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7756A -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7756A
CN114857756A CN202210782368.2A CN202210782368A CN114857756A CN 114857756 A CN114857756 A CN 114857756A CN 202210782368 A CN202210782368 A CN 202210782368A CN 114857756 A CN114857756 A CN 114857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ntrol unit
air volume
rotating shaft
carbon mon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2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k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k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k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k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23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7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7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7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for maintaining constant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2Carbon mon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定风量阀包括阀体、中控单元、一氧化碳检测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阀片组件以及扇叶组件。阀体设置有通风腔;中控单元与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均设置于阀体的外表面,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阀片组件包括转轴和阀片,转轴转动设置于通风腔内。阀片连接于转轴,并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内壁形成通风口;扇叶组件包括扇叶以及电机,电机电性连接于中控单元,扇叶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与电机电性连接,扇叶位于阀片组件的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朝向阀片组件,出风端朝向第二端。本发明可以避免用户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定风量阀是一种机械式自力装置,其风量控制不需要外加动力,而是依靠气流力来定位控制阀门的位置,从而在整个压力差范围内将气流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流量上。传统的定风量阀广泛用于需要定风量的通风系统中,例如宾馆、写字楼或体育馆等,由于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因此定风量阀的体积也相应较大,才能对整个建筑起到通风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各家各户都配备有空调。在夏天天气炎热时,住户会打开空调的制冷模式,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冬天天气严寒时,住户会打开空调的制热模式,以提升室内的温度。当空调处于工作状态时,住户通常会关闭家里的门窗,以提高空调制热或制冷的效果,同时住户会进行诸如洗澡或煮饭等正常的生活活动。
但是,大多数家用空调并没有配备通风系统,因此当空调处于工作状态,住户对燃气灶等家用设备进行误操作,或在室内通过燃烧炭火取暖时,可能持续性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若住户未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适于连通送风机,包括阀体、中控单元、一氧化碳检测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阀片组件以及扇叶组件。阀体设置有通风腔,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连通送风机,且第一端通过通风腔连通第二端;中控单元设置于阀体的外表面;一氧化碳检测装置设置于阀体的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一氧化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阀片组件包括转轴和阀片,转轴转动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装置。阀片连接于转轴,并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内壁形成通风口。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阀片转动,以改变通风口面积;扇叶组件包括扇叶以及电机,电机电性连接于中控单元,扇叶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与电机电性连接,扇叶位于阀片组件的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朝向阀片组件,出风端朝向第二端。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中控单元可以根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自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以及阀片转动,从而调节通风口的面积。此外可以自动控制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并调整扇叶的转速,以调整送风比例,从而降低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比值,避免住户在未通风的情况下误操作家用电器(如燃气灶、热水器等)或在家烤炭火而持续生成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棘轮套设于转轴,并与转轴连接。棘轮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棘轮绕第一旋向转动,以带动转轴和阀片绕第一旋向转动;棘轮的外缘设置有多个棘齿,多个棘齿绕棘轮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棘齿之间形成齿槽。棘爪包括尾端和尖端,尾端转动设置于通风腔内,尖端嵌入齿槽,并均与形成齿槽的相邻两个棘齿抵接,以限制棘轮绕第二旋向转动,第二旋向与第一旋向的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棘轮绕第一旋向转动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阀片转动,同时棘爪限制棘轮绕第二旋向(第一旋向的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较为精确地驱动阀片以同一角度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复位组件,连接件连接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内壁,连接件具有相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朝第二安装面凹陷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底壁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避让槽的底壁以及第二安装面;转轴穿设于通孔,且棘轮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避让槽内。棘轮的远离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避让槽外;棘爪的尾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且棘爪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安装面;复位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棘爪,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阀体,第一扭簧向棘爪施加第一复位力,第一复位力的方向为第二旋向;第二扭簧套设于转轴,第二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棘轮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避让槽的底壁,第二扭簧向棘轮施加第二复位力,第二复位力的方向为第二旋向;通过第一复位力以及第二复位力限制棘轮绕第二旋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轴承、套筒以及传动轮,轴承嵌设于通孔,且轴承的外圈固定于连接件的位于通孔的内壁;套筒穿设并连接于轴承的内圈。套筒的一端突出于避让槽的底壁,并连接于棘轮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端突出于第二安装面;套筒套设于转轴,且套筒的内壁与转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第二扭簧设置于间隙;传动轮套设并连接于套筒的突出第二安装面的一端,且传动轮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轮沿第一旋向转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与棘轮同步转动的传动轮,且传动轮与棘轮设置于连接件两侧,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传动轮带动棘轮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转轴与阀片转动,避免了第一驱动装置直接驱动棘轮,降低结构设计的难度,同时可以防止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连接件的设置棘轮的一侧,以提高空间利用的合理性,避免局部空间冗余,同时避免第一驱动装置与棘轮之间形成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与避让槽间隔设置;定风量阀还包括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伸缩筒、伸缩杆以及第二驱动装置;伸缩筒嵌入容纳槽的底壁,伸缩筒设置有伸缩腔,伸缩腔连通容纳槽,且伸缩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面;伸缩杆的一端伸入伸缩腔内,另一端突出伸缩腔,并转动连接于棘爪的尾端,以使棘爪可绕伸缩杆的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伸缩腔的底壁,并与中控单元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于伸缩杆的位于伸缩腔内的一端,并用于驱动伸缩杆沿伸缩腔的深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棘爪沿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移动,并选择性地收回容纳槽内或嵌入棘轮的齿槽。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伸缩组件,可以使棘爪沿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往复运动,当棘爪移动至容纳槽内时,棘爪与棘轮分离,棘轮可以绕第二旋向转动并复位,从而可以带动阀片复位,当阀片复位后,棘爪可以反方向移动并嵌入棘轮的齿槽内,从而使得棘爪与棘轮连接。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棘爪与棘轮之间的离合,从而实现棘轮反转复位并带动阀片复位的效果,且棘爪收回容纳槽内时,伸缩组件不会位于棘轮反转时的路径上,从而不会即棘轮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还包括承载板和承载台,承载板设置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侧壁,并部分遮挡通风腔,转轴转动设置于承载板的朝向第二端的表面;承载台设置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侧壁,并与承载板相对设置,承载台与承载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承载台的朝向第二端的表面嵌设有电磁装置,电磁装置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阀片的远离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磁性件,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阀片转动至磁性件接触电磁装置时,中控单元控制电磁装置通电,以磁性吸附磁性件,从而使得阀片封闭通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以及多个制冷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阀体的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阀体的位于通风腔的内壁,并邻近第一端,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加热丝网,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阀体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加热丝网设置于通风腔内,并位于扇叶与阀片之间,加热丝网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单元;每个制冷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制冷片,每个第二控制单元均对应设置于扇叶的一个扇片,每个制冷片均对应嵌设于扇叶的一个扇片,制冷片具有吸热端以及散热端,吸热端朝向第一端,散热端朝向第二端。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以及制冷装置,可以满足由第二端吹出的风可以与当前室内的温度之间温差较小的要求,从而在通风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定风量阀,包括:获取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并带动阀片转动,以改变通风口面积;以及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并改变扇叶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获取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并带动阀片转动至预设位置;通风,并使风从第一端经通风腔吹至第二端;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第二温度;以及根据测得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发送目标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测得的室内温度与初始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发送目标控制指令,包括:当测得的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向加热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并使加热装置工作;以及当测得的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向制冷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并使制冷装置工作。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通过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中控单元可以根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自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以及阀片转动,从而调节通风口的面积,同时可以自动控制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并调整扇叶的转速,以调整送风比例,从而降低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比值,可以避免住户在未通风的情况下误操作家用电器(如燃气灶、热水器等)或在家烤炭火而持续生成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风量阀在第一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风量阀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定风量阀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定风量阀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定风量阀100,阀体10,通风腔11,第一端12,第二端13,中控单元20,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转轴51,阀片52,磁性件521,第一传动组件53,棘轮531,棘爪532,连接件54,第二传动组件55,轴承551,套筒552,传动轮553,扇叶组件60,扇叶61,电机62,第一温度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加热装置73,制冷装置74,承载板81,承载台82,电磁装置8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100,适于连通送风机。该定风量阀100包括阀体10、中控单元20、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第一驱动装置、阀片组件以及扇叶组件60。阀体10设置有通风腔11,并具有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第一端12用于连通送风机,且第一端12通过通风腔11连通第二端13;中控单元20设置于阀体10的外表面;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设置于阀体10的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20;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通风腔11内,并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阀片组件包括转轴51和阀片52。转轴51转动设置于通风腔11内,并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装置;阀片52连接于转轴51,并与阀体10的位于通风腔11的内壁形成通风口。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51转动,进而带动阀片52转动,以改变通风口面积;扇叶组件60包括扇叶61以及电机62,电机62电性连接于中控单元20,扇叶61设置于通风腔11内,并与电机62电性连接,扇叶61位于阀片组件的远离第一端12的一侧,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朝向阀片组件,出风端朝向第二端13。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检测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中控单元20可以根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自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51以及阀片52转动,从而调节通风口的面积。可以自动控制电机62带动扇叶61转动并调整扇叶61的转速,以调整送风比例,从而降低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比值,可以避免住户在未通风的情况下误操作家用电器(如燃气灶、热水器等)或在家烤炭火而持续生成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53,第一传动组件53包括棘轮531和棘爪532,棘轮531套设于转轴51,并与转轴51连接,棘轮531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棘轮531绕第一旋向转动,以带动转轴51和阀片52绕第一旋向转动。棘轮531的外缘设置有多个棘齿,多个棘齿绕棘轮531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棘齿之间形成齿槽;棘爪532包括尾端和尖端,尾端转动设置于通风腔11内,尖端嵌入齿槽,并均与形成齿槽的相邻两个棘齿抵接,以限制棘轮531绕第二旋向转动,第二旋向与第一旋向的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棘轮531绕第一旋向转动并带动转轴51转动,从而带动阀片52转动,同时棘爪532限制棘轮531绕第二旋向(第一旋向的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较为精确地驱动阀片52以同一角度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连接件54和复位组件,连接件54连接于阀体10的位于通风腔11的内壁。连接件54具有相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朝第二安装面凹陷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底壁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避让槽的底壁以及第二安装面。转轴51穿设于通孔,且棘轮531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避让槽内,棘轮531的远离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避让槽外;棘爪532的尾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且棘爪5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安装面。复位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棘爪532,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阀体10,第一扭簧向棘爪532施加第一复位力,第一复位力的方向为第二旋向;第二扭簧套设于转轴51,第二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棘轮531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避让槽的底壁,第二扭簧向棘轮531施加第二复位力,第二复位力的方向为第二旋向;通过第一复位力以及第二复位力限制棘轮531绕第二旋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55,第二传动组件55包括轴承551、套筒552以及传动轮553,轴承551嵌设于通孔,且轴承551的外圈固定于连接件54的位于通孔的内壁。套筒552穿设并连接于轴承551的内圈,套筒552的一端突出于避让槽的底壁,并连接于棘轮531的朝向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端突出于第二安装面。套筒552套设于转轴51,且套筒552的内壁与转轴5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第二扭簧设置于间隙;传动轮553套设并连接于套筒552的突出第二安装面的一端,且传动轮553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轮553沿第一旋向转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与棘轮531同步转动的传动轮553,且传动轮553与棘轮531设置于连接件54两侧。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传动轮553带动棘轮53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转轴51与阀片52转动,避免了第一驱动装置直接驱动棘轮531,降低结构设计的难度,同时可以防止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连接件54的设置棘轮531的一侧,以提高空间利用的合理性,避免局部空间冗余,同时避免第一驱动装置与棘轮531之间形成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与避让槽间隔设置;定风量阀100还包括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伸缩筒、伸缩杆以及第二驱动装置;伸缩筒嵌入容纳槽的底壁,伸缩筒设置有伸缩腔,伸缩腔连通容纳槽,且伸缩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面。伸缩杆的一端伸入伸缩腔内,另一端突出伸缩腔,并转动连接于棘爪532的尾端,以使棘爪532可绕伸缩杆的轴线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伸缩腔的底壁,并与中控单元2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于伸缩杆的位于伸缩腔内的一端,并用于驱动伸缩杆沿伸缩腔的深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棘爪532沿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移动,并选择性地收回容纳槽内或嵌入棘轮531的齿槽。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伸缩组件,可以使棘爪532沿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往复运动。当棘爪532移动至容纳槽内时,棘爪532与棘轮531分离,棘轮531可以绕第二旋向转动并复位,从而可以带动阀片52复位,当阀片52复位后,棘爪532可以反方向移动并嵌入棘轮531的齿槽内,从而使得棘爪532与棘轮531连接。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棘爪532与棘轮531之间的离合,从而实现棘轮531反转复位并带动阀片52复位的效果。棘爪532收回容纳槽内时,伸缩组件不会位于棘轮531反转时的路径上,从而不会即棘轮531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100还包括承载板81和承载台82,承载板81设置于阀体10的位于通风腔11的侧壁,并部分遮挡通风腔11,转轴51转动设置于承载板81的朝向第二端13的表面。承载台82设置于阀体10的位于通风腔11的侧壁,并与承载板81相对设置,承载台82与承载板81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承载台82的朝向第二端13的表面嵌设有电磁装置821,电磁装置821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
阀片52的远离承载板81的一侧设置有磁性件521,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阀片52转动至磁性件521接触电磁装置821时,中控单元20控制电磁装置821通电,以磁性吸附磁性件521,从而使得阀片52封闭通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加热装置73以及多个制冷装置74,第一温度传感器71设置于阀体10的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72设置于阀体10的位于通风腔11的内壁,并邻近第一端12,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加热装置73包括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加热丝网。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阀体10外表面,并与中控单元20电性连接,加热丝网设置于通风腔11内,并位于扇叶61与阀片52之间,加热丝网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单元;每个制冷装置74包括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制冷片,每个第二控制单元均对应设置于扇叶61的一个扇片,每个制冷片均对应嵌设于扇叶61的一个扇片,制冷片具有吸热端以及散热端,吸热端朝向第一端12,散热端朝向第二端13。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热装置73以及制冷装置74,可以满足由第二端13吹出的风可以与当前室内的温度之间温差较小的要求,从而在通风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100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定风量阀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
步骤S120: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51转动,并带动阀片52转动,以改变通风口面积。
步骤S130: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电机62驱动扇叶61转动,并改变扇叶61的转速。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风量阀10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加热装置73和制冷装置74;获取一氧化碳检测装置30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前,还包括:
步骤S21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51转动,并带动阀片52转动至预设位置;
步骤S220:通风,并使风从第一端12经通风腔11吹至第二端13;
步骤S230: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71测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72测得的第二温度;以及
步骤S240:根据测得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73或制冷装置74发送目标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测得的室内温度与初始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73或制冷装置74发送目标控制指令,包括:当测得的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向加热装置73发送控制指令并使加热装置73工作;以及当测得的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向制冷装置74发送控制指令并使制冷装置74工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适于连通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该定风量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通风腔,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通所述送风机,且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通风腔连通所述第二端;
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
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所述一氧化碳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一氧化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并传输至中控单元;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并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阀片组件,所述阀片组件包括转轴和阀片,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阀片连接于所述转轴,并与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形成通风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阀片转动,以改变所述通风口面积;以及
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包括扇叶以及电机,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于所述中控单元,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并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扇叶位于所述阀片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阀片组件,所述出风端朝向所述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棘轮,所述棘轮套设于所述转轴,并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棘轮绕所述第一旋向转动,以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阀片绕所述第一旋向转动;所述棘轮的外缘设置有多个棘齿,多个所述棘齿绕所述棘轮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形成齿槽;以及
棘爪,所述棘爪包括尾端和尖端,所述尾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所述尖端嵌入所述齿槽,并均与形成所述齿槽的相邻两个所述棘齿抵接,以限制所述棘轮绕第二旋向转动,所述第二旋向与所述第一旋向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所述连接件具有相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朝所述第二安装面凹陷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棘轮的朝向所述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棘轮的远离所述避让槽底壁的表面位于所述避让槽外;所述棘爪的所述尾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且所述棘爪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及
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所述棘爪,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一扭簧向所述棘爪施加第一复位力,所述第一复位力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旋向;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扭簧的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所述棘轮的朝向所述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个扭簧脚连接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所述第二扭簧向所述棘轮施加第二复位力,所述第二复位力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旋向;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力以及所述第二复位力限制所述棘轮绕所述第二旋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轴承,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套筒,所述套筒穿设并连接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套筒的一端突出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并连接于所述棘轮的朝向所述避让槽底壁的表面,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扭簧设置于所述间隙;以及
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套设并连接于所述套筒的突出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端,且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轮沿所述第一旋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避让槽间隔设置;所述定风量阀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嵌入所述容纳槽的底壁,所述伸缩筒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连通所述容纳槽,且所述伸缩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入所述伸缩腔内,另一端突出所述伸缩腔,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棘爪的尾端,以使所述棘爪可绕所述伸缩杆的轴线转动;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伸缩腔的底壁,并与所述中控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的位于所述伸缩腔内的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沿所述伸缩腔的深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移动,并选择性地收回所述容纳槽内或嵌入所述棘轮的所述齿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风量阀还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通风腔的侧壁,并部分遮挡所述通风腔,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以及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通风腔的侧壁,并与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所述承载台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承载台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嵌设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阀片的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磁性件,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片转动至所述磁性件接触所述电磁装置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所述电磁装置通电,以磁性吸附所述磁性件,从而使得所述阀片封闭所述通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风量阀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并邻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加热丝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阀体外表面,并与所述中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加热丝网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并位于所述扇叶与所述阀片之间,所述加热丝网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及
多个制冷装置,每个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制冷片,每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均对应设置于所述扇叶的一个扇片,每个所述制冷片均对应嵌设于所述扇叶的一个所述扇片,所述制冷片具有吸热端以及散热端,所述吸热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散热端朝向所述第二端。
8.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风量阀,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
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阀片转动,以改变所述通风口面积;以及
基于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扇叶转动,并改变所述扇叶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风量阀包括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制冷装置;所述获取所述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测得的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阀片转动至预设位置;
通风,并使风从所述第一端经所述通风腔吹至所述第二端;
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第二温度;以及
根据测得的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发送目标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得的室内温度与初始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基于确定的控制策略向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发送目标控制指令,包括:
当测得的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向所述加热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并使所述加热装置工作;以及
当测得的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向所述制冷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并使所述制冷装置工作。
CN202210782368.2A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4857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2368.2A CN114857756A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2368.2A CN114857756A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7756A true CN114857756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2368.2A Pending CN114857756A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77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2040A (zh) * 2023-10-25 2023-11-24 碎得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风量调节阀及可调风量式风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15846U (zh) * 2016-04-22 2016-11-23 恒爱节能环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管止回阀
CN107339766A (zh) * 2017-06-20 2017-11-10 安徽钟南防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
CN210512060U (zh) * 2019-09-10 2020-05-12 烟台市人和建设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变风量新风系统
CN212780718U (zh) * 2020-07-24 2021-03-23 天津安凯安全卫生评价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职业卫生检测用的安全性好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
CN215110772U (zh) * 2021-03-27 2021-12-10 天津艾沃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止回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15846U (zh) * 2016-04-22 2016-11-23 恒爱节能环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管止回阀
CN107339766A (zh) * 2017-06-20 2017-11-10 安徽钟南防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
CN210512060U (zh) * 2019-09-10 2020-05-12 烟台市人和建设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变风量新风系统
CN212780718U (zh) * 2020-07-24 2021-03-23 天津安凯安全卫生评价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职业卫生检测用的安全性好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
CN215110772U (zh) * 2021-03-27 2021-12-10 天津艾沃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止回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2040A (zh) * 2023-10-25 2023-11-24 碎得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风量调节阀及可调风量式风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1762B1 (en) Air coo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attic
US20140206278A1 (en) Automated fresh air cooling system
WO2019233277A1 (zh)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JPH04208338A (ja) パイプ用ファン
JP623780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857756A (zh)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CN11130672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KR102116605B1 (ko) 각도가 가변되는 s형 날개 구조체 및 이의 개폐 동작 방법과, 이를 결합한 공기정화기
JP2008014597A (ja) 通風建物
CN11130673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212431138U (zh) 空调室外机的遮挡装置
CN211877931U (zh) 扩散式保温气体检测仪
JP2020008232A (ja) 吹出し口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KR102265528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능을 구비한 전동식 루버창호
JP5053128B2 (ja) サーキュレータ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2257475A1 (zh) 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杀菌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JP3677363B2 (ja) 住宅の換気装置
CN113566287B (zh)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0248B (zh)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JP643814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11667960U (zh) 一种智能建筑用节能型通风装置
CN211261210U (zh) 一种格栅组件及厨房空调
JP4215035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80954B2 (ja) 通気建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