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828A -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1828A
CN113541828A CN202110810948.3A CN202110810948A CN113541828A CN 113541828 A CN113541828 A CN 113541828A CN 202110810948 A CN202110810948 A CN 202110810948A CN 113541828 A CN113541828 A CN 113541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ector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unit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09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奥克菲
M·奥布赖恩
S·塞克斯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LC
Original Assignee
Analog Devices Global U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alog Devices Global ULC filed Critical Analog Devices Global ULC
Publication of CN113541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7Phased-array testing or chec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通信单元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用于耦合到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元件,其中每个天线元件馈源包含至少一个耦合器(203,205);和多个发射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的馈源。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至少一个发射器包括: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波束形成器逻辑,经配置成在分别对于发射器的所述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RefBF1,RefBF2),其中,在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信号组合器,配置成组合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Description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8月15日、名称为“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申请号为201480045218.7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涉及在例如单个天线阵列上产生多个扇形波束的天线配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无源天线系统中,仅一个扇区可以支持在单载波频率的天线上。无源天线的所有扇区的光束形状通常由天线元件结构和馈电网络的组合进行固定,所述馈电网络将信号施加到各个天线元件馈送。为了克服无源天线系统的缺点,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已经被开发。AAS通常通过整合多个射频(RF)组件(例如,功率放大器、收发器、耦合器等)与天线辐射元件创建,其通常被认为是基站的一部分。这使得天线内的各辐射元件的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被电子控制,使用信号处理来塑造并引导辐射束的方向。方向可以在两个垂直和水平方位来控制,并且该技术更一般地被称为波束成形。
垂直波束形成可用于创建多个束,至少一个波束用于每单元扇区专用的,并且其中所述光束被引导到远离天线的不同地理区域。在创造具有无源天线配置的两个专用小区扇区中,扇形区的硬件资源可加倍。目前,利用独立的天线阵列,提供天线射束的不同'片'(tilt)的已知方式使用常规无源天线。替代方法是区分天线阵列,以创建天线单元的子组作用于单独扇区,其中,每个子组将处理专用于单个单元扇区的光束。
这两种技术提供不同的片有许多与之相关联的缺点。例如,在利用单独的天线阵列作用于不同扇区的情况下,天线单元的复制将需要被部署以提供相同的性能。这导致安装时间、天线塔占地要求和同轴馈电电缆以分开无线电单元作为基础设施部署的一部分而言增加了成本。
另外,在天线阵列被子分区的情况下,可以由阵列产生的有效波束宽度增大,从而增加了相邻扇区之间的重叠区域。又一个缺点在于:由于该阵列变成在扇区之间划分,在可用天线增益有成比例的减小。
在天线与传播(EUCAP),2012第六届欧洲会议,页面:2789-2793,对用阵列用于输出垂直扇区划分梁进行了讨论。该文献没有考虑波束信号处理的合成或如何支持这种垂直扇区划分的光束的天线阵列的校准方案的实施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单独或以任何组合减轻、缓解或消除上述缺点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第一方面,通信单元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用于耦合到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元件,其中每个天线元件馈源包含至少一个耦合器;多个发射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馈源。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至少一个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波束形成逻辑,经配置成分别对发射器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适用于独立波束形成权值,其中,以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信号组合器,经配置成组合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根据可选的例子,通信单元还可以包括:信号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波束形成逻辑,和配置成同时处理应用到多个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天线元件馈源的多个扇形波束的发送。
根据可选的例子,波束形成器逻辑可被配置成对在相同的载波频率或在重叠占用的频谱中发送的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
根据可选的示例,有源天线系统的单个天线阵列可被配置成支持在至少一个载波频率的多个扇区。在一个示例中,有源天线系统的单个天线阵列被配置成使用至少一个公共天线单元支持单个载频上的多个扇区。
根据可选的例子,通信单元还可以包括频率转换器,可操作地耦合到信号组合器,并配置成将频率转换合成信号频率转换成组合信号并路由到多个天线元件,以支持多个扇形光束。
根据可选的示例,波峰因数降低(CFR)信号处理块可被配置成应用波峰因数降低到组合信号。
根据可选的例子中,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可以包括被归为至少一个发射器对基准发射器的至少一个校准校正系数。在一个示例中,相对于第一收发机归一化至少一个校准校正系数可以包括:相对于被确定为具有最长等待时间的收发机,归一化至少一个校准校正系数。在本示例中,通信单元还可以包括复数乘法器,经配置成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至少一个校准校正因子。
根据可选的示例,波束成形器逻辑可被配置成对所述发射器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以提供如下至少一个中的波束扇区划分: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在这个例子中,至少两个光束的光束扇区划分可包括:第一功率的第一扇形光束和第二功率的第二扇形光束。在这个例子中,至少两个光束的光束扇区划分可包括在第一波束宽度的第一扇形光束和在不同的第二波束宽度的第二扇形光束。在这个例子中,至少两个光束的光束扇区划分可以包括权重,以提供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扇形光束和在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第二扇形光束。
根据第二方面,对通信单元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集成电路进行说明。所述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波束形成器逻辑,经配置成分别对发射器的所述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其中,在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信号组合器,经配置成组合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根据第三方面,讨论用于在天线阵列中产生多个扇形光束的方法,其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用于经由各自的耦合器端口耦合多个相应的发射器到多个天线单元。该方法包括,在通信单元:施加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到多个发射器的第一发射器;对发射器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其中,以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及组合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的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天线阵列中产生多个扇形光束的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可操作用于当在通信单元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仅作为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作为在产生两个扇区的网络中部署的有源天线系统的例子。
图2示出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架构的例子。
图3示出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架构的另一个例子。
图4示出校准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的架构的处理的示例流程图。
图5示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处理功能的常规计算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参照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智能(或活性)天线技术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描述校准和利用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的整体的装置,以支持多扇区操作,从而支持使用相同的天线单元的不同光束。以这种方式,描述了一种机制,有效地提供在单个天线阵列上的多扇区支持。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可有利地提供多扇区支持,其利用相同的载波频率或重叠占用的频谱和利用天线阵列的共同的天线元件。
下面的描述集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其适用于长期演进(LTE)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有源天线阵列,包括基于频分双工(FDD)的LTE网络和演进到这个标准,例如LTE-A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M)标准化。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也适用于LTE的时分双工(TDD)变体,例如TD-LTE。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特定蜂窝通信系统,而可以应用到任何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传统的无线系统,例如利用天线阵列配置的3G UMTS和HSPA,其中使用多个天线元件。
为清楚的目的,表述'占用带宽'的定义已经由3GPP TS 34.121提供。这里,占用带宽(OBW)是含有99%的发射光谱的总积分功率的带宽,集中于所分配的信道频率(作为分配给单个扇区)。占用频谱然后根据定义,是所分配的信道频率减去分配的信道频率的一半的占用带宽加上一半的占用带宽。
其中,扇区具有'重叠占用的频谱',这种表达在本文中定义为包括第二扇区的占用带宽内的任何频率常用的一个扇区的占用频谱内的任意频率。
对于在此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蜂窝网络的扇区是三维空间(由天线波束和传播环境中定义),由此用户设备(UE)可以利用指定的信道频率或多个信道频率中继消息来往于基站。
本地地理区域内的相邻扇区常常可以包括进一步的独特属性,以允许UE装置来区分它们分开,或者限制干扰,这些属性例如是;单元或扇区ID(标识符)广播作为嵌入调制逻辑信道的部分、扰频码、载频、空中接口协议或通道占用的带宽。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示出生成两个分区的有源天线系统102。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天线系统102能在下行链路传输路径中形成多个光束形状104、106。仅显示支持两个扇区的两个光束形状,仅供参考。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在接收上行链路路径产生相应的接收波束。
有源天线系统102还包括通过至少一个光学界面109可操作地连接到基带单元/模块108。在本示例中,至少一个光学界面109是常见的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在其它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接口可以是OBSAI RP3-01接口,或开放无线电设备接口(ORI)。在这个示例中,CPRI接口109可以是可操作的,以允许IQ数据样本被转移来往于基带单元/模块108,其可驻留在AAS 102的远程物理位置。在这个示例中,基带模块108包括解调呼叫处理功能和核心网络回程功能。在一些示例中,基带部/模块108还可以含有例如LTE系统的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功能。在其它示例中,基带部/模块108可以嵌入在AAS 102中。AAS 102进一步可操作地连接到DC(直流)电源模块110,其可操作以供电AAS 102。
在这个例子中,AAS 102可用于发射和接收不同扇区的不同光束形状104、106,利用共同的辐射元件。参照后面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使用相同的天线元件而校准和利用AAS 102上高达天线单元的整体,以支持不同光束的一种装置。以这种方式,描述一种机制,有效地在例如单个天线阵列上提供多扇区支持。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可有利地利用相同的载波频率或重叠占用的频谱提供多扇区支持和支持相同的空中接口标准和使用天线阵列的共同天线元件。
以这种方式,AAS 102可进行校准以利用公共辐射元件而提供具有不同的片(垂直)和或盘(水平)的输出。在一些示例中,可有利地发射和接收在不同片和盘的波束,以便扇区104的干扰基本上不降低其他的,例如106。
虽然相对于每个扇区提供相同或类似的波束宽度示出示例实施例,可以设想,在其他示例中,例如当AAS支持比方说宏观和小单元应用时,本文所描述的概念也可应用到支持每个扇区的不同波束宽度。在小单元应用中,当所支持的小区扇区对于AAS更本地时,可希望具有更宽的垂直光束宽度。在这方面,可有利地使用该阵列的可用天线元件的全部的子集,以产生例如小区扇区波束。
当垂直扇区划分被认为在宏单元基站中时,取决于周围地面水平上天线安装的高度,裙子地球的地平线的光束通常介于2°和4°倾角。因此,通过垂直扇区划分技术放置在靠近天线阵列的光束将被覆盖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将靠近天线安装。垂直扇区划分的常规扇区波束指向角为可以是例如扇区1的2°和扇区2的10°倾角。移动运营商管理小区扇区的光束中的下行链路(DL)功率,以维持接收的信号CINR的一定链路预算(载波与干扰加噪声比)到由单元扇区服务的用户设备(UE)设备。
因此,相比于位于进一步远离的那些,靠近天线的UE设备将需要AAS的较少下行链路(DL)发射功率,以维持给定的CINR。鉴于此,每个扇区波束的发射功率可以是不同的,以保持特定扇区提供服务UE,以接收最低限度的给定的CINR,例如,在扇区1的2°倾角和扇区2扇区波束的10°倾角。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例如具有基于每个扇区为基础调整的信号,以管理提供服务的UE设备的链路CINR预算。在一些示例中,这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上的每个扇区的信号的专门标量的装置(例如幅值乘数)或通过缩放施加到束的权重的装置完成。
虽然相对于在垂直平面内提供光束扇区划分示出示例实施例,可以设想,在其他示例中,本文描述的概念也可被施加到水平平面或垂直和水平平面两者。通过本文示例给出的示例实施例允许垂直扇区划分;然而明显的是,如果有问题的天线阵列以这样的方式被配置,例如通过包括在阵列中列的装置或者通过安装平行于垂直平面的AAS 102的装置,使用的技术应用于水平扇区划分。
现在参考图2,示出适于支持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有源天线阵列系统(AAS)102的示例。示例AAS 102包括CPRI接口109,用于连接到蜂窝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M)演进节点B(eNodeB)。蜂窝基站包括在接收路径执行解调解码和在发送路径中调制和编码的基带电路。在LTE中模式操作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数据例如在基站和AAS 102之间传输。AAS 102包括一个或多个它自己的基带处理电路208,其被配置来执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系统控制、波束形成操纵和其他的信号处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利用多个并行收发器路径,经常等同于使用的多个天线元件。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收发器路径可以被包括以提供专用的通用校准收发器路径210。
AAS 102(其在一个示例中可包含通信网络元件或广播发射器的RF传输子系统)包括通过开关耦合器结构228可操作地耦合到天线装置202的多个平行的收发器电路201,在该例子中,包括交叉偏振天线元件的阵列。如图所示,收发信机201内的发送模块204和接收模块206也可操作地连接到天线配置202。
在这个例子中,天线装置202包括具有利用例如+45°和-45°的正交天线元件的多个交叉极化(XPOL)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与连接每个天线端口的独立的发送模块204和接收模块206。在一些示例中,分组元素可以联动,并与所有元件的共用馈源进行馈入。每个元件辐射由AAS处理的总束功率的比例。基于'在空中组合'信号光束的主瓣的方向连贯地大大增加,波束形成工作。因此,通过任何一种元件或联动元件组处理的信号仅形成在AAS的辐射光束中处理的总信号功率的一部分。
在一些例子中,可以设想,使用多个天线元件,多个合成极化可以应用于例如发射(DL)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人共同未决英国专利申请号:GB0921956.9中所包含的教导(围绕使用发送信号上的合成极化也可以)适合于在本文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在此教导中,辐射信号的偏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施加到天线装置202的横极化天线元件的馈源203、205的所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操纵,而且这个特性因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发送模式中,同相和正交(I-Q)样本对被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模块208,其中他们按照本文图3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信号处理。数字修改的“I”和“Q”信号对然后被输入到数模转换器(DAC)212,然后模拟信号在低通滤波器216进行滤波。基带模拟信号在上行混合器电路218,219中进行上变频,和在功率放大器222放大之前组合。射频功率放大的信号然后通过双工器224和耦合器结构228馈送到天线阵列202。
在接收模式下,每个接收器电路可经由耦合器结构228操作地耦合到XPOL天线元件,其能够接收极化分集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230(未示出),耦合器结构228提供通过双工器224接收的信号到相应的低噪声放大器(LNA)。LNA 230提供接收信号的放大版本到各自的同相和正交(“I”和“Q”)下变频级232,其经配置以基于频率下变频的本地振荡器信号向下转换各个放大的接收信号。下变频的本地振荡器信号以正交格式从本地振荡器产生子系统236、230馈送。相应的正交下变频放大的接收信号被输入到各自的低通滤波器238,然后到相应的模数转换器214,以变换正交下变频的接收信号为数字形式。所得的数字信号被传递到用于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20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不同的方式在其它架构来实现,例如天线阵列可以配置成,使得某些天线元件被专用于发送处理,和其它天线元件仅专用于接收处理。另外,在这样的配置中,双工功能可以通过过滤器替换。
校准反馈路径也使用耦合器结构228提供。发送信号的比较少的一部分(例如,-30dB),或接收信号的较大代表部分(例如,-10dB)被耦合到耦合端口,其经由无线电频率交换矩阵225被供给到校准反馈路径。在一个示例中,无线电频率交换矩阵225被置于反馈路径上,使得输入到校准收发器210的单个检测路径可用于多个收发信机。校准反馈路径被配置在反馈接收机中,以下变频在IQ格式的信号到信号处理模块208,其中发送信号的相位、振幅和/或延迟失配的检测被测定和校正。相位失配、幅度失配和延迟的参数是为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校准参数的一些例子。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校准方案(例如如参照图4所述)可以被配置为解决事实:可提供给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单元馈送的唯一信号。为此,每一个校准比较测量可生成比较或校准的唯一参考。在一个示例中,共同的发送信号被发送到所有天线元件。
检测并计算相位,振幅和/或发射的信号的延迟失配的量的机制的示例在由同一申请人共同未决的专利申请GB0902410.0中进行了描述,其中的机制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在这个例子中,AAS 102进一步包括由DC馈源110馈送的DC电源管理模块260,其管理DC电源到AAS 102中的各种相应部件和电路。为简单起见,没有说明DC电力管理模块260的操作,以及任何时钟产生功能或模块(未示出)。
示例AAS 102还包括可选的以太网连接242。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OBSAIRP3 01(未示出)或ORI接口。
在操作中,图2的架构已被配置以使用相同的天线元件提供校准和利用长达AAS102的天线单元的整体的装置,以支持不同的光束。在一个示例中,在上变频和放大在RF射频之前,通过使用校准并存储的波束形成权值处理所述MIMO流,基带处理电路208(其在一个实施例中实施为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配置成处理每个扇区的单独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流,每个扇区的流通过CPRI接口109接收。
此后,在使用中,在图2的架构中的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203,205,用于耦合到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元件,其中每个天线元件馈源包含至少一个耦合器。多个发射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的馈源。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至少一个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波束形成器逻辑,经配置成分别对于发射器的所述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RefBFI,RefBF2),其中,以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组合器,配置成组合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设想,与分离的MIMO流相反,也可以使用单一的数据流。LTE空中接口支持的2×2MIMO作为最低。然而,一些遗留的空中接口标准不采用MIMO,例如UMTSTM和GSMTM。在一些示例应用中,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适于AAS的单个下行链路数据流。这样的方案将不禁止使用这里描述的概念,如垂直扇区划分和校准。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处理将只包含DL数据流之一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在LQ数字基带域中,该阵列校准校正可以对在发射(下行链路(DL))和接收(上行链路(UL))信号的光束执行。以这种方式,一个机制描述了在单个天线阵列上有效地提供多扇区支持。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可有利地利用相同的载波频率或重叠占用的频谱和利用天线阵列的共同天线元件而提供多扇区支持。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可有利地利用小于所述天线阵列的可能的天线元件的全长互补而提供多扇区支持。以这种方式,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将不被选择作为改变光束形状的装置。
在其它示例中,可以设想,各光束可用于支持多种空中接口技术,如蜂窝通信的各种代,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TM),EDGE,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TM)蜂窝通信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和这个标准的演进,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HSPA+等。在此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参考基于LTE的解决方案。如将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教导可应用于范围广泛的替代空中接口标准,并因此不被视为限制于LTE架构。
现在参考图3,图2的208及校准收发器210的发射下行链路基带处理电路的更详细示例框图示于。为了清楚的目的,图3示出四个发射块,一个用于AAS 10 2的天线元件的每个偏振馈源。尽管图3仅示出发送信号处理实施例,可以设想,相当的接收路径和接收信号处理的示例实施例将得到支持。例如,描述如何使用束的两面方法可以用于上行链路(UL)来合成接收路径信号的机构描述在同一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的专利申请GB0902410.0中,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在一个示例中,UL光束可以合成以基本匹配一个或多个束特征或参数,例如在下行链路(DL)中使用的波束指向方向和/或那些垂直划分光束的,如本文中详细描述的。
在一个例子中,至少两个扇区的下行链路(DL)(发射)数据由AAS的基带处理单元108通过CPRI接口109提供。其中,'2x2'MIMO被认为每个扇区,每扇区的IQ数据样本的两个逻辑通道数据流从基带单元通过CPRI接口109被运送到所述的AAS 102。CPRI接口109耦合到CPRI解码逻辑302,其将从基带单元108输送的信号解码到IQ数据的至少四个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IQ数据流将对应于每个扇区的两个MIMO信号中的一个。CPRI解码逻辑302的这四个逻辑通道输出304包括:扇区1 MIMO 1,扇区1MIM02,扇区2 MIMO 1和扇区2 MIMO 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发射器有两个MIMO逻辑信道数据馈送信号。每个发射器馈送天线元件(S)的偏振馈源。在这个例子中,两个扇区被同时支持;由此,这意味着发送器同时输出两个扇区,各个在DL处理,每扇区两个MIMO逻辑信道流。
尽管这个例子是参照“2×2”MIMO的情况描述,可以设想在其他示例(未描述),在此描述可应用于任何MIMO配置,诸如例如“4×4”MIMO。其中放置光束以产生单元扇区,通常有上行链路接收束和下行链路发射波束覆盖相同的地理区域。由于这个原因,光束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基本上相同,因此,射束加权将对于接收和发送是基本上相同的,在示例中,如果权重被优化为例如发射和接收之间的频率差,在光束中可有细微差别。
在一个示例中,基本上共同光束形式的权重可以使用与MIMO束或用于接收和发送光束。其中,放置光束以生成单元扇区,通常以创建覆盖相同的地理区域的上行链路接收束和下行链路发射束。由于这个原因,光束将对于上行和下行基本上相同。因此,波束权重将对于接收和发送功能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权重被优化以例如解决频率发射和接收之间的任何差异,光束中可存在细微差别。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每个扇区由两个逻辑信道MIMO流支持;第一单个MIMO逻辑信道数据流,它在-45°倾斜极化被上变换和传输,与扇区的其它第二MIMO逻辑信道数据流在+45°倾斜极化发送。例如,如图所示,带后缀‘1’的每个MIMO逻辑信道在+45°倾斜极化发送,和具有后缀'2'的信号在-45°的倾斜极化发送。虽然图3已经说明2扇区的实施方式,可以设想,在其他示例中,可以类似的方式处理多个数据流以产生多于两个扇区。从图3明显的是,要发送的逻辑信道MIMO流(例如在-45°倾斜极化)被运送到通过接口总线304支持该极化的发射器路径。
让我们考虑发射器中的一个来描述这里使用的示例概念。在这里,在通过CPRI检测逻辑302传递之后,逻辑信道从MIMO馈源接收MIMO流。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示例实施例,各波束形成权重308,312被施加(通过复数乘法级306、310)到发射器上的相应逻辑信道。在一个示例中,复数乘法级306,310调整通过其中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在这种情况下,复数乘法器是使用笛卡尔格式的复数的,以相乘逻辑信道上直角格式表示的另一信号(即,IQ信号)。来自两个复数乘法级306、310的输出然后在IQ格式在求和逻辑314中求和。求和逻辑的输出被进一步在复数乘法器318中使用校准的校正系数316进行调整。该校准校正系数316(作为复数乘法阶段318的输入)用于保持在天线的元馈电点203的各信号的正确幅度和相位的校正系数。
本发明人已经确定,上变频每个逻辑信道并加入交上转换往往是不理想的,在于数字本地振荡器(DLO)的载波之间的相位差需要在整个天线阵列同步。这是难以实现的,并具有现有技术的限制。此外,校准校正处理需要以每个扇区为基础被复制,这是逻辑资源方面次优的。
使用的波束形成权重308、312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如下的一个或多个:所需要的光束形状,指示方向,数组大小,用于旁瓣和波束宽度优化的多项式加权,载波频率,阵列中的元件位置和阵列上其他元件之间的距离。这些因素在深度上在主题的许多论文中讨论并在此将不再重复,以避免描述的示例的概念混淆。
为了清楚的目的,每个复数乘法器(306,310,318)被描述为单独的乘法器。然而,熟练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其它示例实现中,乘法器可以资源共享以减少实际的实现开销。以这种方式,波束形成权值和校准校正因子可以由相同的复数乘法器(306,310,318)来实现。同样地,在其他示例中,该校准校正系数可以通过调整波束形成乘法器具有波束形成权值进行应用,以便限制实现所需的乘数资源的数量。
射束加权和幅度和相位校正的逻辑信道信号通过滤波器和内插级处理。因此,从进一步复数乘法级318的输出通过第一低通滤波器320,内插函数322和第二低通滤波器324的输入。滤波器320、324的目的是频谱过滤信号,以符合发射器的频谱屏蔽要求,和限制走样作为插值的一部分。内插函数322用于转化采样率为由后续的信号处理功能所需的,诸如数字上变换器(DUC)330、数字预失真(DPD)334和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
从第二低通滤波器324输出的滤波和内插信号然后通过延迟调节块328使用校正调整326进行处理,该延迟调整框328可以是例如整数取样延迟线电路或拉格朗日内插样本。在一个示例中,这两个方案的组合可以应用于实施延迟调整功能。拉格朗日样本内插器是在信号处理路径上实现调整的非整数时钟延迟的装置。延迟调整块(例如,拉格朗日采样插补器)328、内插功能322和低通滤波器324处理直角数字域的信号。将独立使用所定义的处理来处理I和Q路径。
延迟调整块328的输出被输入到数字上变频(DUC)阶段330。DUC 330的目的是将在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到复杂的中频(IF)输出。例如以0HZ为中心的输入基带信号可以上转换为以例如-50MHz为中心。由于信号是笛卡尔IQ格式,载体可以是以0HZ为中心的正或负频率。数字本地振荡器(DLO)频率设置IF上变频频率,这可以在系统被配置,以支持相同发射器链的多个载频传输,如本领域已知的。虽然图3示出单一的上转换阶段,可以设想在其它示例中,多个DUC阶段可以平行用于每个发射器链,以便同时支持不同的载波频率。多个DUC阶段的输出会加入以形成支持多个载波频率的复合IQ信号。
DUC级330的输出信号然后由波峰因子降低(CFR)信号处理块332处理。CFR信号处理块332的目的是减少通过随后被处理信号处理链处理的信号的峰值对平均值电平。例如,LTE和WCDMA的滤波信号通常具有大约14dB的峰值对平均值比。与回退14dB运行的功率放大器(PA)效率低下地工作。因此,CFR信号处理块332最小化峰均比,通常在7dB的顺序,而基本上不降解信号数字的优点,例如它的误差矢量幅度(EVM)或频谱屏蔽。以这种方式,PA可被允许接近其最佳效率点运行。由于可到各天线元件馈源的信号不完全相同,凭借每元件施加不同的射束权重的,常见的CFR块不用于特定偏振的所有信号。因此,独立的CFR信号处理块332(以及因此,DPD 334)是在每个信号处理链的基础上和/或每射频路径基础上实施。
CFR信号处理块332的输出被输入到DPD函数334,它基于对在处理链中使用的PA所测量的失真而向信号应用于在功率放大器的的信号(多个)。该DPD功能334校正功率放大失真,例如AM-AM,AM-PM和PA的记忆效应。需要反馈点以感测PA失真,为清楚的目的,这没有在图3示出。DPD函数334的输出被路由到一对IQ DAC(数模转换器)212,使用IQ混频器218过滤216和上变频到RF频率,所述IQ混频器218使用通过正交产生的信号处理功能219耦合的本地振荡器馈送。经由双工器224,耦合器结构226和天线阵列202的路由之前,虽然向上转换的信号在RF频率由PA 222放大,相对于图2描述。在一些示例中,PA 222的输出可以可选地耦合关(未示出),用于DPD目的。双工器224可以连接到未示出的接收器。双工器输出被传递到反馈耦合器226,所述反馈耦合器226连接到天线阵列202的天线元件的天线馈源。
在一些例子中,如果所讨论的天线元件不用于接收处理,双工器224可以通过过滤器取代。
为清楚起见以及不模糊图3,图3示出仅阵列的两个天线元件。应当理解,对于大多数实际目的,阵列的大小将大于这个值,并且通常可以使用八至十个天线。
另外,为了清楚起见并不模糊图3,可以设想,在其它示例中,多个偏振的信号可以被施加,例如其中所有四个流可被施加到每个天线元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因为一个扇区可以在垂直平面中多于另一个显著向下倾斜,它会覆盖更靠近AAS安装位置的较小的地理区域。因此,对于在此接近的地理位置的给定的载波干扰加噪声比(CINR)性能,可希望具有低得多的功率用于本扇区的MIMO馈源。在一个示例中,这可以通过在基带处理单元108调整MIMO馈送信号电平设置和/或可经由调整波束成形器乘法器值308、312来实现。
在一个示例中,由AAS支持的扇区放置可源自从上行链路(UL)信号处理衍生的信息,以定位用户组的密度。在本示例中,UL信号处理可以被执行以确定用户功率角集中于哪些到达UL角度。在一系列波束的指向角度,上行链路接收功率测量将允许产生'用户集中'指向角的轮廓。从这个可确定界宽波束的最佳倾斜。从同一申请人的专利申请GB0911694.8专利描述了一种装置,以确定AAS的地理覆盖区域的用户概要分析,其中该教导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现在参照信号处理链的校准收发器210,如图3所述。如呈现给天线元件馈源的信号被耦合关,多个耦合端口之一被连接到RF开关矩阵225。RF开关矩阵225的一个目的在于选择天线阵列中的元件的馈电点的多个耦合信号的至少一个。在本示例中,校准收发器210包括分离器350,以支持正交下变频混频器352和低通滤波354。所产生的信号然后具有能够由随后的ADC 356处理的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范围。在ADC级之后,DC偏移去除的已知技术也被利用,并不以认为必要的任何更大程度进行解释,以便不混淆或分散本发明的教导。ADC的数字IQ输出信号然后在数字下变频(DDC)功能358处理,以输出一个信号,它是基本相同的被耦合回上转换的信号。这些信号(它们是在笛卡尔格式)被输入到低通滤波器360,其信号输出被输入到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器362。LMS自适应滤波器的功能362是比较低通滤波器的360输出的信号与参考信号,滤波器368的输出,和确定两个信号之间的的振幅、相位366和时间(等待时间)差异364。被比较的信号是产生基准368的低通滤波器,其从低通滤波器360馈送回。一旦触发由软件程序来做到这一点,LMS自适应滤波器362将输出比较结果,在比较测定时间周期之后估计所述两个信号的差。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可替代的自适应滤波器拓扑,诸如MMSE(最小装置平方误差)自适应滤波器。LMS或其它自适应滤波器类型(诸如,MMSE)构成测量逻辑的示例,用于测量或比较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异。
校准收发器经由元件368-384执行LMS自适应滤波器362的参考信号生成功能,用于发送路径校准。例如,LMS自适应滤波器362的基准信号通过在开关384选择在特定发射链上输出的逻辑通道生成,所述特定发射链在复数乘法器输出波束形成器378、380的校准比较测量下。这些逻辑IQ通道每次复值通过寄存器374、376配置的波束形成加权。这些波束形成权重寄存器的374,376值基本上相等,在校准比较测量下的特定传输链中,如通过RF开关225的反馈路径选择地。
应该理解的是,波束权重(如寄存器374、376配置)相等于例如寄存器308,312编程。然而,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以设想一些实施方式可改变在寄存器的每个配置所使用的精确值。例如,如果在参照生成路径上需要的固定点逻辑的比特宽度不同于发射路径上需要的固定点逻辑的位宽度,所述波束权重可构成不同的数值,并且将相应于存在这些寄存器上。也可使用例如一个路径上的浮点算术以及另一路径上的固定点算术。在这个例子中,可以改变相同值的数值表示。如果格式改变,则作为本领域已知的,所配置的值的数值舍入误差会体现,这样的精确值将被略微改变。因此,对本文中的权利要求,“基本相等”的光束权重用于校准比较测量和参考产生的发射器。
波束形成器378、380的输出信号然后通过过滤器368、372和内插器370按照发送链进行处理。然后,这形成了LMS自适应滤波器362的参照。在一个示例中,开关384可以通过复乘法器或定标器模块对于一起加入以形成基准的所有四种可能的逻辑信道被替换,其中未使用的逻辑信道被编程零增益,有效地切断形成参考的一部分的这个逻辑路径的信号。因此,在该方式中,开关384、复数乘法器或定标器模块可用于校准的基准信号的选择。
在引用图3的例子中,只是两个逻辑信道能够由波束形成器306、310或378、380处理;然而应当理解,这里所包含的教导不限制实施方式只是两条路径。
此外,在另一示例(未示出以避免混淆图3)中,可期望具有CFR信号处理块332的实例,以形成参考信号生成的部分,串联低通滤波器368,使得该处理链的信号经过和比较测量下的发送路径的相同表现。以这种方式,可提高校准测量精度。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校准收发器210进一步被设置成处理所述反馈信号,以确定任何相位、振幅和/或延迟失配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因此还需要每个单独发送信号的定标,如果可以实现,以实施进一步的复标量和/或延迟调整。因此,可确定多个校准参数测量中的至少一个校准修正系数。该至少一个校准修正系数可以被应用到输入到天线阵列的多个发射器的一个或多个后续信号,以便基本相等发射路径的传递函数到一个或多个随后的信号的天线元件馈源。
以这种方式,在使用中,用于在天线阵列中产生多个扇形光束的方法,其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用于经由各个耦合器端口耦合多个相应发射器到多个天线元件,可以包括:施加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到多个发射器的第一发射器;对发射器中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施加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其中,在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及组合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如本领域理解的,传递函数是对输出的输入信号执行的信号变换,经常采用形式:
Output(t)=TF(t)*Input(t);
其中:Output(t)是相对于时间的输出信号,
TF(t)是相对于时间的传递函数,以及
Input(t)是相对于时间的输入信号。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校准收发器210间歇运行,如路径延迟的相位和振幅响应的改变是缓慢变化的现象。在一个示例中,校准收发器210可以被配置成也通过例如监控微处理器392而控制RF开关矩阵225内的RF信号的路由。
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示例流程图示出例如位于AAS中的有源天线系统中阵列校准的方法。最初,在402,校准模式被启动,例如通过校准算法的运行。在一个示例中,校准算法的启动可以由例如从在基带通信接口(例如CPRI)上控制的远程监模块的指令的装置开始触发,或者例如,校准算法可以被触发并调度以开始AAS内的机载软件程序。在一个示例中,校准算法的调度可以被配置成发生在预定的时间或可被触发作为改变的操作条件的检测的结果,例如由于环境变化,诸如其中有源天线模块超过温度阈值或者当新的AAS安装或当AAS需要重新配置。替代地,在其他示例中,该算法可被启动/触发以由网络元件,启动,例如网络运营和管理控制(OMC)实体或响应于网络规划或通过在天线阵列的自优化例程。
在404,至少一个校准接收机被使能。该算法然后配置校准反馈路径,这在一个示例中包括接通相应的反馈路径电路,并设置影响的反馈信号的特性,例如一个或多个参数:设置本地振荡器(LO)频率(多个)和/或数字本地振荡器(DLO)频率,设置滤波器的带宽,设定反馈接收器的增益响应,等等。在一个示例中,并有利地,这些设置可以是所有反馈比较测量共同的,从而否定对校准结果的任何影响。
在406,RF切换耦合矩阵然后被选定以路由对耦合器端口信号的一个的期望信号到反馈接收机。与该耦合的反馈信号相关联的逻辑信道也已被选中。这些逻辑信道(使用开关384选择)具有波束形成权重施加RefBF1374,RefBF2 376,对应于测量的实际元件反馈。因此,在408,波束形成权重被选择并分配到基准生成块。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波束形成权重可先前已经确定,但应是基本上相同于所选择的反馈路径中所用的。
在410,执行校准比较测量,例如使用至少均值平方(LMS)函数。在一个示例中,在得到结果之前,LMS函数可以给定时间以收敛到最终值。在一个例子中,等待收敛时间可取决于自适应滤波器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容许的所得误差和/或采用的任何LMS齿轮策略。
在一个示例中,在412,所执行的校准比较测量结果从LMS读取,和存储归因于这一耦合反馈路径。在一些示例中,所执行的校准比较测量可被存储在集成的存储模块中。
在414,确定校正路径是否是阵列的最终耦合反馈路径。如果在414,该算法确定最终的比较测量结果还没有被执行并存储,该流程图转换到406,新的反馈路径被选择并重复该过程。否则,算法进行到416,并确定所存储的比较测量结果是否预期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中,预期的范围可先前已经确定。在这一点,在一些示例中,振幅性能方面的任何异常值可以被识别。这些例如可以是发射器链中的组件故障而导致。通常,这些结果可以指示报警状态,或者它们可以触发校正动作,以复位发射链的参数的形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会有的波束形成参数阵列的其余部分的变形,以补偿发生故障的路径。
如果该算法在416确定所得到的结果不在预期的范围内,则算法转换到在418运行故障检测序列。否则,如果该算法在416确定所得到的结果是最终的比较测量的校准序列以及结果落在预期公差范围内,则基准发射器被选择为所有参考振幅和相位在420。校准算法的目的之一在于确保所有发射器的传递函数基本上相同,因此,波束形成信号整保存在天线元件馈源。出于这个原因,一个发射器被选择为基准,且所有其它发射器具有被确定以匹配该基准发射器的传递函数的调整。该过程可涉及划分基准发射器的一个LMS IQ的结果和所有其他结果。在它提供例如预期范围内的最低增益以及所有其它发射器然后可调节到这个最低增益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基准发射器。只要可向所述发射器的剩余部分调节,从而确保了所选择的参考发射器的大致相等的传递函数,选择所述基准发射器的基础并不重要。对于在此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大致相等的传递函数可以是校准方案的容差范围内。在一个示例中,该容差可以是优于增益均衡的1分贝变异和优于相位均衡的20°变化。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正常化延迟,测量结果的最长延迟结果可是指定参考,和所有其他路径可相对于这一个测量。
在422,该算法可读取之前分配到发射器的校准修正系数,即Ci A+Bj结果,如使用校准修正系数寄存器316、318和相关联的Δt结果,如图3的延迟调整用寄存器326所用。在424,然后,420的归一化调整优于修改先前使用的归一化结果,如在422编译以产生一组新的校正系数。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在示例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MS调节路径,并且如果所述信号增益调整计算是在分贝格式或线性格式,修正可以是加或减处理,或乘法或除法处理。延迟调整始终在加减运算处理中修改。这将导致新的更新的系数,用于校正每个发射路径。在426,更新的校准修正系数被发送到每个发射器,其中更新的Ci A+Bj和Δt被写入寄存器存储单元,例如316,326分别用于应用校正缩放因子到天线阵列的每个发射器路径中处理的信号。校准算法随后在428完成。
此后,可以使用校准系数。例如,一种用于在天线阵列中产生多个扇形光束的方法,其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用于经由相应耦合器端口耦合多个相应发射器到多个天线元件可按照下面的方法,在通信单元和结合图2和图3的上述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施加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到多个发射器的第一发射器;向发射器中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施加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其中,以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组合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组合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现在参考图5,示出典型计算系统500,其可以被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处理功能。这种类型的计算系统可以在网络元件/无线通信单元使用。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云或某处操作环境的网络中,例如在操作和管理中心(OMC)。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如何使用其它计算机系统或架构来实现本发明。计算系统500可代表例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或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计算设备(PDA、手机、掌上型电脑等)、大型机、服务器、客户机或任何其它类型的专用或通用计算设备,如可能期望或适用于给定应用或环境。计算系统5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诸如处理器504。处理器504可以使用通用或专用处理引擎来实现,诸如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控制逻辑。在这个例子中,处理器504被连接到总线502或其它通信介质。
计算系统500也可包括主存储器508,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动态存储器,用于存储信息和将由处理器504执行的指令。在执行由处理器504执行的指令期间,主存储器508也可用于存储临时变量或其他中间信息。计算系统500可类似地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或耦合到总线502的其他临时存储设备,用于为处理器504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
计算系统500还可以包括信息存储系统510,其可以例如包括介质驱动器512和可拆卸存储接口520。介质驱动器512可包括驱动器或其它机构以支持固定或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作为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压缩盘(CD)或数字视频驱动器(DVD)读或写驱动器(R或RW),或其他可移动或固定介质驱动。存储介质518可以例如包括硬盘、软盘、磁带、光盘、CD或DVD,或读取和写入到介质驱动器512的其它固定或可移动介质。如这些示例所示,该存储介质518可以包括其中存储有特定计算机软件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替代实施例中,信息存储系统510可以包括其他类似的组件,用于允许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指令或数据被载入计算系统500。这样的组件可以例如包括可移动存储单元522和接口520,诸如程序盒式存储器和盒式接口,可拆卸存储器(例如,闪速存储器或其它可拆卸存储模块)和存储器插槽,以及其它可移动存储单元522和接口520,其允许软件和数据从可移动存储单元518传送到计算系统500。
计算系统5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24。通信接口524可用于允许软件和数据在计算系统500和外部设备之间传送。通信接口524的示例可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诸如,以太网或其他NIC卡)、通信端口(诸如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PCMCIA槽和卡等,软件和经由通信接口524传送的数据是电子、电磁和光学或能够通过通信接口524接收的信号的形式。这些信号经由信道528提供给通信接口524。该信道528可以携带信号并且可以使用无线介质、电线或电缆、光纤或者其它通信介质来实现。信道的一些例子包括电话线、蜂窝电话链路、RF链路、网络接口、局域网或广域网和其它通信信道。
在这个文件中,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等通常可被用于指介质,诸如例如,存储器508,存储设备518,或存储单元522。这些和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存储由处理器504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指令,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操作。这种指令一般被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其可以以计算机程序或其他分组的形式被分组),当执行时,使得计算系统500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能。注意,代码可直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编译这样做,和/或与其它软件、硬件和/或固件元件组合(例如,用于执行标准功能的库)以这样做。
另外,在其中元件使用软件实现的实施例中,软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加载到计算系统500,例如,可移动存储驱动器522,驱动器512或通信接口524控制逻辑(在这个例子中,软件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504执行时,使处理器504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功能。
应当理解,为了清楚起见,上面的描述参考不同的功能单元和处理器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例如相对于该波束形成器逻辑或测量逻辑,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功能单元或处理器之间任何适当的功能分布。例如,示出由单独的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的功能可以由同一处理器或控制器来执行。因此,对于特定功能单元仅被视为参考适当装置用于提供所描述的功能,而不是指示严格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或组织。
在一个示例中,并且如上文所述,通信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的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成分别对发射器的所述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重(RefBF1,RefBF2),其中,以每个扇区为基础,分配每个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信号组合器,配置成组合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组合信号支持多个扇形波束。
本发明的方面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作为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软件。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在物理上、功能上和逻辑上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实际上,功能可以在单个单元、在多个单元或者作为其他功能单元的一部分中实现。
尽管本发明已经结合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意在限于这里阐述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另外,尽管特征可看起来是结合特定实施例来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描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的存在。
此外,尽管单独列出,但是多个装置、元件或方法步骤可以由例如单个单元或处理器实现。另外,尽管各个特征可以被包括在不同的权利要求中,这些可有利地组合,并且包括在不同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的和/或有利的。另外,在一类权利要求中包括特征并不意味着限制于这种类型,而是指示该特征同样适用于其它权利要求类别。
此外,特征在权利要求中的顺序并不意味着其中特征必须执行的任何具体顺序,并且特别地,方法权利要求中各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意味着这些步骤必须按照该顺序来执行。而是,步骤可以以任何适当的顺序执行。另外,单数引用并不排除多个。因此,提及“一”,“一个”,“第一”,“第二”等不排除多个。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生成多个扇区波束的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包括:
多个天线元件馈源,被配置为耦合到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元件馈源中的个体天线元件馈源被配置为提供与两个扇区关联的发射信号;
多个发射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馈源;
其中,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发射器被配置为接收与第一扇区关联的第一信号和与第二扇区关联的第二信号,所述两个扇区包括第一扇区和第二扇区,并且所述发射器包括:
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对所述发射器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生成加权的第一信号和加权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中的每一个是按扇区分配的;和
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组合所述加权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加权的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所述组合信号支持所述两个扇区的扇区波束,其中所述信号组合器的输出被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个体天线元件馈源,并且其中所述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应用校准修正系数来校准所述组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进一步包括:信号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波束形成器逻辑,并且被配置为同时处理施加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元件馈源的所述两个扇区的扇区波束的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应用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使得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上或在重叠占用的频谱中发送与所述两个扇区关联的波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天线阵列被配置为至少利用所述个体天线元件馈源在单个载波频率上支持两个扇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进一步包括:频率转换器,可操作地耦合到信号组合器,并被配置成频率转换所述组合信号,并路由经频率转换的组合信号到所述个体天线元件馈源,以支持所述两个扇区的扇区波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进一步包括:波峰因子降低信号处理块,被配置成对组合信号应用波峰因子降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对所述发射器将所述校准修正系数相对于基准发射器归一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复数乘法器,所述复数乘法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信号组合器的输出,所述复数乘法器被配置为利用所述校准修正系数在基带缩放所述组合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一个或多个复数乘法器被配置为应用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所述校准修正系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应用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提供垂直平面或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波束扇区划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波束扇区划分包括第一功率的第一扇区波束和不同的第二功率的第二扇区波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波束扇区划分包括第一波束宽度的第一扇区波束和不同的第二波束宽度的第二扇区波束。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元,其中,所述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在数字域应用所述校准修正系数。
14.一种用于被配置为支持扇区波束的发射器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
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生成加权的第一信号和加权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中的每一个是按扇区分配的;
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组合所述加权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加权的第二信号以产生组合信号,以使得所述组合信号支持用于发送的多个扇区波束,其中所述波束形成器逻辑被配置为应用校准修正系数来校准所述组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复数乘法器被配置为利用所述校准修正系数在基带缩放所述组合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复数乘法器被配置为应用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和所述校准修正系数。
17.一种利用天线阵列产生扇区波束的方法,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元件馈源,所述多个天线元件馈源用于经由相应的耦合器端口耦合多个相应的发射器到多个天线元件,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第一发射器的第一信号和第一发射器的第二信号分别应用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以生成加权的第一信号和加权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独立的波束形成权值中的每一个是按扇区分配的;
组合所述加权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加权的第二信号以产生与所述两个扇区的扇区波束关联的组合信号;
应用校准修正系数来校准所述组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以及
生成所述两个扇区的扇区波束,以使得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中的个体天线元件发送与所述两个扇区关联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是基于所述应用校准修正系数来校准所述组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生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相对于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至少一个其它发射器归一化所述校准修正系数;和
响应于所述归一化,对所述第一发射器实施至少一个参数的调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发射器归一化所述校准修正系数包括:相对于所述多个发射器中的被确定为具有最长等待时间的发射器,归一化所述至少一个校准修正系数。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数字域应用所述校准修正系数。
CN202110810948.3A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Pending CN1135418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314729.3A GB2517217B (en) 2013-08-16 2013-08-16 Communication un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lurality of sectored beams
GB1314729.3 2013-08-16
CN201480045218.7A CN105519008A (zh)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218.7A Division CN105519008A (zh)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828A true CN113541828A (zh) 2021-10-22

Family

ID=4930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218.7A Pending CN105519008A (zh)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CN202110810948.3A Pending CN113541828A (zh)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218.7A Pending CN105519008A (zh) 2013-08-16 2014-08-15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3603B2 (zh)
CN (2) CN105519008A (zh)
DE (1) DE112014003778B4 (zh)
GB (1) GB2517217B (zh)
WO (1) WO20150224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6071A (zh) * 2024-03-06 2024-04-05 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中频触发实现多采集模块宽带校准的测向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27028B2 (en) * 2013-01-28 2018-07-17 Tubis Technology Inc Hierarchically elaborated phased-array antenna modul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813129B2 (en) * 2013-01-28 2017-11-07 Tubis Technology Hierarchically elaborated phased-array antenna modules and faster beam steering method of operation
JP201612734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US10209353B2 (en) * 2015-05-19 2019-02-19 Src, Inc. Bandwidth enhancement beamforming
EP3347996B1 (en) 2015-09-08 2022-10-19 Beammwave AB Analog processing system for massive-mimo
WO2017063132A1 (zh) * 2015-10-13 2017-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扇区mimo有源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IL242588B (en) * 2015-11-12 2022-07-01 Israel Aerospace Ind Ltd Architecture of an electromagnetic head
KR20170065907A (ko) * 2015-12-04 201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통신 프로토콜들을 지원하는 단일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1172379B2 (en) * 2016-01-04 2021-11-09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front end to process multiple sectors with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frames
US10530053B2 (en) 2016-01-13 2020-01-0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plurality of RF signal paths
CN108886374B (zh) 2016-01-18 2021-08-03 唯亚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蜂窝通信信号的失真或变形的方法和设备
EP3430728B1 (en) 2016-03-18 2023-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multi-antenna apparatus
US10033413B2 (en) * 2016-05-19 2018-07-24 Analog Devices Global Mixed-mode digital predistortion
US9991973B2 (en) 2016-06-28 2018-06-05 Psemi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calibration architecture
US9717008B1 (en) * 2016-06-28 2017-07-25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calibration architecture
US10128963B2 (en) 2016-06-28 2018-11-13 Psemi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calibration architecture
US10887061B2 (en) 2016-07-13 2021-01-05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segmentation in standalone small cell
US10868655B2 (en) 2016-07-13 2020-12-15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pelining HARQ retransmissions for small cell backhaul
US9647707B1 (en) * 2016-08-12 2017-05-09 Rafael Microelectronics, Inc. Signal receiver
GB2557573A (en) * 2016-09-27 2018-06-27 Zoneart Networks Ltd Wi-fi access point
GB2556338A (en) * 2016-09-27 2018-05-30 Zoneart Networks Ltd Wireless handover system
JP6731148B2 (ja) * 2016-10-05 2020-07-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14945195A (zh) 2016-11-02 2022-08-26 Idac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功率有效波束管理的设备和方法
WO2018083522A1 (en) * 2016-11-03 2018-05-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mforming
US10461836B2 (en) * 2017-01-12 201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al-polarization beamforming
US9900112B1 (en) * 2017-03-03 2018-02-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a MIMO array based on an opportunistic signal
US10523345B2 (en) * 2017-03-06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on and array operation in advanced MIMO system
WO2019052659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DATA CONVERTER CLOCK
US11038572B2 (en) * 2017-11-17 2021-06-1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AR of beamforming output signals
WO2019136607A1 (zh) * 2018-01-09 2019-07-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的路由方法和通信节点
US11177567B2 (en) 2018-02-23 2021-11-16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mpany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804616B2 (en) 2018-03-27 2020-10-13 Viasat, Inc. Circuit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multiplexed control and element signals for phased array antenna
US10848204B2 (en) * 2018-05-21 2020-11-24 Boise State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antenna multiple access for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JP7192370B2 (ja) * 2018-10-03 2022-12-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受信ベースバンド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518893A (ja) * 2019-01-18 2022-03-17 ヴィアサット,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を較正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0171976A1 (en) 2019-02-19 2020-08-2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arrays of radiating elements with 4 ports without usage of diplexers
US11404779B2 (en) 2019-03-14 2022-08-02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On-chip phased array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52236B2 (en) * 2019-05-10 2021-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21106306A (ja) * 2019-12-26 2021-07-2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装置及び方法
US11450952B2 (en) 2020-02-26 2022-09-20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Beamformer automatic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095350B1 (en) * 2020-06-16 2021-08-17 Analog Devices, Inc. Digital beamforming for cellul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US11916303B2 (en) 2021-04-21 2024-02-2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ntenna array having antenna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material for controlling beamforming
CN113472421B (zh) * 2021-06-29 2022-06-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低轨网联卫星星间波束指向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644A (zh) * 1997-10-10 2001-12-19 阿雷伊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具有一个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站的方法和设备
WO2010092082A1 (en) * 2009-02-13 2010-08-19 Socowave Technologies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n antenna array
US20120020392A1 (en) * 2009-02-13 2012-01-26 O'keeffe Conor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WO2013024852A1 (ja) * 2011-08-15 2013-0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4256A (en) 1958-03-29 1961-03-07 Centre Nat Rech Scient Light sources for the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substances
GB911694A (en) 1958-05-03 1962-11-28 Dunlop Rubber Co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bonding together of flexible films and to belting and other articles embodying such bonded films
GB921956A (en) 1958-09-16 1963-03-27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fuses
US4532518A (en) 1982-09-07 1985-07-30 Sperr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setting phase shifters to commanded values
EP0863686B1 (en) * 1997-03-05 2005-12-1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Sectoriz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6133868A (en) 1998-06-05 2000-10-17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y self-contained calibration of an antenna array
US6795424B1 (en) * 1998-06-30 2004-09-2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381812B1 (ko) * 1998-11-19 2003-04-30 니폰 덴신 덴와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적응 어레이 안테나 장치
US6778507B1 (en) * 1999-09-01 2004-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376298B1 (ko) * 1999-09-13 2003-03-17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무선통신시스템
DE19951525C2 (de) * 1999-10-26 2002-01-2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r elektronisch phasengesteuerten Gruppenantenne i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en
US7164725B2 (en) * 2000-03-10 2007-01-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JP4318389B2 (ja) * 2000-04-03 2009-08-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ー装置、無線基地局、携帯電話機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E0102885D0 (en) 2001-08-28 2001-08-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alibration of an adaptive signal conditioning systern
US7218684B2 (en) * 2001-11-02 2007-05-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de reuse and capacity enhancement using null steering
JP4086574B2 (ja) * 2002-04-12 2008-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スサーチ回路、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装置
US7363039B2 (en) * 2002-08-08 2008-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reating and utilizing diversity in multipl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201137A (ja) * 2002-12-19 2004-07-15 Ntt Docomo Inc 指向性ビーム通信システム、指向性ビーム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制御装置
CN1176555C (zh) * 2002-12-2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智能天线阵系统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JP2004320367A (ja) 2003-04-15 2004-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レイアンテナ送受信装置
WO2004109952A1 (ja) 2003-06-02 2004-12-16 Fujitsu Limited アレー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レー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KR20050083104A (ko) * 2004-02-21 2005-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섹터 운용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744965B2 (ja) * 2004-08-09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675489B1 (ko) * 2004-11-23 2007-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을 구현하는 멀티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
JP4531607B2 (ja) * 2005-03-30 2010-08-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EP1997241A2 (en) * 2006-03-03 2008-12-03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beamfor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542445A1 (en) * 2006-04-07 2007-10-07 Tenxc Wireless Inc. Adaptive multi-beam system
US7706323B2 (en) * 2007-05-02 2010-04-27 Alvarion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sector network
US8326365B2 (en) * 2007-05-29 2012-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torized base stations as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CN101359948B (zh) 2007-08-02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中修正扇区边缘业务波束指向的方法
US8063822B2 (en) * 2008-06-25 2011-11-22 Rockstar Bidco L.P. Antenna system
US8134503B2 (en) * 2008-06-30 2012-03-13 Cisco Technology, Inc. Open-loop beamforming MIMO communications in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CN103259074B (zh) 2008-08-14 2015-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有源天线、刷新幅度和相位的方法及信号处理方法
US8482478B2 (en) * 2008-11-12 2013-07-09 Xirrus, Inc. MIMO antenna system
US8138986B2 (en) * 2008-12-10 2012-03-20 Sensis Corporation Dipole array with reflector and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8068844B2 (en) * 2008-12-31 2011-11-29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462881B2 (en) 2008-12-31 2013-06-11 Ubidyne, Inc. Method for digitally predistorting a payload signal and radio station incorporating the method
GB2467770B (en) * 2009-02-13 2011-08-17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ontrol
CN102396161A (zh) 2009-06-23 2012-03-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复用mimo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GB2471669B (en) * 2009-07-06 2012-04-04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Wireless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ontrol
US8428105B2 (en) * 2009-08-07 2013-04-23 Renda Trust Economical, RF transparent, selective code phased array antenna processor
US8891647B2 (en) * 2009-10-30 2014-11-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specific antenna down tilt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GB2476252B (en) * 2009-12-17 2012-10-24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Communication un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diverse polarisation
US20110150050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Hafedh Trigui Digital integrated antenna array for enhancing coverage and capacity of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1091586A1 (zh) * 2010-01-27 2011-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110235734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Peter Kenington Active antenna array having a single dpd lineariser and a method for predistortion of radio signals
US8311166B2 (en) 2010-03-31 2012-11-13 Ubidyne, Inc. Active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 active antenna array
CN102082745B (zh) 2010-04-19 2013-10-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天线校准信息的上报、天线校准因子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KR101761821B1 (ko) * 2010-07-29 2017-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섹터 협력 전송을 위한 송신 빔포밍과 다중 사용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599961B2 (en) * 2010-10-14 2013-12-03 KATREIN-Werke KG Crest factor reductio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a multi-carrier signal
US8457698B2 (en) * 2011-01-05 2013-06-04 Alcatel Lucent Antenna array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 architectures
US8837620B2 (en) 2011-05-03 2014-09-16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Adaptive multi-channel transmitter linearization system using a shared feedback receiver
JP5707231B2 (ja) * 2011-05-27 2015-04-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方法
CN103748794B (zh) * 2011-05-31 2015-09-16 射频小型装置公司 一种用于测量发射路径的复数增益的方法和设备
EP2715867A4 (en) * 2011-06-02 2014-12-17 Parkervision Inc ANTENNA CONTROL
KR20130071799A (ko) * 2011-12-21 2013-07-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편파 제어가 가능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594749A (zh) * 2012-02-28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预失真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160430B2 (en) * 2012-04-13 2015-10-13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transceiver with coarse and fine beamforming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method
US9154204B2 (en) * 2012-06-11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transmit RDN architectures in uplink MIMO systems
WO2014091274A1 (en) * 2012-12-10 2014-06-19 Intel Corporation Modular antenna array with rf and baseband beamform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644A (zh) * 1997-10-10 2001-12-19 阿雷伊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具有一个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站的方法和设备
WO2010092082A1 (en) * 2009-02-13 2010-08-19 Socowave Technologies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n antenna array
US20120020392A1 (en) * 2009-02-13 2012-01-26 O'keeffe Conor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WO2013024852A1 (ja) * 2011-08-15 2013-0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6071A (zh) * 2024-03-06 2024-04-05 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中频触发实现多采集模块宽带校准的测向系统及方法
CN117826071B (zh) * 2024-03-06 2024-05-28 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中频触发实现多采集模块宽带校准的测向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93603B2 (en) 2019-01-29
GB2517217B (en) 2018-03-21
DE112014003778T5 (de) 2016-04-28
CN105519008A (zh) 2016-04-20
US20160197660A1 (en) 2016-07-07
GB2517217A (en) 2015-02-18
DE112014003778B4 (de) 2019-05-29
GB201314729D0 (en) 2013-10-02
WO2015022421A1 (en)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0940B2 (en)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US10193603B2 (en) Communication un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lurality of sectored beams
US107079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EP2396854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EP2396851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n antenna array
EP2514034B1 (en) Communication un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diverse polarisation
US866584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WO201706835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ermuda (UK), Hamilton

Applicant after: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

Address before: Bermuda (UK), Hamilton

Applicant before: ANALOG DEVICES GLOBA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0

Address after: Limerick

Applicant after: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

Address before: Bermuda (UK), Hamilton

Applicant before: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