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7238A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7238A CN113587238A CN202111019794.2A CN202111019794A CN113587238A CN 113587238 A CN113587238 A CN 113587238A CN 202111019794 A CN202111019794 A CN 202111019794A CN 113587238 A CN113587238 A CN 1135872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resh air
- opening
- air inlet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和引风机构;风机包括有壳体,壳体形成有入风口;引风机构连接壳体,且内侧形成有进风道;进风道的一端连通入风口、另一端用于连通新风管;引风机构包括有回风阀和驱动件,进风道能够通过回风阀与室内环境连通,驱动件连接回风阀,用于调节回风阀的开度。本发明能够保证新风有效地经空调室内机吹入到室内,并且还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风量进行有效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嵌入式风管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箱侧板的敲落孔位置连接新风管,并借助空调室内机的风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使得外部新鲜空气进入到风机中,进而经风机和机箱上设置的出风口吹入到室内,以改善室内空气。由于新风管是连接在机箱侧板上的,且与风机中蜗壳的入风口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也即新风管需借助机箱内部空间与风机的入风口连通,因此风机工作时,将难以保证新风的有效吸入,并且也无法对进入到室内的新风量进行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保证新风有效地经空调室内机吹入到室内,并且还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风量进行有效调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和/或控制装置的空调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和引风机构;风机包括有壳体,壳体形成有入风口;引风机构连接壳体,且内侧形成有进风道;进风道的一端连通入风口、另一端用于连通新风管;引风机构包括有回风阀和驱动件,进风道能够通过回风阀与室内环境连通,驱动件连接回风阀,用于调节回风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引风机构连接到风机的壳体,并使得引风机构的进风道一端连通入风口,可以在需要引进新风时,新风管中的新风能够经进风道直接输送进风机中,从而使得新风能被有效吹入到室内;并且,由于引风机构还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环境与进风道连通的回风阀,并且,通过驱动件调整回风阀的开度,可改变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进而可以改变风机从室内环境经回风阀吸入空气以及从进风道另一端连通的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并且,当回风阀的开度越大,也即所吸入的新风量越低。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回风阀包括有第一风罩、第二风罩,第一风罩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通进风道;第二风罩设于第一风罩的外侧,第二风罩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且用于连通室内环境;驱动件连接第一风罩和/或第二风罩,用于驱动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之间相对运动,以改变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有多个,且均沿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开口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开口在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的其中一个的周向设置有轮齿,并通过轮齿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轮齿位于第二风罩,第二风罩包括有罩体和环形传动件,第二开口设置于罩体的侧壁,轮齿设置于环形传动件的外周,环形传动件与罩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引风机构还包括有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壳体与进风道的出风端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引风机构还包括有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设置于进风道,轴流风扇设于进风道的进风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箱体,箱体的侧壁开设有新风孔,引风机构还包括新风外接口,回风阀设置于箱体内侧,新风外接口设置于箱体外侧,进风道包括有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第一进风道形成于回风阀内侧,第二进风道形成于新风外接口内侧,第一进风道与第二进风道通过新风孔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件驱动回风阀的开度,即可改变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大小,进而改变风机经回风阀从室内所吸入空气以及从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管,新风管一端连接进风道,另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需求量数据;
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驱动件驱动回风阀,以调节回风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回风阀,从而改变回风阀的开度,可以调节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大小,进而改变风机从室内环境经回风阀吸入空气以及从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开度达到最大值时,从新风管向入风口进风的风阻,大于从室内环境经回风阀向入风口进风的风阻。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空调器还包括有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设置于进风道的进风侧或新风管;
控制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轴流风扇的转速。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开度为零,且风机处于固定风挡的状态下,获取轴流风扇在新风推动下的自转转速;
根据自转转速,获取新风量与轴流风扇对应转速值的转换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控制轴流风扇的转速,包括有以下步骤:
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和转换关系,获取轴流风扇的转速值,控制轴流风扇的转速达到所获取的转速值。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进而可以改变风机经回风阀从室内环境所吸入空气(也即室内空气)以及从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其包括有上述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空调器内置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进而可以改变风机经回风阀从室内环境所吸入空气(也即室内空气)以及从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的执行,能实现上述控制方法,进而可以改变风机经回风阀从室内环境所吸入空气以及从新风管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引风机构在箱体侧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风机与风口调节组件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风口调节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所示虚线圈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的风机与风口调节组件部分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所示虚线圈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在箱体内侧视角下,引风机构与箱体侧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C-C方向下的引风机构与箱体侧板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中,新风管与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的调节新风量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的自检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风机1000、扇叶1100、壳体1200、入风口1210、出风口1220;
引风机构2000、接口组件部分2100、新风外接口2110、第二进风道2111、第二安装部2112、环形限位台2113、轴流风扇2120、风口调节组件部分2200、第一风罩2210、第一开口2211、第一安装部2212、环形凸起2213、第一进风道2214、罩体2231、环形传动件2232、第二开口2233、轮齿2234;固定环2240、密封圈2250、电机2260、第一齿轮2270、齿轮盒2280;
箱体3000、格栅3200、室内风入口3300;
新风管4000;
控制装置5101、处理器5102、存储器5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嵌入式风管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箱侧板的敲落孔位置连接新风管,并借助空调室内机的风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使得外部新鲜空气进入到风机中,进而经风机和机箱上设置的出风口吹入到室内,以改善室内空气。由于新风管是连接在机箱侧板上的,且与风机中蜗壳的进风口之间存在一定间隔,新风管需借助机箱内部空间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然而机箱上还设置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风入口,蜗壳的进风口还将与室内风入口连通,因此在新风管自身风阻的影响下,风机工作时,将难以保证新风的有效吸入;并且,通过这一空调室内机也无法对进入到室内的新风量进行有效控制。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以使得新风有效地经空调室内机吹入到室内,并且还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风量进行有效调节。
以下参照附图1至附图9,描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器的一部分,使用时设置在室内,并且可通过新风管4000连通到室外大气。
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1000和引风机构2000;风机1000包括有壳体1200和设置于壳体1200内部的扇叶1100,风机1000的一端,也即壳体120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进风的入风口1210,壳体1200的一侧还设置有出风口1220。
参照图1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风机1000可以选择采用离心式风机,扇叶1100为离心式扇叶,壳体1200为蜗壳,蜗壳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入风口1210,蜗壳的周侧面设置出风口1220。
引风机构2000连接壳体1200设置有入风口1210的一端,并且引风机构2000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向风机1000送风的进风道,其中,入风口1210连通进风道的其中一端,进风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新风管4000。
引风机构2000包括有驱动件跟回风阀(附图中未标记),且在回风阀至少部分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回风阀能够使得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从而可以使得室内空气经回风阀、进气道和入风口1210进入到风机1000内。驱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回风阀,从而可以通过驱动件工作来调整回风阀的开度,从而改变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大小,而这一开口的面积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从室内环境向进风道的进风量,这一开口的面积越大,则在风机1000工作时,更容易从室内环境进风,而相应地,从进风道连接新风管4000一端进入的新风将会随之减少。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引风机构2000连接到风机1000的壳体1200,并使得引风机构2000的进风道一端连通入风口1210,可以在需要引进新风时,新风管4000中的新风能够经进风道直接输送进风机1000中,从而使得新风能被有效吹入到室内;并且,由于引风机构2000还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环境与进风道连通的回风阀,并且,通过驱动件调整回风阀的开度,可改变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进而可以改变风机1000从室内环境经回风阀吸入空气以及从进风道另一端连通的新风管4000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并且,当回风阀的开度越大,也即所吸入的新风量越低。
参照图2至图4,回风阀包括有第一风罩2210、第二风罩和驱动件,其中第一风罩221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211,第一开口2211至少设置有一个,且设置于第一风罩2210的侧壁,进风道至少有部分形成于第一风罩2210的内侧,因此第一开口2211将连通进风道;第二风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2233,并且设置于第一风罩2210的外侧,第二开口2233设置于第二风罩的侧壁,第二开口2233用于连通室内环境;回风阀的开度大小将与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关,并具体由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之间相对区域的面积决定。
驱动件与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并且用于驱动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个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风罩2210跟第二风罩之间出现相对运动,进而达到改变调整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之间相对位置的目的;例如,使得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能够至少部分区域相对或者使得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相互错开。
其中,具体地,回风阀的开度表示回风阀打开的程度,其可表示成当前回风阀开启程度与最大开启程度之间的比值,也即当前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跟这一开口达到的最大面积的比值,当前状态下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相对区域的面积,即表示当前这一开口的面积,因此,开度决定于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相对区域的面积。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回风阀包括有第一风罩2210跟第二风罩,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上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风罩2210跟第二风罩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可调整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正对区域面积的大小,也即可以调整回风阀的开度,进而改变风机1000从第一开口2211及第二开口2233所吸入空气(也即室内空气)以及从进风道另一端连通的新风管4000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进行调节的作用;当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的相对区域的面积越大,也即所吸入的新风量越低;而当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的相对区域的面积越小,则所吸入的新风量越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2211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列设置在第一风罩2210上,第二开口2233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二风罩上,并且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的排列方向一致,均为沿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相对运动的方向排列;并且,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隔区域,在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运动地过程中,将能够遮挡到第一开口2211,并且其遮挡第一开口2211的部分越多,则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越小,也即回风阀的开度越小,当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隔区域完全遮挡第一开口2211时,也即将第一开口2211朝向室内环境的一侧封闭,从而使得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且风机1000将无法从室内环境进风,也即经入风口1210进入风机1000的全部为新风,新风量达到最大值。因此,若要使得回风阀的开度达到零值,则需要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距,能够大于第一开口2211在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通过驱动件改变第一风罩2210跟第二风罩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的间隔区域与第一开口2211正对,并将第一开口2211完全封闭。
参照图3和图4,具体的,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均设置成两端开口的筒状,并且第二风罩套装在第一风罩221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一风罩2210设置成固定的形式,而第二风罩设置成能够相对第一风罩2210转动的形式,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风罩在第一风罩2210上转动。由于第二风罩处于第一风罩2210的外侧,相对于驱动第一风罩2210进行运动的形式,驱动件将更容易连接并驱动第二风罩。
参照图3至图5,具体的,第一开口2211设置有多个,且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风罩2210的侧壁;第二开口2233同样设置有多个,且数量与第一开口2211相同,并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二风罩的侧壁,且跟第一开口2211一一对应设置,也即一个第一开口2211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口2233,从而通过转动第二风罩即可改变第二开口2233相对于第一开口2211的位置角度,进而调整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区域的面积大小。
具体的,第一开口2211的大小跟第二开口2233的大小完全相同,且相邻两个第一开口2211和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隔距离,均大于,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在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进而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隔区域将能够封闭第一开口2211,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风罩2210跟第二风罩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后,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能够完全相对或者完全错开。
当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完全相对时,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达到最大,此时从室内环境经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进气至进风道的风阻最小,再加上设置空调器的新风管4000时,将新风管4000的风阻设置成大于此时从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进气的风阻,此时仅在风机1000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将仅仅会从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吸入室内空气到进风道内,此时新风量为零,也即关闭了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
而当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完全错开时,也即断开了进风道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连通,此时在风机1000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进风道将只能够从新风管4000吸入室外空气,也即新风量达到最大。
参照图4和图5,具体地,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均设置成方形;通过将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设置成方形的形式,如初始位置下,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完全相对时,通过转动第二风罩,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之间的相对区域的面积,将随着第二风罩转动的角度逐步均匀减小,并直至减小为零,也即使得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的开口的面积大小,能够跟随第二风罩相对于初始位置下的转动角度均匀改变,从而进一步便于通过控制第二风罩转动的角度来控制新风量。
应当要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罩除了可以选择设置成转动连接在第一风罩2210外侧的形式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将第二风罩滑动连接于第一风罩2210的外侧,并且将第一开口2211设置成沿第一风罩2210轴向排列的多个,而第二开口2233设置成沿第二风罩的轴向排列的多个,相邻两个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开口2211在轴向上的长度,从而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沿轴向滑动,以改变第二风罩和第一风罩2210之间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区域的面积大小。
应当要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设置成将第二风罩进行固定,而第一风罩2210可相对第二风罩进行滑动或者转动的形式,以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风罩2210在第二风罩上滑动或者转动,进而同样可以达到调整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区域面积大小的目的。
同样的,应当要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均通过驱动件进行驱动,从而使得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两者一起转动或者一起滑动,并使得两者产生相对运动,从而改变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区域的面积。
应当要理解的是,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除了可以选择设置成多个的方式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还可以选择设置成一个,在单个第一开口2211和单个第二开口2233的情况下,其大小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之间相对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从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进气的风阻小于从新风管4000进气的风阻即可。
参照图4和图8,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二风罩在第一风罩2210上转动,具体地,驱动件采用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270的电机2260,并且第二风罩的周向设置有若干轮齿2234,或者第二风罩的周向设置整圈的轮齿2234,轮齿2234与第一齿轮2270连接啮合,进而使得电机2260能够通过第一齿轮2270和轮齿2234带动第二风罩进行转动。
应当要理解的是,当第二风罩进行固定,而第一风罩22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风罩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在第一风罩2210的周向设置轮齿2234,并使轮齿2234外露出第二风罩,然后通过该轮齿2234与电机2260上的第一齿轮2270啮合,进而使得电机2260能够带动第一风罩2210进行转动。
应当要理解的是,在第二风罩跟第一风罩2210之间可相对滑动设置的情况下,驱动件可选择采用直线电机,并用于驱动连接第二风罩跟第一风罩2210中的至少一个,以使第二风罩跟第一风罩2210能够相对滑动。
参照图4和图9,具体地,第二风罩由两部分组成,即由罩体2231跟环形传动件2232组成,其中罩体223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2233,环形传动件2232则与罩体2231固定连接,并且环形传动件2232的外周设置轮齿2234;由于第二风罩无需相对第一风罩2210进行360度以上的旋转,因此轮齿2234可设置整周,也可仅设置于环形传动件2232的部分外圆周上,当环形传动件2232的整个外圆周上均设置轮齿2234时,环形传动件2232构成第二齿轮;为减轻加工难度,本实施例仅在环形传动件2232的部分外圆周上设置轮齿2234。
具体地,为了便于将环形传动件2232固定于罩体2231,环形传动件2232和罩体223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环形传动件2232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的螺纹连接件固定于罩体2231。其中,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分别位于环形传动件2232和罩体2231的外周。
参照图4和图9,具体地,第一风罩2210远离入风口1210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第一安装部2212,第一安装部2212朝向入风口1210的一侧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2213,环形传动件2232和罩体2231均套设于第一风罩2210,并且环形传动件2232设置有与环形凸起2213配合的环形槽,从而借助第一安装部2212可以对第二风罩的一端进行轴向限位,而借助环形凸起2213和环形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二风罩的径向定位。
参照图4至图9,具体地,回风阀还包括有固定环2240,固定环2240固定连接于第一风罩2210邻近入风口1210的一端,第二风罩套设于第一安装部2212和固定环2240之间,也即罩体2231和环形传动件2232位于第一安装部2212和固定环2240之间,从而借助固定环2240可以对第二风罩的另一端进行轴向限位。
参照图7,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对引风机构2000与风机1000连接的部位进行密封,引风机构2000在朝向入风口12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2250,密封环2250位于进风道的出风端口,并且密封圈2250与风机1000的壳体1200紧密接触。
通过密封圈2250,可以避免室内空气经引风机构2000与风机1000之间连接位置的缝隙进入到入风口1210,进而确保在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完全错开时,仅有新风经进风道进入入风口1210。
具体地,密封圈2250设置于固定环2240朝向入风口1210的一端,且可选择采用海绵、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密封圈2250与壳体1200之间接触,并被挤压变形,从而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参照图2和图9,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轴流风扇2120,并且轴流风扇2120可作为引风机构2000的一部分而设置在进风道中,并且轴流风扇2120设置于进风道的进风侧,也即沿新风的流动方向,轴流风扇2120位于第一开口2211前侧,新风将先经过轴流风扇2120的位置,然后再经过第一开口2211所对应的位置,最后才进入到入风口1210内。
由于室内环境的不同,安装于不同室内的空调室内机其所需要连接的新风管4000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离室外安装距离较远的空调室内机,其需要相对较长的新风管4000,而对于离室外较近的空调室内机,其所需的新风管4000相对较短,并且新风管4000的弯曲程度等也会有所不同,长度及弯曲程度等不同将导致新风管4000自身的风阻存在差异。而新风管4000的风阻不同,将导致在风机1000处于固定档位,且回风阀处于相同开度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相对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进入到进风道和入风口1210的新风量也会有所不同;而通过设置轴流风扇2120,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方面,通过启动轴流风扇2120,可以加大所能够进入的新风量。
第二方面,借助控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以配合主动进风,也可以使得在不同新风管4000的不同风阻情况下,风机1000处于相同档位,并且回风阀的开度相同时,所进入到入风口1210的新风量能够保持相同。
第三方面,在空调器安装的过程中,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管4000均安装好后,在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也即进风道未与室内环境连通),并在固定档位下启动内置风扇,轴流风扇2120将会被所吸取的新风推动而旋转,通过检测获取轴流风扇2120此时的自转转速,即可获知新风管4000的风阻情况,进而判断新风管4000的风阻是否处于合理范围,不合理则可以重新设置新风管4000。
并且,在新风管4000的风阻处于合理范围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自转转速还可以获取不同新风量需求下轴流风扇2120所对应的转速,关于这一方面作用的相关描述,将在空调的控制方法所对应实施例的部分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8和图9,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用于容纳风机1000等部件的箱体3000,并且在箱体3000的侧壁上设置有新风孔,引风机构2000对应新风孔设置,并且引风机构2000至少有部分位于箱体3000内侧,从而使得引风机构2000能够直接连通至风机1000的入风口1210。
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引风机构2000主要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位于箱体3000外侧的接口组件部分2100和位于箱体3000内侧的风口调节组件部分2200。
参照图2,其中接口组件部分2100包括新风外接口2110,新风外接口2110设置连接于箱体3000的外侧,并且连接箱体3000的一端与新风孔连通;参照图4和图8、图9,风口调节组件部分2200包括有回风阀,进风道同样由两部分组成,其包括有回风阀内侧形成的第一进风道2214和新风外接口2110内侧形成的第二进风道2111,第一进风道2214将通过新风孔与第二进风道2111连通;其中,新风外接口2110用于空调室内机外接新风管4000,从而便于将新风管4000中的新风导入到入风口1210内。
具体地,回风阀中第一风罩2210的一端连接箱体3000的内壁,并且第一风罩2210的内侧与新风孔连通,第一进风道2214成形于第一风罩2210的内侧。
应当要理解的是,箱体3000上开设有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风入口3300,从而使得,第一进风道2214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211、第二开口2233、箱体3000的内部空间及室内风入口3300与室内环境连通。
参照图4、图8和图9,可以理解的是,风口调节组件部分2200除了包括有回风阀之外,还包括有电机2260、第一齿轮2270、齿轮盒2280和密封圈2250;其中齿轮盒2280固定在箱体3000的内壁上,第一齿轮2270则设置于齿轮盒2280内,并且第一齿轮2270部分设置于齿轮盒2280外,从而能够与环形传动件2232上的轮齿2234啮合,电机2260则固定安装在齿轮盒2280上。并且,具体地,第一风罩2210与箱体3000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风罩2210靠近新风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耳,从而便于通过穿设于第三连接耳的螺纹连接件来将第一风罩2210固定至箱体3000的内壁。
应当要理解的是,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中进行固定的那一个,以及电机2260和齿轮盒2280,除了可以选择采用连接至箱体3000的侧壁进行固定的方式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连接至风机1000的壳体1200的外表面;例如,通过将固定环2240与壳体1200的外表面进行固定,将齿轮盒2280固定连接在壳体1200外表面等。
参照图8和图9,具体地,箱体3000的侧壁在新风孔的位置形成有格栅3200,轴流风扇2120位于箱体3000的外侧,并处于新风外接口2110的内侧,也即处于第二进风道2111内;由于箱体3000内空间的限制,相比于将轴流风扇2120设置在第一进风道2214中,将轴流风扇2120设置于第二进风道2111内,可以避免箱体3000的体积变得更大,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结构的紧凑。
参照图2,具体地,为了便于将新风外接口2110连接至箱体3000的外侧壁,新风外接口2110靠近新风孔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第二安装部2112,第二安装部2112上设置有连接孔,从而方便通过穿设于连接孔的螺纹连接件将新风外接口2110连接至箱体3000;具体地,第二进风道2111靠近新风孔的一端设置成内径逐渐变大的喇叭状,以便更容易将新风导入到第一进风道2214中;并且,新风外接口2110的主体部分的外侧设置环形限位台2113,进而便于将套设于新风外接口2110的新风管4000通过扎带进行固定。
应当要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将新风外接口2110一体成型于第一风罩2210,并使得第一风罩2210穿设于新风孔,第一风罩2210形成有新风外接口2110的一端位于箱体3000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设置于箱体3000内部的电机组件、中隔板、接水盘和换热器组件等,其中电机组件用于驱动风机1000中的扇叶1100旋转;由于本发明没有涉及到电机组件、中隔板、接水盘和换热器组件等部件的设计改进点,因此在本发明文件中不做详细记载说明。
参照图10,以下描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管4000,新风管4000一端连通进风道,另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由于空调器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因此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即可调节回风阀的开度,从而可以改变进风道与室内环境之间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大小,进而改变风机1000从回风阀从室内所吸入空气以及从新风管4000从室外所吸入空气(也即新风)之间的风量比例,从而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设置新风管4000时,需要保证,当回风阀的开度达到最大时,也即当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之间相对区域的面积达到最大时,经新风管4000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大于经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当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之间的相对的面积开到最大时,即表明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达到最大,此时若经新风管4000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大于经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则在风机1000启动而轴流风扇2120未启动的状态下,进入到入风口1210的空气将全部由经第二开口2233和第一开口2211流入的室内空气提供,也就可以做到新风量为零的调节,即做到实现新风功能的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管4000的风阻将会因新风管4000的长度及弯曲程度等不同而不同,并且在新风管4000未出现非正常弯折等不正确安装的情况下,其风阻主要还是取决于新风管4000的长度;因此新风管4000的长度不宜过长,过长则风阻过大,进而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新风量进入到空调室内机;并且,新风管4000的长度也不宜太短,太短则无法满足上述从室内进风及从新风管4000进风的风阻大小关系。
应当理解的是,可通过以下方式测定新风管4000的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并在空调器安装时,确保新风管4000的长度处于最长长度与最短长度之间;将不同长度的新风管4000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至空调室内机,并且各个长度的新风管4000连接到空调室内机后,均先使得回风阀的开度达到最大,也即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处于相对面积达到最大的状态,然后风机1000在固定风档下工作,并测定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转速,当轴流风扇2120首次不进行自转或者自转转速达不到第一最低设定值N1时,则表示此时新风管4000的长度为最短长度;在测定完最短长度后,则在各个新风管4000连接到空调室内机后,先使得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也即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处于一个完全错开的状态,然后风机1000在固定风档下工作,并测定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转速,当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转速首次低于第二最低设定值N2后,则表示此时新风管4000的长度为最长长度,其中N2要大于N1。
可以理解的是,当将长度处于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范围内的新风管4000接入到空调室内机后,考虑到新风管4000可能因弯曲或者被挤压等原因导致风阻变大,因而在空调器完成安装并初次上电时,空调器将能够进行自检,即通过空调器内部的控制装置5101,自动控制驱动件工作,以使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也即第二开口2233跟第一开口2211之间相互完全错位,从而封闭进风道与室内环境的连通通道,然后风机1000在固定风档下工作,并测量此时轴流风扇2120在新风推动下的自转转速,并判定自转转速是否大于第二最低设定值N2,若大于第二最低设定值N2,则表明新风管4000的风阻满足安装要求,若小于或等于第二最低设定值N2,则表示新风管4000的风阻过大,因此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相应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以提醒安装人员对新风管4000重新进行安装调整。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初次上电自检过程中获取的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转速,也可以用于与空调器内部设定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在各个新风量需求下,所需控制轴流风扇2120达到的转速。
以下描述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11,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S100和步骤S200:
步骤S100、获取新风需求量数据;
步骤S200、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驱动件驱动回风阀,以调节回风阀的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道通过回风阀以连通室内环境,进风道通过新风管4000连通室外大气,而通过控制驱动件工作,并驱动回风阀调节开度,即可起到调整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开口的面积的作用,进而在风机1000工作的情况下,可以调节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所吸入的空气的比例,以达到对新风量调节的作用;并且,开度越大,则进风道与室内环境之间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越大,进而从室内环境所吸取的空气占比就越多,而从室外环境所吸取的新风占比就越小;反之,则从室外环境所吸取的新风占比就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当开度达到最大值时,从新风管4000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大于从室内环境经回风阀向入风口1210进风的风阻。根据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过这一风阻关系,可以使得在开度达到最大时,在风机1000作用下,入风口1210从进风道所吸入的空气全部为室内空气,从而在开度达到最大时可以达到关闭新风的功能。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以下以回风阀包括有第一风罩2210和第二风罩,并且第二风罩转动连接在第一风罩2210上,并且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风罩绕第一风罩2210转动,第一风罩2210上设置方形的第一开口2211,第一开口2211设置多个并且沿第一风罩2210的周向均匀排列,而第二风罩上设置与第一开口2211大小相同、并且与第一开口221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开口2233,其中第一开口2211与进风道连通,而第二开口2233与室内环境连通,为例进行说明;假定在初始位置下,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完全相对,也即进风道与室内环境连通位置处的开口的面积最大,回风阀的开度为100%,第二开口2233在第二风罩上对应的圆心角为b;则回风阀的开度,将随着第二风罩相对第一风罩2210的转动角度发生改变,当第二风罩转动的角度为n%*b时,则回风阀的开度为1-n%*;根据新风量需求的不同,第二风罩的转动角度也将不同;例如,当新风量需求为零时,则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所需达到的转动角度为零;当新风量的需求为新风量最大值A时,则第二风罩所需转动的角度为b,此时风机1000从进风道所吸入空气全部为新风;而当新风量为0-A之间任一风量值时,第二风罩对应处于0度到b度之间的其中一转动角度上。
应当要理解的是,新风需求量数据,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信号,例如空调器对应有多个不同的新风档位,新风需求量数据可以由用户在遥控器上点击按键确定新风档位时产生,每一新风档位均对应一新风需求量数据。应当要理解的是,新风需求量数据还可以通过获取室内环境中空气的相关参数而产生,例如空调器可包括用于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空调器中的控制装置5101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而产生新风需求量数据,并能够在后续被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在新风管4000上设置有轴流风扇2120,或者在引风机构2000的进风道中,并且位于进风道的进风侧,设置有轴流风扇2120的,还可以在通过驱动件对回风阀的开度进行调整的同时,配合上轴流风扇2120转速的控制,以协同控制进入到空调室内机中的新风量。因此,参照图11,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S300:
步骤S300、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
可以理解的是,借助轴流风扇2120不仅可以增大可进入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量最大值A;并且,由于每一个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空调器安装完成后,新风管4000的风阻也将有较大区别,因此在不同的空调器中,即使将回风阀的开度调整为相同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进入的新风量相同,特别是当第一开口2211和第二开口2233之间相互完全错开,也即开度为零,新风量均调整到各个空调器最大的情况下,所被吸入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量将会因风阻不同而有较大差别,这将导致不同空调器之间新风量的一致性较差,从而影响用户体验。而通过设置轴流风扇2120,并在新风量调节过程中,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而控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可以做到在回风阀的开度相同的情况下,进入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量基本一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需求量数据设置为空调器的新风量最大值A的百分比形式,并且在调节过程中,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相对于初始位置下所转动的角度与新风需求量数据成正比;例如,当新风需求量数据为n%*A时,将控制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转动至相对于初始位置下的角度值为n%*b的位置;并且,对应于空调器的多个不同的新风档位,在调整至不同的新风档位下所产生的新风需求量数据中,n可以取0至100之间的若干个离散值。
并且,具体地,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与新风需求量数据正相关,当所需求的新风量从0逐渐变化为新风量最大值A的过程中,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也将从0逐步增大至这一空调器下轴流风扇2120对应转速的最大值Na。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步骤S200和步骤S300可在新风量调节过程中同步进行,也可以选择分两次进行,为加快新风量调节过程中的调节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选择采用同步进行的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有以下自检步骤S010和S020:
步骤S010、在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且风机1000处于固定风挡的状态下,获取轴流风扇2120在新风推动下的自转转速N0;
步骤S020、根据步骤S010获取到的自转转速N0,获取新风量与轴流风扇2120对应转速值的转换关系T。
可以理解的是,回风阀的开度为零,也即在第一开口2211跟第二开口2233之间完全错开时,在固定风档下启动风机1000,经进风道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将全部是新风管4000所输送的新风,并且轴流风扇2120将能够在新风的推动下进行自转,此时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与进入的新风量正相关,而此时进入的新风量将与新风管4000的风阻负相关,因此通过获取到此时轴流风扇2120在新风推动下的自转转速,可用于反馈新风管4000的风阻情况,从而通过该自转转速N0还能够获取到新风管4000的风阻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各个自转转速N0下,新风量与轴流风扇2120对应转速值的转换关系T,可以事先通过多次试验获取得到,并将各个自转转速N0下对应的转换关系T预设于空调器中,从而根据步骤S010检测获取到的自转转速N0,即可得到相应的转换关系T。
在相应自转转速N0下,对应的转换关系T,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方式获取:将不同长度或风阻的新风管4000分别连接到空调室内机,并在各个新风管4000接入后,分别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相对第一风罩2210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开口2233和第一开口2211完全错开,也即使得回风阀的开度为零,然后在风机1000处于固定风档下,检测获取到此时轴流风扇2120的自转转速N0,然后向轴流风扇2120通电使轴流风扇2120以不同的转速转动,检测新风管4000内的新风量,当新风量达到设定的新风量最大值A时,获取此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值Na;然后,获取第二风罩在相对第一风罩2210的初始位置的不同角度ni%*b下,为达到对应新风量ni%*A,轴流风扇2120所需被驱动达到的转速值Nni;进而,根据试验数据即可分析得到,在某一自转转速N0下,新风量ni%*A与轴流风机1000的转速值Nni之间的转换关系T。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1和图1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300,据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根据新风需求量数据和转换关系T,获取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值,控制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达到所获取的转速值。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产生的新风需求量数据,例如为ni%*A,及预设于空调器的转换关系T,即可获取到每一新风需求量数据ni%*A下,对应所需的轴流风扇2120的转速值Nni,然后以该转速值控制轴流风扇2120转动,并配合驱动件驱动第二风罩转动来到对应的角度位置ni%*b上,即可使得进入到空调室内机的实际新风量达到新风需求量,并且在同一新风需求量数据下,也不会出现因空调器的新风管4000风阻不同而导致的新风量一致性差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还可包括有以下自检步骤S030:
将步骤S010获取到的自转转速N0,与空调器中预设的第二最低设定值N2进行比对,若自转转速N0小于第二最低设定值N2则控制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二最低设定值N2能够表征新风管4000的管长或者风阻所能够达到最大值,大于该值则表明,新风管4000对应的风阻过大,从而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新风进入到空调室内机,因此通过控制警报系统发出警报,可以提醒安装人员或者用户来重新安装或更换新风管400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自检步骤S010至步骤S030,可以设置成在空调器安装完成后初次上电时自动执行;同时,考虑到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其风阻也会因管道老化等原因发生改变,因此也可以设置成使空调器每间隔一定周期自动执行上述自检步骤S010至步骤S030;或者,还可以设置成由用户主动触发后执行,例如,可以在空调器的遥控器上设置相应的新风自检功能按键,当用户感受到新风功能有所减弱时,用户通过点击该按键后自动执行上述自检步骤S010至步骤S030。或者,上述自检步骤S010至步骤S030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三种执行方式。
参见图13,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5101,具体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5103,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5102执行,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5102实现前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其中,存储器5103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存储器5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103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2远程设置的远程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5102。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可以理解到,图13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装置510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3所示的控制装置5101中,处理器5102可以调取存储器5103中储存的程序,并执行但不限于图11和图12任一图所示实施例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控制装置5101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有上述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该空调器按照上述控制方法运行,可以达到对新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5102可执行的程序,处理器5102可执行的程序在被处理器5102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图11和图12中任一图所示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5102,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入风口;
引风机构,连接所述壳体,且内侧形成有进风道;所述进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入风口、另一端用于连通新风管;所述引风机构包括有回风阀和驱动件,所述进风道能够通过所述回风阀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回风阀,用于调节所述回风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阀包括有第一风罩和设于所述第一风罩的外侧的第二风罩,所述第一风罩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进风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风罩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室内环境的第二开口;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风罩和/或所述第二风罩,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之间相对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多个,且均沿所述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在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的其中一个的周向设置有轮齿,并通过所述轮齿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位于所述第二风罩,所述第二风罩包括有罩体和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罩体的侧壁,所述轮齿设置于所述环形传动件的外周,所述环形传动件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还包括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进风道的出风端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还包括有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道的进风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新风孔,所述引风机构还包括新风外接口,所述回风阀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所述新风外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侧,所述进风道包括有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道形成于所述回风阀内侧,所述第二进风道形成于所述新风外接口内侧,所述第一进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道通过所述新风孔连通。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有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管,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有风机和引风机构,所述风机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入风口;所述引风机构连接所述壳体,且内侧形成有进风道;所述进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入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新风管的一端,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引风机构包括有回风阀和驱动件,所述进风道能够通过所述回风阀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回风阀,用于调节所述回风阀的开度;
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需求量数据;
根据所述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回风阀,以调节所述回风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开度达到最大值时,从所述新风管向所述入风口进风的风阻,大于从室内环境经所述回风阀向所述入风口进风的风阻。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有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道的进风侧或所述新风管;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新风需求量数据,控制所述轴流风扇的转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在所述开度为零,且所述风机处于固定风挡的状态下,获取所述轴流风扇在新风推动下的自转转速;
根据所述自转转速,获取新风量与所述轴流风扇对应转速值的转换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轴流风扇的转速,
包括有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新风需求量数据和所述转换关系,获取所述轴流风扇的转速值,控制所述轴流风扇的转速达到所获取的转速值。
14.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9794.2A CN113587238A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9794.2A CN113587238A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7238A true CN113587238A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24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9794.2A Pending CN113587238A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723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88800A (zh) * | 2022-09-02 | 2022-11-04 | 清华大学 | 可变进气径流式涡轮机 |
WO2024146079A1 (zh) * | 2023-01-03 | 2024-07-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蜗壳、风机及空调器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5888A (ja) * | 2000-10-12 | 2002-04-1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空調機器 |
CN200958803Y (zh) * | 2006-09-26 | 2007-10-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体式换新风装置 |
CN105485783A (zh) * | 2016-01-28 | 2016-04-13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N107655108A (zh) * | 2017-09-20 | 2018-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211233084U (zh) * | 2019-12-02 | 2020-08-11 | 维克(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健康新风型风机盘管机组 |
CN111536594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新风风道防冻结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211290286U (zh) * | 2019-12-02 | 2020-08-18 |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
CN111595006A (zh) * | 2020-05-25 | 2020-08-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量控制装置和风管机 |
CN111912007A (zh) * | 2020-07-16 | 2020-11-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N212252866U (zh) * | 2020-06-23 | 2020-12-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 |
CN212901739U (zh) * | 2020-05-13 | 2021-04-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管进风装置及新风空调器 |
-
2021
- 2021-09-01 CN CN202111019794.2A patent/CN1135872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5888A (ja) * | 2000-10-12 | 2002-04-1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空調機器 |
CN200958803Y (zh) * | 2006-09-26 | 2007-10-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体式换新风装置 |
CN105485783A (zh) * | 2016-01-28 | 2016-04-13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N107655108A (zh) * | 2017-09-20 | 2018-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211233084U (zh) * | 2019-12-02 | 2020-08-11 | 维克(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健康新风型风机盘管机组 |
CN211290286U (zh) * | 2019-12-02 | 2020-08-18 |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
CN111536594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新风风道防冻结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212901739U (zh) * | 2020-05-13 | 2021-04-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管进风装置及新风空调器 |
CN111595006A (zh) * | 2020-05-25 | 2020-08-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量控制装置和风管机 |
CN212252866U (zh) * | 2020-06-23 | 2020-12-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 |
CN111912007A (zh) * | 2020-07-16 | 2020-11-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88800A (zh) * | 2022-09-02 | 2022-11-04 | 清华大学 | 可变进气径流式涡轮机 |
WO2024146079A1 (zh) * | 2023-01-03 | 2024-07-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蜗壳、风机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87238A (zh)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US20100198411A1 (en) | Ventilation system | |
CN109695945A (zh) | 空调换热器自清洁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 |
KR20140138508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09819709U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336665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1306726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 |
JP2008045756A (ja) | 送風装置 | |
CN111306736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 |
US11193684B2 (en) | Detecting blockage of air conditioner unit based on control signal | |
CN109489216B (zh) | 一种舒适性风管送风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215597610U (zh) | 水洗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 |
CN114857756A (zh) |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 |
CN111197800A (zh) | 空调引风调节的自动控制方法 | |
CN215412176U (zh) |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00937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5059977A (zh) | 新风结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调节方法 | |
CN108917015B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216163A (zh) | 空调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553297A (zh) | 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和油烟机 | |
CN112856584A (zh) |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880036A (zh) |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 |
US20200109875A1 (en) | Cover assembly for an opening in a bulkhead of an air conditioner unit | |
US11448415B2 (en) | Auto-adjusting fan assembly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appliance | |
CN221005229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