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6835A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6835A
CN113606835A CN202110891843.5A CN202110891843A CN113606835A CN 113606835 A CN113606835 A CN 113606835A CN 202110891843 A CN202110891843 A CN 202110891843A CN 113606835 A CN113606835 A CN 113606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partition
baffle
wind channel
us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18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玲妍
徐磊
侯代民
高秀森
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18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6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6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6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8Part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s
    • F25D23/082Strips
    • F25D23/087Sealing str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36Visual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设置在储物间室内的隔板、位于储物间室内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冷气循环的风道,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连通风道和储物间室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盖板包括位于隔板上方的上风道盖板、位于隔板下方的下风道盖板,所述隔板具有向后移动伸入风道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前移出风道的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后端与上风道盖板和下风道盖板之间的内胆后壁相抵接,进而将风道分隔为上风道和下风道。通过隔板和上下风道的相互配合,利用隔板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来同时实现上下间室及上下风道的分隔,进而实现上下间室功能的划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多元化的储物需求,目前具有制热空间和制冷空间的制冷设备比较流行,制热空间可以存储热饮或者食物,制冷空间用于存储需要冷藏的物品,制热空间多通过PCT加热丝来提供热量,当需要制热空间时,接通加热丝的电源用于散发热量,不需要制热空间时,断开加热丝的电源,为了充分利用储物间室的制冷功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热时,整个制冷设备就变成连通为一体的制冷空间,因此,传统的冷风风道已经不能满足多功能制冷设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切换储物间室风道的制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设置在储物间室内的隔板、位于储物间室内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冷气循环的风道,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连通风道和储物间室的出风口,其中,所述风道盖板包括位于隔板上方的上风道盖板、位于隔板下方的下风道盖板,所述隔板具有向后移动伸入风道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前移出风道的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后端与上风道盖板和下风道盖板之间的内胆后壁相抵接,进而将风道分隔为上风道和下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具有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和后隔板,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并排设置,并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上间室和下间室,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折叠设置,并且整体向前移动,使得在隔板后侧的上风道和下风道上下连通,在隔板前侧形成连通上间室和下间室的回风风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内胆上与所述隔板相配合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基座、自固定基座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的滑轨,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翻转至后隔板上面,所述隔板整体沿着滑轨向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间室内设有与隔板端缘配合密封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与固定机构之间配合密封的密封条、设于所述隔板后端和上风道、下风道之间的后壁相配合密封的风道密封件、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隔板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设在所述隔板两侧和所述滑轨之间,所述密封条沿滑轨长度方向延伸至滑轨前后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密封件位于所述后隔板的后侧,所述储物间室的后壁对应位置设有与风道密封件相配合密封的风道配合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后移至内胆后壁,所述风道密封件和风道配合件相抵接;所述风道密封件具有固定在隔板后侧壁的固定部、连接于固定部后端且用于和风道配合件相配合密封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朝向前隔板的一面为弧状,所述风道配合件具有和内胆后壁相配合固定的配合件本体、自配合件本体向后凹陷形成的配合槽。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还包括用于铰接前隔板和后隔板的连接部,所述隔板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面,所述隔板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和配合件相互配合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上风道内设有制热模块,以使得在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上间室可作为制热间室,上风道为热风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制热模块相邻上风道上部设置,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内的分隔板,上风道包括沿横向相邻设置于分隔板两侧的加热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制热模块设置于加热风道内,所述出风口连通于出风风道,所述加热风道和出风风道在上风道的下侧相连通;第二使用状态下,下风道和出风风道上下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上间室使用状态的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触发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解除对第一显示通路的触发,使得第一显示通路断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隔板和上下风道的相互配合,利用隔板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来同时实现上下间室及上下风道的分隔,进而实现上下间室功能的划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中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隔板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中隔板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图1实施例中另一个角度的隔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图1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制冷设备内制热模块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中制冷设备的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沿A-A面侧向剖视图。
图13是图2中制冷设备的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沿A-A面侧向剖视图。
图14a-14c为本发明制冷设备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不同热风路径图的路线图。
图15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辅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地,在本发明中,以用户的操作面为前面,以朝向地面的方向为下,相反地,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其他表示方位的描述均是以“上”、“下”为基准定义的。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如图1至图16所示,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设置在储物间室内的隔板2、位于储物间室内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6,所述风道盖板6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冷气循环的风道,所述风道盖板6上设有连通风道和储物间室的出风口611,其中,所述风道盖板6包括位于隔板2上方的上风道盖板6、位于隔板2下方的下风道64盖板63,所述隔板2具有向后移动伸入风道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前移出风道的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后端与上风道盖板61和下风道64盖板63之间的内胆后壁相抵接,进而将风道分隔为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
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改变隔板22的使用状态来改变隔板相对风道的位置,从而实现上下风道64的分隔和上下间室12的分隔,使得上间室11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操作。
具体地,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隔板2具有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并排设置,并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同时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隔开,使得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分别独立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独立工作的上间室11可以是制冷间室或者制热间室或者常温的储物间室。
相应地,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折叠设置,并且整体向前移动,使得在隔板2后侧的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上下连通,在隔板2前侧形成连通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的回风风道65,使得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之间连通为一个间室。
具体地,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并排设置形成一个隔板,所述前隔板21靠近所述储物间室的前侧,所述后隔板22抵接于储物间室的后壁;隔板处于第二使用状态,前隔板21向上翻转后叠放在后隔板22的上部,也就是前隔板21的前端靠近后隔板22的后侧,并且整体向前移,使得隔板2的后侧距离储物间室的后壁有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上下连通,由于前隔板21上翻后为储物间室的前侧也留出空间,使得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也连通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隔板2包括壳体及壳体围设形成的保温腔(未图示),所述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用于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分隔空间并对上下不同温度的空间进行保温。
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壳体均包括上、下盖板、连接于上、下盖板端缘的装饰条28,所述装饰条28为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侧壁,所述保温腔形成在所述上下盖板和装饰条28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隔板21设有用于将前隔板21向上翻转的把手25,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5设在所述前隔板21的前端的装饰条28下部,一方面,方便用户操作,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角度看不到把手25,使得整个隔板外观简洁美观。
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前后尺寸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为前隔板21前后尺寸不大于后隔板22的尺寸,使得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时容易储物间室的其他部件相配合,整体结构稳固,而且外观比较整齐。
进一步地,所述前隔板21与后隔板22之间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通过改变相对应的位置而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优选地,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通过枢转连接部23枢转连接,使得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缝隙较小,确保所述隔板2的保温效果,而且隔板2整体的外观比较简洁。
具体地,所述枢转连接部23包括位于所述前隔板21后壁、后隔板22前壁上的枢转孔(未图示)、连接枢转孔的枢转轴(未图示),所述前隔板21上的枢转孔和后隔板22上的枢转孔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枢转轴和枢转孔之间的受力更均匀,所述隔板整体结构更稳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枢转连接部23还可以是设在所述前隔板21或者后隔板22侧壁上的枢转孔、后隔板22或者前隔板21侧壁上的枢转轴,均可以实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枢转连接。
当然,其他铰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实现前隔板21相对后隔板22转动的目的,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还包括设于内胆上与所述隔板相配合的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基座31、自固定基座31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的滑轨32,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固定机构3位于上风道盖板6和下风道64盖板63之间,所述固定基座31上的滑轨32不仅用于支撑所述隔板2,而且,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到第二使用状态时为后隔板22提供一个前后移动的轨道,即,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21翻转至后隔板22上面,所述隔板整体沿着滑轨32向前移动。
具体地,所述固定机构3沿前后方向固定在储物间室的内部,所述固定基座31上的滑轨32不仅用于支撑所述隔板2,而且,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到第二使用状态时为后隔板22提供一个前后移动的轨道。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3可以是固定在储物间室的内胆上,也可以是固定机构3一体成型在所在内胆的侧壁且突出在所述储物间室内,均可以实现固定所述隔板2的目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隔板2和所述固定机构3之间还设有对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在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4。
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4设置于前隔板21和固定机构3之间,并且包括设置于前隔板21上的限位块41、设置于固定机构3上的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所述限位块41在第一和第二使用状态下分别与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相配合,优先地,所述限位块41由所述前隔板21的前端侧向延伸形成,相应地,所述第一限位槽42为自所述固定基座31的前端向下凹陷形成,当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所述限位块41刚好位于第一限位槽42内。
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形成第一限位槽42的第一导向面421,所述第一导向面421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方便所述限位块41沿着导向面进入第一限位槽42或者从限位槽内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槽43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后部,当隔板2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前隔板21向上翻转后折叠设于后隔板22的上面,限位块41翻转至后面,隔板2整体向前移动至限位块41恰好落入第二限位槽43内,以对第二状态下的前隔板21进行限位,防止隔板前后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块4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隔板21的其它位置,只需要相应地改变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的位置也能实现对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4还包括分别配合设置在隔板和所述固定基座31上的定位柱44和定位槽45,用于所述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对所述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使得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能稳定地处在前后设置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定位柱44设在隔板的侧下部且相邻所述限位块41设置,也就是,定位柱44设在所述前隔板21上,主要用于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44位于前隔板21侧壁靠下的位置,且到隔板2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3的深度,也就是,隔板2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2最高点大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最高点,使得前隔板21位于后隔板22上面时,定位柱44位于固定基座31的上方,使得固定基座31上减少设置与定位柱44配合的槽,进而增加固定机构3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形成所述定位槽45且靠近其开口的第二导向面451和第三导向面452,所述第二导向面451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导向面452为与定位柱44径向弧面配合的弧状,利于所述定位柱44沿着第二导向面451和第三导向面452滑进滑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45内设有止挡块453,当所述定位柱44位于定位槽45内时,防止定位柱44从定位槽45内脱离出来。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后隔板22和所述固定机构3之间设有供二者沿固定机构3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33和滑槽29,用于对后隔板22上下方向限位,确保前隔板21向上翻转时将后隔板22被限制在固定机构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33的长度小于所述后隔板22的前后宽度,也就是,所述前隔板21只是和滑轨32配合,固定基座31的前部对应前隔板21位置为光滑面,以使得所述前隔板21沿着固定基座31向上翻转时不被限制,进而实现由第一使用状态到第二使用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33自所述固定基座31的侧壁侧向突伸形成,所述滑槽29自所述隔板2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也就是,述滑轨32位于所述滑块33的下方,所述滑轨32和滑块33同时对所述隔板起到向上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的自身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33相邻前隔板21的端部设有倾斜面,利于所述滑块33沿着滑槽29前后滑动。
本实施例对所述滑槽29和滑块33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包括弧形、三角形等均可以实现滑块33与滑槽29的相互配合,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所述滑块33也可自后隔板22的侧部突伸形成,所述滑槽29自固定基座3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均可以实现滑块33与滑槽29的相互配合限位。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图8和图9所示,所述储物间室内设有与隔板2端缘配合密封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与固定机构3之间配合密封的密封条51、设于所述隔板后端和上风道62、下风道64之间的后壁相配合密封的风道密封件54、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隔板密封件52,当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分隔储物间室和风道时,提升隔板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所述密封条51设在所述隔板两侧和所述滑轨32之间,所述密封条51沿滑轨32长度方向延伸至滑轨32前后两端。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51位于所述隔板2两侧的下端和所述滑轨3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51的断面呈半圆环状固定在所述滑轨32上,利用隔板自身的重力挤压密封条51进而确保所述隔板和滑轨32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得在后隔板22比较容易沿着滑轨32前后移动。
所述密封条51具有与滑轨32配合的线状面511,与隔板底部配合的弧状面512,在受到隔板的压力时,弧状面512经挤压变形后利于和隔板的地面相贴合,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与滑轨32之间的密封效果。
当然,所述密封条51也可以设在隔板的侧部和固定基座31的侧部,利用隔板2和固定基座31在水平方向的力挤压密封条51也可以实现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密封件54位于所述后隔板22的后侧,所述储物间室的后壁对应位置设有与风道密封件54相配合密封的风道配合件55,配合件设在上风道盖板6和下风道64盖板63之间的后壁上,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后移至风道内与内胆后壁抵接,使得所述风道密封件54和风道配合件55处于相抵接状态。
所述风道密封件54具有固定在隔板1后侧壁的固定部541、连接于固定部后端且用于和风道配合件55相配合密封的密封部542,所述密封部542朝向前隔板21的一面为弧状,所述风道配合件55具有和内胆后壁相配合固定的配合件本体551、自配合件本体551向后凹陷形成的配合槽552,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密封部452位于配合槽552内且相互抵接配合,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2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侧部为装饰条28,因此风道密封件54通过卡扣结构56固定在后隔板22后侧的装饰条28上。当然,所述风道密封件54固定在内胆后壁上,风道配合件55固定在后隔板22的后壁上,或者是密封部设在配合件上,配合槽552设在密封件上,均能实现隔板和内胆后壁相互密封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密封件52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面,本实施例中,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通过枢转连接部23相互配合连接,所述隔板密封件52设于枢转连接部23的下面,既不影响枢转连接部23的正常使用又不会暴露在外面,使得隔板2整体外观比较整齐。
具体地,所述隔板2通过隔板密封件52和隔板配合件53的相互配合实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相互配合密封的目的。由于隔板密封件52和风道密封件54的结构相同,对隔板密封件52的具体结构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密封件52卡扣结构56固定在后隔板22的前侧,相应地,所述隔板配合件53设在前隔板21前侧的装饰条28上,所述隔板配合件53为自装饰条28向内凹陷形成的与密封部相配合的配合槽。
当然,所述隔板密封件5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隔板21上,所述隔板配合件53设在所述后隔板22上均可以实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56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侧部装饰条28上的卡槽561,所述固定部远离密封部的一侧设有与卡槽561配合的卡块562,卡扣结构56设有若干个,增加所述隔板密封件52与隔板2的受力面积,加强所述隔板密封件52与隔板2之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图10所示,所述上风道62内设有制热模块7,以使得在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上间室11可作为制热间室,上风道62为热风风道。所述上风道盖板6上设有连通上间室11和上风道62之间的出风口611,加热装置71产生的热量经过热风道、出风口611输送到上间室11内。
优选地,所述制热模块7靠近上风道62的上侧设置,所述上风道盖板6上侧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制热模块7相配合的进风口612。所述制热模块7包括加热装置71、与加热装置71配合设置的风机73、加热装置71外侧的壳体、控制加热装置71开关的工作开关72,所述加热装置71和所述工作开关72形成工作电路。
所述风机73位于所述加热装置71的上方,和进风口612前后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71产生的热量传送出去,具体地,所述风机73还包括设于风机73外侧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出风端的内径尺寸,利于将热风传导至上风道6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热模块7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相邻所述风机73设置,风机73附件的风比较均匀,使得检测到的温度比较准确。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62内的分隔板74,上风道62包括沿横向相邻设置于分隔板74两侧的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所述制热模块7设置于加热风道622内,所述出风口611连通于出风风道621,所述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在上风道62的下侧相连通,所述上风道盖板61下侧还设置有连通加热风道622和上间室11的热风出口,即,热风由热风风道经热风出口直接进入上间室11内,减少热风传输的路径,提升热量的利用。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62内的分隔板74,上风道62包括沿横向相邻设置于分隔板74两侧的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所述制热模块7设置于加热风道622内,所述出风口611连通于出风风道621,图14a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71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风道622传导出,也就是热量从加热风口直接进入上间室11内,利用热风向上走的特点进入到上间室11内,减少热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图14b所示所述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在上风道62的下侧相连通,也就是热风从加热风道622进入出风风道621,然后从出风口611进入到上间室11,然后经过上风道盖板6前侧的回风风道65经过进风口612循环至热风风道内,本实施例中,经出风口611进入上间室11的热风经过前期的传输,使得最终进入上间室11的热量比较均匀。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图14c所示,所示所述上风道盖板6下侧设置有连通加热风道622和上间室11的热风出口,也就是经过热风风道的热风可以一部分经过热风出口进入到上间室11,另一部分进入出风风道621经过风道盖板上的出风口611进入上间室11,提升热风传输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横向方向上,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62内间隔设置的两个分隔板74、两个分隔板74前端的中隔板75,所述分隔板74和中隔板75之间形成热风风道,出风风道621位于热风风道的两侧,出风口611用于连通出风风道621和上间室11。
所述上风道盖板6位于所述中隔板75的外侧且靠近所述中隔板75设置,即,上风道盖板6和中隔板75之间形成一定的前后空间,用于隔绝较热的中隔板75,避免用户在取放物品的时候接触到较热的中隔板75。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74和所述中隔板75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中隔板75的上端与加热装置71外侧的壳体相配合固定,分隔板74具有与内胆配合螺栓固定的翻边,所述壳体具有向外的折边,所述中隔板75具有供折边穿过的穿孔,所述中隔板75可以挂在所述壳体上,再结合分隔板74与内胆的配合,使得所述分隔板74和中隔板75固定在所述上风道62内。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下风道64和出风风道621上下连通形成冷风道,出风口611为冷风道的出口,所述下风道64盖板63具有连通下间室12和下风道64之间的出风口611,且下侧设有冷风回风口631。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上间室11使用状态的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触发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解除对第一显示通路的触发,使得第一显示通路断开。
通过切换隔板的使用状态使得上间室11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同时对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使得用户不需要打开上间室11,只需要通过观察显示通路的显示状态,即可得知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节省时间而且操作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暖光显示灯和冷光显示灯可以设置在储物间室的外面或者在玻璃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储物间室的内部,只要能从外部直接看到灯显示的情况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通路包括暖光显示灯、用来控制暖光显示灯的第一开关81,所述第一开关81和工作电路电性连接,在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同时接通时,加热装置71工作,在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任一者断开时,加热装置71均不会工作,也就是,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同时控制加热器工作,所述加热装置71采用双开关的模式,可以降低第一开关81被误操作导致加热装置71工作的概率,提升用电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31上设有与第一开关81配合的通孔34,所述通孔34内具有自通孔34内壁远离隔板2的位置处突伸入通孔34内的台阶,用于固定第一开关8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背离隔板方向的走线空间35,用于收容连接第一开关81的线缆。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开关81具有穿过通孔34的触头83、与触头83配合设置的开关基座84,所述开关基座84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外侧,所述开关基座84不暴露在储物间室内,不占用储物间室的空间,同时提升制冷间室的美观度。
优选地,所述开关基座84设于走线空间35内,所述开关基座84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具有侧向突伸的限位板841、位于开关基座84的外侧朝向隔板方向延伸的抵持臂842;当开关和固定基座31相互配合时,所述限位板841位于台阶相邻隔板的一侧,所述抵持臂842与走线空间35的底壁相抵持,也就是,开关基座84通过限位板对固定基座31施加一个背离隔板2方向的力,同时,抵持臂842对固定基座31施加一个朝向隔板2方向的力,使得开关基座84被稳定地固定在走线空间35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整体的结构且与固定基座31的配合相同,只是内部接线方式相反。
相应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区别于第一显示通路的第二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一使用状态下,通过隔板2断开第二显示通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通过隔板连通第二显示通路,并且所述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相连通。也就是,所述第二显示通路和第一显示通路分别显示上间室11的不同工作状态,用户通过观察第一显示通路和第二显示通路的工作状态即可得知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简单明了,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所述第二显示通路包括冷光显示灯、控制冷光显示灯的第二开关82,第二开关82和第一开关81间隔设在走线空间35内,且外观以及与固定基座31的固定配合一致。
本发明还设有供冷系统(未图示),所述供冷系统位于所述下间室12的下方,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上风道62与供冷系统断开,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上风道62和供冷系统连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隔板和上下风道64的相互配合,利用隔板2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来同时实现上、下间室12及上、下风道64的分隔,进而实现上、下间室12功能的划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设置在储物间室内的隔板、位于储物间室内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冷气循环的风道,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连通风道和储物间室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包括位于隔板上方的上风道盖板、位于隔板下方的下风道盖板,所述隔板具有向后移动伸入风道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前移出风道的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后端与上风道盖板和下风道盖板之间的内胆后壁相抵接,进而将风道分隔为上风道和下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和后隔板,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并排设置,并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上间室和下间室,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折叠设置,并且整体向前移动,使得在隔板后侧的上风道和下风道上下连通,在隔板前侧形成连通上间室和下间室的回风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内胆上与所述隔板相配合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基座、自固定基座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的滑轨,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翻转至后隔板上面,所述隔板整体沿着滑轨向前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间室内设有与隔板端缘配合密封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与固定机构之间配合密封的密封条、设于所述隔板后端和上风道、下风道之间的后壁相配合密封的风道密封件、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隔板密封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设在所述隔板两侧和所述滑轨之间,所述密封条沿滑轨长度方向延伸至滑轨前后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密封件位于所述后隔板的后侧,所述储物间室的后壁对应位置设有与风道密封件相配合密封的风道配合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后移至内胆后壁,所述风道密封件和风道配合件相抵接;所述风道密封件具有固定在隔板后侧壁的固定部、连接于固定部后端且用于和风道配合件相配合密封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朝向前隔板的一面为弧状,所述风道配合件具有和内胆后壁相配合固定的配合件本体、自配合件本体向后凹陷形成的配合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用于铰接前隔板和后隔板的连接部,所述隔板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面,所述隔板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和配合件相互配合密封。
8.如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内设有制热模块,以使得在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上间室可作为制热间室,上风道为热风风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相邻上风道上部设置,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内的分隔板,上风道包括沿横向相邻设置于分隔板两侧的加热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制热模块设置于加热风道内,所述出风口连通于出风风道,所述加热风道和出风风道在上风道的下侧相连通;第二使用状态下,下风道和出风风道上下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上间室使用状态的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触发第一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解除对第一显示通路的触发,使得第一显示通路断开。
CN202110891843.5A 2021-08-04 2021-08-04 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3606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1843.5A CN113606835A (zh) 2021-08-04 2021-08-04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1843.5A CN113606835A (zh) 2021-08-04 2021-08-04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6835A true CN113606835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3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1843.5A Pending CN113606835A (zh) 2021-08-04 2021-08-04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68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294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294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5650B (zh) 抽真空密封装置及具有该抽真空密封装置的冰箱
CN102155838B (zh) 冰箱
CN103097839B (zh) 冰箱
CN215892933U (zh) 冰箱的门体及冰箱
BRPI0606901B1 (pt) geladeira
MXPA06002373A (es) Refrigerador.
CN106895630B (zh) 抽真空密封装置及具有该抽真空密封装置的冰箱
CN113606835A (zh) 制冷设备
JP4169471B2 (ja) オープンショーケース
KR100402164B1 (ko) 냉장고
CN115077176A (zh)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US20060144058A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CN113720076A (zh) 制冷设备
CN113606836A (zh) 制冷设备
CN106642904B (zh) 冷藏冷冻装置
KR20190013112A (ko) 냉장고
CN113606848A (zh)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JP4738281B2 (ja) 冷蔵庫
CN113606837A (zh) 制冷设备
CN104457094A (zh) 冰箱
EP3745064B1 (en) Refrigerator
CN102997584B (zh) 冰箱
JP7390178B2 (ja) 冷蔵庫
CN114076451A (zh) 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
JP2944177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