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686A -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686A
CN113596686A CN202110878961.2A CN202110878961A CN113596686A CN 113596686 A CN113596686 A CN 113596686A CN 202110878961 A CN202110878961 A CN 202110878961A CN 113596686 A CN113596686 A CN 113596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coaxial
magnetic circuit
central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89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6686B (zh
Inventor
李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89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6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6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6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其中,同轴扬声器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盆架、磁路系统及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形成有磁间隙;振动系统具有振膜、音圈以及定心支片;振膜盖设在盆架上,并形成有中心避让孔;定心支片具有连接端和固定端,连接端朝向振膜设置,并环绕在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固定端沿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音圈套设在定心支片的外侧,且一端插设于磁间隙中、另一端连接于振膜;同轴扬声器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穿设于中心避让孔,并位于定心支片的内侧,且固定在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本发明可在不降低扬声器单元灵敏度的情况下,降低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尺寸。

Description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扬声器和应用该同轴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在尺寸限制的情况下实现低频音效和中高频音效俱佳的效果,研发人员设计出了同轴扬声器,即将低频扬声器单元和中高频扬声器单元进行同轴组合。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的同轴扬声器,在考虑轴向尺寸减小时,普遍会从压缩磁路系统的厚度入手,例如移除内磁路部分的导磁板、并相应降低外磁路部分的高度。但此举,无疑会导致音圈处的磁感应强度下降,从而导致对应的扬声器单元的灵敏度下降,导致同轴扬声器的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扬声器和应用该同轴扬声器的电子设备,旨在不降低扬声器单元灵敏度的情况下,降低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同轴扬声器,该同轴扬声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
盆架;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磁间隙;以及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膜、音圈以及定心支片;其中,所述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形成有中心避让孔;所述定心支片具有背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振膜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所述固定端沿所述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且一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中、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穿设于所述中心避让孔,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侧,且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筒体和翻边,所述筒体和所述音圈同轴设置,所述筒体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朝向所述振膜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
所述翻边由所述筒体的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所述翻边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磁路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边朝背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外折环、振膜本体以及内折环,所述外折环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盆架,所述外折环的内缘连接于所述振膜本体的外缘,所述振膜本体的内缘连接于所述内折环的外缘,所述内折环的内缘连接于所述筒体的背离所述翻边的一端,所述内折环具有所述中心避让孔;
所述振膜本体按照所述外折环至所述内折环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磁路系统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折环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前方呈内凹设置;且/或,所述内折环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前方呈内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的面向所述翻边的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环绕所述同轴扬声器的轴线设置,所述翻边收容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翻边的外缘连接于所述避让槽的槽侧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铁、中心导磁板以及边磁铁,所述边磁铁环绕所述中心磁铁设置,所述中心导磁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一侧表面,所述中心磁铁、所述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磁间隙;
所述中心导磁板具有中心镂空区域,以使所述中心铁磁得以显露,所述中心铁的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磁铁包括:
基体部,所述中心导磁板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外侧,所述边磁铁环绕所述基体部设置,所述基体部、所述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磁间隙,所述基体部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内侧,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基体部的一端,用于构成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内磁路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还包括中心导磁板和边磁铁;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导磁板叠放在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基体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边磁铁环绕所述支撑部设置,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插装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音圈的磁间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同轴扬声器,该同轴扬声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
盆架;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磁间隙;以及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膜、音圈以及定心支片;其中,所述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形成有中心避让孔;所述定心支片具有背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振膜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所述固定端沿所述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且一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中、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穿设于所述中心避让孔,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侧,且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定心支片不再采用相关技术中横置于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的设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沿同轴扬声器的轴向、位于音圈内侧、且固定在振膜的内缘与磁路系统之间的设置方式。因此,对于第一扬声器单元而言,其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可以不再预留定心支片的安装空间,也可以不再预留定心支片的振动空间,从而使其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使其盆架的高度得以降低,使第一扬声器单元在同轴扬声器轴向上的尺寸得以降低,进而使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尺寸得以降低。与此同时,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磁路系统并不需要做出任何牺牲,即并不需要依靠压缩磁路系统来换取轴向尺寸的降低,还保障了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灵敏度不受影响。即,实现了在不降低扬声器单元灵敏度的情况下、降低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尺寸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同轴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扬声器单元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90372610000041
Figure BDA000319037261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同轴扬声器,旨在不降低扬声器单元灵敏度的情况下,降低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尺寸。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提出的同轴扬声器可以应用于例如普通音箱、智能音箱等电子设备。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同轴扬声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该同轴扬声器10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30,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0包括:
第一盆架11;
第一磁路系统13,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安装在所述第一盆架11中,并形成有第一磁间隙13a;以及
第一振动系统15,所述第一振动系统15具有第一振膜151、第一音圈153以及第一定心支片155;其中,所述第一振膜151盖设在所述第一盆架11上,并形成有中心避让孔151a;所述第一定心支片155具有背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振膜151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四周,且与第一振膜151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的表面连接,所述固定端沿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所述第一音圈153套设在所述第一定心支片155的外侧,且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13a中、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151;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30穿设于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并位于所述第一定心支片155的内侧,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
可以理解地,对于第一扬声器单元10而言,第一定心支片155并非常规的“圆盘状”结构,而是采用的“筒状”结构,具体为:“筒状”结构的上端与第一振膜151的内缘连接,“筒状”结构的下端沿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这样,便可以对第一振膜151的振动起到“定心”的作用,继而对第一音圈153的振动起到“定心”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第一定心支片155不再采用相关技术中横置于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的设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沿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位于第一音圈153内侧、且固定在第一振膜151的内缘与第一磁路系统13之间的设置方式。因此,对于第一扬声器单元10而言,其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可以不再预留定心支片的安装空间,也可以不再预留定心支片的振动空间,从而使其振膜和磁路系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使其盆架的高度得以降低,使第一扬声器单元10在同轴扬声器100轴向上的尺寸得以降低,进而使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得以降低。与此同时,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第一磁路系统13并不需要做出任何牺牲,即并不需要依靠压缩磁路系统来换取轴向尺寸的降低,还保障了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灵敏度不受影响。即,实现了在不降低扬声器单元灵敏度的情况下、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扬声器单元30在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的固定方式,除下文中介绍的实施方式外,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选:
例如,通过支架等中间件将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盆架固定在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其中,支架等中间件与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盆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焊接、胶粘连接等;支架等中间件与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焊接、胶粘连接等;
又例如,直接将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盆架固定在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上。其中,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盆架与第一磁路系统13的内磁路部分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焊接、胶粘连接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振动系统15还包括第一音圈管157,第一音圈153是通过第一音圈管157固定在第一振膜151上的,具体为:第一音圈153套设在第一音圈管157的下端的外侧壁上,第一音圈管157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振膜151的内侧表面上。可以理解地,第一音圈管157可以为第一振膜151提供一定的“定心”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扬声器单元10由于体积较大,通常被用于输出低频音效,为此,可以配置一对端子,专门用来控制低频信号的输入;第二扬声器单元30由于体积较小,通常被用于输出中高频音效,为此,可以配置一对端子,专门用来控制中高频信号的输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可以实现将中高频扬声器单元放置在低频扬声器单元中间位置、且二者同轴的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而且把一个低频扬声器单元和一个中高频扬声器单元在空间上重叠组合,相当于用一个超薄扬声器的体积实现了低音和中高音音效皆佳的音效设计;同时,由于低频扬声器单元和中高频扬声器单元同轴,用户能够听到力道澎湃的低音和自然清晰的中高音,并且二者是从同一声源点处发出,相当于在同一平面又节省了一个低音扬声器单元或中高音扬声器单元的体积,这对于仅能放置一个扬声器的音箱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产生同点同源的混合声道音频效果,在低频和中高频的音效解析力和丰富度是一套磁路系统无法比拟的。并且,根据实际验证,在保证音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比最薄的常规电动式扬声器减小约三分之一的厚度,非常适用于逐渐趋于小型化的便携式(智能)音箱。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心支片155包括筒体1551和翻边1553,所述筒体1551和所述第一音圈153同轴设置,所述筒体1551的背离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振膜151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四周,且与第一振膜151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的表面连接;
所述翻边1553由所述筒体1551的朝向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所述翻边1553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振膜151在第一音圈153的驱动下发生振动时,第一定心支片155的筒体1551随第一振膜151的振动而在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上发生振动;此时,第一定心支片155的翻边1553可以为筒体1551的振动提供弹性形变的支持。这样的第一定心支片155,不仅可以实现对振膜的“定心”作用,实现对音圈的“定心”作用;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同时具有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
并且,为了使第一定心支片155能够更好地帮助第一振膜151振动,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第一定心支片155做如下设计:
所述翻边1553朝背离所述第一振膜151的方向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边1553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且有效形式,例如波浪状结构、折线状结构等,以为第一扬声器单元10提供良好的顺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151包括外折环1511、振膜本体1513以及内折环1515,所述外折环1511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盆架11,所述外折环1511的内缘连接于所述振膜本体1513的外缘,所述振膜本体1513的内缘连接于所述内折环1515的外缘,所述内折环1515的内缘连接于所述筒体1551的背离所述翻边1553的一端,所述内折环1515具有所述中心避让孔151a;
所述振膜本体1513按照所述外折环1511至所述内折环1515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设置。
也就是说,外折环1511设置在振膜本体1513的外缘,用于将振膜本体1513的外缘固定至第一盆架11;内折环1515设置在振膜本体1513的内缘,用于将振膜本体1513的内缘与第一定心支片155的连接端连接。可以理解地,外折环1511和内折环1515可以为振膜本体1513的振动提供弹性形变的支持。
这样,相当于将第一振膜151配置成了“凹型”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振膜151在振动过程中触及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结构件,避免干涉的发生,从而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性能不受影响。与此同时,相较于“凸型”结构而言,“凹型”结构还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
并且,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振膜151在振动过程中触及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结构件,且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厚度,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第一振膜151做如下设计:
所述外折环1511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前方呈内凹设置;且/或,所述内折环1515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前方呈内凹设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外折环1511和内折环1515均为内凹设置的形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外折环1511为内凹设置或者仅内折环1515为内凹设置。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的面向所述翻边1553的表面开设有避让槽13b,所述避让槽13b环绕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轴线设置,所述翻边1553收容在所述避让槽13b内,所述翻边1553的外缘连接于所述避让槽13b的槽侧壁。
可以理解地,避让槽13b的设计,不仅可以为翻边1553外缘的固定提供基础,即可利用避让槽13b的槽侧壁实现翻边1553的固定;而且由于翻边1553可以收容在避让槽13b内,第一定心支片155凸出第一磁路系统13的高度得以降低,还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扬声器单元1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13包括中心磁铁131、第一中心导磁板133以及第一边磁铁135,所述第一边磁铁135环绕所述中心磁铁131设置,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133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铁131的面向所述第一振膜151的一侧表面,所述中心磁铁131、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133以及所述第一边磁铁135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13a;
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133具有中心镂空区域133a,以使所述中心铁磁得以显露,所述中心铁的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133a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13b。
可以理解地,对于第一扬声器单元10而言,其内磁路部分同时具备磁铁和导磁板,而外磁路部分也具备铁磁,由此构成的第一磁路系统13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具有较规范的磁感线,能够给予音圈更好的振动性能。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单磁铁的设计或者缺失中心导磁板的设计,能够实现第一扬声器单元10更高的灵敏度。并且,此时的避让槽13b深度配合上中心镂空区域133a的厚度,能够为第一定心支片155的伸入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避让槽13b的开设位置,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至少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配置:
在第一中心导磁板133的面向翻边1553的表面上开设所述避让槽13b;即,避让槽13b的深度并未下沉至占用中心磁铁131的厚度;也即,避让槽13b的深度仅依靠第一中心导磁板133的厚度便可满足。此时,避让槽13b的深度既可以小于第一中心导磁板133的厚度(即,在第一中心导磁板133上形成槽底壁),也可以等于第一中心导磁板133的厚度(以中心磁铁131的面向第一导磁板的表面作为槽底壁)。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避让槽13b,既可以将其理解为横截面呈环形的凹槽,该环形的中心即可同轴扬声器100的轴线所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该圆形的中心即可同轴扬声器100的轴线所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磁铁131包括:
基体部1311,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133设置在所述基体部1311的面向所述第一振膜151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13b的外侧,所述第一边磁铁135环绕所述基体部1311设置,所述基体部1311、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133以及所述第一边磁铁135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13a,所述基体部1311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133a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13b;
支撑部1313,所述支撑部1313设置在所述基体部1311的面向所述第一振膜151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100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13b的内侧,所述支撑部1313的远离所述基体部1311的一端,用于构成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内磁路部分。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扬声器单元1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30共用同一中心磁铁131的设计,相当于第二扬声器单元30完全建立在支撑部1313上,不仅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和可靠,而且还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
并且,为了使第二扬声器单元30不至过于凸出而与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支撑部1313做如下设计:
所述支撑部1313收容在所述中心镂空区域133a内。这样,通过将支撑部1313的位置限定在第一中心导磁板133的中心镂空区域133a内,便可实现对第二扬声器单元30位置和高度的限制,保证第二扬声器单元30不至过于凸出,从而有利于降低同轴扬声器100的轴向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同轴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30还包括第二中心导磁板331和第二边磁铁333;
所述第二中心导磁板331叠放在所述支撑部1313的远离所述基体部131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边磁铁333环绕所述支撑部1313设置,所述支撑部1313、所述第二中心导磁板331以及所述第二边磁铁333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插装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音圈的第二磁间隙33a。
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3b为横截面呈环形的凹槽,支撑部1313包括柱状部和外延部;其中,柱状部凸设在基体部1311的被避让槽13b包绕的中心柱体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外延部由柱状部的背离基体部1311的一端沿同轴扬声器100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此时,第二中心导磁板331叠放在外延部的上表面,第二边磁铁333环绕外延部设置,外延部、第二中心导磁板331以及第二边磁铁333共同围合形成第二磁间隙33a。此时,外延部和第二中心导磁板331共同构成了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第二磁路系统33的内磁路部分,第二边磁铁333构成了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第二磁路系统33的外磁路部分。
与此同时,第二扬声器单元30的第二振动系统35包括第二音圈353、第二音圈管355以及第二振膜351;第二扬声器单元30还包括第二盆架31,第二盆架31包绕在第二边磁铁333上,第二振膜351盖设在第二盆架31上,第二音圈353套设于在第二音圈管355上,第二音圈管355的上端连接在第二振膜351的内侧表面上,第一音圈153的下端插装在第二磁间隙33a内。此外,第二振动系统35还可以包括第二定心支片,第二定心支片既可以采用常规的“圆盘状”结构(此时,搭配常规的固定方式即可),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定心支片155类似的设计(此时,第二振动系统35和第二磁路系统33也需要作相应匹配设计)。
可以理解地,对于第二扬声器单元30而言,其内磁路部分同时具备磁铁和导磁板,而外磁路部分也具备铁磁,由此构成的第二磁路系统33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具有较规范的磁感线,能够给予音圈更好的振动性能。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单磁铁的设计或者缺失中心导磁板的设计,能够实现第二扬声器单元30更高的灵敏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同轴扬声器100,该同轴扬声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普通音箱、智能音箱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扬声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
盆架;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磁间隙;以及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膜、音圈以及定心支片;其中,所述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形成有中心避让孔;所述定心支片具有背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振膜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所述固定端沿所述同轴扬声器的轴向可振动地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且一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中、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穿设于所述中心避让孔,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侧,且固定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内磁路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筒体和翻边,所述筒体和所述音圈同轴设置,所述筒体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朝向所述振膜设置,并环绕在所述中心避让孔四周,且与振膜的环绕所述中心避让孔的表面连接;
所述翻边由所述筒体的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所述翻边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磁路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朝背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外折环、振膜本体以及内折环,所述外折环的外缘连接于所述盆架,所述外折环的内缘连接于所述振膜本体的外缘,所述振膜本体的内缘连接于所述内折环的外缘,所述内折环的内缘连接于所述筒体的背离所述翻边的一端,所述内折环具有所述中心避让孔;
所述振膜本体按照所述外折环至所述内折环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磁路系统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环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前方呈内凹设置;且/或,所述内折环相对于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前方呈内凹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面向所述翻边的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环绕所述同轴扬声器的轴线设置,所述翻边收容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翻边的外缘连接于所述避让槽的槽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铁、中心导磁板以及边磁铁,所述边磁铁环绕所述中心磁铁设置,所述中心导磁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一侧表面,所述中心磁铁、所述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磁间隙;
所述中心导磁板具有中心镂空区域,以使所述中心铁磁得以显露,所述中心铁的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铁包括:
基体部,所述中心导磁板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外侧,所述边磁铁环绕所述基体部设置,所述基体部、所述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磁间隙,所述基体部由所述中心镂空区域显露的表面开设有所述避让槽;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并在所述同轴扬声器的径上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内侧,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基体部的一端,用于构成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内磁路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还包括中心导磁板和边磁铁;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导磁板叠放在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基体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边磁铁环绕所述支撑部设置,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导磁板以及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插装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音圈的磁间隙。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扬声器。
CN202110878961.2A 2021-07-30 2021-07-30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596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8961.2A CN113596686B (zh) 2021-07-30 2021-07-30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8961.2A CN113596686B (zh) 2021-07-30 2021-07-30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686A true CN113596686A (zh) 2021-11-02
CN113596686B CN113596686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25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8961.2A Active CN113596686B (zh) 2021-07-30 2021-07-30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668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421A (zh) * 2022-01-30 2022-05-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5225746A (zh) * 2022-09-21 2022-10-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00688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WO2024000694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WO202404523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4044922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WO2024045277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7682A (en) * 1932-09-19 1933-08-31 Gen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moving coil loudspeakers
JPH0795693A (ja) * 1993-09-27 199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型スピーカ
CN2627778Y (zh) * 2002-11-20 2004-07-21 詹晏祯 喇叭结构改良
CN206686369U (zh) * 2016-11-14 2017-11-28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7682A (en) * 1932-09-19 1933-08-31 Gen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moving coil loudspeakers
JPH0795693A (ja) * 1993-09-27 199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型スピーカ
CN2627778Y (zh) * 2002-11-20 2004-07-21 詹晏祯 喇叭结构改良
CN206686369U (zh) * 2016-11-14 2017-11-28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421A (zh) * 2022-01-30 2022-05-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4449421B (zh) * 2022-01-30 2024-04-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24000688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WO2024000694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WO202404523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4044922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WO2024045277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N115225746A (zh) * 2022-09-21 2022-10-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25746B (zh) * 2022-09-21 2023-0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686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6686B (zh) 同轴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0366080B (zh) 扬声器和音频装置
KR20120116368A (ko) 저 프로화일 라우드스피커 트랜스듀서용 보강 다이어프램
CN217470268U (zh) 发声器件和音频设备
US7899202B2 (en) Loudspeaker with cone-coupled damper
KR20120116366A (ko) 라우드스피커 자석 조립체
KR20120116367A (ko) 채널을 갖는 라우드스피커 자석
JP3924918B2 (ja) 楕円型スピーカ
CN111163405A (zh) 一种超薄扬声器和音箱和电子产品
US8155372B2 (en) Wire suspension for speakers
CN113596687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US20240147163A1 (en) Sound generator and audio device
KR20120116369A (ko) 저 프로화일 라우드스피커 서스펜션 시스템
JP4173382B2 (ja) コアキシャル型複合スピーカ
CN114650489A (zh) 扬声器及发声设备
CN213126446U (zh) 一种三磁路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JP2015080121A (ja) 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JPH097459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9205658A1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JP6989751B2 (ja) 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JP3236921B2 (ja) 双方向輻射スピーカ
CN218124922U (zh) 一种内磁长方形扬声器
CN213126452U (zh) 一种三磁路扬声器
CN210670553U (zh) 扬声器
CN216451533U (zh) 一种同轴三音路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