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520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5203B
CN113515203B CN202110412064.2A CN202110412064A CN113515203B CN 113515203 B CN113515203 B CN 113515203B CN 202110412064 A CN202110412064 A CN 202110412064A CN 113515203 B CN113515203 B CN 113515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panel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2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5203A (zh
Inventor
李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20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5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5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基板、封装层、以及触控电极,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内;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所述触控电极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端子区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与位于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解决了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端子区搭接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端子区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良率,延长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相较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透过率、耐弯折性、及轻薄等特点,将成为柔性OLED显示未来趋势。此技术为在OLED面板封装层上直接利用低温工艺(T≤90℃)制作触控结构,从而实现OLED和触控结构的集成。
如图1所示为一种已知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与非显示区12触控走线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10的膜层结构图。所述显示区11的膜层结构从下至上为阵列发光层13、封装层14及触控金属层15,触控金属层15包括第一无机层16、第一金属层17、第二无机层18、第二金属层19、有机平坦层20。所述非显示区12未设置阵列发光层13以及封装层14。可见,现有的此种触控结构需要4道光罩形成,虽然技术成熟,但是制备过程复杂。如图3所示,目前采用2道光罩自容式触控结构,需取消触控金属层15内的无机层16/18,这样,在显示区11内,金属层17/19直接在封装层14上进行图案化;而在非显示区12,因为没有无机层16/18覆盖,金属层17/19走线直接在有机层21上进行图案化,出现附着力不佳、蚀刻异常等因素,从而造成金属图形异常,容易发生剥落或者残留,严重影响产品开发进度及产品良率。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内容易出现剥落或残留问题,减少所述触控走线的制备制程,节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端子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端子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端子区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与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复用器至少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数量减少至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1/2。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纳米银丝、金属网格、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驱动基层,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驱动基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基层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极至少位于所述端子区内;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源/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平坦层,自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端子区,且覆盖所述触控电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弯折区内不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而是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进行搭接,通过减少所述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来降低所述弯折区内走线的密度,避免了金属走线出现剥离或金属残留等风险,还提高了所述弯折区的柔韧度,使其弯折性能增强。其次,在所述端子区内,利用所述第二电极充当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解决了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端子区搭接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端子区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良率,延长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再者,所述触控电极采用单层结构,可以通过减少光罩需求,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目前已知的显示面板的触控走线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走线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3024226050000031
Figure BDA00030242260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和“右”可以是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的方向,也可以是参考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还可以是指相对的两个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具体地,请参阅图4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01、弯折区102以及端子区103,所述弯折区102位于所述显示区101与所述端子区103之间,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基板110、封装层120、以及触控电极130。所述显示基板1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所述封装层120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110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11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1内。所述触控电极130包括第一触控走线131与第二触控走线132;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20远离所述显示基板110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位于所述端子区103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112同层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均与位于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1电连接。
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0在所述弯折区102内未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而是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111进行搭接,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所述触控电极130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来降低所述弯折区102内走线的密度,避免了金属走线出现剥离或金属残留等风险,还提高了所述弯折区102的柔韧度,使其弯折性能增强。再者,在所述端子区103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与所述第二电极112同层设置,换句话说,在所述端子区103内,直接用所述第二电极112充当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解决了所述触控电极130在所述端子区103搭接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端子区103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的良率。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110还包括:驱动基层113和绝缘层114。所述第一电极111设置于所述驱动基层113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基层113电连接,且至少位于所述弯折区102内;所述绝缘层114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111远离所述驱动基层113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112设置于所述绝缘层114远离所述第一电极111的一侧,且至少位于所述端子区103内;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11为源/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112为阳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基层113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所述驱动基层11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缓冲层、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间绝缘层等常规结构。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缓冲层以及栅极等结构可以不止设置一层,这种多层设置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走线之间的电气干扰更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驱动走线相对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也就是减少驱动走线的走线密度,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画质得到提高。
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发光器件层140和平坦层150,所述发光器件层14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114与所述封装层120之间,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1内;所述平坦层150自所述显示区101延伸至所述端子区103,且覆盖所述触控电极130。优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层140包括依次沉积于所述第二电极112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等,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极112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层140的具体结构并不以此为限,本申请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坦层150设置于整个显示面板100的最外侧,由于不同膜层之间存在的厚度不同,所述平坦层150在使所述显示面板100平坦化的同时还可以对所述显示面板起到一种保护作用,优选地,所述平坦层150采用防水,防潮的材料制成。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160,所述柔性电路板160上设置有触控芯片161,所述触控芯片161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电连接。具体地,所述显示区101内所产生的触控信号先通过所述显示区101内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传导至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1,然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11传导至所述端子区103内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最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将所述触控信号传导至所述触控芯片161,以实现触控信号的导通,从而实现自容式触控识别。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1包括第一子电极1111与第二子电极1112,相应地,所述绝缘层114则包括第一绝缘层1141与第二绝缘层1142,所述第一绝缘层1141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远离所述驱动基层113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电极111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141远离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的一侧,并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1141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1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电极1112远离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的一侧。当所述第一电极111同时包括第一子电极1111与第二子电极1112时,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与所述二子电极1112搭接,所述第二子电极1112与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搭接,所述第一子电极1111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搭接,从而形成完整的触控回路,以传导触控信号。同样地,这种多层设置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之间的电气干扰更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极走线相对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也就是减少所述电极走线的走线密度,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画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在所述弯折区102内,这样的双层电极走线设计,通过减少走线密度可以降低所述弯折区102内电极走线断裂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多路复用器170,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02靠近所述显示区101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端子区103的一端。具体地,当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02靠近所述显示区101的一端时(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170与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1搭接;当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02靠近所述端子区103的一端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170与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2搭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路复用器170包括从同一个所述输入通道分别延伸至多个不同的输出通道的多个支路,且在每个支路中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至少是一分二多路复用器,即一个输入通道对应于两个输出通道。具体地,第一输入通道对应于第一输出通道和第二输出通道,第二输入通道对应于第三输出通道和第四输出通道。在所述第一输出通道、所述第二输出通道,所述第三输出通道和所述第四输出通道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以及第四控制开关,每个控制开关可以由对应的控制信号线进行控制,以实现复用功能。当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02靠近所述显示区101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170与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1搭接,此时,所述多路复用器170的输出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所述多路复用器170的输入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1;当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02靠近所述端子区103的一端时,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170与所述弯折区102内的所述第一电极111搭接,此时,所述多路复用器170的输出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1,所述多路复用器170的输入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即本实施例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170,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的数量至少减少至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1/2。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一分二多路复用器(或称两路复用)为例对多路复用的原理进行介绍,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多路复用器170还可以例如是一分三(一个输入通道对应三个输出通道)、一分四(一个输入通道对应四个输出通道)、一分八(一个输入通道对应八个输出通道)、一分十六(一个输入通道对应十六个输出通道)等等类型的多路复用器,以在多路复用器的输出侧的走线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多路复用器输入侧的走线数量,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的数量减少至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1/3、1/4、1/8、1/16等。如图6所示,所述多路复用器170可以同时使用于多个不同的位置,以对不同区域内的走线数量进行控制,具体地,本申请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130为自容式触控电极,由于自容式触控电极的电容感测部件是横向阵列电极和纵向阵列电极,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控制芯片依次对横向阵列电极的对地自容充电,并依次检查横向每一条电极充电时间的变化,确定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在横向是否有触摸;然后通过控制芯片依次对纵向阵列电极的对地电容充电,并检查纵向每一条电极充电时间的变化,确定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在纵向是否存在触摸,从而获得触摸坐标,本申请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就是通过这种原理实现自容式触控。所述触控电极130的材料还可以包括氧化铟锡、纳米银丝、金属网格、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130在所述显示区101优选为金属网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优选为OLED显示面板。所述绝缘层114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而本申请中的其他膜层的材料采用本领域常规材料即可,本申请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应用于任意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可穿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VR、移动电话机、电子书、电子报纸、电视机、个人便携电脑等,但不仅限于此。
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0在所述弯折区102内不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而是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111进行搭接,通过减少所述触控电极130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131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来降低所述弯折区102内走线的密度,避免了金属走线出现剥离或金属残留等风险,还提高了所述弯折区102的柔韧度,使其弯折性能增强。其次,在所述端子区103内,利用所述第二电极112充当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解决了所述触控电极130在所述端子区103搭接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端子区103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132的良率,延长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再者,所述触控电极130采用单层结构,可以通过减少光罩需求,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端子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端子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
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端子区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与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复用器至少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数量减少至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纳米银丝、金属网格、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驱动基层,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驱动基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基层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极至少位于所述端子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源/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
平坦层,自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端子区,且覆盖所述触控电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412064.2A 2021-04-16 2021-04-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15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2064.2A CN113515203B (zh) 2021-04-16 2021-04-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2064.2A CN113515203B (zh) 2021-04-16 2021-04-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203A CN113515203A (zh) 2021-10-19
CN113515203B true CN113515203B (zh) 2022-09-09

Family

ID=7806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2064.2A Active CN113515203B (zh) 2021-04-16 2021-04-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52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8852A (zh) * 2018-03-26 2018-09-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753182A (zh) * 2018-12-29 2019-05-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2346599A (zh) * 2020-11-30 2021-02-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3990B1 (ko) * 2014-01-29 2021-10-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8852A (zh) * 2018-03-26 2018-09-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753182A (zh) * 2018-12-29 2019-05-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2346599A (zh) * 2020-11-30 2021-02-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203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80759B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CN1105689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20230214065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08822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411448A (zh) 觸控面板
CN108470762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2511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528243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18420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2052715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29663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94528B2 (en) Sensing unit
US11868557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640213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motherboard
CN112162661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240012523A1 (en) Self-capacitanc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6164825A (zh)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CN1151137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586837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81206A (zh)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CN1135152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491978B2 (ja) 一体型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155761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CN114185454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20002642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