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2C -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 Google Patents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2C
CN1135962C CNB941939405A CN94193940A CN1135962C CN 1135962 C CN1135962 C CN 1135962C CN B941939405 A CNB941939405 A CN B941939405A CN 94193940 A CN94193940 A CN 94193940A CN 1135962 C CN1135962 C CN 11359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pressure
binding agent
adhesive
closur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41939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56A (zh
Inventor
C��E����Ү����
C·E·博耶第三
�������ɭ
D·P·拉斯马森
J·塞思
�����Ƥ��
A·J·西皮能
3
W·C·昂鲁
ά
R·E·维拉斯奎茨尤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o
Original Assignee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133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58Adhesive tab fastener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它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封闭件表面及压敏粘合带襻紧固件,它以可脱开的方式在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以位于第一面上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连接到第一封闭件表面上,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以永久性的方式连接于相对的第二封闭件表面上,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一个表面具有结构的粘合剂区,它具有一层连续的粘合剂涂层,该涂层具有峰结构,所述峰的峰顶部分形成的粘合接触区占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区截面积的75%以下,由相邻峰形成的相邻粘合接触区之间距小于500微米,峰的两侧有相邻的谷,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10-500微米,所述峰的宽度纵横比WAR为0.2-10。还公开了含该封闭件系统的尿片。

Description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 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两个相对面的表面用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诸如用于需即刻闭启的或诸如尿布之类的物件中的那种闭合所形成的封闭件系统。又,本发明涉及用于封闭件系统中的一种改良的压敏粘合带,带上的压敏粘合剂涂层具有能提供改良的或可控的撕离性能的表面微结构。
背景技术
诸如用于需即刻闭启的或诸如尿布之类的物件中的封闭件系统,通常是由作为紧固件的涂有压敏粘合剂(PSA)的带襻做成的。这种带襻紧固件的用途是以其两端粘着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形成闭合。这种带襻最好用PSA层以可除去的方式以其一“自由端”与一个表面相粘着,这样可允许做到调节和暂时开启此封闭件。带襻的另一端最好固定性地连接(通常用同一种PSA层)于相对面的一个表面上。因此,单一的一层PSA有着以能除去即开启的方式将带襻的第一自由端粘着在第一个要闭合的表面上,而以永久性的方式将带襻的第二端连接在可闭件的在第一表面对面第二表面上,这两个经常互相矛盾的目的。使得单一的带襻PSA层要实现两个相矛盾的目的更复杂化的事实在于该两个相对面的表面往往是由同一材料形成的,或由区别很大的材料所形成,视该物件是哪个制造商或在世界哪个产地制造的而异。此点造成相当大的问题。例如,强力粘合剂对于将带襻的一个端部永久性地粘在封闭件的一个表面往往是必需的,但将带襻的第一自由端与封闭件的第一表面则可能就粘得过牢了。将连接着的自由端拉开会很难,往往导致将封闭件的第一表面材料(在尿布中通常为一层薄的聚烯烃或织物材料)撕裂或扭曲。反之,适用于以可除去的方式粘着在封闭件第一表面的压敏粘合剂,可能不适用于连接在封闭件的对面的第二表面上,有可能无法满足连接即闭合的最终目的。
用于尿布行业的一种针对这一问题的常用结构示于图1中,其中带襻4以其端部7永久性地连接于尿布背片2上,而以可除去的方式以其自由端12连接于尿布背片2的加固层11上,后者通常为织物或薄膜。通常在使用之前将自由端12放在一释放衬垫或带上,这种释放衬垫或带是在尿布的内层渗水性面子上的。加固层11通常是用一种薄膜或以薄膜为背衬的压敏粘合带制成的,它们被粘附在不能渗透液体的背片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这种加固层减少着当带襻自由端12被拉开时带襻4的自由端12上的强力粘合剂将背片2撕裂或扭曲的倾向。这就可以使用强力较大的粘合剂,从而使在第一端部7处的永久性粘着保证无失。尽管这种解决办法通常相当奏效,但却是代价高的,且其本身又带来了一些另外的问题。例如,常用的压敏粘合带襻,当其粘附到加固层11上时,可以产生不希望有的不平稳撕离现象,正如已发表的PCT申请号91/07718中所述者。该专利申请书通过在带襻上使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配方针对解决上述问题,此种粘合剂的目的是能保证将带粘附在加固层11上,同时其特征是具有平稳的或平滑的撕离性能。所述粘合剂为一种特殊的增粘合成橡胶,A-B嵌段聚合物型,其中的弹性体嵌段B为聚异戊二烯,含特定比例的二嵌段物,且最好为三嵌段共聚物。
该传统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因疏忽而扣不到加固层11上,它就不起作用了。可以使用较大的加固层11,但成本就更高,且对裤子的舒适性造成不利影响。对某些背片物料来说,传统的加固片也是无效的。因而需要有解决为提供可重新密闭的封闭件系统的问题的另外办法。
像图1所述那样的封闭件系统,以及无加固层11的那种封闭件系统,另有一个一般性的问题,那就是粘合剂表面会被粉末如爽身粉、油如小儿油所沾污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用另外的办法解决以上所指出的在封闭件系统先有技术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封闭件系统,它提供一种在粘合特性如撕离强度等方面均有利的粘合带襻,后者既可或永久性地粘着或反复拉开又粘着在具有不同粘合特性的不同表面和物料上。
发明内容
业已发现,至少在紧固带襻的自由端,使用一种压敏粘合剂层就可以得到有利的封闭件系统,所述粘合剂最好是连续涂布的,该粘合剂涂层的外表面上要具有较深的宏观结构或微观结构。该表面结构即是峰和谷的不规则性,其中峰至谷的平均深度为约10-500微米,峰与峰(峰边至峰边)的间距平均至少为1000微米或小于1000微米。谷的形状最好呈破火山口状的凹陷,四周围以峰结构或一连续的峰脊,凹陷所具的深度,从凹陷的最深点至四周的平均峰或峰脊的距离为至少5微米。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紧固件带襻的压敏粘合剂层表面上深度结构的制作方法,它包括在带的底材上提供连续的一层压敏粘合剂,然后至少在带的自由端位置将压敏粘合层压到有一定结构的释放带或膜上,从而印出压敏粘合剂层的表面结构,此操作也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释放带或膜上要具有一种与将在紧固件带襻自由端压敏粘合剂层上产生的结构呈负像的结构。自由端压敏粘合剂层,在用于可反复拉开又粘着的粘合封闭件系统之前,一直与释放带或膜保持接触状态,从而可使粘合剂层的表面结构在封闭件系统实际启闭使用之前能维持或增大其保真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带襻的压敏粘合剂层表面上深度结构的制作方法,它是至少在带襻底材的自由端上提供一层连续的压敏粘合剂,然后至少在带襻的该自由端将其上的压敏粘合剂层压到没有防粘涂料或未经过防粘处理的表面有一定结构的释放带或膜中,以便至少在带襻的自由端处压印出表面结构。此操作也或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释放带或膜表面结构具有的峰至谷的平均深度比粘合剂层的厚度大,这样只有其峰与粘合剂接触,从而将结构赋与了带襻自由端的压敏粘合剂层。自由端压敏粘合剂层在用于反复拉开又粘着的粘合封闭件系统之前,一直与释放带或膜表面的那些峰保持接触状态,从而维持或增大其保真度。这些峰与粘合剂接触的面积应是使自由端从释放带拉开时的T-撕裂力小于250牛顿/米,以小于120牛顿/米较佳,小于80牛顿/米更佳,而仍然能提供具有一定合宜结构的粘合剂层。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它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以及一条压敏粘合带襻紧固件,后者以可脱开的方式在该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以位于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连接到第一封闭件表面上,所述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则以永久性的方式连接于相对的第二封闭件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一个在表面具有结构的粘合剂区,该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具有一层连续的粘合剂涂层,该涂层具有峰结构,在所述粘合剂峰的峰顶部分形成了粘合接触区,所述粘合接触区占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区截面积的75%以下,由相邻峰结构形成的相邻粘合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则小于500微米,峰的两侧有相邻的谷,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10-500微米,所述峰的宽度纵横比WAR为0.2-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尿布,它包括:
一种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第二封闭件表面和一条压敏粘合带襻紧固件,后者以可脱开的方式在该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以位于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连接到所述第一封闭件表面上,所述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则以永久性的方式连接于相对的所述第二封闭件表面上,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一个在表面具有结构的粘合剂区,该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具有一层连续的粘合剂涂层,该涂层具有峰结构,在所述粘合剂峰的峰顶部分形成了粘合接触区,所述粘合接触区占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区截面积的75%以下,由相邻峰结构形成的相邻粘合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则小于500微米,峰的两侧有相邻的谷,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10-500微米,所述峰的宽度纵横比WAR为0.2-10;
所述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都是尿布的不渗水的外表面,而与所述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相反的封闭件表面则是所述尿布可渗水的内层。
紧固带襻自由端上粘合剂层的表面结构也可在附着于一光滑释放膜或释放带表面上之前提供。在这种封闭件系统中,压敏粘合剂层的表面结构或是不连续或连续的,并且宜为许许多多破火山口状凹陷,因为发现这种结构对长期耐冷流(cold flow)是有利的;或宜为深度结构(例如,峰至谷的高为15-500微米),其中在一最小不稳定峰宽或直径以上的峰高通常小于峰与峰间的平均间距,这种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层也能有利地长期耐冷流。使用一种本身非常耐冷流的粘合剂(例如高度交联的粘合剂)也可维持粘合剂层表面的其它结构,虽然由于损失了压敏粘合剂的性能,高度交联的粘合剂不宜采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一种平滑撕带式的封闭件,系由从在撕开方向具有峰和谷结构的表面上将本发明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剂或未作结构处理的粘合剂撕离下来体现的。该峰结构均小于35微米,粘合剂层与具有一定结构的表面断断续续相接触,每厘米平均有20-80个接触中止的点,每厘米有30-70个接触中止的点则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尿布设计的透视图,本发明的带襻在其中获得了应用。
图2为图1所用的尿布带襻的截面图,该带襻且伴有一较佳结构的释放带。
图3为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硅氧烷衬垫的顶视图(150倍),该衬垫用于形成本发明表面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带襻。
图4为由图3的衬垫所形成的一种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层的顶视图(200倍)。
图5为图4粘合剂结构一个片断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用图3的衬垫经正确复制后形成的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的顶视图(200倍)。
图7为图4的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以卷状经贮存后的顶视图(200倍),此图表明,粘合剂的表面结构几乎无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压敏粘合带襻是一个其上涂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带襻底材,邻近该带襻底材的一端上有第一压敏粘合剂区,邻近该带襻底材的第二端有第二压敏粘合剂区。至少第一端的粘合剂区是表面具有峰和谷不规则性或结构的压敏粘合剂层或称为有表面图案的粘合剂层。术语峰或峰结构指一种具有一个底部和一个顶部的粘合剂表面结构或者释放带或膜的表面结构,峰顶部分基本上是个平顶、脊、或一个点。
在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粘合剂峰结构的连续的粘合剂层,其峰结构中的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一般至少为10至500微米,以至少25至约250微米为较佳。峰至谷高度为10微米以下时,用在扣带襻上的典型高粘性压敏粘合剂,当被长时期施用于错误匹配的粘合剂表面时,将不能充分地保留住该有结构的表面,而会进行冷流,以致基本上会完全润湿粘合剂表面。若结构高度是500微米以上,则难以制成,且对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的粘合特性不会添加好处。
在第二个较好实施方案中,压敏粘合带的第一粘合剂区表面具有峰和谷的不规则性,其中的谷是破火山口状的凹陷,其四周基本上完全被峰或一种连续的脊结构所包围。在四周的峰或脊顶与破火山口状凹陷的最深处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微米,以至少为10微米为较佳。在周围峰或脊结构的平均高度处的破火山口的宽度范围,为5至1000微米。但较大或较小的宽度也有可能,视特定压敏粘合剂层的流变学性能和脊或峰高的平均值而定。对较硬的粘合剂而言,较窄的破火山口平均宽度是可能的。而若破火山口峰或脊高的平均值较大时,也可能有较宽的平均破火山口宽度。具有这些破火山口状凹陷的粘合剂结构能特别耐冷流也特别能保持粘合剂结构细节的分辨率,即使是在使用较软的压敏粘合剂,较长时期与错误匹配的表面接触或处于适度较高的压力和温度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在第三个较好的实施方案中,该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层具有一种开放形的峰和谷结构特征;如半球、正方形柱、长方形柱、角锥、菱形体、四面体、椭圆、形成“V”形槽的纵向脊、立方角等结构,可以是正型的、也可以是负型的。所谓开放型结构,是指那些峰不形成围绕着一个位于中央的被包围的破火山口状的凹陷或谷的脊、高原等。峰至谷的高度或称特征高度至少为10微米,以至少15微米为较佳,至少25微米则最佳,最大高度为约250至500微米或500微米以下,取决于粘合剂和一在设定的宽度纵横比(WAR)以上情况下的粘合剂峰结构的高度和特性纵横比和间距(定义见下)。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方面是涉及紧固带襻的压敏粘合剂层上深度结构的制作法,它包括在带底材上涂一层连续的压敏粘合剂,然后将压敏粘合剂层压进入有一定结构的释放带底材或膜中,以至少在带的自由端压印出结构,该操作或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该释放带底材上具有拟在紧固带襻自由端压敏粘合剂层上所产生的峰谷结构的负像即镜像。自由端压敏粘合剂层在用于粘合封闭件系统的反复拉开又粘着之前一直与有结构的释放带底材保持着接触,由此可维持或增大粘合剂表面结构的逼真度。
宽度纵横比(WAR)为某一结构特征在其某个高度(X)处的平均宽度或直径(Dx)与该结构特征在该高度以上的高(H-X;H为结构特征之总高)之比。
对一个三角形结构特征而言(例如圆锥,角锥,或V形槽),在任一高度(X)处的某一三角形的WAR将是个常数。WAR指示着某一结构特征的稳定性及其斜度。对本发明的橡胶-树脂粘合剂而言,低于约0.2的WAR被认为是不稳定的(H-Xu,Xu=不稳定WAR高度)。不稳定的结构特征是那些倾向于作横向移动或陷入粘合剂主体中的特征结构。较好的WAR为1以上。
结构特征或结构的最小间距取决于在一不稳定的WAR以上的结构特征的高度。较好的是,下一个最高峰应是在峰的不稳定的WAR高度(H-Xu)以上的高度的0.2倍,以至少是不稳定WAR高度的0.5倍高为佳。
峰与峰之间的间距还取决于与紧固带的贴合性、其粘着上去的底材以及峰的高度。对于低的峰高和/或较为贴合的带即带与所粘着的底材的贴合性较好的情况来说,峰顶部分间距宜紧,以防粘合主要依靠峰与峰间的谷部分中的粘合剂与底材的粘合。这些峰顶部分产生粘合接触区。通常,当峰顶部分至峰顶部分相距小于1000微米时,最好小于500微米时,可获得最佳结果。
特别适宜用于形成供紧固带,尤其是尿布紧固带用的表面有一定结构的压敏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包括增粘的弹性体。此处的弹性体为A-B型嵌段共聚物,其中的A嵌段(一或几段)及B嵌段(一或几段)的构型呈直链形、轴射形、或星形。A嵌段为单链烯基取代的芳烃,以苯乙烯为佳,其分子量分布在4000-50,000间,最好在7000-30,000。嵌段A的含量以10-50%为宜,10-30%更佳。其它合适的嵌段A可形成自α-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以及在环上有取代烷基的别的苯乙烯类,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嵌段B为一种能形成弹性体的共轭二烯,平均分子量为约5,000-500,000,最好为50,000至约200,000,该嵌段B可被进一步氢化或官能化。弹性体所含的是以B为末端的嵌段,如A-B二嵌段共聚合物,或是纯的B弹性体,以含至少15重量%为宜,25重量%更好,最好是以B为嵌段末端的A-B型嵌段共聚物。
用于以弹性体为基的粘合剂中的增粘成分通常包括固体增粘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与液体增粘树脂和/或液体增塑剂联用。较好的是,增粘树脂由一组至少与弹性嵌段聚合物的嵌段B二烯部分能部分地相容的树脂中选出。这类增粘树脂包括那些主要由含4-6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物组成的原料流聚合而成的脂族烃;松香酯或松香酸;混合的脂族/芳族增粘树脂;多萜增粘剂;以及氢化过的增粘树脂。氢化过的树脂可包括主要由二聚环戊二烯组成的原料经聚合然后再经氢化而制成的树脂;纯的芳族原料如苯乙烯经聚合然后再经氢化而制成的树脂;不饱和芳族原料流经聚合再经氢化而制成的树脂,其中的原料流主要由含7-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所组成;氢化过的多萜树脂;以及氢化过的脂族和/或脂族芳族树脂。较好的增粘树脂包括脂族烃树脂和氢化过的树脂。较次要的增粘树脂包括能与嵌段块A相容的树脂,通称为末端嵌段增强树脂。这类末端嵌段树脂通常由芳族化合物形成。合适的流体增塑剂包括环烷油、石蜡油、芳族油和矿物油。这些粘合剂具有用于扣带很合适的性能,而且很适合于用本发明的较佳方法制成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剂表面。
当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层上的峰的形状不太能抵抗变形,和/或当粘合剂使用于粘合剂将长期暴露在不配对的表面上,以及/或粘合剂被使用于处于可观的压力和/或温度的条件之下时,就可能需要对粘合剂进行增强,使其更耐冷流。仅需增强到使粘合剂足能维持其结构至估计的使用前最长一段时间的程度。此增强处理可以是适宜地使用机械增强填料或将粘合剂用例如热或紫外线辐照进行交联,此时或可使用合适的交联剂。但通常不需进行交联,因为它有使粘合剂的粘性降至不很适宜用作压敏粘合剂的作用。用物理性的增强处理也是可能的,例如将粘合剂表面与有镜像结构的衬垫或释放表面配置在一起直至临用,或使用一种有表面结构的带襻底材。该种有表面结构的带襻底片必须具有与覆置其上的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相匹配的形状。
其它的合适粘合剂包括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它们经改性便提高其耐冷流性能,如在美国专利4,554,324(Husman等)号中所述者。Husman等人在传统的丙烯酸酯链上接枝一个能经物理方法与丙烯酸酯链交联的高Tg的聚合物嵌段。这类高Tg的嵌段可以是以上所述的嵌段A。这些高Tg的嵌段的分子量为2,000-30,000。其它的合适的增粘弹性粘合剂也适用于某些应用目的。
粘合扣带襻的底材可以是任何一种传统的带底材或包括热塑性薄膜,机织织物,结实的无纺织物等在内的柔软物料。
图2描述了用在传统设计的如图1所述的那种尿布上的尿布紧固带襻自由端上,本发明的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剂层的较佳形成方法。紧固带襻4的底材20上面涂以一层压敏粘合剂。然后将底材20的端部7用压敏粘合剂层区域27永久性地粘合到例如尿布的背片2上,该背片2通常是一块薄的不渗水的聚乙烯或聚烯烃薄膜。压敏粘合紧固带襻4的自由端12在附着至尿布前沿区之前,要将其压入释放带或薄膜25。此释放带或薄膜25应永久性地附着于例如尿布的内面料3上,最好通过一层压敏粘合剂24附着上去。内面料3最终应是一种能渗透液体的材料,例如无纺织物。内面料3和背片2合在一起后就组成了封闭件的第二表面。释放带或薄膜25的底材23上表面26是一定结构的,该表面乃是向尿布紧固带襻4的自由端12的压敏粘合剂层区域22所提供的表面峰谷结构的一个负像。在制造尿布过程中,将粘合剂层区域22在适当压力下,例如用一压辊(可以是加热的)压在释放带底材的表面结构上。所用的压力通常需大于约100帕,以至少400千帕为宜。若粘合剂结构不属于破火山口凹陷状或峰的特征高度在所述范围的较下端,要在临用前一直保持粘合剂结构的逼真度就尤其需用这种制造方法。因此,粘合剂仅需将其表面结构维持一段能起到例如将尿布闭合的作用的短时间便可,该时间典型的为24小时以下,一般则不到8小时左右。
在一较好的实施方案中,有一定结构的释放薄膜或带25具有比粘合剂厚度为大的平均结构高度(峰至谷),且具有峰结构。总的峰结构顶部分的面积和峰-峰之间的平均间距,应使粘合剂通过峰顶部分接触仅仅一小部分的释放带底材为准,造成小于约250牛顿/米的T-撕裂值,小于120牛顿/米更好,小于80牛顿/米最好。在这一实施方案中的释放带25可在无需任何释放涂料的情况下起释放带的作用。当不使用释放涂料时,粘合剂通常将接触释放带或衬垫底材表面的25%以下,在底材的平截面上是以峰顶部分与粘合剂接触的,最好为20%以下。释放衬垫较为合意的结构应是楔形的峰或脊,这些峰或脊从其顶部呈楔形连续地变至其底部,连续的楔形是指峰或脊无实质性的头,钩或类似在阳机械紧固结构中所见形状的结构。较好的峰结构应是许多竖立的茎或圆锥形的峰。
尚有另一些办法被用来形成更能抵抗变形的粘合剂结构,在这些办法中释放带或薄膜具有一种表面光滑的或其表面不与粘合剂结构匹配的底材(不作图示)。对于这种尿布带襻封闭件系统来说,另一些较佳的可用办法是设法形成像破火山口凹陷状的粘合剂表面结构或峰-谷高度大于25微米的峰谷粘合剂表面结构。有预制表面结构的粘合剂也可制成对流动有抵抗力的(例如通过交联)并能制成各种形状。然而交联的粘合剂通常并不优选应用于尿布,因为它们的粘着性低,而且因而在一个封闭件中难以保证充分的粘合因为有由于粘合襻突然脱开或剪切破坏而使封闭件失效的危险。
预先成形为一定表面结构的(即在使用前与某一非匹配的表面粘着接触之前)的粘合剂层,其制造可以是用具有一定结构的释放衬垫对一平滑的粘合剂层进行压印,该释放衬垫则在用过后随即加以除去。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压敏粘合剂还可以通过将一种粘合剂涂到或浇铸到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上而制成,例如使用热熔或溶液涂布或浇铸等方法。然后要使一种底膜与被粘合剂涂过的具有一定结构的释放衬垫相接触。将底层随后连同粘合剂层一起从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上除去(该衬垫的表面应是经涂布处理过的或是其材料经挑选使其与粘合剂的粘合力低于底材与粘合剂的粘合力)。
使用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硅氧烷衬垫(如图3的那种立方角形结构),发现了一种形成破火山口状凹陷的方法。将该衬垫用弹性体为基的压敏粘合剂进行溶剂法涂布,然后在层压前任其干燥,所得粘合剂可视粘合剂的粘度情况形成倒坍峰构成的破火山口状结构,如图4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所示和图5的片断截面示意图所示。或者,可用一种精确复制图3所示结构的衬垫的方法将粘合剂进行涂布,如图6所示。在图5中,不同点的粘合剂深度41,42和43提供了具有破火山口状凹陷的峰谷结构,它具有规定的谷(即破火山口)宽对谷深之比(WND)即其中的谷宽是在周围脊或峰的平均高度处凹陷的平均宽度。虽然并不追求理论上的说明,但可认为,倒坍的峰是由于在衬垫的截留微泡的凹陷中粘合剂的不完全湿润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溶剂干燥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微结构衬垫的更为精确的复制物,只要所用的压敏粘合剂系形成自粘度较低的粘合剂溶液或反应性溶液,后者通过如美国专利号4,181,752中所述的光引发剂会在具有一定表面微结构的衬垫上形成一种压敏粘合剂。
本发明的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层22,其使用是通过粘附到供进行松开或重新封闭粘合用的第二个对面的封闭件零件的表面而实现的,该零件在尿布中便是其加固层11,如图1所示,该加固层11可予以补强。在一特别好的设计中,增强的加固层11是将一种光滑或粗糙的增强薄膜用一种热熔性或压敏粘合剂(此处的膜为一种带底材)施加于尿布不渗水的背片层2上面。当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22被粘附至这一增强薄膜表面时,通常可提供平滑的或平稳的即无震动的撕离,撕离后又可重新贴合闭合(震动一词在本行业中被理解为一种撕开时显得断断续续而又发出听得见的噪音的撕离),其撕离值高于同一压敏粘合剂的光滑表面。相对的另一端部7因此最好在其压敏粘合剂区27处是表面光滑的或表面结构化程度较低的。这样可以保证永久地与尿布背片2粘合。按照这种方式,同一种粘合剂可被用来保证将带襻的一端与一种表面相粘附,同时又通过对表面改性而以可松开的方式将带襻自由端与第二表面相粘附。然而可以在粘合剂区22和27中使用不同的粘合剂。对尿布的带而言,以使用如上所述的A-B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橡胶为基的粘合剂为佳。这种结构的粘合剂对粘合紧固带能起某种程度上耐油、爽身粉或其它粉剂污染的作用。
在紧固带襻4的自由端12处,具有表面结构的表面面积通常接近100%。然而,该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层的峰顶部分或地面接触区(例如,峰结构的峰区,凹陷结构的地区部分)的面积通常为自由端粘合剂区域平截面(跨粘合剂的峰顶部分)的75%以下,最好为50%以下。
通过将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施加于自由端12的仅仅一部分时,就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某一些优点。例如,为一部分粘合剂层提供一个光滑表面就可以获得与此特定表面有关的有利的粘合性,如高剪切性能,而在前缘或外缘处涂上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便可提供改善的初始的平滑撕离性能。
通常,向外突出的粘合剂峰结构的宽度,在峰顶部分比峰底部分要窄些,而且一般连续地从峰底到峰顶拔尖成为一个楔形,一般呈约10-60度的角度,较好的应是25-50度角度。总体底部宽对峰高的总WAR将是0.4-10,1.0-5则最好。
对于破火山口状的凹陷而言,凹陷的宽对深之比(WNR)(宽指在周围脊或峰的平均高度处凹陷的平均宽)通常将是1-100左右,较好的为5-75,最小深度则至少为5微米。对开放性峰谷结构的不规则性而言,平均宽(即顶部的边之间的平均距离)对深(即平均谷深)之比为1-50,较好的是5-30,最小平均深度则为10微米。
相邻的竖立粘合剂峰结构之间的平均距离(也相当于平均的谷或凹陷之宽)取决于所用的粘合剂,也取决于对封闭件系统粘合表面的物料的特定组合所要求的粘合性能的水平。不同粘合剂峰结构间的间距和距离可以加以选择,以便与粘合剂施于其上的粘附表面(例如图1尿布结构中的表面11)相匹配,增粘接性能增大。
结构特征之间的最邻近距离也可用间隔纵横比(SAR)来表示,它是中心至中心的最邻近距离对于结构宽度之比。SAR的最小值是相当于边接边的结构特征接触时的值。通常,SAR值小于约1∶100,以1∶50较好,1∶20最好。若SAR过大,此粘合剂的表面结构倾向于平坦化,丧失了其内空间间隙。
在释放带或衬垫上的结构可通过将一种图案铸到热塑性薄膜上而形成,或者将一种热固性或可交联的材料铸在阳模上而形成,阳模系通过雕刻,浸蚀,喷砂或利用原本就有不规则表面的材料如一种织造的或非织造的织物之类的材料形成。释放带或衬垫的制造方法还可以是铸造出或压印出热塑性的薄膜。如有需要时又可接着在薄膜上涂上一种合适的释放剂涂层,这样释放衬垫便可干净利索地从粘合剂松开。如用后压印释放层涂料,则所铸出或压印出的图案均应略为放大一些,因为释放涂层倾向于消灭尖角且部分地充入衬垫的谷内。在一较好的实例中,热塑性薄膜事先已有施加在其上面的热塑性释放涂层,然后再通过铸造或用阳模对薄膜进行压印以在薄膜上形成微结构。这些热塑性释放层是由其上接枝着硅氧烷或含氟化合物侧基的聚烯烃为例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或与释放剂掺混而成。
美国专利5,169,900中曾述及一种适宜的释放层组合物,其中以硅烷醇为末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PDMS)被接枝于聚乙烯上。该专利所例示的薄膜可起具有一定结构的释放衬垫或带或具有一定结构的衬垫的作用,如果在硅氧烷固化之前对它们进行压印或铸造的话。EPA484,093A2曾描述一种其挤压的接枝着反应性硅氧烷的复合聚烯烃,其制法是将接枝材料与聚烯烃共挤压复合在一起。美国专利4,673,611曾述及一种由PDMS与聚烯烃组成的掺合层,它也可用作可压印修饰的释放衬垫底片。
PCT WO 92/15626曾述及用适宜的氟化合物接枝的聚烯烃薄膜,该薄膜也可充当释放衬垫或具有一定微结构的衬垫。在该专利中,将一种含氟脂肪族基,例如N-丁基全氟辛磺酰胺基-丙烯酸乙酯(BuFOSEA),在挤出机的熔融相中并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接枝于聚烯烃上。
下述各例为新近经过仔细研究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较好方式,但不应视为是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除非另有说明。
下述试验用于评估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
135度撕离粘附力
本试验为PSTC-5的一种修改形式。试验是在恒温恒湿(21℃和50%相对湿度)下用恒速的InstronTM拉伸试验机进行的。将待试的薄膜样品用双层涂布的粘合带牢靠地粘附在一块5.1厘米×12.7厘米(2英寸×5英寸)的钢板上。于薄膜样品被缚牢在钢板上后的60分钟内,将2.54厘米(1英寸)宽的试验带狭条以其有粘合剂的面朝下的方式放在薄膜底材之上,然后用2000克(4.5磅)硬橡皮辊将其辗压于薄膜底材上,辗压两次。撕离速率用每分钟30.5厘米(12英寸)。将这样贴附的带从试验膜底材上除去时所需的力(牛顿/米)列于表中。所列的值均为至少两次试验的平均值。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压敏粘合剂以溶液涂布法涂布于具有如图3扫描电子显微照片(SEM)所示的微结构(立方角形)表面的硅橡胶衬垫上,结构深度约为60微米。该粘合剂的组成为45.5重量%KratonTM1111(可购自Shell Chemical Co.的一种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线型嵌段共聚物,含约15%二嵌段物和85%三嵌段物,含苯乙烯约21%)、46.7重量%Wingtack PlusTM(一种固体C5增粘树脂,可购自GoodyearChemical Co.)、6.3重量%ShellflexTM油(可购自Shell Chemical Co.的一种环烷油)、各0.75重量%IrganoxTM1010和1076(可购自Ciba-Geigy公司的抗氧化剂)。用庚烷和甲苯的1∶3混合物中的含48%固体粘合剂的溶液进行涂布。已涂过的薄膜随后在65℃(150°F)的烘箱中干燥10分钟。然后将涂过粘合剂的薄膜层压至100微米(4密耳)乙烯-丙烯耐冲击共聚物上(可购自ShellChemical Co.的7C-50树脂)。层压后将硅衬垫与粘合剂分开。在铸成的薄膜上的此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层厚37.5微米。此粘合剂的表面上未能实现硅橡胶衬垫表面微结构的正确复制。所得粘合剂表面微结构的图案的SEM照片示于图4中,该照片表明了峰至谷的距离只有约30微米。该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的图案可最好地描述为是一个个具有破火山口状凹陷的四面体。据认为,这可能是由溶剂蒸发和粘合剂表面润湿效应所致。随后将该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的样品粘附到玻璃载片上,然后用食指来回摩擦施加压力。将该粘合带从玻璃载片上再撕开,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其粘合剂表面,该表面结构仍保持基本完整。这一点表明,在粘合剂上的微结构并不因冷流而轻易走样。
实施例2及对比例3
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成另一些带样品,然后试验其从下列各种基底材料表面上撕离时的135度撕离粘附力:(1)涂过聚氨酯低粘附力背面胶结(LAB)释放涂层的双轴向定向过的聚丙烯(BOPP)的平滑的带表面,(2)一种乙烯-聚丙烯耐冲击共聚物的粗糙化加工过的铸膜(铸PE-PP),以及(3)具有许多凸半球图案,经压印的非LAB涂布过的聚丙烯膜的凸起的表面(每2.54厘米100行),半球约30微米高。
具有平滑粘合剂表面的带样品也进行了试验,以资比较。这些平滑的带样品系用溶剂涂布法将实施例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溶液涂在实施例1所述的粗糙面/粗糙面铸膜的较平滑的一面而制成。平滑的粘合带样品的粘合剂厚度为38.3微米。复制过的粘合带(实施例2)和平滑的粘合带(对比例3)的135度撕离粘合力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   具有一定结构的表面   平滑表面   BOPP   铸成的PE-PP     100行/2.54cmPP
  2C3     × ×     118691     259508     2334311
1撕离不平稳
结果表明,与给出较低的撕离粘合力值而且撕离是不平稳的平滑的粘合剂相比,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对于BOPP可得到较高的撕离力,并且撕离也较平滑。与铸成的乙烯-丙烯膜和100行/2.54cm(1英寸)经压印的聚丙烯膜的平滑粘合剂相比,具有一定的微结构的粘合剂所得到的撕离值较低,但这些撕离值仍属非常适中的而且撕离是平稳的。据认为,对于具有一定结构的薄膜呈现较低撕离值,是由于粘合剂和薄膜结构匹配不妥,降低了粘合剂接触面积所致,此点也指出了粘合剂微结构是保持在这些表面上的。
实施例2的带从底材(BOPP,铸成的PE-PP,以及100lpi PP)上撕离后,其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表面的SEM显微照片也拍摄了下来。这些显微照片表明,所有样品均保持其表面微结构。这一点表明,这种破火山口状凹陷微结构是能抵抗粘合剂的冷流的。
实施例4和对比例5
除粘合剂的涂层厚度为25微米外,余按实施例1所述制得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的样品。摄下了粘合剂表面的SEM显微照相。然后将带以粘合剂一面朝下放在表面粗糙度为111Ra的释放带的涂有聚氨酯释放剂的一面上。这一组合体随后在设定于4.13×105Pa(60磅/英寸2)的一套层压辊中轧过。然后将释放带从层压物中除去,用SEM检查粘合剂表面,以确定由于粘合剂冷流在粘合剂表面的结构上是否发生变化。
为了相比,将具有比较平滑的粘合剂表面的粘合带经受同样的处理,然后也用SEM加以检查。对比例5(C5)带的粘合剂组成与实施例4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上的相同。对比例5的带的底材是在其涂粘合剂的面上用一层乙烯-丙烯耐冲击共聚物的明净的粗糙面/粗糙面铸膜。粘合剂涂层厚度为25.8微米。
层压前后的SEM显微照相表明,在层压前相对较为平滑的C5带的平滑粘合剂表面在层压之后变成粗糙了,即获得了111Ra释放膜的某些结构特征。相反,具有破火山口凹陷的粘合剂表面图案的实施例4的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带,在层压后仍保持其原有的复制逼真度。
这些结果表明,与其说通过改变粘合剂组成倒不如说单单通过改变粘合剂的表面结构即可影响粘合剂冷流。
实施例6
除在干燥后将1.02×10-2cm(4密耳)铸膜/粘合剂/硅氧烷衬垫层压物缠绕成卷外,余按实施例1的同样方式制成5.1厘米×45.7米(2英寸×50码)长的带。然后在将这卷带切成宽度较窄的同时,将衬垫除去,再将带缠绕成卷,以使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面与铸膜相接触。
将此除去硅氧烷衬垫的卷在24℃(75°F)老化二个月,在老化前后摄下SEM显微照相。显微照相显示,以卷的形式进行老化后,在粘合剂表面上的具有一定微结构的图案几乎没有损失(图7)。这进一步表明,当粘合剂具有破火山口凹陷的表面微结构时,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剂有显著的耐冷流性能。
实施例7和8
除硅橡胶衬垫具有V-槽微结构(其峰至谷高约为50微米)外,余按实施例1所述制成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样品。V槽微结构几乎准确地复制了出来,生成具有峰至谷高约为50微米的粘合剂。
对带样品在BOPP薄膜和PE-PP铸膜上沿轴向(MD)和横向(CD)进行了135度撕离粘合剂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II中。所有撕离均是平稳的。
                       表II
  实施例   BOOP    PE-PP铸膜   135度撕离(MD)   135度撕离(CD)
    7   ×     75     55
    8     ×     360     349
将这些结果与从具有凹四面体微结构的粘合剂得到的结果相比表明,对某一给定的粘合剂组合物而言,带的粘合性质可通过改变粘合剂表面的结构图案来改变。然而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剂在范围很广的撕离值上改善了其在各种基底材料上的平稳的撕离性能。
实施例9
按实施例7所述制备了具有V-槽微结构的粘合带样品表面。按实施例3所述,试验了带样品的粘合剂冷流。
SEM显微照相表明,经层压后V-槽形微结构的粘合剂表面没有变化,表明了其初始的耐粘合剂冷流性能。
实施例10和对比例11
除粘合剂组成略有改变和粘合剂系由含固体百分率较低的溶液涂成的以外,余按实施例1所述制成具有一定微结构的粘合带样品。粘合剂的组成为42重量%KratonTM1111、45重量%WingtackTMPlus、13重量%ShellflexTM371、少于1重量%IrganoxTM1076抗氧化剂。粘合剂由含固体33%的甲苯溶液涂成。由此可得到的粘合剂的表面SEM显微照相显示了立方角形微结构(如图6所示),它是衬垫表面微结构的准确复制。粘合剂涂层厚约25微米,然而,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剂的峰高约为60微米。
为比较起见,还制成了具有平滑粘合剂表面的带样品,系从同样含固体33%的粘合剂溶液制成。这种带样品的粘合剂涂层厚约为33微米。在具有聚氨酯LAB释放剂涂层的平滑BOPP膜上对具有一定的微结构的粘合剂和平滑粘合带样品均进行了135度粘合剂撕离试验。
                                 表III
 实施例 具一定结构的表面 平滑表面     BOPP
    10     ×     78
    11     ×     1211
1撕离不平稳
具有立方角形微结构表面的粘合带均可得到平滑的撕离,相比之下,具有光滑粘合剂表面的粘合剂带,其撕离不平稳。
本实施例表明,当降低粘合剂粘度时(只要降低粘合剂溶液中的固体百分率)可提高粘合剂的润湿程度,结果使微结构复制更为完美。
实施例12和13
除用含固体50%的溶液涂成粘合剂外,余按以上对比例11所述制成平滑的粘合带样品。然后将平滑粘合带粘合剂面朝下地放置于经压印具有一种约30微米高半球凹陷图案(每2.54cm(1英寸)65行)的、已用聚氨酯释放剂涂过的厚50微米的聚丙烯膜或衬垫之上。本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中所用的释放剂为一种有机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如美国专利号5,214,119中所述),它以5%溶液涂于薄膜上。然后用2000克(4.5磅)硬橡皮辊将平滑粘合带与聚丙烯薄膜的叠置物滚压两次。让粘合剂带在恒温恒湿条件下(23℃,50%相对湿度)保持于经过压印的薄膜上至少24小时,此后将该经过压印的薄膜撕离粘合带。利用此经压印的薄膜的两面制成样品,结果分别得到粘合剂表面有许多凹半球和有许多凸半球图案的两种带,凹半球和凸半球的半径均小于30微米。将具有这种表面微结构的粘合带样品随后进行从涂有聚氨酯LAB释放涂层的平滑BOPP膜撕离的135度撕离粘合力试验。对凹半球和凸半球这两种表面结构图案而言,撕离都是平滑的。
                           表IV
 实施例     凹半球     凸半球     BOPP
    12     ×     157
    13     ×     204
这些实施例表明,只要将平滑粘合剂表面压印在一种有表面微结构的,并经释放剂处理过的薄膜或衬垫上,即可制成具有微结构的粘合剂表面。这些实施例还表明,具有凹半球或凸半球表面微结构的粘合带均能得到平滑的撕离特性。
实施例14-20
将乙烯-丙烯耐冲击共聚物树脂(30MFI,SRD-7-463,可购自Shell Chemical Co.)挤压进入一模子的模腔中,制成具有茎状或针状表面微结构的底片,该模子可按美国专利4,959,265所述而制得。具有该表面微结构的底片的结构体尺寸示于表V中(模子的尺寸示于括号内)。所有数值均以微米表示。
                         表V
 实施例     针高度     针直径(针尖处)     针直径(针尾处)   针间距*
    14     80(90)     35(75)     125(160)     250
    15     85(135)     80(60)     160(175)     250
    16     120(200)     50(25)     160(175)     250
    17     185(325)     110(40)     160(175)     250
    18     150(370)     75(70)     110(125)     525
    19     80(160)     60(20)     130(160)     800
    20     45(60)     40(60)     110(145)     800
*中心至中心
按上述实施例13所述制备了具有平滑表面和涂料厚度为50微米的粘合带。将该粘合带以粘合剂面侧朝下顶对着表面具有微结构的底片的针状物放置。然后用2000克(4.5磅)的硬橡皮辊对其滚压两次。在恒温恒湿条件下(23℃,50%相对湿度)放置至少24小时,此后将粘合带从表面具有针状微结构的底片上撕离。结合粘合剂的表面结构呈杯状凹陷。对所得的带样品进行从涂过聚氨酯LAB释放涂层的光滑BOPP薄膜撕离的135度撕离粘合力试验。对于实施例14-17,撕离粘合力值范围为206-216牛顿/米,且所有撕离均属平滑撕离。对实施例18-20而言,135度撕离均属不平稳的,表明由于针间距过宽而使粘合剂表面微结构化的程度不充分(小于约25%的粘合剂表面具有针形的结构凹陷)。
为表明使用有针状微结构的底片作为释放带表面的可行性,将按上制成的层压物作“T-撕离”试验。除试验底材是有微结构的底材,并且在试验中不固定在钢板上外,“T-撕离”试验是按上述135度撕离粘合力试验同样的方式进行的。实施例14-16的撕离值在44-83牛顿/米范围内,此值应可适合于用作释放带。还测定了在室温1600克载重条件下经过7天老化后的“T-撕离”数据。撕离值仅略有改变,其范围在54-89N/m。实施例17和20所测得的T-撕离值为139和270N/m,一般说,供作极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释放衬垫已够高。实施例18和19具有最低T-撕离值,分别为19和10N/m。
这些实施例表明,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薄膜或底材可充当粘合带的非LAB过的释放带或底材,而且也可用于将微结构提供给粘合剂的表面。
实施例21
将一种热熔压敏粘合剂(40%KratonTM1111、12%ShellflexTM371、48%WingtackTMPlus)涂在102微米(4密耳)厚的聚乙烯醇膜底材上。该粘合剂被涂成呈一系列有规则间距的正方棱柱体,每个柱体为约0.051×0.051厘米(0.02×0.02英寸),其峰高为约0.036厘米(0.014英寸)。棱柱的中心至中心距为约0.084厘米(0.033英寸)。作135度撕离试验(从LAB涂过的BOPP薄膜上)时,以这种结构图案涂粘合剂的带给出的撕离值为161牛顿/米,且撕离是平滑的。而涂粘合剂未按图案的对照带给出的135度撕离值为97牛顿/米且撕离是不平稳的。
实施例22-23和对比例24-26
除粘合剂组成为55重量%KratonTM1119、41重量%WingtackTMPlus、4重量%ShellflexTM371、少于1重量%IrganoxTM1076抗氧化剂外,按实施例2所述制成38微米厚的平滑带样品。然后,作粘合剂带的180°撕离粘合力D1876-76试验;所不同的是每条压敏粘合带样品为2.54厘米(1英寸)×20.32厘米(8英寸),且以其粘合剂层被层压至一薄膜试样[6.35厘米(2.5英寸)×20.32厘米(8英寸)]的表面上,采用2.04千克(4.5磅)的机械辊(以30cm/min的速率)压两遍,使之符合联邦标准147号。然后将该整体连同一块钢板[5.08厘米(2英寸)×12.7厘米(5英寸)及厚0.159厘米(0.0625英寸)]装入拉伸试验机的颚夹中,该薄膜压靠在该钢板上,使其按颚夹的运动方向取向。撕离速率设定在30.5厘米/分(12英寸/分)和1015厘米/分(400英寸/分),从下列薄膜表面撕离:
1)涂有聚氨酯低粘合力背面胶结释放涂料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BOPP)的平滑表面(对比例23);
2)如美国专利号4,861,635所例示的表面上具有间距很近的锯齿状微小突出物的聚丙烯微粗糙铸膜(对比例24);
3)厚度为51微米(2.0密耳)的购自EdisonPlastics公司的聚丙烯薄膜的经压印的表面,该表面上具有略微凸起的突出物(<10微米),每英寸有多于200行(80行/厘米)的突出物(对比例25);
4)具有许多突起的表面突出物(高约30微米,每英寸至少有约85行(34行/厘米)突出物)的厚56微米(2.2密耳)的聚丙烯铸膜(Shell7C05N)(实施例22);
5)2.2密耳(56μm)厚的聚丙烯(Shell7C05N)铸膜,表面有许多突出物(高约25微米,每英寸约110行(43行/cm)突出物)(实施例23)。
平滑粘合带反对于这些表面的以牛顿/米表示的撕离力结果示于下表VI中:
                        表VI
实施例     结构高度μm     粘合剂接触%     30.5厘米/分     1015厘米/分
对比例23     -     ~100     3101     661
对比例24     -     ~100+     5863     _4
对比例25     <10     ~75     4862     _4
实施例22     30     ~40     3692     3472
实施例23     25     ~45     4502     4092
1撕离不平稳 2撕离平稳 3撕离介于平稳与不平稳之间
4薄膜被撕裂
结果表明,对典型的尿布扣紧带粘合剂配方而言,实施例中的表面以其150-415牛顿/米的所期盼的性能范围提供了平滑,低噪音的撕离,即使在较高撕离速率下也如此。通过使用在形貌上具有微结构的表面,其上有许多高约35微米以下的突出物,也可做到这种平滑的撕离,所述突出物与带上粘合剂总表面积的不到60%相接触且最好具有至少约10微米的高度。这些突出物能充分地使撕离前沿破裂,且造成比较平滑即噪音较低的撕离。上述撕离值指出,若突出物结构不深(<10微米),PSA薄膜厚又大于35微米,则将有更多百分率的粘合剂表面与具有结构的表面接触(如在对比例22中),这会使有结构的薄膜产生撕裂,如果从此薄膜以高撕离速率从粘合剂带撕离的话。结构的高度也可用作控制撕离粘合剂的力、与粘合剂表面接触的百分率以及粘合剂厚度的一个变数。
这些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即具有一定结构的表面,对于在带上的表面有结构或无结构的粘合剂来说,起着平滑撕离表面的作用。甚至可以在粘合剂厚度大于结构物的高度时,也能获得这种平滑撕离性能。这一平滑撕离性能与诸如用于传统尿布带上的橡胶-树脂型之类的粘合剂的不平稳撕离适成对照。
粘合剂与有结构的表面的直接接触面积应为在粘合剂接触区的平截面表面积的70%以下,60%以下则较好,大于20%也较好。在此结构表面上的结构较好的是峰-谷形,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平均每直线厘米上有约20-80个峰,最好有30-70个峰。峰的结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包括小丘形、锥形、蘑菇形、钩形、连续或不连续的脊形、柱形或轮形,而且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形的,或它们的任何结合形状。粘合剂与有结构的表面的接触总面积还取决于粘合剂的厚度,流变性和结构。然而,结构高度,粘合剂性质、结构分布以及形状应是这样的,即粘合剂与具有结构的表面的接触应是断断续续的,在粘合剂与具有结构的表面的直接接触在撕离方向上平均每厘米有约20-80个中断。这种在粘合剂与有结构表面接触的中断是由相邻两峰间的谷造成的。
可以将具有一定结构的表面用于尿布、类似的即刻要用的用品、妇女卫生用品等的任何一个表面上,或任何需有平滑撕离性能的其它表面上。在尿布中,这个表面包括释放带或薄膜,不渗水的后片或前面的补强膜或在后片上的带,其中的任一种可以是涂过释放剂的也可以是未涂释放剂的。一种较好的涂过释放剂的表面应是一种最外层的热塑性层含一种熔融添加释放剂的共挤出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一种用释放剂改性过的聚合物。

Claims (21)

1.一种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它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以及一条压敏粘合带襻紧固件,后者以可脱开的方式在该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以位于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连接到第一封闭件表面上,所述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则以永久性的方式连接于相对的第二封闭件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一个在表面具有结构的粘合剂区,该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具有一层连续的粘合剂涂层,该涂层具有峰结构,在所述粘合剂峰的峰顶部分形成了粘合接触区,所述粘合接触区占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区截面积的75%以下,由相邻峰结构形成的相邻粘合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则小于500微米,峰的两侧有相邻的谷,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10-500微米,所述峰的宽度纵横比WAR为0.2-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25-250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峰至谷的平均高度大于15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峰至谷的平均高度大于25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通过一段第二压敏粘合剂层永久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封闭件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均是同一种粘合剂在所述带襻的所述第一面上的连续的压敏粘合剂涂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条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衬垫上有具有峰谷型不规则表面结构的第一面,该衬垫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封闭件表面相反的封闭件表面上,在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上的有一定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与所述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在使用之前,配对接触在一起,至少在具有一定峰谷的结构区进行配对接触,其中的释放衬垫的峰结构具有峰顶部分和峰谷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的第一面上的峰结构,其平均峰高大于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的平均厚度,所述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从所述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的第一面上撕离时的T-撕离力小于120牛顿/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是一种热塑性材料,在其有表面结构的与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相接触的第一面上并未涂有释放涂料层,而与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的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相接触的峰谷结构的面积,占与所述结构表面平行的平截面积的不到25%,该平截面截于所述释放衬垫峰结构的峰顶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是一条带,该带的所述具有表面结构的第一面反面的第二面上,有一层压敏粘合剂,所述有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带的第二面粘在与所述第二封闭件表面相反的封闭件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带上具有一系列竖立的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一定表面结构的释放衬垫带上的茎具有峰顶部分,该峰顶部逐渐连续地扩大变为其底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峰的宽度纵横比WAR均为1.0-5。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峰均形成围绕在一个位于中央的谷或破火山口状凹陷周围的粘合接触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心的谷的平均的宽对深之比WNR为1-10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心的谷的平均宽对深之比WNR为5-75。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峰都是以10-60度角呈锥形从所述峰顶部分向峰底部分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的峰结构是一条条纵向延伸的峰脊,形成位于中部的沟槽。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峰是一个个围绕在至少一个凹陷周围的平的高原。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敏粘合剂是一种增粘的A-B型嵌段共聚弹性体,其中嵌段A是一种单链烯基取代的芳烃,嵌段B则为能形成弹性体的共轭二烯烃。
21.一种尿布,它包括:
一种压敏粘合封闭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第二封闭件表面和一条压敏粘合带襻紧固件,后者以可脱开的方式在该带襻紧固件的自由端,以位于所述带襻紧固件自由端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连接到所述第一封闭件表面上,所述带襻紧固件的第二端则以永久性的方式连接于相对的所述第二封闭件表面上,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一个在表面具有结构的粘合剂区,该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剂区具有一层连续的粘合剂涂层,该涂层具有峰结构,在所述粘合剂峰的峰顶部分形成了粘合接触区,所述粘合接触区占具有表面结构的粘合区截面积的75%以下,由相邻峰结构形成的相邻粘合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则小于500微米,峰的两侧有相邻的谷,峰至谷的平均高度为10-500微米,所述峰的宽度纵横比WAR为0.2-10;
所述相对的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都是尿布的不渗水的外表面,而与所述第一封闭件表面和第二封闭件表面相反的封闭件表面则是所述尿布可渗水的内层。
CNB941939405A 1993-10-29 1994-09-26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9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34193A 1993-10-29 1993-10-29
US08/145,341 1993-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56A CN1133556A (zh) 1996-10-16
CN1135962C true CN1135962C (zh) 2004-01-28

Family

ID=2251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419394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962C (zh) 1993-10-29 1994-09-26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0725617B1 (zh)
JP (1) JPH09504201A (zh)
KR (1) KR960705535A (zh)
CN (1) CN1135962C (zh)
BR (1) BR9407908A (zh)
CA (1) CA2172034A1 (zh)
DE (1) DE69432560T2 (zh)
WO (1) WO19950116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887B (zh) * 2005-12-15 2012-06-2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可适形贴合的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6702A (en) * 1994-12-28 1995-12-19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Fastening system for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AU5487796A (en) * 1995-05-22 1996-12-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otective adhesive article
AU772840B2 (en) * 1997-03-13 2004-05-06 Schneider (Usa) Inc. Fluid actuated stent delivery system
ATE405240T1 (de) * 1998-11-10 2008-09-15 Procter & Gamble Befestigungsgerät
US6524675B1 (en) 1999-05-13 2003-0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back articles
US20040180197A1 (en) * 2003-03-13 2004-09-16 Everaerts Albert I. Closure systems with self-adhering adhesives, and articles
US7458683B2 (en) 2003-06-16 2008-12-02 Amo Manufacturing Usa,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gistering optical measurement datasets of an optical system
JP4825404B2 (ja) * 2004-04-12 2011-11-30 王子タ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90670B2 (ja) * 2004-07-09 2011-06-01 王子タック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34430B2 (en) * 2005-10-27 2011-10-1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Nonwoven fabric and fastening system that include an auto-adhesive material
DE102006022273A1 (de) * 2006-05-11 2007-11-15 Henkel Kgaa Klebeband für nasse Oberflächen
DE102007008889A1 (de) 2007-02-21 2008-08-28 Tesa Ag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nano- und/oder mikrostrukturierten Oberflächen in einer klebenden, insbesondere selbstklebenden Schicht
EP2177581B1 (en) * 2007-07-17 2017-07-05 Lintec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JP2009126944A (ja) * 2007-11-22 2009-06-11 Lintec Corp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18495A2 (en) * 2011-03-01 2012-09-0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rint-receptive media and related methods
EP3227397A2 (en) * 2014-12-05 2017-10-11 Henkel AG & Co. KGaA A reclosable adhesive str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0201A (en) * 1969-08-11 1971-12-28 Kimberly Clark Co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disposable diapers
US4023570A (en) * 1976-04-21 1977-05-17 Personal Products Company Adhesively attached absorbent liners
DE8414618U1 (de) * 1984-05-12 1986-09-25 Jackstädt GmbH, 5600 Wuppertal Haftetikett
US4861635A (en) * 1987-11-06 1989-08-2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losure for disposable diaper
AU613718B2 (en) * 1988-04-04 1991-08-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fastenable adhesive tape closure
CA2023772C (en) * 1989-09-19 1995-02-07 Charles Frederick Battrell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textured fastener
DE4202704C2 (de) * 1992-01-31 1994-12-01 Schickedanz Ver Papierwerk Höschenwindel mit selbstklebendem Verschluß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seine Verwendung
US5342685A (en) * 1992-05-18 1994-08-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Hot-melt-coatable adhesiv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887B (zh) * 2005-12-15 2012-06-2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可适形贴合的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5011655A1 (en) 1995-05-04
KR960705535A (ko) 1996-11-08
CA2172034A1 (en) 1995-05-04
BR9407908A (pt) 1996-11-26
EP0725617A1 (en) 1996-08-14
JPH09504201A (ja) 1997-04-28
EP0725617B1 (en) 2003-04-23
DE69432560T2 (de) 2004-02-26
CN1133556A (zh) 1996-10-16
DE69432560D1 (de) 2003-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62C (zh) 表面具有一定结构的粘合封闭件系统和含该系统的尿布
EP1373424B1 (en) Adhesive layers and release liners with pyramidal structures
KR100740846B1 (ko) 접착 물품에 대하여 개선된 접착력을 갖는 구조화된 박리 라이너
CN102046748B (zh) 制造粘合剂制品的方法
US7332206B2 (en) Adhesives and release liners with pyramid structures
KR100560341B1 (ko) 미소복제된 지형을 가진 접착제 및 그 접착제의 제조 방법및 사용 방법
CN1121911C (zh) 可脱压合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00753B (zh) 干用粘合剂图形薄膜
AU2001227295A1 (en) Structured release liners with improved adhesion of adhesive articles
JP2007520623A (ja) 多段階空気排出通路を備えた粘着シート
JP2006070273A5 (zh)
JPH07508303A (ja) 位置決め及び位置換え可能な接着物品
JP2004505767A (ja) 構造化剥離ライナおよびそ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2018507926A (ja) 両面多層接着剤
JP2006249240A (ja) 自背面接着力を向上させる方法及び感圧性接着シート類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