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4389A -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4389A
CN113534389A CN202110729652.9A CN202110729652A CN113534389A CN 113534389 A CN113534389 A CN 113534389A CN 202110729652 A CN202110729652 A CN 202110729652A CN 113534389 A CN113534389 A CN 113534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ub
barrel
colloid
l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9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德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9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4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3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镜头包括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镜筒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第一镜片通过第一胶体与第二子镜筒连接;第二镜片设置于第一子镜筒内,第一子镜筒还通过第二胶体与第一镜片和/或第二子镜筒连接;第三镜片设置于第一镜片远离第一子镜筒的一侧,第三镜片至少部分收纳于第二子镜筒。上述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的镜头各元件组装公差较小,组装良率较高。

Description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交通设备等都安装有摄像模组,摄像模组是用于拍摄图像的各项元件的总成,一般包含镜头和感光元件,镜头包括镜筒和安装于镜筒内壁面的镜片。近些年,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感光元件的像素越来越高,因此对与感光元件配合的光学镜头的解像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为了达到高像素,镜头的镜片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累计公差也是越来越大,且各部品间存在差异,用固定的条件组装后,其中会有很多镜头经解析为不良品,即现有结构镜头各元件的组装公差较大、良率较低,有必要改善。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公差较小、良率较高的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其包括:
镜筒,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
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通过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内的第二镜片;
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一侧,所述第三镜片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子镜筒;
其中,所述第一子镜筒还通过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中,采用第一胶体、第二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设置于第一子镜筒上,使得镜头组装时,第一子镜筒可带动第二镜片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通过第三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二镜片配合,也使得镜头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环绕所述光轴设置的第一侧壁结构,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结构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抵贴固定。可以理解,通过第一延伸部,可对第二镜片进行限位和防护,提升镜头的可靠性,保障镜头的光学性能,同时也方便通过第一子镜筒带动第二镜片运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镜片通过第三胶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可以理解,通过胶体将第二镜片固定在第一延伸部,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的优点。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和所述第二子镜筒之间,所述第一镜片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一胶体连接或所述第一镜片远离所述光轴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一胶体连接。可以理解,第一镜片位于两个子镜筒之间时,可以避免或减少镜筒对第一镜片的固持与抵压,进而避免或改善第一镜片的面型变异,提升镜头的光学性能,以及改善镜头在性能测试中的测试不良,减小性能测试中的测试误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排列,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或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或与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可以理解,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配合,使得镜头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另外,第一子镜筒通过第二胶体可以固定在不同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配性。其中,第一子镜筒通过第二胶体与第二子镜筒连接时,第一镜片可以被第一子镜筒、第二胶体等包覆,进而镜头不易发生漏光,光利用率较高且光学效果较佳。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靠近第二子镜筒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一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二胶体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可以理解,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边缘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即第一边缘部的至少部分夹在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之间,可以避免或减少镜筒对第一镜片的固持与抵压,进而避免或改善第一镜片的面型变异,提升镜头的光学性能,以及改善镜头在性能测试中的测试不良,减小性能测试中的测试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一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还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且沿所述光轴方向看,所述第一子镜筒和所述第二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上述结构有利于减少点胶次数,提升效率和镜头小型化。并且,第一子镜筒通过第二胶体与第二子镜筒连接时,且沿光轴方向看,第一子镜筒和第二胶体设置于第一边缘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侧,使得第一镜片可以被第一子镜筒、第二胶体等包覆,进而镜头不易发生漏光,光利用率较高且光学效果较佳。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一端面,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二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外围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子镜筒连接。可以理解,上述结构中,第一子镜筒的结构尺寸可以更小,且有利于减少点胶次数,提升效率和镜头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镜片通过第四胶体和/或卡扣连接。可以理解,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镜片卡扣连接,可以减少镜片之间的组装公差,有利于降低镜头的厚度,而且镜片之间直接卡扣,也使得组装简便,且不会导致因镜筒加工精度不佳导致影响镜头光学性能的问题。相邻两个第一镜片通过第四胶体连接,可以方便边测试边设置第四胶体,如可边校正间距、倾斜、偏心等边进行性能测试,若性能测试无误,即可设置上述第四胶体将相邻两个第一镜片固定,从而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的光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胶体与所述第二胶体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可以理解,第四胶体与第二胶体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在同一胶体设置步骤中形成,如在同一道胶体涂布步骤中形成,可以使得镜头的组装方法简单、组装效率较高,还可以扩大整个胶体结构的覆盖面积,提高胶合固定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胶体、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均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可以理解,第四胶体、第一胶体与第二胶体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在同一胶体设置步骤中形成,如在同一道胶体涂布步骤中形成,可以使得镜头的组装方法简单、组装效率较高,还可以扩大整个胶体结构的覆盖面积,提高胶合固定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体和/或所述第二胶体包括遮光材料。第一和/或第二胶体包括遮光材料,可以减少使用或不使用遮光片对镜片边缘的无效区域的光进行遮挡,有利于镜头厚度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环绕所述光轴设置的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一侧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第五胶体和/或所述第一胶体固定,使得第二子镜筒能够带动第三镜片移动,进而方便调节与其他镜片之间的偏心、间距、倾斜等。并且,胶体结构更多,也有利于提高镜头的可靠度。此外,采用第五胶体可以起到预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组装精度;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第五胶体和第一胶体固定时,可以增加固定强度,提高镜头可靠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镜头和设置于所述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镜头中,采用第一胶体、第二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设置于第一子镜筒上,第一子镜筒可带动第二镜片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通过第三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二镜片配合,也使得镜头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此外,所述摄像模组也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镜头的其他有益效果,由于上述已经对镜头的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子镜筒、第二子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
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
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
将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或所述第二子镜筒上,通过所述第一子镜筒带动所述第二镜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片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之间的距离和/或同轴度;
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采用第一胶体、第二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设置于第一子镜筒上,第一子镜筒可带动第二镜片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三镜片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三镜片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通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与第一镜片配合,使得镜头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镜片还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或者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还通过第五胶体固定且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五胶体连接。第二子镜筒能够带动第三镜片移动,进而方便调节与其他镜片之间的偏心、间距、倾斜等。并且,胶体结构更多,也有利于提高镜头的可靠度。此外,采用第五胶体可以起到预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组装精度;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第五胶体和第一胶体固定时,可以增加固定强度,提高镜头可靠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并通过第三次点胶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固定;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和所述边缘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镜筒的表面进行第四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连接;
所述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子镜筒的外侧面和所述边缘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之间进行第五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一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五次点胶步骤完成镜头的组装,由于点胶次数较多,胶体区域较多,使得镜头的整体固定强度较高,可靠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一子镜筒固定;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一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三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的组装,组装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最远离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二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两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的组装,组装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最远离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三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的组装,组装效率较高。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之间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卡扣连接,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卡扣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相邻镜片通过卡扣的方式组装连接,可以减少镜片中间的遮光的公差,提高镜头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与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组装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间隙进行点胶的步骤,在所述间隙进行点胶的步骤与在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之间点胶的步骤同时进行。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间隙进行点胶,可以增加第二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的固定强度,此外所述间隙点胶也增加胶体的覆盖范围,有利于镜头强度的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相关技术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相关技术的镜头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相关技术的镜头100’中,通常采用一个镜筒’固定多个镜片110’,多个镜片110’依次从大口径端组入镜筒内,多个镜片110’可以设置支撑垫圈182’、遮光片184’等,且位于最上方的镜片110’可以与镜筒’通过胶体150’粘接。然而,上述镜头100’中,多个镜片110’间的尺寸会存在差异,且组装设备也是固定的方式在组装,因此镜片110’组进镜筒’后,不能调整镜片110’之间的间隙、偏心、倾斜等去提升解析力,从而导致镜头100’的各镜片110’、镜筒’之间的组装公差较大,镜头100’的组装良率偏低。
鉴于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其包括:
镜筒,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
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通过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内的第二镜片;
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一侧,所述第三镜片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子镜筒;
其中,所述第一子镜筒还通过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镜头和设置于所述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子镜筒、第二子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
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
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
将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或所述第二子镜筒上,通过所述第一子镜筒带动所述第二镜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片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之间的距离和/或同轴度;
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中,采用第一胶体、第二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将第一镜片、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设置于第一子镜筒上,使得镜头组装时,第一子镜筒可带动第二镜片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三镜片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三镜片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使得各镜片之间的偏心不靠镜筒定位,且部分镜片(如第一镜片)不和镜筒内壁配合,有利于减小组装变形和组装设备频繁抓镜片外径和镜筒内径的配合量。而且,各镜片上点胶的位置较多,有利于提升镜头可靠性。通过第三镜片与第一镜片、第二镜片配合,也使得镜头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0包括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第三镜片130和镜筒。具体地,所述镜筒包括沿光轴L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第一镜片110通过第一胶体152与第二子镜筒144连接;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上;第一子镜筒142还可以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一镜片110和/或第二子镜筒144连接。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子镜筒142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一镜片110连接为例做示意性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0中,采用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通过移动或转动来调整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等各元件的位置,如旋转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等,从而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152、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上,第一子镜筒142可带动第二镜片120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120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100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胶体152和第二胶体154,使得第一镜片110、第二120之间的偏心不靠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定位,且部分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可以不和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的内壁配合,有利于减小组装变形和组装设备频繁抓镜片外径和镜筒内径的配合量。而且,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上点胶的位置较多,有利于提升镜头100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子镜筒142包括环绕光轴L设置的第一侧壁结构1422。第一侧壁结构1422包括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第一端和靠近第二子镜筒144的第二端,第一侧壁结构1422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L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4,第二镜片120可以固定于第一延伸部1424且位于第一延伸部1424与第一镜片110之间。具体地,第二镜片120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424抵贴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镜片120通过第三胶体156固定于第一延伸部1424邻近第一镜片110的表面,从而与第一延伸部1424抵贴固定。可以理解,通过第一延伸部1424,可对第二镜片120进行限位和防护,提升镜头100的可靠性,保障镜头100的光学性能,并且,通过第三胶体156将第二镜片120固定在第一延伸部1424,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的优点。
第一子镜筒142包括位于邻近第二子镜筒144一侧的第一端面142a,第二子镜筒144包括位于邻近第一子镜筒142一侧的第二端面144a。第一镜片110靠近第二子镜筒144的表面与第二子镜筒144通过第一胶体152连接或第一镜片110远离光轴L的侧面与第二子镜筒144通过第一胶体152连接。第一镜片11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1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片,至少两片第一镜片110(如110a、110b、110c)可以沿光轴L的方向排列(如沿光轴L的方向层叠设置)。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三片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也可以为四片及以上。
进一步地,各第一镜片110中,位于靠近第二子镜筒144一侧的第一镜片110a可以设置在第二子镜筒144上,如设置在第二子镜筒144邻近第一子镜筒142一侧的第二端面上,其他第一镜片110b、110c可以沿光轴L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镜片110a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镜筒142通过第二胶体154与靠近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个第一镜片110a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镜筒142也可以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二子镜筒144连接、或与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个第一镜片110c连接。
可以理解,第一镜片11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和第二镜片120配合,使得镜头100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另外,第一子镜筒142通过第二胶体154可以固定在不同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配性。
进一步地,第一镜片110a包括沿光轴L排列的第一主体部112和连接第一主体部112外围的第一边缘部114,第一边缘部114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邻近第一子镜筒142一侧的第二端面144a上,且第一胶体152可以位于第一边缘部114远离第一子镜筒142的表面与第二子镜筒144的第二端面144a之间,从而将第一镜片110a与第二子镜筒144连接并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部114还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一子镜筒142连接,具体地,第二胶体154可以位于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一子镜筒142之间,如位于第一边缘部114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表面和第一子镜筒142的外侧面之间,以将第一镜片110a和第一子镜筒142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胶体154也可以位于第一边缘部114远离光轴L的外侧面与第一子镜筒142之间。可以理解,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位于第一镜片110a的第一边缘部114,不易对光路产生影响,保证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并且,由于第一边缘部1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面142a和第二端面144a之间,即第一边缘部114的至少部分夹在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之间,可以避免或减少镜筒对第一镜片110a的固持与抵压,进而避免或改善第一镜片110a的面型变异,提升镜头100的光学性能,以及改善镜头100在性能测试中的测试不良,减小性能测试中的测试误差。
更进一步地,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中,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可以通过第四胶体158连接,具体地,第四胶体158可以连接于第一镜片110a的上表面和第一镜片110b、110c远离光轴L的外侧面之间,以将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连接于一体。可以理解,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通过第四胶体158连接,可以方便边测试边设置第四胶体158,如可边校正间距、倾斜、偏心等边进行性能测试,若性能测试无误,即可设置上述第四胶体158将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固定,从而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100的光学性能。此外,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还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即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采用卡扣连接并进一步设置第四胶体158实现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之间的连接。其中,卡扣连接可以减少镜片110之间的组装公差,有利于降低镜头100的厚度,而且镜片110之间直接卡扣,也使得组装简便,且不会导致因镜筒加工精度不佳导致影响镜头100光学性能的问题,进一步配合第四胶体158,也使得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之间连接更加稳靠。
进一步地,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一镜片110远离第一子镜筒142的一侧,第三镜片130至少部分收纳于第二子镜筒144。具体地,第二子镜筒144包括环绕光轴L设置的第二侧壁结构1442和连接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一镜片110一侧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44,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444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通过第五胶体159粘接固定,具体地,第五胶体159可以设置于第三镜片130的外侧面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一端。此外,第五胶体159可以与第一胶体152连接于一体,从而第五胶体159和第一胶体152共同固定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
此外,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第三胶体156、第四胶体158和/或第五胶体159可以包括遮光材料,从而镜头100可以减少使用或不使用遮光片对镜片边缘的无效区域的光进行遮挡,有利于镜头100厚度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更进一步地,为保障镜头100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第一边缘部114远离光轴L一侧的至少部分的表面可以设置有遮光膜层182,相邻镜片110、120和120之间可以设置有遮光片184,用于对无效区域的杂散光进行遮挡,提升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组装方法,也是图3所示镜头100的组装方法,所述镜头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S4、S6、S8、S10。
步骤S2,提供第一子镜筒、第二子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
具体地,参阅图5中的(a)、(c)、(e),步骤S2中,可以提供如图3所示的第一子镜筒142、第二子镜筒144、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第三镜片130。
步骤S4,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
具体地,参阅图5中的(b),步骤S4中,可以将第二镜片120沿光轴L方向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上。第二镜片120可以通过第三胶体156固定在第一延伸部1424上。
步骤S6,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
具体地,参阅图5中的(d)、(e)、(f),步骤S6中,可以将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444上且位于第二延伸部1444与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可以进一步通过点胶形成第五胶体159将第三镜片130与第二侧壁结构1442固定,再将第一镜片110a设置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其中,第一镜片110a可以设置第三镜片130上,从而位于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
此外,第一镜片11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镜片110为至少两个(如110a、110b、110c三个)为例进行说明,步骤S6中,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a、110b、110c可以依次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卡扣连接,并通过第四胶体158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a、110b、110c固定于一体。此外,步骤S6中,相邻两个镜片之间还可以设置遮光片184。但是,可以理解,在不需要使用遮光片184的实施例中,关于遮光片184的相关步骤可以被省略。
步骤S8,将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或所述第二子镜筒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子镜筒带动所述第二镜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之间的距离和/或同轴度。
步骤S8中,参阅图5中的(g),将设置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于第一镜片110a上,并通过第一子镜筒142带动第二镜片120相对于第一镜片110运动,以调节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第三镜片130之间的距离和/或同轴度。具体地,可以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执行步骤S10。
步骤S10,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二子镜筒和所述第一镜片固定。
步骤S10中,参阅图5中的(h),通过第二胶体154将第一子镜筒142与第一镜片110a连接。其中,第二胶体154可以位于第一子镜筒142的外侧面和第一边缘部114远离第二子镜筒144一侧的表面。通过第一胶体152将第二子镜筒144和第一镜片110a固定,具体地,第一胶体152可以位于第一镜片110a的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二子镜筒144邻近第一子镜筒142一侧的第二端面144a之间,并且,第一胶体152还可以位于第三镜片130远离光轴L的外侧面,从而步骤S10中,第一胶体152可以将第一镜片110a、第二子镜筒144和第三镜片130均固定,从而减少在达到较好固定强度的同时,减少点胶次数,提高组装效率。此外,第一胶体152还可以与第五胶体159连接于一体,增加固定强度。可以理解,第五胶体159可以对第二子镜筒144与第三镜片130起到与固定的效果,然而,在一些变更实施例中,第五胶体159及其相关步骤也可以被省略,从而通过第一胶体152将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固定即可。其中,第二子镜筒144能够带动第三镜片130移动,进而方便调节与其他镜片之间的偏心、间距、倾斜等。并且,胶体结构更多,也有利于提高镜头100的可靠度。此外,采用第五胶体159可以起到预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组装精度;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通过第五胶体159和第一胶体152固定时,可以增加固定强度,提高镜头100可靠度。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S2-S10中涉及的各元件110、120、130、142、144、152、154、156、159、158等已经在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中进行详细描述,故此处没有再赘述各元件的具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采用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随时依据镜筒、镜片的实际情况做镜片和子镜筒位置和/或角度的调节,如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也方便边组装边对已组装的各元件进行性能测试,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152、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上,第一子镜筒142可带动第二镜片120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120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从而来抵消镜头各元件尺寸不一致对组装良率带来的影响,提高镜头解析力。特别是,当调节完成再使用胶体固定,能提升良率和减少模具加工成本,降低对各元件尺寸的尺寸公差要求,从而大幅的提高元件使用率。
由于通过第一胶体152和第二胶体154,使得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之间的偏心不靠镜筒定位,且部分第一镜片不和镜筒内壁配合,有利于减小组装变形和组装设备频繁抓镜片外径和镜筒内径的配合量。而且,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上点胶的位置较多,有利于提升镜头100可靠性。
另外,主要通过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即可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可见组装方法也较为简单,生产效率可以较高。并且,通过第二镜片120、第三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配合,使得镜头100可以具有较优和/或不同的光学性能,提高成像效果和/或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另外,通过胶体将第一镜片110与第二子镜筒144和第三镜片130、第一镜片110与第一子镜筒142、第二镜片120与第一子镜筒142固定,不仅组装较为方便,也有利于提升镜头100可靠性,特别是边测试边设置胶体,可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可以理解,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组装方法中,第一子镜筒142包括第一侧壁结构1422和连接于第一侧壁结构1422一端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4,第二子镜筒144包括第二侧壁结构1442和连接于第二侧壁结构1442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44,第二延伸部1444连接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一镜片110的一端,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所第一镜片110为三个进行示意性说明。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S4包括:将第二镜片12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24和第一侧壁结构142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第二镜片120与第一侧壁结构1422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第三镜片13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444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设置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一侧,并通过第三次点胶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固定;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部分步骤S10包括: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靠近第三镜片130的一个第一镜片110上,并在第一侧壁结构1422的外侧面和边缘部114靠近第一子镜筒142的表面进行第四次点胶以形成第二胶体154,从而将第一子镜筒142与第一镜片110连接;
所述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部分步骤S10包括:在所述第二子镜筒144的外侧面和边缘部114的靠近第二子镜筒144的表面之间进行第五次点胶以形成第一胶体152,从而将第一镜片110和第二子镜筒142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通过五次点胶步骤完成镜头100的组装,由于点胶次数较多,胶体区域较多,使得镜头100的整体固定强度较高,可靠度较高。
请参阅图6和图7,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第二实施例的镜头100与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对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的描述基本可以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以下主要对二者的区别部分进行描述。
具体地,第二实施例中,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之间(即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可以不使用卡扣连接,而采用第四胶体158连接并固定。请参阅图7中的(e),步骤S6中,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a、110b、110c可以依次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无需卡扣连接,即通过第四胶体158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a、110b、110c固定于一体。
可以理解,第二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镜片110a、110b、110c没有卡扣连接,使得通过移动各第一镜片110a、110b、110c的位置,矫正偏心、倾斜、以及调整镜片之间的间距等的自由度更大。
请参阅图8和图9,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第三实施例的镜头100与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对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的描述基本可以适用于第三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以下主要对二者的区别部分进行描述。
第一子镜筒142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二子镜筒144连接,且沿光轴L方向看,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胶体154设置于第一边缘部114远离第一主体部112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胶体154还与各第一镜片110之间的第四胶体158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第二胶体154位于第四胶体158远离光轴L一侧,即第二胶体154位于第四胶体158的外侧。可以理解,上述结构有利于减少点胶次数、提升组装效率和镜头100小型化。并且,第一镜片110可以被第一子镜筒142、第二胶体154等包覆,进而镜头100不易发生漏光,光利用率较高且光学效果较佳。
请参阅图9,第三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S16。
步骤S11,如图9中的(a)所示,提供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镜片120。
步骤S12,如图9中的(b)所示,将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中,具体地,可以点胶形成第三胶体156以将第二镜片120固定在第一子镜筒142上。
步骤S13,如图9中的(c)所示,提供第二子镜筒144、第一镜片110和遮光片184。
步骤S14,如图9中的(d)所示,将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上,将各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放在第三镜片130上,遮光片184位于相邻镜片之间,并点胶形成第四胶体158从而将第二子镜筒144与各第一镜片110固定。此外,步骤S14中,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1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固定的方式连接。其中,可以理解,在不需要使用遮光片184的实施例中,关于遮光片184的相关步骤可以被省略。
步骤S15,如图9中的(e)所示,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第一镜片110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通过第一子镜筒142带动第二镜片120移动,调节上述各镜片之间偏心、倾斜和间隙等,进行性能测试(如MNT测试)。
步骤S16,如图9中的(f)所示,若性能测试无误,再用点胶形成第二胶体154,第二胶体154可以位于第四胶体158外侧且与第四胶体158连接于一体,且第二胶体154将第一子镜筒142、第二子镜筒144、第一镜片110均固定于一体。上述第二胶体154和第四胶体158的覆盖面积较大,有利于提升镜头100各元件的组装可靠性。
可以理解,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组装方法中,第一子镜筒142包括第一侧壁结构1422和连接于第一侧壁结构1422一端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4,第二子镜筒144包括第二侧壁结构1442和连接于第二侧壁结构1442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44,第二延伸部1444连接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一镜片110的一端,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所第一镜片110为三个进行示意性说明。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S4包括:将第二镜片12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24和第一侧壁结构142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第二镜片120与第一侧壁结构1422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第三镜片13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444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设置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部分步骤S10包括: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最远离第三镜片130的一个第一镜片110c上,并在第一侧壁结构1422的外侧面、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的边缘部114远离光轴L的外缘、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第二胶体154,从而将第一子镜筒142、第一镜片110及第二子镜筒144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三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通过三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100的组装,组装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第四实施例的镜头100与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对第一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的描述基本可以适用于第四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以下主要对二者的区别部分进行描述。
具体地,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子镜筒142通过第二胶体154与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个第一镜片110c连接,第一子镜筒142包括靠近第一镜片110c一侧的第一端面142a,第一镜片110c包括沿光轴L排列的第二主体部116和连接第二主体部116外围的第二边缘部118,第二边缘部118设置于第一端面142a且第二边缘部118通过第二胶体154与第一子镜筒142连接。此外,第一镜片110c与第一子镜筒142之间的第二胶体154、各第一镜片110之间的第四胶体158、第一镜片110a与第二子镜筒144之间的第一胶体152还可以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如在同一道胶体涂布步骤中形成,可以使得镜头100的组装方法简单、组装效率较高,还可以扩大整个胶体结构的覆盖面积,提高胶合固定强度。
请参阅图11,第四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S16。
步骤S11,如图11中的(a)所示,提供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镜片120。
步骤S12,如图11中的(b)所示,将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具体地,可以点胶形成第三胶体158,以将第二镜片120固定在第一子镜筒142上。
步骤S13,如图11中的(c)所示,提供第二子镜筒144、第三镜片130、第一镜片110、和遮光片184。
步骤S14,如图11中的(d)所示,将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将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放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遮光片184位于相邻镜片之间。此外,步骤S14中,相邻两个镜片110之间还通过卡扣固定的方式连接。其中,可以理解,在不需要使用遮光片184的实施例中,关于遮光片184的相关步骤可以被省略。
步骤S15,如图11中的(e)所示,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第一镜片110c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表面。
步骤S16,如图11中的(f)所示,通过第一子镜筒142带动第二镜片120运动以及移动第二子镜筒144、各第一镜片110,调节上述各元件之间偏心、倾斜和间隙等,并进行性能测试(如MNT测试),若性能测试无误,再用点胶一体形成上述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和第四胶体158等将镜头100的各元件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可以理解,图11所示的各步骤中,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随时依据镜筒、镜片的实际情况做镜片和子镜筒位置和/或角度的调节,也方便边组装边对已组装的各元件进行性能测试,若性能测试无误,再用胶体(如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和第四胶体158)将镜头100的各元件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100的光学性能。特别是,第一子镜筒142、第二子镜筒144、各第一镜片110之间的固定通过一次胶体设置步骤即可完成,可以简化组装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组装方法中,第一子镜筒142包括第一侧壁结构1422和连接于第一侧壁结构1422一端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4,第二子镜筒144包括第二侧壁结构1442和连接于第二侧壁结构1442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44,第二延伸部1444连接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一镜片110的一端,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所第一镜片110为三个进行示意性说明。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S4包括:将第二镜片12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24和第一侧壁结构142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第二镜片120与第一侧壁结构1422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第三镜片13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444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设置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部分步骤S10包括: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最远离第三镜片130的一个第一镜片110c上,并在第一侧壁结构1422的外侧面、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的边缘部114远离光轴L的外缘、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端面进行第二次点胶以形成第二胶体154,从而将第一子镜筒142、第一镜片110及第二子镜筒144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四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通过两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100的组装,组装效率更高。
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第五实施例的镜头100与第四实施例的镜头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对第四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的描述基本可以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镜头100和镜头组装方法。以下主要对二者的区别部分进行描述。
具体地,第五实施例中,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还通过第五胶体159固定,使得第二子镜筒144能够带动第三镜片130移动,进而方便调节与其他镜片之间的偏心、间距、倾斜等。并且,胶体结构更多,也有利于提高镜头100的可靠度。具体地,第三镜片130可以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的收纳空间中,并可以进一步通过点胶形成第五胶体159将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固定。
请参阅图13,第五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S18。
步骤S11,如图13中的(a)所示,提供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镜片120。
步骤S12,如图13中的(b)所示,将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具体地,可以点胶形成第三胶体158,以将第二镜片120固定在第一子镜筒142上。
步骤S13,如图13中的(c)所示,提供第二子镜筒144和第三镜片130。
步骤S14,如图13中的(d)所示,将第三镜片130设置于第二子镜筒144,并点胶形成第五胶体159,以将第三镜片130固定在第二子镜筒144上。所述步骤S1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6中的第五胶体159的设置步骤基本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步骤S15,如图13中的(e)所示,提供第一镜片110和遮光片184。
步骤S16,如图13中的(f)所示,将第一镜片110放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一侧。遮光片184位于相邻镜片之间。此外,步骤S16中,相邻两个镜片110之间还通过卡扣固定的方式连接。
步骤S17,如图13中的(g)所示,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第一镜片110c远离第二子镜筒144的表面。
步骤S18,如图13中的(h)所示,通过第一子镜筒142带动第二镜片120运动以及移动第二子镜筒144、各第一镜片110,调节上述各元件之间偏心、倾斜和间隙等,并进行性能测试(如MNT测试),若性能测试无误,再用点胶一体形成上述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第四胶体158和第五胶体159等将镜头100的各元件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与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可以理解,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组装方法中,第一子镜筒142包括第一侧壁结构1422和连接于第一侧壁结构1422一端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4,第二子镜筒144包括第二侧壁结构1442和连接于第二侧壁结构1442且朝向光轴L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44,第二延伸部1444连接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一镜片110的一端,第一镜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所第一镜片110为三个进行示意性说明。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S4包括:将第二镜片12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24和第一侧壁结构142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第二镜片120与第一侧壁结构1422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第三镜片13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444和第二侧壁结构144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第三镜片130与第二子镜筒144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部分步骤S6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沿光轴L依次设置在第三镜片130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部分步骤S10包括:将固定有第二镜片120的第一子镜筒142设置在最远离第三镜片130的一个第一镜片110c上,并在第一侧壁结构1422的外侧面、至少两个第一镜片110的边缘部114远离光轴L的外缘、第二侧壁结构1442远离第二延伸部1444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第二胶体154,从而将第一子镜筒142、第一镜片110及第二子镜筒144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五实施例的镜头组装方法中,通过三次点胶步骤即可完成镜头100的组装,组装效率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如图14所示,摄像模组300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镜头100和设置于所述镜头100像侧的感光元件2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300的镜头中,采用第一胶体152、第二胶体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可以方便在镜头组装时,边测试边校正镜片间距、倾斜、偏心等,若测试无误,再设置上述胶体152、154将第一镜片110、第一子镜筒142和第二子镜筒144固定,从而可减少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此外,第二镜片120设置于第一子镜筒142上,第一子镜筒142可带动第二镜片120运动,不仅可调整第二镜片120的位置、倾斜、偏心,还可以调整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的间距,以调节第二镜片120与第一镜片110之间的间距和/或同轴度,当调节完成再使用上述第二胶体154将第一子镜筒142固定,减少各元件的组装公差,保证组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组装良率。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胶体152和第二胶体154,使得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之间的偏心不靠镜筒定位,且部分第一镜片110不和镜筒内壁配合,有利于减小组装变形和组装设备频繁抓镜片外径和镜筒内径的配合量。而且,第一镜片110和第二镜片120上点胶的位置较多,有利于提升镜头100可靠性。此外,所述摄像模组300也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镜头100的其他有益效果,由于上述已经对镜头的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
镜筒,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
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通过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内的第二镜片;
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一侧,所述第三镜片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子镜筒;
其中,所述第一子镜筒还通过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环绕所述光轴设置的第一侧壁结构,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结构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抵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片通过第三胶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和所述第二子镜筒之间,所述第一镜片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一胶体连接或所述第一镜片远离所述光轴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一胶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排列,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或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或与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靠近第二子镜筒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一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二胶体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一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还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且沿所述光轴方向看,所述第一子镜筒和所述第二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连接,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一端面,远离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沿所述光轴排列的第二主体部和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外围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且通过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子镜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镜片通过第四胶体连接和/或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胶体与所述第二胶体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胶体、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均连接于一体且同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和/或所述第二胶体包括遮光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环绕所述光轴设置的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一侧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和/或第五胶体固定。
14.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13项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和设置于所述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
15.一种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子镜筒、第二子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
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
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
将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或所述第二子镜筒上,通过所述第一子镜筒带动所述第二镜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片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之间的距离和/或同轴度;
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还通过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或者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还通过第五胶体固定且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五胶体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并通过第三次点胶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固定;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和所述边缘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镜筒的表面进行第四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连接;
所述通过第一胶体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子镜筒的外侧面和所述边缘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子镜筒的表面之间进行第五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一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一子镜筒固定;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一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最远离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二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包括第一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一端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子镜筒包括第二侧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且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一次点胶将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三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结构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通过第二次点胶将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二子镜筒固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镜筒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镜片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通过第二胶体将所述第一子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的步骤包括:将固定有所述第二镜片的所述第一子镜筒设置在最远离所述第三镜片的一个所述第一镜片上,并在所述第一侧壁结构的外侧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所述第二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进行第三次点胶以形成所述第二胶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子镜筒、所述第一镜片及所述第二子镜筒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7、18、19或20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之间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卡扣连接,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卡扣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7、18、19或20所述的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与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组装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间隙进行点胶的步骤,在所述间隙进行点胶的步骤与在所述边缘部远离所述光轴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之间点胶的步骤同时进行。
CN202110729652.9A 2021-06-29 2021-06-29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Withdrawn CN113534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652.9A CN1135343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652.9A CN1135343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389A true CN113534389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9652.9A Withdrawn CN113534389A (zh) 2021-06-29 2021-06-29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43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7344A (ja) * 2016-12-10 2018-06-2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0862793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19174645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27526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184695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7344A (ja) * 2016-12-10 2018-06-2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0862793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19174645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27526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184695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47274A1 (en) Split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050988A1 (en) Optical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vice
US20080247064A1 (en) Optical module with adhesively mounted filter
US20110050978A1 (en) Optical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vice
CN108712597B (zh) 镜头、镜头加工工艺、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80164532A1 (en) Optical Lens
US20200049954A1 (en) Lens module
US20180164533A1 (en) Lens and Lens Module
JP2011221243A (ja) 光学系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75682A (ja) 光学系レンズ
US8098436B2 (en) Lens module with adhesively mounted filter
CN201955529U (zh) 镜片总成
CN113534389A (zh)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WO2021088454A1 (zh) 双镜筒镜头、镜头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EP3680698B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camera lens, camera lens,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017754A1 (en) Lens Module
CN108227107B (zh) 镜头组件及应用该镜头组件的摄影装置
JP2008003603A (ja) レンズの調心装置及び調心方法
CN210605157U (zh) 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0376824U (zh)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15903102A (zh) 液态透镜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76792A (zh) 镜头、摄像模组和镜头组装方法
US2024017640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xterior member
CN111491081A (zh) 一种用于镜头的偏振片、偏振组件、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