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721B -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721B
CN113525721B CN202110862103.9A CN202110862103A CN113525721B CN 113525721 B CN113525721 B CN 113525721B CN 202110862103 A CN202110862103 A CN 202110862103A CN 113525721 B CN113525721 B CN 113525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bit
satellite
target
deltav
be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21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5721A (zh
Inventor
车征
韩晓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Xingy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Xingy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Xingy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Xingy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21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5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4Guiding 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e.g. for attitude control
    • B64G1/242Orbits and traject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航空航天领域,能够解决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较为复杂,求解效率不高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为: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经过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根据Δvj、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本发明用于能够优化且精确计算得到卫星轨道变换策略,提高求解效率。

Description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涉及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火箭推力限制,同步卫星发射后通常只能进入大椭圆且有一定倾角的初始轨道,然后由卫星自身发动机多次轨道变换将卫星由初始轨道转移至地球同步轨道。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根据卫星初始轨道的轨道参数和多种约束规划出建立数值优化模型,然后根据数值优化模型确定燃料最优的多次卫星轨道变换策略。由于卫星发动机本身是连续推力,如果直接建立数值优化模型则模型较为复杂,求解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较为复杂,求解效率不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根据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经过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根据Δvj、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能够优化且精确计算得到卫星轨道变换策略,求解效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包括: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包括: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卫星初始轨道半长轴;
所述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vf包括:
其中,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
所述根据va和vf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包括:
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包括: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脉冲速度增量Δvn以及偏航角βn
[rn 0,vn 0]=Ephem([rn -,vn -],Δt)
[a-,e-,i---,M-]=Convert([rn 0,vn 0])
[a+,e+,i+++,M+]=Convert([rn 0,vn 0+Δvn]) (6);
a+=aGEO
i+cosΩ+=itcosΩt
i+sinΩ+=itsinΩt (7);
其中,公式(7)是以Δt、Δvn和βn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Ωt为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rn -、vn -分别为卫星第n-1次轨道变换后且飞行至第n次变轨所在远地点时对应的位置和速度,是根据前n-1次变轨的脉冲速度增量和偏航角计算获得,,[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Δt为卫星第n次变轨应当偏移当前远地点的时长,rn 0,vn 0分别为卫星相对远地点偏离Δt时间对应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包括:
根据公式(8)和公式(9)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rj -,vj -
其中,rj +,vj +分别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后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分别为东南坐标系的东和南方向单位矢量:
x,y,z为rj -=[x,y,z]的X、Y和Z方向分量;
根据rj -,vj -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
若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和差分进化算法确定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
根据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公式(5)和公式(6)确定根据与所述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分别对应的rj -,vj -待优化值;
根据所述rj -,vj -待优化值确定lj,j=1,2...n的待优化值;
若lj,j=1,2...n的待优化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与每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对应的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
将至少一个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作为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其中,优化函数ln为第n次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对应的星下点经度,lt为卫星需要定点的目标经度,所述预设条件为lmin<lj<lmax,lmin和lmax分别为每次变轨时刻卫星轨道对应星下点经度的下限和上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Δvj和火箭推力F确定每次变轨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包括:
根据公式(11)至公式(14)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点火时长Δtj
其中,在公式(11)中,j=1,2...n,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轨道根数为([af,ef,ifff,Mf]),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位置和速度(rn f,vn f),Ephem_thrust按照公式(12)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积分预报;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pert为摄动项,c为卫星发动机秒流量,mj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前的质量;
af=a+
if=i+
ωf=ω+ (13);
其中,公式(13)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1至第n-1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af=a+
if=i+
Ωf=Ω+ (14);
其中,公式(14)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n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卫星轨道变换装置,包括:
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给定的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点火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优脉冲速度整理Δvj、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轨道变换模块,用于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卫星初始轨道半长轴;
所述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vf包括:
其中,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
所述根据va和vf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包括:
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Δvmax为最后一次变轨控制所允许的最大速度增量,为给定值: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脉冲速度增量Δvn以及偏航角βn
[rn 0,vn 0]=Ephem([rn -,vn -],Δt)
[a-,e-,i---,M-]=Convert([rn 0,vn 0])
[a+,e+,i+++,M+]=Convert([rn 0,vn 0+Δvn]) (6);
a+=aGEO
i+cosΩ+=itcosΩt
i+sinΩ+=itsinΩt (7);
其中,公式(7)表示a+,i++需要满足的约束,即以Δt、Δvn和βn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Ωt为目标轨道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rn -、vn -分别为卫星第n-1次轨道变换后且飞行至第n次变轨所在远地点时对应的位置和速度,是根据前n-1次变轨的脉冲速度增量和偏航角计算获得,[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Δt为卫星第n次变轨应当偏移当前远地点的时长,rn 0,vn 0分别为卫星相对远地点偏离Δt时间对应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以及发动机推力,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公式(8)和公式(9)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rj -,vj -
其中,rj +,vj +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后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分别为东南坐标系的东和南方向单位矢量:
x,y,z为rj -=[x,y,z]的X、Y和Z方向分量;
根据rj -,vj -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
若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和差分进化算法确定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
根据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公式(5)和公式(6)确定根据与所述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分别对应的rj -,vj -待优化值;
根据所述rj -,vj -待优化值确定lj,j=1,2...n的待优化值;
若lj,j=1,2...n的待优化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与每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对应的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
将至少一个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作为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其中,优化函数ln为第n次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对应的星下点经度,lt为卫星需要定点的目标经度,所述预设条件为lmin<lj<lmax,lmin和lmax分别为每次变轨时刻卫星轨道对应星下点经度的下限和上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火时刻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公式(11)至公式(14)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点火时长Δtj
其中,在公式(11)中,j=1,2...n,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轨道根数为([af,ef,ifff,Mf]),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位置和速度(rn f,vn f),Ephem_thrust按照公式(12)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积分预报;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pert为摄动项,c为卫星发动机秒流量,mj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前的质量;
af=a+
if=i+
ωf=ω+(13);
其中,公式(13)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1至第n-1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af=a+
if=i+
Ωf=Ω+(14);
其中,公式(14)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n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中所执行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中所执行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a与vf之间的矢量关系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轨道变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示例性地,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包括: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下面对如何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进行说明。如公式(1)所示: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卫星初始轨道半长轴。
下面对如何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vf进行说明。如公式(2)所示:
其中,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va与vf之间的矢量关系如图2所示。
下面对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进行说明。如公式(3)和公式(4)所示:
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S102、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下面对如何确定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进行说明。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Δvn以及βn
[rn 0,vn 0]=Ephem([rn -,vn -],Δt)
[a-,e-,i---,M-]=Convert([rn 0,vn 0])
[a+,e+,i+++,M+]=Convert([rn 0,vn 0+Δvn]) (6);
a+=aGEO
i+cosΩ+=it cosΩt
i+sinΩ+=it sinΩt (7);
其中,公式(7)是以Δt、Δvn和βn的初值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it小于预设角度阈值,即it为一般为很小的数值。Ωt为目标轨道的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rn -、vn -分别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Δt为卫星第n次变轨应当偏移当前远地点的时长,rn 0,vn 0分别为卫星相对远地点偏离Δt时间对应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下面对如何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进行说明
根据公式(8)和公式(9)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rj -,vj -
其中,rj +,vj +为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后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分别为东南坐标系的东和南方向单位矢量:
x,y,z为rj -=[x,y,z]的X、Y和Z方向分量;
根据rj -,vj -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
若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和差分进化算法确定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
根据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公式(5)和公式(6)确定根据与所述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分别对应的rj -,vj -待优化值;
根据所述rj -,vj -待优化值确定lj,j=1,2...n的待优化值;
若lj,j=1,2...n的待优化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与每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对应的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
将至少一个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作为Δvj,j=1,2...n-1的优化值和βj,j=1,2...n-1的优化值,其中,优化函数ln为第n次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对应的星下点经度,lt为卫星需要定点的目标经度,所述预设条件为lmin<lj<lmax,lmin和lmax分别为每次变轨时刻卫星轨道对应星下点经度的下限和上限。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卫星每次轨道变化时刻所在星下点经度在预设范围内,即lmin<lj<lmax,(lmin,lmax分别为经度下限和上限),并且Δvn≤Δvmax,即卫星最后一次轨道变换的速度增量小于预设阈值Δvmax,这样可以减小最后一次轨道变换的误差。
将lmin<lj<lmax以及Δvn≤Δvmax作为公式(10)的惩罚项代入公式(10),然后应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即为Δvj,j=1,2...n-1的优化值和βj,j=1,2...n-1的优化值。差分进化算法的流程和具体方法为领域内常识,本发明不再赘述。
S103、根据Δvj、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在本步骤中,Δvj,j=1,2...n-1的优化值的优化值后,根据公式(6)确定Δvj,j=1,2...n-1的优化值对应的每次卫星轨道变化前后轨道根数以及位置和速度。再根据公式(11)至公式(14)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点火时长Δtj
其中,在公式(11)中,j=1,2...n,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轨道根数为([af,ef,ifff,Mf]),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位置和速度(rn f,vn f),Ephem_thrust按照公式(12)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积分预报;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pert为摄动项,c为卫星发动机秒流量,mj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前的质量;
af=a+
if=i+
ωf=ω+ (13);
其中,a+ j,i+ j+ j分别为Δvj,j=1,2...n-1的优化值对应的卫星第j次轨道变轨换后的轨道根数中的道半长轴、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公式(13)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1至第n-1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af=a+
if=i+
Ωf=Ω+ (14);
其中,公式(14)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n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S104、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此处结合表1进行说明。取卫星的初始轨道瞬时根数为
历元2012年10月26日15时29分07.700秒
a=24387405米、e=0.729、i=20.4° Ω=305.8°
ω=180° M=170°。
第一步,根据初始轨道瞬时根数确定卫星单次轨到变换至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偏航角。
第二步。取变轨次数为4次,分别在当前时刻的远地点,2圈后,4圈后和5圈后。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在东经40度到160度内。
第三步,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
第四步,根据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确定卫星的实际轨道变化策略。
实际轨道变化策略如下表(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经过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根据Δvj、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能够优化且精确计算得到卫星轨道变换策略,求解效率高。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轨道变换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30包括:
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302,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给定的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点火时刻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最优脉冲速度整理Δvj、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轨道变换模块304,用于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301用于: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301用于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卫星初始轨道半长轴;
所述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vf包括:
其中,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
所述根据va和vf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包括:
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302用于: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Δvmax为最后一次变轨控制所允许的最大速度增量,为给定值: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脉冲速度增量Δvn以及偏航角βn
[rn 0,vn 0]=Ephem([rn -,vn -],Δt)
[a-,e-,i---,M-]=Convert([rn 0,vn 0])
[a+,e+,i+++,M+]=Convert([rn 0,vn 0+Δvn]) (6);
a+=aGEO
i+cosΩ+=itcosΩt
i+sinΩ+=itsinΩt (7);
其中,公式(7)表示a+,i++需要满足的约束,即以Δt、Δvn和βn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Ωt为目标轨道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rn -、vn -分别为卫星第n-1次轨道变换后且飞行至第n次变轨所在远地点时对应的位置和速度,是根据前n-1次变轨的脉冲速度增量和偏航角计算获得,[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Δt为卫星第n次变轨应当偏移当前远地点的时长,rn 0,vn 0分别为卫星相对远地点偏离Δt时间对应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以及发动机推力,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302用于:
根据公式(8)和公式(9)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rj -,vj -
其中,rj +,vj +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后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eej,esj分别为东南坐标系的东和南方向单位矢量:
x,y,z为rj -=[x,y,z]的X、Y和Z方向分量;
根据rj -,vj -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
若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和差分进化算法确定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
根据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公式(5)和公式(6)确定根据与所述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分别对应的rj -,vj -待优化值;
根据所述rj -,vj -待优化值确定lj,j=1,2...n的待优化值;
若lj,j=1,2...n的待优化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与每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对应的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
将至少一个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作为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其中,优化函数ln为第n次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对应的星下点经度,lt为卫星需要定点的目标经度,所述预设条件为lmin<lj<lmax,lmin和lmax分别为每次变轨时刻卫星轨道对应星下点经度的下限和上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火时刻确定模块303用于:
根据公式(11)至公式(14)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点火时长Δtj
其中,在公式(11)中,j=1,2...n,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轨道根数为([af,ef,ifff,Mf]),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变轨后的位置和速度(rn f,vn f),Ephem_thrust按照公式(12)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积分预报;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pert为摄动项,c为卫星发动机秒流量,mj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前的质量;
af=a+
if=i+
ωf=ω+(13);
其中,公式(13)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1至第n-1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af=a+
if=i+
Ωf=Ω+(14);
其中,公式(14)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n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软件应用配置装置,其实现过程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2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40包括:
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所述存储器4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44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装置等。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9)

1.一种卫星轨道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给定的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根据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给定的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包括: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脉冲速度增量Δvn以及偏航角βn
a+=aGEO
i+cosΩ+=itcosΩt
i+sinΩ+=itsinΩt (7);
其中,公式(7)表示a+,i++需要满足的约束,即以Δt、Δvn和βn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Ωt为目标轨道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Δt为偏移时长,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分别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以及发动机推力,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包括: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包括: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卫星初始轨道半长轴;
所述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包括:
其中,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
所述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包括:
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包括:
根据公式(8)和公式(9)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rj -,vj -
vj +=vj -+Δvj
其中,rj +,vj +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后的位置和速度的初值,分别为东南坐标系的东和南方向单位矢量:
x,y,z为rj -=[x,y,z]的X、Y和Z方向分量;
根据rj -,vj -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
若星下点经度lj,j=1,2...n的初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和差分进化算法确定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
根据至少一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公式(5)和公式(6)确定根据与所述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分别对应的rj -,vj -待优化值;
根据所述rj -,vj -待优化值确定lj,j=1,2...n的待优化值;
若lj,j=1,2...n的待优化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与每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待优化值对应的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
将至少一个优化函数J的待优化值中的最小值对应的Δvj,j=1,2...n-1和βj,j=1,2...n-1的取值作为Δvj,j=1,2...n-1的优化值和βj,j=1,2...n-1的优化值,其中,优化函数ln为第n次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对应的星下点经度,lt为卫星需要定点的目标经度,所述预设条件为lj,j=1,2,...,n在预设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包括:
根据公式(11)至公式(14)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卫星每次轨道变换点火时长Δtj
其中,在公式(11)中,j表示第j次变轨,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以连续推力方式变轨后的轨道根数为卫星按照tj dev,Δtj和βj以连续推力变轨后的位置和速度(rn f,vn f),Ephem_thrust表示按照公式(12)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积分预报;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apert为摄动项,c为卫星发动机秒流量,mj为卫星第j次轨道变换前的质量;
af=a+
if=i+
ωf=ω+ (13);
其中,公式(13)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1至第n-1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af=a+
if=i+
Ωf=Ω+ (14);
其中,公式(14)表示卫星轨道变换时第n个速度增量的打靶方程。
6.一种卫星轨道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从初始轨道单次变换至目标轨道所需的目标速度增量和目标偏航角,所述初始轨道为大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ra等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近地点设为rp,倾角设为I,且远地点与升交点重合,所述目标轨道为地球同步轨道;
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根据目标速度增量、目标偏航角以及给定的轨道变换次数n确定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脉冲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n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点火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优脉冲速度整理Δvj、给定的火箭推力F确定卫星每次轨道变换时的连续点火时刻tj dev以及变轨点火时长Δtj
轨道变换模块,用于根据βj、tj dev以及Δtj对卫星进行轨道变换;
其中,所述最优速度增量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公式(5)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其中,Δvsingle为目标速度增量,βsingle为目标偏航角:
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时的脉冲速度增量Δvn以及偏航角βn
[rn 0,vn 0]=Ephem([rn -,vn -],Δt)
[a-,e-,i---,M-]=Convert([rn 0,vn 0])
[a+,e+,i+++,M+]=Convert([rn 0,vn 0+Δvn]) (6);
a+=aGEO
i+cosΩ+=itcosΩt
i+sinΩ+=itsinΩt (7);
其中,公式(7)表示a+,i++需要满足的约束,是以Δt、Δvn和βn为三维求解变量,建立的局部打靶方程式,it为目标轨道倾角值,Ωt为目标轨道升交点赤经,Ephem表示轨道根数递推算法,Convert表示位置速度转换为轨道根数,Δt为偏移时长,aGEO为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分别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位置和速度,[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前的轨道根数,[a+,e+,i+++,M+]为卫星第n次轨道变换后的轨道根数;
根据Δvn和βn、rn -、vn -、以及Δvj,j=1,2...n-1和βj,j=1,2...n-1的初值,以及发动机推力,确定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
将Δvj,j=1,2...n-1和βj,j=1,2...n-1的优化值以及Δvn和βn作为卫星从所述初始轨道经过n次轨道变换变换至所述目标轨道时每次轨道变换时的最优速度增量Δvj和最优偏航角βj,j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速度增量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ra和rp计算卫星在初始轨道远地点的速度大小va
确定卫星在目标轨道运行时的目标速度大小vf
根据va、vf和I确定所述目标速度增量和所述目标偏航角。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中所执行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卫星轨道变换方法中所执行的步骤。
CN202110862103.9A 2021-07-29 2021-07-29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25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2103.9A CN113525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2103.9A CN113525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721A CN113525721A (zh) 2021-10-22
CN113525721B true CN113525721B (zh) 2023-10-03

Family

ID=7812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2103.9A Active CN113525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3313B (zh) * 2021-12-09 2023-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电推进小卫星初始布轨至圆轨道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547860B (zh) * 2022-01-18 2022-09-27 宁波天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敏捷筛选策略的空间目标碰撞预警方法
CN115465475B (zh) * 2022-11-02 2023-0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大规模星座的逆轨交会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116A (zh) * 2011-12-08 2012-04-2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方法
CN102874418A (zh) * 2012-10-24 2013-01-16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提高倾斜轨道卫星变轨安全性的方法
CN108216687A (zh) * 2017-12-25 2018-06-2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geo卫星变轨策略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9625323A (zh) * 2018-11-09 2019-04-16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116A (zh) * 2011-12-08 2012-04-2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方法
CN102874418A (zh) * 2012-10-24 2013-01-16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提高倾斜轨道卫星变轨安全性的方法
CN108216687A (zh) * 2017-12-25 2018-06-2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geo卫星变轨策略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9625323A (zh) * 2018-11-09 2019-04-16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721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5721B (zh) 卫星轨道变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91469B (zh) 一种低轨星座系统相位保持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86974B (zh) 面向复杂动力学环境的多航天器任务智能规划与控制方法
Leavitt et al. Feasible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atmospheric entry guidance
Lu et al. Entry guidance for the X-33 vehicle
CN110104219B (zh) 一种控制探测器着陆地外天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02584A (zh) 一种行星精确着陆抗扰制导方法
CN109625323A (zh) 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
CN112550770B (zh)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火箭软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Kluever Feedback control for spacecraft rendezvous and docking
CN113602535B (zh) 一种微纳卫星在轨自主交会控制的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09539903A (zh) 一种固体运载火箭椭圆转移轨道迭代制导控制方法
CN113310496B (zh) 一种确定月地转移轨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80934B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程轨迹规划方法
CN114355962B (zh) 时间约束下燃料最优的近距离顺光抵近与维持控制方法
CN113602532A (zh) 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入轨修正方法
CN114460952B (zh) 椭圆轨道伴飞构型初始化的双星协同变轨方法及系统
CN112455720B (zh) 一种空天飞行器气动力辅助变轨设计方法
CN104063537A (zh) 基于分布式时间触发的多体动力学参数确定系统及其方法
CN114370793A (zh) 一种火箭子级返回与垂直着陆制导方法
CN113060306B (zh) 有限推力的多脉冲交会迭代制导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11854A (zh) 一种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的定点着陆轨道设计方法
CN117706921A (zh) 一种航天器高精度连续推力抵近轨迹规划方法
CN111006694B (zh) 基于航迹规划的长航时惯性导航系统轨迹发生器设计方法
CN104369875A (zh) 基于非线性轨道计算的航天器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