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202B -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 Google Patents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202B
CN113557202B CN202080021017.9A CN202080021017A CN113557202B CN 113557202 B CN113557202 B CN 113557202B CN 202080021017 A CN202080021017 A CN 202080021017A CN 113557202 B CN113557202 B CN 113557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ic field
container
main body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7202A (zh
Inventor
大野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r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 Inc filed Critical Mar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57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7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 B65D88/745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blowing or injecting heating, cool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fluid inside the contai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26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by irradiation without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2Wall construction
    • B65D90/028Wall construction hollow-walled, e.g. double-walled with spac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48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高效地使电场作用于所收纳的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并能够更长期间保持对象物的新鲜度。容器(1)具有:容器主体(2),其具有收纳对象物(X)的收纳室(20);电极(5),其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以及支承部(6),其在收纳室(20)内固定于容器主体(2)并支承电极(5)。并且,支承部(6)具有:固定部(61、62),其固定于容器主体(2);以及突出部(63),其从固定部(61、62)朝向收纳室(20)内突出,并配置有电极(5)。突出部(63)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1)大于固定部(61、62)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2)。

Description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已知通过在容器(存储库)内形成电场,并在该电场形成气氛内保存生鲜食品,从而与未形成电场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保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专利文献1的容器构成为,作为用于在容器内形成电场的电极,使用规律地形成有大量小孔的板状电极,并将该电极设置在容器内的底面、侧面或顶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07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用于形成电场的电极为平板状,因此电极与容器的内表面的分离距离容易减小。因此,容易在电极与容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电场,而很难使电场高效地作用于容器内的生鲜食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电场高效地作用于所收纳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并更长时间保持对象物的新鲜的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可通过下述的本发明实现。
(1)一种存储库,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库主体,其具有收纳对象物的收纳室;
电极,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形成电场;以及
支承部,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并支承所述电极,
所述支承部具有:
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收纳室内突出,并配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支承部固定在所述收纳室的顶板部。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沿着所述顶板部设置的平板状的基部,所述电极配置于所述基部。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基部具有对所述电极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定位部具有供所述电极配置的凹部。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具有被覆部,其以将所述电极夹入该被覆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的方式设置。
(7)根据上述(6)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被覆部以填埋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之间的空隙的方式设置。
(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所述支承部具有绝缘性。
(9)一种电极构造,其设置于具有收纳对象物的收纳室的存储库主体,所述电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极,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形成电场;以及
支承部,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并支承所述电极,
所述支承部具有:
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以及
突出部,其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状态下,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收纳室内突出,并配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设置为大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能够增大存储库主体与电极的分离距离,因此能够有效地在收纳室内形成电场。因此,能够高效地使电场作用于收纳室中收纳的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能够更长期间保持对象物的新鲜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容器主体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电极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3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电极构造的效果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容器所具有的电极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容器所具有的电极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施加于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电极的电压的图。
图14是示出施加于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电极的电压的图。
图15是示出施加于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电极的电压的图。
图16是示出施加于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电极的电压的图。
图17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电极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容器1(存储库)是搭载于卡车、船舶、飞机等的移动型容器。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是具备冷却功能的冷藏箱容器,具有:容器主体2(存储库主体),其具有收纳对象物X的收纳室20;冷却装置3,其对收纳室20内进行冷却;以及电场形成装置4,其在收纳室20形成电场。容器1为例如国际标准(ISO标准)的构成,为全长为20英尺的“20英尺容器”或全长为40英尺的“40英尺容器”。通过如这样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构成,从而成为方便性及通用性优异且还具有充分的可靠性的容器1。
需要说明的是,容器1并非必须符合国际标准(ISO标准),容器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容器1也可以不是移动型容器,而是在店铺、仓库等中使用的固定型容器。另外,也可以是例如安装于卡车等的车斗的容器。另外,存储库不限定于容器1,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冷却仓库、冰箱等。
另外,对象物X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举出鱼、虾、蟹、鱿鱼、章鱼、贝类等鱼贝类及其加工食品;草莓、苹果、香蕉、柑橘、葡萄、梨等水果及其加工食品;卷心菜、莴苣、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及其加工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马肉等食用肉类等生鲜食品;牛奶、奶酪、酸乳酪等各种乳制品;各种脏器、特别是移植用的脏器等。其中,作为对象物X,特别优选为生鲜食品。需要说明的是,优选这些对象物X以冷藏状态、即非冷冻(非冻结)的方式冷却保存。
容器主体2为沿着图2中的进深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内部设有收纳对象物X的收纳室20。另外,如图2所示,容器主体2具有内壁21、外壁22和设置在内壁21和外壁22之间的绝缘性的隔热件23。由此,收纳室20被充分隔热,成为不易受到外部气体温度的影响的构成。因此,能够利用冷却装置3高效地对收纳室20内进行冷却。另外,在使用容器1时,容器主体2接地(定电位)。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内壁21与隔热件23之间、在外壁22与隔热件23之间、在内壁21的内侧或外壁22的外侧夹设未图示的部件。另外,该部件的功能也没有特别限定。
在此,内壁21及外壁22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分别能够使用不锈钢、铁、铝等各种金属。由此,能够得到牢固且坚硬的容器主体2。另外,隔热件23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玻璃棉、纤维素纤维、发泡体(发泡聚氨酯、发泡聚乙烯、发泡聚丙烯等)等。由此,能够发挥优异的隔热性。
另外,容器主体2具有:位于铅直方向下侧的底板部24;位于底板部24的上侧并与底板部24相对的顶板部25;以及从底板部24直立设置并将底板部24与顶板部25连接的侧壁部26,通过由这些部分包围而形成收纳室20。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部24、顶板部25及侧壁部26借助骨架27相互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相互的外壁彼此、内壁彼此通过焊接来固定。
另外,在容器主体2的图1中近前侧的端部设有对开型的一对门28、29。能够经由该门28、29将对象物X向收纳室20搬入或从收纳室20搬出。需要说明的是,门28、29的配置、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2的图1中里侧的端部设有冷却装置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容器主体2的位于图1中里侧的端部的壁由冷却装置3的面板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6构成。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3从收纳室20的门28、29侧来看设置在里侧的端部,具有:吸入部31,其吸入收纳室20内的空气;冷却装置32,其对从吸入部31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吹出部33,其将由冷却装置32冷却的空气(冷气)向收纳室20内吹出;以及温度传感器34,其检测收纳室20内的温度。
吹出部33设置在收纳室20的底板部24附近,朝向底板部24吹出冷气。从吹出部33吹出的冷气沿着在底板部24上沿着容器主体2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槽241流动,与门28、29碰撞或在其近前上升,到达收纳室20的顶板部25。另一方面,吸入部31设置在顶板部25附近,将从底板部24上升至顶板部25或其附近的冷气吸入。另外,对冷气的温度、风量进行控制,以使得由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收纳室20内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高效地使冷气在收纳室20的全域范围内循环,且能够将收纳室20内的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因此能够均匀且适当地对收纳室20中收纳的对象物X进行冷却。收纳室20内的可设定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30℃~+3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冷却装置3的构成、配置,能够对收纳室20内进行冷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电场形成装置4具有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并使所形成的电场作用于收纳室20中收纳的对象物X的功能。如图2所示,这样的电场形成装置4具有:支承部6,设置在容器主体2的顶板部25;电极5,其支承于支承部6;以及电压施加装置7,其向电极5施加用于形成电场的驱动电压(交变电压Vac)。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述部件中的支承部6和电极5构成本发明的电极构造10。
支承部6大范围地设置在顶板部25的大致全域范围内。另外,支承部6成为从顶板部25向下侧凹陷的大致“Ω”字状的形状。支承部6例如能够使板状的部件变形而形成。另外,支承部6也能够通过注射成型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这样的支承部6具有:一对固定部61、62,其在容器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以及突出部63,其设置在固定部61、62之间,从固定部61、62朝向下方即收纳室20内突出。并且,支承部6在固定部61、62处固定于顶板部25。向顶板部25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螺纹紧固、熔敷、粘接剂等固定。
如图3所示,突出部63成为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上侧而弯曲的凹形状,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基部631;位于基部631与固定部61之间并将二者连接的连接部632;以及位于基部631与固定部62之间并将二者连接的连接部633。基部631成为平板状,与顶板部25的内表面即顶面251大致平行地设置。并且,在该基部631支承有电极5。另外,基部631与固定部61、62相比位于下方侧,在基部631与顶面251之间设有空隙G。另外,突出部63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1大于固定部61、62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2。也就是说,成为D1>D2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距离D1具体来说是突出部63的基部631与固定有支承部6的顶板部25的内表面即顶面251的分离距离,分离距离D2具体来说是固定部61、62与固定有支承部6的顶板部25的内表面即顶面251的分离距离。另外,在图示的构成中,固定部61、62与顶面251接触,因此分离距离D2为0(零)。
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6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如图4所示使连接部632、633以拱形状弯曲,也可以如图5所示使突出部63整体以大致“V”字状弯曲。
另外,如图3所示,基部631具有用于进行电极5的定位的定位部64。定位部64由在基部631的上表面开口且俯视观察形状与电极5的俯视观察形状对应的凹部641构成,电极5设置在该凹部641中。由此,能够简单地将电极5设置在支承部6的正确位置。另外,能够使定位部64的构成简单,能够削减例如支承部6的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定位部64的构成,能够发挥其功能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由从基部631向上侧突出并包围电极5的框状的突起642构成。在该情况下,突起642也可以将一部分去除。另外,定位部64也可以省略。
另外,支承部6具有绝缘性。由此,能够防止电极5与容器主体2经由支承部6电连接。作为支承部6的构成材料,具有绝缘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各种树脂材料、各种玻璃材料、各种陶瓷等。其中,从机械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较便宜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各种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支承部6能够防止电极5与容器主体2电连接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仅其一部分具有绝缘性的构成。另外,例如,在支承部6与容器主体2之间夹设有绝缘子等绝缘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支承部6。在该情况下,支承部6与电极5一起发挥作为电极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若夹设有绝缘子等绝缘体,则与之相应地,支承部6向收纳室20内突出,因此收纳室20的容积(装载量)减少。因此,为了确保收纳室20的容积更大,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也优选将支承部6以与顶面251接触的方式设置。
配置在基部631的电极5为板状、特别是平板状,大范围地设置在基部631的大致全域范围内。由此,能够使电场均匀分布在收纳室20的更宽范围。另外,由于基部631以从下方支撑的方式支承电极5,因此基部631夹在电极5与对象物X之间。因此,还能够利用支承部6防止电极5与对象物X接触。
特别是,通过使电极5成为板状,从而能够抑制电极5的厚度T,能够增大分离距离D1而将支承部6向收纳室20内突出的程度抑制得很小。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收纳室20的容积(装载量)减少,并且,如后所述,容易形成在收纳室20内分布的电场。电极5的厚度T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下,更加优选为1mm以下。由此,成为非常薄的电极5,上述效果显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电极5的构成材料,具有导电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铝、铜等各种金属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5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电极5也可以是比上述的板状更薄的片状(膜状)。由此,电极5的厚度T被进一步抑制,上述效果进一步显著。作为片状的电极5,能够使用例如铝箔、铜箔等各种金属箔。需要说明的是,“板状”与“片状(膜状)”没有明确区别,例如,能够将一定程度上为硬质且实质上不会因自重而产生变形(轻度的挠曲除外)的构造视为“板状”,将具有挠性且会因自重而产生变形的构造视为“片状(膜状)”。
另外,例如,如图7所示,电极5不仅设置在基部631,也可以扩展设置至连接部632、633。由此,能够使电极5的面积更大。
另外,例如,如图8所示,电极5也可以是波纹板状。通过如这样在电极5的表面形成凹凸,从而与例如平板状的电极5相比,电极5的表面积增大。因此,容易形成在收纳室20中分布的电场。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电极5中设置沿厚度方向贯通电极5的多个贯通孔。在该情况下,贯通孔既可以在电极5的全域范围内规律地设置,也可以无规律地设置。另外,贯通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例如圆形、四边形、三角形,也可以是沿着容器1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状。
另外,电极5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也有说明,也可以是2个以上。换言之,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极5分割为多个电极。在该情况下,多个电极5例如既可以在容器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也可以在容器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或者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以行列状排列配置。另外,电极5的设置部位、即,固定支承部6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底板部24,也可以是侧壁部26。需要说明的是,电极5优选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设置在顶板部25。其理由为抑制电极5、支承部6的损伤。与底板部24、侧壁部26相比,顶板部25与对象物X、装载对象物X的容器托盘、将容器托盘向收纳室20内搬送的叉车等接触的频度少。因此,通过将电极5设置在顶板部25,从而能够有效抑制电极5、支承部6的损伤。
以上构成的电极构造10以将电极5设置于支承部6的状态固定于顶板部25。也就是说,先将电极5设置于支承部6,再将支承部6固定于顶板部25。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简单地将电极5设置于顶板部25。因此,能够实现容器1的制造成本削减。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将支承部6固定于顶板部25之后,将电极5设置于支承部6。
电压施加装置7例如具备高压变压器,如图3所示,向电极5施加电场形成用的交变电压Vac。通过向电极5施加交变电压Vac,从而基于电极5与接地的容器主体2之间的电位差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通过使该电场作用于收纳室20中收纳的对象物X,从而能够保持对象物X的新鲜度。因此,与未形成电场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长期间保存对象物X。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极5设置在顶面251的大致全域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在收纳室20的整个区域形成电场。
交变电压Vac的振幅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1kV~20kV左右。通过向电极5施加这种振幅的交变电压Vac,从而能够在收纳室20内形成足够强度的电场,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效果。另外,交变电压Vac的频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5Hz~50kHz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交变电压Vac的波形也可以是例如正弦波、矩形波、锯齿波等任意波形。
在此,根据前述电极5的构成,突出部63的基部631相对于固定部61、62位于下侧,分离距离D1、D2的关系为D1>D2,因此,相比于例如图9中的以链线L1表示的与固定部61、62的高度一致的现有类型的平板电极50A,能够在基部631与顶面251之间以充分的厚度形成绝缘性高的空气层(空隙G)。因此,与以往相比,在电极5与顶面251之间形成的电容C减小。其结果,难以形成在基部631与顶板部25之间分布的电场,而容易形成在基部631与底板部24、侧壁部26之间分布的电场。因此,能够高效且有效地使电场作用于收纳室20中收纳的对象物X。另外,由于D1>D2,因此,相比于例如图9中的以链线L2表示的与基部631的高度一致的现有类型的平板电极50B,收纳室20的容积增大,与之相应地,对象物X的装载量增加。因此,能够使用1个容器1搬送更多的对象物X,能够抑制搬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距离D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3cm~10cm左右,更加优选为4cm~8cm。根据这样的下限值,能够充分增大分离距离D1,上述效果更加显著。反之,根据这样的上限值,能够抑制由分离距离D1过大导致的收纳室20的容积减少、即,能够抑制对象物X的最大装载量减少。另一方面,作为分离距离D2,满足D1>D2的关系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cm以下,更加优选为0.5cm以下,进一步优选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为0(零)。由此,能够充分减小分离距离D2,能够更加显著地发挥上述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容器1,主要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具有以将电极5夹入其与支承部6之间的方式设置的被覆部8。并且,由支承部6、电极5及被覆部8构成电极构造10。
电极5的整个区域由支承部6和被覆部8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电极5不在收纳室20内暴露,能够有效防止电极5与对象物X接触。因此,容器1的安全性提高。而且,被覆部8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于支承部6。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于此,被覆部8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于顶板部25而与支承部6仅抵接。
被覆部8位于支承部6与顶面251之间。换言之,被覆部8设置在空隙G内。该区域由于其大小、位置的问题而原本是很难作为收纳对象物X的空间使用的区域。因此,即使将被覆部8配置在该区域中,也不会导致收纳室20的容积(装载量)降低。因此,能够不减小收纳室20的容积而提高容器1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被覆部8,从而能够加强支承部6。因此,能够抑制支承部6的损伤、破损等。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覆部8以填埋支承部6与顶面251之间、即空隙G的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加强支承部6。另外,通过以被覆部8填埋空隙G,从而冷气无法侵入空隙G内。由于在对象物X之间夹设有支承部6,因此相比于与支承部6相比在下方流动的冷气,在空隙G内流动的冷气不易参与对象物X的冷却。因而,通过由被覆部8填埋空隙G以使冷气无法侵入空隙G内,从而能够将更多的冷气向支承部6的下方引导,以用于对象物X的冷却。因此,对象物X的冷却效率提高。另外,对应于冷却效率的提高,能够减少冷却不均匀,进而还能够实现容器1的节能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被覆部8也可以不填埋空隙G。根据这样的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被覆部8的重量。
这样的被覆部8具有绝缘性。由此,能够防止电极5与容器主体2经由被覆部8电连接。作为被覆部8的构成材料,具有绝缘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各种树脂材料、各种玻璃材料、各种陶瓷等。其中,从机械强度较高、轻量、较便宜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各种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被覆部8能够防止电极5与容器主体2电连接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仅其一部分具有绝缘性的构成。
根据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容器1,主要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具有防止冷气流入支承部6与顶板部25之间的空隙G内的防风部9。防风部9具有:设置在支承部6的门28、29侧的端部的第1壁部91;以及设置在冷却装置3侧的端部的第2壁部92,利用该第1、第2壁部91、92防止冷气流入空隙G。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前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也能够阻止冷气侵入空隙G内。因此,能够将更多的冷气向支承部6的下方引导以用于对象物X的冷却。因此,对象物X的冷却效率提高。另外,与冷却效率提高相应地,能够减少冷却不均匀,进而还能够实现容器1的节能驱动。另外,根据这样的构成,电极5由支承部6、顶板部25及第1、第2壁部91、92覆盖,因此也能够防止电极5与对象物X接触。
根据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1,主要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在第4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装置7使收纳室20内形成的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通过使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从而与例如将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保持为恒定的情况比较,能够抑制食品中包含的微生物的增殖(分裂)。因此,能够更长期间保持收纳室20内收纳的对象物X的新鲜度。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能够通过使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是由于微生物具有在一定程度习惯其环境之后才开始分裂的性质。通过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从而能够在微生物习惯当前环境之前切换为不同的环境,由此,能够抑制微生物习惯环境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抑制微生物的增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对象物X中包含的微生物,例如能够举出被认为导致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菌(O157、O111等)、肠炎弧菌、产气荚膜梭菌、金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诺如病毒等。
在此,“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是指例如使向电极5施加的交变电压Vac的振幅及频率中的至少一者经时变化。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举出以下所示的几种方法。
作为第1方法,如图13所示,能够举出间歇地向电极5施加基准为0V且振幅及频率恒定的交变电压Vac的方法。在图13中,电压施加装置7使向电极5施加交变电压Vac的第1状态和不向各电极5施加交变电压Vac的第2状态交替重复。即,使在收纳室20内形成有电场的第1状态和未形成电场的第2状态交替重复。通过如这样使第1状态和第2状态交替重复,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控制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
作为第2方法,如图14所示,能够举出使向电极5施加的交变电压Vac的振幅经时变化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使交变电压Vac的振幅经时变化,表示既可以使交变电压Vac的振幅周期性变化,也可以使之无规律变化。在图14中,电压施加装置7使向电极5施加基准为0V且振幅为E1的交变电压Vac的第1状态和向电极5施加基准为0V且振幅为E2(≠E1)的交变电压Vac的第2状态交替重复。通过使第1状态和第2状态交替重复,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控制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
优选振幅E1为振幅E2的2倍以上,更加优选为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倍以上。由此,能够以第1状态和第2状态使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充分地不同,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习惯环境。
作为第3方法,如图15所示,能够举出使向电极5施加的交变电压Vac的频率经时变化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使交变电压Vac的频率经时变化,表示既可以使交变电压Vac的频率周期性变化,也可以使之无规律变化。在图15中,电压施加装置7通过使向电极5施加频率为f1的交变电压Vac的第1状态和向电极5施加频率为f2(≠f1)的交变电压Vac的第2状态交替重复。通过使第1状态和第2状态交替重复,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控制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
选频率f1为频率f2的10倍以上,更加优选为5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倍以上。由此,能够以第1状态和第2状态使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充分地不同,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习惯环境的情况。
作为第4方法,如图16所示,能够举出在向电极5施加基准为0V且振幅及频率恒定的交变电压Vac的同时,间歇地施加偏置电压Vb(恒压)的方法。在图16中,电压施加装置7使向电极5施加交变电压Vac与偏置电压Vb的叠加电压Vd的第1状态和向电极5施加交变电压Vac的第2状态交替重复。通过交替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控制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特别是,在该方法中,能够将交变电压Vac保持为恒定,因此与使交变电压Vac的振幅、频率变更的第2、第3方法相比,控制更加简单。
偏置电压Vb小于交变电压Vac的振幅(最大值)。由此,能够使叠加电压Vd为交流电压。因此,在第1状态下,能够更加可靠地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另外,优选偏置电压Vb为交变电压Vac的振幅的0.1倍~0.6倍,更加优选为0.2倍~0.5倍,进一步优选为0.3倍~0.4倍。由此,能够使叠加电压Vd处于正侧的时间与处于负侧的时间均衡,即,能够防止一方与另一方相比过长,能够在第1状态下更加高效地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另外,能够以第1状态和第2状态充分地使收纳室20内的电场的状态不同,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习惯环境的情况。
以上就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的方法说明了第1~第4方法。在第1~第4方法的任一方法中,电场的状态均还会根据收纳室20内的温度、收纳室20内收纳的对象物X的种类(食品中包含的微生物的种类)而不同,但优选使电场的状态以1分钟以上且60分钟以内的间隔变化,更加优选以2分钟以上且40分钟以内的间隔变化,进一步优选以3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下的间隔变化。换言之,优选第1状态及第2状态的时间分别为1分钟以上且60分钟以下,更加优选为2分钟以上且4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下。由此,第1状态的时间及第2状态的时间分别充分地缩短,能够更加可靠地在微生物习惯当前环境之前切换为不同的环境。另外,能够防止第1状态的时间及第2状态的时间分别过短,能够有效防止在微生物开始应对新的环境之前返回原来的环境。也就是说,能够使电场的状态以与微生物的分裂速度相比稍短的时间间隔变化。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分裂。需要说明的是,第1状态的时间和第2状态的时间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已知微生物(1)在10℃~40℃左右的温度带具有大约10分钟~40分钟左右的分裂速度、(2)温度越低则分裂速度越慢、(3)若为10℃以下,则除了一部分的微生物以外基本无法增殖、(4)在0℃以下大致全部的微生物无法增殖。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场的状态以60分钟以内、优选为40分钟以内、更加优选为30分钟以内的间隔变化,从而只要考虑直到微生物习惯环境为止的时间(例如10分钟左右),就能够以充分短于微生物的分裂速度的时间间隔使电场的状态变化。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微生物的增殖。
另外,第1~第4方法中的任一种均既可以使电场周期性变化,也可以使其无规律变化。换言之,既可以使第1状态的时间及第2状态的时间每次分别大致相同,也可以使第1状态的时间及第2状态的时间各次分别无规律变化。通过使电场周期性变化,从而与使电场无规律变化的情况相比,电压施加装置7的驱动控制变得简单。另一方面,通过使电场无规律变化,从而与使电场周期性变化的情况相比,存在能够更有效抑制微生物增殖的可能性。虽是推测,但考虑在使电场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微生物习惯该周期性的环境变化本身的可能。如这样,即使存在微生物习惯周期性的环境变化本身的情况,只要使电场无规律变化,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增殖。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使电场的状态经时变化的方法,也可以将上述第1~第4方法适当组合。另外,在上述的第1~第4方法中,均使第1状态与第2状态交替重复,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电场的状态与第1状态及第2状态不同的至少1个状态(第3状态、第4状态、第5状态…),并使该多个状态依次重复。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5实施方式的容器1,主要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在顶板部25固定有3个支承部6。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这3个支承部6称为支承部6A、6B、6C。
3个支承部6A、6B、6C在容器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分离配置。另外,支承部6A、6B、6C分别成为沿着容器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在从门28、29侧到冷却装置3侧的大致整个区域中延伸。另外,在这3个支承部6A、6B、6C分别支承有电极5。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也将支承于支承部6A的电极5称为电极5A,将支承于支承部6B的电极5称为电极5B,将支承于支承部6C的电极5称为电极5C。
上述电极5A、5B、5C相互绝缘,分别独立地与电压施加装置7连接。由此,能够设置3个电场形成系统,即使1个电场形成系统故障,也能够利用其他2个电场形成系统形成电场。由此,能够降低因故障而无法形成电场的风险,能够发挥高可靠性。
另外,电压施加装置7也能够向电极5A、5B、5C施加相互不同的电压。通过向电极5A、5B、5C施加相互不同的电压,从而与前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电场周期性或无规律地变化。
向电极5A、5B、5C施加的电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作为施加于电极5A的电压的第1交变电压、作为施加于电极5B的电压的第2交变电压、作为施加于电极5C的电压的第3交变电压中使频率相互不同。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第1交变电压、第2交变电压、第3交变电压中使频率及振幅不同。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第1交变电压、第2交变电压、第3交变电压中使用相互相同的波形,并使其相位相互错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施加相互不同的电压的多个电极具有电极5A、5B、5C,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至少2个电极5并向这些电极施加相同或相互不同的电压的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省略电极5A、5B、5C中的某1个,反之,也可以在上述电极之外追加能够独立地施加电压的至少1个电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A、6B、6C(电极5A、5B、5C)在容器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但其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支承部6A、6B、6C(电极5A、5B、5C)也可以在容器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也可以将支承部6A(电极5A)与支承部6B(电极5B)在容器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将支承部6A、6B(电极5A、5B)与支承部6C(电极5C)在容器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分别独立支承电极5A、5B、5C而设有3个支承部6A、6B、6C,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1个支承部6支承3个电极5A、5B、5C的构成。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6实施方式的容器1,主要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在顶板部25固定有2个支承部6。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这2个支承部6称为支承部6A、6B。另外,这2个支承部6A、6B分别支承有电极5。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支承于支承部6A的电极5称为电极5A,将支承于支承部6B的电极5称为电极5B。并且,如图20所示,电压施加装置7向电极5A施加第1交变电压Vac1,向电极5B施加相位与第1交变电压Vac1相反的第2交变电压Vac2。第1交变电压Vac1和第2交变电压Vac2为相同的波形,频率及振幅相互相同。
由于容器主体2接地,因此通过使第1交变电压Vac1和第2交变电压Vac2为相反相位、即,使相位错开180°,从而电极5A与电极5B的电位差ΔV1大于电极5A与容器主体2的电位差ΔV2及电极5B与容器主体2的电位差ΔV3。即,成为ΔV1>ΔV2、ΔV1>ΔV3的关系。因此,相比于在电极5A与容器主体2之间、在电极5B与容器主体2之间,容易在电极5A与电极5B之间形成电场。
因此,能够在收纳室20的更宽范围内形成电场,能够高效地使电场作用于收纳室20内的载置在任意位置的对象物X。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所谓“相反相位”,除了第1交变电压Vac1与第2交变电压Vac2的相位差与180°一致的情况以外,也包含具有技术上可能产生的微小误差(例如±10%)的情况。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存储库及电极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各部分的构成能够置换为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构成,另外,也能够增加任意构成。另外,也能够将前述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
工业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示,本发明具有:容器主体2,其具有收纳对象物X的收纳室20;电极5,其在收纳室20内形成电场;以及支承部6,其在收纳室20内固定于容器主体2并支承电极5。另外,支承部6具有:固定部61、62,其固定于容器主体2;以及突出部63,其从固定部61、62朝向收纳室20内突出,并配置有电极5,突出部63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1大于固定部61、62与容器主体2的分离距离D2。因此,在电极5与容器主体2之间形成的电容C减小,能够高效且有效地使电场作用于收纳室20中收纳的对象物X。另外,收纳室20的容积增大,与之相应地,对象物X的装载量增加。因此,能够使用1个容器1搬送更多的对象物X,能够抑制搬送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10…电极构造、2…容器主体、20…收纳室、21…内壁、22…外壁、23…隔热件、24…底板部、241…槽、25…顶板部、251…顶面、26…侧壁部、27…骨架、28…门、29…门、3…冷却装置、31…吸入部、32…冷却装置、33…吹出部、34…温度传感器、4…电场形成装置、5…电极、5A…电极、5B…电极、5C…电极、50A…平板电极、50B…平板电极、6…支承部、6A…支承部、6B…支承部、6C…支承部、61…固定部、62…固定部、63…突出部、631…基部、632…连接部、633…连接部、64…定位部、641…凹部、642…突起、7…电压施加装置、8…被覆部、9…防风部、91…第1壁部、92…第2壁部、C…电容、D1…分离距离、D2…分离距离、G…空隙、T…厚度、X…对象物。

Claims (8)

1.一种存储库,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库主体,其具有收纳对象物的收纳室;
电极,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形成电场;以及
支承部,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并支承所述电极,
所述支承部具有:
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收纳室内突出,并配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
其中,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收纳室的顶板部的全域范围内,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全域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突出部具有沿着所述顶板部设置的平板状的基部,所述电极配置于所述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基部具有对所述电极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定位部具有供所述电极配置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具有被覆部,其以将所述电极夹入该被覆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被覆部以填埋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之间的空隙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绝缘性。
8.一种电极构造,其设置于具有收纳对象物的收纳室的存储库主体,所述电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极,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形成电场;以及
支承部,其在所述收纳室内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并支承所述电极,
所述支承部具有:
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以及
突出部,其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状态下,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收纳室内突出,并配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设置为大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存储库主体的分离距离,
其中,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收纳室的顶板部的全域范围内,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全域范围内。
CN202080021017.9A 2019-12-02 2020-11-30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Active CN113557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861 2019-12-02
JP2019217861A JP7441438B2 (ja) 2019-12-02 2019-12-02 収容庫および電極構造
PCT/JP2020/044445 WO2021112028A1 (ja) 2019-12-02 2020-11-30 収容庫および電極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202A CN113557202A (zh) 2021-10-26
CN113557202B true CN113557202B (zh) 2023-03-24

Family

ID=76219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017.9A Active CN113557202B (zh) 2019-12-02 2020-11-30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41438B2 (zh)
CN (1) CN113557202B (zh)
WO (1) WO2021112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0133B2 (ja) * 2020-07-03 2023-09-07 株式会社O′s&Asset コンテナ
JP7009670B1 (ja) 2021-09-13 2022-01-25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
JP7091532B1 (ja) * 2021-09-13 2022-06-27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
JP7091536B1 (ja) * 2021-09-15 2022-06-27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
JP7091537B1 (ja) 2021-10-12 2022-06-27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
CN114212151B (zh) * 2021-11-18 2023-05-09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车厢的厢板结构
CN114630796B (zh) * 2021-12-10 2023-10-10 奥姆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集装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5689C (en) * 1997-03-17 2013-07-09 Akinori Ito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treating electrostatic field and electrode used therein
JP3566212B2 (ja) * 2001-01-12 2004-09-15 株式会社 ケイ・エス・エイ 冷凍機
JP4932260B2 (ja) * 2006-01-17 2012-05-16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電場処理装置
JP2007212046A (ja) 2006-02-09 200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08273622A (ja) 2007-04-04 2008-11-13 Mitsui O S K Lines Ltd 静電場発生シート及び静電場発生コンテナ
JP2010142446A (ja) * 2008-12-19 2010-07-0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パルス電界殺菌装置
JP6144068B2 (ja) 2013-02-19 2017-06-07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683032B1 (ja) 2014-02-17 2015-03-11 錦隆 後藤 空間電位発生装置を利用した鮮度保持装置
JP3218536U (ja) * 2017-08-30 2018-10-25 株式会社スーパークーリングラボ 家庭用冷蔵庫に使用する電場形成パネル、及び家庭用冷蔵庫
JP3218534U (ja) * 2017-08-30 2018-10-25 株式会社スーパークーリングラボ 大型冷蔵室に使用する電場形成パネル、及び大型冷蔵室
CN108657666A (zh) 2018-05-04 2018-10-16 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 冷藏集装箱
JP6499366B1 (ja) 2018-12-06 2019-04-10 日通商事株式会社 静電場発生コンテナ
WO2020115923A1 (ja) 2018-12-06 2020-06-11 日通商事株式会社 電場発生保管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202A (zh) 2021-10-26
JP2021088370A (ja) 2021-06-10
JP7441438B2 (ja) 2024-03-01
WO2021112028A1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7202B (zh) 存储库及电极构造
CN113544067B (zh) 存储库
KR20170086129A (ko) 공간 전위 발생장치, 그 공간 전위 발생장치를 이용한 신선도 유지 장치 및 공간 전위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 튀김기
CN113557201B (zh) 存储库
JP7091536B1 (ja) 収容庫
CN114701727B (zh) 收纳库
JP7091532B1 (ja) 収容庫
WO2020195849A1 (ja) 収納庫および静電場形成装置
CN113438899A (zh) 储存柜及保存方法
CN113942728B (zh) 收纳库
JP7284335B1 (ja) 方法、及びコンテナ
JP7117040B2 (ja) 生鮮物の電界処理装置および生鮮物の電界処理方法
CN114630796A (zh) 集装箱
CN116322359A (zh) 冷藏保存库及其电场形成方法
JP2022091336A (ja) 高周波解凍装置
JP2012187092A (ja) 電場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