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5584B - 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5584B
CN113555584B CN202110423382.9A CN202110423382A CN113555584B CN 113555584 B CN113555584 B CN 113555584B CN 202110423382 A CN202110423382 A CN 202110423382A CN 113555584 B CN113555584 B CN 113555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fuel
gas
fuel cell
cell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3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5584A (zh
Inventor
松末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55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5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5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5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53Pressure; Flow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09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recycling of the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01Temperature
    • H01M8/04708Temperature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58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925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9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955Shut-off or shut-down of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在高温运转时减少循环气体流量来抑制燃料电池组内的干燥而使燃料电池组的发电性能提高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燃料电池组、喷出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的第1喷射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该燃料气体且上述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小于上述第1喷射器的第2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的第3喷射器、燃料气体供给部、第1供给流路、能够使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的第2供给流路、循环流路、温度检测部、以及控制部。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FC)是在将多个单电池(以下,存在记载为单元的情况)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组(以下,存在仅记载为电池组的情况)中通过作为燃料气体的氢(H2)与作为氧化剂气体的氧(O2)的电化学反应而取出电能的发电装置。此外,以下,也存在不特别地对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进行区分而简称为“反应气体”或者“气体”的情况。
该燃料电池的单电池通常由膜电极接合体(MEA:Membrane ElectrodeAssembly)、和根据需要夹持该膜电极接合体的两面的两片隔离件构成。
膜电极接合体具有以下构造,即:在具有质子(H+)传导性的固体高分子型电解质膜(以下,也简称为“电解质膜”)的两面分别按顺序形成有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
隔离件通常具有在与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形成有作为反应气体的流路的槽的构造。此外,该隔离件也作为发电的电气的集电体而发挥功能。
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极(阳极),从气体流路和气体扩散层供给的氢通过催化剂层的催化剂作用而质子化,通过电解质膜并向氧化剂极(阴极)移动。同时生成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来做功,并向阴极移动。向阴极供给的氧在阴极上与质子及电子进行反应,并生成水。
生成的水向电解质膜给予适度的湿度,多余的水透过气体扩散层而被向系统外排出。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在使包含来自燃料极的多余燃料的燃料废气向燃料供给侧循环的燃料电池中,希望在从低负荷到高负荷的全部运转区域中确保良好的燃料循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与喷出器旁通路一并设置开度调节机构并根据运转负荷状态来对它们进行控制的燃料电池系统。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具备旁通流路、和设置于该旁通流路的缓冲罐的燃料电池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1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2476号公报
在电池组的高温运转时,阳极废气中所包含的水蒸气(来自电池组的带走水蒸气)变多。另一方面,也需要在高温运转时抑制电池组内的干燥。因此,需要在高温运转时抑制从电池组向系统外排出的阳极废气流量。另外,即使是具备使阳极废气循环的循环流路的燃料电池系统,从电池组排出的水蒸气也在设置于循环流路中的气液分离器内、以及温度比电池组内温度低的循环流路内等结露。因此,阳极废气所包含的水蒸气的总量不会作为循环气体而向电池组返回。因此,电池组内处于趋于干燥的趋势。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电池系统中,通过从喷出器旁通路向电池组导入燃料气体,能够利用由电池组入口的压损较高而引起的向喷出器的逆流现象来使循环气体流量减少。由此,能够使来自电池组的带走水蒸气量减少。但是,存在不考虑从喷出器向电池组供给的循环气体的流量,与伴随着负荷的增大的电池组温度的上升相应的来自电池组的带走水蒸气量的减少困难的情况。
另外,若是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燃料电池系统,则能够抑制喷出器出口侧的压力上升。但是,在将这样的燃料电池系统例如作为燃料电池车辆(以下,存在记载为车辆的情况)的动力源而使用的情况下,对根据车辆的运转状况所要求的电力的响应性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高温运转时减少循环气体流量、即来自燃料电池组的带走水蒸气量来抑制燃料电池组内的干燥,从而使燃料电池组的发电性能提高的燃料电池系统。
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燃料电池组;
喷出器;
喷射器集合部,其包括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上述第1喷射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上述第2喷射器与该第1喷射器并列配置,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且该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小于上述第1喷射器;
第3喷射器,其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燃料气体供给部,其向上述第1喷射器、上述第2喷射器、以及上述第3喷射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第1供给流路,其依次连接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部、上述喷射器集合部、上述喷出器以及上述燃料电池组;
第2供给流路,其在上述第1供给流路的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部与上述喷射器集合部之间的区域分支,绕过上述喷射器集合部和上述喷出器而在该喷出器的下游位置与该第1供给流路合流,使得能够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循环流路,其回收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排出的燃料废气,并使该燃料废气作为循环气体向上述喷出器返回;
温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
上述喷出器将包含上述燃料气体和上述循环气体的混合气体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
在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使得从上述第1喷射器切换为上述第2喷射器来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并且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也可以构成为:在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基础上,在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上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使得从上述第1喷射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而不从上述第2喷射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以及不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根据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能够提供可通过在高温运转时减少循环气体流量来抑制燃料电池组内的干燥而使燃料电池组的发电性能提高的燃料电池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燃料电池组;12…温度检测部;13…第1供给流路;14…循环流路;15…第2供给流路;20…喷射器集合部;21…第1喷射器;22…第2喷射器;23…第3喷射器;24…喷出器;30…燃料气体供给部;40…氧化剂气体供给部;41…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42…氧化剂气体排出流路;50…控制部;100…燃料电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燃料电池组;
喷出器;
喷射器集合部,其包括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上述第1喷射器向上述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上述第2喷射器与该第1喷射器并列配置,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且该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小于上述第1喷射器;
第3喷射器,其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燃料气体供给部,其向上述第1喷射器、上述第2喷射器、以及上述第3喷射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第1供给流路,其依次连接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部、上述喷射器集合部、上述喷出器以及上述燃料电池组;
第2供给流路,其在上述第1供给流路的上述燃料气体供给部与上述喷射器集合部之间的区域分支,绕过上述喷射器集合部和上述喷出器而在该喷出器的下游位置与该第1供给流路合流,使得能够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循环流路,其回收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排出的燃料废气,并使该燃料废气作为循环气体向上述喷出器返回;
温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
上述喷出器将包含上述燃料气体和上述循环气体的混合气体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
在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使得从上述第1喷射器切换为上述第2喷射器来向上述喷出器供给上述燃料气体,并且从上述第3喷射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上述燃料气体。
根据本公开,在具有燃料气体喷射量不同的多个喷射器并具备循环路径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在高温运转时,从第2供给流路(喷出器旁通流路)向电池组供给燃料气体,并且从燃料气体喷射量较小的第2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从而能够减少循环气体流量、即减少来自电池组的带走水蒸气量。
根据本公开,在高温运转时,通过一并使用喷出器和喷出器旁通流路,由此来自喷出器旁通流路的燃料气体欲向喷出器的循环气体喷射口侧逆流的力发挥作用,因此能够使循环流量减少。
在高温运转时,若不使用喷出器旁通流路,而使燃料气体向喷出器的供给流量降低,并且使循环气体流量降低,则有可能因阳极过电压的增加而电池组的性能降低。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喷出器旁通流路,能够提高燃料气体向电池组的供给流量,并且能够使循环气体向电池组的供给流量降低。
作为高温运转,在搭载了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中,例如假定为与油耗相比更重视确保输出的上坡行驶、和一边牵引其他车辆一边行驶的情况等。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具备燃料电池组11、温度检测部12、第1供给流路13、循环流路14、第2供给流路15、并列地包括第1喷射器21和第2喷射器22的喷射器集合部20、第3喷射器23、喷出器24、燃料气体供给部30、氧化剂气体供给部40、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41、氧化剂气体排出流路42以及控制部50。
温度检测部12、第1喷射器21、第2喷射器22以及第3喷射器23分别与控制部50电连接,控制部50取得由温度检测部12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组11的温度,控制部50基于该温度来控制第1喷射器21、第2喷射器22以及第3喷射器23。
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至少具备燃料电池组、温度检测部、第1供给流路、循环流路、第2供给流路、并列地包括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的喷射器集合部、第3喷射器、喷出器、燃料气体供给部以及控制部,通常还具备氧化剂气体供给部、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氧化剂气体排出流路、冷却水供给部以及冷却水循环流路等。
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通常被搭载于将驱动源作为电动机(马达)的燃料电池车辆来使用。
并不特别地限定电动机,也可以是以往公知的马达。
燃料电池组也可以向电动机供给电力。
燃料电池组通过层叠多个燃料电池的单电池而构成。
并不特别地限定单电池的层叠数,例如,可以是2个~数百个,也可以是2~200个。
燃料电池组也可以在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具备端板。
燃料电池的单电池至少具备包括氧化剂极、电解质膜以及燃料极的膜电极接合体,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具备夹持该膜电极接合体的两面的两片隔离件。
隔离件也可以在同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具有反应气体流路。另外,隔离件也可以在与同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用于将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保持恒定的冷却水流路。
隔离件也可以具有用于使反应气体和冷却水向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流通的供给孔和排出孔。
供给孔能够举出燃料气体供给孔、氧化剂气体供给孔、以及冷却水供给孔等。
排出孔能够举出燃料气体排出孔、氧化剂气体排出孔、以及冷却水排出孔等。
隔离件也可以是不透气的导电性部件等。作为导电性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将碳压缩而成为不透气的致密质碳、以及冲压成型的金属(例如,铁、铝、以及不锈钢等)板等。另外,隔离件也可以具备集电功能。
燃料电池组也可以具有各供给孔连通的入口岐管、以及各排出孔连通的出口岐管等岐管。
入口岐管能够举出阳极入口岐管、阴极入口岐管、以及冷却水入口岐管等。
出口岐管能够举出阳极出口岐管、阴极出口岐管、以及冷却水出口岐管等。
氧化剂极包括氧化剂极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
燃料极包括燃料极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
氧化剂极催化剂层和燃料极催化剂层例如也可以具备促进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金属、具有质子传导性的电解质、以及具有电子传导性的碳粒子等。
作为催化剂金属,例如,能够使用白金(Pt)、和由Pt与其他金属构成的合金(例如混合了钴、和镍等的Pt合金)等。
作为电解质,也可以是氟类树脂等。作为氟类树脂,例如,也可以使用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等。
上述催化剂金属担载于碳粒子上,在各催化剂层,担载有催化剂金属的碳粒子(催化剂粒子)与电解质也可以混合存在。
用于担载催化剂金属的碳粒子(担载用碳粒子)例如也可以使用对一般出售的碳粒子(碳粉末)进行加热处理而提高了自身的疏水性的疏水化碳粒子等。
气体扩散层也可以是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性部件等。
作为导电性部件,例如,能够举出碳布及碳纸等碳多孔质体、和金属网及发泡金属等金属多孔质体等。
电解质膜也可以是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作为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例如能够举出含有水分的全氟磺酸的薄膜等的氟类电解质膜、和烃类电解质膜等。作为电解质膜,例如也可以是全氟磺酸膜(杜邦公司制)等。
温度检测部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也可以是在燃料电池组的内外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另外,燃料电池组的温度可以是在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水入口附近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也可以是在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水出口附近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
作为温度检测部,并不特别地限定,能够举出温度传感器等。
第1供给流路依次连接燃料气体供给部、喷射器集合部、喷出器以及燃料电池组。
第1供给流路连接燃料气体供给部与喷射器集合部,使得能够从燃料气体供给部向喷射器集合部中的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的供给燃料气体。另外,第1供给流路连接喷射器集合部与喷出器,使得能够从喷射器集合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且,第1供给流路连接喷出器与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系统气体入口(阳极入口岐管等),使得能够从喷出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混合气体。此外,燃料系统气体是指包括燃料气体、以及包含燃料气体和循环气体在内的混合气体的概念。
第2供给流路在第1供给流路的燃料气体供给部的下游位置、即第1供给流路的燃料气体供给部与喷射器集合部之间的区域分支,绕过喷射器集合部和喷出器而在喷出器的下游位置与该第1供给流路合流,使得能够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燃料气体。因此,第2供给流路连接燃料气体供给部与第3喷射器,使得能够从燃料气体供给部向第3喷射器供给燃料气体。
第2供给流路是绕过喷出器而能够直接向燃料电池组供给燃料气体的喷出器旁通流路。
循环流路连接燃料电池组的燃料废气排出口(阳极出口岐管等)与喷出器,回收从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排出的燃料废气,能够使燃料废气作为循环气体而向喷出器返回。
燃料废气主要包括在燃料极未发生反应而通过的燃料气体、和在氧化剂极生成的生成水到达燃料极的水分。
也可以在循环流路设置有用于除去在循环流路内燃料废气中的水蒸气变冷而产生的结露水的气液分离器。而且,也可以具备通过气液分离器从循环流路分支的排水流路,并在该排水流路上具备排水阀。
在气液分离器,也可以通过设置于从循环流路分支的排水流路的排水阀的开启来排出所除去的结露水。
另外,也可以在循环流路设置有用于将循环气体向喷出器高效地供给的循环泵。
喷出器将包括燃料气体和循环气体在内的混合气体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作为喷出器,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喷出器。
喷射器集合部并列地具有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
第1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
第2喷射器与第1喷射器并列配置,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且燃料气体的喷射量比第1喷射器小。
第2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只要小于第1喷射器,则不特别地限定。
也可以构成为:喷射器集合部中的各喷射器与控制部电连接,通过来自控制部的信号而使得喷射器集合部中的任意一个喷射器能够单独地使用。另外,为了切换喷射器集合部中所使用的喷射器,也可以在喷射器集合部内配置喷射器的切换阀。也可以构成为:切换阀与控制部电连接,通过来自控制部的信号来控制切换阀,由此切换所使用的喷射器。
第3喷射器与喷射器集合部分开而配置于第2供给流路上,直接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燃料气体。
并不特别地限定第3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但也可以比第1喷射器小。另外,第3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可以大于第2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可以小于第2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也可以与第2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相同。从减小循环流量的观点出发,第3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可以大于第2喷射器的燃料气体的喷射量。
通常情况下,第2供给流路在第1供给流路的喷出器下游位置与第1供给流路合流,并且电池组的燃料系统气体入口(阳极入口岐管等)附近的压损大于第1供给流路的压损,因此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供给的燃料气体的一部分在第1供给流路中逆流,从而抑制混合气体从喷出器向燃料电池组的供给。由此,能够使循环气体的流量减少,从而能够减少由从燃料电池组排出的阳极废气所带走的水蒸气量。
另外,通过将与第1喷射器相比燃料气体的喷射量较小的第2喷射器与第3喷射器一起使用,能够抑制阳极过电压的增加,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性能的降低。
也可以构成为:第3喷射器与控制部电连接,通过控制部能够控制第3喷射器的启动开关的接通、断开。
燃料气体供给部向第1喷射器、第2喷射器以及第3喷射器供给燃料气体。
燃料气体是主要含有氢的气体,例如也可以是氢气。
作为燃料气体供给部,例如能够举出燃料罐等,具体而言能够举出液体氢罐和压缩氢罐等。
也可以构成为:燃料气体供给部与控制部电连接,通过来自控制部的信号,燃料气体供给部能够控制供给燃料气体的喷射器。另外,也可以在第2供给流路的第3喷射器的上游位置配置控制燃料气体向第3喷射器的供给的控制阀。也可以构成为:控制阀与控制部电连接,通过来自控制部的信号来控制控制阀的开闭,由此控制燃料气体从燃料气体供给部向第3喷射器的供给。
燃料电池系统也可以具备氧化剂气体供给部、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以及氧化剂气体排出流路。
氧化剂气体供给部至少向燃料电池组的各氧化剂极供给氧化剂气体。
作为氧化剂气体供给部,例如能够使用空气压缩机等。根据来自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来驱动空气压缩机,从而将氧化剂气体导入于燃料电池的阴极侧(氧化剂极、阴极入口岐管等)。
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将燃料电池组与氧化剂气体供给部连接起来,使得能够从氧化剂气体供给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氧化剂极供给氧化剂气体。
氧化剂气体是含氧气体,也可以是空气、干燥空气、以及纯氧等。
氧化剂气体排出流路能够使氧化剂气体从燃料电池组的各氧化剂极排出。
燃料电池系统也可以具备冷却水供给部和冷却水循环流路。
冷却水循环流路与设置于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水入口岐管和冷却水出口岐管连通,使从冷却水供给部供给的冷却水在燃料电池组内外循环,从而能够对燃料电池组进行冷却。
冷却水供给部例如能够举出冷却水泵等。
作为冷却水(制冷剂),为了防止低温时的冻结,例如能够使用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
燃料电池系统也可以具备燃料废气排出部。
燃料废气排出部也可以将燃料气体的浓度为规定的浓度以下的燃料废气向外部排出。此外,外部是指燃料电池系统的外部。
燃料废气排出部也可以具备燃料废气排出阀,根据需要,还可以具备燃料废气排出流路。
燃料废气排出阀调整燃料废气的排出流量。
燃料废气排出流路也可以从循环流路分支。
例如在燃料废气中的氢等燃料气体的浓度为规定的浓度以下的情况下,燃料废气排出部也可以将该燃料废气向外部排出。此外,并不特别地限定燃料气体的规定的浓度,例如可以考虑燃料电池系统的油耗等来适当地设定。
并不特别地限定燃料废气中的燃料气体的浓度的检测方法,例如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浓度传感器等。
控制部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
控制部也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与温度检测部、喷射器集合部、第3喷射器、燃料气体供给部、燃料废气排出部、以及氧化剂气体供给部等连接。
控制部进行对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组的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判断、喷射器集合部中所使用的喷射器的切换、以及第3喷射器的启动开关的接通、断开控制等。
控制部在物理上例如具有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等运算处理装置、存储由CPU处理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等的ROM(只读存储器)和主要作为用于控制处理的各种作业区域而使用的RAM(随机访问存储器)等存储装置、以及输入输出接口。另外,控制部例如也可以是ECU(发动机控制单元)等控制装置。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本公开并不一定仅限定于本典型例。
在图2所示的控制方法中,首先,控制部在燃料电池组的运转开始时或者通常运转时,从第1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使用喷出器来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混合气体。
之后,温度检测部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
而且,在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结束控制。
另一方面,在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从第1喷射器切换为第2喷射器来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使用喷出器来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混合气体,并且控制部启动第3喷射器,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燃料气体,并结束控制。
(1)燃料气体的温度的检测
温度检测部每隔规定的时间而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
并不特别地限定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以往公知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燃料电池系统内,使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该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例如,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入口岐管等)附近的冷却水温度)。
并不特别地限定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的时机,可以从燃料电池组的运转开始时起每经过规定的时间来进行,可以在燃料电池组的运转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始终检测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能够适当地设定检测时期。
(2)对燃料电池组的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判断
控制部对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组的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进行判断。
对于燃料电池组的温度的阈值而言,例如能够预先通过实验等准备表示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与燃料电池组的发电性能的相关关系的数据组,能够通过该数据组而根据燃料电池组的性能等适当地设定。
(3)循环气体流量的调整
(3-1)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
在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从第1喷射器切换为第2喷射器来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使用喷出器来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混合气体,并且控制部启动第3喷射器,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燃料气体,并结束控制。
由此,能够在燃料电池组的高温运转时使循环气体的流量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内的干燥,并使燃料电池组的发电性能提高。
(3-2)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
在燃料电池组的运转开始时以及通常运转时等,控制部从第1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控制部不进行燃料气体从第2喷射器向喷出器的供给、以及不进行燃料气体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的供给。
因此,在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并且在从第1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结束控制。
另一方面,也可以构成为:在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且是从第2喷射器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且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燃料气体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从第2喷射器切换为第1喷射器来向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并且控制部使第3喷射器停止,从而停止燃料气体从第3喷射器向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的供给,并结束控制。
在控制部的第一次的控制结束后,并不特别地限定第二次以后的控制的开始时期,可以以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也可以不空开时间间隔地进行,能够适当地设定。

Claims (2)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燃料电池组;
喷出器;
喷射器集合部,其包括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所述第1喷射器向所述喷出器供给燃料气体,所述第2喷射器与该第1喷射器并列配置,向所述喷出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且该燃料气体的喷射量小于所述第1喷射器;
第3喷射器,其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燃料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1喷射器、所述第2喷射器、以及所述第3喷射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第1供给流路,其依次连接所述燃料气体供给部、所述喷射器集合部、所述喷出器以及所述燃料电池组;
第2供给流路,其在所述第1供给流路的所述燃料气体供给部与所述喷射器集合部之间的区域分支,绕过所述喷射器集合部和所述喷出器而在该喷出器的下游位置与该第1供给流路合流,使得能够从所述第3喷射器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循环流路,其回收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排出的燃料废气,并使该燃料废气作为循环气体向所述喷出器返回;
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
所述喷出器将包含所述燃料气体和所述循环气体的混合气体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
在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使得从所述第1喷射器切换为所述第2喷射器来向所述喷出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并且从所述第3喷射器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温度为规定的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而使得从所述第1喷射器向所述喷出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而不从所述第2喷射器向所述喷出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以及不从所述第3喷射器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各燃料极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CN202110423382.9A 2020-04-24 2021-04-20 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113555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7464A JP7238849B2 (ja) 2020-04-24 2020-04-24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0-077464 2020-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5584A CN113555584A (zh) 2021-10-26
CN113555584B true CN113555584B (zh) 2023-12-01

Family

ID=7813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3382.9A Active CN113555584B (zh) 2020-04-24 2021-04-20 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2755B2 (zh)
JP (1) JP7238849B2 (zh)
CN (1) CN113555584B (zh)
DE (1) DE102021109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7761B2 (en) 2022-02-09 2023-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454A (zh) * 2004-05-28 2007-04-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07242476A (ja) * 2006-03-09 2007-09-2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移動体
CN110299546A (zh) * 2018-03-22 2019-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1500B2 (ja) * 2000-03-24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燃料供給装置
JP3671898B2 (ja) 2001-11-16 2005-07-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3239250A (ja) * 2012-05-11 2013-11-28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5596758B2 (ja) * 2012-09-14 2014-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07057A (ja) * 2012-11-26 2014-06-09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12882B2 (ja) * 2013-01-29 2017-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起動方法
JP6258380B2 (ja) * 2016-02-29 2018-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制御方法、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6400044B2 (ja) * 2016-05-30 2018-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停止方法
JP6325033B2 (ja) * 2016-07-28 2018-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879237B2 (ja) * 2018-03-13 2021-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0068051A (ja) * 2018-10-19 2020-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20087520A (ja) * 2018-11-15 2020-06-04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454A (zh) * 2004-05-28 2007-04-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07242476A (ja) * 2006-03-09 2007-09-2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移動体
CN110299546A (zh) * 2018-03-22 2019-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8849B2 (ja) 2023-03-14
CN113555584A (zh) 2021-10-26
JP2021174670A (ja) 2021-11-01
US11462755B2 (en) 2022-10-04
US20210336283A1 (en) 2021-10-28
DE102021109566A1 (de)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5584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3851677B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11469432B2 (en) Fuel cell system
CN113497254B (zh) 燃料电池系统
KR20220124104A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JP202117467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3707914B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11515548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736761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738060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7439794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7435506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3696792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4628746B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21182513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5101783A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2119019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5020751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5020752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6581336A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22165012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119018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