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256B -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256B
CN113611256B CN202110925124.0A CN202110925124A CN113611256B CN 113611256 B CN113611256 B CN 113611256B CN 202110925124 A CN202110925124 A CN 202110925124A CN 113611256 B CN113611256 B CN 113611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witching
subunit
data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51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1256A (zh
Inventor
杨通
赵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51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1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5Details of driv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e.g. common electrodes for pixel capacitors or supplementary storage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7Reduction of after-image ef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选择模块,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切换控制端和多个切换单元,每个所述切换单元均对应有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其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还包括多个辅助充电端,多个所述辅助充电端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切换控制端分别用作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子单元、耦合子单元和选择晶体管。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多路选择器、一种控制数据输出的方法、一种控制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选择模块、一种多路选择器、一种控制数据输出的方法、一种控制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因功耗低、不闪烁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时出现残像的问题,在驱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极性反转。
但是,在很多液晶显示装置中,即便在驱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过程中进行了极性反转,仍然存在残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选择模块、一种多路选择器、所述数据选额模块的控制方法、执行该控制方法的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选择模块,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切换控制端和多个切换单元,每个所述切换单元均对应有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其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还包括多个辅助充电端,多个所述辅助充电端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切换控制端分别用作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子单元、耦合子单元和选择晶体管。
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一与所述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相应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与和该充电子单元属于同一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以将所述数据输入端写入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耦合子单元,且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还用于在该充电子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与该耦合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对应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用于在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浮置、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接收到辅助充电信号时,对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的电位进行提升。
可选地,所述充电子单元包括开关元件和至少一个下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充电子单元中的下拉元件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中的切换控制端中不用作所述充电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的切换控制端一一对应;
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在当前下拉元件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控制端与和该下拉元件相对应的切换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且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可选地,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拉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元件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下拉元件包括下拉晶体管,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栅极,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两个所述切换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耦合子单元包括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多路选择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多个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数据选择模块,所述多路选择器还包括多条选择控制线和多条辅助充电线,多条所述选择控制线分别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电连接,多条所述辅助充电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
作为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数据输出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依次驱动各个切换单元,其中,驱动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在充电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辅助信号,以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
在耦合输出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以使得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作为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数据选择模块,其中,所述控制芯片包括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和辅助充电信号生成模块;
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充电阶段的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
所述辅助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且所述辅助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耦合输出阶段的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的充电信号,以使得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作为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数据信号提供模块、控制芯片和多路选择器,其中,所述多路选择器为本公开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多路选择器,所述控制芯片为本公开第四个方面所提供的控制芯片,所述数据信号提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选择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地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多路选择器的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多路选择器工作时的信号时序图;
图3是数据信号对数据线进行充电时晶体管的充电电流Igs的曲线图;
图4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所提供的多路选择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是本公开所提供的多路选择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8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法的信号时序图;
图10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控制芯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经本公开的发明人反复研究发现,液晶显示面板中存在残像在一定程度上与多路选择器的使用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窄边框,通常会缩减源极驱动电路的尺寸,使得源极驱动电路的一个输出端可以在不同的显示周期为不同的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相应地,需要在源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数据线之间设置多路选择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多个数据选择模块,每个数据选择模块都包括多个选择晶体管。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公开中,以图1中所示的每个数据选择模块包括两个选择晶体管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1中所示,两个选择晶体管分别为第一选择晶体管Ma和第二选择晶体管Mb,第一选择晶体管Ma的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线310电连接,第一选择晶体管Ma的第一极与数据选择模块的数据输入端Source电连接,第一选择晶体管Ma的第二极与数据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出端data1电连接。第二选择晶体管Mb的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320电连接,第二选择晶体管Mb的第一极与数据选择模块的数据输入端Source电连接,第二选择晶体管Mb的第二极与数据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出端data2电连接。
第一输出端data1和第二输出端data2分别与不同的数据线电连接,通过控制第一选择晶体管Ma和第二选择晶体管Mb的通断,可以实现通过同一数据输入端Source在不同时刻向不同的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为了实现极性反转,在不同的显示周期内,数据线上的信号极性并不相同。例如,在相邻两个显示周期(即,显示两帧图像)中,前一个周期需要向数据线提供正极性的数据信号,而在后一个周期中则需要向数据线提供负极性的数据信号。
图2中所示的是所述多路选择器工作时的信号时序图,第一控制信号线310提供的控制信号的高电平时刻与数据信号输入端Source提供的数据信号的高电平时刻一致,第二控制信号线320提供的控制信号的高电平时刻与数据信号输入端Source提供的数据信号的低电平时刻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提供正极性的数据信号时选择晶体管的栅源压差与提供负极性的数据信号时选择晶体管的栅源压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利用正极性的数据信号对数据线进行充电时的充电速率小于利用负极性的数据信号对数据线进行充电时的充电速率。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图中横坐标为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Vgs,纵坐标为晶体管的充电电流Igs。通过该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利用正极性的数据信号对数据线进行充电时晶体管的充电电流Igs小于利用负极性的数据信号对数据线进行充电时的晶体管的充电电流Igs。
每个像素单元在前后相邻两帧中,会分别进行正性充电和负极性充电。负极性充电的充电性能由于正极性充电的充电性能。显示面板长时间工作后,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分子会被直流偏置电压极化,导致显示时出现残像等异常。尤其对于刷新频率高的显示面板,出现液晶分子会被直流偏置电压极化的速度更快。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了消除多路选择器带来的残像问题,需要将多路选择器从显示面板中去除,并增加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数量,然而这种解决方案显然不利于获得窄边框的显示面板。
有鉴于此,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选择模块,如图4所示,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数据输入端Source、多个数据输出端(图4中示出了数据输出端data1和数据输出端data2)、多个切换控制端(图4中示出了切换控制端Muxa和切换控制端Muxb)和多个切换单元(图4中示出了切换单元100和切换单元200),每个所述切换单元均对应有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在图3中,切换单元100的数据输出端为数据输出端data1,切换单元200的数据输出端为数据输出端data2),其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还包括多个辅助充电端(图3中示出了辅助充电端Boosta和辅助充电端Boostb),多个所述辅助充电端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一一对应(辅助充电端Boosta与切换单元100对应,辅助充电端Boostb与切换单元200对应),多个所述切换控制端分别用作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其中,切换控制端Muxa用作切换单元100的主控制端,切换控制端Muxb用作切换单元200的主控制端)。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子单元、耦合子单元和选择晶体管。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切换单元100包括充电子单元110、耦合子单元120和选择晶体管M3a。切换单元200包括充电子单元210、耦合子单元220和选择晶体管M3b。
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一与数据输入端Source电连接,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相应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与数据输入端Source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与和该充电子单元属于同一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以将所述数据输入端写入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耦合子单元,且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还用于在该充电子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与该耦合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对应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用于在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浮置、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接收到辅助充电信号时,对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的电位进行提升。
在本公开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的各个切换单元按照预定的顺序将数据输入端Source与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导通。
针对任意一个切换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将其称为第i个切换单元),向第i个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以使得第i个切换单元的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第i个切换单元的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导通,并将数据输入端Source输入的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和负极性中的一者)存储在第i个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中。
随后,向第i个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提供辅助充电信号,此时,耦合子单元可以将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提升,具体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1)计算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提升幅度:
Figure BDA0003208878530000061
其中,Vx为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提升幅度;
Vgh为辅助充电信号,该辅助充电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Vgl为辅助充电端提供辅助充电信号之前的信号,该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Cx为充电子单元在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的寄生电容;
C为耦合子单元的电容。
在向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提供辅助信号的阶段,通过以下公式(2)和公式(3)计算选择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
Vgs=Vg-VSource (2)
Vg=Vs+Vx (3)
其中,Vgs为选择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
Vg为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
Vs为存储在耦合子单元中的数据电压;
Vsource为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电压,即,Vsource=Vs。
将公式(3)带入公式(2)可以得到公式(4):
Vgs=Vg-VSource=Vs+Vx-Vsource=Vx (4)
通过公式(4)可知,选择晶体管的栅源压差只与耦合子单元的电容、充电子单元在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的寄生电容、辅助充电端提供的信号相关,与数据输入端提供的数据信号无关,更加与数据输入端提供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无关。也就是说,无论数据输入端提供的数据电压是正极性的、还是负极性的,通过选择晶体管对数据线充电的充电速率都保持不变,从而可以避免液晶极化,消除液晶极化引起的显示不良。
当图1中所示的相关技术用于高分辨率、和高刷新频率的显示装置中时,液晶极化现象尤为明显。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不受数据电压极性的影响,使得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更加适用于高分辨率、和高刷新频率的显示装置。
在本公开中,对充电子单元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充电子单元可以实现仅在该充电子单元对应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确保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导通、而在其他时刻确保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断开即可。
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子单元包括开关元件和至少一个下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充电子单元中的下拉元件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中的切换控制端中不用作所述充电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的切换控制端一一对应。
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在当前下拉元件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控制端与和该下拉元件相对应的切换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且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在本公开中,当下拉元件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可以将该下拉元件的第一端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传递至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以使得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并保证选择晶体管处于断开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可以直接与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当然,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可以持续地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Vgh,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Vgl。
具体地,在图5和图7中,充电子单元110包括开关元件111和下拉元件112,充电子单元210包括开关元件211和下拉元件212。
在本公开中,对开关元件111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该开关元件能够在该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即可。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关元件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图5中,开关元件111包括开关晶体管M1a,开关元件211包括开关晶体管M1b。
当然,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开关元件可以包括两个开关晶体管,这两个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形成为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两个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形成为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两个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形成为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在本公开中,对下拉元件的具体结构也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拉元件包括下拉晶体管,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栅极,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图5和图7中,下拉元件112包括下拉晶体管M2a,下拉元件212包括下拉晶体管M2b。不同之处在于,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拉晶体管M2a的第一极与开关晶体管M1a的栅极电连接,下拉晶体管M2b的第一极与开关晶体管M1b的栅极电连接。但是,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拉晶体管M2a的第一极与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该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与第三控制信号线330电连接)电连接,下拉晶体管M2b的第一极与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制作显示面板时,可以将第三控制信号线330与下拉晶体管的第二极同层设置,并实现第三控制信号线330与下拉晶体管第二极的电连接,无需设置过孔。因此,设置第三控制信号线330可以减少过孔的设置数量、简化制造工艺。
在切换单元中,开关晶体管和下拉晶体管的作用是对耦合电容进行充放电,因此,开关晶体管和下拉晶体管的宽度可以做到10μm或更小。选择晶体管的作用是向显示区的像素单元充电,因此,选择晶体管的宽度应当相对较大(至少大于开关晶体管、以及下拉晶体管的宽度),可选地,选择晶体管的宽度可以在10μm到100μm之间。
为了保证同一数据选择模块中不同的输出端对不同的数据线充电速度一致,下拉晶体管M2a和下拉晶体管M2b的尺寸一致,开关晶体管M1a的尺寸与开关晶体管M1b的尺寸一致,选择晶体管M3a的尺寸与选择晶体管M3b的尺寸一致,从而可以使得不同的切换单元的寄生单元一致。
在本公开中,对数据选择模块中切换控制端的数量并不做特殊的限定,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两个所述切换控制端。
在本公开中,对耦合子单元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具有存储数据、以及在一端接收都高电平信号、另一端浮置的情况下将浮置一端耦合至更高电位即可。为了简化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耦合子单元包括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耦合子单元120包括耦合电容C1a,耦合子单元220包括耦合电容C1b。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多路选择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多个数据选择模块,其中,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为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所述多路选择器还包括多条选择控制线和多条辅助充电线,多条所述选择控制线分别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电连接,多条所述辅助充电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
在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择器的数据选择模块包括两个切换单元,相应地,多路选择器包括两条选择控制线(分别为第一控制信号线310和第二控制信号线320)和两条辅助充电线(分别为辅助充电线410和辅助充电线420)。
作为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数据输出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依次驱动各个切换单元,并且,如图8所示,驱动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在步骤S110中,在充电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辅助信号,以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
在步骤S120中,在耦合输出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以使得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通过步骤S110,可以将数据信号写入至耦合子单元中,通过步骤S110,可以将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耦合至高电平,并确保选择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选择晶体管的第二极导通。
如上文中所述,由于在充电阶段将数据信号写入了耦合子单元中,从而可使得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一部分为数据电压,在控制选择晶体管导通时,栅极电压中的数据信号电压、与源极电压中的数据信号电压相抵消,从而消除了数据信号的极性对选择晶体管的影响。
对于切换单元100,图9中t1表示的是该切换单元100的充电时刻,图9中t2表示的是切换单元100的耦合输出阶段,图9中t3表示的是该切换单元200的充电时刻,图9中t4表示的是切换单元200的耦合输出阶段。图9中,Na表示的是切换单元100的选择晶体管M3a的栅极的电位,Nb表示的是切换单元200的选择晶体管M3b的栅极的电位。Vcom表示的公共电极接收到的公共电压信号。
作为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选择模块,其中,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芯片包括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10和辅助充电信号生成模块520。
控制信号生成模块510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充电的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需要指出的是,“非充电阶段”是指当前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之外的其他阶段,包括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也包括其他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其他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
辅助信号生成模块520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且所述辅助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耦合输出阶段的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的充电信号。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非耦合输出阶段”是指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之外的其他阶段,包括当前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也包括其他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其他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
作为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数据信号提供模块、控制芯片和多路选择器,其中,所述多路选择器为本公开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多路选择器,所述控制芯片为本公开第四个方面所提供的控制芯片,所述数据信号提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选择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地连接。
如上文中所述,由于在充电阶段将数据信号写入了耦合子单元中,从而可使得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一部分为数据电压,在控制选择晶体管导通时,栅极电压中的数据信号电压、与源极电压中的数据信号电压相抵消,从而消除了数据信号的极性对选择晶体管的影响,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选择模块,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数据输入端、多个数据输出端、多个切换控制端和多个切换单元,每个所述切换单元均对应有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还包括多个辅助充电端,多个所述辅助充电端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切换控制端分别用作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子单元、耦合子单元和选择晶体管,
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选择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相应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与和该充电子单元属于同一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以将所述数据输入端写入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耦合子单元,且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还用于在该充电子单元的主控制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与该耦合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对应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耦合子单元用于在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浮置、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接收到辅助充电信号时,对该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的电位进行提升;
所述充电子单元包括开关元件和至少一个下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形成为所述充电子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充电子单元中的下拉元件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中的切换控制端中不用作所述充电子单元所属的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的切换控制端一一对应;
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在当前下拉元件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控制端与和该下拉元件相对应的切换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且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在该下拉元件的控终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元件包括下拉晶体管,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栅极,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一端,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下拉元件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包括两个所述切换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子单元包括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一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形成为所述耦合子单元的第二端。
8.一种多路选择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多个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选择模块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所述多路选择器还包括多条选择控制线和多条辅助充电线,多条所述选择控制线分别与多个所述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电连接,多条所述辅助充电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电连接。
9.一种控制数据输出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依次驱动各个切换单元,其中,驱动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在充电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辅助信号,以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
在耦合输出阶段,向所述数据输入端提供对应于当前切换单元的数据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主控制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向当前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以使得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10.一种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数据选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包括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和辅助充电信号生成模块;
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充电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充电阶段的切换单元的主控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当前切换单元的耦合子单元;
所述辅助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分别在各个切换单元的耦合输出阶段向各个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高电平的辅助充电信号,且所述辅助信号生成模块还用于向处于非耦合输出阶段的切换单元的辅助充电端提供低电平的充电信号,以使得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
1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数据信号提供模块、控制芯片和多路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选择器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路选择器,所述控制芯片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芯片,所述数据信号提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选择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多路选择器的各个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地连接。
CN202110925124.0A 2021-08-12 2021-08-12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11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5124.0A CN113611256B (zh) 2021-08-12 2021-08-12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5124.0A CN113611256B (zh) 2021-08-12 2021-08-12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256A CN113611256A (zh) 2021-11-05
CN113611256B true CN113611256B (zh) 2023-02-17

Family

ID=7830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5124.0A Active CN113611256B (zh) 2021-08-12 2021-08-12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12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1374A (ko) * 2004-10-08 2006-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레벨시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2081962A (zh) * 2009-11-26 2011-06-01 复旦大学 一种增益单元eDRAM单元、存储器及操作方法
CN103105712A (zh) * 2013-01-30 2013-05-1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0503910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分配器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76105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9685B2 (ja) * 2004-03-31 2010-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11749222B2 (en) * 2017-08-29 2023-09-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9090927A (ja) * 2017-11-15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走査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8182915A (zh) * 2017-12-28 2018-06-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1374A (ko) * 2004-10-08 2006-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레벨시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2081962A (zh) * 2009-11-26 2011-06-01 复旦大学 一种增益单元eDRAM单元、存储器及操作方法
CN103105712A (zh) * 2013-01-30 2013-05-1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0503910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分配器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76105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256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7094B2 (en) Shift register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8963906B2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a charge sha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7945763B (zh) 像素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803785B2 (en) Scanning signal lin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624819B2 (en) Driving circu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7128645A1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010773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079096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CN110264948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US8144098B2 (en) Dot-matrix display refresh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KR1006764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그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US7362293B2 (en) Low power multi-phase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7430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JP201706795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2012020054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CN108962163A (zh)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11256B (zh) 选择模块及其数据输出的方法、芯片、选择器和显示装置
JP200908617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US2012016975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KR10124591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게이트 구동회로
CN102081917B (zh) 一种tft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KR101243439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14944138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KR10133205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1593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