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889B - 冷水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水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889B
CN113518889B CN202080018386.2A CN202080018386A CN113518889B CN 113518889 B CN113518889 B CN 113518889B CN 202080018386 A CN202080018386 A CN 202080018386A CN 113518889 B CN113518889 B CN 113518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cooling
heat transfer
transfer medium
spirally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83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889A (zh
Inventor
文铉晰
李炫熙
崔仁斗
许诚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eiy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eiy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eiy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eiy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18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2Liquid coolers, e.g. beverage cooler
    • F25D31/003Liquid coolers, e.g. beverage cooler with immersed cool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only one medium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ubes,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s;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s
    • F25B2321/025Removal of heat
    • F25B2321/0251Removal of heat by a g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冷水制造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冷水制造装置可包括:冷却罐,内部存储有传热介质;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以及冷水生成单元,包括由螺旋形缠绕的多个冷水管,所述冷水生成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内部使得所述冷水生成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传热介质,流入并流经水供给源的水,并且通过所述传热介质和所述冷却单元进行冷却并生成冷水之后排出,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板,至少一部分沉浸在所述传热介质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水生成单元接触从而一同冷却所述传热介质和冷水生成单元。

Description

冷水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冷水的冷水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冷水制造装置是将水进行冷却制成冷水之后提供给用户的装置。在这些冷水制造装置中,具有在内部存储有冰蓄水等的传热介质,经过冷水制造装置使得流经水的冷水管的一部分沉浸在传热介质,并且具备冷却单元的冷水制造装置。
过去,在这些构成的冷水制造装置中,冷却单元冷却传热介质并且冷却的传热介质将流经冷水管的水进行冷却从而制造冷水,并将此供给给用户。如上所述,流经冷水管的水不是由冷却单元直接冷却,而是通过传热介质间接地冷却,因此,冷却制造单元的冷却效率不是很好。
另外,为了冷却更多量的水,传热介质的量也增多,沉浸在传热介质的冷水管的长度也要变长,因此,冷水制造装置的大小不得不变大。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要求或者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做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方面是提高冷水制造单元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的另一方面是减小冷水制造单元的大小。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与一实施形态相关的冷水制造装置可包括如下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冷水制造装置,可包括:冷却罐,内部存储有传热介质;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以及冷水生成单元,包括由螺旋形缠绕的多个冷水管,所述冷水生成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内部使得所述冷水生成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传热介质,流入并流经水供给源的水,并且通过所述传热介质和所述冷却单元进行冷却并生成冷水之后排出,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板,至少一部分沉浸在所述传热介质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水生成单元接触从而一同冷却所述传热介质和冷水生成单元。
此时,所述冷却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所述冷却生成单元的外侧面接触。
另外,多个所述冷水管可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形缠绕。
此外,由相对直径小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可设置在由相对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螺旋形内侧。
另外,多个所述冷水管可由串联连接。
此外,水供给源的水流入到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并且可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排出冷水。
另外,所述冷却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接触。
此外,所述冷却板包括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接触的管接触部,所述管接触部可以是能够对应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另外,在所述管接触部的内侧可形成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一部分分别插入并紧贴的多个管接触槽。
此外,所述冷水管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另外,所述冷却单元还可包括:热电模块,连接在所述冷却板从而冷却所述冷却板。
此外,所述冷却单元还可包括:冷却散热片,连接在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侧和所述冷却板;散热片,连接在所述热电模块的发热侧;以及冷却风扇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片。
另外,所述冷却罐可包括:罐本体,在内部存储所述传热介质并且设置在所述冷却罐内部,以便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冷水生成单元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所述传热介质;以及侧面盖,覆盖所述罐本体的打开的侧面。
此外,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冷却散热片可分别连接在所述侧面盖,从而连接所述冷却板和冷却散热片。
另外,所述侧面盖可由金属形成。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使流经冷水生成单元的水由冷却单元冷却,不仅通过存储在冷却罐的传热介质,而且可通过冷却单元直接进行冷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高冷水制造装置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减小冷水制造装置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冷水生成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冷水生成单元的多个冷水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图1的I-I’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图1的II-II’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运行的与图6相同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理解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特征,以下对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冷水制造装置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基于最适合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定于所说明的实施例,而是示例如所说明的实施例可体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可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可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实施多种变形,并且这些变形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为了帮助理解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在附图标记中,在各实施例中呈相同作用的构成要素的相关构成要素表示为相同或者延长线上的数字。
以下,参照图1至图8对于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冷水生成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冷水生成单元的多个冷水管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图6是示出根据图1的I-I’的横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图1的II-II’的横截面图。
另外,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运行的与图6相同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100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冷却罐200、冷却单元300及冷水生成单元400。
如图8所示,在冷却罐200的内部可存储传热介质。存储在冷却罐200内部的传热介质可以是如冰蓄水。但是,不特别地限定存储在冷却罐200内部的传热介质,只要是存储在冷却罐200内部并可传递热的,例如,可从流经冷水生成单元400的水向冷却单元300传递热的要旨的任何构成都可行。
如图2所示,冷却罐200可包括罐本体210、侧面盖220及上面盖230。
在罐本体210内部可存储上述的传热介质。此外,在罐本体210内部可具有为了沉浸在传热介质而包括在冷却单元300的将要后述的冷却板310和冷水生成单元400各个的至少一部分。如图2所示,在罐本体210可形成存储空间211。此外,在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存储如冰蓄水等的传热介质,并且为了沉浸在传热介质,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和冷水生成单元400各个的至少一部分可具备在存储空间211。
如图1、图2、图6及图7所示,在罐本体210可连接循环泵PC。在循环泵PC可连接分别连接在罐本体210的泵流入管PI和泵流出管PO。此外,如图8所示,驱动循环泵PC则罐本体210的传热介质通过泵流入管PI流入到循环泵PC之后,通过泵流出管PO返回至罐本体210,从而可循环存储在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的传热介质。由此,存储在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的传热介质的温度可变为均匀。
侧面盖220可覆盖罐本体210的打开的侧面。如图5及图6所示,在侧面盖220可分别连接将要后述的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和冷却散热片330。
上面盖230可覆盖罐本体210的打开的上面。如图1和图2及图6和图7所示,在上面盖230可设置感应传热介质的温度的温度感应传感器ST和感应水位的水位感应传感器SL。
冷却单元300可设置在冷却罐200。冷却单元300可包括冷却板310。
冷却板310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存储于冷却罐200的传热介质,并且至少一部分与冷水生成单元400接触,从而可一同冷却传热介质和冷水生成单元400。例如,冷却板310的至少一部分可与冷水生成单元400的外侧面接触。
由此,流经冷水生成单元400的水可由传热介质和冷却板310一同被冷却,因此,流经冷水生成单元400的水更快地被冷却,并且可冷却更多量的水。因此,可提高冷水制造单元100的冷却效率,可减小冷水制造单元100的大小。
冷却板310的至少一部分可与包括在冷水生成单元400的由后述的螺旋形缠绕的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中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接触。
冷水管310可包括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与第六冷水管460接触的管接触部311。此外,管接触部311可以是对应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例如,管接触部311可以是圆筒的一部分的形状。但是,不特别限定管接触部311的形状,只要是对应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至少一部分形状,任何形状都可以。
如图7所示,在管接触部311的内侧可形成多个管接触槽311a。在多个管接触槽311a可分别插入并紧贴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一部分。据此,管接触部311与由直径最大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以及管接触部311与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热传递面积变大,因此,可由冷却板310可更快地形成冷水生成单元400和传热介质的冷却。
管接触槽311a可以是螺旋的部分形状。但是,不特别限定管接触槽311a的形状,只要是分别插入并紧贴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一部分,从而接触面积变大导致热传递面积变大的形状,任何形状都可以。
冷却单元300还可包括热电模块320。热电模块320可连接在冷却板310。例如,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可连接在冷却板310。此外,在热电模块320施加电,则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被冷却从而可冷却冷却板310。由此,可以冷却沉浸冷却板310的至少一部分的传热介质,以及冷却板310的管接触部311接触的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
冷却单元300还可包括冷却散热片330、散热片340及冷却风扇单元350。
冷却散热片330可连接在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和冷却板310。例如,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由粘贴剂等紧密地连接在冷却散热片330,从而冷却散热片330可连接在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另外,通过冷却板310和冷却散热片330分别连接在冷却罐200的侧面盖220,冷却散热片330可连接在冷却板310。如图5所示,冷却板310可包括连接在管接触部311的板连接部312。例如,板连接部312与管接触部311成为一体可连接在管接触部311。但是,不特别限定板连接部312连接在管接触部311的构成,只要是要旨的任何构成都可以。冷却板310的板连接部312由如图5所示的连接板MP和连接部件MC,可连接在如图6所示的冷却罐200的侧面盖220。另外,通过如图5所示的柳钉RV,冷却散热片330可连接在如图6所示的冷却罐200的侧面盖220。此时,侧面盖220可由热传导优异的材料形成。由此,在热电模块320施加电,则通过冷却板310和侧面盖220及冷却散热片330,热可传递到热电模块320的冷却侧。侧面盖220可由不锈钢等的金属形成。但是,不特别地限定侧面盖220的材料,只要是热传导优异的材料,可由任何的材料形成。
散热片340可连接在热电模块320的发热侧。由散热片340可使热电模块320的发热侧不被过热地冷却。冷却风扇单元350可设置在散热片340。由冷却风扇单元350可冷却散热片340,以便热电模块320的发热侧不被过热。为此,如图2和图5及图6所示,冷却风扇单元350可包括冷却风扇351。
冷水生成单元400可设置在冷却罐200的内部,可使至少一部分沉浸在传热介质。例如,冷水生成单元400设置在存储有传热介质的冷却罐200的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从而如图8所示至少一部分可沉浸在传热介质。
如图8所示,在冷水生成单元400流入并流经水供给源(未示出)的水,并且通过存储在冷却罐200内部的传热介质和设置在冷却罐200的冷却单元300被冷却,成为冷水之后被排出。例如,流入到冷水生成单元400并流经的水,可由存储在冷却罐200的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的传热介质和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存储空间211以便沉浸在传热介质并与冷水生成单元400接触的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被冷却,成为冷水之后被排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冷水生成单元400可包括由螺旋形缠绕的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例如,冷水生成单元400可包括分别由螺旋形缠绕的第一冷水管410、第二冷水管420、第三冷水管430、第四冷水管440、第五冷水管450及第六冷水管460的六个冷水管。但是,不特别地限定包括在冷水生成单元400的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的个数,并且可以是任何个数。
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可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形缠绕。此外,由相对直径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可设置在由相对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的螺旋形内侧。
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从第一冷水管410越向第六冷水管460可由更大直径的螺旋形缠绕。此外,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一冷水管410可设置在由相比第一冷水管410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第二冷水管420形成的螺旋形内侧。另外,第二冷水管420可设置在由相比第二冷水管420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第三冷水管430形成的螺旋形内侧。另外,第三冷水管430可设置在由相比第三冷水管430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第四冷水管440形成的螺旋形内侧,第四冷水管440可设置在由相比第四冷水管440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第五冷水管450形成的螺旋形内侧,第五冷水管450可设置在由相比第五冷水管450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第六冷水管460形成的螺旋形内侧。
由这种构成,在存储有传热介质的冷却罐200的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可设置尽可能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此外,较多量的水流经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并由存储在冷却罐200的罐本体210的存储空间211的传热介质和沉浸在传热介质的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被冷却。据此,可减小冷水制造单元100的大小,并可提高冷水制造单元100的冷却效率。
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可由串联连接。例如,第一冷水管410连接在第二冷水管420,第二冷水管420连接在第三冷水管430,第四冷水管440连接在第五冷水管450,第五冷水管450可连接在第六冷水管460。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各个的一侧如图2及图3所示,可由第一串联连接部件MD1串联连接。另外,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各个的另一侧可由第二串联连接部件MD2串联连接。
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例如,如图8所示,水供给源的水可流入到第一冷水管410。为此,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一冷水管410可由连接管(未示出)连接到自来水等的供水源。此外,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例如,由如图8所示的第六冷水管460排出冷水。据此,水供给源的水流入到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一冷水管410,并依次流经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由存储在冷却罐200内部的传热介质和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被冷却从而成为冷水。此外,冷水可通过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被排出。因此,更多的水供给源的水可依次地成为冷水并供给给用户。据此,在用户所需的时间可及时的供给冷水。
此时,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与冷却板310的管接触部311直接接触,因此,流经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时水被冷却得最多,从而可成为具有预定温度以下的冷水。因此,便于进行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排出的冷水成为预定温度以下的所需温度的冷水。
如图6及图7所示,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此外,虽然未示出,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例如,长边部分由直线形成的形状)或者多边形。此时,即使在冷却单元300的冷却板310的管接触部311没有管接触槽311a,冷却板310的管接触部311可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一部分紧密地接触。另外,在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460中,除了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之外的多个冷水管410、420、430、440、450的横截面是圆形,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如第六冷水管46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如上所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冷水制造装置,为了使流经冷水生成单元的水由冷却单元冷却,不仅通过存储在冷却罐的传热介质,而且可通过冷却单元直接进行冷却,并且可提高冷水制造装置的冷却效率,可减小冷水制造装置的大小。
如上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不限定地适用于上述的实施例的构成,也可选择性地组合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来构成所述实施例,从而可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8)

1.一种冷水制造装置,包括:
冷却罐,内部存储有传热介质;
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以及
冷水生成单元,包括由螺旋形缠绕的多个冷水管,所述冷水生成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却罐内部使得所述冷水生成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传热介质,流入并流经水供给源的水,并且通过所述传热介质和所述冷却单元进行冷却并生成冷水之后排出,
多个所述冷水管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形缠绕,由相对直径小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设置在由相对直径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螺旋形内侧,多个所述冷水管由串联连接,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
冷却板,至少一部分沉浸在所述传热介质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水生成单元接触从而一同冷却所述传热介质和冷水生成单元,和
热电模块,连接在所述冷却板从而冷却所述冷却板,
所述冷却板的至少一部分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接触,
其中,水供给源的水流入到由直径最小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并且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冷水管排出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接触的管接触部,所述管接触部是能够对应于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在所述管接触部的内侧形成由直径最大的螺旋形缠绕的所述冷水管的一部分分别插入并紧贴的多个管接触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水管的横截面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却单元还包括:
冷却散热片,连接在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侧和所述冷却板;
散热片,连接在所述热电模块的发热侧;以及
冷却风扇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却罐包括:
罐本体,在内部存储所述传热介质并且设置在所述冷却罐内部,以便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冷水生成单元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沉浸在所述传热介质;以及
侧面盖,覆盖所述罐本体的打开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冷却散热片分别连接在所述侧面盖,从而连接所述冷却板和冷却散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水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侧面盖由金属形成。
CN202080018386.2A 2019-03-05 2020-03-02 冷水制造装置 Active CN113518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5211A KR102354053B1 (ko) 2019-03-05 2019-03-05 냉수제조장치
KR10-2019-0025211 2019-03-05
PCT/KR2020/002942 WO2020180064A1 (ko) 2019-03-05 2020-03-02 냉수제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889A CN113518889A (zh) 2021-10-19
CN113518889B true CN113518889B (zh) 2023-11-07

Family

ID=7233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8386.2A Active CN113518889B (zh) 2019-03-05 2020-03-02 冷水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54053B1 (zh)
CN (1) CN113518889B (zh)
WO (1) WO20201800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5720A (zh) * 2019-04-30 2021-12-14 科唯怡株式会社 冷水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20095794A (ko) 2020-12-30 2022-07-07 코웨이 주식회사 냉수 생성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수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4312A1 (en) * 2003-02-12 2004-08-12 Abras Alexei D. Heat exchanger for high purity and corrosive fluids
EP1813882A1 (fr) * 2006-01-30 2007-08-01 Joseph Le Mer Echangeur de chaleur à condensation
US20120304667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Jaehoon Shin Refrigerator
CN103822511A (zh) * 2014-03-05 2014-05-28 新乡市豫航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板
US20170362073A1 (en) * 2014-12-05 2017-12-21 Coway Co., Ltd. Cold-water generating tank, and water cooler equippped with same
US20180105410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ld water and water pur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8312A (ko) * 2003-03-03 2004-09-10 주식회사 영우워터라인 냉수와 온수를 실시간으로 제공하는 냉온정수기
KR100870476B1 (ko) * 2007-04-24 2008-11-27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빙축열 방식 냉정수기
CN101691948B (zh) * 2009-08-20 2012-05-09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76564B1 (ko) * 2010-01-29 2012-08-23 주식회사 엔에코 세라믹층이 형성된 빙축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정수기용 냉수 열교환기
CN204478719U (zh) * 2015-01-21 2015-07-15 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高效制冷啤酒机
CN106440653B (zh) * 2016-10-11 2023-09-26 塔罗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扎啤机
KR102038030B1 (ko) * 2017-04-19 2019-10-30 주식회사 리빙케어 냉수 공급장치 및 냉수 공급을 위한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4312A1 (en) * 2003-02-12 2004-08-12 Abras Alexei D. Heat exchanger for high purity and corrosive fluids
EP1813882A1 (fr) * 2006-01-30 2007-08-01 Joseph Le Mer Echangeur de chaleur à condensation
US20120304667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Jaehoon Shin Refrigerator
CN103822511A (zh) * 2014-03-05 2014-05-28 新乡市豫航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板
US20170362073A1 (en) * 2014-12-05 2017-12-21 Coway Co., Ltd. Cold-water generating tank, and water cooler equippped with same
US20180105410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ld water and water purif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889A (zh) 2021-10-19
WO2020180064A1 (ko) 2020-09-10
KR20200106673A (ko) 2020-09-15
KR102354053B1 (ko) 202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8889B (zh) 冷水制造装置
US7526922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high purity and corrosive fluids
CA2640960C (en) Heat sink comprising a tube through which cooling medium flows
US20100126703A1 (en) Motor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ng capability
KR102037682B1 (ko) 냉각장치 및 수처리 기기의 냉수 저장 장치
JP4697171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7107828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US20200049430A1 (en) Header Tank for Heat Exchanger
KR20160117966A (ko) 보일러
KR20080037325A (ko) 세라믹히터 일체형 온수히터코어
EP3964779A1 (en) Cold water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271194A (ja) 熱交換器
KR20220128854A (ko) 물이 저장되지 않는 정수기용 냉각 장치
JP2006216906A (ja) 液冷システム及び液冷システム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4340455A (ja) 熱交換器
KR100638908B1 (ko) 일체형가열관
KR20090086818A (ko) 전기보일러
JP7336634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JP2008202880A (ja) 冷却システム
WO2009125699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CN210537207U (zh)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JP2009034432A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洗浄装置
JP2007285639A (ja) 熱交換器
JP2005252139A (ja) 液冷システム
KR20100053111A (ko) 온수가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