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8766A - 采血笔 - Google Patents

采血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8766A
CN113598766A CN202110851383.3A CN202110851383A CN113598766A CN 113598766 A CN113598766 A CN 113598766A CN 202110851383 A CN202110851383 A CN 202110851383A CN 113598766 A CN113598766 A CN 113598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ap
tail cap
rear end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13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8766B (zh
Inventor
杨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unf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unf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unf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unf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13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8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87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578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74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8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8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血笔,包括筒体、内芯、针架、采血针、发射簧、保护帽、退针组件、退针保护套。内芯设在筒体内,针架设在内芯内,采血针安装于针架内,发射簧设在筒体内,发射簧止抵在筒体和针架之间,用于向前压迫针架。保护帽的后端与内芯的前端可脱离地相连。退针保护套套设在内芯上,退针保护套的前端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且退针保护套的后端与尾帽的前端相抵以限制尾帽向前移动,在保护帽脱离内芯后,退针保护套和尾帽可向前移动。根据本发明的采血笔包括起退针保护作用的退针保护套,在保护帽与内芯相连时,退针保护帽能够阻止尾帽向前移动,避免出现误退针事故。

Description

采血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采血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血笔。
背景技术
采血笔是一种医用采血器械,相关技术中,采血笔适于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合使用,相当于一次性采血针的发射装置并可重复使用。采血针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其中对采血针的改进也经历了不同阶段,但相关技术中的采血针仍然存在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安全系数高的采血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包括:筒体、内芯、针架、采血针和发射簧,所述内芯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针架设在所述内芯内,所述采血针安装于所述针架内,所述发射簧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发射簧止抵在所述筒体和所述针架之间,用于向前压迫所述针架;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后端与所述内芯的前端可脱离地相连;退针组件,所述退针组件包括推拉杆和尾帽,所述尾帽的前端配合在所述筒体的后端内,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尾帽相连且从所述针架的后端伸入所述针架内,所述尾帽在所述筒体内沿前后方向可移动,以带动所述推拉杆向前移动,从而所述推拉杆向前推动所述采血针脱离所述针架;退针保护套,所述退针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内芯上,所述退针保护套的前端与所述保护帽的后端相抵且所述退针保护套的后端与所述尾帽的前端相抵以限制所述尾帽向前移动,在所述保护帽脱离所述内芯后,所述退针保护套和所述尾帽可向前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包括起退针保护作用的退针保护套,在保护帽与内芯相连时,退针保护帽能够阻止尾帽向前移动,从而避免出现误退针事故,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帽包括尾帽套和尾帽芯,所述尾帽套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筒体的后端内且所述尾帽套的后端从所述筒体的后端伸出,所述尾帽芯安装所述尾帽套内,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尾帽芯的后端相连且所述推拉杆的后端从所述尾帽芯的后端伸出;所述尾帽芯包括芯套和推杆,所述推杆从所述芯套向前延伸,所述退针保护套具有向后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的后端与所述推杆的前端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为在尾帽芯的径向上相对的两个,所述顶杆为两个且与所述推杆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的后端面与所述推杆的前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尾帽向前移动时,所述顶杆的后端面相对于所述推杆的前端面滑动以使所述退针保护套旋转,从而所述推杆脱离所述顶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针保护套包括环体和与所述环体相连且向前延伸的止抵部,所述顶杆与所述环体相连且向后延伸,所述内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内芯的周向将所述凸缘分成多段,所述止抵部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凸缘的前端和所述止抵部的前端与所述保护帽的后端相抵,其中所述退针保护套向前移动预定距离时所述凸缘止挡住所述环体以阻止所述退针保护套继续向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部的至少一个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所述尾帽向前移动使所述退针保护套旋转时,所述凸缘相对所述斜面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的后端从所述筒体的前端伸入所述筒体内且所述内芯的前端从所述筒体的前端伸出,所述保护帽可脱离地与所述内芯的前端相连,所述保护帽的后端与所述筒体的前端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针组件还包括尾帽簧,所述尾帽簧设在所述筒体内且止抵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尾帽之间,所述尾帽簧用于向后压迫所述尾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拉杆的外壁面上设有台阶和凹槽,所述尾帽芯的后端面上设有卡舌,所述卡舌的自由端卡持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台阶的立面与所述尾帽芯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血笔还包括退针簧,所述退针簧设在所述内芯内,所述退针簧的前端止抵所述内芯,在所述针架向前发射时,所述针架逐渐压缩所述退针簧,在所述针架向前移动到前极限位置后,所述退针簧推动所述针架向后移动以使所述采血针的针尖向后缩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剖面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剖面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针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9是图8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推拉杆和推拉杆簧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四。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保护帽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环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剖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笔帽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笔帽和限位帽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的局部示意图五。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帽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采血笔;11、筒体;111、开孔;112、筒体套;113、发射簧安装套;12、发射键;121、推压部;13、内芯;131、第一开口;132、第二开口;133、滑动槽;134、限位部;1341、第一端;1342、第二端;135、凸缘;136、缺口;14、针架;141、弹性卡爪;15、采血针;151、针尖;16、发射簧;171、推拉杆;1711、台阶;1712、卡槽;172、尾帽;1721、尾帽套;1722、尾帽芯;1723、卡舌;1724、芯套;1725、推杆;173、尾帽簧;18、推拉杆簧;191、笔帽;1911、凸起;1912、限位槽;1913、卡台;1914、台阶面;1915、滑动块;1916、限位块;192、限位帽;1921、外螺纹;193、调节环;1931、凹槽;1932、限位条;1933、卡块;1934、内螺纹;20、退针保护套;210、顶杆;220、环体;230、止抵部;21、退针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根据图1-19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1。如图3所示,采血笔1包括筒体11、内芯13、针架14、采血针15、发射簧16、保护帽、退针组件和退针保护套20。内芯13设在筒体11内且内芯13的前端从筒体11的前端伸出。保护帽的后端与内芯13的前端可脱离地相连。针架14设在内芯13内,采血针15安装于针架14内。发射簧16设在筒体11内且止抵在筒体11和针架14之间,发射簧16用于向前压迫针架14。针架14在发射簧16的压迫下可以带动采血针15向前发射。
退针组件包括推拉杆171和尾帽172。尾帽172的前端配合在筒体11的后端内,即尾帽172的前端从筒体11的后端伸入筒体11。尾帽172在筒体11内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推拉杆171的后端与尾帽172相连,并且,推拉杆171的前端从针架14的后端伸入针架14内。向前推动尾帽172使其向前移动,尾帽172带动所述推拉杆171向前移动,推拉杆171的前端在针架14内相对针架14向前移动,推拉杆171的前端向前推压采血针15的后端,采血针15从针架14的前端脱离,即推拉杆171向前推动采血针15脱离针架14。退针组件用于使采血针15从针架14上脱离,从而能够对采血针15进行更换。
退针保护套20套设在内芯13上,退针保护套20的前端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且退针保护套20的后端与尾帽172的前端相抵以限制尾帽172向前移动,在保护帽脱离内芯13后,退针保护套20和尾帽172可向前移动。退针保护套20用于避免误退针操作。在保护帽没有脱离内芯13时,由于退针保护套20的前端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退针保护套20的后端与尾帽172的前端,因此即使对尾帽172施加向前的力,也不能使尾帽172向前滑动,因此推拉杆171不能向前推动采血针15进行退针动作。当使保护帽从内芯13上脱离后,退针保护套20的不再受到保护帽的限制,此时对尾帽172施加推动力可以使尾帽172向前移动,由于尾帽172能够向前移动,推拉杆171能够推动采血针15,完成退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包括起退针保护作用的退针保护套20,在保护帽与内芯13相连时,退针保护帽能够阻止尾帽172向前移动,从而避免出现误退针事故,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如图3所示,退针组件还包括尾帽簧173。尾帽簧173设在筒体11内,尾帽簧173止抵在筒体11和尾帽172之间,尾帽簧173用于向后压迫尾帽172。也就是说,尾帽簧173的后端止抵尾帽172,尾帽簧173的前端止抵筒体11,当尾帽172向前移动时,尾帽簧173被尾帽172压缩,当撤去施加在尾帽172上的向前的推力,尾帽172在尾帽簧173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尾帽172包括尾帽套1721和尾帽芯1722。尾帽套1721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筒体11的后端内,尾帽套1721的后端从筒体11的后端伸出。尾帽芯1722安装尾帽套1721内,且尾帽芯1722与尾帽套172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限位,当向前推动尾帽套1721的后端时,尾帽套1721带动尾帽芯1722向前移动。尾帽簧173的后端止抵在尾帽芯1722的后端,尾帽簧173向后推压尾帽芯1722,尾帽芯1722带动尾帽簧173向后移动。
推拉杆171与尾帽芯1722的后端相连且推拉杆171的后端从尾帽芯1722的后端伸出。推拉杆171的外壁面上设有台阶1711和卡槽1712,尾帽芯1722的后端面上设有卡舌1723,卡舌1723的自由端卡持在卡槽1712内,台阶1711的立面与尾帽芯1722相抵。如图4所示,卡舌1723向后延伸并卡持在卡槽1712的后侧壁上,以止挡推拉杆171相对尾帽芯1722向前移动。如图3所示,台阶1711的立面位于尾帽芯1722的后端的前端面的前面并与其相抵,以止挡推拉杆171相对尾帽芯1722向后移动。由此,推拉杆171与尾帽芯1722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限位,当尾帽芯1722在尾帽套1721的带动下向前移动时,尾帽芯1722带动推拉杆171向前移动,当尾帽芯1722在尾帽簧173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时,尾帽芯1722带动推拉杆171向后移动。
尾帽芯1722包括芯套1724和推杆1725,推杆1725从芯套1724向前延伸,退针保护套20具有向后延伸的顶杆210,顶杆210的后端与推杆1725的前端相抵,即退针保护套20的前端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
可选地,如图11和12所示,推杆1725为在尾帽芯1722的径向上相对的两个,顶杆210为两个且与所述推杆1725一一对应,以使退针保护套20与保护帽之间的止抵作用更加稳固,提高结构合理性。
进一步地,如图11和12所示,顶杆210的后端面与推杆1725的前端面均为斜面。尾帽172向前移动时,顶杆210的后端面相对于推杆1725的前端面滑动以使退针保护套20旋转,从而推杆1725脱离顶杆210。也就是说,当推动尾帽172向前移动时,由于顶杆210的后端面与推杆1725的前端面均为斜面,顶杆210的后端面将与推杆1725的前端面相对滑动,导致退针保护套20旋转,退针保护套20旋转可以使推杆1725脱离顶杆210,即退针保护套20脱离尾帽172。而后尾帽172继续向前移动,退针保护套20由于脱离了尾帽172而不再向前移动。
如图11和12所示,退针保护套20包括环体220和与环体220相连且向前延伸的止抵部230,环体220套设在内芯13上。顶杆210与环体220相连且向后延伸,内芯13的外周壁上设有凸缘135,凸缘135具有缺口136,缺口136沿内芯13的周向将凸缘135分成多段。当保护帽安装在内芯13上时,止抵部230位于缺口136内,凸缘135的前端和止抵部230的前端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即内芯13利用凸缘135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退针保护套20利用止抵部230与保护帽的后端相抵。当保护帽脱离内芯13,并推动尾帽172向前移动,退针保护套20向前移动,退针保护套20向前移动预定距离时凸缘135止挡住环体220以阻止退针保护套20继续向前移动,也就是说,凸缘135还起到止挡退针保护套20的作用,避免退针保护套20继续向前滑动而脱离内芯13,改善了采血笔1的结构合理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前推动尾帽172时,退针保护套20相对内芯13发生旋转,为了更好地引导退针保护套20的旋转,如图13所示,止抵部230的至少一个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为斜面,尾帽172向前移动使退针保护套20旋转时,凸缘135相对斜面滑动,从而使退针保护套20能够沿指定的路径旋转,直至凸缘135止挡住环体220,如此设置提高了采血笔1的结构合理性。
下面根据图1-2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如图3所示,采血笔1还包括发射键12。筒体11的周壁上设有开孔111,发射键12配合在开孔111内且沿筒体11的径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发射键12具有朝向筒体11内延伸的推压部121。内芯13设在筒体11内且内芯13的前端从筒体11的前端伸出,内芯13的周壁设有第一开口131。针架14设在内芯13内,针架14设有弹性卡爪141,采血针15安装于针架14内。发射簧16设在筒体11内且止抵在筒体11和针架14之间,发射簧16用于向前压迫针架14。其中,在第一位置,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伸入第一开口131内且与第一开口131的壁相抵,以止挡针架14向前移动,在第二位置,推压部121向内推压弹性卡爪141脱离内芯13,以允许针架14在发射簧16的压迫下带动采血针15向前发射。
在使用采血笔1时,沿筒体11的径向向内按压发射键12,使发射键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移动过程中,发射键12内侧的推压部121的自由端通过内芯13上开设的第一开口131向内推压针架14的弹性卡爪141,以使弹性卡爪141从被内芯13止挡的止挡位置,向脱离内芯13止挡的脱离位置移动,当弹性卡爪141脱离内芯13的止挡后,由于发射簧16向前压迫针架14,针架14沿采血笔1的轴向向前发射出。同时安装于针架14内的采血针15向前发射,从而完成采血过程。
根据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血笔1通过按压发射键12,即可实现针架14带动采血针15向前发射,实现采血功能。发射键12的推压部121向内推压针架14上的弹性卡爪141,使弹性卡爪141脱离内芯13的止抵,在发射簧16的压迫下向前发射,操作过程简单、安全、方便。
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内芯13设在筒体11内,且内芯13的前端从筒体11的前端伸出,内芯13与筒体11相互固定。筒体11上开设的开孔111和内芯13开设的第一开口131在筒体11的径向上相对,发射键12从筒体11的开孔111中向外伸出,发射键12的一部分相对筒体11的外周壁向外突出,便于按压。针架14设在内芯13内,在针架14未向前发射时,即当针架14处于待发射状态时,如图3所示,针架14的前端与内芯13的前端平齐或大致平齐。可以理解的是,当针架14向前发射出后,针架14相对内芯13向前滑动,针架14的前端从内芯13的前端伸出。发射簧16的后端与筒体11相抵,前端与针架14的后端相抵。在第一位置,即针架14待发射位置时,发射簧16为压缩状态。可选地,针架14与内芯13在内芯13的周向上限位,以使针架14只能相对内芯13子沿前后方向滑动,使针架14和采血针15能够更稳定地发射,避免针架14在向前发射时发生转动,影响采血效果。
针架14的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为其前端,当发射键1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伸入第一开口131中,并抵在第一开口131的前壁相抵,从而止挡针架14向前移动。当通过向内按压发射键12以使发射键12的推压部121向内推压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时,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将脱离第一开口131的前壁的止抵,即内芯13失去对针架14的止挡作用,针架14在发射簧16的作用下,带动采血针15向前发射。
如图3所示,采血针15的前端为针尖151,采血针15的后端从针架14的前端装入。可选地,针架14的内周壁上设有突起,采血针15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槽,将采血针15从前向后装入针架14的前端,直至针架14的突起配合在槽内,采血针15和针架14从而实现彼此限位,采血针15安装在了针架14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本实施例中的采血针15为一次性用品,采血针15使用完毕后可以从针架14中拆下,以替换新的采血针15,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采血笔1可重复使用,只需对采血针15进行替换。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内芯13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132,第二开口132位于第一开口131的前面,针架14向前发射到前极限位置时,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伸入第二开口132且与第二开口132的壁相抵。也就是说,第二开口132起到了限制针架14的前极限位置的作用。针架14的前极限位置为针架14向前发射时的极限位置。具体地,针架14向前发射时,弹性卡爪141脱离第一开口131的前壁并向前移动,当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在内芯13的径向上与第二开口132相对时,由于弹性卡爪141具有弹性,其自由端将从第二开口132处伸出,针架14继续向前发射,弹性卡爪141的自由端将止抵在第二开口132的前壁上,从而内芯13重新对针架14进行止挡,即使此时发射簧16仍然向前压迫针架14,针架14也不再向前滑动,此时针架14到达其前极限位置。
如图3所示,采血笔1还包括退针簧21。退针簧21设在内芯13内,退针簧21的前端止抵内芯13,退针簧21的后端止抵针架14,在针架14向前发射时,针架14逐渐压缩退针簧21。在针架14向前移动到前极限位置后,退针簧21推动针架14向后移动以使采血针15的针尖151向后缩回。也就是说,当针架14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采血针15的针头也达到前极限位置,此时退针簧21向后压迫针架14,针架14在退针簧21的压迫下向后移动,并带动采血针15的针尖151向后移动,从而避免发射了的采血针15的针头暴漏造成误伤事故,本申请提供的采血笔1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采血笔1还包括推拉杆簧18,推拉杆簧18套设在推拉杆171上,推拉杆簧18的前端与推拉杆171止抵且后端与筒体11止抵,推拉杆簧18用于向前压迫推拉杆171。推拉杆171在尾帽簧173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推拉杆171逐渐压缩推拉杆簧18。当推拉杆簧18对推拉杆171施加的向前的力和尾帽簧173对推拉杆171施加的向后的力相互平衡时,推拉杆171停止移动并到达后极限位置。通过设置推拉杆簧18,可以避免尾帽172和推拉杆171向后移动时因惯性过多地向后移动。若推拉杆171向后移动过多,容易导致推拉杆171的前端影响针架14的发射。此外,如31所示,推拉杆171到达后极限位置时,推拉杆171的前端能够与采血针15的后端接触,使得退针组件在退针使能够更快速地将采血针15向前顶出。
筒体11包括筒体11套和发射簧16安装套,发射簧16安装套安装在筒体11套内且开口朝前。发射簧16的后端位于发射簧16安装套内且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相抵,发射簧16的前端与针架14相抵。尾帽簧173的前端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相抵。推拉杆簧18的后端位于发射簧16安装套内且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相抵。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发射簧16的后端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前端开口伸入发射簧16安装套内并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相抵,发射簧16的后端与针架14的后端相抵。推拉杆簧18的后端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前端开口伸入发射簧16安装套内并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相抵。可以理解的是,发射簧16和推拉杆簧18互相不干扰,可选地,发射簧16套设推拉杆簧18。尾帽簧173位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方,其前端与发射簧16安装套的后端的后端面相抵。
如图3和图13所示,采血笔1还包括笔帽191、限位帽192和调节环193。采血针15具有初始位置和射出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针15向前发射从初始位置到达射出位置,射出位置为采血针15的前极限位置。笔帽191与内芯13可脱离地相连,即笔帽191可以从内芯13上脱离。限位帽192套设于笔帽191的前端。在射出位置时,采血针15的针头从限位帽192的前端伸出,从而可以进行采血。
调节环193的后端套设在笔帽191上,调节环193的前端套设在限位帽192的后端上。调节环193在笔帽191的周向上位置可调以驱动限位帽192沿前后方向平移,从而调节采血针15的针尖151在射出位置从限位帽192的前端伸出的长度。也就是说,当沿笔帽191的周向旋转调节环193,调节环193可以驱动限位帽192沿前后方向平移,限位帽192沿前后方向上的平移可以调节采血针15在前极限位置(射出位置)时,采血针15的针尖151从限位帽192的前端伸出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通过旋转调节环193实现调节采血针15的针头在采血时露出的长度,采血针15的针头在采血时从限位帽192的前端伸出,调节环193的旋转带动限位帽192在前后方向上的平移,限位帽192在前后方向上的平移可以使采血针15的针头在采血时从限位帽192的前端露出的长度改变。旋转调节环193使限位帽192向前平移,可以使采血针15的针头在采血时露出的长度变小,旋转调节环193使限位帽192向后平移,可以使采血针15的针头在采血时露出的长度变长,调节过程简单且方便。限位帽192套设在笔帽191的前端,限位帽192在前后方向上可平移的距离较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采血笔1的调节档位较多。并且,旋转调节环193使限位帽192前后平移,不会使采血笔1在外观上出现缝隙,从而避免了缝隙藏污的问题,使采血笔1具有更优的可实用性。
如图13所示,笔帽191的外周壁上设有凸起1911,调节环193的内周壁上设有沿调节环193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1931,调节环193相对于笔帽191旋转时凸起1911选择性地配合在凹槽1931内。也就是说,通过旋转调节环193,可以使凸起1911选择性地配合在凹槽1931内,调节环193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凸起1911与凹槽1931的配合,调节环193不会发生旋转。
可选地,调节环193的外周面上沿调节环193的周向设有用于指示调节环193的位置以关联在射出位置采血针15的针尖151从限位帽192伸出的长度的刻度。也就是说,调节环193的外周面上设有刻度,刻度可以起到指示调节环193的位置(旋转角度)的作用,从而可以关联出在射出位置时采血针15的针尖151从限位帽192伸出的长度,方便用户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调节环193的内周壁设有限位条1932,笔帽191的外周壁上设有沿笔帽191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1912,限位条1932配合在限位槽1912内且沿笔帽191的周向可滑动,以便限制调节环193相对笔帽191前后移动。也就是说,通过限位条1932和限位槽1912的配合,调节环193不会沿前后方向滑动,由于限位条1932沿笔帽191的周向可滑动,限位条1932还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调节环193沿笔帽191的周向旋转。
调节环193的内周壁设有卡块1933,笔帽191的外周壁上设有卡台1913,卡块1933与卡台1913在笔帽191的周向上相对,且在调节环193旋转预定角度时卡块1933止抵卡台1913以限定限位帽192的前极限位置。也就是说,卡块1933和卡台1913的设置限制了调节环193的最大旋转角度,当将调节环193旋转至预定角度时,限位帽192到达前极限位置,此时卡块1933止抵卡台1913。如此设置避免限位帽192不受限制地向前滑动甚至脱离调节环193,使采血笔1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3所示,调节环193与限位帽192之间为螺纹配合,限位帽192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1921,调节环19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外螺纹1921配合的内螺纹1934。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帽192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内螺纹1934,调节环19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内螺纹1934配合的外螺纹1921。内螺纹1934与外螺纹1921相互配合,使得调节环193的旋转带动限位帽192前后移动。
如图17所示,笔帽19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用于止抵限位帽192以限定限位帽192的后极限位置的台阶面1914。限位帽192向后移动到后极限位置时,台阶面1914与限位帽192的后端止抵以便限制限位帽192继续向后移动。也就是说,限位帽19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并非无限制,限位帽192的前极限位置与后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为限位帽192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也是采血针15的针头采血时露出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之间的差值。
为了使笔帽191的后端与内芯13的前端可脱离地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内芯13的前端的外壁面上设有滑动槽133,滑动槽133具有沿内芯13的周向延伸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滑动槽133具有朝向内芯13的周向的开口,笔帽191的内壁面上设有滑动块1915,滑动块1915从滑动槽133的开口进入并配合在滑动槽133内以限制笔帽191相对于内芯13前后移动。在将笔帽191安装到内芯13的前端时,使笔帽191相对内芯13从前向后移动以使滑动块1915从前向后滑动直至在内芯13的周向上与滑动槽133的开口对齐,再旋转笔帽191,使滑动块1915沿内芯13的周向滑动以从滑动槽133的开口处进入滑动槽133,并最终配合在滑动槽133内。配合在滑动槽133内的滑动块1915的前端止抵滑动槽133的前侧壁,滑动块1915的后端止抵滑动槽133的后侧壁,从而限制了笔帽19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内芯13移动。
内芯13的前端的外壁面上设有限位部134,笔帽191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块1916,限位块1916在笔帽191的周向上与限位部134相抵以限制笔帽191相对于内芯13旋转。也就是说,当笔帽191与内芯13相连时,限位块1916在笔帽191的周向上与限位部134相抵,限位部134限制限位块1916相对于内芯13旋转,即限制了笔帽191在内芯13的周向上相对内芯13转动。综上,滑动块1915与滑动槽133之间的配合以及限位部134与限位块1916之间的配合使笔帽191与内芯13在前后方向上以及在周向上均彼此限位,笔帽191从而与内芯1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笔帽191施加一定的力,将其反方向旋转后向前拔出,以便使限位部134脱离限位块1916、滑动块1915脱离滑动槽133,便可将笔帽191从内芯13上脱离。
作为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笔帽191与内芯13的前端相连时,滑动块1915在内芯13的周向上与滑动槽133的槽底相抵,并且限位块1916与限位部134相抵以限制滑动块1915脱离槽底。也就是说,限位块1916与限位部134相抵能够限制滑动块1915沿内芯13的周向滑动而脱离槽底。如此设置使得采血笔1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9所示,限位块1916的后端与滑动块1915的前端相连,限位部134位于滑动槽133的前面,限位部134的后端面为滑动槽133的前侧壁的一部分,使得采血针15的结构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限位部134在内芯13的周向上具有第一端1341和第二端1342,笔帽191与内芯13相连时,限位块1916与第一端1341相抵,限位部134在内芯13的径向上的厚度在内芯13的周向上从第一端1341向第二端1342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便使在对笔帽191进行旋转安装时,便于限位块1916在周向上沿限位部134滑动,直至与第一端1341相抵。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笔帽191进行旋转安装时,限位块1916在限位部134的外壁面上沿周向从限位部134的第二端1342向第一端1341滑动,在滑动到第一端1341处时,限位块1916在笔帽191的自身弹性作用下向内移动卡在第一端1341上(止抵在第一端1341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采血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内芯、针架、采血针和发射簧,所述内芯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针架设在所述内芯内,所述采血针安装于所述针架内,所述发射簧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发射簧止抵在所述筒体和所述针架之间,用于向前压迫所述针架;
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后端与所述内芯的前端可脱离地相连;
退针组件,所述退针组件包括推拉杆和尾帽,所述尾帽的前端配合在所述筒体的后端内,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尾帽相连且从所述针架的后端伸入所述针架内,所述尾帽在所述筒体内沿前后方向可移动,以带动所述推拉杆向前移动,从而所述推拉杆向前推动所述采血针脱离所述针架;
退针保护套,所述退针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内芯上,所述退针保护套的前端与所述保护帽的后端相抵且所述退针保护套的后端与所述尾帽的前端相抵以限制所述尾帽向前移动,在所述保护帽脱离所述内芯后,所述退针保护套和所述尾帽可向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帽包括尾帽套和尾帽芯,所述尾帽套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筒体的后端内且所述尾帽套的后端从所述筒体的后端伸出,所述尾帽芯安装所述尾帽套内,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尾帽芯的后端相连且所述推拉杆的后端从所述尾帽芯的后端伸出;
所述尾帽芯包括芯套和推杆,所述推杆从所述芯套向前延伸,所述退针保护套具有向后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的后端与所述推杆的前端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在尾帽芯的径向上相对的两个,所述顶杆为两个且与所述推杆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后端面与所述推杆的前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尾帽向前移动时,所述顶杆的后端面相对于所述推杆的前端面滑动以使所述退针保护套旋转,从而所述推杆脱离所述顶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针保护套包括环体和与所述环体相连且向前延伸的止抵部,所述顶杆与所述环体相连且向后延伸,所述内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内芯的周向将所述凸缘分成多段,所述止抵部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凸缘的前端和所述止抵部的前端与所述保护帽的后端相抵,其中所述退针保护套向前移动预定距离时所述凸缘止挡住所述环体以阻止所述退针保护套继续向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部的至少一个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所述尾帽向前移动使所述退针保护套旋转时,所述凸缘相对所述斜面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后端从所述筒体的前端伸入所述筒体内且所述内芯的前端从所述筒体的前端伸出,所述保护帽可脱离地与所述内芯的前端相连,所述保护帽的后端与所述筒体的前端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针组件还包括尾帽簧,所述尾帽簧设在所述筒体内且止抵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尾帽之间,所述尾帽簧用于向后压迫所述尾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的外壁面上设有台阶和凹槽,所述尾帽芯的后端面上设有卡舌,所述卡舌的自由端卡持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台阶的立面与所述尾帽芯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针簧,所述退针簧设在所述内芯内,所述退针簧的前端止抵所述内芯,在所述针架向前发射时,所述针架逐渐压缩所述退针簧,在所述针架向前移动到前极限位置后,所述退针簧推动所述针架向后移动以使所述采血针的针尖向后缩回。
CN202110851383.3A 2021-07-27 2021-07-27 采血笔 Active CN113598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1383.3A CN113598766B (zh) 2021-07-27 2021-07-27 采血笔
PCT/CN2022/106578 WO2023005749A1 (zh) 2021-07-27 2022-07-19 采血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1383.3A CN113598766B (zh) 2021-07-27 2021-07-27 采血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8766A true CN113598766A (zh) 2021-11-05
CN113598766B CN113598766B (zh) 2023-03-14

Family

ID=7830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1383.3A Active CN113598766B (zh) 2021-07-27 2021-07-27 采血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87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749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天津云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采血笔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3682A1 (en) * 2006-03-13 2007-09-13 Hans-Peter Haar Penetration device, kit, and method
US20070293883A1 (en) * 2005-12-12 2007-12-20 Nichinan Corporation Pricking needle device
CN107638180A (zh) * 2017-10-23 2018-01-30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尾拉手上膛和卸针的采血笔
CN108514422A (zh) * 2018-05-22 2018-09-11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卸针保护的采血笔
CN209172320U (zh) * 2018-07-25 2019-07-30 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
CN110801235A (zh) * 2019-11-13 2020-02-18 淮安易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手连续击发退针的穿刺器具
CN111214245A (zh) * 2019-09-18 2020-06-02 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血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3883A1 (en) * 2005-12-12 2007-12-20 Nichinan Corporation Pricking needle device
US20070213682A1 (en) * 2006-03-13 2007-09-13 Hans-Peter Haar Penetration device, kit, and method
CN107638180A (zh) * 2017-10-23 2018-01-30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尾拉手上膛和卸针的采血笔
CN108514422A (zh) * 2018-05-22 2018-09-11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卸针保护的采血笔
CN209172320U (zh) * 2018-07-25 2019-07-30 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
CN111214245A (zh) * 2019-09-18 2020-06-02 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血笔
CN110801235A (zh) * 2019-11-13 2020-02-18 淮安易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手连续击发退针的穿刺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749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天津云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采血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8766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57351B2 (ja) 外科針装置
EP0991441B1 (en) Injection device
US9844327B2 (en) Safety lancing device
CN109512437B (zh) 免卸帽装卸针式采血笔
CN110141250B (zh) 一种具有卸针保护的免卸帽装卸针式采血笔
WO2013067759A1 (zh) 一种安全采血笔
CN113598766B (zh) 采血笔
CN113598767B (zh) 采血笔
CN108514422B (zh) 一种带卸针保护的采血笔
CN111419242B (zh) 一种上膛后防止误操作卸针的采血笔
CN113476044B (zh) 安全采血针
CN113598768A (zh) 采血笔
CN113598765A (zh) 采血笔
JP5420544B2 (ja) 外科針装置
CN111419240B (zh) 一种便于卸针扎帽的采血笔
US20190282147A1 (en) Blood Collection Tube Holder with Single Needle
CN111419244B (zh) 利用尾拉手上膛和调节深度的采血笔
CN109512438B (zh) 射杆分体式采血笔
WO2023005749A1 (zh) 采血笔
CN112168229A (zh) 一种活检装置
JP2017529983A (ja) 完全コア生検装置のための改善
CN114886423A (zh) 采血针
CN219250182U (zh) 快装式采血笔
CN216724562U (zh) 一种采血笔
CN217365866U (zh) 一种采血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