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60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602A
CN113589602A CN202110817001.5A CN202110817001A CN113589602A CN 113589602 A CN113589602 A CN 113589602A CN 202110817001 A CN202110817001 A CN 202110817001A CN 113589602 A CN113589602 A CN 113589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colo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7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9602B (zh
Inventor
唐汉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7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931 priority patent/WO20230004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9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3Polyimide, polyamide-im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变色矩阵,变色矩阵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第二基板包括导孔,导孔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变色矩阵内;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上设置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变色矩阵,使变色矩阵在配向过程保持透明,以便液晶层中的可聚合活性液晶单体可在紫外光照条件下进行聚合,抑制显像过程中导孔处由于配向膜覆盖不全而引起的离子析出,从而降低导孔处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减少导孔处的光圈、斜纹现象,改善了显示面板在导孔处亮度均一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彩膜设置在阵列上)工艺是一种将彩色滤光片与阵列基板集成在一起的集成技术,即将彩色色阻涂布于阵列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层。
但是,由于彩色色阻涂布于阵列基板上,导致阵列基板厚度增加,阵列基板上起到控制液晶排列方向的配向膜聚合物难以流入至深度变大的导孔中,使得导孔区域的液晶配向异常,显示过程中在导孔区域形成与附近区域亮度不一致的光圈,导致显示设备出现亮度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改善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在导孔区域形成与附近区域亮度不一致的光圈,导致显示设备出现亮度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变色矩阵,所述变色矩阵包括电致变色材料;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导孔,所述导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变色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变色矩阵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变色矩阵变色的电场。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多条第一电极条和多条第二电极条,多条所述第一电极条沿第一方向排列,多条所述第二电极条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变色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除所述变色矩阵之外的区域填充有电极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变色矩阵和所述电极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驱动所述变色矩阵变色的电压差值为2伏特至5伏特。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阵列驱动层、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上的色阻层和设置于所述色阻层上的像素电极层;
其中,所述导孔贯穿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绝缘层;
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导孔与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柱状隔垫物,所述柱状隔垫物上设置有电连接构件;
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阵列驱动层同层设置;
其中,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所述柱状隔垫物上的电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包括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所述阵列驱动层中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构件连接的传输线;
所述传输线与所述有源层、所述栅极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电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柱状隔垫物内的连接导线;
所述连接导线贯穿所述柱状隔垫物,以及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输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上设置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变色矩阵,并在变色矩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的电压值,使变色矩阵在配向过程保持透明,在显像过程变为黑色,从而在配向过程使液晶层中的可聚合活性液晶单体可在紫外光照条件下进行聚合,抑制显像过程中导孔处由于配向膜覆盖不全而引起的离子析出,从而降低导孔处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减少导孔处的光圈、斜纹现象,改善显示面板在导孔处亮度均一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简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简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简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现阶段,为了解决液晶显示器中彩色滤光片开口率低、上下基板对准难的问题,通常采用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彩膜设置在阵列上)工艺,将原本设置在彩膜基板上的彩色色阻改为设置在阵列基板上。但是将彩色色阻涂布在阵列基板上,导致阵列基板厚度增加,位于阵列基板上用于导通各电极层的导孔深度也随之变大。而阵列基板上用于控制液晶排列方向的配向膜聚合物由于导孔深度大、孔径小而难以流入导孔中,使得导孔区域的液晶配向异常。在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在导孔区域形成与附近区域亮度不一致的光圈,导致显示设备出现亮度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变色矩阵110,所述变色矩阵110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基板200包括导孔210,所述导孔2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1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变色矩阵110,使变色矩阵110在配向过程保持透明,以便液晶层300中的可聚合活性液晶单体可在紫外光照条件下进行聚合,抑制显像过程中导孔210处由于配向膜覆盖不全而引起的离子析出,从而降低导孔210处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减少导孔210处的光圈、斜纹现象,改善显示设备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二基板200还包括第二衬底220、位于所述第二衬底220上的阵列驱动层230、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230上的像素电极层2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底220可以由玻璃、石英或聚酰亚胺等材料制备。所述阵列驱动层230为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底栅薄膜晶体管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底栅薄膜晶体管型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220上的栅极层231、位于所述栅极层231上的栅绝缘层232、位于所述栅绝缘层232上的有源层233、位于所述有源层233上的源漏极层234、以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234上的钝化层2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235上还设置有色阻层240,所述色阻层240可以为包含红色(R)、绿色(G)、蓝色(B)三基色的彩色滤光片,或包含红色(R)、绿色(G)、蓝色(B)和白色(W)的四基色的彩色滤光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240上还设置有平坦层250,所述平坦层250可以由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或SOG(Silicon On Glass,硅-玻璃键合结构材料)构成。所述像素电极层260设置在所述平坦层250背离所述色阻层240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层260为透明导电膜层,如ITO、ZnO基TCO薄膜、多元TCO薄膜、高迁移率TCO薄膜等。所述像素电极层260上设置有第二配向膜层270,所述第二配向膜层270为可控制液晶排列方向的聚合物,如聚酰亚胺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孔210从所述平坦层250贯穿所述色阻层240和所述钝化层235并延伸至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层234连接。本申请通过将色阻层240设置在钝化层235上,使色阻层240位于第二基板200上,改善彩色滤光片位于第一基板100上时开口率低、上下基板对准难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一基板100可以包括第一衬底120、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20上第一电极层13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30上的变色矩阵110、位于所述变色矩阵110上的第二电极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上的第一配向膜层150。所述第二基板200上的导孔2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1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30可以为涂覆在所述第一衬底120上的透明导电膜层,如ITO、ZnO基TCO薄膜、多元TCO薄膜、高迁移率TCO薄膜等。
所述变色矩阵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20的侧面上,所述变色矩阵110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B族第VI列金属氧化物材料,例如WO3等。
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为在所述变色矩阵110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130的侧面上整面涂覆的透明导电膜层,如ITO、ZnO基TCO薄膜、多元TCO薄膜、高迁移率TCO薄膜等。
所述第一电极层13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0形成电场驱动所述变色矩阵110变色。
本申请利用电致变色材料的光电特性,将电致变色材料制作变色矩阵110,并由变色矩阵110两侧的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形成电场,使变色矩阵110在配向过程保持透明状态,在显示面板显像过程由于电场作用变为黑色。配向过程中,紫外光可穿过透明的变色矩阵110,使液晶层300中的可聚合活性液晶单体进行聚合,抑制显像过程中导孔210处由于配向膜覆盖不全而引起的离子析出,从而降低导孔210处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减少导孔210处的光圈、斜纹现象。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1,所述变色矩阵110完全包覆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30外部,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30之间通过所述变色矩阵110实现绝缘。变色矩阵110完全包覆第一电极层130,既可实现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绝缘,也可避免引入新的绝缘层,有利于减小第一基板100的厚度。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极层130可以包括至少多条第一电极条131和多条第二电极条132,多条第一电极条131沿第一方向X平行排列,多条第二电极条132沿第二方向Y平行排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即所述第一电极层130的多条第一电极条131和多条第二电极条132在所述第一衬底120上横纵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条131和所述第二电极条132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1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第一电极层130在第一衬底120上纵横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电极层130与变色矩阵110位置对应,且第一电极层130在变色矩阵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变色矩阵110内,可使变色矩阵110正好处于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对于变色矩阵110作用更加有效且稳定,变色矩阵110的变色时间更短。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覆盖所述第一衬底120的表面,所述变色矩阵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20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13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之间除所述变色矩阵110之外的区域填充有电极绝缘层160,所述第二电极层140设置于所述变色矩阵110和所述电极绝缘层160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130的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极层13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之间除变色矩阵110之外的区域填充电极绝缘层160,可消除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空隙,提高第一基板100的层结构密实度,进而改善内部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30电性连接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输入变化的电压。所述第二电极层140电性连接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层140输入恒定电压。
配向过程中,使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电压差值为零,从而使变色矩阵110保持透明。显示面板显像过程中,第一输入端向第一电极层130输入变化的电压信号,第二输入端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恒定电压,使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存在电压差值,变色矩阵110在此电场作用下变色为黑色,起到良好的遮光和防混色效果。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可以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并与所述阵列驱动层230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基板100上可以设置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对应的电信号接入端口或电源端口(图中未示出)。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上,可以使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信号从第一基板100一侧进行传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的电路制作相互独立,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0上,所述第二输入端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基板200和第一基板100上,可使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相互独立,电路不易产生干扰,且不用引入新的电源层级,可减小基板厚度,同时便于布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3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之间驱动所述变色矩阵110变色的电压差值为2伏特至5伏特。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变色矩阵110在2伏特至5伏特之间的电场作用下,可在显像过程开始之前快速地切换至黑色非透明状态,从而更好地起到遮光和防混色作用。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还设置有柱状隔垫物400,所述柱状隔垫物400上设置有电连接构件410。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连接,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阵列驱动层230中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阵列驱动层230同层设置,且第一电极层130通过柱状隔垫物400与第一输入端进行连接,可使第一电极层130的电压输入端位于阵列驱动层230上,避免引入其他的电源层结构,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柱状隔垫物400也为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显示面板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电连接构件410可以为涂覆在所述柱状隔垫物400表面的导电膜层,如ITO、ZnO基TCO薄膜、多元TCO薄膜、高迁移率TCO薄膜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第一端处的电连接构件410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30连接,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第二端处的电连接构件410沿着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表面延伸至所述阵列驱动层230中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柱状隔垫物400表面的电连接构件41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0之间存在间隙以实现绝缘,从而可以保持第一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存在电压差值。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膜层状的电连接构件410可直接涂覆在所述柱状隔垫物400的表面,制作成型工艺简单。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230中设置有用于传输电压信号的传输线236,所述传输线236与阵列驱动层230中的所述有源层233、所述栅极层231和所述源漏极层234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传输线236与所述源漏极层234同层设置。所述传输线236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并与所述柱状隔垫物400表面的电连接构件410电连接,所述传输线23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阵列驱动层230的边缘位置并可外接电源(图中未示出)。
在平坦层250上形成导孔210,同时也在柱状隔垫物400一侧的平坦层250上形成一个通孔,通孔延伸至源漏极层234中并与所述传输线236连接,使后续涂覆在所述柱状隔垫物400上的导电膜层(即电连接构件410)可流入至所述通孔中,从而电连通所述传输线236。
本实施例中将传输线236与有源层233、栅极层231或源漏极层234同层设置,可使作为第一输入端的传输线236无需额外设置新的层结构,从而避免引入新的电源电极层,有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并精简内部电路结构。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5,所述电连接构件410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柱状隔垫物400内部的连接导线411;
所述连接导线411贯穿所述柱状隔垫物400,所述连接导线4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130,所述连接导线4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输线236。在柱状隔垫物400和设置在柱状隔垫物400内部的连接导线411的作用下,传输线236中的电压信号可以传输到第一电极层130上,实现对第一电极层130的电压控制。柱状隔垫物400内的连接导线411受到柱状隔垫物400的保护,不易拉伸或变形,从而起到更加稳定的电连接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变色矩阵110,并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通过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电场作用,使变色矩阵110在配向过程保持透明,在显像过程变为黑色。从而使液晶层300中的可聚合活性液晶单体在紫外光照条件下进行聚合,抑制显像过程中导孔210处由于配向膜覆盖不全而引起的离子析出,从而降低导孔210处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减少导孔210处的光圈、斜纹现象,改善显示设备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显示面板。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变色矩阵,所述变色矩阵包括电致变色材料;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导孔,所述导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变色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变色矩阵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变色矩阵变色的电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多条第一电极条和多条第二电极条,多条所述第一电极条沿第一方向排列,多条所述第二电极条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条和所述第二电极条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变色矩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变色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除所述变色矩阵之外的区域填充有电极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变色矩阵和所述电极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驱动所述变色矩阵变色的电压差值为2伏特至5伏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阵列驱动层、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上的色阻层和设置于所述色阻层上的像素电极层;
其中,所述导孔贯穿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绝缘层;
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导孔与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柱状隔垫物,所述柱状隔垫物上设置有电连接构件;
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阵列驱动层同层设置;
其中,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所述柱状隔垫物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所述柱状隔垫物上的电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驱动层包括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所述阵列驱动层中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构件连接的传输线;
所述传输线与所述有源层、所述栅极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柱状隔垫物内的连接导线;
所述连接导线贯穿所述柱状隔垫物,以及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输线。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817001.5A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ctive CN113589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7001.5A CN11358960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CT/CN2021/116931 WO2023000457A1 (zh) 2021-07-20 2021-09-0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7001.5A CN11358960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602A true CN113589602A (zh) 2021-11-02
CN113589602B CN113589602B (zh) 2022-08-23

Family

ID=7824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7001.5A Active CN11358960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602B (zh)
WO (1) WO2023000457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3541A (ko) * 2000-10-30 2002-05-07 니시가키 코지 블랙 매트릭스 및 색필터 사이의 갭에 삽입된 고저항층을갖는 평면 스위칭 모드 액티브 매트릭스 액정 디스플레이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163646A (ja) * 2005-12-12 2007-06-28 Fujifilm Corp 液晶セル用基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06635A (zh) * 2009-11-02 2010-05-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电装置
TW201122684A (en) * 2009-12-22 2011-07-01 Au Optronics Corp Polymer stabilization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2759824A (zh) * 2011-04-22 2012-10-3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60730A (zh) * 2014-01-08 201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矩阵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430465A (zh) * 2012-12-27 2014-08-01 Sharp Kk 顯示元件、顯示裝置、及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
CN104977762A (zh) * 2015-06-10 2015-10-14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60299395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WO2019064575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デバイス
CN109709706A (zh) * 2019-01-30 2019-05-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0790A (zh) * 2020-05-06 2020-09-11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coa显示屏及制作方法
CN112558361A (zh) * 2020-12-30 2021-03-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00610A (ko) * 2013-06-25 2015-0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649788B2 (ja) * 2016-02-17 2020-0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207488677U (zh) * 2017-11-03 2018-06-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07390B (zh) * 2018-11-28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1061092B (zh) * 2020-01-20 2021-02-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11240117B (zh) * 2020-03-25 2022-07-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3541A (ko) * 2000-10-30 2002-05-07 니시가키 코지 블랙 매트릭스 및 색필터 사이의 갭에 삽입된 고저항층을갖는 평면 스위칭 모드 액티브 매트릭스 액정 디스플레이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163646A (ja) * 2005-12-12 2007-06-28 Fujifilm Corp 液晶セル用基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06635A (zh) * 2009-11-02 2010-05-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电装置
TW201122684A (en) * 2009-12-22 2011-07-01 Au Optronics Corp Polymer stabilization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2759824A (zh) * 2011-04-22 2012-10-3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TW201430465A (zh) * 2012-12-27 2014-08-01 Sharp Kk 顯示元件、顯示裝置、及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
CN103760730A (zh) * 2014-01-08 201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矩阵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299395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4977762A (zh) * 2015-06-10 2015-10-14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19064575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デバイス
CN109709706A (zh) * 2019-01-30 2019-05-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0790A (zh) * 2020-05-06 2020-09-11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coa显示屏及制作方法
CN112558361A (zh) * 2020-12-30 2021-03-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602B (zh) 2022-08-23
WO2023000457A1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8394B1 (en) LCD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having color filters and a resinous insulating black matrix on opposite sides of a counter electrode on the same substrate
US77509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455870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60054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5222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one pixel electrode having a plurality of generally circular patterns in each pixel region
CN10864645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68012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504683B1 (ko)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719919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9407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8797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5000358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538838B2 (en) Semi-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O202012489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15917421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KR20160142485A (ko) 컬러필터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5896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84325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4671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216434612U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JP200033851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7830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985662A (zh) 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598105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1374108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