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6025B -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6025B
CN113616025B CN202110970078.6A CN202110970078A CN113616025B CN 113616025 B CN113616025 B CN 113616025B CN 202110970078 A CN202110970078 A CN 202110970078A CN 113616025 B CN113616025 B CN 113616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ed body
sleep posture
parameters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00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6025A (zh
Inventor
熊玉伦
钱东红
杨波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700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6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6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6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6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3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beds or mattres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包括: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UWB附着于目标部位上;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目标对象对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睡前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无法在睡眠过程中实时匹配睡姿的问题。

Description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床体参数如曲线和软硬度等决定了身体与床体之间的贴合度,不仅对用户的舒适度、休息或睡眠质量有影响,还直接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现有的智能床只能在睡前预先手动调节床体曲线,硬度等参数以匹配睡前用户的姿态,但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会移动、翻身等发生睡姿的变化,而床体参数一直保持睡前的状态,则无法实时匹配睡眠过程中随着人体睡姿的变化情况。当床体不能依据用户身体进行贴合时,身体各部位受到的压力不均匀,由于骨骼与肌肉结构导致某些部位悬空于床体之上,例如腰部常因支撑不够出现酸痛。睡眠过程中用户的睡眠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当睡姿发生转变时,床体若不能及时调整参数,仍旧会导致舒适度不够。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睡前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无法在睡眠过程中实时匹配睡姿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包括:通过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UWB附着于目标部位上;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目标对象对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床体的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UWB附着于所述目标部位上;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可以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对象对床体的压力确定目标对象的睡姿状态,进而可以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睡眠姿态匹配,丰富了床体的功能且用户体验更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睡前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无法在睡眠过程中实时匹配睡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床体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床体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102,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UWB附着于目标部位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部位为人体关键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上臂、下臂、大腿、小腿、脚。即每一个关键部位附着于一个UWB定位标签,具体在哪些关键部位附着UWB定位标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在头部、肩部、腰部、手臂、小腿上均附着有UWB定位标签,通过对UWB定位标签可以获取这些关键部位的位置信息。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UWB定位标签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卡片型、手环型;UWB定位标签附着于目标部位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贴卡片型标签、佩戴手环型标签;位置信息是指附着了UWB定位标签的目标部位在床体上的位置。
步骤104,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目标对象对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传感器可以是压电薄膜传感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获取压力的传感器,如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等。该目标传感器放置于床体的床垫表层,优选放在床体中间部位以便能够获取到的压力值更加精准。
步骤106,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睡眠姿态的方式睡眠姿态可以是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等。
步骤108,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其中,床体参数可以包括床体硬度、床体曲线形态、床体大小等。需要说明的是,该床体硬度和床体曲线形态,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部分分别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只调整头部、腰部的床体硬度和床体曲线形态。也就是说,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部位进行针对性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102至步骤108,可以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对象对床体的压力确定目标对象的睡姿状态,进而可以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睡眠姿态匹配,丰富了床体的功能且用户体验更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睡前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无法在睡眠过程中实时匹配睡姿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步骤108中涉及到的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11,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一睡眠姿态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
步骤12,基于第一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睡眠姿态;
步骤13,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多个三维模型,不同的三维模型对应不同的位置信息和压力分布状况,因此,在获取到目标对象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后,查找与其匹配的位置信息和压力分布状况,进而可以构建对应的三维模型,通过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睡眠姿态为第一睡眠姿态,例如当背部位于床体上且对床体产生1000-2000Pa的压力,系统与内置的位置信息与压力分布状况对比后判定此时的睡眠姿态为仰卧,进而根据仰卧的睡眠姿态,调整床体参数将调节为适合当前仰卧的睡眠姿态,具体可以是调整腰部对应的床体将凸起至与腰部之间没有间隙,并对硬度作相应调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本申请步骤108中涉及到的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110,在由第一睡眠姿态调整为第二睡眠姿态的情况下,获取调整姿态后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第二压力分布状况;
步骤112,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二三维模型;
步骤114,基于第二三维模型确定第二睡眠姿态;
步骤116,基于第一睡眠姿态与第二睡眠姿态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床体的床体参数。
其中,床体第一次使用时,根据目标部位的位置信息对对应位置的床体的参数进行调节;用户改变睡眠姿态后,由原本的第一睡眠姿态调整为第二睡眠姿态;通过对第二睡眠姿态的位置信息和压力分布状况进行处理构建出三维模型,得到用户调整后的睡眠姿态,例如构建三维模型后得到用户调整后的睡眠姿态为仰卧及其对应的睡眠位置;对比调整前后的睡眠姿态,判断床体的床体参数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例如用户在睡眠姿态调整前后均为仰卧且睡眠位置未发生改变,不需要调整床体参数;再例如用户在调整睡眠姿态前为左侧卧,调整睡眠姿态后为俯卧,睡眠位置改变或者不变都需要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
可选地,上述步骤116中涉及到的基于第一睡姿数据与第二睡姿数据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床体的床体参数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21,在目标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以使所述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二睡眠姿态匹配;其中,所述目标差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差值;
步骤22,在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
其中,睡眠姿态的差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的差值,以及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差值。通过这个两个差值可以确定睡眠姿态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睡眠位置的移动距离大小;即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可以确定睡眠姿势发生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关键部位可以分别对应一个预设阈值,例如手臂的位置变化大于第一阈值,头部位置的变化大于第二阈值、小腿位置的变化大于第三阈值,从而可以确定该目标对象的睡眠姿势发生变化。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可以睡眠位置发生移动,如果第一压力分布状况表征为床中部的压力分布状况,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表征为床边缘的压力分布状况,则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位置差大于第四阈值表明睡眠位置发生移动;也就是说,睡眠姿势的变化和位置的移动可以表明睡眠姿态发生改变。例如当睡眠姿势发生改变时,无论睡眠位置的移动距离大小为多少都调整床体参数;再例如当睡眠姿势未发生改变且睡眠位置的移动距离大于2cm时调整床体参数,当睡眠姿势未发生改变且移动距离小于2cm时保持当前床体的床体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18,在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的第三位置信息以及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的第三压力分布状况表征目标对象离开床体的情况下,恢复床体的参数为初始值。
其中,目标对象离开床体的情况可以是指第三位置信息指向目标部位已离开床体上方,且床体压力分布状况指向床体目前不再受目标部位的压力;床体参数的初始值可以预设为出厂参数,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床体上有多个目标对象,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单独的进行床体参数调整,例如一个床体上有两个目标对象,其中一个目标对象的睡姿状态一直没变,而另一个目标对象的睡姿状态变化了则可以只调整该目标对象区域内的床体参数,而没有发生睡姿变化的目标对象区域内的床体参数可以保持不变。
可见,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可以在睡眠过程中调节床体参数以适应用户的睡眠姿态,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对腰部等容易悬空的部位起到较好的支撑与缓解压力的作用。此外,床体的调节方法灵活多样,在用户睡眠姿态调整后,会对比调整前后的睡眠姿态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调节床体参数,床体参数调节与否的标准可以由厂家或用户预设,能够实现床体参数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无论是小憩还是长时间睡眠,都能保证床体自动适应身体状态,无需手动调节,也避免了用户设置的床体参数不符合身体所需给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当用户起床后,无需进行其余操作,床体可以自动恢复床体参数为初始值,具备智能方便、节能环保的优点。
下面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检测人体睡姿状态并自适应调节床体曲线的智能床系统,该系统包括:床体UWB微基站,UWB标签,压力感应薄膜传感器以及床体。基于该系统,该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检测人体睡姿状态并自适应调节床体曲线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201,在准备睡觉时,将UWB定位标签设备附着于人体(对应于上述目标对象)关键特征点部位(对应于上述目标部位),并固定使其不能移位。压力感应薄膜传感器放置于床垫表层,身体下方。
步骤202,当用户躺下后,UWB微基站压力和感应薄膜传感器识别到用户处于准备睡眠姿态,发送信号到床体调节系统。
步骤203,床体调节系统调节床体到适合用户当前睡姿的参数;
其中,该参数可以包括曲线和硬度。
步骤204,在进入睡眠状态一段时间之后,无意识的进行体动或调整了睡姿。UWB系统和感应薄膜传感器侦测到用户位置移动或睡姿变化,并计算出变化后的3D模型,得到睡姿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
步骤205,若睡眠姿态与调整钱的睡眠姿态相比,睡眠姿态未发生变化或变化幅度较小,则床体调节系统不工作,床体参数维持不变。
步骤206,若睡眠姿态与调整钱的睡眠姿态相比,睡眠姿态发生了变化,床体参数按当前状态进行变化调整,匹配当前的睡姿。
步骤207,如果睡觉中途起来离床后,UWB微基站和感应薄膜传感器识别到用户处于离开状态,床体恢复到纯平模式。
可见,通过该具体实施方式,将UWB定位标签设备附着于人体关键特征点部位后,通过与固定在床体上的UWB微基站进行通讯,结合压力分布测试数据,可准确计算描绘出人体的3D模型,并计算获得详细的睡姿状况,如平躺,左侧睡,右侧睡,俯卧等。在当人体睡姿变换时,实时再次计算出变化后的3D模型。得到睡姿数据后经数据中心运算处理,可与床体曲线调节和硬度系统联动,床体曲线和硬度调节系统调节到适合当前睡姿的具体参数,让用户在睡梦中无感的获得对应的支撑曲线。
对应于上述图1中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床体的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2,用于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UWB附着于目标部位上;
第二获取模块24,用于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目标对象对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
第一确定模块26,用于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
调节模块28,用于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可以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对象对床体的压力确定目标对象的睡姿状态,进而可以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睡眠姿态匹配,丰富了床体的功能且用户体验更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睡前对床体参数进行调整,无法在睡眠过程中实时匹配睡姿的问题。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模块28进一步可以包括:构建单元,用于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一三维模型;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睡眠姿态;调节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在由第一睡眠姿态调整为第二睡眠姿态的情况下,获取调整姿态后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压力分布状况;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二三维模型;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三维模型确定第二睡眠姿态;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睡眠姿态与第二睡眠姿态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床体的床体参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确定模块进一步可以包括:调整单元,用于在目标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床体的床体参数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二睡眠姿态匹配;其中,目标差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差值;保持单元,用于在目标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保持当前床体的床体参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恢复模块,用于在基于第一睡眠姿态对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在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的第三位置信息以及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的第三压力分布状况表征目标对象离开床体的情况下,恢复床体的床体参数为初始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和通信总线304,其中,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通过通信总线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3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图1中的方法步骤,其所起到的作用与图1中的方法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终端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床体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UWB附着于所述目标部位上,所述目标部位为人体关键部位,每一个所述人体关键部位附着于一个所述UWB定位标签;
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
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其中,所述床体参数包括:床体硬度、床体曲线形态、床体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一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睡眠姿态;
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由所述第一睡眠姿态调整为第二睡眠姿态的情况下,获取调整姿态后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压力分布状况;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二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二睡眠姿态;
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与所述第二睡眠姿态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与所述第二睡眠姿态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包括:
在目标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以使所述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二睡眠姿态匹配;其中,所述目标差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的第三位置信息以及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的第三压力分布状况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离开所述床体的情况下,恢复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为初始值。
6.一种床体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超宽带UWB定位标签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部位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UWB附着于所述目标部位上,所述目标部位为人体关键部位,每一个所述人体关键部位附着于一个所述UWB定位标签;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床体的第一压力分布状况;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睡眠姿态;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其中,所述床体参数包括:床体硬度、床体曲线形态、床体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一三维模型;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睡眠姿态;
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对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床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匹配之后,在由所述第一睡眠姿态调整为第二睡眠姿态的情况下,获取调整姿态后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压力分布状况;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状况构建第二三维模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二睡眠姿态;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睡眠姿态与所述第二睡眠姿态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所述床体的床体参数。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110970078.6A 2021-08-23 2021-08-23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616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0078.6A CN113616025B (zh) 2021-08-23 2021-08-23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0078.6A CN113616025B (zh) 2021-08-23 2021-08-23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6025A CN113616025A (zh) 2021-11-09
CN113616025B true CN113616025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38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0078.6A Active CN113616025B (zh) 2021-08-23 2021-08-23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6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359A (zh) * 2021-12-07 2022-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床垫控制方法、床垫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98415A (zh) * 2023-02-15 2023-05-12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床垫调节装置及床垫
CN117694696A (zh) * 2023-12-07 2024-03-15 广州市欧亚床垫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睡姿自动化调整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8377A (zh) * 2017-05-05 2017-09-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座椅、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19053071A1 (en) * 2017-09-12 2019-03-21 Moona SLEE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EEP REGU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5363B (zh) * 2010-01-20 2012-12-26 绿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床垫量身订作系统
JP6015001B2 (ja) * 2011-10-12 2016-10-26 株式会社アースフルコーディネーション マットレス
WO2013164698A1 (en) * 2012-04-30 2013-11-07 Xsenso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edding system with support surface control
CN105877713B (zh) * 2016-06-19 2019-03-2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融合多元信息自动调整睡姿的方法
US10857051B2 (en) * 2017-02-16 2020-12-08 Hill-Rom Services, Inc. Occupant support and mattress with immersion sensing capability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bladder pressure in the occupant support and mattress
CN108937325B (zh) * 2018-08-01 2021-04-06 浙江想能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人体睡姿曲线的软硬可调床垫及其调节方法
CN111642933A (zh) * 2020-06-30 2020-09-11 广东珞珈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床垫的压力分布监测反馈系统
CN112180405B (zh) * 2020-11-27 2021-02-2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gps的高山雪原地区运动人员定位及姿态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8377A (zh) * 2017-05-05 2017-09-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座椅、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19053071A1 (en) * 2017-09-12 2019-03-21 Moona SLEE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EEP REG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6025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6025B (zh) 床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0600204B1 (en) Medical environment bedsor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WO2022227550A1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CN108701397B (zh) 婴儿追踪器
CN105877713A (zh) 一种融合多元信息自动调整睡姿的方法
CN110946745A (zh) 智能按摩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JP7065447B2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37362B2 (ja) エアマッ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アマット制御方法
KR20160135583A (ko) 스마트 시트, 사용자의 앉은 자세를 분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CN112336116A (zh) 睡眠检测方法、床垫控制方法、装置及床垫
CN112806770A (zh) 床垫调节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241490B1 (ko) 매트리스 자동 추천 방법
Chao et al. Method of recognizing sleep postures based on air pressure sensor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an air spring mattress
KR102268667B1 (ko) 사용자 맞춤형 자세 교정 쿠션, 자세 교정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20170099192A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의 수면자세 감지 시스템
CN204987369U (zh) 可穿戴设备及空调系统
US20190251214A1 (en) Design method for assistive device and electonic system for assistive device design
CN115712249A (zh) 智能寝具调整方法、智能寝具及存储介质
CN112698314B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儿童智能健康管理方法
CN112901543B (zh) 送风控制方法、系统、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386682B1 (ja) 姿勢管理システム、姿勢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N209950848U (zh) 一种软硬智控床垫
KR20170072707A (ko) 매트리스 자동 추천 방법
CN112741451A (zh) 一种身体压力采集及调节装置
US20220346726A1 (en) Shift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