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0795B -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0795B
CN113580795B CN202110791449.4A CN202110791449A CN113580795B CN 113580795 B CN113580795 B CN 113580795B CN 202110791449 A CN202110791449 A CN 202110791449A CN 113580795 B CN113580795 B CN 113580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ent
printing
water
lay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14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0795A (zh
Inventor
姜近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 Pack Technology Enterprise Y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 Pack Technology Enterprise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 Pack Technology Enterprise Y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 Pack Technology Enterprise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14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0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0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0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3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on optical devices, e.g. lens el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6Veined printings; Fluorescent printings; Stereoscopic images; Imitated patterns, e.g. tissues, text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1/107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具体涉及印刷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步骤一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使得胶片上的立体图案效果更佳,且由于棱镜的折射作用,从不同角度看印刷图案,可以看到不同的立体图像,三维立体效果更佳;在步骤三中,使用UV打印机进行印刷处理,采用水性UV油墨a进行第一层印刷处理,采用水性UV油墨b进行第二层印刷处理,采用水性UV油墨c进行第三层印刷处理,可有效加强第一层印刷膜、第二层印刷膜和第三层印刷膜的抗菌性、抗紫外性能、离子扩散快和耐高温性能,进而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在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不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透明胶盒在包装行业中拥有得天独厚的重大透明优势,较好的耐腐蚀、耐酸碱、耐冲击性能,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很好的保护产品。同时透明胶盒可以让消费者直接看到里面的产品,让产品能更好地展示在客户面前,能给顾客留下更深刻的形象;透明胶盒在食品包装、药品包装、促销印刷制品、其他印刷包装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透明胶盒主要由透明胶片经过切割折叠包装组合制成,立体印刷包装具有深度的立体效果,形象灵动逼真,感染力丰富,极强视觉冲击力的特点,在透明胶片上印刷上立体图案可有效提高产品包装的美观效果。
现有的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印刷产品抗老化性能不佳,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容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具体印刷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材的基料放入到热压模具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
步骤二: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采用CTP直接制版机进行制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版得到的样版放入到UV打印机中,然后使用UV打印机对步骤一中制得的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的背面进行印刷处理,UV打印机采用水性UV油墨进行三层复合印刷,得到具有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塑料胶片。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所述棱镜凸点为半球形凸点,所述棱镜凸点的高度小于所述棱镜凸点的球半径,相邻两个所述棱镜凸点的间距小于所述棱镜凸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三层印刷的厚度相同,每一层印刷后均通过UV光固机进行固化,UV光固机功率7900~8100W,光固时间1~3分钟。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30~56.50%的水性UV树脂、8.50~9.20%的光引发剂、3.60~4.80%的抗老化剂A、4.10~4.90%的抗老化剂B,其余为活性稀释剂;
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8.40~19.60%的乙酸锌、15.20~15.8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其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30~33.50%的硝酸银、45.30~46.80%的白藜芦醇、4.60~5.80%的氢氧化钠,其余为玻璃纤维;
所述水性UV油墨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抗老化剂A、抗老化剂B和活性稀释剂;
S2: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A中加入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超声振荡处理30~40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纤维,将复合纤维放入55~65℃下干燥2小时,然后将复合纤维进行退火,以升温速率为1~3℃/min升温到690~710℃后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
S3: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B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双频超声处理50~60min,然后进行离心、水洗、干燥,得到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
S4: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2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a,用作第一层印刷处理;
S5: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3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b,用作第二层印刷处理;
S6:将步骤S1中剩余的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与剩余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c,用作第三层印刷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30%的水性UV树脂、8.50%的光引发剂、3.60%的抗老化剂A、4.10%的抗老化剂B、28.5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8.40%的乙酸锌、15.2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6.4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30%的硝酸银、45.30%的白藜芦醇、4.60%的氢氧化钠、17.80%的玻璃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6.50%的水性UV树脂、9.20%的光引发剂、4.80%的抗老化剂A、4.90%的抗老化剂B、24.6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60%的乙酸锌、15.8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4.6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3.50%的硝酸银、46.80%的白藜芦醇、5.80%的氢氧化钠、13.90%的玻璃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90%的水性UV树脂、8.85%的光引发剂、4.20%的抗老化剂A、4.50%的抗老化剂B、26.55%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00%的乙酸锌、15.5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90%的硝酸银、46.05%的白藜芦醇、5.20%的氢氧化钠、15.85%的玻璃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稀释剂为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制成。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0~12cm,并施加8~12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4~6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3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1cm,并施加10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5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5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采用本发明的原料配方所制备出的高分散改性印刷工艺,在步骤一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使得胶片上的立体图案效果更佳,且由于棱镜的折射作用,从不同角度看印刷图案,可以看到不同的立体图像,三维立体效果更佳;在步骤三中,使用UV打印机进行印刷处理,采用水性UV油墨a进行第一层印刷处理,形成第一层印刷膜,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均匀分布在塑料胶片上的第一印刷膜中,采用水性UV油墨b进行第二层印刷处理,形成第二层印刷膜,玻璃纤维负载纳米银颗粒均匀分布在第二层印刷膜中,采用水性UV油墨c进行第三层印刷处理,形成第三印刷膜,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与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同时均匀分布在第三印刷膜中,可有效加强第一层印刷膜、第二层印刷膜和第三层印刷膜的抗菌性、抗紫外性能、离子扩散快和耐高温性能,进而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同时三层印刷膜共同对印刷产品图案进行保护,可进一步保证印刷产品的抗抗老化性能,在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不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2、本发明在制备水性UV油墨的过程中,步骤S2中,进行共混、静电纺丝、干燥、退火、升温保温、冷却,可将乙酸锌、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反应,制成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复合,可有效加强抗老化剂A的作用效果;步骤S3中,采用28KHz+1.6MHz双频超声处理,28KHz超声进行空化作用处理,在空化作用下,可有效加强硝酸银和白藜芦醇的反应效果,氢氧化钠提供碱性环境,保证纳米银颗粒的快速形成,同时将纳米银颗粒复合到玻璃纤维中,1.6MHz超声处理可有效加强纳米银颗粒在玻璃纤维中的分布均匀效果,可有效加强抗老化剂B的作用效果;步骤S4中和步骤S5中分别采用抗老化剂A和抗老化剂B单独与其他原料进行配合使用,可有效加强第一层印刷膜、第二印刷膜和第三层印刷膜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在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不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具体印刷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材的基料放入到热压模具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
步骤二: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采用CTP直接制版机进行制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版得到的样版放入到UV打印机中,然后使用UV打印机对步骤一中制得的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的背面进行印刷处理,UV打印机采用水性UV油墨进行三层复合印刷,得到具有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塑料胶片。
在步骤一中,所述棱镜凸点为半球形凸点,所述棱镜凸点的高度小于所述棱镜凸点的球半径,相邻两个所述棱镜凸点的间距小于所述棱镜凸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在步骤三中,三层印刷的厚度相同,每一层印刷后均通过UV光固机进行固化,UV光固机功率7900W,光固时间1分钟。
在步骤二中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30%的水性UV树脂、8.50%的光引发剂、3.60%的抗老化剂A、4.10%的抗老化剂B、28.5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8.40%的乙酸锌、15.2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6.4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30%的硝酸银、45.30%的白藜芦醇、4.60%的氢氧化钠、17.80%的玻璃纤维;
所述水性UV油墨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抗老化剂A、抗老化剂B和活性稀释剂;
S2: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A中加入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超声振荡处理30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纤维,将复合纤维放入55℃下干燥2小时,然后将复合纤维进行退火,以升温速率为1℃/min升温到690℃后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
S3: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B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双频超声处理50min,然后进行离心、水洗、干燥,得到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
S4: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2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min,得到水性UV油墨a,用作第一层印刷处理;
S5: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3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min,得到水性UV油墨b,用作第二层印刷处理;
S6:将步骤S1中剩余的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与剩余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min,得到水性UV油墨c,用作第三层印刷处理。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制成。
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0cm,并施加8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4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6.50%的水性UV树脂、9.20%的光引发剂、4.80%的抗老化剂A、4.90%的抗老化剂B、24.6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60%的乙酸锌、15.8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4.6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3.50%的硝酸银、46.80%的白藜芦醇、5.80%的氢氧化钠、13.90%的玻璃纤维。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2均不同的是,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90%的水性UV树脂、8.85%的光引发剂、4.20%的抗老化剂A、4.50%的抗老化剂B、26.55%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00%的乙酸锌、15.5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90%的硝酸银、46.05%的白藜芦醇、5.20%的氢氧化钠、15.85%的玻璃纤维。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中的印刷工艺与对照组一的印刷工艺、对照组二的印刷工艺、对照组三的印刷工艺、对照组四的印刷工艺和对照组五的印刷工艺,对照组一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水性UV油墨中没有乙酸锌;对照组二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水性UV油墨中没有纤维素纳米纤维;对照组三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水性UV油墨中没有硝酸银;对照组四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水性UV油墨中没有白藜芦醇;对照组五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水性UV油墨中没有玻璃纤维;分八组分别测试三个实施例中印刷工艺制备的印刷品以及五个对照组的印刷工艺制备的印刷品,每30个印刷产品实验数据为一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3161221720000061
Figure BDA0003161221720000071
由表一可知,实施例3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在步骤一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该透明塑料胶片上的棱镜可有效加强塑料胶片的折射效果,使得胶片上的立体图案效果更佳,且由于棱镜的折射作用,从不同角度看印刷图案,可以看到不同的立体图像,三维立体效果更佳;在步骤二中,采用CTP直接制版机进行制版,可快速制成样版,工作效率高;在步骤三中,使用UV打印机进行印刷处理,采用水性UV油墨a进行第一层印刷处理,形成第一层印刷膜,水性UV油墨a中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均匀复合到油墨中,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在油墨中分布均匀,水性UV油墨a印刷到塑料胶片上之后,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均匀分布在塑料胶片上的第一印刷膜中,纤维素纳米纤维在静电力作用下自发形成自组装薄膜,纳米氧化锌复合到薄膜上,可有效加强第一层印刷膜的抗菌性、抗紫外性能、离子扩散快和耐高温性能,进而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采用水性UV油墨b进行第二层印刷处理,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复合到水性UV油墨b中,水性UV油墨b印刷到第一层印刷膜外部,形成第二层印刷膜,玻璃纤维负载纳米银颗粒均匀分布在第二层印刷膜中,可有效加强第二印刷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纳米银颗粒可有效加强第二印刷膜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进而提高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采用水性UV油墨c进行第三层印刷处理,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与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均匀分布在水性UV油墨c中,水性UV油墨c印刷在第二层印刷膜外部,形成第三印刷膜,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与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同时均匀分布在第三印刷膜中,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与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复配工作,可有效加强第三印刷膜的抗菌性能、抗老化性能和抗紫外性能,进而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同时三层印刷膜共同对印刷产品图案进行保护,可进一步保证印刷产品的抗抗老化性能,在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不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具体印刷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材的基料放入到热压模具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
步骤二: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采用CTP直接制版机进行制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版得到的样版放入到UV打印机中,然后使用UV打印机对步骤一中制得的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的背面进行印刷处理,UV打印机采用水性UV油墨进行三层复合印刷,得到具有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塑料胶片。
在步骤一中,所述棱镜凸点为半球形凸点,所述棱镜凸点的高度小于所述棱镜凸点的球半径,相邻两个所述棱镜凸点的间距小于所述棱镜凸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在步骤三中,三层印刷的厚度相同,每一层印刷后均通过UV光固机进行固化,UV光固机功率7900W,光固时间1分钟。
在步骤二中的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90%的水性UV树脂、8.85%的光引发剂、4.20%的抗老化剂A、4.50%的抗老化剂B、26.55%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00%的乙酸锌、15.5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90%的硝酸银、46.05%的白藜芦醇、5.20%的氢氧化钠、15.85%的玻璃纤维;
所述水性UV油墨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抗老化剂A、抗老化剂B和活性稀释剂;
S2: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A中加入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超声振荡处理35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纤维,将复合纤维放入60℃下干燥2小时,然后将复合纤维进行退火,以升温速率为2℃/min升温到700℃后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
S3: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B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双频超声处理55min,然后进行离心、水洗、干燥,得到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
S4: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2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5min,得到水性UV油墨a,用作第一层印刷处理;
S5: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3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5min,得到水性UV油墨b,用作第二层印刷处理;
S6:将步骤S1中剩余的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与剩余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5min,得到水性UV油墨c,用作第三层印刷处理。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制成。
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0cm,并施加8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4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2cm,并施加12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6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3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5均不同的是,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1cm,并施加10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5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5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4-6所制得的印刷工艺与对照组六的印刷工艺、对照组七的印刷工艺、对照组八的印刷工艺和对照组九的印刷工艺,对照组六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没有步骤S2中的操作,对照组七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没有步骤S3的操作,对照组八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没有步骤S4的操作,对照组九的印刷工艺与实施例相比没有步骤S5的操作,分七组分别测试三个实施例中制备的印刷工艺以及四个对照组的印刷工艺,每30个印刷产品实验数据为一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3161221720000101
Figure BDA0003161221720000111
由表二可知,实施例6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步骤S2中,将乙酸锌、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后,进行静电纺丝、干燥、退火、升温保温、冷却,可将乙酸锌、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反应,制成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复合,可有效加强抗老化剂A的作用效果;步骤S3中,将硝酸银、白藜芦醇、氢氧化钠和玻璃纤维加水混合之后,采用28KHz+1.6MHz双频超声处理,28KHz超声进行空化作用处理,在空化作用下,可有效加强硝酸银和白藜芦醇的反应效果,氢氧化钠提供碱性环境,保证纳米银颗粒的快速形成,同时将纳米银颗粒复合到玻璃纤维中,1.6MHz超声处理可有效加强纳米银颗粒在玻璃纤维中的分布均匀效果,可有效加强抗老化剂B的作用效果;步骤S4中和步骤S5中分别采用抗老化剂A和抗老化剂B单独与其他原料进行配合使用,可有效加强第一层印刷膜、第二印刷膜和第三层印刷膜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强印刷产品的抗老化性能,在长时间强烈日照作用下,不易产生发黄脱落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印刷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材的基料放入到热压模具中,制出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
步骤二: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采用CTP直接制版机进行制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版得到的样版放入到UV打印机中,然后使用UV打印机对步骤一中制得的正面带有棱镜凸点的透明塑料胶片的背面进行印刷处理,UV打印机采用水性UV油墨进行三层复合印刷,得到具有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塑料胶片;
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30~56.50%的水性UV树脂、8.50~9.20%的光引发剂、3.60~4.80%的抗老化剂A、4.10~4.90%的抗老化剂B,其余为活性稀释剂;
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8.40~19.60%的乙酸锌、15.20~15.8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其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30~33.50%的硝酸银、45.30~46.80%的白藜芦醇、4.60~5.80%的氢氧化钠,其余为玻璃纤维;
所述水性UV油墨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抗老化剂A、抗老化剂B和活性稀释剂;
S2: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A中加入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超声振荡处理30~40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纤维,将复合纤维放入55~65℃下干燥2小时,然后将复合纤维进行退火,以升温速率为1~3℃/min升温到690~710℃后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
S3:向步骤S1中的抗老化剂B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双频超声处理50~60min,然后进行离心、水洗、干燥,得到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
S4: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2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a,用作第一层印刷处理;
S5:将步骤S1中三分之一重量份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与步骤S3中制得的二分之一重量份的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b,用作第二层印刷处理;
S6:将步骤S1中剩余的水性UV树脂、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与剩余的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锌复合纤维、纳米银和玻璃复合纤维进行混合,超声振荡处理10~20min,得到水性UV油墨c,用作第三层印刷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棱镜凸点为半球形凸点,所述棱镜凸点的高度小于所述棱镜凸点的球半径,相邻两个所述棱镜凸点的间距小于所述棱镜凸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三层印刷的厚度相同,每一层印刷后均通过UV光固机进行固化,UV光固机功率7900~8100W,光固时间1~3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30%的水性UV树脂、8.50%的光引发剂、3.60%的抗老化剂A、4.10%的抗老化剂B、28.5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8.40%的乙酸锌、15.2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6.4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30%的硝酸银、45.30%的白藜芦醇、4.60%的氢氧化钠、17.80%的玻璃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6.50%的水性UV树脂、9.20%的光引发剂、4.80%的抗老化剂A、4.90%的抗老化剂B、24.6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60%的乙酸锌、15.8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4.6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3.50%的硝酸银、46.80%的白藜芦醇、5.80%的氢氧化钠、13.90%的玻璃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90%的水性UV树脂、8.85%的光引发剂、4.20%的抗老化剂A、4.50%的抗老化剂B、26.55%的活性稀释剂;所述抗老化剂A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00%的乙酸锌、15.50%的纤维素纳米纤维、6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B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2.90%的硝酸银、46.05%的白藜芦醇、5.20%的氢氧化钠、15.85%的玻璃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为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0~12cm,并施加8~12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4~6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3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5MHz,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的毛细管喷头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距11cm,并施加10KV高压;在步骤三中,双频超声频率为28KHz+1.6MHz,双频超声进行交错式工作,28KHz超声工作每次5min,1.6MHz超声工作每次2.5min;在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中,超声振荡频率为1.8MHz。
CN202110791449.4A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Active CN113580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1449.4A CN11358079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1449.4A CN11358079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0795A CN113580795A (zh) 2021-11-02
CN113580795B true CN113580795B (zh) 2023-02-10

Family

ID=7824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1449.4A Active CN11358079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079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9820A1 (en) * 1998-05-21 1999-11-25 Lenticular Technologies, Llc Thin sheet lenticular lens material printing process
US6995914B1 (en) * 2003-02-21 2006-02-07 Conley Kenneth E Method of producing a sheet having lenticular lens in pre-selected areas
CN10133809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北京旌德姿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抗老化染料喷墨打印机墨水及制备方法
CN102582343A (zh) * 2012-02-09 2012-07-18 无锡市科虹标牌有限公司 印刷有三维立体图像的pmma装饰板及其印刷工艺
CN103465638A (zh) * 2013-08-14 2013-1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光栅立体图像平板打印机及方法
CN206584060U (zh) * 2017-01-12 2017-10-24 王福民 防炫光棱镜扩散板
CN111327854A (zh) * 2020-03-23 2020-06-23 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电视用黑栅抗光幕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9820A1 (en) * 1998-05-21 1999-11-25 Lenticular Technologies, Llc Thin sheet lenticular lens material printing process
US6995914B1 (en) * 2003-02-21 2006-02-07 Conley Kenneth E Method of producing a sheet having lenticular lens in pre-selected areas
CN10133809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北京旌德姿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抗老化染料喷墨打印机墨水及制备方法
CN102582343A (zh) * 2012-02-09 2012-07-18 无锡市科虹标牌有限公司 印刷有三维立体图像的pmma装饰板及其印刷工艺
CN103465638A (zh) * 2013-08-14 2013-1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光栅立体图像平板打印机及方法
CN206584060U (zh) * 2017-01-12 2017-10-24 王福民 防炫光棱镜扩散板
CN111327854A (zh) * 2020-03-23 2020-06-23 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电视用黑栅抗光幕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0795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7764B2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を含むカード用樹脂シート、及び多層シート
JP5910504B2 (ja) セルロース繊維集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解繊セルロース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
CN105829102B (zh) 多层膜、偏振片、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JP5510092B2 (ja) 修飾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ルロース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1932416A (zh) 纤维复合体
KR20070058687A (ko) 디스플레이용 창 재료
JP5978822B2 (ja)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CN113580795B (zh) 一种棱镜折射形成多层立体图案的印刷工艺
JP2011144363A (ja) 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06193A (zh) 聚乳酸/稻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925633A (zh) 一种可降解防伪塑料袋用改性pba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4341A (zh) 废弃皮革超细纤维及其与聚乙烯醇复合的高电磁屏蔽材料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9843584A (zh) 热塑性树脂膜叠层体和卡片用树脂片
KR20170042736A (ko) 서림-방지 소비자 제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3593996A1 (en) Resin laminate and card comprising resin laminate
CN110395027A (zh) 一种高亮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98700A (zh) 一种具有棱镜折射功能的塑料胶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8884305A (zh) 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聚酯树脂制备共聚聚酯薄膜的方法
JP5359819B2 (ja) 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176058B (zh) 一种高阻隔性药品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7141507A1 (ja) 熱可塑性高分子フィルム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該組成物の水性液、該水性液の製造方法、熱可塑性高分子フィルム及び熱可塑性高分子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919264B2 (ja) 繊維樹脂複合材料
TW201623010A (zh) 多層塑膠卡
CN104710731B (zh)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07405A (zh) 一种阻燃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