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481B -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481B
CN113514481B CN202110923435.3A CN202110923435A CN113514481B CN 113514481 B CN113514481 B CN 113514481B CN 202110923435 A CN202110923435 A CN 202110923435A CN 113514481 B CN113514481 B CN 113514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double
shear wall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34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4481A (zh
Inventor
赵雪磊
蒋志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9234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4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4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4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涉及墙体检测技术领域,具有便于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步骤一: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的两面对应区域绘制铅位图,铅位图是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经纬线要求覆盖检测区域,并保持两面一致;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的两面分别放置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且在有平板探测器的一面,经纬线交汇点按序贴好铅字;步骤二:按铅字顺序依次通过第一升降架布置好X射线机及通过第二升降架布置好平板探测器,进行透照成像;步骤三:分别对数字成像图进行处理并保存,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按照铅字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法是一种无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检测套筒的灌浆饱满度和钢筋锚固长度。如图9,“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系统”主要包括便携式X射线机、平板探测器、数据传输系统、以及检测数据处理平台等,可以将检测结果数据化、实时显示;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方便数字化存储与传输。
双面叠合剪力墙从厚度方向划分为三层,内外两侧预制,通过桁架钢筋连接,中间是空腔,现场浇筑自密实混凝土。现场吊装后,上下构件的竖向钢筋和左右构件的水平钢筋在空腔内置、搭接,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实心墙体,共同承担荷载,与普通剪力墙相比,双面叠合剪力墙的优势有:板面光洁,整体性能好;结合面大,连接方式可靠;构件质量轻,安装难度低,施工速度快等。
但是,与灌浆套筒检测不同,双面叠合剪力墙的墙体就是一个大的连接器,“空腔+接缝”的检测区域面积大,宽度在1000~3000mm左右,而平板探测器(X射线接收设备)只有385mm,因此如何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具有便于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的两面对应区域绘制铅位图,铅位图是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经纬线要求覆盖检测区域,并保持两面一致;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的两面分别放置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且在有平板探测器的一面,经纬线交汇点按序贴好铅字;
步骤二:按铅字顺序依次通过第一升降架布置好X射线机及通过第二升降架布置好平板探测器,进行透照成像;
步骤三:分别对数字成像图进行处理并保存,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按照铅字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对混凝土检测的技术创新应用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上,且通过铅位图,并定制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满足对现场检测要求,以便于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的固定和移动,此时按照铅字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直观、高效,利于缺陷分析,便于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经纬线中经线跨度控制在小于30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架包括用于放置X射线机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设有固定X射线机的固定件,所述水平板下方有将水平板支离地面的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两组平行的两个连杆,每组中的两个连杆通过若干横杆连接,各个横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中的两个连杆与相邻组中的两个连杆上端分别铰接设置,且两组中的连杆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均延伸出两组连杆的两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均铰接有回形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远离水平板的一端与横杆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水平板与各个连杆的上端均存在间隙,与支撑框连接的横杆的两端均设有套在连杆外壁的移动套筒,所述连杆上设有限制移动套筒移动的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连杆外壁的挤压套筒,所述挤压套筒位于移动套筒下方,且所述挤压套筒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拨动杆;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上且位于水平板两端的第一卡杆,所述水平板上滑移连接有与第一卡杆相对的第二卡杆,所述水平板在第一卡杆和第二卡杆之间设有供X射线机放置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端固定在第一卡杆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穿出第二卡杆的螺纹杆,所述第二卡杆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卡杆方向移动,所述螺纹杆与第二卡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卡杆和第二卡杆在朝向X射线机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地面上放置有沿双面叠合剪力墙长度方向分布的放置台,所述固定板沿双面叠合剪力墙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放置台上表面上,所述放置台上设有驱动固定板移动的动力件。
优选地,所述动力件包括开设在放置台上表面且供固定板往返滑移的滑槽以及嵌设在固定板下端的若干与滑槽槽底抵触的滚珠,所述放置台在滑槽下方开设有驱动槽,所述滑槽槽底开设有与驱动槽连通的连通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过连通槽延伸至驱动槽内的主动板,所述主动板上设有导向柱以及T形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槽槽壁转动连接有L形的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开设有供导向柱滑入的开口槽,所述驱动槽槽壁在主动板下方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一驱动柱和第二驱动柱,所述第一驱动柱和第二驱动柱的连线经过转盘的圆心,所述放置台内设有驱动转盘转动的第一电机,当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柱先与摆杆远离开口槽的一侧边抵触,后与第一驱动杆竖边抵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架包括铰接在平板探测器背面的第一支撑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杆远离平板探测器一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穿入第二支撑杆内,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限制第一支撑杆位置的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与地面抵触的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上设有驱动第二支撑杆绕与抵触板铰接点摆动的摆动件。
优选地,所述抵触板周边均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摆动件包括设置在抵触板上的立板,所述立板上铰接有位于第二支撑杆与抵触板铰接点上方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立板的一端铰接有进入第二支撑杆一侧的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沿第二支撑杆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立板上设有驱动摆动杆转动的第二电机。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外的卡接套筒,所述卡接套筒朝向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同轴设有第二套筒,当第一支撑杆在第二支撑杆上的位置需要固定时,转动卡接套筒使得第二套筒与第二支撑杆的外壁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对混凝土检测的技术创新应用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上,且通过铅位图,并定制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满足对现场检测要求,以便于X射线机和平板探测器的固定和移动,此时按照铅字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直观、高效,利于缺陷分析,便于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密实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铅位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驱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滚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卡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双面叠合剪力墙;11、铅位图;111、铅字;12、X射线机;121、水平板;122、连杆;123、横杆;124、连接绳;125、支撑框;126、移动套筒;127、挤压套筒;1271、拨动杆;128、第一卡杆;1281、第二卡杆;1282、放置板;1283、螺纹杆;13、平板探测器;14、固定板;141、放置台;142、滑槽;143、滚珠;144、驱动槽;145、连通槽;146、主动板;147、导向柱;148、第一驱动杆;149、摆杆;1491、开口槽;15、转盘;151、第一驱动柱;152、第二驱动柱;153、第一电机;16、第一支撑杆;161、第二支撑杆;162、抵触板;163、配重块;164、立板;165、摆动杆;166、滑块;167、滑动槽;168、第二电机;17、卡接套筒;171、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如图1和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两面对应区域绘制铅位图11,铅位图11是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经纬线要求覆盖检测区域,并保持两面一致;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两面分别放置X射线机12和平板探测器13,且在有平板探测器13的一面,经纬线交汇点按序贴好铅字111(如图3);经纬线中经线跨度控制在小于300mm,最小值大于零即可,纬线按检测部位要求布置,通常分布在墙体底部、中部、和顶部。
步骤二:按铅字111顺序依次通过第一升降架布置好X射线机12及通过第二升降架布置好平板探测器13,进行透照成像;
步骤三:分别对数字成像图进行处理并保存,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按照铅字111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
如图2和图4,将X射线机12和平板探测器13对混凝土检测的技术创新应用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上,且通过铅位图11,并定制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满足对现场检测要求,以便于X射线机12和平板探测器13的固定和移动,此时按照铅字111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直观、高效,利于缺陷分析,便于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1现浇混凝土密实度。
如,对装配式住宅楼进行抽样检测,每栋楼抽检5层,每层1面墙,根据墙体面积确定测点数量,总计测点1440多个,发现多处不密实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振捣不充分:缺陷位于预制墙体底部桁架钢筋密集处,能够清晰看到缺陷部位与周边灰度有明显变化,初步判断为振捣不充分导致的不密实。
跑浆:缺陷位于预制墙体底部以及墙体接缝处,呈现不规则絮状,初步判断为现浇模具不密封导致的跑浆。
空洞:个别部位出现灰度与周围有明显差异的不规则区域,初步判断是有异物导致的空洞。
其它非缺陷分析:通过对X射线透照底片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到其它一些隐蔽信息,例如:桁架钢筋的规格、长度、分布情况;竖向及水平连接钢筋的插入、搭接情况;预制管线的部位;墙体破损区域的修补情况;预制墙与现浇墙的灌浆料差异、接缝处的接合情况等等。
如图4和图5,第一升降架包括用于放置X射线机12的水平板121,水平板121上设有固定X射线机12的固定件,水平板121下方有将水平板121支离地面的支撑件。当需要检测双面叠合剪力墙1时,支撑件便于将X射线机12支撑到所需高度,固定件便于水平板121固定X射线机12。
如图4和图5和图6,支撑件包括两组平行的两个连杆122,每组中的两个连杆122通过若干横杆123连接,各个横杆123沿连杆122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中的两个连杆122与相邻组中的两个连杆122上端分别铰接设置,且两组中的连杆122通过连接绳124连接,此时当需要支撑件工作时,将两组连杆122分别向相反方向拉动,直至连接绳124被拉直,此时两组连杆122上端铰接便于使得两组连杆122与地面形成三角形,便于提高支撑件的稳定性;水平板121的两端均延伸出两组连杆122的两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均铰接有回形的支撑框125,支撑框125远离水平板121的一端与横杆123通过合页铰接,水平板121与各个连杆122的上端均存在间隙,与支撑框125连接的横杆123的两端均设有套在连杆122外壁的移动套筒126,连杆122上设有限制移动套筒126移动的限位件。当支撑件工作时,滑动移动套筒126在连杆122上的位置,即可改变横杆123在连杆122上的位置,进而通过支撑框125改变了水平板121的位置,使得X射线机12的高度位置便于调节,进而增大X射线机12的工作范围。此时两个支撑框125与水平板121形成三角形,便于提高X射线机12支撑的稳定性,此外单独调节每个支撑框125的位置,即可调节X射线机12的位置,进而满足使用要求。
如图4和图5和图6,限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连杆122外壁的挤压套筒127,挤压套筒127位于移动套筒126下方,且挤压套筒127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拨动杆1271;此时挤压套筒127的设置限制了移动套筒126沿着连杆122向下移动,进而限制了移动套筒126的位置高度,当需要调节移动套筒126的位置时,只需要通过拨动杆1271转动挤压套筒127,即可使得挤压套筒127向上挤压移动套筒126使得横杆123上移,或者向下旋动挤压套筒127,使得移动套筒126靠自身重力再次与挤压套筒127抵触,调节方便。
如图4和图5和图6,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121上且位于水平板121两端的第一卡杆128,水平板121上滑移连接有与第一卡杆128相对的第二卡杆1281,水平板121在第一卡杆128和第二卡杆1281之间设有供X射线机12放置的放置板1282,放置板1282一端固定在第一卡杆128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穿出第二卡杆1281的螺纹杆1283,第二卡杆1281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卡杆128方向移动,螺纹杆1283与第二卡杆1281螺纹连接,第一卡杆128和第二卡杆1281在朝向X射线机12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
如图4和图5和图6,当需要将X射线机12固定在水平板121上时,先将X射线机12放置在放置板1282上,且一侧与第一卡杆128抵触,旋动螺纹杆1283,使得螺纹杆1283带动第二卡杆1281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卡杆128方向移动,便于X射线机12的固定和拆卸,橡胶垫的设置便于紧固X射线机12的位置。
如图4和图5和图6,为了使得X射线机12能够自动移动到下一个工位且能复位,因此支撑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14上,螺栓固定较为常见,因此不在附图中显示,地面上放置有沿双面叠合剪力墙1长度方向分布的放置台141,固定板14沿双面叠合剪力墙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放置台141上表面上,放置台141上设有驱动固定板14移动的动力件。当为了节约劳动力且便于X射线机12在移动到下一个工位时能够保持与前一个工位一样的距离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位置,因此将支撑件固定在固定板14上,动力件驱动固定板14沿着放置台14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便于提高X射线机12测量的准确性。
如图4和图5和图6,动力件包括开设在放置台141上表面且供固定板14往返滑移的滑槽142以及嵌设在固定板14下端的若干与滑槽142槽底抵触的滚珠143(如图7),滚珠143的设置便于减小固定板14与滑槽142槽底之间移动的摩擦力;放置台141在滑槽142下方开设有驱动槽144,滑槽142槽底开设有与驱动槽144连通的连通槽145,固定板14上设有通过连通槽145延伸至驱动槽144内的主动板146,主动板146可以在连通槽145内随着固定板14的移动而移动,主动板146上设有导向柱147以及T形第一驱动杆148,驱动槽144槽壁转动连接有L形的摆杆149,摆杆149的一端开设有供导向柱147滑入的开口槽1491,驱动槽144槽壁在主动板146下方转动连接有转盘15,转盘15上设有第一驱动柱151和第二驱动柱152,第一驱动柱151和第二驱动柱152的连线经过转盘15的圆心,放置台141内设有驱动转盘15转动的第一电机153,当转盘15转动时,第一驱动柱151先与摆杆149远离开口槽1491的一侧边抵触,后与第一驱动杆148竖边抵触。
如图4和图5和图6,当转盘15转动时,第一驱动柱151先与摆杆149远离开口槽1491的一侧边抵触,随着转盘15的继续转动,第一驱动柱151将摆杆149的一端向上挤压,使得摆杆149的另一端带动导向柱147向一侧移动,进而使得主动板146也随着移动,此时导向柱147始终在开口槽1491内移动,随后第一驱动柱151与摆杆149分离,并与第一驱动杆148竖边抵触,此时随着转盘15的转动第一驱动柱151挤压第一驱动杆148向另一侧移动,进而实现主动板146的往返移动,最后随着转盘15的转动,第一驱动柱151与第一驱动杆148分离,第二驱动柱152与摆杆149远离开口槽1491的另一侧抵触,以此往返驱动主动板146往返移动,使得主动板146带动固定板14使得X射线机12能够自动移动到下一个工位且复位,当X射线机12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工作后,工作者可以推动放置台141,此时在放置台141下端面四个角点处设置带有自锁的滚轮,当需要移动时推动放置台141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即可,此时便于X射线机12工作。
如图2和图8,第二升降架包括铰接在平板探测器13背面的第一支撑杆16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6远离平板探测器13一侧的第二支撑杆161,第一支撑杆16一端穿入第二支撑杆161内,第二支撑杆161上设有限制第一支撑杆16位置的定位件,第二支撑杆161远离第一支撑杆16的一端铰接与地面抵触的抵触板162,抵触板162上设有驱动第二支撑杆161绕与抵触板162铰接点摆动的摆动件。摆动件驱动第二支撑杆161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杆161带动第一支撑杆16以及平板探测器13向双面叠合剪力墙1,此时使得平板探测器13抵触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墙面上,定位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61的总长度可以调节,便于调节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当平板探测器13不与墙面进行贴合时,此时平板探测器13与第一支撑杆16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8,抵触板162周边均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63,配重块163可以起到限制抵触板162移动的目的,便于平板探测器13工作,摆动件包括设置在抵触板162上的立板164,立板164上铰接有位于第二支撑杆161与抵触板162铰接点上方的摆动杆165,此时第二支撑杆161也可以交接在立板164上,摆动杆165远离立板164的一端铰接有进入第二支撑杆161一侧的滑块166,第二支撑杆161上开设有沿第二支撑杆161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167,滑块166滑移连接在滑动槽167内,此时滑块166从滑动槽167内出不来,滑块166与滑动槽167连接可以为燕尾槽连接,此时滑动槽167延伸出第二支撑杆161远离第一支撑杆16的一端,立板164上设有驱动摆动杆165转动的第二电机168。当第二电机168驱动摆动杆165转动时,使得滑块166在滑动槽167内移动,此时驱动第二支撑杆161也摆动,进而便于驱动平板探测器13向远离或者靠近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方向移动。
如图2和图8,定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6外的卡接套筒17,卡接套筒17朝向第二支撑杆161的一端同轴设有第二套筒171,当第一支撑杆16在第二支撑杆161上的位置需要固定时,转动卡接套筒17使得第二套筒171与第二支撑杆161的外壁螺纹连接。此时第二套筒171与第二支撑杆161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杆16在第二支撑杆161上的位置被固定,操作方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两面对应区域绘制铅位图(11),铅位图(11)是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经纬线要求覆盖检测区域,并保持两面一致;在双面叠合剪力墙(1)的两面分别放置X射线机(12)和平板探测器(13),且在有平板探测器(13)的一面,经纬线交汇点按序贴好铅字(111);
步骤二:按铅字(111)顺序依次通过第一升降架布置好X射线机(12)及通过第二升降架布置好平板探测器(13),进行透照成像;
步骤三:分别对数字成像图进行处理并保存,根据底片灰度值判断混凝土密实度情况,按照铅字(111)的顺序保证底片的连续性;
所述第一升降架包括用于放置X射线机(12)的水平板(121),所述水平板(121)上设有固定X射线机(12)的固定件,所述水平板(121)下方有将水平板(121)支离地面的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14)上,地面上放置有沿双面叠合剪力墙(1)长度方向分布的放置台(141),所述固定板(14)沿双面叠合剪力墙(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放置台(141)上表面上,所述放置台(141)上设有驱动固定板(14)移动的动力件;
所述动力件包括开设在放置台(141)上表面且供固定板(14)往返滑移的滑槽(142)以及嵌设在固定板(14)下端的若干与滑槽(142)槽底抵触的滚珠(143),所述放置台(141)在滑槽(142)下方开设有驱动槽(144),所述滑槽(142)槽底开设有与驱动槽(144)连通的连通槽(145),所述固定板(14)上设有通过连通槽(145)延伸至驱动槽(144)内的主动板(146),所述主动板(146)上设有导向柱(147)以及T形第一驱动杆(148),所述驱动槽(144)槽壁转动连接有L形的摆杆(149),所述摆杆(149)的一端开设有供导向柱(147)滑入的开口槽(1491),所述驱动槽(144)槽壁在主动板(146)下方转动连接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上设有第一驱动柱(151)和第二驱动柱(152),所述第一驱动柱(151)和第二驱动柱(152)的连线经过转盘(15)的圆心,所述放置台(141)内设有驱动转盘(15)转动的第一电机(153),当转盘(15)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柱(151)先与摆杆(149)远离开口槽(1491)的一侧边抵触,后与第一驱动杆(148)竖边抵触;
所述第二升降架包括铰接在平板探测器(13)背面的第一支撑杆(16)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6)远离平板探测器(13)一侧的第二支撑杆(161),所述第一支撑杆(16)一端穿入第二支撑杆(161)内,所述第二支撑杆(161)上设有限制第一支撑杆(16)位置的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撑杆(161)远离第一支撑杆(16)的一端铰接与地面抵触的抵触板(162),所述抵触板(162)上设有驱动第二支撑杆(161)绕与抵触板(162)铰接点摆动的摆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经纬线中经线跨度控制在小于3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两组平行的两个连杆(122),每组中的两个连杆(122)通过若干横杆(123)连接,各个横杆(123)沿连杆(122)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中的两个连杆(122)与相邻组中的两个连杆(122)上端分别铰接设置,且两组中的连杆(122)通过连接绳(124)连接,所述水平板(121)的两端均延伸出两组连杆(122)的两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均铰接有回形的支撑框(125),所述支撑框(125)远离水平板(121)的一端与横杆(123)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水平板(121)与各个连杆(122)的上端均存在间隙,与支撑框(125)连接的横杆(123)的两端均设有套在连杆(122)外壁的移动套筒(126),所述连杆(122)上设有限制移动套筒(126)移动的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连杆(122)外壁的挤压套筒(127),所述挤压套筒(127)位于移动套筒(126)下方,且所述挤压套筒(127)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拨动杆(1271);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121)上且位于水平板(121)两端的第一卡杆(128),所述水平板(121)上滑移连接有与第一卡杆(128)相对的第二卡杆(1281),所述水平板(121)在第一卡杆(128)和第二卡杆(1281)之间设有供X射线机(12)放置的放置板(1282),所述放置板(1282)一端固定在第一卡杆(128)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穿出第二卡杆(1281)的螺纹杆(1283),所述第二卡杆(1281)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卡杆(128)方向移动,所述螺纹杆(1283)与第二卡杆(128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卡杆(128)和第二卡杆(1281)在朝向X射线机(12)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162)周边均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63),所述摆动件包括设置在抵触板(162)上的立板(164),所述立板(164)上铰接有位于第二支撑杆(161)与抵触板(162)铰接点上方的摆动杆(165),所述摆动杆(165)远离立板(164)的一端铰接有进入第二支撑杆(161)一侧的滑块(166),所述第二支撑杆(161)上开设有沿第二支撑杆(161)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167),所述滑块(166)滑移连接在滑动槽(167)内,所述立板(164)上设有驱动摆动杆(165)转动的第二电机(16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6)外的卡接套筒(17),所述卡接套筒(17)朝向第二支撑杆(161)的一端同轴设有第二套筒(171),当第一支撑杆(16)在第二支撑杆(161)上的位置需要固定时,转动卡接套筒(17)使得第二套筒(171)与第二支撑杆(161)的外壁螺纹连接。
CN202110923435.3A 2021-08-12 2021-08-12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514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3435.3A CN113514481B (zh) 2021-08-12 2021-08-12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3435.3A CN113514481B (zh) 2021-08-12 2021-08-12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481A CN113514481A (zh) 2021-10-19
CN113514481B true CN113514481B (zh) 2024-01-09

Family

ID=7806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3435.3A Active CN113514481B (zh) 2021-08-12 2021-08-12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448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08150U (zh) * 2009-10-14 2010-06-16 国营红阳机械厂 X射线内部缺陷准确定位标尺
JP2012013421A (ja) * 2010-06-29 2012-01-19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コリメータモジュー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列x線検出器並びにx線ct装置
JP2012193986A (ja) * 2011-03-15 2012-10-11 Taisei Corp 余裕深度処分ピット内充填材打設システムおよび打設方法
CN102759537A (zh) * 2012-07-17 2012-10-31 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核电站放射性环境下焊缝的射线检测方法
JP2014122805A (ja) * 2012-12-20 2014-07-03 Japan Radio Co Ltd 非破壊探査装置および探査支援装置
CN204037609U (zh) * 2014-08-20 2014-12-24 山东龙翔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便携推车
CN205720055U (zh) * 2015-12-03 2016-11-23 北京铁科工程检测中心 一种混凝土射线内部探伤检测装置
CN106767676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空间垂向分布点位置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6845011A (zh) * 2017-02-16 2017-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型燃气轮机叶片数字射线分区探测方法
CN106959310A (zh) * 2017-04-21 2017-07-18 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数字射线直接成像的复合材料界面形貌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567993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江苏方建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 套筒灌浆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CN111189858A (zh) * 2020-01-09 2020-05-22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双面叠合剪力墙层间竖向钢筋连接质量的x射线检测方法
WO2021068287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身pet-ct联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1568A1 (de) * 2001-10-23 2003-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eines Streustrahlenrasters auf einen Röntgendetektor
DE102019207899B4 (de) * 2019-05-29 2021-07-1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Röntgenbildgebungs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 Detektionseinheit mit einem Streustrahlenkollimator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08150U (zh) * 2009-10-14 2010-06-16 国营红阳机械厂 X射线内部缺陷准确定位标尺
JP2012013421A (ja) * 2010-06-29 2012-01-19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コリメータモジュー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列x線検出器並びにx線ct装置
JP2012193986A (ja) * 2011-03-15 2012-10-11 Taisei Corp 余裕深度処分ピット内充填材打設システムおよび打設方法
CN102759537A (zh) * 2012-07-17 2012-10-31 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核电站放射性环境下焊缝的射线检测方法
JP2014122805A (ja) * 2012-12-20 2014-07-03 Japan Radio Co Ltd 非破壊探査装置および探査支援装置
CN204037609U (zh) * 2014-08-20 2014-12-24 山东龙翔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便携推车
CN205720055U (zh) * 2015-12-03 2016-11-23 北京铁科工程检测中心 一种混凝土射线内部探伤检测装置
CN106767676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空间垂向分布点位置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6845011A (zh) * 2017-02-16 2017-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型燃气轮机叶片数字射线分区探测方法
CN106959310A (zh) * 2017-04-21 2017-07-18 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数字射线直接成像的复合材料界面形貌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567993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江苏方建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 套筒灌浆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WO2021068287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身pet-ct联用装置
CN111189858A (zh) * 2020-01-09 2020-05-22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双面叠合剪力墙层间竖向钢筋连接质量的x射线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481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0110B (zh)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040754B (zh) 有限土体刚性挡墙土压力模型试验装置
CN107084996A (zh) 一种隧道二衬质量雷达检测多功能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4481B (zh)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CN110453599A (zh) 一种可自拆换车架的桥梁检测车
CN114674538B (zh) 一种公路桥梁承载力检测装置
CN111719602B (zh) 一种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
CN209978866U (zh) 一种用于钢筋套筒现场灌浆质量的检验装置
CN113865521B (zh) 一种检测模板内侧平整度的装置及操作方法
CN112684815A (zh) 一种桥梁转体状态智能控制系统
CN208012968U (zh) 一种混凝土板材承载力检测装置
CN216051189U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预制板检测装置
CN111395176A (zh) 一种基于便捷化的移动模架下放、拆除施工方法
CN207435919U (zh) 一种放张装置
CN211085948U (zh) 一种建筑材料承重能力检测装置
CN210049110U (zh) 桥墩调节装置及桥墩调节系统
CN214668179U (zh) 一种智能测量及快速装夹试验台
CN213813167U (zh) 一种中小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模型载荷试验装置
CN213985011U (zh) 一种用于评估工程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的样品
CN215449290U (zh) 一种水泥试块凝结时间检测装置
CN113252461B (zh) 一种桩基静载测试用的液压施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14143A (zh) 一种板厚控制器
CN218546322U (zh) 建筑工程用钢材强度检测装置
CN213422787U (zh) 一种用于检测桥梁伸缩装置夹持性能的夹持装置
CN218330917U (zh) 一种山区道路支护与桥梁竹结构模型加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