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3662B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3662B
CN113503662B CN202110816842.4A CN202110816842A CN113503662B CN 113503662 B CN113503662 B CN 113503662B CN 202110816842 A CN202110816842 A CN 202110816842A CN 113503662 B CN113503662 B CN 113503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ing system
gas
air conditioning
liquid separato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68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3662A (zh
Inventor
许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68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3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3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第一控制阀位于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换热结构之间,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气液分离器,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辅热支路与压缩机的排气端和气液分离器连通,第一控制阀控制压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换热结构,冷媒流经换热结构进行放热,从而加热气液分离器,加快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冷媒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液击风险。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的过程中,例如在除霜结束后,气液分离器内会积聚大量液态冷媒。由于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蒸发缓慢,导致空调器制热效率降低,而且大量液态冷媒持续聚集在气液分离器内,增加了压缩机的液击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通过增设辅热支路,利用热泵原理加热气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冷媒,加快液态冷媒蒸发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液击风险。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执行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所述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结构之间,所述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辅热支路与压缩机的排气端和气液分离器连通,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第一控制阀控制压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换热结构,冷媒流经换热结构进行放热,从而加热气液分离器,加快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冷媒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液击风险;而且相对于电加热的方式,采用热泵原理加热更加节能、加热更加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为电磁阀和毛细管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与所述换热结构相连通的第三节流阀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所述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结构之间,所述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以使所述换热结构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辅热支路与压缩机的排气端和气液分离器连通,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当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较多,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从而使压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辅热支路进入换热结构,冷媒流经换热结构进行放热,从而加热气液分离器,加快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冷媒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降低了压缩机的液击风险;而且相对于电加热的方式,采用热泵原理加热更加节能、加热更加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包括:当所述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其中,所述除霜运行包括采用所述主回路的冷媒除霜;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当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与所述换热结构相连通的第三节流阀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还包括:当所述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其中,所述除霜运行包括采用所述主回路的冷媒除霜;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空调系统不满足除霜运行结束的条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由于控制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由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由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号:
主回路100;
压缩机110;气液分离器120;四通阀130;室内机换热器14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室外机换热器170;
辅热支路200;第一控制阀210;换热结构220;第二控制阀230;第三节流阀240;辅助换热器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用于挂壁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风管式空调器或中央空调等空调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主回路100,主回路100包括压缩机110、室内机换热器140、室外机换热器170和气液分离器120。冷媒在压缩机110、室内机换热器140、室外机换热器170和气液分离器120中循环,实现室内机换热器140的蒸发或冷凝,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辅热支路200。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与压缩机110的排气端连通,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辅热支路200可以连接于主回路100的对应位置,例如与室内机换热器140并联,从而利用主回路100的冷媒实现辅热支路200的冷媒供给。当然,辅热支路200还可以包括辅助换热器250,辅热支路200与室内机换热器14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之间的连接管路并联,从而利用压缩机110和气液分离器120的冷媒实现辅热支路200的冷媒供给。
辅热支路20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控制阀210和换热结构220。第一控制阀210位于辅热支路200的第一端与换热结构220之间,第一控制阀210用于控制换热结构220与压缩机110的排气端之间的通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阀210可以为电磁阀,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的通断;也可以采用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的通断,还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的流量。换热结构220设置于气液分离器120内部,例如位于气液分离器120的底部,换热结构220还可以设置于气液分离器120外表面,在此不再具体限定。换热结构220可以为类似于换热器的结构,换热结构220的内腔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内腔不连通,即换热结构220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120内的冷媒不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控制阀210打开,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辅热支路200流入换热结构220,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换热结构220释放热量,从而与气液分离器120发生热交换,放热后的冷媒回流至主回路100,继续参与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冷媒释放的热量能够加快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气液分离器120积聚的液态冷媒蒸发从而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而且,通过加热气液分离器120使液态冷媒蒸发,能够降低压缩机110的液击风险,提升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延长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主回路100增设辅热支路200,采用热泵原理实现对气液分离器120的加热,相对于电加热的方式更加节能、加热更加均匀。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位于主回路100中的四通阀13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四通阀130用于切换空调系统的冷媒的流向,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可以位于压缩机110的排气端和四通阀130之间,也可以位于四通阀130和室内机换热器140之间,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分别位于室内机换热器14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之间,第一节流阀150位于空调室内机一侧,第二节流阀160位于空调室外机一侧。第一节流阀150用于对流出室内机换热器140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第二节流阀160用于对流入室外机换热器170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均用于提高空调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流阀15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从而能够通过调节开度实现对流出室内机换热器140的冷媒流量的控制。第一节流阀150还可以为电磁阀和毛细管的组合,毛细管能够实现对流出室内机换热器140的冷媒的节流,电磁阀能够控制管路的通断,从而便于对主回路100和辅热支路200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流阀16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从而能够通过调节开度实现对流入室外机换热器170的冷媒流量的控制。第二节流阀160还可以为毛细管,能够实现对流入室外机换热器170的冷媒的节流。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连接于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之间,辅热支路200中流经换热结构220后的冷媒进入主回路100,并通过第二节流阀16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换热后,再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20和压缩机110中,实现冷媒循环,从而使换热结构220能够持续加热气液分离器120,提高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效率,减少辅热支路200运行的时长,降低对主回路100运行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的辅热支路200还包括第二控制阀230,第二控制阀230位于换热结构220和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第二控制阀230用于控制换热结构220与室外机换热器170之间的通断,也用于控制换热结构220与室内机换热器140之间的通断,从而保证了主回路100运行时,辅热支路200不会存在冷媒聚集的问题,保证了主回路100的正常运行。第二控制阀230可以为电磁阀,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的通断;也可以采用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的通断,还能够控制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的流量。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主回路100和辅热支路200。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回路100与上一个实施例的主回路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可适当参考上一个实施例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辅热支路200包括第一控制阀210、换热结构220、第三节流阀240和辅助换热器250。第一控制阀210和换热结构22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可适当参考上一个实施例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第三节流阀240和辅助换热器250均与换热结构220相连通,第三节流阀240位于辅助换热器250与换热结构220之间,辅助换热器250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连通。第三节流阀240用于对流入辅助换热器250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节流阀24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从而能够通过调节开度实现对流入辅助换热器250的冷媒流量的控制。第二节流阀160还可以为毛细管,能够实现对流入辅助换热器250的冷媒的节流。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流经换热结构220放热,并通过辅助换热器250换热后,再回流至气液分离器120和压缩机110中,实现冷媒循环,从而使换热结构220能够持续加热气液分离器120,提高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效率,减少辅热支路200运行的时长,降低对主回路100运行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辅热支路200中单独设置辅助换热器250,避免与主回路100共同室外机换热器170,简化了辅热支路200和主回路100的控制逻辑。可以理解的是,辅助换热器250可以与室外机换热器170并排设置。或者,辅助换热器25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设置为一体结构,并通过采用不同的接管方式分别连接主回路100和辅热支路200。
参照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301:获取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以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10和气液分离器120。气液分离器120用于分离空调系统的冷媒回路中的液体冷媒和气态冷媒,使气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110,液体冷媒存留在气液分离器120内,待液态冷媒蒸发后再回流至压缩机110,避免液体冷媒直接回流至压缩机110导致压缩机110发生液击现象。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在执行某些运行程序后,例如制热模式下除霜运行结束后,或者制热模式下回油运行结束后,气液分离器120会积聚大量的液态冷媒,此时空调系统中参与冷媒循环的冷媒量减少,导致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下降。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为检测到气液分离器120积聚的液态冷媒的量,也可以为等待空调系统执行了某些运行程序结束后等等。当空调系统获取上述运行状态,例如检测到气液分离器120内液体冷媒的量达到预设值,或者空调系统除霜运行结束,可以认为此时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进行防积液运行的条件。
举例来说,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如果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室外机换热器170会产生结霜现象,当霜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空调系统需要进行除霜运行;除霜运行结束后,气液分离器120中会积聚大量液态冷媒,因为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蒸发缓慢,所以空调系统继续制热时制热速度降低,此时可以认为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进行防积液运行的条件。
再举例来说,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当压缩机110缺油时,空调系统需要进行回油运行,此时需要利用气液两相冷媒冲刷冷媒回路的管路中残留的油,使油尽快回到压缩机110中;回油运行结束后,气液分离器120中会积聚大量液态冷媒,因为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蒸发缓慢,所以空调系统继续制热时制热速度降低,此时可以认为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进行防积液运行的条件。
S302:根据运行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210打开,以使换热结构220加热气液分离器120。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辅热支路200,辅热支路200与压缩机110的排气端和气液分离器120连通,辅热支路200包括第一控制阀210和换热结构220,换热结构220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从而加热气液分离器120。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进行防积液运行的条件,控制第一控制阀210打开,第一控制阀210打开后,压缩机110的排气端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辅热支路200进入换热结构220,冷媒流经换热结构220时进行放热,从而加热气液分离器120,进而加热气液分离器120内的液态冷媒,加快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冷媒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提高了冷媒循环中冷媒的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而且,通过加热气液分离器120使液态冷媒蒸发,能够降低压缩机110的液击风险,提升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延长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302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401:当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
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主回路100和辅热支路200。主回路100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30、室内机换热器14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室外机换热器170和气液分离器120。辅热支路200包括第一控制阀210、换热结构220、第二控制阀230,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位于压缩机110和四通阀130之间,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位于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辅热支路200与主回路100断开,主回路100的冷媒流向为依次压缩机110、室内机换热器14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室外机换热器170、气液分离器120,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10。当空调系统进入除霜运行,四通阀130换向,主回路100的冷媒流向依次为压缩机110、室外机换热器170、第二节流阀160、第一节流阀150、室外机换热器170、气液分离器120,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10。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四通阀130换向,空调系统继续进入制热模式,此时气液分离器120中会积聚大量液态冷媒,因为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蒸发缓慢,所以空调系统制热速度降低,此时空调系统需要进行防积液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判断空调系统是否为除霜结束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进行判断,当空调系统获取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大于设定值,则可以认为空调系统处于除霜结束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可以通过热泵原理除霜,即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除霜,即通过四通阀130换向,使主回路100切换至制冷模式,实现除霜。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还可以通过电加热除霜,例如在室外机换热器170加装电加热模块,或者在室外机换热器170加装热风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至少包括通过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进行除霜时,气液分离器120才存在积聚大量液态冷媒的工况,空调系统才需要进行防积液运行。
S402:控制第一控制阀210、第二控制阀230和第二节流阀160打开,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进行防积液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打开,使辅热支路200与主回路100连通。控制第二节流阀160打开,使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70连通。控制第一节流阀150关闭,使主回路100中室内机换热器14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之间的连接断开,并使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与室内机换热器140断开。此时压缩机110的排气端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无法通过主回路100循环,进而从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流入,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换热结构220冷凝放热,变为液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冷媒,放热后的冷媒从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至主回路100,并通过第二节流阀160节流降压后,再经过室外机换热器170进行蒸发吸热后,变为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20并通过压缩机110的回气端进行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完成一个系统循环。冷媒释放的热量与气液分离器120发生热交换,能够加快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气液分离器120积聚的冷媒蒸发从而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而且防积液运行不会积聚液态冷媒,最终实现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而且,通过加热气液分离器120使液态冷媒蒸发,能够降低压缩机110的液击风险,提升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延长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均为电磁阀,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均为电子膨胀阀。当空调系统进行防积液运行,第二节流阀160可以根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自动调节开度。举例来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可以依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进出口温度的差值确定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从而进行开度的调节。
另外,本实施例的步骤S402中,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可以同时控制打开,或者先后控制打开;另外,第二节流阀160打开和第一节流阀150关闭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可以先后进行控制,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402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501: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压缩机110的排气管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根据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可以判断出压缩机110的运行状态,进而判断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是否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S502: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关闭,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已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可以退出防积液运行,从而减少对空调室内机制热效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温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系统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系统的部分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当空调系统退出防积液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关闭,使辅热支路200与主回路100断开,压缩机110排出的冷媒不进入辅热支路200。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使主回路100接通,此时主回路100实现冷媒循环,空调系统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保证了空调系统制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为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阀150一般设置为全开状态,从而加快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而第二节流阀160可以根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自动调节开度。举例来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可以依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进出口温度的差值确定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从而进行开度的调节。
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402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601: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
S602: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再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或者先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在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具体方式在此不再限定。
根据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可以判断出压缩机110的运行状态,进而判断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是否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S603:当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关闭,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已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可以退出防积液运行,从而减少对空调室内机制热效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温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系统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系统的部分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当空调系统退出防积液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230关闭,使辅热支路200与主回路100断开,压缩机110排出的冷媒不进入辅热支路200。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使主回路100接通,此时主回路100实现冷媒循环,空调系统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保证了空调系统制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为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阀150一般设置为全开状态,从而加快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而第二节流阀160可以根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自动调节开度。举例来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可以依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进出口温度的差值确定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从而进行开度的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2和步骤S601至步骤S603可以同时进行,即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两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满足时,空调系统退出防积液运行。
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402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701: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压缩机110的排气管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
S702: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
S703: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
S704: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还不能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此时空调系统需要继续进行防积液运行,直至空调系统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能够满足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才退出防积液运行,进入制热模式,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热效果。
参照图8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302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801:当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以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空调系统包括主回路100和辅热支路200。主回路100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30、室内机换热器14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室外机换热器170和气液分离器120。辅热支路200包括第一控制阀210、换热结构220、第三节流阀240和辅助换热器250,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位于压缩机110和四通阀130之间,辅热支路200的出口端位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辅热支路200与压缩机110断开,压缩机110排出的冷媒不进入辅热支路200。主回路100的冷媒流向为依次压缩机110、室内机换热器140、第一节流阀150、第二节流阀160、室外机换热器170、气液分离器120,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10。当空调系统进入除霜运行,四通阀130换向,主回路100的冷媒流向依次为压缩机110、室外机换热器170、第二节流阀160、第一节流阀150、室外机换热器170、气液分离器120,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10。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四通阀130换向,空调系统继续进入制热模式,此时气液分离器120中会积聚大量液态冷媒,因为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蒸发缓慢,所以空调系统制热速度降低,此时空调系统需要进行防积液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判断空调系统是否为除霜结束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进行判断,当空调系统获取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大于设定值,则可以认为空调系统处于除霜结束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可以通过热泵原理除霜,即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除霜,即通过四通阀130换向,使主回路100切换至制冷模式,实现除霜。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还可以通过电加热除霜,例如在室外机换热器170加装电加热模块,或者在室外机换热器170加装热风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至少包括通过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进行除霜时,气液分离器120才存在积聚大量液态冷媒的工况,空调系统才需要进行防积液运行。
S802: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三节流阀240打开,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进行防积液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三节流阀240打开,使辅热支路200与压缩机110和气液分离器120连通。控制第一节流阀150关闭,使主回路100中室内机换热器140和室外机换热器170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使主回路100断开。此时压缩机110的排气端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无法通过主回路100循环,进而从辅热支路200的进口端流入,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换热结构220冷凝放热,变为液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冷媒,放热后的冷媒通过第三节流阀240节流降压后,再经过辅助换热器250进行蒸发吸热后,变为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20并通过压缩机110的回气端进行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完成一个系统循环。冷媒释放的热量与气液分离器120发生热交换,能够加快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使气液分离器120积聚的冷媒蒸发从而有效参与空调系统循环,而且防积液运行不会积聚液态冷媒,最终实现气液分离器120内液态冷媒的蒸发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而且,通过加热气液分离器120使液态冷媒蒸发,能够降低压缩机110的液击风险,提升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延长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阀210为电磁阀,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三节流阀240均为电子膨胀阀。当空调系统进行防积液运行,第三节流阀240可以根据辅助换热器250的蒸发情况自动调节开度。举例来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可以依据辅助换热器250的进出口温度的差值确定辅助换热器250的蒸发情况,从而进行开度的调节。
另外,本实施例的步骤S802中,第一控制阀210、第三节流阀240和第一节流阀150可以同时控制打开,或者先后控制打开,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参照图9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802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901: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压缩机110的排气管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根据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可以判断出压缩机110的运行状态,进而判断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是否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S902: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
S903: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系统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再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或者先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在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具体方式在此不再限定。
根据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可以判断出压缩机110的运行状态,进而判断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是否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
S904: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关闭,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已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可以退出防积液运行,从而减少对空调室内机制热效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温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系统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系统的部分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已经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可以退出防积液运行,从而减少对空调室内机制热效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温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系统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系统的部分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因此,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关闭,使辅热支路200与压缩机110断开,压缩机110排出的冷媒不进入辅热支路200。控制第一节流阀150打开,使主回路100接通,此时主回路100实现冷媒循环,空调系统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保证了空调系统制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节流阀150和第二节流阀160为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阀150一般设置为全开状态,从而加快主回路100的冷媒循环。而第二节流阀160可以根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自动调节开度。举例来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可以依据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进出口温度的差值确定室外机换热器170的蒸发情况,从而进行开度的调节。
参照图10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802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三节流阀240打开,并控制第一节流阀150关闭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01:获取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
S1002: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
S1003:获取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001至步骤S1003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901至步骤S903的原理相同,可适当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S1004: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气液分离器120的出口温度与气液分离器120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认为冷媒回路中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还不能满足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此时空调系统需要继续进行防积液运行,直至空调系统参与有效冷媒循环的冷媒的量能够满足制热模式下正常运行的需要,空调系统才退出防积液运行,进入制热模式,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热效果。
参照图11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301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101:当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未结束,控制空调系统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进入除霜运行,且当前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未结束,控制空调系统继续进行除霜运行,以清除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结霜。需要说明的是,判断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是否结束可以通过检测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进行判断,当空调系统获取室外机换热器170的管温小于设定值,则可以认为空调系统处于除霜运行未结束的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S302、图4中的方法步骤S401至S402、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1至S502、图6中的方法步骤S601至步骤S603、图7中的方法步骤S701至步骤S704、图8中的方法步骤S801至步骤S802、图9中的方法步骤S901至步骤S904、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01至步骤S1004、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101。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由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空调器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S302、图4中的方法步骤S401至S402、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1至S502、图6中的方法步骤S601至步骤S603、图7中的方法步骤S701至步骤S704、图8中的方法步骤S801至步骤S802、图9中的方法步骤S901至步骤S904、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01至步骤S1004、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10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所述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结构之间,所述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与所述换热结构相连通的第三节流阀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为电磁阀和毛细管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5.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所述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结构之间,所述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所述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其中,所述除霜运行包括采用所述主回路的冷媒除霜;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以使所述换热结构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
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
当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
8.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辅热支路,所述辅热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和换热结构,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辅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结构之间,所述换热结构用于使冷媒流经并放热以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机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形成主回路;所述辅热支路还包括与所述换热结构相连通的第三节流阀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所述运行状态为除霜运行结束,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其中,所述除霜运行包括采用所述主回路的冷媒除霜;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以使所述换热结构加热所述气液分离器。
9.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110816842.4A 2021-07-20 2021-07-20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03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6842.4A CN113503662B (zh) 2021-07-20 2021-07-20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6842.4A CN113503662B (zh) 2021-07-20 2021-07-20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662A CN113503662A (zh) 2021-10-15
CN113503662B true CN113503662B (zh) 2022-07-12

Family

ID=7801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6842.4A Active CN113503662B (zh) 2021-07-20 2021-07-20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3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535B (zh) * 2022-05-18 2023-09-12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旁通加热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17469822B (zh) * 2023-12-27 2024-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2805Y (zh) * 2001-10-10 2002-11-27 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中使用的气液分离器
CN203375761U (zh) * 2013-05-31 2014-01-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650A (zh) * 2016-01-18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冷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094686U (zh) * 2016-08-24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积液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系统
CN107314584A (zh) * 2017-07-26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气液分离器积液控制方法
CN109708284A (zh) * 2019-02-22 2019-05-03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除霜后气液分离器液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529981A (zh) * 2019-09-16 2019-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压缩机积液的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2805Y (zh) * 2001-10-10 2002-11-27 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中使用的气液分离器
CN203375761U (zh) * 2013-05-31 2014-01-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650A (zh) * 2016-01-18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冷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094686U (zh) * 2016-08-24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积液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系统
CN107314584A (zh) * 2017-07-26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气液分离器积液控制方法
CN109708284A (zh) * 2019-02-22 2019-05-03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除霜后气液分离器液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529981A (zh) * 2019-09-16 2019-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压缩机积液的方法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662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1U (zh) 一种不间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空调设备
EP2397782B1 (en) Hot water supply device associated with heat pump
US9506674B2 (en)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bypass pipeline for a defrosting operation
CN113503662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US20140116078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54525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727109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807258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蓄热除霜装置、方法
WO2022267886A1 (zh) 空调器的防结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KR100712196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실외기 제상 방법
CN111322784A (zh) 连续制热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79036A (zh)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1548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52467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375187A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CN110319542B (zh) 一种大排量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卸载启闭控制方法
AU2014338081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10553328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7341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냉동사이클 장치
CN115060017A (zh)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1548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767857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264472B1 (ko) 냉매 시스템 연동 물 순환 시스템
CN11071548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