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6218B -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6218B
CN113586218B CN202110983431.4A CN202110983431A CN113586218B CN 113586218 B CN113586218 B CN 113586218B CN 202110983431 A CN202110983431 A CN 202110983431A CN 113586218 B CN113586218 B CN 113586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channel
barre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3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6218A (zh
Inventor
朱成志
余斌勇
陈键
张小忠
潘成一
黄浙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b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b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b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b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34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6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6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6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1Cooling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16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有泵腔,泵腔内设有泵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筒和出水筒,进水筒和出水筒均和泵腔连通,进水筒上连通有进水管,壳体上设有连通泵腔的出水管,进水管用于和冷却器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用于和冷却器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筒内设有控制阀,控制阀受温度控制将进水筒和进水管连通。本申请通过设置进水筒和出水筒,利用控制阀控制进水管和进水筒的通断,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使得缸体不经过冷却器后进行小循环快速升温,缩短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长,以便于发动机快速达到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便于冬季寒冷时发动机迅速升温进行热机。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摩托车的运行中,发动机会产生很多能量,比如热量。热量从缸体进行散发,为了对缸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通常采用风冷和水冷的方式对摩托车发动机缸体进行降温。
水冷的方式通常是将冷却器的进水端和缸体相连通,以使缸体内吸收热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能够进入冷却器,然后将水泵和冷却器的出水端连通,以通过水泵将水抽入冷却器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将冷却降温的水从水泵出水端流回缸体,以对缸体进行快速降温。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当冬季天气较为寒冷时,缸体内的水直接经过冷却器后在回到缸体内,容易使得缸体内水温达到工作温度的速度较慢,从而使得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长,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泵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筒和出水筒,所述进水筒和出水筒均和泵腔连通,所述进水筒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泵腔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和冷却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用于和冷却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筒内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受温度控制将进水筒和进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内的水温不高时,泵体启动,缸体内的水从进水筒进入,此时控制阀将进水管关闭,以使水流从进水筒进入后流入泵腔内。泵体将进入泵腔内的水从出水筒排出,以将缸体出来的水经过壳体后流回缸体,实现缸体内的水循环,以使缸体内的水迅速升温达到工作温度。
当缸体内的水温过高时,泵体启动,缸体内的水从进水筒进入后,控制阀感应高温水将进水管连通,使得泵体对出水管的吸力使得水一部分进入泵腔内后,另一部分水从进水管进入。然后进入冷却器内将高温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再从出水管进入泵腔内,使得泵腔内充有冷却后的水从出水筒排入缸体,实现水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再流回缸体。
因此通过设置进水筒和出水筒,利用控制阀控制进水管和进水筒的通断,使得缸体不经过冷却器后进行小循环快速升温,缩短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长,以便于发动机快速达到工作时的温度;水温高时缸体的水经过冷却器降温后流回缸体内,以对缸体进行降温散热,从而便于冬季寒冷时发动机迅速升温进行热机。
可选的,所述进水筒内设有选择阀,所述控制阀进行控制后所述选择阀再进行选择,所述进水筒上连通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远离所述进水筒的一端和泵腔连通,所述出水筒连通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远离所述出水筒的一端连通进水管,所述选择阀用于选择进水筒分别和进水管、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封堵所述出水筒的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将出水筒封堵的同时将出水通道和泵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流出的水温度过高时,选择阀将进水筒和进水管导通,高温水从控制阀进入到选择阀,选择阀选择进水筒和进水通道连通,以使进水筒和进水管未连通。然后使得从进水筒进入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泵腔内,另一部分进入进水筒内后进入进水通道,然后通过进水通道进入到泵腔内,此时泵腔内的水朝出水筒流动。
出水通道内的封堵件将出水筒封堵,使得泵腔出来的水进入到出水通道内,进而使得出水通道内的水进入到进水管内。然后泵体转动将进水管内的高温水导入冷却器内进行冷却,冷却完之后的水进入到泵腔内,再从泵腔流入出水筒内,此时出水通道的封堵件解除对出水筒的封堵,以使经过冷却器后的水从出水筒流入缸体内。以使高温水经过进水筒后分别从进水通道和进水筒进入泵腔内。
因此通过设置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利用选择阀选择进水筒和进水通道连通,以使高温水经过进水管道、泵腔、出水管道后才流入冷却器内,以减小高温水直接进入冷却器内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较高的水对冷却器造成的损伤。
可选的,所述选择阀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水筒内顶部的选择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驱动所述选择筒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选择筒上分别开设有和进水管连通的第一通孔、和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进水管和第一通孔未连通时,所述进水通道和第二通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内温度较高的水流入进水筒内时,驱动件启动,驱动选择筒转动,以使第一通孔和进水管未连通、第二通孔和进水通道相连通,使得进入的高温水一部分直接从进水筒进入泵腔、另一部分水从进水通道进入泵腔内,以使高温水经过出水通道流入进水管后再进入冷却器内进行冷却,以减少高温水直接流入冷却器内,达到对冷却器保护的效果。
当缸体内水温不高时,驱动件未启动,此时第一通孔和进水管连通、第二通孔未和进水通道连通,以使小部分水从进水筒直接进入泵腔内,然后从出水筒流回缸体内,此时封堵件将出水通道封堵,以使温度不高的水直接经过泵腔内形成循环。直至水温提升较快时,控制阀将进水筒和进水管连通,此时第一通孔也和进水管连通,以使水从进水管进入冷却器内冷却后流回泵腔,再从泵腔流出后从出水筒流回缸体。
因此通过设置选择筒,利用驱动件驱动选择筒转动,使得第一通孔和进水管连通与关闭、第二通孔和进水通道连通与关闭,以便于水温在不高、快速上升、上升至较高温度下,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提高冷却效率,节约能源。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连通进水筒下端的储气通道,所述储气通道延伸至进水筒的上端,所述驱动件包括滑移于储气通道内的推杆,所述推杆受储气通道内的气压推动而滑移,所述推杆同时也滑移于进水筒的上端,所述推杆上设有带动所述选择筒转动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内的水温较高时,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使得进入进水筒内的气压增大,使得水汽进入储气通道,以使储气通道内的气压增大。进而带动推杆朝出水筒滑移,以使推杆通过连接件带动选择筒转动,实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于进水筒内的转动,从而便于将第二通孔和进水通道连通、第一通孔未和进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杆位于进水筒内一端的齿条、啮合于所述齿条上的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进水筒顶壁,同时所述齿轮同轴连接于选择筒的顶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受气压推动朝进水筒内滑移时,推杆带动齿条朝进水筒内滑移,齿条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选择筒于进水筒内转动,以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于进水筒内转动,从而便于选择筒转动后转移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可选的,所述储气通道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所述固定环一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固定环一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杆上,所述弹簧一用于拉动推杆滑入储气通道,并带动齿轮和选择筒转动后,将选择筒上的第一通孔连通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气通道内气压增大时,气压穿过固定环一后推动推杆朝进水筒内滑移,使得弹簧一拉伸,以使齿条带动齿轮、选择筒转动。并随着沸腾的水使得储气通道内的气压不稳定,使得推杆朝进水筒滑动后由于气压不稳定,在弹簧一的拉动下于储气通道内来回滑动。进而使得齿条带动齿轮、选择筒来回转动,使得第二通孔和进水通道间断连通、第一通孔和进水管间断未连通,以便于高温水先经过进水通道、泵腔、出水通道后再进入冷却器。直至水温降低后,弹簧一作用于推杆上拉动推杆朝储气通道内滑移,以使选择筒转动后将第一通孔和进水管连通、第二通孔未和进水通道连通。因此通过设置弹簧一,利用固定环一和弹簧一的配合,弹簧一的拉力使得推杆在气压减小后的储气通道复位,从而便于温度降低后的水从进水管直接进入冷却器或经过泵腔后再进入冷却器。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连通储气通道和出水筒的充气通道,所述封堵件包括滑移于充气通道内的堵杆、设置于所述堵杆上并滑移于出水筒内的堵板、设置于所述堵板一侧将所述出水通道封堵的堵柱,所述堵杆受充气通道内气压带动堵板和堵柱滑移后将出水筒封堵、出水通道和泵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沸腾的水进入储气通道内后,沸腾的水使得储气通道和充气通道内的气压均增大,此时充气通道内的堵杆受到气压的推动后带动堵板和堵柱朝出水筒内滑移。进而使得堵柱解除对出水通道的封堵、堵板将出水筒进行封堵,使得泵腔流过来的高温水直接进入出水通道,并从出水通道流入进水管内后再流入冷却器内。因此通过设置堵杆、堵板、堵柱,利用充气通道内的气压使得堵柱解除对出水通道的封堵、堵板对出水筒的封堵,从而便于温度较高的水经过进水通道、泵腔、出水通道后再进入冷却器。
可选的,所述充气通道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所述固定环二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固定环二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堵杆上,所述弹簧二用于拉通所述堵杆滑入充气通道,并带动堵板和堵柱滑移,将进水筒和泵腔连通、出水通道和出水筒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气通道内的气压增大时,气压穿过固定环二后推动堵杆朝出水筒内滑移,以使弹簧二拉伸,带动堵柱脱离出水通道、堵板封堵出水筒。并随着沸腾的水使得充气通道内的气压不稳定,使得堵杆朝进水筒滑动后由于气压不稳定,在弹簧二的拉动下于充气通道内来回滑动。进而使得堵柱、堵板于出水筒内来回滑动,使得第泵腔和出水通道间断连通、泵腔和出水筒间断未连通,以便于高温水一部分先经过进水通道、泵腔、出水通道后再进入冷却器,另一部分水直接从出水筒流回缸体。直至水温降低后,弹簧二作用于堵杆上拉动堵杆朝充气通道内滑移,以使泵腔和出水筒连通、泵腔未和出水通道连通。因此通过设置弹簧二,利用固定环二和弹簧二的配合,弹簧一的拉力使得堵杆在气压减小后的储气通道复位,从而便于温度降低后的水从进水管直接进入冷却器或经过泵腔后再进入冷却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进水筒和出水筒,利用控制阀控制进水管和进水筒的通断,使得缸体不经过冷却器后进行小循环快速升温,缩短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长,以便于发动机快速达到工作时的温度;水温高时缸体的水经过冷却器降温后流回缸体内,以对缸体进行降温散热,从而便于冬季寒冷时发动机迅速升温进行热机。
通过设置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利用选择阀选择进水筒和进水通道连通,以使高温水经过进水管道、泵腔、出水管道后才流入冷却器内,以减小高温水直接进入冷却器内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较高的水对冷却器造成的损伤。
通过设置选择筒,利用驱动件驱动选择筒转动,使得第一通孔和进水管连通与关闭、第二通孔和进水通道连通与关闭,以便于水温在不高、快速上升、上升至较高温度下,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提高冷却效率,节约能源。
通过设置弹簧一,利用固定环一和弹簧一的配合,弹簧一的拉力使得推杆在气压减小后的储气通道复位,从而便于温度降低后的水从进水管直接进入冷却器或经过泵腔后再进入冷却器。
通过设置堵杆、堵板、堵柱,利用充气通道内的气压使得堵柱解除对出水通道的封堵、堵板对出水筒的封堵,从而便于温度较高的水经过进水通道、泵腔、出水通道后再进入冷却器。
通过设置弹簧二,利用固定环二和弹簧二的配合,弹簧一的拉力使得堵杆在气压减小后的储气通道复位,从而便于温度降低后的水从进水管直接进入冷却器或经过泵腔后再进入冷却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泵腔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出水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储气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选择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顶盖;111、通气板;12、底盖;121、密封槽;122、密封圈;13、泵腔;14、小循环通道;15、储气通道;151、固定环一;152、弹簧一;16、充气通道;161、固定环二;162、弹簧二;2、泵体;3、进水筒;31、控制阀;32、进水通道;4、出水筒;41、出水通道;5、进水管;6、出水管;7、选择阀;71、选择筒;711、第一通孔;712、第二通孔;72、推杆;73、连接件;731、齿条;732、齿轮;8、封堵件;81、堵杆;82、堵板;83、堵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参照图1,水冷系统包括壳体1,转动连接于壳体1内的泵体2,泵体2的输出轴延伸出壳体1的下端用于和电机连接。壳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进水筒3、出水筒4。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内开设有供泵体2转动吸水的泵腔13,壳体1内靠近进水筒3的一端开设有和进水筒3、泵腔13连通的小循环通道14,壳体1靠近出水筒4的一端也开设有和出水筒4、泵腔13连通的小循环通道14。泵体2转动将缸体内的水从进水筒3吸入至泵腔13内,然后从出水筒4流回缸体,以使冬季天气寒冷情况下,缸体内的水快速循环流动,使得缸体内的水温迅速升高,以缩短发动机热机所需的时长。
参照图1,进水筒3上端远离泵体2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5,壳体1中间部分连接有和泵腔13直接连通的出水管6,进水管5和出水管6的口径均大于小循环通道14。进水管5和出水管6相平行,且进水管5和冷却器的进水端连筒,出水管6和冷却器的出水端连通。
参照图1和图2,进水筒3内固定连接有控制进水管5和进水筒3连通的控制阀31,控制阀31位于进水筒3的底部,控制阀31为恒温阀。从进水筒3进入的水温过高时控制阀31将进水筒3和进水管5导通,使得水在泵体2的抽动下,将大部分高温水从进水筒3导入进水管5内,以使高温水从进水管5进入冷却器后从出水管6流入泵腔13内。以将冷却后的水倒入泵腔13后从出水筒4流回缸体,完成对缸体内的高温水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缸体冷却降温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3,壳体1包括顶盖11和底盖12,顶杆和底盖12通过若干个螺栓进行固定,底盖12上开设有密封槽121,密封槽121将小循环通道14、泵腔13、进水筒3、出水筒4包围,密封槽121内嵌入有密封圈122,以通过顶盖11和底盖12将密封圈122抵紧于密封槽121内,加强顶盖11和底盖1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参照图1和图2,进水筒3上远离进水管5的一侧连通有进水通道32,进水通道32位于顶盖11上,进水通道32远离进水筒3的一端直接连通于泵腔13内。壳体1内嵌入有出水通道41,出水通道41位于底盖12内,出水通道41的一端和出水筒4连通,另一端延伸出底盖12向上延伸,并和进水管5的侧壁可拆卸连通。
参照图2,进水筒3内位于控制阀31上方安装有选择阀7,选择阀7位于顶盖11内,选择阀7用于选择进水筒3分别和进水管5、进水通道32连通。控制阀31控制进水筒3上端和进水管5连通之后,选择阀7才进行选择。
参照图3,出水通道41内安装有将出水筒4封堵的封堵件8,封堵件8位于底盖12内,封堵件8将出水筒4封堵时,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通道41连通;封堵件8将出水筒4封堵时,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筒4连通。
参照图2和图3,进水筒3内进入的水温太高时,控制阀31将进水筒3上端和进水管5导通,此时选择阀7进行选择,以将进水筒3和进水管5封堵,将进水筒3和进水通道32连通,以使进入的高温水小部分从进水筒3经过小循环通道14进入泵腔13,大部分水从进水筒3进入进水通道32后进入泵腔13,然后从泵腔13朝出水筒4流动。此时封堵件8将出水筒4封堵,将小循环通道14连通,以使高温水从小循环通道14进入出水通道41,然后再从进水管5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实现温度过高的水经过进水通道32、泵腔13、出水通道41一圈散热后再进入冷却器,减小进入冷却器内水的温度,从而减小冷却器受到高温水的损害。
参照图1和图4,顶盖11上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1,通气板111固定连接于进水筒3的侧壁上,通气板111内开设有连通进水筒3下端的储气通道15,储气通道15朝远离进水筒3延伸后竖直向上延伸,然后再朝进水筒3的上端延伸并连通进水筒3上端,储气通道15用于容纳从进水筒3进入的沸腾的水引起的水汽,使得壳体1内增大的气压进入储气通道15。
参照图3和图4,底盖12上还开设有连通储气通道15下端的充气通道16,充气通道16位于出水通道41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储气通道15和充气通道16也位于密封圈122内。充气通道16远离储气通道15的一端连通于靠近出水筒4的小循环通道14,以使沸腾的水从储气通道15进入充气通道16。
参照图2和图4,选择阀7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水筒3内顶部的选择筒71、安装于顶盖11内驱动选择筒71转动的驱动件,选择筒71滑动抵接于进水筒3的内壁,且选择筒71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分别和进水管5连通的第一通孔711、和进水通道32连通的第二通孔712。
参照图2和图4,第一通孔711和进水管5连通时,第二通孔712未和进水通道32连通,以通过驱动件驱动选择筒71的转动,实现进水筒3选择进水管5、进水通道32进行连通。
参照图4和图5,驱动件包括滑移于储气通道15上端的推杆72,推杆72沿垂直于选择筒71转动轴线的方向滑移。推杆72滑移于进水筒3内的一端位于选择筒71的上端,推杆72位于选择筒71的上端安装有带动选择筒71转动的连接件73。推杆72受气压的推动使得选择筒71在连接件73的连接下受推杆72的驱动后转动。
参照图4和图5,连接件73包括固定连接于推杆72上的齿条731、啮合于齿条731的齿轮732,齿轮732转动连接于进水筒3内顶壁上,同时齿轮732也同轴连接于选择筒71的顶壁,以通过推杆72的滑移带动齿轮732转动,进而带动选择筒71于进水筒3内转动。
参照图4和图5,储气通道15内位于推杆72远离齿条7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151,固定环一151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52,弹簧一152远离固定环一1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杆72上,以通过弹簧一152的拉力使得推杆72滑入储气通道15内,以使齿条731带动齿轮732、选择筒71转动后,将第一通孔711和进水管5连通,第二通孔712未和进水通道32连通。且由于储气通道15内沸腾的水产生的气压不稳定,使得推杆72在气压和弹簧一152的作用下于储气通道15内来回滑移,使得第二通孔712和进水通道32间断性连通,第一通孔711和进水管5间断性封闭。
参照图3和图6,封堵件8包括滑移于充气通道16内的堵杆81、固定连接于堵杆81上并滑移于出水筒4内的堵板82、固定连接于堵板82一侧将出水通道41封堵的堵柱83,堵杆81、堵板82、堵柱83均沿垂直于出水筒4的长度方向滑移。堵板82可滑入壳体1内,以便于堵板82滑入壳体1内后将出水筒4和小循环通道14连通。
参照图3和图6,堵杆81受充气通道16内的气压而滑动,以通过气压推动堵杆81带动堵板82、堵柱83进行滑移。充气通道16内靠近储气通道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161,固定环二161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二162,弹簧二162远离固定环二1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杆81上。
参照图3和图6,弹簧一152的拉力使得堵杆81滑入充气通道16内,以使堵杆81带动堵板82、堵柱83朝进水筒3滑移后,堵柱83将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通道41封堵,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筒4连通。且由于充气通道16内沸腾的水产生的气压不稳定,使得堵杆81在气压和弹簧二162的作用下于充气通道16内来回滑移,使得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通道41间断性连通、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筒4间断性封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冬季天气寒冷启动发动机时,发动机缸体内的水温不高,泵体2启动,水从进水筒3抽入,此时控制阀31将进水筒3和进水管5的连通关闭,水从小循环通道14进入泵腔13后从出水筒4流回缸体,以实现低温时缸体内水形成循环,以加快水流于缸体内流动,使得缸体不经过冷却器后进行小循环快速升温,缩短发动机需要热机的时长,以便于发动机快速达到工作时的温度。
当缸体水温度较高时,泵体2启动,水从进水筒3抽入,此时控制阀31将进水筒3和进水管5的连通打开,水流小部分从小循环通道14进入泵腔13,大部分水进入进水管5,然后从进水管5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后的水从出水管6流入泵腔13,以使泵体2将冷却后的水从出水筒4输入缸体内,实现缸体内水温较高时经过冷却器进行冷却。
当缸体水温太高时,水进入壳体1内后沸腾产生有水蒸汽,以使壳体1内的气压升高,此时泵体2启动,将水从进水筒3抽入后,控制阀31打开,且储气通道15内气压升高推动推杆72朝进水筒3滑移,以使弹簧一152跳动并拉伸。直至齿条731带动齿轮732、选择筒71转动,使得第一通孔711和进水管5间断性封闭、第二通孔712和进水通道32间断性连通,以使大部分高温水经过进水通道32后进入泵腔13内。同时充气通道16内的气压升高推动堵杆81朝出水筒4滑移,以使弹簧二162跳动并拉伸。直至堵板82、堵柱83于出水筒4内回滑移,使得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通道41间断性连通、小循环通道14和出水筒4间断性封闭,以使大部分高温水经过出水通道41后进入进水管5。以使高温水依次经过进水通道32、泵腔13、出水通道41后从进水管5即进入冷却器冷却,以减少温度太高的水对冷却器造成的损伤。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泵腔(13),所述泵腔(13)内设有泵体(2),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筒(3)和出水筒(4),所述进水筒(3)和出水筒(4)均和泵腔(13)连通,所述进水筒(3)上连通有进水管(5),所述壳体(1)上设有连通所述泵腔(13)的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5)用于和冷却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出水管(6)用于和冷却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筒(3)内设有控制阀(31),所述控制阀(31)受温度控制将进水筒(3)和进水管(5)连通;
所述进水筒(3)内设有选择阀(7),所述控制阀(31)进行控制后所述选择阀(7)再进行选择,所述进水筒(3)上连通有进水通道(32),所述进水通道(32)远离所述进水筒(3)的一端和泵腔(13)连通,所述出水筒(4)连通有出水通道(41),所述出水通道(41)远离所述出水筒(4)的一端连通进水管(5),所述选择阀(7)用于选择进水筒(3)分别和进水管(5)、进水通道(32)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41)内设有封堵所述出水筒(4)的封堵件(8),所述封堵件(8)将出水筒(4)封堵的同时将出水通道(41)和泵腔(13)连通;
所述选择阀(7)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水筒(3)内顶部的选择筒(7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驱动所述选择筒(71)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选择筒(71)上分别开设有和进水管(5)连通的第一通孔(711)、和进水通道(32)连通的第二通孔(712),所述进水管(5)和第一通孔(711)未连通时,所述进水通道(32)和第二通孔(712)连通;
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连通进水筒(3)下端的储气通道(15),所述储气通道(15)延伸至进水筒(3)的上端,所述驱动件包括滑移于储气通道(15)内的推杆(72),所述推杆(72)受储气通道(15)内的气压推动而滑移,所述推杆(72)同时也滑移于进水筒(3)的上端,所述推杆(72)上设有带动所述选择筒(71)转动的连接件(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3)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杆(72)位于进水筒(3)内一端的齿条(731)、啮合于所述齿条(731)上的齿轮(732),所述齿轮(732)转动连接于进水筒(3)顶壁,同时所述齿轮(732)同轴连接于选择筒(71)的顶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通道(15)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151),所述固定环一(151)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52),所述弹簧一(152)远离固定环一(1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杆(72)上,所述弹簧一(152)用于拉动推杆(72)滑入储气通道(15),并带动齿轮(732)和选择筒(71)转动后,将选择筒(71)上的第一通孔(711)连通进水管(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连通储气通道(15)和出水筒(4)的充气通道(16),所述封堵件(8)包括滑移于充气通道(16)内的堵杆(81)、设置于所述堵杆(81)上并滑移于出水筒(4)内的堵板(82)、设置于所述堵板(82)一侧将所述出水通道(41)封堵的堵柱(83),所述堵杆(81)受充气通道(16)内气压带动堵板(82)和堵柱(83)滑移后将出水筒(4)封堵、出水通道(41)和泵腔(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通道(16)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161),所述固定环二(161)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二(162),所述弹簧二(162)远离固定环二(1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堵杆(81)上,所述弹簧二(162)用于拉通所述堵杆(81)滑入充气通道(16),并带动堵板(82)和堵柱(83)滑移,将进水筒(3)和泵腔(13)连通、出水通道(41)和出水筒(4)封堵。
CN202110983431.4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Active CN113586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431.4A CN113586218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431.4A CN113586218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6218A CN113586218A (zh) 2021-11-02
CN113586218B true CN113586218B (zh) 2022-06-17

Family

ID=7823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3431.4A Active CN113586218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621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3351A (ja) * 1999-01-27 2000-08-02 Nippon Thermostat Co Ltd 冷却媒体の流れ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038949A (ja) * 2000-07-27 2002-02-06 Aisin Seiki Co Ltd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2017089586A (ja) * 2015-11-17 2017-05-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7366568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3351A (ja) * 1999-01-27 2000-08-02 Nippon Thermostat Co Ltd 冷却媒体の流れ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038949A (ja) * 2000-07-27 2002-02-06 Aisin Seiki Co Ltd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2017089586A (ja) * 2015-11-17 2017-05-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7366568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6218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7631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0989235Y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1816893B (zh) 一种用于氢动能发动机车辆的水浴换热式储氢装置
CN110667864A (zh) 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229015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13586218B (zh)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摩托车发动机水冷系统
CN202073626U (zh) 内燃机废气动力辅助散热装置
CN104265441B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WO1990001621A1 (en) Coole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quipped with supercharger
CN2527718Y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水冷却装置
CN209925077U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113202880B (zh) 一种干式离合器用冷却系统
CN103485874B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单循环混合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08456708U (zh) 一种发动机水路通道结构
CN202280503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结构
CN109973197B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208564728U (zh)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缸头
CN104747456A (zh) 便携式发动机驱动离心水泵
CN203584555U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单循环混合冷却系统
CN105697121A (zh) 一种双膨胀水箱的冷却系统
CN2294336Y (zh) 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
CN219472419U (zh) 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
CN214304029U (zh) 一种智能化冷却液流速可调的汽车散热器
CN214367637U (zh) 一种水泵齿轮箱
CN216745551U (zh) 一种多功能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