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1837B -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1837B
CN113531837B CN202110879609.0A CN202110879609A CN113531837B CN 113531837 B CN113531837 B CN 113531837B CN 202110879609 A CN202110879609 A CN 202110879609A CN 113531837 B CN113531837 B CN 113531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mode
target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96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1837A (zh
Inventor
薛良江
陶骙
黎顺全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96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1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1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1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1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1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内机运行所述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实现在高湿度环境下启动无风感模式,使得无风感模式使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吹风的温度、风速、风向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因此,空调器设置了无风感模式,增加无风感体验。
现今无风感模式主要是通过控制出风量、出风速度或出风角度实现,然而空调器的出风量、出风速度和出风角度受限时,出风口处容易因为大量冷风聚集而产生凝露问题。因此,空调器需要同时满足温度和湿度要求时才能启动无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启动存在局限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空调器无风感模式启动条件苛刻,无风感模式启动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外机和至少两个内机,所述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每个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一节流阀后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二节流阀后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
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下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所述除湿再热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均为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内机均开启无风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时,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湿度;
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内机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目标过冷度;
根据所述目标过冷度调整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外机的当前运行参数;
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除湿再热模式匹配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调整至所述预设开度;
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制冷模式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在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方式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内机的导风板转动到预设的无风感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中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
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无风感控制程序,所述无风感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无风感控制程序,所述无风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时,则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结合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在无风感模式下,控制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通过第一节流阀所在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加热制冷后的空气,即使空气湿度较高,也可以起到防止出风口凝露的风险,无需湿度限定条件,使得无风感模式启动更容易,无风感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广,提高室内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硬件构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涉及的自动风挡的调节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外机 20 内机
11 压缩机 21 第一室内换热器
12 四通阀 22 第二室内换热器
13 室外换热器 23 第一节流阀
24 第二节流阀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应用于三管制多联机空调器。尤其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的控制,如满足无风感条件而自动进入无风感模式的控制。结合三管制多联机的结构特点,降低无风感模式的启动条件,使得空调器更容易进入无风感控制。可选地,无风感控制方法包括: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内机运行所述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环境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
具体地,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架构可以包括多联机空调器或者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如移动终端、多联机空调器的中央控制设备,如大屏等具有显示界面的终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硬件架构还可以由控制装置和多联机空调器组成,如控制装置为移动终端或中央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联机空调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执行化霜操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或者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1,例如CPU,存储器102,通信总线103。其中,通信总线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102用于调用应用程序来控制多联机空调器的相关部件执行化霜功能。
存储器1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实现所述多联机无风感控制过程的无风感控制程序存储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存储器102中,或者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所述处理器101从所述存储器102中调用无风感控制程序时,执行以下操作:
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
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下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所述除湿再热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
基于上述空调器的硬件构架,提出本发明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可选地,各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一个外机10和至少两个内机20。所述外机10包括压缩机11、四通阀12和室外换热器13,每个所述内机20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21、第二室内换热器22、第一节流阀23和第二节流阀24;所述四通阀12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口、室外换热器13、第二室内换热器22以及压缩机11的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一节流阀23后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3之间,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12,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二节流阀24后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3。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多联机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制冷原理为:高温高压冷媒从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口排出后,经所述四通阀12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13,在所述室外换热器13内冷凝换热后,经所述第二节流阀24流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蒸发换热后,经所述四通阀12回流到所述压缩机1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多联机空调器中,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上的第一节流阀23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内没有换热冷媒。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多联机空调器运行除湿制热模式时,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除湿制热原理为:高温高压冷媒从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口排出后,部分冷媒经所述四通阀12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13,在所述室外换热器13内冷媒换热后,经所述第二节流阀24流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蒸发换热后,经所述四通阀12回流到所述压缩机11,形成制冷除湿回路,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而由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部分冷媒直接从压缩机11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连接的管路流向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高温高压冷媒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内冷凝换热后,经所述第一节流阀23流向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3流入的冷媒汇合后,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中蒸发换热,然后再经所述四通阀12流回所述压缩机11,形成制热循环回路。可选地,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所在的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内机20所在的循环回路同时运行,形成所述除湿再热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除湿再热模式是指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被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加热后再排向室内。如上述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每台内机20中均设有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和空调器的出风口之间,如此,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空气吹向出风口之前,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空气温度,使得出风口处的风的温度较高。
空调器之所以运行无风感模式,是因为空调器制冷时,过低的温度直接吹到人的身上会使得人非常不舒服,降低舒适度。因此,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空调器会自动开启无风感模式,使得风避开人吹。
然而,通常无风感是通过降低风速和/或减少出风口风量的方式来实现无风感(如将导风板转到避开人的角度,通常角度很小,出风量很少。或者通过在导风板上述设置孔径较小的导风口的方式来实现无风感)。由于风速降低或出风量减少,内机20内的温度过低的空气聚集在出风口处,出风口处容易形成凝露,尤其是空气湿度较高时,则产生凝露的概率更高。基于此,一般需要在室内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启动无风感,若室内湿度一直很高,则空调器一直无法启动无风感模式,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舒适度。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多联机空调器具有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形成的制热循环回路,经过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降温后的空气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加热作用下,温度升高,如此,空气聚集在出风口处时,即使空气湿度较高,基于空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也不会产生凝露。故而,本实施例可以放宽无风感启动的条件,只要室内温度过低,则可以启动无风感模式,无风感模式启动后,为了防止凝露产生,通过将所述第一内机20中第一室内换热器21流路上的第一节流阀23打开即可。也即本实施例多联机空调器更容易启动无风感模式,且启动无风感模式后还降低出风口凝露的风险,增加舒适度。
结合上述多联机空调器的结构,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照图2,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内机20的第一节流阀23处于开启状态时,压缩机11排出的部分高温高压冷媒直流向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1冷凝放热,以加热周围的空气,形成制热回路。部分高温高压冷凝经四通阀12后,先在所述室外换热器13内进行冷凝换热,然后在经所述第二节流阀24流向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内蒸发吸热,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形成制热回路。因此,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器的内机20运行制冷模式时,内机20的所述第一节流阀23处于关闭状态,内机20中只有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有冷媒经过,只有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工作,内机20中无高温冷媒加热。内机20运行除湿再热模式时,内机20的所述第一节流阀23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室内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22均有冷媒换热,且运行不同的换热模式。
本实施例利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上述结构特点,提出以下控制方法:
请参照图3,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
步骤S20,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
步骤S30,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下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控制内机保持当前模式继续运行。
本实施例以运行于多联机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设定空调器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条件,如预设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温度临界值-预设阈值,所述预设阈值表征设定温度值和环境温度值之间的差值的最大极限值,若不在该极限值范围内,则启动无风感模式。
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或定时检测各个开启的内机对应的房间的环境温度值,并判断所述环境温度值和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如环境温度值小于设定温度值,或者环境温度值小于设定温度值+C1/-C1,C1取值为-1℃~1℃,推荐C1为0.5℃),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判定满足启动无风感模式。若有部分内机所在的环境温度值满足启动无风感模式的条件,则确定该部分内机为目标内机,并启动该目标内机的无风感模式。同时,基于本实施例放宽了无风感模式的启动条件,在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本实施例结合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进行防止所述目标内机出风口凝露的控制。其中,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同,目标内机出风口凝露当凝露控制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启动无风感模式时,还需要确定各个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然后根据各个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实现更容易启动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内机出风口的凝露风险。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设定温度值一一对应,如环境温度值为内机A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则所述设定温度值为内机A的设定温度值。环境温度值为内机B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则对应的设定温度值为内机B的设定温度值,一一对应的环境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各个开启内机的环境温度值和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以确定符合要求的目标内机。
可选地,本实施例结合所述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内机的运行模式不同对应的防凝露控制不同,以下以内机运行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两种中的任一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如一实施例中,若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仅为制冷模式,由于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内机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不能对空气进行加热,则可能存在凝露风险,此时将所述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切换到开启状态,然后再启动内机的无风感模式。
如另一实施例中,若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由于内机运行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是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目标内机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能够对空气加热,则不会存在凝露风险,则直接开启所述目标室内机的无风感模式即可。
可选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至少两个内机,在开启的内机中,且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可能存在多个,多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如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相同,且均为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内机均开启无风感模式。
也即使得目标内机直接开启无风感模式即可。由于除湿再热模式中,所述目标内机中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目标内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可提高空气温度,避免凝露。
如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相同,且均为制冷模式时,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中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也即控制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将目标内机中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基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加热空气温度,避免凝露风险。
如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同,如包含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中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
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目标内机包括第一目标内机和第二目标内机,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目标内机为所述第一目标内机,当前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的目标内机为所述第二目标内机。
本实施例在确定目标内机后,在所有所述目标内机中查找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内机,将其标记为第一目标室内机。然后在开启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将第一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所述第一目标室内机进行防凝露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各个目标室内机的运行模式的识别,如若查找不到所述第一目标室内机,则说明所述目标内机均运行除湿再热模式,则直接控制所有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若查找到所述第一目标室内机,则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数量与所述目标内机的数量是否相等,若不等,则除所述第一目标内机之外的其它内机为第二目标内机,说明所述目标内机中有部分运行除湿再热模式,部分运行制冷模式。若相同,则说明所述目标内机均运行制冷模式,则需要采用制冷模式对应防凝露方式进行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方式包括:
控制目标内机的导风板转动到预设的无风感角度。
所述无风感角度为使得从出风口吹风的风吹不到人体的风。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风感角度为导风板使得出风口朝上,且与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呈小于90度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目标内的无风感导风板转动到出风口处,所述无风感导风板内设有若干细孔,风从所述无风感导风板的细孔中吹出,达到无风感的效果。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目标内机的导风板转动到预设的无风感角度的同时,还调整所述目标内机的风机转速,如降低所述目标内的风机转速,使得出风量减小。
本实施例中,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时,则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结合多联机空调器的系统结构,在无风感模式下,控制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通过第一节流阀所在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加热制冷后的空气,即使高湿度环境下,也可以起到防止出风口凝露的风险,使得无风感模式启动更容易,无风感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广,提高室内舒适度。
可选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空调器多联式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保持制冷效果,减少内机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请参照图4,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时,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湿度;
步骤S32,判断所述环境湿度是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
若是,也即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33,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若否,也即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34,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若目标内机包含当前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时(所有内机都运行制冷模式或部分内机运行制冷模式),采用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对应的无风感模式启动规则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进入无风感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目标内对应的无风感模式启动规则可以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直接打开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即可。但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后,经过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制冷后的空气,被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加热后再吹到室内,如此,吹到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使得室内无法达到制冷的舒适度要求(对于运行除湿再热模式的第二目标内机,由于除湿过程对室内舒适度要求不高,如此可以不考虑舒适度)。
基于此,本实施例进一步设定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的无风感模式启动规则,预设第一湿度阈值,通过第一湿度阈值限定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是否需要打开所述第一目标内机中的第一节流阀,在一定条件可,不打开所述节流阀时,可以使得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保持较佳的制冷效果,减少内机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可选地,本实施例在启动无风感模式之前,检测第一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湿度,若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则说明室内环境湿度相对较低,此时进入无风感时,可以不打开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而直接开启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无风感模式。由于湿度较低,出风口处的凝露少或者没有,因此保持第一目标内机运行制冷模式,保持较佳的制冷效果。若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则说明室内环境湿度相对较高,此时进入无风感,凝露风险较大,因此结合打开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以加热降温后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第一湿度阈值为65%~85%。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后,分别获取各个目标内机中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目标过热度,根据各个所述目标过热度来调整各个第二室内换热器上的第二节流阀的开度,以调整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调整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如此,结合过热度的调节,进一步防止出风口凝露。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提出的第三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内机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目标过冷度;
步骤S50,根据所述目标过冷度调整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的同时,为了防止第一室内换热器将温度升得过高,本实施例设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目标过冷度,结合所述目标过冷度调整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开度,进而调整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换热量。
可选地,所述目标过冷度可以为预设的启动无风感模式时对应的固定区间值,如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保持在所述固定区间值内,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换热量控制在一定值,如此,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降温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加热时,由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使得送到出风口处的空气温度大于凝露温度,但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如此,使得在高湿环境下启动无风感模式,具有较佳的防凝露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室内舒适度达到要求,避免温度过高。
可选地,所述目标过冷度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和出口温度的温度差值,所述目标过热度设置为[a,b],其中,a范围5~11℃,b范围8~16℃,可选地,a为9℃,b为12℃。
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过冷度调整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开度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当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和出口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a时,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开度的变化幅度为(Tc-T2c-10)*6步/40s,其中,Tc为冷凝温度,T2c为出口温度。
当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和出口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b时,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开度的变化幅度为5步(5~15步均可)。
基于上述第二或第三实施例提出的第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获取所述外机的当前运行参数;
步骤S70,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除湿再热模式匹配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调整至所述预设开度;
步骤S80,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制冷模式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在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内机运行的模式不同时,对应外机的运行参数不同。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外机对应设有与所述制冷模式匹配的运行参数,如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外机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外机风机的转速根据所述制冷模式的设定参数确定。内机运行除湿再热模式时,外机对应设有与除湿再热模式匹配的运行参数,如内机运行除湿再热模式时,外机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外机风机的转速根据除湿再热模式的设定参数确定,可选地,在除湿再热模式中,所述外机对应的运行参数包括内机中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基于第二实施例可知,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开度无需调整,直接启动无风感模式。此时,若外机的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运行模式不匹配,而又基于外机对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开度有要求,若不打开所述第一节流阀,则内机与外机存在冲突。因此,本实施例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之后,判定外机的当前运行参数与哪个模式对应的运行参数匹配,若外机当前运行参数与运行除湿再热模式对应的参数匹配,则按照内机运行除湿再热模式时对外机运行参数的要求,将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调整至预设开度,保持在所述预设开度即可。若外机当前运行参数与运行制冷模式对应的参数匹配,则按照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对外机运行参数的要求,保持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状态即可,如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则保持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
本实施例实现空调器安全稳定的运行。
可选地,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内机启动无风感模式后,获取所述目标内机的风机的设定模式,若所述风机的设定模式为固定模式时,则保持当前的风机的风挡。
若所述设定模式为自动模式,则根据所述各个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和对应的设定温度的差值调整所述目标内机的风机转速。
可选地,所述目标内机的风机转速基于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差值不同而不同,基于此,所述目标内机中的风机根据需求不断调整风速,风速调整过程中,具有降低风速的过程和升高风速的过程,其中,降低风速的过程和升高风速的过程对应的风挡区间不同,如图7所示:
降低风速的调整过程:
当|T1-Tsc|<3.5℃时,风速下降E区间,风速为80档;
当|T1-Tsc|<1.5℃时,风速下降D区间,风速为60档;
当|T1-Tsc|<1℃时,风速下降C区间,风速为40档;
当|T1-Tsc|<0.5℃时,风速下降B区间,风速为20档;
当|T1-Tsc|<0℃时,风速下降A区间,风速为1档。
其中,T1为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也即室内环境温度),Tsc为设定温度。
升高风挡的调整过程:
当|T1-Tsc|>=0.5℃时,风速上升B区间,风速为20档;
当|T1-Tsc|>=1℃时,风速上升C区间,风速为40档;
当|T1-Tsc|>=1.5℃时,风速上升D区间,风速为60档;
当|T1-Tsc|>=2℃时,风速上升E区间,风速为80档;
当|T1-Tsc|>=4.0℃时,风速上升F区间,风速为100档。
其中,T1为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也即室内环境温度),Tsc为设定温度。
在启动无风感模式后,在没有固定风速时,结合需求自动调整风速,提高无风感模式的调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外机和至少两个内机,所述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每个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一节流阀后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经所述第二节流阀后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开启的内机中获取各个所述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值;
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值与对应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目标内机;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下所述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所述除湿再热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开启状态,运行制冷模式的内机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均为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内机均开启无风感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时,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所在环境的环境湿度;
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内机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目标过冷度;
根据所述目标过冷度调整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时,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外机的当前运行参数;
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除湿再热模式匹配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调整至预设开度;
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与所述目标内机运行的制冷模式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在关闭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方式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内机的导风板转动到预设的无风感角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内机的当前运行模式控制各个所述目标内机,以使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内机中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第一目标内机;
控制所有所述目标内机开启无风感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目标内机的第一节流阀打开。
9.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无风感控制程序,所述无风感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无风感控制程序,所述无风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110879609.0A 2021-07-30 2021-07-30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31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609.0A CN113531837B (zh) 2021-07-30 2021-07-30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609.0A CN113531837B (zh) 2021-07-30 2021-07-30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1837A CN113531837A (zh) 2021-10-22
CN113531837B true CN113531837B (zh) 2022-03-18

Family

ID=7809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9609.0A Active CN113531837B (zh) 2021-07-30 2021-07-30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1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26B (zh) * 2022-07-28 2024-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35072B (zh) * 2022-08-17 2024-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4841A (ja) * 1994-06-01 1995-12-1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3675609B2 (ja) * 1997-05-29 2005-07-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CN105180289A (zh) * 2015-10-14 2015-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9373537A (zh) * 2018-11-01 2019-02-2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631427A (zh) * 2018-11-27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及机组
CN112013515B (zh) * 2019-05-30 2022-02-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90247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1837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1837B (zh)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WO2020035912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461877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除霜控制方法
CN104633837A (zh) 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13739378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CN110986275B (zh) 一种空调制热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241385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9654686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026945A (ja) 空調装置
CN113865059B (zh) 多联机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JP6698947B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1449B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061055B (zh)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75301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6440227B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运行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JP393634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038835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6667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061026B (zh)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6111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6383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385562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507938B2 (ja) 空調装置
CN115751517B (zh) 热泵型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热泵型空调和存储介质
JP7011012B2 (ja) 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