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434A -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434A
CN113525434A CN202010311980.2A CN202010311980A CN113525434A CN 113525434 A CN113525434 A CN 113525434A CN 202010311980 A CN202010311980 A CN 202010311980A CN 113525434 A CN113525434 A CN 11352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op plate
integrated structure
grab rail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19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秀萍
刘晓亮
赵林林
刘佳玲
王超群
刘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19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9/00Ligh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7/00Other furniture or furni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包括顶板、装饰灯、扶手杆安装型材和扶手杆上半部;顶板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顶板的通风孔和扶手安装孔,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边梁。装饰灯可拆卸地安装于顶板上。扶手杆安装型材安装于顶板的背面上,两端分别与两个边梁连接。扶手杆上半部安装于扶手杆安装型材上,下部穿过扶手安装孔延伸至顶板的下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有效降低了工人施工工作量、施工难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装精度。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客室内饰是与乘客直接接触的部位,其美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乘客的乘车体验,因此用户一直要求客室内饰设计应与时俱进、具有现代美学观点。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至少如下问题:目前城轨项目中的大部分顶板、扶手、灯带和出风格栅均为独立的安装部件,安装均通过各自相对独立的连接件与车体等其他部位连接固定,导致在核图过程中出现干涉,或者核图过程中没有干涉,但是实际安装时由于安装偏差导致前道工序安装完毕后,后道工序无法实现安装的情况出现。另外,顶板、扶手座、灯带和出风格栅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连接件与车体连接,增加了设计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耗费工时,容易造成设计错误,且一旦发生错误,后期更改同样耗费工时,还会影响工厂的声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旨在解决目前的顶板结构中顶板、扶手座、灯带和出风格栅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连接件与车体连接,易出现干涉,增加了设计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耗费工时,容易造成设计错误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包括:
顶板,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风孔和扶手安装孔,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边梁;
装饰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顶板上;
扶手杆安装型材,安装于所述顶板的背面上,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梁连接;以及
扶手杆上半部,安装于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下部穿过所述扶手安装孔延伸至所述顶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杆上半部沿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扶手杆上半部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边梁的底部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边梁的顶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位于所述边梁的上方、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包括:
中板;
两个侧板,分设于所述中板的两侧;以及
两个挡缝板,安装于所述中板的背面上,且分设于所述中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的背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加强梁,各个所述挡缝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位于所述中板上的相应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中板外、用于遮挡所述中板与相应所述侧板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面与所述加强梁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缝板与所述中板之间、所述挡缝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与所述边梁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垫。
进一步地,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相应板体的外周且围成闭合曲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顶板、装饰灯、扶手杆安装型材和扶手杆上半部集成为模块化结构,并在顶板上开设了通风孔。其中,通风孔可作为空调送风格栅使用,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顶板结构的美观大气,又减少了顶板安装时单独安装送风格栅的工序,提高了劳动效率。顶板与装饰灯组装为一体结构,确保了顶板整体结构的美观性,使得装饰灯的安装可在工厂完成,减少了零部件的现场拼装,简化了现场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量。扶手杆上半部通过扶手杆安装型材和边梁与顶板组装为一体结构,使得扶手杆上半部与顶板的组装可在车下完成,相较现有技术中先将顶板安装至车顶上后再将扶手杆上半部安装于顶板上的操作,安装调整方便,工艺性好,有效降低了工人施工工作量、施工难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装精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装饰灯安装至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上,形成第一组件;
组装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和所述扶手杆上半部,形成第二组件;
将所述第二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组件上,形成中板组件和侧板组件;
将所述中板组件和所述侧板组件依次吊装至车顶上;吊装所述侧板组件时先根据偏差调整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板之间的缝隙再进行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使得顶板、装饰灯和扶手杆上半部的组装可在地面上进行,实现了顶板集成结构的整体吊装,进而有效降低了组装难度,保证了安装精度,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出现干涉,进而降低了顶板集成结构的设计成本和生产制造,减少了安装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
车体,顶部设置有风道和两组车顶安装码,两组所述车顶安装码分设于所述风道的两侧;
两组顶板吊装型材,与两组所述车顶安装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方,两个所述边梁分别与两组所述顶板吊装型材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取得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图3中Ⅰ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边梁;
图6为图3中Ⅱ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边梁;
图7为图4中Ⅲ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Ⅳ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顶板;110、中板;120、加强梁;130、侧板;140、挡缝板; 150、第一连接部;160、减震垫;200、通风孔;300、车体;310、风道;320、车顶安装码;400、边梁;410、第二滑槽;420、第二滑块;430、第二螺栓;500、装饰灯;600、扶手杆安装型材;610、第一滑槽;620、第一滑块;630、第一螺栓;700、扶手杆上半部;710、扶手杆下半部;800、顶板吊装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6及图7,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包括顶板100、装饰灯500、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
顶板100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顶板100的通风孔200和扶手安装孔,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体300连接的边梁400。装饰灯500可拆卸地安装于顶板100上。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安装于顶板100的背面上,两端分别与两个边梁400连接。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上,下部穿过扶手安装孔延伸至顶板100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装饰灯500可以采用具有卡簧的筒灯,或者可以与顶板100可拆卸连接的其他灯型,具体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采用带卡簧的筒灯时,装饰灯500可通过自带卡簧直接卡接在顶板100上,再将每个装饰灯500之间线缆连接好,并在每块顶板100侧面留好插头,以便与整车信号线连接。
组装时,先将装饰灯5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于顶板100上,使三者集合成一体式集成结构,再将该集成结构吊装至车体300上部,安装于车顶上。具体地,安装扶手杆上半部700时,先将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上、边梁400安装至顶板100上,再将扶手杆上半部700和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组合件安装至顶板100上。安装时,先在顶板100上开设用于安装扶手杆的安装孔,之后将扶手杆上半部700和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组合件扣设至顶板100上,使得扶手杆上半部700的下端插入安装孔,直至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两端与顶板100或边梁400相接,之后通过紧固件固定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边梁400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顶板100、装饰灯500、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集成为模块化结构,并在顶板100上开设了通风孔200。其中,通风孔200可作为空调送风格栅使用,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顶板100结构的美观大气,又减少了顶板100安装时单独安装送风格栅的工序,提高了劳动效率。顶板100与装饰灯500组装为一体结构,确保了顶板100整体结构的美观性,使得装饰灯500的安装可在工厂完成,减少了零部件的现场拼装,简化了现场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量。扶手杆上半部通过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边梁 400与顶板100组装为一体结构,使得扶手杆上半部700与顶板100的组装可在车下完成,相较现有技术中先将顶板100安装至车顶上后再将扶手杆上半部 700安装于顶板100上的操作,安装调整方便,工艺性好,有效降低了工人施工工作量、施工难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装精度。
进一步地,边梁400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插接口,插接口用于根据实际需求插接格栅、灯罩或二层顶板等。边梁400上开设有长条孔,顶板吊装型材800 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C型槽,以供顶板前后移动,上述长条孔与顶板吊装型材 800上的C型槽形成十字交叉孔,以便于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顶板集成结构的前后左右位置进行调节。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扶手杆上半部700沿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上。
扶手杆上半部700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滑动连接,使得扶手杆上半部700 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顶板100上开设的扶手安装孔的具体位置进行灵活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的第一滑槽610,第一滑槽610内设置有第一滑块620,扶手杆上半部700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630与第一滑块620螺纹连接。
第一螺栓630与第一滑块620的连接关系具有两种状态:紧固状态和松弛状态。紧固状态下,第一螺栓630与第一滑块620配合夹紧扶手杆上半部700 和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实现两者相对位置的固定。松弛状态下,扶手杆上半部700可在第一滑槽610内自由滑动。
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于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上时,第一螺栓630与第一滑块620处于松弛状态。待扶手杆上半部700插入扶手安装孔内,并调整好扶手杆上半部700与扶手安装孔相对位置后,通过旋转螺栓将第一螺栓630与第一滑块620的连接关系由松弛状态调整为紧固状态,直至扶手杆上半部700和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相对位置固定不变。
请参阅图7,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边梁400的底部与顶板100连接,边梁400的顶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上的第二滑槽410,第二滑槽410内设置有第二滑块420,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位于边梁400的上方、通过第二螺栓430与第二滑块420螺纹连接。
安装时,将扶手杆安装型材600的两端分别搭放至两个边梁400上,之后通过螺栓连接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边梁400,实现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与边梁400或顶板100相对位置的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板100包括中板110、分设于中板110两侧的两个侧板130,以及安装于中板110的背面上、分设于中板110两侧的两个挡缝板 140。
其中,中板110和侧板130的背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加强梁120,各个挡缝板14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位于中板110上的相应加强梁1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0,另一端延伸至中板110外、用于遮挡中板110与相应侧板130之间的缝隙。
加强梁120的设置增加了中板110和侧板130的机械强度,降低了使用过程中中板110或侧板130发生变形的风险,保证了各板体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加强梁1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板100的长度方向,挡缝板140 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加强梁120的长度方向。各个挡缝板140一端与位于中板110 最外端的加强梁120(即最靠近自身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中板110外。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50与挡缝板140垂直且一体成型。加强梁120可采用铝型材。
请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50的顶面与加强梁120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这一设置有效避免了送风时产生哨音。
请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挡缝板140与中板110之间、挡缝板140与侧板130之间、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与边梁400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垫160。
减震垫160的设置有效避免了使用或安装过程中挡缝板140与中板110之间、挡缝板140与侧板130之间、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与边梁400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进而避免了相应部件发生磨损的风险,保证了相应部件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减震垫160可以为毛毡条、橡胶垫等,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在此不做限定。挡缝板140与中板110之间、挡缝板140与侧板130之间、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与边梁400之间的减震垫160可采用相同材质也可以不同材质,具体根据需要选择。如挡缝板140与中板110之间、挡缝板140与侧板 130之间可采用毛毡条作为减震垫160,扶手杆安装型材600与边梁400之间则可采用橡胶减震条作为减震垫160。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板110和侧板130上均设置有通风孔200,通风孔200位于相应板体的外周且围成闭合曲线。
通风孔200所围成的图形可根据通风及美观要求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通风孔200可围成矩形,通风孔200直径可根据需要设定。另外,在顶板100背面有加强梁120的位置同样可设置通风孔200,以确保美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请参阅图 8及图9,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装饰灯500安装至中板110和侧板130上,形成第一组件;
组装扶手杆安装型材6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形成第二组件;
将第二组件安装至第一组件上,形成中板组件和侧板组件;
将中板组件和侧板组件依次吊装至车顶上;吊装侧板组件时先根据偏差调整侧板130与中板110之间的缝隙再进行安装。
由于要保证装饰灯500的安装效果,安装之前是三个单独模块化板体(中板110及两个侧板130),安装到车体300上之后形成一个模块化顶板区域。安装时,首先安装中板110,之后安装位于两边的侧板130,并且根据车体300 安装偏差调整好中板110与两边侧板130之间的间隙。其中,顶板100、装饰灯500、扶手杆上半部700均单独采购,避免运输过程磕碰划伤,在安装到车体300上之前集成组装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组件。组装时,先将装饰灯500与顶板100集成接好线,在顶板100边缘留好接线插头,接下来将扶手杆安装型材 6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安装到顶板100上,形成模块化一体结构,整体吊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采用了上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使得顶板100、装饰灯500和扶手杆上半部700的组装可在地面上进行,实现了顶板集成结构的整体吊装,进而有效降低了组装难度,保证了安装精度,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出现干涉,进而降低了顶板集成结构的设计成本和生产制造,减少了安装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请参阅图8及图9,轨道车辆,包括车体300、两组顶板吊装型材800以及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
车体300的顶部设置有风道310和两组车顶安装码320,两组车顶安装码 320分设于风道310的两侧。两组顶板吊装型材800与两组车顶安装码320一一对应连接。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位于风道310的下方,两个边梁400 分别与两组顶板吊装型材800可拆卸连接。
安装时,先将风道310和车顶安装码320分别安装至车体300的顶部;再将顶板吊装型材800安装至车顶安装码320上;吊装中板110,将中板110上的边梁400分别与顶板吊装型材800连接;吊装侧板130,根据偏差调整侧板 130与中板110之间的缝隙,之后将侧板130上的边梁400与顶板吊装型材800 连接;将扶手杆下半部710安装至扶手杆上半部700上,完成组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采用了上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取得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通过连接板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与中板110结构相当,只是未安装装饰灯5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风孔和扶手安装孔,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边梁;
装饰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顶板上;
扶手杆安装型材,安装于所述顶板的背面上,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梁连接;以及
扶手杆上半部,安装于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下部穿过所述扶手安装孔延伸至所述顶板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上半部沿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扶手杆上半部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底部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边梁的顶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位于所述边梁的上方、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
中板;
两个侧板,分设于所述中板的两侧;以及
两个挡缝板,安装于所述中板的背面上,且分设于所述中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的背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加强梁,各个所述挡缝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位于所述中板上的相应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中板外、用于遮挡所述中板与相应所述侧板之间的缝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面与所述加强梁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缝板与所述中板之间、所述挡缝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与所述边梁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垫。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相应板体的外周且围成闭合曲线。
9.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装饰灯安装至所述中板和所述侧板上,形成第一组件;
组装所述扶手杆安装型材和所述扶手杆上半部,形成第二组件;
将所述第二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组件上,形成中板组件和侧板组件;
将所述中板组件和所述侧板组件依次吊装至车顶上;吊装所述侧板组件时先根据偏差调整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板之间的缝隙再进行安装。
10.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顶部设置有风道和两组车顶安装码,两组所述车顶安装码分设于所述风道的两侧;
两组顶板吊装型材,与两组所述车顶安装码一一对应连接;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方,两个所述边梁分别与两组所述顶板吊装型材可拆卸连接。
CN202010311980.2A 2020-04-20 2020-04-20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Pending CN113525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980.2A CN113525434A (zh) 2020-04-20 2020-04-20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980.2A CN113525434A (zh) 2020-04-20 2020-04-20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434A true CN113525434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1980.2A Pending CN113525434A (zh) 2020-04-20 2020-04-20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4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973A (zh) * 2022-04-01 2022-05-3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隔断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973A (zh) * 2022-04-01 2022-05-3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隔断及轨道车辆
CN114559973B (zh) * 2022-04-01 2023-07-2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隔断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4002B1 (en) Integrated ceiling assembly for railcars
CN108928357B (zh) 一种轨道车辆风道板、中顶板、通风格栅和灯带集成结构
CA2310221C (en) A floor for a transport means and profi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thereof as well as a vehicle provided with such a floor
CN113525434A (zh)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安装方法及轨道车辆
JPH11222125A (ja) 鉄道車両
CN212556237U (zh) 轨道车辆客室顶板集成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0015313B (zh) 一种轨道车辆、轨道车辆车体及中顶板总成
CN211468117U (zh) 安全可靠的公交车风道结构
CN211543536U (zh) 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轨道车辆
CN205906885U (zh) 一种新型电梯集成轿顶
JPS609096Y2 (ja) 客電車の天井構造
CN209955879U (zh) 一种行李架
CN214325232U (zh) 适用于低矮作业环境装载机的驾驶室地板
CN113060170B (zh) 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
CN211969435U (zh) 一种轻量化轨道车辆集成顶板
CN219669896U (zh) 一体式电梯轿顶结构
CN219325822U (zh) 一种轨道车辆顶部结构
JP3734490B2 (ja) 鉄道車両用肩部内装パネル
CN113799821B (zh) 一种磁悬浮车辆及其中顶板结构
JP4234699B2 (ja) 鉄道車両用天井内装パネル
CN219056191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中控骨架
CN216184900U (zh) 一种车顶内饰安装结构
CN216943067U (zh) 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1139321U (zh) 一种新型带有装饰灯的中顶板结构
CN109109885B (zh) 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