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975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975A
CN113514975A CN202111071630.4A CN202111071630A CN113514975A CN 113514975 A CN113514975 A CN 113514975A CN 202111071630 A CN202111071630 A CN 202111071630A CN 113514975 A CN113514975 A CN 113514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driving
electrode
voltage electrode
high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16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4975B (zh
Inventor
项振
杨琳莉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16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4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绑定部,绑定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驱动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多条绑定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两相邻设置的驱动电极中的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压接固定,另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压接固定,两驱动电极的间距大于第一高压电极组与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间距。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显示面板可改善因压偏而出现的短路烧伤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视觉上的体验,市场上的显示产品边框越做越窄,这使得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绑定区(Bonding)也随之减小。然而,在绑定区设置的用于电连接的信号电极(Pin)数量较多,且两信号电极之间的距离尺寸较小,用于电连接绑定区与外接主板的覆晶薄膜片的信号电极也较多,并与绑定区的信号电极一一对应。在生产过程中将覆晶薄膜片连接到阵列基板前,会对覆晶薄膜进行质量测试,即对其进行假压(VisualTest)测试。由于部分显示面板的设计空间限制等原因,会存在相邻两个电极都是高压的情况,再加上外加机台对位精度不高,若是两个高压电极压偏后出现短路就会导致操作人员烧伤,产品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解决显示面板在进行假压时两个高压电极压偏后发生短路烧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设于所述显示部一侧的绑定部,所述绑定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多条所述绑定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两相邻设置的驱动电极中的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压接固定,另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压接固定,两所述驱动电极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与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定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压接的驱动电极为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压接的驱动电极为第二驱动电极;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一高压电极的侧边对齐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二高压电极的侧边对齐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一高压电极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的宽度和两第一高压电极之间的间距之和;
和/或,当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高压电极时,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的宽度和两第二高压电极之间的间距之和。
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绑定电极的宽度均相同,任意两个绑定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绑定电极的宽度范围为0.1mm~0.2mm,相邻的两绑定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2mm~0.25mm。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连接的主板和电路板,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主板相电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限流电阻。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内的电流范围为小于等于1A。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有两个,每一所述电路板通过一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所述主板;
和/或,所述限流电阻位于所述主板上。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绑定电极中包括栅极高压电极组和开关高压电极组,所述栅极高压电极组和开关高压电极组之间设有虚拟电极或低压电极。
本申请又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设于所述显示部一侧的绑定部,所述绑定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多条所述绑定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绑定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驱动部;
将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合并为一体,将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合并为一体;
再将合并后的驱动电极与对应的第一高压电极或第二高压电极压接,剩余的驱动电极与剩余的绑定电极一一对应压接,完成绑定部与驱动部的电连接。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如上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绑定部,绑定部包括多条绑定电极,驱动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通过将绑定电极与驱动电极压接,从而将驱动部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绑定部传输至阵列基板的显示部,实现显示的控制。
同时,多条绑定电极中会包括有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高压电极,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则将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电极对应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压接固定,与之相邻的另一驱动电极则对应压接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如此,分别与第一高压电极和第二高压电极压接的两个驱动电极相比于现有结构的宽度增加,从而能够与至少两个第一高压电极或至少两个第二高压电极压接,且因将现有细小两驱动电极合并成本申请的宽的驱动电极后,两个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增加,也即两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高压电极组与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间距。在进行假压时,不会出现将细小的高压电极与细小的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压接,而是以较宽的驱动电极和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对准压接,较宽的驱动电极和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对准压接,从而降低了对位精度,也不容易出现高压电极的压偏情况,继而减少了短路导致烧伤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驱动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显示面板 30 驱动件
10 阵列基板 31 驱动部
11 显示部 311 驱动电极
13 绑定部 313 第一驱动电极
131 绑定电极 315 第二驱动电极
133 第一高压电极 50 电路板
135 第二高压电极 70 主板
136 虚拟电极 71 限流电阻
137 栅极高压电极 90 柔性电路板
138 低压电极 200 背光模组
139 开关高压电极 400 显示装置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旨在显示面板的绑定部出现两个高压电极相邻的情况时,通过改变驱动部上的电极的位置与尺寸,从而减少高压电极压偏的情况,改善压偏后出现短路导致烧伤的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本申请提出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和驱动件30,所述阵列基板10包括显示部11和设于所述显示部11一侧的绑定部13,所述绑定部13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131,所述驱动件30包括驱动部31,驱动部31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311,多条所述绑定电极13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两相邻设置的驱动电极311中的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压接固定,另一者与对应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固定,两所述驱动电极311的间距大于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与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从结构上讲,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的公共电极与阵列基板10的像素电极在导通电路时形成平行电容,共同对液晶分子进行驱动,从而使得光线通过而显示所需要的图像。同时,为了实现对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的供电与信号传输,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件30和电路板50,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绑定部13与驱动件30对应电连接,绑定部13包括多条绑定电极131,并在阵列基板10的一侧边均匀间隔排布,因制作限定,驱动件30包括驱动部31,驱动部3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每一驱动部31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311,通过将绑定电极131与驱动电极311压接,且驱动电极311与电路板50电连接,从而可以将电路板50的驱动电能与驱动信号通过驱动部31和绑定部13传输至阵列基板10上,实现显示的控制。具体地,一个驱动部31就是一覆晶薄膜片(Chip on film,COF),多条驱动电极311电连接于覆晶薄膜片的端部。驱动电极311与绑定电极131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进行压接,既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有可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此处,因阵列基板10包括有基体,故而该绑定电极131均在基体上通过光罩蚀刻形成,可以减少组装的工序,提高加工效率。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玻璃基板,将绑定电极131设于其上,再将玻璃基板与基体连接。
当然,因各种原因,绑定电极131中会出现两种高压电极相邻的情况,且因是高压导线的原因,每一种高压电极需要有至少两个高压电极片去均分电压,从而保证安全性。此处,以多条绑定电极131中会包括有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此处,设定相邻两第一高压电极133的距离、相邻两第二高压电极135的距离以及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则将驱动部31中的一个驱动电极311对应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压接固定,与之相邻的另一驱动电极311则对应压接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且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133和第二高压电极135之间的距离。如此,分别与第一高压电极133和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的两个驱动电极311相比于现有结构的宽度增加,从而能够与至少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或至少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且因现有细小的两驱动电极311合并成本申请的宽的驱动电极311,故两个驱动电极311之间的间距也增加,也即两驱动电极311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133与第二高压电极135之间的间距。在进行假压时,不会出现将细小的高压电极与细小的驱动电极311一一对应压接,而是以较宽的驱动电极311和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对准压接,较宽的驱动电极311和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对准压接,从而降低了对位精度,也不容易出现高压电极的压偏情况,继而减少了短路导致烧伤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良率。
可以理解的,为了防止漏光,绑定部13位于阵列基板10的非显示区域,除此,阵列基板10还包括有显示部11和扇出部,该显示部11是指阵列基板10的中部能够通过光线而显示图像的区域,其一般为长方形,故而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和两个相对的第二侧,绑定部13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侧,而扇出部则是位于显示部11与绑定部13之间的,可以将显示部11的多条数据线与多条扫描线集中起来,方便与驱动部31进行连接。具体地,扇出部包括多条扇出引线,其与数据线连接的一端的并排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并排宽度,为了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将多条绑定电极131设置为相互平行的多条线段,绑定电极131连接于扇出引线呈平行设置的一端。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定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133压接的驱动电极311为第一驱动电极313,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的驱动电极311为第二驱动电极315;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13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15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一高压电极133的侧边对齐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15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13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二高压电极135的侧边对齐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驱动电极313和第二驱动电极315压偏而出现短路,将第一驱动电极313远离第二驱动电极315的侧边与距离第二高压电极135最远的第一高压电极133的侧边对齐设置,且第二驱动电极315远离第一驱动电极313的侧边与距离第一高压电极133最远的第二高压电极135的侧边相对齐设置,也即,以第一高压电极133的数量是两个为例,第二高压电极135数量也是两个,四个高压电极均匀排布,此时将与第一高压电极133对应的第一驱动电极313靠近左侧的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左侧边缘对齐,将与第二高压电极135对应的第二驱动电极315靠近右侧的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右侧边缘对齐设置,如此,使得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最大程度地减少压偏的几率,保证假压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烧伤。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高压电极133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可以将第一驱动电极313完全对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高压电极133,当第一高压电极133为偶数个时,例如,四个,也可以将第一驱动电极313分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驱动电极313对应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另一第一驱动电极313对应另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此时,保证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间隔最大即可,两个第一驱动电极313可均以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中的左侧的一个的左侧边为对齐线,从而防止压偏。同理的,第二高压电极135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第二高压电极135的设置也可以如上所述。
请再次参照图2,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13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宽度和两第一高压电极133之间的间距之和;
和/或,当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时,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和两第二高压电极135之间的间距之和。
当所述第一高压电极133和第二高压电极135均为两个时,可以理解的,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的间距大于第一高压电极133与第二高压电极135之间的间距,故第一驱动电极313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宽度以及两者之间间距的总和,和/或,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以及两者之间间距的总和。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地增大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的距离,将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宽度以及两者之间间距的总和,且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以及两者之间间距的总和,如此,可进一步防止压偏时将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高压电极135进行对接短路,提高防护性。
当然,为了实现更好地电连接,将第一驱动电极313的宽度大于等于一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宽度和两第一高压电极133之间的间距之和,且,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大于等于一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和两第二高压电极135之间的间距之和,从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至少能够保证第一驱动电极313至少与一第一高压电极133压接,第二驱动电极315与至少一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从而提高了连接稳定性,保证传输效果。
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绑定电极131的宽度均相同,任意两个绑定电极131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绑定电极131的宽度范围为0.1mm~0.2mm,相邻的两绑定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为0.2mm~0.25mm。
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加工,多个绑定电极131的宽度相同,且任意两个绑定电极131之间的间距相同。本实施例中,因空间限制绑定电极131的宽度不宜过大,且因加工操作的局限,其宽度也不宜过小,此处设定绑定电极131的宽度范围为0.1mm~0.2mm,例如,0.1mm、0.14mm、0.18mm等,相邻的两绑定电极131之间的间距为0.2mm~0.25mm,例如,0.22mm、0.24mm、0.25mm等,如此,以第一高压电极133和第二高压电极135的宽度均为0.14mm,两绑定电极131之间的宽度为0.22为例,则对应的,可以设定第一驱动电极313和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均为0.36mm,从而既能够保证足够大的间隔距离,同时也能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相应调整。
请参照图4,可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主板70,所述驱动部31通过所述电路板50与所述主板70电连接,所述驱动部31与所述主板70相电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限流电阻71。
可以理解的,为了电器件的设置,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有主板70,其通过电路板50与驱动部31进行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性,在驱动部31与主板70相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限流电阻71,该限流电阻71可以起到分压的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绑定电极131处的电压不至于过大,如此即使有意外压偏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较大的电流击穿现象,有效降低烧伤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71内的电流范围为小于等于1A。
本实施例中,限流电阻71的阻值需要较大,根据实验验证,在保证限流电阻71内的电流范围小于等于1A的情况下,可以将危险降为最低,从而保证加工的安全性。故而,此处限流电阻71的阻值可以根据实际施加的电压来进行设定,不同的显示面板100对应的电压不同。
请继续参照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50设有两个,每一所述电路板50通过一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所述主板70;
和/或,所述限流电阻71位于所述主板70上。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50设置有两个,驱动部31设置有三个及以上,若干驱动部31对应连接于一电路板50,剩余的驱动部31连接于另一个电路板50,从而可以方便加工电路板50,减少材料成本。同时,每一个电路板50通过柔性电路板90连接于主板70,能够使得电路板50与主板70之间的设置相对自由,无需保持在同一平面,方便进行后续空间位置的调整。
在有无两个电路板50的基础上,将限流电阻71设于主板70上,从而可以减少电路板50与驱动部31的空间,使其体积进一步减小,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提高显示效果。此外,在两个电路板50的基础上,在主板70上设置的栅极高压导线和开关高压导线分两路分别连接到两个电路板50上,再在电路板50分为多路到每一个驱动部31上,再对应传输到驱动部31的驱动电极311上,与至少两高压电极压接,将信号和电能传输至阵列基板10。
请结合图5和图6,当然,在多个绑定电极131中,也会出现不相邻的高压电极,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绑定电极131中包括栅极高压电极组和开关高压电极组,栅极高压电极组包括若干栅极高压电极137,开关高压电极组包括若干开关高压电极139,栅极高压电极组和开关高压电极组之间设有虚拟电极136或低压电极138。
本实施例中,当阵列基板10的绑定部13在设计时,当遇到有两种以上的高压电极时,可以选择性的隔开两种高压电极,从而在根源上消除不同中高压电极压偏对接后出现的短路烧伤问题,提高安全性。栅极高压电极137和开关高压电极139相邻设置时,可以在两者之间增设虚拟电极136或低压电极138,虚拟电极136即具有与其他电极相同的位置设置,但是其长度远小于其他绑定电极131,从而在压接时并不参与连接,仅起到隔开两个高压电极的作用,增大安全加工距离,提高安全性和产品良率。同理的,可在两个高压电极直接设置低压电极138,例如在栅极高压电极137和开关高压电极139之间设置有时序控制电极(CK1/CK2)等低压电极138,也可以增大栅极高压电极137和开关高压电极139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即使压偏时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请结合图7和图2,本申请又提出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和驱动件30,所述阵列基板10包括显示部11和设于所述显示部11一侧的绑定部13,所述绑定部13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131,多条所述绑定电极13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所述驱动件30包括驱动部31,驱动部31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311,所述驱动电极311与所述绑定电极13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所述阵列基板10和所述驱动部31;
步骤S2:将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133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311合并为一体,将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135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合并为一体;
步骤S3:再将合并后的驱动电极311与对应的第一高压电极133或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剩余的驱动电极311与剩余的绑定电极131一一对应压接,完成绑定部13与驱动部31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是在阵列基板10上的绑定部13已经设计并制作好的情况下,且在不更换阵列基板10的基础上,为了改善两种相邻的高压电极压偏引发的短路烧伤情况,故而在制作驱动部31时,也即在选择或制作覆晶薄膜片时,对该覆晶薄膜片的一种改进。步骤S1中,具体地,该阵列基板10上的多条绑定电极13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133,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135,每一驱动部31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311,相邻两第一高压电极133的距离、相邻两第二高压电极135的距离以及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多个驱动电极311与至少两个第一高压电极133、至少两个第二高压电极135一一对应设置。此时,步骤S2中,将与第一高压电极133对应的至少两个驱动电极311合并对接为一体结构,例如,第一高压电极133为两个时,此时,对应的驱动电极311也为两个,移动靠近第二高压电极135的驱动电极311,使其向远离第二高压电极135的方向靠近另一驱动电极311,两个驱动电极311合并为第一驱动电极313,对应地,移动与两第二高压电极135对应的一个驱动电极311,也是移动靠近第一高压电极133对应的驱动电极311,使其向远离第一高压电极133的方向靠近另一驱动电极311,两者合并为第二驱动电极315,如此,第一驱动电极313的宽度和第二驱动电极315的宽度均大于原有的驱动电极311的宽度,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驱动电极315之间的间距也随着移动增大。
然后再执行步骤S3,将合并后的驱动电极311与对应的第一高压电极133或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剩余的驱动电极311与剩余的绑定电极131一一对应压接,完成绑定部13与驱动部31的电连接,此处,即第一驱动电极313与两第一高压电极133压接,第二驱动电极315与两第二高压电极135压接,因间距和宽度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压接对准的难度,并减少压偏的几率,有效改善第一驱动电极313与第二高压电极135对接短路的情况,从而有效保证加工安全性,提高产品良率。
可选的,为了保证连接稳定性,将两个驱动电极311合并为第一驱动电极313后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从而保证与第一高压电极133的压接稳定性,第二驱动电极315也同上设置。
请参照图8,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400,所述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所述显示面板100为如上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由于该显示装置400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是上述任意一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由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背光模组200包括背光源、导光板、增光片或扩散片等,导光板可以将点光源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出射,增光片可以通过增加出射光的亮度,扩散片可以增加出射光的出射角度,从而为显示面板100提供较为均匀且稳定的光源。显示面板100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正上方,从而能够较好接收背光模组200的出射光。
当然,显示装置400还包括固定背光模组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边框与其他支撑件,从而为显示装置400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设于所述显示部一侧的绑定部,所述绑定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其特征在于:
多条所述绑定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两相邻设置的驱动电极中的一者与对应的第一高压电极组中的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压接固定,另一者与对应的第二高压电极组中的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压接固定,两所述驱动电极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与第二高压电极组之间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定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压接的驱动电极为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压接的驱动电极为第二驱动电极;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一高压电极的侧边对齐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侧边与距离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最远的第二高压电极的侧边对齐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的宽度和两第一高压电极之间的间距之和;
和/或,当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高压电极时,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一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的宽度和两第二高压电极之间的间距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绑定电极的宽度均相同,任意两个绑定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绑定电极的宽度范围为0.1mm~0.2mm,相邻的两绑定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2mm~0.2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连接的主板和电路板,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主板相电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限流电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阻内的电流范围为小于等于1A。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两个,每一所述电路板通过一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所述主板;
和/或,所述限流电阻位于所述主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电极中包括栅极高压电极组和开关高压电极组,所述栅极高压电极组和所述开关高压电极组之间设有虚拟电极或低压电极。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部和设于所述显示部一侧的绑定部,所述绑定部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绑定电极,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绑定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压电极组和第二高压电极组,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高压电极,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二高压电极,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绑定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驱动部;
将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极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合并为一体,将与所述第二高压电极对应的至少两驱动电极合并为一体;
再将合并后的驱动电极与对应的第一高压电极或第二高压电极压接,剩余的驱动电极与剩余的绑定电极一一对应压接,完成绑定部与驱动部的电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071630.4A 2021-09-14 2021-09-14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14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630.4A CN113514975B (zh) 2021-09-14 2021-09-14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630.4A CN113514975B (zh) 2021-09-14 2021-09-14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975A true CN113514975A (zh) 2021-10-19
CN113514975B CN113514975B (zh) 2022-01-25

Family

ID=7806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1630.4A Active CN113514975B (zh) 2021-09-14 2021-09-14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49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070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7938A (ja) * 2002-08-28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電子部品の実装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721861A (zh) * 1999-11-16 2006-01-18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探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使用它的基板检测方法
JP2006108413A (ja) * 2004-10-06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ューズ及びヒューズの書き込み方法
CN10229822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压接检测装置
CN104297966A (zh) * 2014-10-11 2015-01-21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玻璃绑定fpc的方法
CN208597200U (zh) * 2018-07-20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柔性电路板
CN112864177A (zh) * 2021-02-05 2021-05-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861A (zh) * 1999-11-16 2006-01-18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探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使用它的基板检测方法
JP2004087938A (ja) * 2002-08-28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電子部品の実装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108413A (ja) * 2004-10-06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ューズ及びヒューズの書き込み方法
CN10229822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压接检测装置
CN104297966A (zh) * 2014-10-11 2015-01-21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玻璃绑定fpc的方法
CN208597200U (zh) * 2018-07-20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柔性电路板
CN112864177A (zh) * 2021-02-05 2021-05-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070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975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5688B1 (ko) 플렉시블 기판 및 전기 회로 구조체
CN108227268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12315B (zh) 显示装置
CN101231435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US9125330B2 (en) Pin structure and pin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WO2002101449A1 (fr)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H08510848A (ja) 多液晶セルを結合する装置の電気接続
JP4939964B2 (ja) 画像表示素子
US1193406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51497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989230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255487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66781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7283989B (zh) 压合装置及在显示面板上压合胶体的方法
US1194722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00230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US8419234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KR20010012979A (ko) 압착 접속 기판, 액정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2002217237A (ja) 平面表示装置
CN107833524B (zh) 一种芯片、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360683B (en) Display module
JP2000347592A (ja) 平面表示パネルの電極端子接続方法
WO2016114206A1 (ja) 実装基板の製造装置、及び実装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7086627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1107770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