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8131A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8131A
CN113568131A CN202110867162.5A CN202110867162A CN113568131A CN 113568131 A CN113568131 A CN 113568131A CN 202110867162 A CN202110867162 A CN 202110867162A CN 113568131 A CN113568131 A CN 113568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ens
driving device
lens driving
elasti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71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8131B (zh
Inventor
王建华
张晓良
孔令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71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7704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0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8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8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镜头座,镜头座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支撑在镜头座与底座之间或者支撑在镜头座与外壳之间,弹性支撑组件通电以使弹性支撑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沿Z轴方向运动;感应件;检测件,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之一设置在镜头座上,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上,且检测件对应感应件设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摄像机或者照相机,通常会采用焦距可调或者自动对焦的镜头,而调节的过程则是改变镜头的位置,用于驱动镜头移动通常是用驱动马达。目前,手持式摄像装置—尤其是手机的摄像头的自动调焦基本全部使用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VCM)来完成,音圈马达是一个由线圈和磁石组成的系统。通电后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绕线载体沿镜头光轴方向(即Z轴)作直线移动,绕线载体最终停留于环状线圈与驱动磁石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上弹簧及下弹簧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
虽然音圈电机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噪音低等优点,但是随着摄像装置对摄像要求的增加,音圈电机在存在磁干扰、推力不足、结构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例如:双摄马达被开发应用于各种中高端手机中,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扰难点,特别是两颗双摄马达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磁干扰现象,影响双摄马达效果的正常发挥,音圈马达无法避免该缺陷,同时,各种改进方案都容易造成马达结构复杂,组装工艺难度的提升;音圈马达中各个部品之间的电气性导通和连接组装均通过焊接、热铆、点胶等方式实现,同时线圈通电需要通过上/下弹簧连通,导致线圈通电的通路较长,由于音圈马达部品数较多,需要焊接、热铆、点胶处较多,当手机一旦在受到跌落撞击等外力时,马达由于外力震荡容易导致内部焊接点或点胶处拉扯脱落或弹簧变形等现象,最终马达内部的电气性能和组合结构受到破坏,影响马达正常性能的发挥,给拍摄效果带来不利后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镜头座,镜头座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支撑在镜头座与底座之间或者支撑在镜头座与外壳之间,弹性支撑组件通电以使弹性支撑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沿Z轴方向运动;感应件;检测件,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之一设置在镜头座上,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上,且检测件对应感应件设置。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呈环状,且弹性支撑体与镜头座的周侧套接;挤压结构,挤压结构通电以向弹性支撑体提供挤压力,当弹性支撑体受挤压结构挤压时,弹性支撑体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沿Z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挤压结构包括:SMA丝线,SMA丝线绕设在弹性支撑体的周向外侧壁上;端脚组件,端脚组件设置在底座上,且SMA丝线的两端分别与端脚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端脚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脚,底座朝向镜头座的一侧具有接线凸起,其中一个接线端脚的一端由底座远离接线凸起的一端分别穿过底座和接线凸起并伸出接线凸起。
进一步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FPC板,FPC板分别与两个接线端脚电连接,且FPC板与底座连接且与检测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FPC板包括主体段以及分别与主体段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与两个接线端脚电连接,且第一连接臂还与检测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的周缘具有弯折段,弯折段沿靠近镜头座的一侧弯折以形成避让开口,第三连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伸入避让开口并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二连接臂均具有缓冲段,缓冲段为第一段或者第二段或者第三段或者第二连接臂沿其长度方向弯折成型,且第二段的缓冲段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缓冲段均为弓形段。
进一步地,第三段的厚度方向与底座的厚度方向相同,且第三段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检测件和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电路连接结构,电路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底座,电路连接结构分别与接线端脚和检测件电连接,且电路连接结构具有伸出底座的电连接端脚。
进一步地,底座朝向镜头座的一侧具有支撑凸环,且弹性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撑凸环连接。
进一步地,镜头座包括: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内部用于容置镜头;抵接凸缘,抵接凸缘设置在筒状结构远离底座的一端,弹性支撑体套设在筒状结构的外周侧,且弹性支撑体远离底座的一端与抵接凸缘抵接。
进一步地,抵接凸缘朝向底座的一侧具有朝向底座延伸的安装柱,感应件设置在安装柱靠近底座的一端;和/或底座朝向镜头座的一侧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抵接凸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进一步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弹片,弹片设置在镜头座与外壳之间,为镜头座提供向底座一侧运动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感应件是霍尔磁石,检测件是霍尔芯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镜头座、弹性支撑组件、感应件以及检测件。镜头座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弹性支撑组件支撑在镜头座与底座之间或者支撑在镜头座与外壳之间,弹性支撑组件通电以使弹性支撑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沿Z轴方向运动;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之一设置在镜头座上,感应件和检测件的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上,且检测件对应感应件设置。
使用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时,由于镜头驱动装置具有镜头座,所以能够使移动终端的镜头安装在镜头座上,并且由于还具有弹性支撑组件,所以能够通过弹性支撑组件的形变带动镜头座移动,从而带动镜头沿Z轴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自动调焦功能。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通过透镜驱动装置的弹性支撑组件代替了原有的音圈马达中的驱动线圈和驱动磁石部分。又由于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具有感应件和检测件,所以能够通过感应件和检测件来判断镜头座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弹性支撑组件以及镜头座的反馈控制,以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弹性支撑组件的通电量,使得镜头达到预定的位移,即实现自动对焦。并且,由于本申请中不再需要与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相配合的弹簧等结构,所以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相对现有的音圈马达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还不存在磁铁,所以不会产生对内或对外的磁干扰问题。并且,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没有磁路设计问题,整个行程力度平均推力较电磁方式大,因此与现有的音圈马达相比更有效率。并且,没有音圈马达的上、下弹簧设计,跌落和滚筒等测试不会有弹簧变形、镍或异物脱落问题。又由于本申请中的弹性支撑组件本身就具有阻尼作用,因此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不再需要外加阻尼胶。在本申请中,由于仅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对镜头座进行驱动,所以与音圈马达的电磁驱动方式相比,需要的组件更少,所以能够有利于镜头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因此,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透镜驱动装置的感应件、检测件、FPC板以及挤压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透镜驱动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透镜驱动装置的镜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20、底座;21、接线凸起;22、支撑凸环;23、导向柱;24、固定柱;30、镜头座;31、筒状结构;32、抵接凸缘;321、导向孔;322、安装柱;40、弹性支撑组件;41、弹性支撑体;42、挤压结构;421、SMA丝线;422、端脚组件;4221、接线端脚;50、弹片;51、挤压部;52、连接部;60、镜头;70、感应件;80、检测件;90、FPC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具有摄像装置,并且,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具有下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0和底座20,外壳10罩设在底座20上并与底座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镜头座30、弹性支撑组件40、感应件70以及检测件80。镜头座30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弹性支撑组件40支撑在镜头座30与底座20之间或者支撑在镜头座30与外壳10之间,弹性支撑组件40通电以使弹性支撑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30沿Z轴方向运动;感应件70和检测件80的二者之一设置在镜头座30上,感应件70和检测件80的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20上,且检测件80对应感应件70设置。
使用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时,由于镜头驱动装置具有镜头座30,所以能够使移动终端的镜头安装在镜头座30上,并且由于还具有弹性支撑组件40,所以能够通过弹性支撑组件40的形变带动镜头座30移动,从而带动镜头沿Z轴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自动调焦功能。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通过透镜驱动装置的弹性支撑组件40代替了原有的音圈马达中的驱动线圈和驱动磁石部分。又由于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具有感应件70和检测件80,所以能够通过感应件70和检测件80来判断镜头座30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弹性支撑组件40以及镜头座30的反馈控制,以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弹性支撑组件40的通电量,使得镜头达到预定的位移,即实现自动对焦。并且,由于本申请中不再需要与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相配合的弹簧等结构,所以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相对现有的音圈马达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还不存在磁铁,所以不会产生对内或对外的磁干扰问题。并且,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没有磁路设计问题,整个行程力度平均推力较电磁方式大,因此与现有的音圈马达相比更有效率。并且,没有音圈马达的上、下弹簧设计,跌落和滚筒等测试不会有弹簧变形、镍或异物脱落问题。又由于本申请中的弹性支撑组件40本身就具有阻尼作用,因此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不再需要外加阻尼胶。在本申请中,由于仅通过弹性支撑组件40对镜头座30进行驱动,所以与音圈马达的电磁驱动方式相比,需要的组件更少,所以能够有利于镜头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因此,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音圈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感应件70是霍尔磁石,检测件80是霍尔芯片。并且,感应件70设置在镜头座30上,而检测件80设置在底座20上。霍尔芯片与霍尔磁石呈对向设置,通过霍尔芯片感应在Z轴向随镜头座30一起位移的霍尔磁石所产生的磁场强弱变化,从而检测镜头Z轴的位移,由此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镜头Z轴的位移形成反馈控制,即闭环控制。并且,需要说明的是,霍尔芯片能够控制弹性支撑组件40的电连接情况。
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40是设置在镜头座30与底座20之间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外壳10上与底座20相对的一面具有开口结构,并且,开口结构能够对移动终端的镜头进行避让。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40包括弹性支撑体41和挤压结构42。挤压结构42通电以向弹性支撑体41提供挤压力,当弹性支撑体41受挤压结构42挤压时,弹性支撑体41产生形变并带动镜头座30沿Z轴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当需要对镜头进行调焦时,挤压结构42会通电并对弹性支撑体41产生挤压,从而通过弹性支撑体41的形变带动镜头座30运动,进而使得镜头座30能够带动镜头沿Z轴方向运动。当然,在本申请中也可以将挤压结构42设置成其他形式,只要能够控制挤压结构42可以对弹性支撑体41进行挤压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体41还可以使摄像装置跌落过程中受到的冲力小,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防振作用,同时,跌落和滚筒等测试不会有镍或异物脱落问题,能保护马达内部结构,也无需再额外设置阻尼胶,既简化组装工艺又能提高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弹性支撑体41呈环状,且弹性支撑体41与镜头座30的周侧套接。通过这样设置,不仅能够方便镜头座30与弹性支撑体41的连接,可以还可以保证弹性支撑体41在受到挤压结构42的挤压力而产生形变后,镜头座30能够更加均匀的受力,从而保证镜头座30的运动不会产生偏斜,以保证移动终端的对焦效果和拍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将弹性支撑体41看成是环状的,并且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弹性支撑体41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从而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密封性能。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弹性支撑体41的形状并不限制于环状或者圆筒状,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将弹性支撑体41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正多边形的筒状结构31。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镜头座30包括筒状结构31和抵接凸缘32。筒状结构31的内部用于容置镜头60;抵接凸缘32设置在筒状结构31远离底座20的一端,弹性支撑体41套设在筒状结构31的外周侧,且弹性支撑体41远离底座20的一端与抵接凸缘3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筒状结构31不仅能够容置移动终端的镜头,而且还能够使弹性支撑体41可以更加容易地套设在镜头座30上,并且保证弹性支撑体41与筒状结构31更加贴合。而通过设置抵接凸缘32则可以保证弹性支撑体41的一端能够与抵接凸缘32抵接,这样能够保证弹性支撑体41在受力产生形变后,弹性支撑体41能够带动镜头座30一同运动,而不会出现弹性支撑体41相对镜头座30运动的情况,以保证透镜驱动装置的性能稳定。
可选地,沿Z轴方向弹性支撑体41的中间部分的直径大于弹性支撑体41的两端的直径。在本申请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弹性支撑体41主要是通过中间部分的形变来产生沿Z轴方向的延伸,从而使弹性支撑体41能够带动镜头座30实现大行程驱动。并且,通过这样设置,在弹性支撑体41受力产生形变后,弹性支撑体41中间部分的直径不会过小,从而保证弹性支撑在受到挤压力后不会出现偏斜,进而保证弹性支撑体41的稳定性,并保证透镜支撑体的调焦稳定性,保证移动终端的拍摄效果,防止拍摄出的图像模糊。
可选地,弹性支撑体41由硅胶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降低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重量,从而在驱动透镜运动时需要的力更小,进而能够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灵敏度。
当然,在本申请中由于不需要考虑电磁干扰的问题,所以通过可以用塑料材料制作透镜驱动装置的,从而能够提高移动终端天线的db增益。
对于外壳10的材质来说,传统的音圈马达,考虑到增强磁场强度,外壳10通常需要用到磁性材料,以达到挡磁聚磁的作用。而本申请中的外壳10可采用磁性、非磁性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材质均可以,外壳10材质选择的灵活性强。
而对于外壳10的形状来说,传统的音圈马达,考虑到磁石、线圈的配合组装工艺,特殊的形状马达,比如圆形马达,需要特殊形状的磁石,才能起到磁感应驱动的效果,但特殊形状的磁石对工艺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难以实现。而本申请中的外壳10则可以实现不同外形结构的马达。
具体地,弹性支撑体41的内部具有填充空间,填充空间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或者气体。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保证弹性支撑体41的形变性能外,还能够通过填充的液体或者气体来保证弹性支撑体41的支撑效果,并使弹性支撑在不受挤压力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形状。
可选地,挤压结构42设置在弹性支撑体41的外周侧,或者弹性支撑体41上设置有预埋槽,挤压结构42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预埋槽内。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挤压结构42设置在弹性支撑体41的外周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挤压结构42包括SMA丝线421和端脚组件422。SMA丝线421绕设在弹性支撑体41的周向外侧壁上;端脚组件422设置在底座20上,且SMA丝线421的两端分别与端脚组件4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SMA丝线421的输入、输出端与端脚组件422进行电连接,并且SMA丝线421与端脚组件4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是通过夹头、卡扣等方式进行连接,只要保证SMA丝线421的输入、输出端与端脚组件4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可。
具体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弹片50,弹片50设置在镜头座30与外壳10之间,以为镜头座30提供向底座20一侧运动的复位力。通过这样设置,在弹性支撑体41未受到挤压结构42的挤压力时,镜头座30是受弹片50的作用力的,并且镜头座30的受力方向指向底座20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弹片50是向镜头座30提供预紧力的,并且在弹性支撑体41产生形变带动镜头座30完成对焦后,并且需要使镜头座30回复至对焦前的位置时,弹片50对镜头座30的作用力能够加快镜头座30的复位速度,从而能够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响应速度。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弹片50仅为镜头座30提供弹性力,因此弹片50不需要连电,因此与传统的音圈马达相比,本申请中的透镜驱动装置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路结构。
在本申请中端脚组件422向SMA丝线421通电,并且SMA丝线421在通电后发热,根据SMA丝线421热缩冷胀的特性,SMA丝线421能够对绕设的弹性支撑体41施加径向压力而使弹性支撑体41塑性变形,由于弹性支撑体41的上、下端为自由端,因而弹性支撑体41的变形方向为长度方向Z轴,因弹性支撑体41下端与底座20抵接,故弹性支撑体41的Z轴变形即为通过挤压镜头座30使镜头座30沿Z轴移动,弹性支撑体41不同程度的变形与弹片50在Z轴方向的压力的合力形成镜头座30的驱动行程,进而实现镜头自动对焦。
可选地,端脚组件422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脚4221,底座20朝向镜头座30的一侧具有接线凸起21,其中一个接线端脚4221的一端由底座20远离接线凸起21的一端分别穿过底座20和接线凸起21并伸出接线凸起21。
具体地,底座20朝向镜头座30的一侧具有支撑凸环22,且弹性支撑体41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撑凸环22连接。在本申请中,支撑凸环22不仅起到为镜头座30和弹性支撑体41提供安装定位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起到密封和防止弹性支撑体41出现弯折或者偏斜的作用。
具体地,抵接凸缘32朝向底座20的一侧具有朝向底座20延伸的安装柱322,感应件70设置在安装柱322靠近底座20的一端;底座20朝向镜头座30的一侧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23,抵接凸缘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柱23配合的导向孔321。需要说明的是,在镜头座30运动的过程中,镜头座30与导向柱23之间始终是保持连接的。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设置导向柱23的目的是通过导向孔321与导向柱23的配合,使得镜头座30能够套设在导向柱23上,并且在镜头座30的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柱23为镜头座30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防止镜头的光轴出现偏斜。
可选地,导向柱23为多个,并且导向柱23沿支撑凸环22的外周侧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柱23为多个并设置在底座20的角部处,并且底座20的每个角部处均设置有一个导向柱23。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片50与镜头座30远离底座20的一端抵接,且底座20朝向镜头座30的一侧还具有固定柱24,弹片50与固定柱24连接。
可选地,固定柱24为多个,底座20的每个角部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柱24。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片50包括:挤压部51,挤压部51呈环形,且挤压部51与镜头座30抵接;连接部52,连接部52为多个,多个连接部52与多个固定柱24一一对应,且连接部52的一端与挤压部51连接,连接部52的另一端与固定柱24连接。
具体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FPC板90,FPC板90分别与两个接线端脚4221电连接,且FPC板90与底座20连接且与检测件80电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检测件80能够根据对感应件70的感应信号来判断镜头座30的位置,从而控制SMA丝线421的通电。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FPC板90包括主体段以及分别与主体段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与两个接线端脚4221电连接,且第一连接臂还与检测件80电连接。当然,本实施例只是描述了FPC板90的一种具体的形状,实际上只要保证FPC板90能够与接线端脚4221以及检测件80保证稳定的电连接,并且不会影响容置空间内部的其他部分的运动即可。因此,在本申请中FPC板90的具体形状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形以及容置空间的内部结构进行改变的。
可选地,底座20的周缘具有弯折段,弯折段沿靠近镜头座30的一侧弯折以形成避让开口,第三连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伸入避让开口并与底座20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二连接臂均具有缓冲段,缓冲段为第一段或者第二段或者第三段或者第二连接臂沿其长度方向弯折成型,且第二段的缓冲段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缓冲段均为弓形段。并且,第三段的厚度方向与底座20的厚度方向相同,且第三段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检测件80和底座20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电路连接结构,电路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底座,电路连接结构分别与接线端脚和检测件电连接,且电路连接结构具有伸出底座的电连接端脚。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使用了FPC板90代替了本实施例中的电路连接结构。在本申请中,如果不考虑增设其他装置,可以选用电路连接结构来实现接线端脚和检测件的电连接。而在需要在本申请中增设其他结构时,例如防抖结构等,这样会使镜头座等其他结构在其他方向产生运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FPC板能够保证检测件和接线端脚的电连接更加稳定。并且,在加设防抖结构后,可以通过FPC板的第三连接臂与防抖结构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电路走线简单,电路稳定。
2、没有磁铁不会产生对内或对外的磁干扰问题。
3、没有磁路设计问题,整个行程力度平均推力较磁电方式大,比磁电方式更有效率。
4、没有音圈马达的上、下弹簧设计,跌落和滚筒等测试不会有弹簧变形、镍或异物脱落问题。
6、弹性支撑体本身就有阻尼作用,不需外加阻尼胶。
7、可以使用塑料做马达外壳,对移动终端天线db增益有帮助。
8、可以做成不同外形结构的马达。
9、弹性支撑体还可有防尘圈的作用,防尘效果比磁电方式更好。
10、相同镜头直径的马达完成品尺寸面积可以比磁电方式尺寸小。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和底座(20),所述外壳(10)罩设在所述底座(20)上并与所述底座(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
镜头座(30),所述镜头座(30)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
弹性支撑组件(40),所述弹性支撑组件(40)支撑在所述镜头座(30)与所述底座(20)之间或者支撑在所述镜头座(30)与所述外壳(10)之间,所述弹性支撑组件(40)通电以使所述弹性支撑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形变并带动所述镜头座(30)沿Z轴方向运动;
感应件(70);
检测件(80),所述感应件(70)和所述检测件(80)的二者之一设置在所述镜头座(30)上,所述感应件(70)和所述检测件(80)的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且所述检测件(80)对应所述感应件(70)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40)包括:
弹性支撑体(41),所述弹性支撑体(41)呈环状,且所述弹性支撑体(41)与所述镜头座(30)的周侧套接;
挤压结构(42),所述挤压结构(42)通电以向所述弹性支撑体(41)提供挤压力,当所述弹性支撑体(41)受所述挤压结构(42)挤压时,所述弹性支撑体(41)产生形变并带动所述镜头座(30)沿Z轴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42)包括:
SMA丝线(421),所述SMA丝线(421)绕设在所述弹性支撑体(41)的周向外侧壁上;
端脚组件(422),所述端脚组件(422)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且所述SMA丝线(4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脚组件(4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脚组件(422)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脚(4221),所述底座(20)朝向所述镜头座(30)的一侧具有接线凸起(21),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脚(4221)的一端由所述底座(20)远离所述接线凸起(21)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底座(20)和所述接线凸起(21)并伸出所述接线凸起(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FPC板(90),所述FPC板(90)分别与两个所述接线端脚(4221)电连接,且所述FPC板(90)与所述底座(20)连接且与所述检测件(8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板(90)包括主体段以及分别与所述主体段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两个所述接线端脚(4221)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还与所述检测件(80)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的周缘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沿靠近所述镜头座(30)的一侧弯折以形成避让开口,所述第三连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避让开口并与所述底座(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具有缓冲段,所述缓冲段为所述第一段或者所述第二段或者所述第三段或者所述第二连接臂沿其长度方向弯折成型,且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缓冲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缓冲段均为弓形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底座(20)的厚度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段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检测件(80)和所述底座(2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电路连接结构,所述电路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所述底座(20),所述电路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接线端脚(4221)和所述检测件(80)电连接,且所述电路连接结构具有伸出所述底座(20)的电连接端脚。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朝向所述镜头座(30)的一侧具有支撑凸环(22),且所述弹性支撑体(4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凸环(2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30)包括:
筒状结构(31),所述筒状结构(31)的内部用于容置镜头(60);
抵接凸缘(32),所述抵接凸缘(32)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31)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所述弹性支撑体(41)套设在所述筒状结构(31)的外周侧,且所述弹性支撑体(41)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与所述抵接凸缘(32)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凸缘(32)朝向所述底座(20)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座(20)延伸的安装柱(322),所述感应件(70)设置在所述安装柱(322)靠近所述底座(20)的一端;和/或
所述底座(20)朝向所述镜头座(30)的一侧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23),所述抵接凸缘(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柱(23)配合的导向孔(321)。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弹片(50),所述弹片(50)设置在所述镜头座(30)与所述外壳(10)之间,为所述镜头座(30)提供向所述底座(20)一侧运动的复位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70)是霍尔磁石,所述检测件(80)是霍尔芯片。
1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110867162.5A 2021-07-29 2021-07-29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568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162.5A CN1135681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PCT/CN2021/127704 WO2023005039A1 (zh) 2021-07-29 2021-10-29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162.5A CN1135681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8131A true CN113568131A (zh) 2021-10-29
CN113568131B CN113568131B (zh) 2022-05-13

Family

ID=78169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7162.5A Active CN1135681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8131B (zh)
WO (1) WO20230050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4913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005039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2825B1 (en) * 1999-02-03 2002-05-21 Carl-Zeiss-Stiftung Assembly comprising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mount
US2008027803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Drive unit and drive module
CN201166729Y (zh) * 2008-03-06 2008-12-17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移位机构
CN101441305A (zh) * 2007-11-19 2009-05-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驱动单元及镜头模组
CN101452099A (zh) * 2007-11-29 2009-06-1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动作装置
CN106646810A (zh) * 2016-11-11 2017-05-10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8681025A (zh) * 2018-07-04 2018-10-19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0021B2 (ja) * 2011-03-18 2016-03-08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079090B (zh) * 2016-04-21 2019-03-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摄像组件
IT201700074728A1 (it) * 2017-07-04 2019-01-04 Actuator Solutions GmbH Attuatore per auto-focus di modulo di fotocamera
CN208432779U (zh) * 2018-08-03 2019-01-25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9061829A (zh) * 2018-09-13 2018-12-21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11736243A (zh) * 2019-02-28 2020-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CN209690588U (zh) * 2019-04-25 2019-11-2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结构及摄像装置
CN211180362U (zh) * 2019-12-24 2020-08-04 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Sma致动部件、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2666774A (zh) * 2020-12-31 2021-04-1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3568131B (zh) * 2021-07-29 2022-05-13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2825B1 (en) * 1999-02-03 2002-05-21 Carl-Zeiss-Stiftung Assembly comprising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mount
US2008027803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Drive unit and drive module
CN101441305A (zh) * 2007-11-19 2009-05-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驱动单元及镜头模组
CN101452099A (zh) * 2007-11-29 2009-06-1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动作装置
CN201166729Y (zh) * 2008-03-06 2008-12-17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移位机构
CN106646810A (zh) * 2016-11-11 2017-05-10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8681025A (zh) * 2018-07-04 2018-10-19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4913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005039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8131B (zh) 2022-05-13
WO2023005039A1 (zh)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9825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CN109917530B (zh) 镜头移动装置
EP2219365B1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KR101019682B1 (ko) 안정적인 포커싱이 가능한 이미지 촬상 장치용 렌즈 액츄에이터
CN113568131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765361B2 (ja) レンズ保持装置
CN114137778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4236946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960739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4815116B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221335A1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568130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5867299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5867300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0817033B1 (ko) 소형렌즈모듈의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CN114815114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4721107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08186000A (ja) 焦点調整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像機器
CN215953943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4967031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100068701A (ko) 렌즈 액츄에이터용 탄성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렌즈 액츄에이터
CN218350662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8383585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20040850U (zh) 基于sma组件的镜头驱动装置
CN217655337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