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4989A -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4989A
CN113594989A CN202110722863.XA CN202110722863A CN113594989A CN 113594989 A CN113594989 A CN 113594989A CN 202110722863 A CN202110722863 A CN 202110722863A CN 113594989 A CN113594989 A CN 113594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l
clamping
groove
fixed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28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铮
董占波
王洪波
刘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28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4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4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2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flush mounting
    • H02G3/121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flush mounting in plain wa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涉及建筑装配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接线底盒安装不便且位置调整不够灵活的问题。该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包括接线底盒和槽型龙骨,其中,接线底盒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且接线底盒的外侧壁固定有卡接凸起,沿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槽型龙骨上设有卡接槽,接线底盒通过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的卡接槽内。本发明用于建设室内龙骨隔墙。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房屋建筑的非承重隔墙现已逐渐由传统的砌筑实心黏土砖向各种轻质板材或砌块发展。轻钢龙骨石膏板组成的轻质隔墙是以轻钢龙骨为骨架,纸面石膏板为面层组成中间空心(或者布设隔音、保温层)、两面平整的非承重隔墙体系,且具有自重轻、不易燃、隔声、保温、抗震性能好、施工简便,工期短等众多优点,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中新建、扩建或改建过程中的非承重隔墙。在装修工程中所使用的内隔墙广泛应用于居民楼、酒店、机场、车站、商场、剧场、餐厅、工厂等场地。
目前,轻质隔墙的骨架一般都采用天地横龙骨、竖墙龙骨(即隔墙龙骨)以及横撑龙骨组装而成;其中,竖墙龙骨在隔墙中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而相邻两个竖墙龙骨之间的横撑龙骨通过螺钉与竖墙龙骨固定连接。为了实现房间的用电功能,往往需要在墙内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插座及电器开关的接线底盒,即在竖墙龙骨或者横撑龙骨上固定接线底盒。
但是,在固定接线底盒时,目前是通过多个固定螺钉将接线底盒固定于横撑龙骨或者竖墙龙骨上预先开设的螺纹孔处,固定安装过程需要螺钉的旋紧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旨在解决接线底盒安装不便且位置调整不够灵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包括:
接线底盒,接线底盒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且接线底盒的外侧壁固定有卡接凸起;
槽型龙骨,沿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槽型龙骨上设有卡接槽;
接线底盒通过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的卡接槽内。
可选的,接线底盒包括第一底板和四个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四个第一侧板围成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开口与第一底板相对,且卡接凸起位于第一侧板的外侧面;
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卡接槽位于第二底板或者第二底板上。
可选的,卡接凸起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的外侧面,四个第一侧板均与第一底板垂直连接,沿垂直于第一底板的方向,卡接凸起的长度大于连接块的长度,且沿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卡接槽的槽口至少一侧设有限位结构。
可选的,沿垂直于第一底板的方向,卡接凸起的两端均凸出于连接块设置。
可选的,沿垂直于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凸起的第一侧板的方向,卡接凸起的长度向靠近第一侧板的方向递减,且沿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卡接槽的两侧侧壁之间的间距向靠近卡接槽的槽口的方向递减。
可选的,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凸起的第一侧板的方向,卡接凸起靠近第一侧板的上侧壁和/或卡接凸起远离第一侧板的下侧壁设有多个弹性垫,以使卡接凸起的厚度大于卡接槽的深度。
可选的,槽型龙骨包括横撑龙骨和至少两个竖墙龙骨,横撑龙骨水平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竖直设置的竖墙龙骨之间;
还包括龙骨卡件,横撑龙骨的两端分别通过龙骨卡件与两个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接线底盒通过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横撑龙骨或者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内。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的卡接槽相对设置,且横撑龙骨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龙骨卡件包括第一龙骨卡件,且第一龙骨卡件的一端与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第一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可选的,在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卡接槽位于第二底板或者所示第二底板上的情况下,两个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第二侧板弯折,形成翻边;
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设有两个翻边的开口侧相对设置,且横撑龙骨的两端均通过第二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龙骨卡接包括第二龙骨卡件,且第二龙骨卡件的一端与竖墙龙骨的两个翻边卡接固定,第二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可选的,在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卡接槽位于第二底板或者第二底板上的情况下,两个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第二侧板弯折,形成翻边,而卡接槽位于第二底板上;
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均朝向同一个方向设置,且横撑龙骨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龙骨卡件和第二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龙骨卡接包括第一龙骨卡件和第二龙骨卡件,第一龙骨卡件的一端与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第一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而第二龙骨卡件的一端与竖墙龙骨的两个翻边卡接固定,第二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可选的,第一龙骨卡件包括:
第一卡接件,与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二卡接件,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
可选的,第二龙骨卡件包括:
第三卡接件,与竖墙龙骨的翻边卡接固定;
第四卡接件,与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卡接件和第四卡接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由于可以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接槽直接卡接接线底盒与槽型龙骨,便于接线底盒的安装固定;并且,因为卡接槽是沿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因此,可以将接线底盒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还可以通过拆装接线底盒与槽型龙骨的卡接结构用于进一步调整接线底盒的固定位置,更加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接线底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接线底盒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接线底盒的另一种侧视图;
图7为与图4中的接线底盒对应的槽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与图6中的接线底盒对应的槽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槽型龙骨不包括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槽型龙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槽型龙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横撑龙骨与竖墙龙骨通过第一龙骨卡件卡接固定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一龙骨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一龙骨卡件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一龙骨卡件与竖墙龙骨卡接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横撑龙骨与竖墙龙骨通过第二龙骨卡件卡接固定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二龙骨卡件与横撑龙骨卡接固定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二龙骨卡件与竖墙龙骨卡接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一龙骨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的第二龙骨卡件与横撑龙骨卡接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接线底盒;101-第一底板;102-第一侧板;103-卡接凸起;104-连接块;105-弹性垫;200-槽状龙骨;210-竖墙龙骨;220-横撑龙骨;201-第二底板;202-第二侧板;203-卡接槽;204-限位结构;205-翻边;300-龙骨卡件;310-第一龙骨卡件;311-第一卡接件;312-第二卡接件;313-第一连接件;314-第一延伸端;315-第二延伸端;320-第二龙骨卡件;321-第三卡接件;322-第四卡接件;323-第二连接件;324-第三延伸端;325-第四延伸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固定”也应做广义理解,在本申请中,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接线底盒100,接线底盒100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且接线底盒100的外侧壁固定有卡接凸起103;
槽型龙骨200,沿槽型龙骨200的长度延伸方向,槽型龙骨200上设有卡接槽203;
接线底盒100通过卡接凸起103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槽203内槽型龙骨2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由于可以通过卡接凸起103与卡接槽203直接卡接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便于接线底盒100的安装固定;并且,因为卡接槽203是沿槽型龙骨20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因此,可以将接线底盒100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200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还可以通过拆装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结构用于进一步调整接线底盒100的固定位置,更加灵活便捷。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接线底盒100包括第一底板101和四个第一侧板102,其中,第一侧板102也可以是三个、五个或者六个等,由于接线底盒100一般为近似长方体的结构,因此,优选接线底盒100具有四个第一侧板102;第一底板101和四个第一侧板102围城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开口与第一底板101相对,且卡接凸起103位于第一侧板102的外侧面。
如图7所示,槽型龙骨200包括第二底板201和两个第二侧板202,两个第二侧板202间隔固定于第二底板201的同一侧,且卡接槽203位于第二底板201或第二侧板202上设。
如此,通过该槽型龙骨200组成竖墙龙骨210和横撑槽型龙骨200形成的隔墙框架结构时,卡接槽203的开口方向一般会朝上(横撑槽型龙骨200)、朝下(横撑槽型龙骨200)、朝左(竖墙槽型龙骨200)或者朝右(竖墙槽型龙骨200),此时,通过设置于第一侧板102的外侧面的卡接凸起103将接线底盒100卡接固定于槽型龙骨200的插接槽内,在卡接固定接线底盒100的同时,能够使得接线底盒100的开口朝向隔墙框架的两个侧面,便于接线底盒100的安装设置,且不影响接线底盒100安装固定的灵活程度。
对于上述卡接凸起103与卡接槽203组成的卡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只需能够实现接线底盒100的卡接固定即可。
示例性的,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均垂直于卡接槽203的底壁,且卡接槽203的槽口处也没有设置任何的限位结构204,因此,需要设置卡接凸起10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卡接槽203的两个垂直侧壁贴合接触,通过端面与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实现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之间的卡接固定。
如图7和图9所示,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的间距向靠近卡接槽203的底壁的方向递增,虽然卡接槽203的槽口处同样没有设置任何的限位结构204,但是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在槽口处近似形成收口结构,如此,如图2和图5所示,同样设置卡接凸起10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贴合接触,在通过摩擦力限位的同时,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的收口结构同样用于限位卡接卡接凸起103,从而实现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之间的卡接固定。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卡接凸起103可以直接固定于接线底盒100的第一侧板102的外侧面,如此,在卡接凸起103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的同时,满足固定有卡接凸起103的第一侧板102的外侧面与槽型龙骨200贴合固定的效果。
此外,卡接凸起103也可以通过连接块104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02的外侧面。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卡接槽203的槽口的至少一侧设有限位结构204,此时,连接块104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卡接槽203的槽口的限位结构204的厚度,在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卡接固定时,如图2所示,卡接凸起103还可以通过限位结构204被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
如图4和图5所示,接线底盒100的四个第一侧板102均与第一底板101垂直连接,且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102之间两两垂直,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长方体盒状结构。
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长度大于连接块104的长度,如此,卡接凸起103的部分结构才会被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以实现接线底盒100的卡接固定;并且,由于卡接槽203通常是沿槽型龙骨20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因此,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设置的卡接凸起103的长度大于连接块104的长度,以便于卡接凸起103还可以通过限位结构204被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
当卡接凸起103通过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被卡接固定于限位槽内时,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凸起103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卡接凸起103凸出于连接块104的部分与限位结构204重合。并且,由于卡接凸起103的长度方向是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设置的,因此,为了便于接线底盒100与开关或者插座的安装,设置卡接凸起103的长度方向与槽型龙骨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的,此时,有利于将接线底盒100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安装有隔墙挡板的任一侧,从而便于开口与开关或者插座的安装对位。
继续参照图4,由于该槽型龙骨200的插接槽的槽口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结构204;对应的,如图2所示,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两端均凸出于连接块104设置,即卡接凸起103与连接块104呈T形结构,如此,卡接凸起103的两端分别被卡接槽203两侧的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从而实现接线底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固定,并且具有较高的卡接固定强度。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接凸起103两端的长度在5~6厘米之间,而卡接槽203的宽度同样在5~6厘米之间,且略大于或者等于卡接凸起103的长度,其中,卡接槽20323的槽口的宽度在1.5~2厘米之间,而卡接槽203的槽口两侧的两个限位结构204的宽度是一致的,均在1.5~2厘米之间。
如图8所示,由于该槽型龙骨200的插接槽的槽口的仅有一侧设有限位结构204;对应的,如图6所示,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一端凸出于连接块104设置,且卡接凸起103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04的一侧侧壁对齐,即卡接凸起103与连接块104呈L形结构,卡接凸起103的一端被卡接槽203的一侧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从而实现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固定,该结构有利于简化槽型龙骨200和接线底盒100的结构设置。
其中,对于卡接凸起103与卡接槽203的卡接安装过程,首先,沿槽型龙骨200的长度延伸方向,同样将卡接凸起103沿其长度方向插入卡接槽203内,随后,将卡接凸起103的凸出端部朝向靠近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的方向旋转90°,即将接线底盒100旋转90°(可以是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在实现卡接固定接线底盒100的同时,只需不影响接线底盒100的开口固定安装开关或者插座即可),使得卡接凸起103通过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以实现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固定,非常方便。
在上述接线底盒100的旋转卡接安装过程中,若卡接凸起103的两端均为平面,且卡接凸起103的长度与卡接槽203的宽度接近,由于对角线的长度比较大,在转动90°的过程中,卡接凸起103的对角线会阻碍转动的继续。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影响,对于卡接凸起103与连接块104呈T形结构的方案,设置卡接凸起103的两端端面共圆,且圆心轴位于卡接凸起103的中心线上,如此,在卡接安装接线底盒100的过程中,旋转卡接时非常顺畅,不会有任何的阻碍。
在卡接凸起103与连接块104呈L形结构的情况下,设置卡接凸起103凸出于连接块104的移动端端面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的圆心轴为卡接凸起103的另一端端面的中心线,同时设置该端端面由中心线向两侧为斜面结构;如此,在转动过程中,设有圆弧面的一端转动非常平顺,且卡接凸起103的另一端由于斜面的设置,也不会对转动过程有任何阻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连接块104的宽度小于卡接槽203的槽口的宽度,且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块104的对角线同样小于卡接槽203的槽口的宽度,以便于转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若沿平行于固定有卡接凸起103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宽度较小时,如卡接凸起103的宽度小于5毫米,此时,也可以忽略卡接凸起103转动过程中其对角线的长度对于旋转卡接的不利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固定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长度向靠近第一侧板102的方向递减;如图7所示,由于槽型龙骨200的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向靠近卡接槽203的底壁的方向递增,如此,可以设置卡接凸起10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贴合接触,如图2所示,在通过摩擦力限位的同时,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的收口结构同样用于限位卡接卡接凸起103,从而实现接线底盒100与槽型龙骨200之间的卡接固定,通过卡接凸起103的两端端面的斜面贴合的配合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此外,沿垂直于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固定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卡接凸起103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与其底壁之间的间距。为了便于卡接凸起103的卡接安装,通常设置卡接凸起103的厚度小于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与其底壁之间的间距(即卡接槽203的深度);此时,为了避免卡接凸起103在卡接槽203内发生晃动,如图5所示,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凸起103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卡接凸起103靠近第一侧板102的上侧壁和/或卡接凸起103远离第一侧板102的下侧壁设有多个弹性垫105,用于填充卡接凸起103与卡接槽203之间的剩余空间,以将卡接凸起103支撑固定于卡接槽203内,从而避免卡接凸起103的晃动。
上述弹性垫105一般由具有较高弹性能力的橡胶制成,与卡接槽203的内壁接触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不便于卡接凸起103的转动安装;基于此,如图5所示,沿垂直于固定有卡接凸起103的第一侧板102的方向,仅在卡接凸起103的下侧壁上设有多个弹性垫105的情况下,沿垂直于第一底板101的方向,多个弹性垫105分别靠近卡接凸起103的两端设置。
这样,仅通过设置在卡接凸起103下侧壁两端的多个弹性垫105,使得卡接凸起103的有效厚度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从而使得卡接凸起103稳定的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同时由于弹性垫105仅仅位于卡接凸起103的下侧壁的两端,可以有效降低卡接凸起103在转动安装过程中弹性垫105与卡接槽203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减小卡接凸起103转动安装过程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转动安装过程中的顺畅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通常应用于轻质隔墙的快速安装上,目前,轻质隔墙的骨架结构一般都采用天地横龙骨、竖墙龙骨210(即隔墙龙骨)以及横撑龙骨220组装而成;其中,竖墙龙骨210在隔墙中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而相邻两个竖墙龙骨210之间通过固定的横撑龙骨220组成轻质隔墙的框架结构。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中,槽型龙骨200同样包括横撑龙骨220和至少两个竖墙龙骨210,对于竖墙龙骨210和横撑龙骨220而言,仅仅是同样的槽型龙骨200在位置上的不同设置;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对于轻质隔墙的骨架而言,在天地横龙骨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支撑天地横龙骨的竖墙龙骨210,同时,为了增加相邻竖墙龙骨210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为了接线底盒100的安装定位,在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之间设有横撑龙骨220,且横撑龙骨220与竖墙龙骨210为同样的槽型龙骨200。
参照图3和图12,在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分别通过龙骨卡件300与两个相邻的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以固定连接横撑龙骨220与竖墙龙骨210,并且,接线底盒100通过卡接凸起103卡接固定于横撑龙骨220或者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内。
由于横撑龙骨220和竖墙龙骨210是通过龙骨卡件300进行卡接固定的,安装过程无需旋装螺钉或者挤压铆钉,非常便捷;并且,如若需要对横撑龙骨22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可以随时拆除对应的龙骨卡件300,随后在需要的位置继续卡接安装龙骨卡件300,以完成横撑龙骨220的安装位置的调节,调节过程同无需拆装螺钉或者挤压铆钉,便于灵活调节横撑龙骨220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组成的轻质隔墙的骨架,由于横撑龙骨220的两端通过龙骨卡件300与两个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以便于轻质隔墙骨架的快速安装;并且,由于可以通过卡接凸起103将接线底盒100卡接固定于竖墙龙骨210或者横撑龙骨220上的卡接槽203内,便于接线底盒100的安装固定,同时,由于横撑龙骨220的设置,当接线底盒100卡接固定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内时,通过调整横撑龙骨220在竖墙龙骨210上的固定高度以及接线底盒100在横撑龙骨220上的不同水平位置,可以使得接线底盒100固定于相邻两个竖墙龙骨210之间的任意位置处,使得接线底盒100的位置设置更加灵活。
其中,对于横撑龙骨220通过龙骨卡件300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的卡接固定方式,龙骨卡件300包括第一龙骨卡件310,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相对设置,且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龙骨卡件310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如图12所示,第一龙骨卡件310的一端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第一龙骨卡件310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从而将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卡接固定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上。
此外,由于槽型龙骨200包括横撑龙骨220和竖墙龙骨210,当槽型龙骨200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二底板201和两个第二侧板202,两个第二侧板202间隔固定于第二底板201的同一侧,且卡接槽203位于第二底板201或者第二底板201上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两个第二侧板202远离第二底板201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第二侧板202弯折,形成翻边205。
在此情况下,设置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设有两个翻边205的开口侧相对设置,且龙骨卡件300还包括第二龙骨卡件320,此时,位于这两个竖墙龙骨210之间的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分别靠近两个竖墙龙骨210的翻边205,即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均通过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如图16所示,第二龙骨卡件320的一端与竖墙龙骨210的两个翻边205卡接固定,第二龙骨卡件320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同样可以将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卡接固定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上。
而当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位于第二底板201上时,如图11所示,此时卡接槽203以及两个翻边205分别位于横撑龙骨220的相对两侧,如图3所示,设置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均朝向同一个方向设置,这样,横撑龙骨220的一端靠近一个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横撑龙骨220的另一端靠近另一个竖墙龙骨210的两个翻边205,因此,设置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龙骨卡件310和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
如图12所示,第一龙骨卡件310的一端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第一龙骨卡件310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在横撑龙骨220的另一端,如图3和图16所示,第二龙骨卡件320的一端与竖墙龙骨210的两个翻边205卡接固定,第二龙骨卡件320的另一端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
如此,在将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卡接固定于相邻的两个竖墙龙骨210上的同时,由于轻质隔墙的骨架通常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墙龙骨210,因此,该方案能够使得多个竖墙龙骨210之间的横撑龙骨220的固定方式均能够保持一致,有利于轻质隔墙骨架的标准化施工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龙骨卡件310包括第一卡接件311、第二卡接件312和第一连接件313,其中,第一卡接件311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第二卡接件312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而第一连接件3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以形成第一龙骨卡件310的整体结构,从而通过卡接槽203将横撑龙骨220的端部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
由于第一卡接件311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也就是说,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必然大于卡接槽203的槽口宽度;同理,由于第二卡接件312也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即,第二卡接件312的长度同样大于卡接槽203的槽口宽度。
对于第一龙骨卡件31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需能够实现分别与卡接槽203和卡接槽203卡接固定即可。
示例性的,设置第一卡接件31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卡接槽203的深度,如此,在将第一卡接件311卡接固定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内时,沿第一卡接件311的厚度方向,第一卡接件311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卡接槽203的底壁以及限位结构204的内侧壁(即限位结构204朝向卡接槽203的底壁的侧壁)贴合接触,通过摩擦力使得第一卡接件311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件311的厚度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是指第一卡接件311的厚度略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如此,通过第一卡接件311与卡接槽203的更加紧密的贴合接触,从而增加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卡接固定的龙骨程度。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沿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卡接件311的一侧边缘朝向第一卡接件311的另一侧边缘弯折,且折痕的连线与第一中心线平行或者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一卡接件311的宽度方向,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313,且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卡接件311的宽度方向垂直。
通过对第一卡接件311的弯折,在用于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时,折痕凸出的一端用于与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的内侧壁贴合接触,且第一卡接件311位于折痕两侧的边缘端部均与卡接槽203的底壁贴合接触,并设置第一卡接件311位于折痕两侧边缘的端部与折痕凸出端的连线处的垂直距离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如此,在第一卡接件311的弹性形变作用下,第一卡接件311可以被弹性挤压于卡接槽203内,从而实现第一卡接件311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的卡接固定。
其中,由于卡接槽203是沿竖墙龙骨2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设置的,因此,第一卡接件311可以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的任意位置,表现在竖墙龙骨210上,经第一卡接件311可以灵活调整龙骨卡件300的卡接高度,即有利于灵活调整横撑龙骨220的卡接固定高度。
对于第二卡接件312的设置,由于第二卡接件312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且横撑龙骨220一般水平设置,即在竖直的受力方向上,第二卡接件312可以通过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即,第二卡接结构可以是一块厚度小于卡接槽203的深度的平板结构,即可实现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槽的卡接固定。
继续参照图13,沿第二卡接件31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第二中心线,第二卡接件312的一侧边缘朝向第二卡接件312的另一侧边缘弯折,且折痕的连线与第二中心线平行或者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二卡接件312的宽度方向,第二卡接件312和第一卡接件31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313,且第二卡接件31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卡接件312的宽度方向垂直。
通过对第二卡接件312的弯折,在用于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时,折痕凸出的一端用于与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的内侧壁贴合接触,且第二卡接件312位于折痕两侧的边缘端部均与卡接槽203的底壁贴合接触,并设置第二卡接件312位于折痕两侧边缘的端部与折痕凸出端的连线处的垂直距离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如此,在第二卡接件312的弹性形变作用下,第二卡接件312可以被弹性挤压于卡接槽203内,从而实现第二卡接件312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的卡接固定。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龙骨卡件310的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如图13所示,沿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卡接件3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延伸端314;通过在第一卡接件31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延伸端314,当第一卡接件311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时,可以使得第一卡接件311两端的第一延伸端314分别与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抵接接触,由于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的间距朝向靠近槽口的方向递减的,因此,可以通过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与两个第一延伸端314接触配合,进一步增加第一卡接件311在卡接槽203内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同样的,如图13所示,沿第二卡接件312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卡接件3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延伸端315;通过在第二卡接件31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延伸端315,当第二卡接件312卡接固定于卡接槽203内时,可以使得第二卡接件312两端的第二延伸端315分别与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抵接接触,由于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的间距朝向靠近槽口的方向递减的,因此,可以通过卡接槽203的两侧侧壁与两个第二延伸端315接触配合,进一步增加第二卡接件312在卡接槽203内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其中,对于第一延伸端314和第二延伸端315的固定位置,可以是第一卡接件311或第二卡接件312两端的任意位置,均可以实现加强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的卡接固定效果,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两个第一延伸端314分别固定于第一卡接件311的两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如此,在位于卡接槽203内时,第一延伸端314更加靠近卡接槽203的底壁设置,此时需要设置两个第一延伸端314的端面间距具有更大的距离,才可实现第一延伸端314与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的贴合接触。对于第二延伸端315同样如此。
此外,还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延伸端314分别固定于第一卡接件311的两端的中部位置,确切的说,使得第一延伸端314为沿第一中心线的轴对称结构,如此,在位于卡接槽203内时,第一延伸端314更加靠近卡接槽203的槽口设置,即此时卡接槽203靠近槽口的侧壁之间具有更小的间距,便于第一延伸端314的设置。并且,在调节竖墙龙骨210上第一卡接件311的卡接高度位置时,只需向卡接槽203内按压第一卡接件311,即可使得两个第一延伸端314向远离第一卡槽的槽口方向移动,由于远离槽口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是递增的,因此,两个第一延伸端314脱离与两个侧壁的接触配合,从而便于第一卡接件311的位置调节。对于第二延伸端315同样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龙骨卡件310与很撑龙骨和竖墙龙骨210上的卡接槽203的卡接安装过程,首先,沿竖墙龙骨210的长度延伸方向,将第一卡接件311沿其长度方向插入卡接槽203内,随后,旋转第一龙骨卡件310以使第一卡接件311的两端分别与卡接槽203两侧的限位结构204卡接固定,一般旋转90°使得第一连接件313位于第一卡接件311的下方,此时,第一卡接件311就卡接固定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内,从而实现第一龙骨卡件310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固定,非常方便。
在卡接横撑龙骨220时,使得第二卡接件312直接由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的一端插入卡接槽203内,且横撑龙骨220插入第二卡接件312的一端靠近卡接固定有第一卡接件311的竖墙龙骨210,从而完成横撑龙骨220一端的固定。重复上述过程,以完成横撑龙骨220另一端的固定,从而完整轻质隔墙基本骨架的固定安装,对应的,还需在横撑龙骨220槽上设置的卡接槽203的合适位置卡接安装接线底盒100。
在上述龙骨卡件300的第一卡接件311的旋转卡接安装过程中,若两个第一延伸端314的端面均为平面,且两个第一延伸端314的端面距离与卡接槽203的宽度接近,由于对角线的长度比较大,会大于卡接槽203的宽度,因此,在转动第一卡接件311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延伸端314的对角线会阻碍转动的继续。
基于此,沿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两个第一延伸端314的端面共圆,且圆心位于第一中心线上,并使得上述圆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卡接槽203的两个侧壁的最小间距,如此,第一卡接件311在卡接槽203内的转动卡接安装的过程中非常顺畅,不会有任何的阻碍。还可以同样设置第二卡接件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由于第一龙骨卡件310的第一卡接件311于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且第一龙骨卡件310的第二卡接件312用于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在垂直固定横撑龙骨220与竖墙龙骨210时的主要受力结构为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之间的第一连接件313,如图15所示,设置第一连接件313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接件311的长度,并使得第一连接件313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接件312的长度,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13的宽度还小于卡接槽203的槽口的宽度,如此,便于第一连接件313通过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的槽口和竖墙龙骨210的卡接槽203的槽口连接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从而卡接固定横撑龙骨220和竖墙龙骨210。
其中,对于第一连接件313的具体设置结构,只需能够满足连接固定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即可,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件313为中部垂直的L形结构,由于第一连接件313的一端连接第一卡接件311,另一端连接第二卡接件312,因此使得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在其宽度方向上近似垂直,以便于龙骨卡件300卡接固定垂直设置的竖墙龙骨210和横撑龙骨220。
此外,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件313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平面的片状结构,且使第一连接件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成角度连接,以使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在宽度方向上近似垂直,同样可以便于龙骨卡件300卡接固定垂直设置的竖墙龙骨210和横撑龙骨220。
其中,对于片状结构的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一卡接件311的夹角α和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二卡接件312的夹角β,满足α+β=270°时,第一卡接件311和第二卡接件312在其宽度方向上近似垂直;例如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一卡接件311的夹角为135°,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二卡接件312的夹角同样为135°;还可以设置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一卡接件311的夹角为120°,此时,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二卡接件312的夹角为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9所示,第二龙骨卡件320包括第三卡接件321、第四卡接件322和第二连接件323,其中,第三卡接件321与竖墙龙骨210的翻边205卡接固定,第四卡接件322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固定,而第二连接件3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卡接件321和第四卡接件322,以形成第二龙骨卡件320的整体结构,从而通过卡接槽203将横撑龙骨220的端部与竖墙龙骨210的翻边205卡接固定。
第三卡接件321用于与竖墙龙骨210的翻边205卡接固定,而对于第四卡接件322,示例性的,可以直接设置第四卡接件322为一片状结构,而第二连接件323靠近第四卡接件322的一端与其中部固定连接,在此情况下设置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的槽口处的至少一侧设有限位结构204,这样,通过限位结构204即可使得片状结构的第四卡接件322卡接固定于第二卡接槽203内,由于重力的作用,横撑龙骨220的重量通过第二卡接槽203的槽口处设置的限位结构204作用于第四卡接件322上,由于横撑龙骨220通常是水平放置的,卡接槽203的槽口朝上设置,因此无需其他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二卡接槽203仅通过片状结构的第四卡接件322即可实现与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
其中,由于第四卡接件322用于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也就是说,第四卡接件322的长度必然大于卡接槽203的槽口宽度。由于卡接固定于竖墙龙骨210上的第三卡接件321通过第二连接件323与第四卡接件322连接,即第二连接件323的宽度小于卡接槽203的槽口的宽度,这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323穿过卡接槽203的槽口以连接第三卡接件321和第四卡接件322。通常,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还要大于第四卡接件322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和第四卡接件322的长度均大于第二连接件323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卡接件321和第四卡接件322的宽度方向是指第三卡接件321和第四卡接件3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23的方向,而第四卡接件322的长度方向与第四卡接件322的宽度方向垂直,同样的,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卡接件321的宽度方向垂直。
如图19和图20所示,可以设置第四卡接件322为横向设置的圆柱弧面,如此,在将第四卡接件322用于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槽203卡接时,使得第四卡接件322的圆柱弧面凸出的一侧沿卡接槽203的端部插入卡接槽203内,由于凸出的一侧为弧形面,因此,便于第四卡接件322的插入;还可以设置第四卡接件322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大于卡接槽203的深度,这样,如图20所示,圆柱弧形面的上下两侧边缘分别与卡接槽203的限位结构204的内壁以及卡接槽203的底壁抵接,进一步增加了第四卡接件322与卡接槽203卡接的牢固程度,从而阻止第四卡接件322脱离卡接槽203。
对于第三卡接件321而言,如图19所示,沿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三卡接件3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延伸端324,并且第三卡接件32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四延伸端325,用于将竖墙龙骨210两侧的翻边205分别卡接固定于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之间。
在第三卡接件321与两个翻边205卡接固定的过程中,如图18所示,第三延伸端324与翻边205朝向第二底板201的内侧面接触,而第四延伸端325与翻边205远离第二底板201的外侧面接触,即将两个翻边205均夹在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的侧面之间,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龙骨卡件320虽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但是在第三延伸端324与翻边2051的外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四沿伸端与翻边205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和第二龙骨卡件320收到的自身和部分横撑龙骨220的重力平衡,以实现第二龙骨卡件320的卡接固定。
此外,在上述第三卡接件321与两个翻边205的卡接过程中,也可以使第三延伸端324与翻边205的外侧面接触,并使第四延伸端325与翻边205的内侧面接触,同样可以将两个翻边205均夹在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沿伸端之间,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龙骨卡件320虽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但是在第三延伸端324与翻边205的外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四延伸端325与翻边205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和第二龙骨卡件320收到的自身和部分横撑龙骨220的重力平衡,以实现第二龙骨卡件320的卡接固定。
由于翻边205具有一定的厚度,若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则会导致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竖直方向具有一个夹角,并且,在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位置一定的情况下,翻边205越厚,则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如此,不利于对横撑龙骨220的卡接固定。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卡接件321的宽度方向,第三卡接件321的一侧边缘朝向第三卡接件321的另一侧边缘弯折,折痕的连线与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设置两个第三延伸端324分别靠近折痕连线的两端设置,并设置两个第四延伸端325远离折痕连线处且均处于折痕连线的同一侧。
由于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位于第三卡接件321两端不同的弯折区域上,因此,第三延伸端324与第四延伸端325相互靠近的侧面之间具有垂直距离,如此,在将竖墙龙骨210两侧的翻边205卡接于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之间时,可以使得第二龙骨卡件320在卡接竖墙龙骨210后,与竖直方向具有更小的夹角。这样,通过调节第三卡接件321的弯折角度以及第三卡接件321两端的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的位置,可以使得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竖墙龙骨210卡接时无限接近竖直方向,以便于第四卡接件322对横撑龙骨220的卡接固定。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将第三延伸端324靠近第三卡接件321的折痕连线处设置,可以直接设置于折痕连线的两端,并且设置第四延伸端325远离折痕连线的两端设置,例如:可以第四延伸端325设置于第三卡接件321的两端且靠近第二连接件323的一侧边缘,或者将第四延伸端325设置于第三卡接件321的两端且远离第二连接件323的一侧边缘。由于第三卡接件321的折痕连线的两侧是弯折的,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实现第三延伸端324和第四延伸端325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但是,由于第四延伸端325靠近第二连接件323设置时,不利于第四卡接件322的卡接操作,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将第四延伸端325设置于第三卡接件321的两端且远离第二连接件323的一侧边缘。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三卡接件321与翻边205之间的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如图18和图19所示,沿翻边205的宽度方向,第三延伸端324的两侧分别设有尖端(图中未示出),由于第三延伸端324与第四延伸端325相互靠近的侧面之间具有垂直距离,且设置第三延伸端324两侧的尖端分别朝向垂直靠近第四延伸端325的侧面的方向弯折。
如此,在第三卡接件321与翻边205卡接固定的过程中,第三延伸端324上的尖端会沿其凸出方向与翻边205挤压配合,通过大幅减小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内第三延伸端324对翻边205的挤压力,从而形成近似插接固定的效果,进一步增加第三卡接件321与翻边205的卡接固定效果。
并且,设置第三卡接件321上的折痕的连线与第三延伸端324的中心线重合,即折痕的连线同样为两个第三延伸端324的中心线,每个第三延伸端324上的两个尖端均位于折痕连线的两侧,此时,第三延伸端324的侧面与第四延伸端325的侧面之间具有最大的垂直距离,在第三卡接件321与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的情况下,有利于使得第二龙骨卡件320无限接近竖直方向设置,以便于第四卡接件322与横撑龙骨220的卡接固定。
继续参照图18,沿第二连接件323的宽度方向,设置第四延伸端325为圆柱弧面,由于第三延伸端324与第四延伸端325相互靠近的侧面之间具有垂直距离,因此使得第四延伸端325的圆柱弧面的圆心指向垂直靠近第三延伸端324的侧面方向。
如此,在第三卡接件321与翻边205卡接固定的过程中,第四延伸端325上的圆柱弧面的两个边缘同样会与翻边205的另一侧挤压配合,通过大幅减小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内第四延伸端325对翻边205的挤压力,从而形成近似插接固定的效果,同样有利于大幅增加第三卡接件321与翻边205的卡接固定效果。
如图18所示,设置第四延伸端325的圆柱弧面的圆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三卡接件321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对于每个翻边205,均有两个第三延伸端324的边缘与其接触卡接,进一步增加了第四延伸端325与翻边205之间卡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由于第四卡接件322仅通过卡接槽203的槽口处的限位结构204与卡接槽203卡接固定,为了避免第四卡接件322沿横撑龙骨220的端部脱离卡接槽203,如图10和图17所示,设置卡接槽203位于第二底板201上,且在横撑龙骨220用于通过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的一端,设置第二底板201长度大于两个第二侧板202的长度,且使第二底板201插入竖墙龙骨210的开口侧的两个翻边205之间。
由于第二底板201上设有卡接槽203,也就是说,在横撑龙骨220与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卡接槽203位于竖墙龙骨210的两个翻边205之间,由于卡接槽203的槽口处的两个限位结构204对于第四卡接件322在竖直方向上的卡接配合,避免了卡接槽203脱离第四卡接件322的情况发生,进一步保证了横撑龙骨220与竖墙龙骨210的卡接固定效果。
对于上述横撑龙骨220设有卡接槽203的第二底板201凸出于一端设置的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横撑龙骨220的两端均通过第二龙骨卡件320与竖墙龙骨210卡接固定,可以同时使得横撑龙骨220第二底板201均凸出于两端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同向或者共面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平行、同向或者共面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底盒,所述接线底盒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且所述接线底盒的外侧壁固定有卡接凸起;
槽型龙骨,沿所述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槽型龙骨上设有卡接槽;
所述接线底盒通过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所述槽型龙骨的卡接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底盒包括第一底板和四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和四个所述第一侧板围成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且所述卡接凸起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
所述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底板或者第二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四个所述第一侧板均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块的长度,且沿所述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卡接槽的槽口至少一侧设有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连接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沿垂直于固定有所述卡接凸起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的长度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递减,且沿所述槽型龙骨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卡接槽的两侧侧壁之间的间距向靠近所述卡接槽的槽口的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固定有所述卡接凸起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壁和/或所述卡接凸起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壁设有多个弹性垫,以使所述卡接凸起的厚度大于所述卡接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龙骨包括横撑龙骨和至少两个竖墙龙骨,所述横撑龙骨水平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竖直设置的所述竖墙龙骨之间;
还包括龙骨卡件,所述横撑龙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龙骨卡件与两个所述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所述接线底盒通过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所述横撑龙骨或者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相对设置,且所述横撑龙骨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所述龙骨卡件包括所述第一龙骨卡件,且所述第一龙骨卡件的一端与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所述第一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底板或者所示第二底板上的情况下,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板弯折,形成翻边;
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设有两个所述翻边的开口侧相对设置,且所述横撑龙骨的两端均通过第二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所述龙骨卡接包括所述第二龙骨卡件,且所述第二龙骨卡件的一端与所述竖墙龙骨的两个所述翻边卡接固定,所述第二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型龙骨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底板或者第二底板上的情况下,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板弯折,形成翻边,而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均朝向同一个方向设置,且所述横撑龙骨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龙骨卡件和第二龙骨卡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墙龙骨卡接固定;
其中,所述龙骨卡接包括所述第一龙骨卡件和所述第二龙骨卡件,所述第一龙骨卡件的一端与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所述第一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而所述第二龙骨卡件的一端与所述竖墙龙骨的两个所述翻边卡接固定,所述第二龙骨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龙骨卡件包括:
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竖墙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二卡接件,与所述横撑龙骨的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龙骨卡件包括:
第三卡接件,与所述竖墙龙骨的翻边卡接固定;
第四卡接件,与所述横撑龙骨的所述卡接槽卡接固定;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卡接件和所述第四卡接件。
CN202110722863.X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Pending CN113594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2863.XA CN1135949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2863.XA CN1135949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4989A true CN113594989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4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2863.XA Pending CN1135949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4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1866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安装框架结构及转角卡件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518A (zh) * 1999-05-05 2000-12-06 托马斯及贝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将物体安装在一墙梃上的可调节的两片夹件
CN202831303U (zh) * 2012-09-27 2013-03-2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复合墙体
CN205986018U (zh) * 2016-08-29 2017-02-22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钢龙骨线盒固定装置
CN107981753A (zh) * 2017-11-30 2018-05-04 东宁晟(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阀数显智能浴室柜
CN108104356A (zh) * 2017-12-30 2018-06-01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调平紧固龙骨
CN207991435U (zh) * 2018-04-19 2018-10-19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模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0067325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10137873A (zh) * 2019-05-09 2019-08-16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接线盒
CN112112319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北京挚诚华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型钢加强型轻钢龙骨隔墙及施工方法
CN112443110A (zh) * 2020-12-09 2021-03-0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龙骨
CN112942633A (zh) * 2020-12-31 2021-06-11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接线盒的装配式墙体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518A (zh) * 1999-05-05 2000-12-06 托马斯及贝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将物体安装在一墙梃上的可调节的两片夹件
CN202831303U (zh) * 2012-09-27 2013-03-2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复合墙体
CN205986018U (zh) * 2016-08-29 2017-02-22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钢龙骨线盒固定装置
CN107981753A (zh) * 2017-11-30 2018-05-04 东宁晟(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阀数显智能浴室柜
CN108104356A (zh) * 2017-12-30 2018-06-01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调平紧固龙骨
CN110067325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07991435U (zh) * 2018-04-19 2018-10-19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模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0137873A (zh) * 2019-05-09 2019-08-16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接线盒
CN112112319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北京挚诚华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型钢加强型轻钢龙骨隔墙及施工方法
CN112443110A (zh) * 2020-12-09 2021-03-0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龙骨
CN112942633A (zh) * 2020-12-31 2021-06-11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接线盒的装配式墙体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1866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安装框架结构及转角卡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63594U (zh) 一种龙骨卡件及龙骨的固定安装结构
WO2022010103A1 (ko) 진공단열재 설치용 브라켓
CN113594989A (zh) 一种接线底盒的快速安装结构
KR101973319B1 (ko) 천장 프레임 체결용 고강도 행거
CN217079266U (zh) 一种龙骨卡件及龙骨的固定安装结构
US4257205A (en) Attachment system for suspended drywall ceiling panels
CN218522129U (zh) 一种井道墙
CN217811831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陶砖幕墙系统
CN111424903B (zh) 一种墙板快速安装系统
CN215977897U (zh) 一种防火隔音的装配式墙板
CN115450397B (zh) 一种井道墙及其安装方法
CN210482865U (zh) 一种带调平系统的墙饰面安装结构
CN216130395U (zh) 一种槽型龙骨
CN215119997U (zh) 一种接线底盒
CN220814493U (zh) 一种吊顶板安装结构
CN215926332U (zh) 可拆卸装配式墙板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1895249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墙板
CN215330722U (zh) 一种装配式天地龙骨连接机构
CN221001526U (zh) 一种带限位槽的轻钢龙骨墙体系统
CN217812129U (zh) 一种龙骨组件及井道墙
KR20010068484A (ko) 차음성을 향상한 조립식 벽체패널
CN218406211U (zh) 一种装配式厨房墙面找平连接件
CN212026927U (zh) 一种墙板安装系统
CN218933588U (zh) 一种防火的双层墙板
EP4365508A1 (en) Clamping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solar thermal panels or other roof super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