器2进行气液分离得到分离的气体和第一回流混合液;分离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2的出气管63排出;第一回流混合液通过第一回流管41进入第一布液器4;第一布液器4设有开口方向基本竖直向下的多个第一布液口43用于使第一回流混合液沿基本垂直向下的方向进入厌氧反应池1,多个第一布液口43基本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底12的上方使得第一回流混合液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厌氧反应池1下部之中,并且第一回流混合液仅在重力作用下以较低速度流动,因此第一回流混合液在厌氧反应池1中基本不会发生旋转流动并且难以对沉积在池底12的污泥进行冲刷和搅动以将其重新分散进入混合液;第二布液器5设有开口方向与水平面基本平行的多个第二布液口53用于使污水进水沿基本水平的方向进入厌氧反应池1,多个第二布液口53基本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底12的上方使得污水进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厌氧反应池1下部之中,同时污水进水在进水泵81的驱动下以较高的速度流动,因此污水进水可能在厌氧反应池1中发生旋转流动并且以较高的速度对沉积在池底12的污泥进行冲刷和搅动并将其重新分散进入混合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液口53的下沿与池底1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第二布液口53处设计的流速和流量来确定,可以为5~500mm,优选10-200mm,减少该距离可增强冲刷效果但可能减小旋流而影响搅动。因此在需要时可适当选取该夹角为,例如10、20、50、100、150或200mm,以便获得对池底12上的污泥最佳的冲刷和搅动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液口53的开口方向可以朝向斜下方,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可以是1~75度,增加该夹角可以获得对池底12更好的冲刷效果,而减少该夹角可使混合液产生更强的旋转流动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搅动效果,因此在需要时可适当选取该夹角为,例如5~60度或10~45度,例如10、15、20、25、30、25、40或45度,以获得所需的冲刷和搅动效果。然而,如果需要,第二布液口53的开口方向也可以朝向正下方或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布液器4经设置临近且位于第二布液器5的上方,并且第一布液口43与第二布液口53上沿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500mm,优选10-300mm。例如10、20、50、100、150、200或300mm。增加该距离可减少第二布液器5产生的旋流对厌氧反应池1中上部分混合液的扰动,有利于污泥沉降和气液分离,而减小该距离则可能使第一布液器4产生的向下流动增强第二布液器5产生的旋流,由此获得对池底12上的污泥更好的冲刷和搅动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液器5还通过第二回流管52与厌氧反应池1的上部(优选三相分离器的上方)流体连通用于将厌氧反应池1中的混合液(优选经分离不含气体的混合液)作为第二回流混合液通过第二布液器5导入厌氧反应池1的底部;第二回流混合液可以和污水进水一起通过第二布液口53沿基本水平的方向进入厌氧反应池1,由于第二回流混合液的流量较大(例如其流量可以是污水进水的流量的1-5倍,优选2~4倍,例如3倍)且具有较大的流速,因此可对池底12上的污泥产生更好的冲刷和搅动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管上还设有进水泵81、第一流量控制阀71和第一止回阀75,分别用于导入污水进水、控制污水进水流量以及防止反流;并且第二回流管52上还设有回流泵82、第二流量控制阀72和第二止回阀76,分别用于导入第二回流混合液、控制第二回流混合液的流量以及防止反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液器5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池底12上方的布水管,第二布液口设于布水管的侧壁,并且每个布水管上均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73,由此可通过分别控制每个布水管上的第三流量控制阀73将从各个布水管进入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的流量调节的更加一致,以便更加均匀地冲刷整个池底12,或者将一个或多个布水管的流量调节到比其他布水管的流量更高的水平,以便加强冲刷该一个或多个布水管所对应的池底12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液器5还通过第四流量控制阀74可控地与出泥管流体连通,用于排出厌氧反应池1中的剩余污泥或混合液。当第二布液器5包括多个布水管时,每个布水管上均设有第四流量控制阀74,由此可通过分别控制每个布水管上的第四流量控制阀74更加精准地排出剩余污泥。例如,当一个或多个布水管已经完成剩余污泥的排放时,即开始排出较低污泥浓度的混合液时,可将其对应的第四流量控制阀74关闭,而其他的布水管可以继续排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厌氧反应池1用于污泥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厌氧反应;在厌氧反应池1的中部和/或上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三相分离器31和第二三相分离器32,用于收集厌氧反应产生的主要为沼气的气体;在厌氧反应池1中心设有从底到顶贯竖直穿整个厌氧反应池1的集气总管35,集气总管35的中部和/或下部通过第一集气管32和第二集气管34分别与第一三相分离器31和第二三相分离器32流体连通,用于收集第一三相分离器31和第二三相分离器32中分离的气体和气体夹带的混合液,集气总管35的上端与设于厌氧反应池1顶端的气液分离器2流体连通用于将收集的气体及其夹带的混合液导入气液分离器2;气液分离器2用于分离气体和混合液,气液分离器2的上部设有出气管63用于导出气液分离器2内的气体,气液分离器2的底部与第一回流管41连接并且与第一回流管41套接在集气总管35上形成的二者之间的第一回流通道42流体连通;第一回流管41竖直向下延伸并固定于厌氧反应池1的底部,并且任选地支撑第一三相分离器31、第二三相分离器33和气液分离器2,第一回流管41的下端与设于厌氧反应池1下部的第一布液器4流体连通,用于将气液分离器2底部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回流管41或者第一回流通道42导入第一布液器5;第一布液器5将来自气液分离器2的混合液均匀分布在厌氧反应池1的整个底面上;厌氧反应池1在位于第二三相分离器33上方的位置处与第二回流管51流体连通,第二回流管51的出口与设于厌氧反应池1下部第一布液器4下方的第二布液器5流体连通,用于将厌氧反应池1上部的混合液导出并通过第二布液器5均匀分布在厌氧反应池1的整个底面上;厌氧反应池1的上部内侧侧壁上还设有溢流槽11,溢流槽11与出水管62流体连通,用于将厌氧反应池1中的上清液收集后排出。
参见图3,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在池底1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导流板13以形成导流槽,用于引导第二布液器5产生的旋流,以便更有效地对池底12上的污泥进行冲刷和搅动。在一些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导流板13各自独立地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优选该高度使导流板13的上沿高于第二布液口53的上沿,并且低于第一布液口43的下沿,以此实现更好的导流效果且避免对第一布液器4的干扰。在一些情况下,当池底12为圆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导流板13可以是多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与池底12同心的一个或多个同心圆环;优选地,每个同心圆环可以各自独立地是连续的或者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宽度的间断,间断的宽度可以是导流板13高度的0.1-1倍,优选0.1-0.5倍,例如0.1、0.2、0.3、0.4或0.5倍;该间断可对通过的混合液施加剪切作用,由此改善厌氧反应的传质情况,改善污泥的颗粒形成性能,加强产出气体与污泥颗粒的分离等。
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布液器4的上方设置第三布液器9,第三布液器9具有与第二布液器5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其第三布液口9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布液器5的第二布液口53的开口方向相反,由此第三布液器9产生的旋流方向与第二布液器5产生的旋流方向相反,不但可以进一步改善厌氧反应池1中的混合和传质,还可有效抵消第二布液器5产生的旋流对污泥床的稳定、污泥沉降、以及气液分离等的干扰。在一些情况下,第三布液器9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池底12上方的布水管,第三布液口设于布水管的侧壁并且开口方向与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每个布水管上均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73,由此可通过分别控制每个布水管上的第三流量控制阀73将从各个布水管进入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的流量调节到刚好抵消第一布液器4和第二布液器5所带来的扰动,使得第三布液器9之上的混合液有利地维持在稳定的升流厌氧反应状态,由此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减少污泥流失并且增加处理能力。
以上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绝不仅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动,而这些修改和变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一布液器和用于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二布液器,其中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一水平面中并且第一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0~30度,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二水平面中并且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第一水平面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上方,第二水平面位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均一致地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并且与对应第二布液口所在的厌氧反应池半径与厌氧反应池池体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一水平面中是指:当在第一水平面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位于该正多边形中的第一布液口的个数为该个数最大值的30%至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第一水平面的面积的5%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二水平面中是指:当在第二水平面中任意选取一个正多边形时,位于该正多边形中的第二布液口的个数为该个数最大值的30%至100%,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4并且该正多边形的面积为第二水平面的面积的5%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设置于厌氧反应池上方使得第一回流混合液在重力作用下从气液分离器流出并且通过第一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水进水经过的进水管上设置进水泵和/或在第二回流混合液经过的第二回流管上设置回流泵使得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进水泵和/或回流泵的作用下经第二布液器进入厌氧反应池。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反应池的池底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导流板以形成导流槽,用于引导来自第二布液器的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在池底形成旋流。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1%~50%的污水进水和/或1%~50%的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的第三布液器,其中第三布液器的多个第三布液口均匀分布在对应于厌氧反应池池底的沿垂直方向投影的第三水平面中并且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第三水平面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上方,所有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均一致地按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布置使其与布置所有第二布液口的开口方向时采用的方向相反,并且第三布液口的开口方向与对应第三布液口所在的厌氧反应池半径与厌氧反应池池体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30度。
9.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S200、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0~30度的方向在第一水平面中通过第一布液器的多个第一布液口均匀地将来自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
S300,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60~90度的方向在第二水平面中通过第二布液器的多个第二布液口均匀地将污水进水和/或来自厌氧反应池上部的第二回流混合液分布在厌氧反应池底部,使得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冲刷厌氧反应池池底并且从下方接触并混入第一回流混合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方法,其中在步骤S300中,使污水进水和/或第二回流混合液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CN202110993599.3A 2021-08-27 2021-08-27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3620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3599.3A CN113620425B (zh) 2021-08-27 2021-08-27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3599.3A CN113620425B (zh) 2021-08-27 2021-08-27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0425A true CN113620425A (zh) 2021-11-09
CN113620425B CN113620425B (zh) 2023-01-31

Family

ID=7838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3599.3A Active CN113620425B (zh) 2021-08-27 2021-08-27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04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7251U (zh) * 2011-11-07 2012-07-04 上海任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布水及回流系统
CN102701530A (zh) * 2012-06-20 2012-10-03 自贡市泉峰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CN204211533U (zh) * 2014-10-22 2015-03-18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
KR20150049363A (ko) * 2013-10-30 2015-05-08 (주)대우건설 미생물 농축조를 구비하는 상향류식 혐기성 소화장치
CN204508916U (zh) * 2015-03-24 2015-07-29 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及回流布水系统
CN110526395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旋流厌氧反应器
CN215855347U (zh) * 2021-08-27 2022-02-18 金锣水务有限公司 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7251U (zh) * 2011-11-07 2012-07-04 上海任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布水及回流系统
CN102701530A (zh) * 2012-06-20 2012-10-03 自贡市泉峰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KR20150049363A (ko) * 2013-10-30 2015-05-08 (주)대우건설 미생물 농축조를 구비하는 상향류식 혐기성 소화장치
CN204211533U (zh) * 2014-10-22 2015-03-18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4508916U (zh) * 2015-03-24 2015-07-29 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及回流布水系统
CN110526395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旋流厌氧反应器
CN215855347U (zh) * 2021-08-27 2022-02-18 金锣水务有限公司 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0425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459A1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9150441B2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TWI422538B (zh) 厭氧淨化裝置
CN103755007A (zh) 一种芬顿流化床处理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CN102659285B (zh) 白酒生产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5855347U (zh) 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CN113620425B (zh)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和方法
CN21117021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8617482U (zh) 一种污水移动床生化与固液分离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17757087U (zh) 污水处理池
CN108585206A (zh) 一种污水移动床生化与固液分离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10620462U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
CN206467032U (zh) 三相分离装置
KR100941387B1 (ko) 하·폐수 총인(t-p) 및 유기물을 제거할 수 있는 일체형 연속회분식 응집침전장치
CN110776150A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20149274U (zh) 一种冲击式浓盐水处理装置
CN2475727Y (zh) 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213537415U (zh) 一种生化反应沉淀一体装置
CN219376153U (zh) 一种强化污水处理颗粒污泥筛选的新装置
KR960014040B1 (ko) 하·폐수 처리장의 포기조에 내장된 침전조(A Clarifier Installed in the Aeration Tank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CN220788253U (zh) 一种s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6537028U (zh) 一种沉淀池的排水系统、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1595177U (zh) 倒锥形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装置
CN219709269U (zh) 一种生物澄清池装置
CN203625097U (zh) 一种高效澄清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