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1350A -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1350A
CN113581350A CN202110458626.7A CN202110458626A CN113581350A CN 113581350 A CN113581350 A CN 113581350A CN 202110458626 A CN202110458626 A CN 202110458626A CN 113581350 A CN113581350 A CN 113581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ortion
operating
operating devic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86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1350B (zh
Inventor
日高祐一郎
酒井拓真
驹田耕之
挂桥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81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1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16Arrangement of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6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having adjustabl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延伸。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该覆套部分在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构造成在操作构件处于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背对第一端部分。覆套部分构造成布置在操作构件的枢转运动轨迹上,使得在静止状态下,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覆套部分与操作构件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重叠。

Description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人力驱动车辆包括操作单元,其构造成操作被操作单元。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延伸。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在纵向方向与第一端部分相对。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该覆套部分在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构造成在操作构件处于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背对第一端部分。覆套部分构造成布置在操作构件的枢转运动轨迹上,使得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覆套部分在静止状态下与操作构件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重叠。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因此,即使骑行者的手向基座构件的覆套部分施加力,也可以从静止位置向操作位置操作操作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基座构件沿纵向方向延伸。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在纵向方向与第一端部分相对。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该覆套部分在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构造成在操作构件处于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背对第一端部分。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覆套部分具有弯曲形状。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弯曲的形状可使覆套部分适合于骑行者的手指,易于被骑行者的手指抓住和/或由骑行者的手指牢固地抓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覆套部分的弯曲形状是朝向第一端部分的凹形。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弯曲的形状可使覆套部分适合于骑行者的手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弯曲形状构造成定位骑行者的手指。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使骑行者的手相对于操作装置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基座构件沿纵向方向延伸。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在纵向方向与第一端部分相对。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该覆套部分在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构造成背对第一端部分,使得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该外表面在操作构件处于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与覆套部分至少部分重叠。基座构件包括主体和附接构件,主体设置在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之间,附接构件上设置第二端部分的覆套部分。附接构件由不同于主体的第一材料制成。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选择附接构件和主体的材料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一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附接构件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五或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主体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选择附接构件和主体的材料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二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材料。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主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静止状态下,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该间隙可以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静止状态下,间隙在纵向方向设置在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的外表面之间,使得操作构件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枢转地运动。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间隙可以更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设置在枢转轴线和基座构件的覆套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在纵向方向设置在枢转轴线和覆套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更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操作构件包括近端部分和与近端部分相反的远端部分。近端部分比远端部分更靠近枢转轴线。覆套部分包括最下端。外表面包括最上端。在静止状态下,覆套部分的最下端比外表面的最上端更靠近操作构件的远端部分。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基座构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限定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上基准线。下表面限定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下基准线。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从上基准线到最下端的第一距离大于在垂直方向从下基准线到最下端的第二距离。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更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垂直方向,最下端在静止状态下比枢转轴线更靠近操作构件的远端部分。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更可靠地限制操作构件受到这样的力,该力使得操作构件在与静止位置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四或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二端部分包括侧向表面和在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侧向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侧向表面。第二端部分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的横向中心平面不对称的形状,该横向中心平面限定为将限定在侧向表面和附加侧向表面之间的横向长度二等分。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使操作装置适合于骑行者的左手或右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最下端的横向中心从第二端部分的横向中心平面朝向侧向表面和附加侧向表面中的一个偏移。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使操装置更适合于骑行者的左手或右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在第一端部分联接至车把的安装状态下,最下端的横向中心比横向中心平面更靠近车把中心平面。车把中心平面将车把的横向长度二等分。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使操作装置适合于骑行者的左手或右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二端部分包括侧向表面和在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侧向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侧向表面。第二端部分相对于第二端部分的横向中心平面具有不对称的形状,该横向中心平面限定为将限定在侧向表面和附加侧向表面之间的侧向长度二等分。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使操作装置适合于骑行者的左手或右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电源和电路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端部分。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将第二端部分用作电源和电路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3是沿图1中III-III线截取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截取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带有车把。
图7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变型)。
图8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后视图。
图9是车把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平面图,带有车把。
图11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12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基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基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1中XIV-XIV线截取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5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操作构件的枢转角度和杆件比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沿图20中XVII-XVII线截取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8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枢转轴的周围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枢转轴的周围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沿图7中XX-XX线截取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1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2是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包括图1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在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如图1所示,用于人力驱动车辆2的操作装置10构造成安装于车把3。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构造成安装于下拉车把。然而,操作装置10的结构可应用于安装于其他类型车把的其他操作装置,其他类型车把如扁平车把、计时赛车车把和牛角车把。
例如,人力驱动车辆2是一种使用至少包括骑驶人力驱动车辆2的使用者(即骑行者)的人力的动力的车辆。人力驱动车辆2有任意数量的车轮。例如,人力驱动车辆2至少有一个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2优选具有比四轮汽车的尺寸更小的尺寸。然而,人力驱动车辆2可以有任意尺寸。例如,人力驱动车辆2可以具有比四轮汽车的尺寸更大的尺寸。人力驱动车辆2的例子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和滑板车。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2为自行车。包括电动机的电辅助系统可以应用于人力驱动车辆2(例如自行车)以辅助用户的肌肉动力。也就是说,人力驱动车辆2可以是电动自行车。
操作装置10可操作地联接至至少一个装置以操作该至少一个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可操作地联接至被操作装置BC1,如制动装置。操作装置10通过液压软管4可操作地联接至被操作装置BC1。然而,操作装置10可以通过包括内部线的机械控制线缆可操作地联接至机械元件,如制动装置。被操作装置BC1可以包括制动装置以外的装置。
操作装置10电连接至电部件BC2和附加电部件BC3。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无线连接至电部件BC2和附加电部件BC3。然而,操作装置10可以通过电控制缆线连接至电部件BC2和附加电部件BC3。
电部件BC2和附加电部件BC3的例子包括附加或附属操作装置、可调座杆、悬架、变挡装置、制动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部件BC2包括换挡装置如拨链器。附加电部件BC3包括可调座杆。然而,电部件BC2和附加电部件BC3不限于上述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是右手侧操作/控制装置,其构造成被骑行者的右手操作以致动被操作装置BC1。然而,操作装置10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左手侧操作装置。
本申请中,下述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处于人力驱动车辆2中的用户标准位置(例如在车座或座位上)并且面向车把3的用户(例如骑行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如用于描述操作装置10或其他元件的这些术语,应相对于如在水平面上在直立骑乘位置使用的配备操作装置10的人力驱动车辆2来解释。
操作装置10包括开关SW1、SW2和SW3。开关SW1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1而被激活。开关SW2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2而被激活。开关SW3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3而被激活。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部件BC2配置为响应于开关SW1和SW2的用户输入U1和U2而被操作。附加电部件BC3配置为响应于开关SW3的用户输入U3而被操作。例如,电部件BC2配置为响应于由开关SW1和SW2接收到的用户输入U1和U2升挡和降挡。附加电部件BC3配置为响应于由开关SW3接收到的用户输入U3使附加电部件BC3的状态在锁定状态和可调状态之间改变。然而,SW1到SW3中的每个开关可以用来操作其他装置。
如图2所示,用于人力驱动车辆2的操作装置10包括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基座构件12在纵向方向D1延伸。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端部分16和第二端部分18。第一端部分16构造成联接至车把3。第二端部分18在纵向方向D1与第一端部分16相反。第二端部分18构成基座构件12的自由端部分。基座构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和第二端部分18之间的抓握部分20。抓握部分20在纵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和第二端部分18之间。
操作构件14在静止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之间围绕枢转轴线A1可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枢转轴线A1设置为到第二端部分18比到第一端部分16更近。操作构件14包括近端部分14A和与近端部分14A相反的远端部分14B。操作构件14从近端部分14A向远端部分14B延伸。近端部分14A比远端部分14B更靠近枢转轴线A1。
操作装置10包括限定枢转轴线A1的枢转轴24。枢转轴24将操作构件14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静止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由枢转轴线A1和远端部分14B限定。
在本申请中,如本文使用的术语“静止位置”是指在可移动部件(如操作构件14)未被用户操作的状态下的可移动部件保持静止的位置。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操作位置”是指可移动部件已被用户操作以执行装置(如被操作装置BC1)的操作的位置。
操作装置10还包括抓握覆套28。抓握覆套28构造成附接到基座构件12以在抓握覆套28附接到基座构件12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构件12。例如,抓握覆套28由非金属材料制成,诸如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例子包括橡胶。骑行者在骑行期间有时握住基座构件12(例如,抓握部分20)并通过抓握覆套28靠在基座构件12(例如,抓握部分20)上。抓握覆套28可以从操作装置10中省略。
开关SW1和SW2安装于操作构件14以随操作构件14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12可移动。开关SW3安装于基座构件12。开关SW3设置于第二端部分18。开关SW3设置在基座构件12和抓握覆套28之间。开关SW3配置为由用户通过抓握覆套28来操作。然而,开关SW1、SW2和SW3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操作装置10进一步包括安装结构30,该安装结构30构造成将第一端部分16联接至车把3。安装结构30优选地包括带状夹具32和收紧构件34。收紧构件34构造成将带状夹具32联接至第一端部分16。收紧构件34包括安装螺栓36以在带状夹具32和第一端部分16之间夹紧车把3。安装结构30可以包括与带状夹具32相似以及在用于安装于下拉车把的公路换挡器中使用的其他结构。
如图2所示,人力驱动车辆2的操作装置10包括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二者完全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然而,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除第二端部分18以外的部分。
电源38配置为向电路系统40和其他部件供电。电源38的例子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电容器。例如,电源38包括形状为扁平圆柱体的纽扣电池。然而,电源38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基座构件12包括容纳部42。容纳部42设置于第二端部分18。容纳部42构造成容纳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中的至少一个。容纳部42构造成容纳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具体地,容纳部42包括电源容纳部42P和电路系统容纳部42C。电源容纳部42P构造成容纳电源38。电路系统容纳部42C构造成容纳电路系统40。然而,容纳部42可以构造成只容纳电源38和电路系统40中的一个。电源容纳部42P和电路系统容纳部42C中的一个可以从容纳部42中省略。
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14包括外表面14C。外表面14C构造成在操作构件14处于静止位置P11的静止状态下背对第一端部分16。外表面14C从近端部分14A延伸到远端部分14B。当骑行者将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枢转至操作位置P12时,外表面14C与骑行者的手指F(例如,食指F1、中指F2、无名指F3和小指F4中的至少一个)可接触。
如图3所示,第二端部分18包括覆套部分44,该覆套部分44在纵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的相反侧上。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覆套部分44具有弯曲的形状。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覆套部分44的弯曲形状是朝向第一端部分16的凹形。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覆套部分44的弯曲形状在纵向方向D1是朝向第一端部分16的凹形。弯曲形状被构造成定位骑行者的手指F。覆套部分44构造成相对于基座构件12定位骑行者的手指F。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覆套部分44可以具有替代该弯曲形状或除该弯曲形状外的另一个形状。
如图4所示,覆套部分44在沿着纵向方向D1截取的截面中具有弯曲形状。覆套部分44的弯曲形状在该截面中是朝向基座构件12的内部的凹形。弯曲形状构造成定位骑手的手指F。然而,覆套部分44可以在沿纵向方向D1截取的截面中具有替代该弯曲形状或除该弯曲形状外的另一个形状。
如图3所示,在静止状态下,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C。在静止状态下,间隙C在纵向方向D1设置在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的外表面14C之间,使得操作构件14在静止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12枢转地运动。当操作装置在静止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12枢转地运动时,间隙C大于0mm。即,覆套部分44布置为当操作装置在静止位置P11与操作位置P1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12枢转地运动时不接触操作构件14。
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14C设置在枢转轴线A1和基座构件12的覆套部分44之间。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14C在纵向方向D1设置在枢转轴线A1和覆套部分44之间。然而,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14C可以设置在枢转轴线A1和基座构件12的覆套部分44之间的空间之外。
基座构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和第二端部分18之间的主体46。基座构件12包括附接构件48,第二端部分18的覆套部分44设置在附接构件48上。附接构件48由不同于主体46的第一材料制成。第一材料包括树脂材料。第二材料包括树脂材料。附接构件48的无线电波干扰低于主体46的无线电波干扰。第一材料的无线电波干扰低于第二材料的无线电波干扰。例如,第一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主体46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第二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材料。即,附接构件48是与主体46分离的构件。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和诸如合成树脂的树脂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碳纤维和诸如合成树脂的树脂材料。然而,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一材料可以与第二材料相同。第一材料可以包括具有与第二材料的无线电波干扰相等的无线电波干扰的任何坚固的材料。附接构件48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46。然而,附接构件48可以与主体46整体地设置为一体的单体构件。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可拆卸的”或“可拆卸地”涵盖元件能够重复地从另一个元件拆卸和附接至该另一个元件而不造成实质性损坏的构造。
主体46包括第一端部分16和抓握部分20。附接构件48包括第二端部分18。附接构件48包括第一附接构件50和第二附接构件52。第一附接构件50是与第二附接构件52分离的构件。第一附接构件50包括覆套部分44。容纳部42设置在附接构件48中。电路系统容纳部42C设置在第二附接构件52中。电源容纳部42P设置在第一附接构件50和第二附接构件52中。电源38配置为设置在第二附接构件52中。电路系统40配置为设置在第一附接构件50和第二附接构件52中。电路系统40包括电路板53。电路系统40包括电路板53,使得电路系统40可以被嵌入、印刷在或附接至基材。电路板53设置在第一附接构件50和第二附接构件52中。开关SW3附接到第二附接构件52。
如图5所示,覆套部分44构造成布置在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轨迹上,使得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在静止状态下,覆套部分44与操作构件14的外表面14C至少部分地重叠。外表面14C构造成背对第一端部分16,使得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外表面14C在操作构件14处于静止位置P11(例如,参见图2)的静止状态下与覆套部分44至少部分地重叠。
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在静止状态下,外表面14C与覆套部分44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外表面14C可以构造成在静止状态下与覆套部分44完全重叠。
覆套部分44包括最下端44A。外表面14C包括最上端14D。在静止状态下,覆套部分44的最下端44A比外表面14C的最上端14D更靠近操作构件14的远端部分14B。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在静止状态下,覆套部分44的最下端44A设置在操作构件14的远端部分14B和外表面14C的最上端14D之间。
覆套部分44包括下端部44B。下端部44B包括最下端44A。最下端44A设置在下端部44B的横向末端。但是,最下端44A在下端部44B中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第二端部分18包括侧向表面54和在枢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4设置在侧向表面54的相反侧上的附加侧向表面56。第二端部分18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不对称的形状。横向中心平面CP被限定为将限定在侧向表面54和附加侧向表面56之间的侧向长度L1二等分。
横向中心平面CP垂直于枢转轴线A1。附接构件48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不对称的形状。覆套部分44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不对称的形状。然而,第二端部分18可以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对称的形状。附接构件48可以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对称的形状。覆套部分44可以具有关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对称的形状。横向中心平面CP可以相对于枢转轴线A1倾斜。
如图5所示,最下端44A的横向中心44T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朝向侧向表面54和附加侧向表面56中的一个偏移。最下端44A的横向中心44T从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朝向侧向表面54偏移。在第一端部分16联接至车把3的安装状态下,最下端44A的横向中心44T比横向中心平面CP更靠近车把中心平面HC。如图6所示,车把中心平面HC将车把3的侧向长度L2二等分。
覆套部分44的下端部44B的形状不限于图5图示的形状。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图5中图示的下端部44B具有凹形形状。然而,如图7所示,覆套部分44的下端部44B可以具有凹形以及凸形形状。
如图8所示,安装结构30的带状夹具32具有中心轴线A5。带状夹具32包括夹具开口32A,车把3穿过该夹具开口32A延伸。夹具开口32A沿着中心轴线A5延伸。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相对于带状夹具32的中心轴线A5倾斜。然而,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可以垂直于或平行于带状夹具32的中心轴线A5。
如图5所示,在第一端部分16联接至车把3的安装状态下,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第二端部分18的横向中心平面CP相对于带状夹具32的中心轴线A5倾斜,使得第二端部分18的上部比下端部44B更靠近车把中心平面HC。但是,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下端部44B可以比第二端部分18的上部更靠近车把中心平面HC。
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枢转轴线A1相对于带状夹具32的中心轴线A5(例如,参见图7)倾斜。然而,当沿纵向方向D1观察时,枢转轴线A1可以垂直于或平行于带状夹具32的中心轴线A5(例如,参见图7)。
如图8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的指示器58。指示器58构造成指示操作装置10相对于基座构件12的位置和/或姿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示器58包括凹槽58A。指示器58可以包括代替或补充凹槽58A的线、标记和/或突起。当操作装置10安装到车把3上时,指示器58可以帮助用户调整操作装置10相对于车把3的位置和/或姿态。
如图9所示,车把3包括构造成指示操作装置10将被设置在其中的目标位置的位置指示器3A。例如,位置指示器3A包括凹槽、线和突起中的至少一个。车把3包括笔直部3B和弯曲部3C。弯曲部3C设置在笔直部3B的一端。位置指示器3A设置在弯曲部3C上。
位置指示器3A包括第一指示器3D和多个第二指示器3E。第一指示器3D沿着弯曲方向D81延伸。第一指示器3D构造成指示弯曲部3C在弯曲部3C的周向方向D82上的周向中心。第二指示器3E在周向方向D82上延伸。第二指示器3E沿弯曲方向D81以规则的间距布置。
如图10所示,指示器58和位置指示器3A指示操作装置10和车把3的弯曲部3C之间的相对位置。指示器58和位置指示器3A的第一指示器3D指示操作装置10和车把3的弯曲部3C在周向方向D82的周向相对位置。例如,在指示器58设置在第一指示器3D上的状态下,操作装置10设置在相对于车把3的弯曲部3C的中央位置。指示器58和位置指示器3A的第二指示器3E指示操作装置10和车把3的弯曲部3C在弯曲方向D81的相对位置。
如图11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上表面60和下表面62。上表面60限定沿纵向方向D1延伸的上基准线RL1。下表面62限定沿纵向方向D1延伸的下基准线RL2。上基准线RL1从上表面60的最低点RP1延伸并且平行于纵向方向D1。下基准线RL2从下表面62的最高点RP2延伸并且平行于纵向方向D1。然而,上基准线RL1可以相对于纵向方向D1倾斜。上基准线RL1可以从限定在上表面60上的除最低点RP1之外的一点延伸。下基准线RL2可以相对于纵向方向D1倾斜。下基准线RL2可以从限定在下表面62上的除最高点RP2之外的一点延伸。
在垂直于纵向D1的垂直方向D3从上基准线RL1到最下端44A的第一距离DS1大于在垂直方向D3从下基准线RL2到最下端44A的第二距离DS2。在静止状态下,在垂直于纵向方向D1的垂直方向D3上,最下端44A比枢转轴线A1更靠近操作构件14的远端部分14B。然而,第一距离DS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DS2。
如图12和图13所示,附接构件48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46。附接构件48能够从主体46拆卸,而无需从基座构件12移除操作构件14。附接构件48构造成通过第一紧固件64和第二紧固件66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46。附接构件48包括第一接收部68和第二接收部70。第一接收部68包括第一螺纹孔68A。第二接收部70包括第二螺纹孔70A。主体46包括第一通孔72和第二通孔74。第一紧固件64构造成在附接构件48附接到主体46的状态下延伸穿过第一通孔72并螺纹接合在第一接收部的第一螺纹孔68A中。第二紧固件66构造成在附接构件48附接到主体46的状态下延伸穿过第二通孔74并螺纹接合在第二接收部70的第二螺纹孔70B中。然而,附接构件48可以构造成使用除第一紧固件64和第二紧固件66之外的结构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46。
如图3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12中的液压单元80。液压单元80构造成响应于操作构件14的移动而产生液压压力。例如,液压单元80包括缸孔82、活塞84、液压室86、活塞偏置构件88和储液器90。缸孔82具有缸中心轴线A2。活塞84可移动地设置在缸孔82中。缸孔82和活塞84限定液压室86。活塞偏置构件88构造成将活塞84朝向初始位置P21偏置。
操作装置10包括联接结构91。联接结构91构造成将活塞84联接至操作构件14。活塞偏置构件88构造成偏置联接结构91,使得活塞84朝向初始位置P21运动。因此,活塞偏置构件88构造成将操作构件14朝向静止位置P11偏置。
活塞84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到操作位置P12的枢转运动而相对于基座构件12从初始位置P21移动到致动位置P22。活塞84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朝向操作位置P12的枢转运动而被拉动。然而,活塞84可以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朝向操作位置P12的枢转运动而被推动。
如图14所示,联接结构91包括联接构件92、棒部94、第一衬套96,第二衬套98、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102。如图3所示,联接构件92构造成将活塞84联接至棒部94。如图14所示,第一衬套96附接到棒部94的第一端。第二衬套98附接到棒部94的第二端。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引导槽104和第二引导槽106。第一衬套96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引导槽104中。第二衬套98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引导槽106中。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102设置在棒部94上。操作构件14包括第一传动部108和第二传动部110。第一传动部108与第一轴承100可接触以通过联接结构91将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传递至活塞84。第二传动部110与第二轴承102可接触以通过联接结构91将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传递至活塞84。
如图15所示,第一引导槽104沿着纵向方向D1线性地延伸。当沿着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引导槽104相对于纵向方向D1倾斜。第一引导槽104具有第一纵向轴线A3并且沿着第一纵向轴线A3延伸。
如图11所示,第二引导槽106沿着纵向方向D1线性地延伸。当沿着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引导槽106相对于纵向方向D1倾斜。第二引导槽106具有第二纵向轴线A4并且沿着第二纵向轴线A4延伸。
如图15所示,操作构件14的第一传动部108在接触点PT1处与第一轴承100接触。距离DT1限定在接触点PT1和枢转轴线A1之间。第一引导槽104相对于枢转轴线A1布置成使得距离DT1根据操作构件14距静止位置P11的枢转角度而变化。
如图2所示,杆件长度DT2限定在枢转轴线A1和远端部分14B之间。如图16所示,杆件长度DT2与距离DT1的杆件比在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枢转过预定的枢转角度AG1时逐渐增大。杆件比用曲线CL表示。表示杆件比的曲线CL的斜率在操作构件14处于静止位置P11的静止状态下最大。当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枢转过预定的枢转角度AG1时,指示杆件比的曲线CL的斜率逐渐减小至零。因此,首先被操作装置BC1的从动活塞响应于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快速地接近摩擦构件,然后被操作装置BC1的从动活塞响应于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缓慢地与摩擦构件形成接触。这可以改善被操作装置BC1的相对于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的响应。
操作装置10包括液压单元80。然而,操作构件14可以可操作地联接至另一结构,而不是液压单元80。例如,操作构件14可以可操作地联接至诸如鲍登(Bowden)线缆的机械控制线缆以操作被操作装置BC1。
如图17所示,操作构件14包括杆件112、中间构件114、调节构件116、偏置构件118和支撑件120。杆件112包括近端部分14A、远端部分14B(例如,参见图2)和外表面14C。杆件112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中间构件114是与杆件112分离的构件,并且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杆件112。中间构件114包括调节螺纹孔114A。调节构件116与调节螺纹孔114A螺纹接合并且与杆件112可接触。调节构件116的旋转改变杆件112和中间构件114之间围绕枢转轴线A1的相对位置。
偏置构件118构造成偏置中间构件114以维持调节构件116和杆件112之间的接触。偏置构件118包括盘绕体118A、第一端118B和第二端118C。盘绕体118A设置在枢转轴24上。第一端118B从盘绕体118A延伸,并且构造成与中间构件114接触。第二端118C从盘绕体118A延伸,并且构造成与支撑件120接触。支撑件120固定到杆件112。
如图18和图19所示,中间构件114包括第一传动部108和第二传动部110。中间构件114包括中间本体122。第一传动部108和第二传动部110从中间本体122突出。中间本体122包括第一开口122A、第二开口122B和通孔122C。枢转轴24延伸穿过通孔122C。
偏置构件118设置在第一开口122A中。盘绕体118A设置在第一开口122A中。第一端118B和第二端118C从第一开口122A突出。操作构件14包括定位部124。定位部124设置在第二开口122B中。
如图20所示,枢转轴24包括定位槽24A。定位部124装配在定位槽24A中以限制中间构件114在轴向方向D4移动。偏置构件118在轴向方向D4从枢转轴24的轴向中心24C偏移。第一开口122A和第二开口122B在轴向方向D4从枢转轴24的轴向中心偏移。
如图21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附加调节构件130,该附加调节构件130构造成与操作构件14接触以将操作构件14定位在静止位置P11。基座构件12包括附加调节螺纹孔132。附加调节构件130螺纹接合在附加调节螺纹孔132中。操作构件14在操作构件14(例如,中间构件114)与附加调节构件130接触的状态下处于静止位置P11。如图3所示,活塞84在操作构件14与附加调节构件130(例如,参见图21)接触的状态下处于初始位置P21。
如图21所示,附加调节构件130的旋转相对于基座构件12改变操作构件14的静止位置P11和活塞84的初始位置P21。调节构件116的旋转改变操作构件14的静止位置P11,而不改变活塞84的初始位置P21(例如,参见图3)。
如图21所示,操作构件14的杆件112包括第一止动件134。基座构件12包括第二止动件136。第一止动件134与第二止动件136可接触。当操作构件14沿相反方向D6从静止位置P11远离操作位置P12被操作时,第一止动件134和第二止动件136限制杆件112相对于基座构件12和中间构件114沿相反方向D6枢转。
如图1所示,开关SW1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的附加操作构件SW11。开关SW2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的附加操作构件SW21。附加操作构件SW11围绕附加枢转轴线A7枢转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附加操作构件SW21围绕附加枢转轴线A7枢转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附加操作构件SW11是与附加操作构件SW21分离的构件。
如图22所示,开关SW1包括安装至操作构件14的电触点SW12。电触点SW12配置为响应于附加操作构件SW11相对于操作构件14的运动而接通。开关SW2包括安装于操作构件14的电触点SW22。电触点SW22配置为响应于附加操作构件SW21相对于操作构件14的运动而接通。
操作构件14包括第一接合部14E。附加操作构件SW11包括第二接合部SW13,第二接合部SW13构造成在沿着附加枢转轴线A7限定的方向D7与第一接合部14E可接触。第一接合部14E和第二接合部SW13允许附加操作构件SW11围绕附加枢转轴线A7相对于操作构件14枢转。第一接合部14E和第二接合部SW13限制附加操作构件SW11在方向D7远离操作构件14移动。第一接合部14E设置在第二接合部SW13和电触点SW12之间。
如图23所示,电路系统40包括通信器140、天线141、通知单元142和控制器CR。通信器140、天线141、通知单元142和控制器CR电安装在电路板53上。通信器140、天线141、通知单元142和控制器CR经由电路板53彼此电连接。开关SW1、SW2和SW3电连接到控制器CR。电源38配置为经由电路板53和电源保持器144电连接到通信器140、天线141、通知单元142和控制器CR。
通信器140配置为经由有线通信信道和无线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与另一装置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器140包括无线通信器WC2。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经由无线通信信道使用天线141与电部件BC2的无线通信器通信。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经由无线通信信道使用天线141与附加电部件BC3的无线通信器通信。然而,通信器140可以包括配置为经由有线通信信道与电部件BC2的有线通信器通信的有线通信器。
控制器CR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1至U3和/或其他信息来控制另一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CR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WC2以将控制信号CS1和/或CS2发送到电部件BC2。控制器CR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WC2以将控制信号CS3发送到附加电部件BC3。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信号CS1指示电部件BC2的升挡。控制信号CS2指示电部件BC2的降挡。控制信号CS3指示附加电部件BC3的状态在锁定状态和可调状态之间改变。
控制器CR包括处理器CR1、存储器CR2和系统总线CR4。处理器CR1和存储器CR2电安装在电路系统40上。处理器CR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器控制器。处理器CR1通过电路系统40和系统总线CR4电连接到存储器CR2。主有线通信器和主无线通信器配置为电安装在电路系统上。无线通信器WC2通过电路系统40和系统总线CR4电连接到处理器CR1和存储器CR2。
存储器CR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CR2包括存储区域,每一个存储区域在ROM和RAM中有地址。处理器CR1配置为控制存储器CR2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CR2的存储区域中并且从存储器CR2的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存储器CR2(例如,ROM)存储程序。程序被读入处理器CR1中,从而执行通信器140的配置和/或算法。
无线通信器WC2包括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预定的无线通信协议将数字信号叠加在载波上以无线地发送数字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密钥来加密信号以生成加密的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经由天线141接收和/或发送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解码无线信号以识别从另一无线通信器无线发送的信号和/或信息。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密钥来解密无线信号。无线通信器WC2也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电路WC2。
控制器CR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1而生成控制信号CS1。控制器CR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2而产生控制信号CS2。控制器CR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3而产生控制信号CS3。控制器CR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WC2分别响应于用户输入U1、U2和U3经由无线通信信道发送控制信号CS1、CS2和CS3。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式术语,其指明所述的特征、元件、构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陈述的特征、元件、构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部分”、“元件”、“本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为标示,而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术语“一”、“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基本”、“大约”和“接近”的术语。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本文具体描述以外实施。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分,所述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以及
第二端部分,所述第二端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反,所述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所述覆套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构造成在所述操作构件处于所述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背对所述第一端部分,
所述覆套部分构造成布置在所述操作构件的枢转运动轨迹上,使得在当沿所述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覆套部分在所述静止状态下与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外表面至少部分地重叠。
2.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分,所述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以及
第二端部分,所述第二端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反,所述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所述覆套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构造成在所述操作构件处于所述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背对所述第一端部分,
当沿所述枢转轴线观察时,所述覆套部分具有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当沿所述枢转轴线观察时,所述覆套部分的所述弯曲形状是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分的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形状构造成定位骑行者的手指。
5.一种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分,所述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以及
第二端部分,所述第二端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反,所述第二端部分包括覆套部分,所述覆套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的相反侧上;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在静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构造成背对所述第一端部分,使得当沿所述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外表面在所述操作构件处于所述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下与所述覆套部分至少部分地重叠,
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以及
附接构件,所述第二端部分的所述覆套部分设置于所述附接构件,并且
所述附接构件由不同于所述主体的第一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静止状态下,在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操作构件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静止状态下,所述间隙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外表面之间,使得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静止位置和所述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枢转地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静止状态下,所述外表面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覆套部分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静止状态下,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覆套部分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包括近端部分和与所述近端部分相反的远端部分,
所述近端部分比所述远端部分更靠近所述枢转轴线,
所述覆套部分包括最下端,
所述外表面包括最上端,并且
在所述静止状态下,所述覆套部分的所述最下端比所述外表面的所述最上端更靠近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远端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构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上表面限定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上基准线,
所述下表面限定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下基准线,并且
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从所述上基准线到所述最下端的第一距离大于在所述垂直方向从所述下基准线到所述最下端的第二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所述垂直方向,所述最下端在所述静止状态下比所述枢转轴线更靠近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远端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分包括侧向表面和在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侧向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侧向表面,并且
所述第二端部分具有关于所述第二端部分的横向中心平面不对称的形状,所述横向中心平面限定为将限定在所述侧向表面和所述附加侧向表面之间的横向长度二等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最下端的横向中心从所述第二端部分的所述横向中心平面朝向所述侧向表面和所述附加侧向表面中的一个偏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端部分联接至所述车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最下端的所述横向中心比所述横向中心平面更靠近车把中心平面,并且
所述车把中心平面将所述车把的横向长度二等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分包括侧向表面和在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侧向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侧向表面,并且
所述第二端部分具有关于所述第二端部分的横向中心平面不对称的形状,所述横向中心平面限定为将限定在所述侧向表面和所述附加侧向表面之间的侧向长度二等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电源和电路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分。
CN202110458626.7A 2020-05-01 2021-04-27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Active CN113581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64,169 2020-05-01
US16/864,169 US11390353B2 (en) 2020-05-01 2020-05-01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350A true CN113581350A (zh) 2021-11-02
CN113581350B CN113581350B (zh) 2023-08-15

Family

ID=7824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8626.7A Active CN113581350B (zh) 2020-05-01 2021-04-27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0353B2 (zh)
CN (1) CN113581350B (zh)
DE (1) DE102021110922A1 (zh)
TW (1) TW2021424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8460A1 (de) * 2018-07-31 2020-02-06 Shimano Inc. Hydraulikvorrichtung
US11897573B2 (en) *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768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株式会社岛野 带有电操作件的自行车刹车控制装置
CN101254815A (zh) * 2007-03-01 2008-09-03 什拉姆公司 用于安装在把手上的杆组件的触距调节
CN102874374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换挡操作装置
CN10389579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液压元件操作装置
CN10497320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机电自行车变速系统的控制组件
CN10634757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抓握盖
CN107416103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7434003A (zh) * 2016-04-21 2017-12-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8725676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液压装置
DE102018111967A1 (de) * 2018-05-18 2019-11-21 Shimano Inc. Komponente für ei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einschliesslich eines fahrrads
CN110861746A (zh) * 2018-08-27 2020-03-06 株式会社岛野 液压操作装置
CN110871871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和握持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19663T1 (de) 2005-06-27 2011-08-15 Campagnolo Srl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gangschaltung
ITMI20070401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ITMI20072230A1 (it) 2007-11-23 2009-05-24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con manubrio ricurvo
US10894578B2 (en) 2018-01-11 2021-01-1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768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株式会社岛野 带有电操作件的自行车刹车控制装置
CN101254815A (zh) * 2007-03-01 2008-09-03 什拉姆公司 用于安装在把手上的杆组件的触距调节
CN102874374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换挡操作装置
CN10389579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液压元件操作装置
CN10497320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机电自行车变速系统的控制组件
CN10634757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抓握盖
CN107434003A (zh) * 2016-04-21 2017-12-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7416103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8725676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液压装置
DE102018111967A1 (de) * 2018-05-18 2019-11-21 Shimano Inc. Komponente für ei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einschliesslich eines fahrrads
CN110861746A (zh) * 2018-08-27 2020-03-06 株式会社岛野 液压操作装置
CN110871871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和握持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10922A1 (de) 2021-11-04
TW202142438A (zh) 2021-11-16
CN113581350B (zh) 2023-08-15
US20210339819A1 (en) 2021-11-04
US11390353B2 (en)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076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13581350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US10392074B2 (en)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in particular of hydraulic brake and gearshift
CN107776814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EP1160152A1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operating lever of a hydraulic actuator
US20080168856A1 (en)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N110775188B (zh) 液压装置
US1056258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994798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base member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27307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4104176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US1050788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139035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1413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3581351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US11897574B1 (en) Operating device of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0835762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20240109619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415578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
CN117775161A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电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