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5207A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5207A
CN113515207A CN202010281071.9A CN202010281071A CN113515207A CN 113515207 A CN113515207 A CN 113515207A CN 202010281071 A CN202010281071 A CN 202010281071A CN 113515207 A CN113515207 A CN 113515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uting
trace
substrate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10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5207B (zh
Inventor
林圣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xi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xi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xi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xi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10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5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以及至少设置于触控区的一侧的走线区,且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器件、屏蔽走线以及多条导电走线。触控器件设置于触控区中的基板上,且触控器件包括多个电极垫。屏蔽走线与导电走线设置于走线区中的基板上,且屏蔽走线与触控器件绝缘。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走线层以及第二走线层,其中屏蔽走线设置于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且在垂直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且屏蔽走线不与导电走线重叠。借此,可降低导电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降低信号干扰的屏蔽走线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触控面板提供使用者在使用显示设备上能有人机互动的感受,因而逐渐成为许多电子产品的输入设备,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与智能型冰箱等。在常见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会设置多个感测电极,用以感应使用者的触摸,且感测电极会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来制作,以避免用户所观看到的影像受到影响。由于氧化铟锡的电阻较金属高,因此传统的触控面板会通过不透明的金属走线将感测电极连接到作为对外输出/输入端点的接垫。然而,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设置不透明的金属走线的区域逐渐缩小,因而提升传送驱动信号的金属走线以及传送接收信号的金属走线之间的电容耦合,造成金属走线之间互相干扰,从而降低触控精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以及至少设置于触控区的一侧的走线区,且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器件、第一屏蔽走线以及多条导电走线。触控器件设置于触控区中的基板的上表面上,且触控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走线区中的基板的上表面上,且与触控器件绝缘,其中第一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走线层以及第二走线层,其中在垂直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导电走线设置于走线区中的基板的上表面上,且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且在垂直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屏蔽走线不与导电走线重叠。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以及至少设置于触控区的一侧的走线区,且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器件以及第一屏蔽走线。触控器件设置于触控区中的基板的上表面上,且触控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走线区中的基板的上表面上,且与触控器件绝缘,其中第一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走线层以及第二走线层,在垂直于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走线层与多个第一电极垫由相同的透明导电图案层或相同的金属网格层所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基板。然后,于触控区中的基板上形成触控器件以及于走线区中的基板上形成屏蔽走线以及多条导电走线。屏蔽走线设置于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触控器件与屏蔽走线绝缘,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且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走线层以及第二走线层。在垂直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且屏蔽走线不与导电走线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沿着图5的剖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8所示为沿着图7的剖线C-C’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2、3 触控面板
12 基板
12S 上表面
14、214、314 触控器件
16、316 第一电极串
16B 第一桥接电极
16E 第一电极垫
18、318 第二电极串
18B 第二桥接电极
18E 第二电极垫
1N 走线区
1T 触控区
20 第一信号走线
22 第二信号走线
24、30、34、36、224、230、234、236、 屏蔽走线
324、330、334、336
26 接垫区
28 防静电环
28L1、28L2 防静电线
32 第三信号走线
38 覆盖板
A1、A2 箭头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G 间距
IN1、IN2 绝缘层
L1 第一走线层
L2 第二走线层
L3 第三走线层
ML 金属网格层
NC 不透明导电图案层
OP1、OP2 开口
P1 上部分
P2 下部分
PA 保护层
S10、S12 步骤
T1、T2 厚度
TC、TC1、TC2 透明导电图案层
TD 方向
W1、W2、W3 宽度
A-A’、B-B’、C-C’ 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线A-A’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面板1具有触控区1T以及至少设置于触控区1T的一侧的走线区1N。触控区1T可用于设置下文的触控器件14,以侦测触摸物的位置,走线区1N可用于设置下文的走线,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走线区1N可围绕触控区1T,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可选择性设置有遮光层(图未示),用以遮蔽走线区1N的走线。当触控面板1应用在显示设备上时,触控区1T可对应显示设备显示画面的显示区,而走线区1N可对应显示设备设置外围器件的外围区,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可包括基板12、触控器件14以及多条走线。基板12可例如包括硬质基板或软性基板。硬质基板可例如包括玻璃(glass)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软性基板可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触控器件14设置于触控区1T中的基板12的上表面12S上,用以侦测使用者接近或触摸触控面板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器件14可例如为电容式触控器件,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器件14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16E、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6B、多个第二电极垫18E以及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8B,其中第一桥接电极16B可连接排列在第一方向D1上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6E,使得第一电极垫16E与第一桥接电极16B可串接成多条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电极串16,且第二桥接电极18B可连接排列在第二方向D2上且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8E,使得第二电极垫18E与第二桥接电极18B可串接成多条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电极串18。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可平行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S但彼此不平行,例如第一方向D1可垂直于第二方向D2。第一桥接电极16B可与对应的第二桥接电极18B交错并绝缘,因此第一电极串16可与第二电极串18交错并产生电容耦合,从而侦测用户接近或触摸的位置。举例来说,当触控器件14为互容式触控器件时,第一电极串16可用以传送驱动信号,而第二电极串18可用以传送感测信号,但不限于此,两者也可互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6E、第二电极垫18E与第二桥接电极18B可由同一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因此可包括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锡锑(antimony tin oxide,AT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oxide,AZO)、石墨烯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限于此,而第一桥接电极16B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电极16B也可由另一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即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的材料可包括金属、金属合金或其他合适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并且,第一桥接电极16B设置于第二桥接电极18B与基板12之间,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桥接电极18B可设置于第一桥接电极16B与基板12之间,并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且第一桥接电极16B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器件可不同于上述结构,例如第一电极串16与第二电极串18可分别为长条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器件14可为其他类型的触控器件,例如可为电阻式触控器件。
如图1与图2所示,走线设置于走线区1N中的基板12的上表面12S上。走线可包括多条导电走线以及至少一屏蔽走线。导电走线为走线中除了屏蔽走线以外的其他具有导电功能的走线。导电走线可例如包括金属材料或由金属材料所形成。导电走线可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20、多条第二信号走线22,其中第一信号走线20的一端电连接对应的第一电极串16的一端,第二信号走线22的一端电连接对应的第二电极串18的一端,且第一信号走线20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走线22的另一端可延伸到接垫区26中与不同的接垫(图未示)电连接,以进一步通过接垫电连接到软性电路板、控制器件或其他合适的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可由同一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因此可与第一桥接电极16B包括相同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但不限于此。
屏蔽走线可与触控器件14绝缘,并可用于降低不同导电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并且,在垂直基板12的上表面12S的方向TD上,屏蔽走线可设置于任两条导电走线之间,且可不与导电走线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走线可包括屏蔽走线24,设置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并与触控器件14绝缘。由于屏蔽走线24可例如为多层结构,使得屏蔽走线24的厚度大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的厚度,因此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不易穿过屏蔽走线24产生电容耦合,进而降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的信号干扰。详细来说,由于触控面板1的驱动方式可例如是在第一电极串16传送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电极串16与第二电极串18之间的电容耦合,以在第二电极串18产生感测信号,进而通过第二信号走线22接收感测信号,因此用以传送驱动信号的第一信号走线20与用以接收感测信号的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的电容耦合容易影响所接收到的感测信号的准确度。所以,通过将屏蔽走线24设置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可降低驱动信号与感测信号之间的干扰。再者,由于第一信号走线20均用于传送驱动信号,且第二信号走线22均用于传送感测信号,因此任两相邻的第一信号走线20之间与任两相邻的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较无信号干扰的问题,因此屏蔽走线24可不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信号走线20之间,也不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4可电连接到接地或浮接。当屏蔽走线24电连接到接地时,屏蔽走线24还可用于提供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中的静电宣泄路径,进而提供触控器件14静电防护。由于屏蔽走线24具有多层结构,因此其阻抗可比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阻抗低,使得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上的静电以及屏蔽走线24周围的静电会优先通过屏蔽走线24宣泄,进而提升触控面板1的防静电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4可为双层结构,且包括第一走线层L1以及第二走线层L2,其中第一走线层L1设置于基板12与第二走线层L2之间,但不限于此。在垂直基板12的上表面12S的方向TD上,第一走线层L1与第二走线层L2可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第一走线层L1与第二走线层L2可彼此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走线层L2可与第一走线层L1具有相同的延伸长度或可完全覆盖第一走线层L1,但不限于此。在方向TD上,本实施例的第一走线层L1的厚度T1优选小于第二走线层L2的厚度T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层L1的厚度T1也可等于或小于第二走线层L2的厚度T2。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走线层L2的剖面形状可例如为T字形状,也就是呈现下窄上宽的形状。举例来说,第二走线层L2可包括位于绝缘层IN1上的上部分P1以及贯穿绝缘层IN1的下部分P2,且下部分P2位于上部分P1与第一走线层L1之间,其中上部分P1在剖面方向上的宽度W1可大于下部分P2在剖面方向上的宽度W2。另外,上部分P1的宽度W1可大于或等于第一走线层L1的宽度W3,且上部分P1的宽度W1以上部分P1沿着方向TD在基板12的上表面12S上的投影不与导电走线中最邻近第一走线层L1的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重叠为限。举例来说,上部分P1沿着方向TD在基板12的上表面12S上的投影可具有超出第一走线层L1且位于第一走线层L1一侧的部分,且所述部分的宽度可小于或等于第一走线层L1与导电走线中最邻近第一走线层L1的第一信号走线20或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的间距G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上部分P1的宽度W1可符合公式:
(W1-W3)/2≤G/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层24可与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包括相同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一走线层L1可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不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为金属材料。第二走线层L2可与第一电极垫16E以及第二电极垫18E包括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二走线层L2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通过第二走线层L2的设计,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可分别与第二走线层L2产生电容耦合(如图2所示的箭头A1),进而降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的信号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4可为多层结构,而可包括多层走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走线还可包括防静电环28,用以提供触控面板1的静电宣泄路径。防静电环28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器件14、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二信号走线22,且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可设置于触控器件14与防静电环28之间。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防静电环28可包括两条防静电线28L1、28L2,且第一信号走线20可设置于其中一条防静电线28L1与触控器件14之间,而第二信号走线22可设置于其中另一条防静电线28L2与触控器件14之间。在此情况下,走线还可包括屏蔽走线30,设置于防静电环28的防静电线28L2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蔽走线30可具有与屏蔽走线24类似或相同的结构,例如包括第一走线层L1与第二走线层L2,因此在此不多赘述。此外,在垂直基板12的上表面12S的方向TD上,屏蔽走线30可不与第二信号走线22以及防静电环28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走线还可包括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2,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极串16的另一端。举例来说,第三信号走线32可经由触控器件14相对于第二信号走线22的一侧延伸到触控器件14相对于第一信号走线20的一侧。第三信号走线32与第一信号走线20可例如分别连接第一电极串16中由左到右的奇数条第一电极串16与偶数条第一电极串16,但不限于此,反之亦可。或者,第三信号走线32与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20也可电连接到同一条第一电极串16,但不以此为限。在此情况下,走线还可包括屏蔽走线34以及屏蔽走线36,屏蔽走线34设置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三信号走线32之间,屏蔽走线36设置于第三信号走线32与防静电线28L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34及/或屏蔽走线36可类似或相同屏蔽走线24,而为多层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4、屏蔽走线30、屏蔽走线34与屏蔽走线36的其中至少一条可具有多层结构,而其他条可仅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走线还可包括多条第四信号走线(图未示),分别电连接第二电极串18的另一端,且在此情况下,走线还可包括设置于第四信号走线与第一信号走线20以及第三信号走线32之间的屏蔽走线(图未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可仅包括屏蔽走线24、屏蔽走线30、屏蔽走线34与屏蔽走线36的其中至少一条,而不具有其他屏蔽走线。举例来说,走线可仅包括设置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的屏蔽走线24或设置于第二信号走线22与防静电环28的防静电线28L2之间的屏蔽走线30,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还可包括绝缘层IN1,设置于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与透明导电图案层TC之间,并用以电性绝缘第一桥接电极16B与第二桥接电极18B。绝缘层IN1可具有开口OP1暴露出第一走线层L1以及触控区1T中的第一桥接电极16B的两部分,使得第二走线层L2可通过开口OP1电连接到第一走线层L1,且第一电极垫16E可与第一桥接电极16B电连接成第一电极串16。绝缘层IN1可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其他合适的绝缘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还可选择性包括保护层PA,设置于触控器件14与走线上,用以保护触控器件14与走线。保护层PA可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有机材料或其他合适的绝缘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还可选择性包括覆盖板38,粘贴于保护层PA上,以作为触控面板1用以让使用者触摸的膜层。覆盖板38可例如包括硬质基板或软性基板。硬质基板可例如包括玻璃(glass)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软性基板可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当屏蔽走线(以屏蔽走线24为例)具有多层结构时,覆盖板38与屏蔽走线24之间的间距可小于覆盖板38与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因此累积在覆盖板38面对基板12的表面处的静电可优先通过屏蔽走线24宣泄(如图2所示的箭头A2),进而提升触控面板1的防静电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覆盖板38可包括遮光层,用以遮蔽走线区1N的器件,并定义出触控区1T,但不限于此。
下文将进一步说明触控面板1的制作方法。请参考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可包括步骤S10、S12、S14、S16。图3的制作方法将搭配第一实施例的图1以及图2描述于下文中,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删除步骤。如图1到图3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10,以提供基板12。然后,于触控区1T中的基板12上形成触控器件14,以及于走线区1N中的基板12上形成屏蔽走线(以屏蔽走线24为例)。下文形成触控器件14与屏蔽走线24的方式以图1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为例进一步描述,但不以此为限。首先,执行步骤S12,通过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 and etching process)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S上形成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以形成屏蔽走线24的第一走线层L1以及多条导电走线,其中屏蔽走线设置于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例如屏蔽走线24设置于第一信号走线20与第二信号走线22之间。接着,执行步骤S14,于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上形成绝缘层IN1,并于绝缘层IN1中形成开口OP1。随后,执行步骤S16,通过光刻工艺于绝缘层IN1上形成透明导电图案层TC,进而同时形成触控器件14与屏蔽走线24的第二走线层L2。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PA与覆盖板28可依序形成于触控器件14与走线上。由于屏蔽走线24的第一走线层L1可与第一信号走线20由相同的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且第二走线层L2可与触控器件14的第一电极垫16E由相同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因此屏蔽走线24的设置不会增加制作的步骤以及使用掩模的数量。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由于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形成于透明导电图案层TC之前,因此在形成透明导电图案层TC时可通过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执行对准,进而提升透明导电图案层TC与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之间的对位精准度。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与其制作方法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本发明的其它变型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然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其它变型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器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请参考图4,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变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与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可以金属网格层ML取代上述实施例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具体来说,第一电极垫16E、第二电极垫18E、第二桥接电极18B与屏蔽走线24的第二走线层L2可由相同的一金属网格层ML所形成。由于金属网格层ML具有网格形状,且网格线的宽度足够小,使得人眼不易察觉,因此金属网格层ML可不影响搭配的显示设备的画面显示。金属网格层ML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或纳米银。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也可为金属网格层。
请参考图5与图6,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沿着图5的剖线B-B’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是于形成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之前形成于基板12上。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的制作方法中,先于基板12上形成包括第一电极垫16E、第二电极垫18E与第二桥接电极18B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然后于透明导电图案层TC上形成具有开口OP1的绝缘层IN1。接着,于绝缘层IN1上形成包括第一桥接电极16B以及信号走线的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进而形成触控器件214以及屏蔽走线224、230、234、236。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中,屏蔽走线224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的第二走线层L2可设置于基板12与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的第一走线层L1之间。并且,第二桥接电极18B可设置于第一桥接电极16B与基板12之间,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电极16B也可设置于第二桥接电极18B与基板12之间,并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所形成,且第二桥接电极18B可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24、230、234、236的其中至少一条可具有多层结构,而包括第一走线层L1与第二走线层L2。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224、230、234、236中的至少一条的第二走线层L2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走线层L2,且第二走线层L2与第一走线层L1之间的宽度关系也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走线层L2与第一走线层L1之间的宽度关系,因此在此不多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电极垫16E、第二电极垫18E、第二桥接电极18B与屏蔽走线224的第二走线层L2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也可以金属网格层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也可为金属网格层。
请参考图7与图8,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8所示为沿着图7的剖线C-C’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与图1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器件314可由两层透明导电图案层TC1、TC2与绝缘层IN2所形成。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的制作方法中,先形成包括信号走线的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然后于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上形成开口OP1的绝缘层IN1。接着,于绝缘层IN1上形成透明导电图案层TC1,并于透明导电图案层TC1上形成开口OP2的绝缘层IN2。然后,于绝缘层IN2上形成透明导电图案层TC2,进而形成触控器件314以及屏蔽走线324、330、334、336。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二电极垫18E与第二桥接电极18B连接而成的第二电极串318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1所形成,而由第一电极垫16E与第一桥接电极16B连接而成的第一电极串316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2所形成,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串316与第二电极串318可分别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1与透明导电图案层TC2所形成。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屏蔽走线324、330、334、336可具有三层结构,并包括第一走线层L1、第二走线层L2与第三走线层L3。第一走线层L1可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第二走线层L2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1所形成,并通过开口OP1电连接第一走线层L1,且第三走线层L3可由透明导电图案层TC2所形成,并通过开口OP2电连接第二走线层L2。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324、330、334、336的其中至少一条可具有多层结构,而其他条可由不透明导电图案层NC所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走线324、330、334、336中的至少一条的第二走线层L2及/或第三走线层L3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走线层L2,且第二走线层L2及/或第三走线层L3与第一走线层L1之间的宽度关系也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走线层L2与第一走线层L1之间的宽度关系,因此在此不多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电极垫18E、第二桥接电极18B与屏蔽走线的第二走线层L2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1也可以金属网格层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电极垫16E、第一桥接电极16B与屏蔽走线的第三走线层L3的透明导电图案层TC2也可以金属网格层取代。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由于屏蔽走线为多层结构,因此导电走线(例如信号走线)不易穿过屏蔽走线产生电容耦合,进而降低导电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此外,由于屏蔽走线具有多层结构,因此其阻抗可比导电走线阻抗低,使得导电走线上的静电或覆盖板上的静电可优先通过屏蔽走线宣泄,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防静电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至少设置于所述触控区的一侧的一走线区,且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器件,设置于所述触控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触控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
一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且与所述触控器件绝缘,其中所述第一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走线层以及一第二走线层,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以及
多条导电走线,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且在垂直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走线不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重叠。
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层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垫由相同的一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层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垫由相同的一金属网格层所形成。
4.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走线,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上,并电连接所述触控器件,且所述多条导电走线的其中所述两条分别为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的其中一条以及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的其中一条。
5.如权利要求4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层由相同的一不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
6.如权利要求4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屏蔽走线,所述多条导电走线包括一防静电环,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屏蔽走线设置于所述防静电环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或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之间,且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与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设置于所述触控器件与所述防静电环之间。
7.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以及一防静电环,所述防静电环至少部分围绕所述触控器件、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以及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且所述多条导电走线的其中所述两条的其中一条为所述防静电环,所述多条导电走线的其中所述两条的其中另一条为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的其中一条或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的其中一条。
8.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走线层之间或所述第二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走线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走线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走线层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层包括上部分以及下部分,且所述下部分位于所述上部分与所述第一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上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部分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0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1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的宽度符合公式:(W1-W3)/2≤G/2,其中W1为所述上部分的宽度,W3为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宽度,且G为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中最邻近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其中一条之间的间距。
13.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至少设置于所述触控区的一侧的一走线区,且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器件,设置于所述触控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触控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
一第一屏蔽走线,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且与所述触控器件绝缘,其中所述第一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走线层以及一第二走线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走线层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垫由相同的一透明导电图案层或相同的一金属网格层所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走线,设置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层由相同的一不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走线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走线层的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5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层包括上部分以及下部分,且所述下部分位于所述上部分与所述第一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上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部分的宽度。
17.如权利要求16的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走线层的宽度。
18.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以及
于一触控区中的所述基板上形成一触控器件以及于一走线区中的所述基板上形成一屏蔽走线以及多条导电走线,其中所述屏蔽走线设置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的其中两条之间;
其中所述触控器件与所述屏蔽走线绝缘,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且所述屏蔽走线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走线层以及一第二走线层;
其中在垂直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第二走线层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屏蔽走线不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8的所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电走线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层由同一不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8的所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层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垫由相同的一透明导电图案层所形成。
CN202010281071.9A 2020-04-10 2020-04-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515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071.9A CN113515207B (zh) 2020-04-10 2020-04-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071.9A CN113515207B (zh) 2020-04-10 2020-04-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207A true CN113515207A (zh) 2021-10-19
CN113515207B CN113515207B (zh) 2024-03-22

Family

ID=7806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1071.9A Active CN113515207B (zh) 2020-04-10 2020-04-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52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0166A (zh) * 2021-10-27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4020165A (zh) * 2021-10-25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容式触控面板
CN114063834A (zh) * 2021-11-05 2022-0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驱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990A (zh) * 2009-06-11 2009-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3226404A (zh) * 2012-11-30 2013-07-31 深圳市骏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功能块、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JP2015022563A (ja) * 2013-07-19 2015-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CN105824448A (zh) * 2015-01-09 2016-08-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JP2018037661A (ja) * 2017-09-08 2018-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8228002A (zh) * 2018-02-11 2018-06-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8446057A (zh) * 2018-03-05 2018-08-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3160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7565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990A (zh) * 2009-06-11 2009-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3226404A (zh) * 2012-11-30 2013-07-31 深圳市骏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功能块、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JP2015022563A (ja) * 2013-07-19 2015-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CN105824448A (zh) * 2015-01-09 2016-08-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JP2018037661A (ja) * 2017-09-08 2018-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8228002A (zh) * 2018-02-11 2018-06-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8446057A (zh) * 2018-03-05 2018-08-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3160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7565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NGFEI HAN等: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Motor Stator and Rotor Height Difference Detection Device Based on PLC", 《PROCEEDINGS OF 201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ITCE 2018)》, pages 1284 - 1288 *
谢鹏: "驾驶舱音响告警飞行员反应时间测试装置设计", 《科技创新与应用》, no. 20, pages 78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0165A (zh) * 2021-10-25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容式触控面板
CN114020165B (zh) * 2021-10-25 2023-12-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容式触控面板
CN114020166A (zh) * 2021-10-27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4020166B (zh) * 2021-10-27 2023-07-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4063834A (zh) * 2021-11-05 2022-0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207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1875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KR101304787B1 (ko) 정전용량방식의 터치 회로패턴 및 그 제작방법
US9454267B2 (en)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3515207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I454992B (zh) 光穿透觸控面板
US11144168B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63394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US10831295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322998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150060256A1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sensitive panel for display device
KR20160104189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541418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119616B2 (en) Trace transfer techniques for touch sensor panels with flex circuits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095339B1 (en) Touch panel
TWI452508B (zh) 電容式觸碰面板的佈局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19022A (zh) 觸控面板
TW201312402A (zh) 觸控面板
TWI457803B (zh) 觸控面板
CN104503636A (zh) 触控模组
KR20190107774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TWI668614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11596789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