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0310A -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0310A
CN113530310A CN202010305491.6A CN202010305491A CN113530310A CN 113530310 A CN113530310 A CN 113530310A CN 202010305491 A CN202010305491 A CN 202010305491A CN 113530310 A CN113530310 A CN 113530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isolation module
container
control system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54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爱华
王峰
王爱军
陈旭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54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03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0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0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04H3/08Hospitals, infirmaries, or the like; Schools; Pri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04B1/34869Elements for special technical purposes, e.g. with a sanitary equip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所述集装箱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所述缓冲舱和治疗舱内的气压均呈负压状态,且所述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内的气压依次降低,所述设备单元具有供电装置及排风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集装箱集成设备单元后,其外形尺寸符合ISO规定的多式联运要求。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便于多式联运,实现隔离及运输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种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多,非典、埃博拉、以及新冠病毒等高传染性病毒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对公众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一定数量且满足多式联运的生物隔离模块,用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时,对疑似或确诊人员的隔离、运输,或者从国外将人员安全撤回到国内。
集装箱由于具有ISO规定的尺寸,具有海、陆、空联运的优势,是现代物流业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货物的运输,但是作为应急隔离和运输模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现有的负压隔离舱,其结构不适合多式联运,或者不能提供单独的隔离环境及能源输入,需与运输工具的环境连通,安全性不高。如简单的隔离病房(如负压隔离担架、移动式的负压隔离病房)或负压隔离救护车,既不能多式联运,又不具备救护功能,舒适性也不足。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所述集装箱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治疗舱内的气压均呈负压状态,且所述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内的气压依次降低,所述设备单元具有供电装置及排风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集装箱集成设备单元后,其外形尺寸符合ISO规定的多式联运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还具有污物舱,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污物舱设置于所述治疗舱的后侧,所述清洁舱设有可开闭以供医护人员进出的第一外门,所述污物舱设有可开闭以供病患进出的第二外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还设置有医用气体单元,所述医用气体单元包括医用气体存储组件、医用气体管道及医用气体报警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单元还具有所述医用气体存储装置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的通讯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医用气体存储装置及通讯装置沿自后向前的方向依次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具有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治疗舱,所述治疗舱分别由不同的集装箱形成且均与所述缓冲区及污物舱可通断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舱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门和第二内门,所述第一内门位于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清洁舱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所述第二内门位于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治疗舱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还具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为通风窗及设置于该通风窗上的过滤器件,所述清洁舱、缓冲舱、治疗舱及污物舱中相邻的两个舱室之间由间隔壁将彼此隔开,每一所述间隔壁上开设有所述通风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机组和分别与缓冲舱、治疗舱、污物舱相连通的排风管路,所述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还具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机组及分别与缓冲舱、治疗舱、污物舱相连通的送风管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器及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集装箱内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集装箱内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通过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从而有效防止细菌、病毒因空气流动而造成的传播;并且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组建方便且能够满足多式联运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排布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1-端壁;支架-102;103-间隔壁;104'-角件;11-清洁舱;12-缓冲舱;13-治疗舱;14-污物舱;15-设备区域;151-第一设备区;152-第二设备区;153-第三设备区;2-立柱结构;21-竖直梁;23-支撑梁;31-第一外门;32-第二外门;33-第一内门;34-第二内门;35-第三内门;41-供电装置;42-排风装置;421-排风机组;423-排风管路;43-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4-通讯装置;45-送风装置;451-通风窗;452-过滤器件;453-送风机组;454-送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所述集装箱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清洁舱11、缓冲舱12和治疗舱13。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在介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时,均以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设置清洁舱11的一端视为前端、远离清洁舱11的一端视为后端,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视为横向方向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的所述集装箱具有符合ISO规定的标准尺寸;所述集装箱设有供起吊装置提升以整体转运的吊装连接部。并且,所述集装箱在集成设备单元后,其外形尺寸符合ISO规定的多式联运要求。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集装箱的箱体长度规格为45英尺为例进行展示及说明,所述前后方向也即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所述集装箱设置有立柱结构,所述立柱结构2包括靠近所述集装箱的端壁101设置的竖直梁21和与所述竖直梁21相连的支撑梁23,所述吊装连接部为所述竖直梁21的对应位置,所述支撑梁2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端壁101和支架102相连,以确保在所述吊装连接部进行起吊或堆码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梁21与所述集装箱的端壁101之间的距离为2.5英尺,所述集装箱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有所述立柱结构2,以使其便于多式联运。
所述缓冲舱12和所述治疗舱13内的气压均呈负压状态,且所述清洁舱11、缓冲舱12和治疗舱13内的气压依次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集装箱还具有污物舱14,以用于设置卫生间和/或存放医疗垃圾。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污物舱14设置于所述治疗舱13的后侧,所述清洁舱11设有可开闭以供医护人员进出的第一外门31,所述污物舱14设有可开闭以供病患进出的第二外门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门31开设在所述清洁舱11于横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上,且为外开式;所述第二外门32开设在所述污物舱14的后壁上,且也为外开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物舱14的后壁为所述集装箱位于后侧的端壁101,也即所述第二外门32开设于所述集装箱后侧的端壁101上。
所述设备单元具有供电装置41及排风装置42,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所述排风装置42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所述供电装置41用于给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自主供电,所述排风装置42用于保持各舱室内的气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41及排风装置42安装于所述集装箱后的外形尺寸不超过所述集装箱的外部尺寸;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41及排风装置42均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后端。
另外,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还设置有医用气体单元,所述医用气体单元包括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3、医用气体管道及医用气体报警系统,所述医用气体管道可输送氧气、氮气、氧化二氮、氩气、氦气、二氧化碳等其他用于医学诊断和生命救助的气体,可以根据生物隔离模块的使用需求来布置所述医用气体管道的数量和排布位置。所述医用气体报警系统用于监测医用气体的使用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所述设备单元还具有所述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3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的通讯装置44,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41、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3及通讯装置44沿自后向前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还具有用于存放设备单元的设备区域15,所述设备区域15位于所述污物舱14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且包括沿自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设备区151、第二设备区152和第三设备区153,以分别放置所述供电装置41、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3及通讯装置4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备区152用以存放医用气体存储装置43,且设有自动切换汇流排,并具有减压功能和在碰撞中自动切断医用气体供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由一个集装箱形成,也就是说,一个集装箱内设置所述清洁舱11、缓冲舱12、治疗舱13、污物舱14及形成所述设备区域15;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也可由多个尺寸相同或不同的集装箱组合而成,一个集装箱形成一个或者多个舱室,例如,所述设备区域15和污物舱14由一个单独的标准集装箱形成、所述治疗舱13根据病患数量的需求由一个或者多个标准集装箱串联形成、清洁舱11和缓冲舱12由一个标准集装箱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具有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治疗舱13,所述治疗舱13分别由不同的集装箱形成且均与所述缓冲舱12及污物舱14可通断连接。如此,以便于在野外快速组建形成一套负压隔离模块或几套隔离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大容量的负压隔离舱。
所述缓冲舱1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门33和第二内门34,所述第一内门33位于所述缓冲舱12和所述清洁舱11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所述第二内门34位于所述缓冲舱12和所述治疗舱13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
所述第一内门33和所述第二内门34联动设置以防止两者同时打开。也即当所述第一内门33打开时,第二内门34无法打开;当所述第二内门34打开时,所述第一内门33无法打开。
所述治疗舱13还具有供病患进出的第三内门35,所述第二内门34和所述第三内门35分置于所述治疗舱13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且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内门35和所述第二内门34联动设置以防止两者同时打开,也即第二内门34和第三内门35也仅允许同一时间只开启其中一个。
本发明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还具有送风装置45,所述送风装置为通风窗451及设置于该通风窗451上的过滤器件452,所述清洁舱11、缓冲舱12、治疗舱13及污物舱14中相邻的两个舱室之间由间隔壁103将彼此隔开,每一所述间隔壁103上开设有所述通风窗4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45通过自然进风的方式为各舱室输送空气,所述清洁舱11的前、后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通风窗451,所述清洁舱11的后壁为其与所述缓冲舱12之间的间隔壁103,也为所述缓冲舱12的前壁;另外,相邻的间隔壁103上设置的通风窗451的高度不同,也即各舱室前后两侧的通风窗451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从而有利于气体更有效地过滤。
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及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集装箱内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集装箱内各舱室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100还具有远程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及护理对讲系统,以便于实时远程监控和及时地提供护理服务。
另外,所述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100还设有消毒杀菌装置,例如紫外线消毒灯等。具体地,在所述缓冲舱12、治疗舱13及污物舱14均设置有所述消毒杀菌装置,以便于及时地对舱室进行消杀处理,避免传播。
请参图4所示,为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也具有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其他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装置42包括排风机组421和分别与缓冲舱12、治疗舱13、污物舱14相连通的排风管路423,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若干压力控制阀,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各舱室内的气压值来判断各舱室内的气压值是否为预设的压力值,并控制相应压力控制阀的开闭,从而使相应舱室内的气压值等于预设的压力值。
请参图5所示,为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其也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其他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以其区别之处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装置42包括排风机组421和分别与缓冲舱12、治疗舱13、污物舱14相连通的排风管路423,所述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100的送风装置45包括送风机组453及分别与缓冲舱12、治疗舱13、污物舱14相连通的送风管路454。
所述送风管路454和排风管路453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或者侧壁上靠近边角的位置处,优选地,所述送风管路454和排风管路453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且所述送风管路454在治疗舱13内的送风口4541靠近两侧对应的间隔壁103设置。
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控制系统通过压力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压力值和调节送风、排风装置对各舱室的送风量和排风量,从而保证各舱室的负压值。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45可为恒温恒湿的空调组件。
请参图6所示,在本发明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相同,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也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其他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的箱体尺寸规格为10、20、30或40英尺,此时,所述集装箱可不设置如图1所示的立柱,所述吊装连接部为所述集装箱的角件104'。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设备单元还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UPS,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以用于供电装置与市电或其他供电转换时该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临时用电。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100、100'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清洁舱11、缓冲舱12和治疗舱13,所述缓冲舱12和所述治疗舱13内的气压均呈负压状态,且所述清洁舱11、缓冲舱12和治疗舱13内的气压依次降低,并且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所述排风装置42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从而有效防止细菌、病毒因空气流动而造成的传播;并且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组建方便且能够满足多式联运的使用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的设备单元及与所述设备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治疗舱内的气压均呈负压状态,且所述清洁舱、缓冲舱和治疗舱内的气压依次降低,所述设备单元具有供电装置及排风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集装箱集成设备单元后,其外形尺寸符合ISO规定的多式联运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具有污物舱,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污物舱设置于所述治疗舱的后侧,所述清洁舱设有可开闭以供医护人员进出的第一外门,所述污物舱设有可开闭以供病患进出的第二外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还设置有医用气体单元,所述医用气体单元包括医用气体存储组件、医用气体管道及医用气体报警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单元还具有所述医用气体存储装置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的通讯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医用气体存储装置及通讯装置沿自后向前的方向依次排布。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具有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治疗舱,所述治疗舱分别由不同的集装箱形成且均与所述缓冲区及污物舱可通断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舱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门和第二内门,所述第一内门位于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清洁舱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所述第二内门位于所述缓冲舱和所述治疗舱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或隔离。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还具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为通风窗及设置于该通风窗上的过滤器件,所述清洁舱、缓冲舱、治疗舱及污物舱中相邻的两个舱室之间由间隔壁将彼此隔开,每一所述间隔壁上开设有所述通风窗。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机组和分别与缓冲舱、治疗舱、污物舱相连通的排风管路,所述可移动生物隔离模块还具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机组及分别与缓冲舱、治疗舱、污物舱相连通的送风管路。
10.一种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及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压力监测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压力监测单元来监测集装箱内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并对集装箱内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控制调节,以使各舱室内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CN202010305491.6A 2020-04-17 2020-04-17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3530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491.6A CN113530310A (zh) 2020-04-17 2020-04-17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491.6A CN113530310A (zh) 2020-04-17 2020-04-17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0310A true CN113530310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3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5491.6A Pending CN113530310A (zh) 2020-04-17 2020-04-17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031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2149Y (zh) * 2004-03-05 2005-03-02 程树斌 一种安全隔离室
RU88958U1 (ru) * 2009-08-17 2009-11-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адиан" Мобильный донорский пункт
CN101732143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王学东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RU2009129740A (ru) * 2009-08-03 2011-02-10 Юрий Андреевич Коротков (RU) Способ физи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202490102U (zh) * 2011-12-26 2012-10-1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具有增压风机备用表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2149Y (zh) * 2004-03-05 2005-03-02 程树斌 一种安全隔离室
CN101732143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王学东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RU2009129740A (ru) * 2009-08-03 2011-02-10 Юрий Андреевич Коротков (RU) Способ физи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RU88958U1 (ru) * 2009-08-17 2009-11-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адиан" Мобильный донорский пункт
CN202490102U (zh) * 2011-12-26 2012-10-1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具有增压风机备用表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6936B (zh) 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
WO2021196363A1 (zh) 可移动式传染病应急防护一体化智慧方舱
CN212359240U (zh) 可拆卸移动式负压隔离病房
TW478935B (en) Mobile hospital system
CN215570979U (zh) 模块化实验工作站及集中式实验室
CN213359524U (zh) 一种模块化隔离病房
KR102552233B1 (ko) 음압 격리병동 컨테이너 시스템
CN113081590A (zh) 一种可调节正负压隔离转运舱
CN114312535A (zh) 车载医疗方舱系统
CN113530310A (zh) 可移动式生物隔离模块及控制系统
CN212511662U (zh) 一种可移动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CN112274360A (zh) 由厢式货车改造的负压隔离病房及利用其防交叉感染方法
CN212879963U (zh) 一种隔离转运舱
CN212466434U (zh)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KR102519199B1 (ko) 이동식 음압격리병실
CN212642287U (zh) 集装箱式负压隔离观察舱及负压隔离舱
CN113511226B (zh) 医用轨道列车
CN115228002B (zh) 集装箱式生物安全隔离装备及其负压控制和气流组织方法
CN220220532U (zh) 一种应急防疫扩展式手术方舱
CN218668703U (zh) 一种无工具安装隔离舱
CN111622542A (zh) 隔离系统
LU501000B1 (en) Detachable mobile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ward
CN111749499A (zh)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
CN216467500U (zh) 一种车载pcr实验室
CN212836941U (zh) 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