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710B -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4710B
CN113574710B CN202080008107.4A CN202080008107A CN113574710B CN 113574710 B CN113574710 B CN 113574710B CN 202080008107 A CN202080008107 A CN 202080008107A CN 113574710 B CN113574710 B CN 113574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uppermost
diaphragm
uppermost electrod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1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4710A (zh
Inventor
李相勉
韩亨锡
彭纪熏
文载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7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4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0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ing up of the layers
    • B32B38/1816Cross feeding of one or more of th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3Cells or batteries with horizontal or inclin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discrete sheets or panel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包括: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电极传送部;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或多个隔膜的隔膜传送部;组合部,其配置成将电极和隔膜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并传送;和位置校正部,其配置成校正由组合部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3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028023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整体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缺陷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与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是指可充电和可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广泛用在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之类的高科技电子领域中。
这样的二次电池包括:其中电极和隔膜交替层压的电极组件;和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此外,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制造电极的工序;交替堆叠并结合电极和隔膜以制造电极组件的层压工序;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中以制造未完成的二次电池的工序;以及对未完成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制造完成的二次电池的激活工序。
层压工序包括:传送电极和隔膜的步骤;将电极与隔膜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以使得一个电极设置在最上侧的步骤;加热彼此组合的电极和隔膜的加热步骤;以及将被加热的电极和隔膜结合以制造基本单元的结合步骤,其中提供至少一个或多个基本单元以制造电极组件。
在加热步骤中,组合的电极和隔膜在传送的同时被加热。在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电极由于在传送期间发生的振动而歪斜或位置改变。
就是说,在层压工序中,存在当组合的电极和隔膜被加热时发生最上部电极的位置缺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进行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彼此组合的电极和隔膜在传送的同时被加热时,校正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以校正最上部电极的歪斜和位置缺陷,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的对齐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包括: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的电极传送部;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隔膜的隔膜传送部;组合部,所述组合部配置成将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并传送;和位置校正部,所述位置校正部配置成校正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所述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所述位置校正部可校正所述电极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并且所述位置校正部可包括一对校正构件,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分别设置在与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侧和右侧,以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
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可包括带,所述带的面向所述电极的部分沿与交替堆叠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所述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从而在与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进行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由此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和歪斜。
所述带可由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可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与引入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带的前端结合;和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与引出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带的后端结合。
当以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为基准观察时,与所述驱动辊结合的所述带的所述前端间隔开可比与所述从动辊结合的所述带的所述后端间隔开更大。
所述位置校正部可进一步包括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一对校正构件朝向所述最上部电极移动从而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或者使所述一对校正构件的每一个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不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
所述位置校正部可进一步包括:测量传感器,所述测量传感器配置成拍摄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从而根据拍摄的图像计算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和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配置成判定由所述测量传感器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其中,当所述控制部件判定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可通过所述移动构件移动,以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从而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所述带可以以与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传送速度对应的速度旋转。
所述层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配置成加热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其中所述位置校正部可校正经过所述加热部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
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环可进一步结合至所述驱动辊或所述从动辊的外周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包括: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的电极传送步骤(S10);传送至少一个隔膜的隔膜传送步骤(S20);在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的状态下传送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组合步骤(S30);将在所述组合步骤(S30)中传送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加热的加热步骤(S40);和位置校正步骤(S50),校正在所述加热步骤(S40)中被加热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所述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在位置校正步骤(S50)中,可校正所述电极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并且位置校正步骤(S50)可包括:计算工序,计算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检查工序,判定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和校正工序,当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在计算工序中,可通过设置在位置校正部中的测量传感器拍摄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从而根据拍摄的电极的图像来计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并且在所述检查工序中,可通过设置在所述位置校正部中的控制部件判定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在所述校正工序中,当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一对校正构件可通过设置在所述位置校正部中的移动构件朝向所述最上部电极移动,以通过所述一对校正构件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从而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可包括位置校正部,位置校正部校正从上到下交替设置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因此,可改善最上部电极的歪斜和位置缺陷,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的对齐。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中,位置校正部可包括分别按压最上部电极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校正构件。结果,可按压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左侧或右侧,或者可同时按压最上部电极的左侧和右侧。因而,可更稳定地校正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的对齐。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中,位置校正部可通过带来按压电极的左侧和右侧。特别是,带可沿与最上部电极对应的方向旋转。结果,可防止发生最上部电极与隔膜之间的移动速度的偏差,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其余电极和隔膜之间的对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加热部,加热部加热从上到下堆叠的电极和隔膜。位置校正部可校正经过加热部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结果,即使隔膜因加热部而收缩从而引起最上部电极的歪斜或位置缺陷,也可有效地校正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的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的加工示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的位置校正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2的线A-A截取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2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6和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的位置校正部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图6是图解检测歪斜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的状态的示图,图7是图解校正歪斜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的状态的示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以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执行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将省略对于描述本发明来说任何不必要的内容,并且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包括:传送至少一个电极11的电极传送部100;传送至少一个隔膜12的隔膜传送部200;组合部300,组合部300在将电极11和隔膜12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的状态下传送电极11和隔膜12;将通过组合部300彼此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加热的加热部400;位置校正部500,位置校正部500校正被加热部400加热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电极11(下文中,称为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与隔膜12的设定位置对齐;将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碾压并结合的碾压部600;和切割部700,切割部700切割相应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制造具有预定尺寸的基本单元。
电极传送部
电极传送部100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电极。就是说,电极传送部100包括: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片材11a的电极传送辊110;和切割器120,切割器120将由电极传送辊110传送的至少一个电极片材11a切割成预定尺寸,以制造电极11。
具有上述配置的电极传送部100可连续生产电极11并且将连续生产的电极11进行传送以便设置在由隔膜传送部传送的隔膜的上部。
隔膜传送部
隔膜传送部200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隔膜。就是说,隔膜传送部200包括一个或多个隔膜传送辊,所述一个或多个隔膜传送辊将卷绕在其外周表面上的隔膜传送至组合部。
组合部
组合部300将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就是说,组合部300将由电极传送部100传送的至少一个电极11和由隔膜传送部200传送的至少一个隔膜12从上到下交替地设置进行组合。在此,电极11可设置在最上侧,并且组合的电极和隔膜可经过加热部传送至碾压部。
例如,参照图1,组合部300可将由电极传送部100传送的两个电极11和由隔膜传送部200传送的两个隔膜12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然后经过加热部将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传送到碾压部。就是说,组合部300在其中电极、隔膜和电极从上到下地设置而被组合的状态下传送电极和隔膜。
加热部
加热部400配置成加热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以提高电极与隔膜之间的结合强度。就是说,加热部400可设置在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上,以通过使用高温热量加热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
在此,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11没有固定力,因而容易因外部振动或冲击而歪斜或位置改变。特别是,加热部400可加热组合的电极和隔膜并且同时在传送期间产生振动。因而,最上部电极可因振动而在歪斜或位置改变。
本发明可包括位置校正部500,位置校正部500校正歪斜的或位置改变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11的对齐。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位置校正部。
位置校正部
如图2至图5中所示,位置校正部500配置成校正由组合部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最上部电极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此外,位置校正部500可配置成校正电极中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从而将最上部电极11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就是说,位置校正部500可包括一对校正构件510,所述一对校正构件510分别设置在与由组合部300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最上部电极11的左侧和右侧,以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从而将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与隔膜12的设定位置对齐。
参照图6,隔膜的设定位置可设在设置有最上部电极11的最上部隔膜12上,并且隔膜的设定位置是指在与最上部隔膜12的传送方向垂直的两侧上被显示为与隔膜12的传送方向平行的指示线α的范围内。
一对校正构件510可按压交替设置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或者同时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以校正电极11的歪斜,特别是,校正设置在隔膜的设定位置之外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被限定在隔膜的设定位置内,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11的对齐。
在此,一对校正构件510包括带511,带511的面向电极11的部分沿与交替堆叠的电极11和隔膜12的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从而在与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进行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就是说,带511可在与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进行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特别是,带511的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部分可与隔膜的传送方向平行。因而,歪斜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可改变为与隔膜的传送方向平行,从而改善最上部电极11的对齐。
带511由柔性材料制成。特别是,带511由硅橡胶制成。因而,带511可弹性地按压最上部电极11,从而防止最上部电极11由于带511而折叠或变形。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带511可包括: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带;和设置在连接带的外周表面上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带。因而,带511可提供稳定的旋转力并且防止最上部电极11变形。
带511以与由组合部300传送的电极和隔膜的传送速度对应的速度旋转。就是说,与带511一致的电极和隔膜可具有相同的速度。因而,带511可防止最上部电极11比其余电极和隔膜减速或加速,从而通过带511稳定地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
在此,带511可被调节为比电极和隔膜的传送速度快或慢。就是说,当沿隔膜的传送方向发生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误差时,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带511的移动速度可控制为比隔膜的传送速度快或慢,从而校正最上部电极11相对于隔膜的传送方向的位置缺陷。
一对校正构件510包括:驱动辊512,驱动辊512与引入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最上部电极11的带511的前端结合,以使带511旋转;和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513,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513与引出最上部电极11的带511的后端结合,以支撑带511,使得带511按压最上部电极11。
就是说,一对校正构件510可通过驱动辊512使带511稳定地旋转,并且可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513使旋转的带511稳定地循环运转。特别是,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513设置成与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的传送方向平行,从而通过带511稳定地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由此将最上部电极11与隔膜的传送方向平行地对齐,并且还改善了最上部电极11的对齐。
在此,当以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为基准观察时,与驱动辊512结合的带511的前端间隔开可比与从动辊513结合的带的后端间隔开更大。就是说,参照图3,设置在一对校正构件510中的带511的前端511a之间的距离A可比带511的后端之间的距离B大,因而最上部电极11可被引导从而被引入一对校正构件510之间。
位置校正部500进一步包括移动构件520,移动构件520使一对校正构件510朝向最上部电极11移动从而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侧表面,或者使一对校正构件510的每一个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不按压最上部电极11。
移动构件520配置成使一对校正构件510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移动构件520设置为气缸。气缸包括:缸体,气动压力被引入到缸体中或从缸体排出;和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被引入到缸体中或从缸体排出的气动压力而插入到缸体中或从缸体中撤出,并且活塞杆使一对校正构件510的每一个朝向最上部电极11移动或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在此,移动构件520进一步包括检测传感器521,当一对校正构件510支撑在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上时,检测传感器521检测到一对校正构件510。当一对校正构件510支撑在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上时,检测传感器521可给移动构件520发送信号以使一对校正构件510的每一个的移动速度逐渐地加速,从而促使一对校正构件510逐渐地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并且还显著防止最上部电极11折叠或变形。
位置校正部500进一步包括:测量传感器530,测量传感器530计算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值;和控制部件540,控制部件540判定由测量传感器530计算出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从而执行位置校正的控制。
测量传感器530拍摄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最上部电极11,从而根据拍摄的图像计算最上部电极的图像值,由此根据计算出的图像值来计算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
如图6和图7中所示,控制部件540判定由测量传感器530计算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就是说,当测量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值在设定位置值内时,控制部件540判定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判断为正常值。在此,被判定为具有正常位置值的最上部电极11可在一对校正构件510之间原样通过。如图6中所示,当测量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值在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控制部件540判定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为异常值。如果判断为异常,则一对校正构件510通过移动构件520朝向最上部电极11移动。在此,控制部件540可通过移动构件520仅使一个校正构件510移动。因而,如图7中所示,可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或者可同时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以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歪斜或位置。
碾压部
碾压部600可通过使用一对碾压辊来碾压经过加热部400的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从而提高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间的结合强度。
切割部
切割部700可切割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中的相应电极11之间的隔膜12,从而制造具有预定尺寸的基本单元。
当组合的电极和隔膜在传送的同时被加热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配置的层压设备可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歪斜或位置误差,以改善最上部电极的对齐,从而显著降低产品缺陷率。
下文中,将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的层压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
如图8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包括:传送至少一个电极11的电极传送步骤(S10);传送至少一个隔膜12的隔膜传送步骤(S20);在电极11和隔膜12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的状态下传送电极11和隔膜12的组合步骤(S30);将在组合步骤(S30)中传送的电极和隔膜加热的加热步骤(S40);和位置校正步骤(S50),校正在加热步骤(S40)中被加热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电极11的位置,从而将电极的位置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电极传送步骤
在电极传送步骤(S10)中,通过使用电极传送部100将至少一个电极11一直传送至组合部。就是说,电极传送部100通过电极传送辊110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片材,并且通过使用切割器120将通过电极传送辊110传送的电极片材切割成预定尺寸,以制造电极11,然后将制造的电极11一直传送至组合部。
隔膜传送步骤
在隔膜传送步骤(S20)中,通过使用隔膜传送部200将至少一个隔膜12一直传送至组合部。就是说,隔膜传送部200包括一个或多个隔膜传送辊,所述一个或多个隔膜传送辊将卷绕的隔膜一直传送至组合部。
组合步骤
在组合步骤(S30)中,通过使用组合部300将由电极传送部100传送的电极11和由隔膜传送部200传送的隔膜12沿垂直方向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在此,电极设置在最上侧进行组合。
例如,参照图1,当通过电极传送部100传送两个电极,并且通过隔膜传送部200传送两个隔膜时,组合部300可按照电极、隔膜和电极的顺序设置电极和隔膜而将电极和隔膜彼此组合。
加热步骤
执行加热步骤(S40)来加热组合的电极和隔膜,从而提高电极和隔膜之间的结合强度。就是说,在加热步骤(S40)中,朝向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辐射热源,以在设定温度下进行加热。
在此,当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被加热时,在位置校正步骤(S50)中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
位置校正步骤
位置校正步骤(S50)可以是通过位置校正部500校正在加热步骤(S40)中被加热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电极的位置,从而将电极的位置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的步骤。特别是,位置校正步骤(S50)可以是校正电极之中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从而将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与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的步骤。
位置校正步骤(S50)包括:计算工序,计算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值;检查工序,判定在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和校正工序,当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使得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值被限定在设定位置值内。
如图6中所示,在计算工序中,通过测量传感器530测量组合的电极11和隔膜12之中的经过设定位置的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从而根据最上部电极11的测量位置的图像来计算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
在检查工序中,通过控制部件540判定在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在此,当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预先输入的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时,判定为正常,并且当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预先输入的设定位置值之外时,判定为异常。
如图7中所示,在校正工序中,当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设定位置值之外时,一对校正构件510通过移动构件520朝向最上部电极11移动。然后,在一对校正构件510通过移动构件520朝向最上部电极11移动的同时,校正构件510在与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进行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最上部电极1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从而校正设置在一对校正构件510之间的电极11的歪斜或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执行了加热步骤(S40)和位置校正步骤(S50)的电极和隔膜结合的结合步骤(S60);以及切割结合的电极和隔膜以制造基本单元的切割步骤(S70)。
结合步骤
在结合步骤(S60)中,通过碾压部600将执行了加热步骤(S40)和位置校正步骤(S50)的电极和隔膜进行碾压以彼此结合。
切割步骤
在切割步骤(S70)中,通过使用切割部700切割执行了结合步骤(S60)的电极和隔膜之中的相应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制造作为成品并且具有预定尺寸的基本单元。
然后,可堆叠作为成品的多个基本单元以制造电极组件,并且可将电极组件容纳在袋中以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下文中,在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构成在附图中被给予相同的参考标记,因而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
如图9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包括设置有一对校正构件510的位置校正部500。一对校正构件510包括驱动辊512和从动辊513。
在此,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环514可进一步结合至驱动辊512或从动辊513的外周表面。弹性环514可弹性地支撑结合至驱动辊512或从动辊513的带511,从而显著增加设置在驱动辊512或从动辊513上的带511的弹性力,由此显著防止最上部电极因设置在驱动辊512或从动辊513上的带511而折叠或变形。
尽管在以上描述中根据本发明的位置校正部校正最上部电极11的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位置校正部可校正设置在除了最上层之外的其他层处的电极的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和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定。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等同含义内以及在权利要求内做出的各种修改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包括:
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的电极传送部;
配置成传送至少一个隔膜的隔膜传送部;
组合部,所述组合部配置成将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并传送;和
位置校正部,所述位置校正部配置成校正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所述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其中所述位置校正部校正所述电极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并且
所述位置校正部包括一对校正构件,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分别设置在与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侧和右侧,以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
其中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包括带,所述带的面向所述电极的部分沿与交替堆叠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所述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从而在与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进行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从而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和歪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所述带由柔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所述一对校正构件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与引入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带的前端结合;和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与引出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带的后端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当以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为基准观察时,与所述驱动辊结合的所述带的所述前端间隔开比与所述从动辊结合的所述带的所述后端间隔开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所述位置校正部进一步包括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一对校正构件朝向所述最上部电极移动从而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或者使所述一对校正构件的每一个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不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所述位置校正部进一步包括:
测量传感器,所述测量传感器配置成拍摄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从而根据拍摄的图像计算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和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配置成判定由所述测量传感器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
其中,当所述控制部件判定所述电极最上部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所述一对校正构件通过所述移动构件移动,以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所述左表面或所述右表面,从而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所述带以与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传送速度对应的速度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进一步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配置成加热由所述组合部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
其中所述位置校正部校正经过所述加热部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设备,其中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环进一步结合至所述驱动辊或所述从动辊的外周表面。
10.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的二次电池的层压方法,包括:
传送至少一个电极的电极传送步骤(S10);
传送至少一个隔膜的隔膜传送步骤(S20);
在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从上到下交替设置地进行组合的状态下传送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组合步骤(S30);
将在所述组合步骤(S30)中传送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加热的加热步骤(S40);和
位置校正步骤(S50),校正在所述加热步骤(S40)中被加热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所述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在位置校正步骤(S50)中,校正所述电极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从而将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与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对齐,并且
位置校正步骤(S50)包括:
计算工序,计算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
检查工序,判定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设定位置值内;和
校正工序,当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在所述计算工序中,通过设置在位置校正部中的测量传感器拍摄组合的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中的设置在最上侧的所述最上部电极,从而根据拍摄的电极的图像来计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并且
在所述检查工序中,通过设置在所述位置校正部中的控制部件判定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是否在预先输入的所述隔膜的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在所述校正工序中,当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在所述设定位置值之外时,一对校正构件通过设置在所述位置校正部中的移动构件朝向所述最上部电极移动,以通过所述一对校正构件按压所述最上部电极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从而校正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使得所述最上部电极的位置值被限定在所述设定位置值内。
CN202080008107.4A 2019-03-12 2020-01-23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Active CN113574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8023 2019-03-12
KR1020190028023A KR102544744B1 (ko) 2019-03-12 2019-03-12 이차전지용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PCT/KR2020/001227 WO2020184835A1 (ko) 2019-03-12 2020-01-23 이차전지용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710A CN113574710A (zh) 2021-10-29
CN113574710B true CN113574710B (zh) 2023-11-21

Family

ID=7242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107.4A Active CN113574710B (zh) 2019-03-12 2020-01-23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1175A1 (zh)
EP (1) EP3902049A4 (zh)
KR (1) KR102544744B1 (zh)
CN (1) CN113574710B (zh)
WO (1) WO20201848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8141A1 (ko) * 2019-12-09 2021-06-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활물질 슬러리 도포 전 시트형 집전체의 열처리를 위한 열처리부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장치, 및 열처리 과정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방법
WO2022149830A1 (ko) * 2021-01-08 2022-07-1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셀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20109202A (ko) * 2021-01-28 2022-08-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분리막 접착장치
CN220895561U (zh) * 2021-03-08 2024-05-03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极组件的制造装置
KR102594047B1 (ko) * 2021-06-14 2023-10-25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2차 전지용 오버행 검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2차 전지 제조 시스템
KR20230013863A (ko) * 2021-07-20 2023-01-2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적층체 가열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라미네이션 장치
WO2023090842A1 (ko) * 2021-11-16 2023-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조립체, 그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SE2151603A1 (en) * 2021-12-22 2023-06-23 Northvolt Ab Assembling device for a secondary cell
EP4369447A1 (en) * 2022-01-07 2024-05-15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Electrode plate st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acking machine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30175A (ko) * 2007-09-19 2009-03-24 에스케이에너지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스택 제조장치
JP2010257861A (ja) * 2009-04-28 2010-11-11 Ckd Corp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WO2012081331A1 (ja) * 2010-12-16 2012-06-2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4054205A (zh) * 2012-06-28 2014-09-1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和包含其的电化学电池
CN105870512A (zh) * 2016-05-29 2016-08-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卷绕式叠片电池极片的转移定位装置及方法
JP2017076489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70052962A (ko) * 2015-11-05 2017-05-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위셀 정렬 수단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KR20170114351A (ko) * 2016-04-04 2017-10-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제조 공정성이 향상된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CN107667448A (zh) * 2015-06-05 2018-02-06 Tbs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堆叠电池极板的设备
WO2018116543A1 (ja) * 2016-12-21 2018-06-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WO2018182129A1 (ko) * 2017-03-28 2018-10-04 (주)이티에스 전극적층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극적층장치
KR20180002926U (ko) * 2017-04-03 2018-10-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공급 컨베이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접합 장치
KR20190000589A (ko) * 2017-06-23 2019-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플라즈마 발생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라미네이션 시스템
CN109301351A (zh) * 2018-08-28 2019-02-01 惠州市汇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自动叠片机
CN109346774A (zh) * 2018-10-26 2019-02-15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动式叠片机和叠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09217C2 (nl) * 1998-05-19 1999-11-25 Boudewijn Johannes Geul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kalkzandsteenproducten.
CN103081200B (zh) * 2010-08-11 2015-08-19 日本自动精机株式会社 正负极板的层积方法及其装置
KR101355834B1 (ko) 2010-12-02 2014-01-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101280068B1 (ko) * 2011-06-10 2013-06-28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전극 적층 시스템
CN109314266A (zh) * 2016-06-20 2019-0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极层叠装置
JP6635203B2 (ja) * 2016-12-21 2020-01-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KR102286831B1 (ko) * 2017-01-10 2021-08-0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단위셀 정렬 수단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KR101937829B1 (ko) * 2017-08-01 2019-01-14 박태완 열수축 포장전 제품 그룹 정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30175A (ko) * 2007-09-19 2009-03-24 에스케이에너지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스택 제조장치
JP2010257861A (ja) * 2009-04-28 2010-11-11 Ckd Corp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WO2012081331A1 (ja) * 2010-12-16 2012-06-2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4054205A (zh) * 2012-06-28 2014-09-1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和包含其的电化学电池
CN107667448A (zh) * 2015-06-05 2018-02-06 Tbs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堆叠电池极板的设备
JP2017076489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70052962A (ko) * 2015-11-05 2017-05-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위셀 정렬 수단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KR20170114351A (ko) * 2016-04-04 2017-10-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제조 공정성이 향상된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장치
CN105870512A (zh) * 2016-05-29 2016-08-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卷绕式叠片电池极片的转移定位装置及方法
WO2018116543A1 (ja) * 2016-12-21 2018-06-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WO2018182129A1 (ko) * 2017-03-28 2018-10-04 (주)이티에스 전극적층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극적층장치
KR20180002926U (ko) * 2017-04-03 2018-10-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공급 컨베이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접합 장치
KR20190000589A (ko) * 2017-06-23 2019-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플라즈마 발생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라미네이션 시스템
CN109301351A (zh) * 2018-08-28 2019-02-01 惠州市汇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自动叠片机
CN109346774A (zh) * 2018-10-26 2019-02-15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摆动式叠片机和叠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09042A (ko) 2020-09-22
WO2020184835A1 (ko) 2020-09-17
EP3902049A1 (en) 2021-10-27
CN113574710A (zh) 2021-10-29
KR102544744B1 (ko) 2023-06-16
EP3902049A4 (en) 2022-03-16
US20220131175A1 (en)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4710B (zh)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EP2696424B1 (en)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EP3588653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no-cell
CN114641880B (zh) 制造电极组件的设备和方法
US9502704B2 (en) Separator conveying device and separator conveying method
CN113614965B (zh) 层压装置和层压方法、以及包括层压装置的二次电池制造设备
US11063301B2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de laminate
CN104364955A (zh) 用隔膜夹持极板的装置
KR101566097B1 (ko) 적층 장치 및 적층 방법
CN115461901A (zh) 制造单元电池的设备和方法
CN115428212A (zh) 隔膜粘合设备
KR20200093956A (ko) 전극조립체 가열유닛, 그를 포함하는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KR20170118447A (ko) 이차전지용 적층시스템
CN116096527A (zh) 切割装置、以及包括该切割装置的用于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KR20190059676A (ko)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EP4109613A1 (en)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electrode aligning unit and electrode assembl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KR20220050465A (ko) 전극조립체의 불량률이 개선된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조립체 제조방법
CN217444458U (zh) 组件制造装置
KR20210150162A (ko) 이차전지용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CN115036556A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生产线
CN117529837A (zh) 电极组件折叠设备和使用该电极组件折叠设备的折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