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2627A -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02627A CN113502627A CN202110779908.7A CN202110779908A CN113502627A CN 113502627 A CN113502627 A CN 113502627A CN 202110779908 A CN202110779908 A CN 202110779908A CN 113502627 A CN113502627 A CN 1135026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supporting
- conveying belt
- common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36 vulcanized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08 edg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81 slurry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86 disperse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TBSBXVTEAMEQO-UHFFFAOYSA-N Acet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O)=O QTBSBXVTEAMEQ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71 Kevla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90 de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61 kev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59 subli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2 subli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IXPNQXFRVYWDDI-UHFFFAOYSA-N 1-methyl-2,4-dioxo-1,3-diazinane-5-carboximid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N)=N)C(=O)NC1=O IXPNQXFRVYWD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84 Nom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3805 Phoen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02 Softe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11 Van der Waals for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0583 acetic ac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362 glacial acet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8 hair col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9 ir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05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3 nom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53 protective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2 rotary screen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8 sand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13 sodium algin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61 sodium algi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05550 sodium algin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62 thicke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9/00—Trea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17/00
- D06B19/0005—Fixing of chemicals, e.g. dyestuffs, on textil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用于解决现有蒸化机对布料基材进行发色和固色的效果较差,导致布料成品品质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依次包覆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品的染色、印花行业的发色和固色加工时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是采用一个高温的蒸化箱对染色或印花后的布料进行发色和固色操作,这个过程中对布料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布料携带的染液中的水分随高温很快挥发,变成了干热的布料,染料在干热的环境中与布料的结合率较低,影响产品质量。
也有将需要发色和固色的布料送入大轮式蒸化装置,加热大轮的外表面包覆设置有不透气的输送带,但是普通的输送带不能够耐受超过200度的高温,并且通常是采用一个大直径的加热轮外包覆一条输送带,基材从加热轮与输送带之间经过,然而加热轮的直径不能够做到无限大,这就导致基材的加热长度受限,响产品质量,并且生产效率低下。
基于上述缺陷,寻找一种既能够确保热气、染料不容易逸散外泄,发色、固色效果好,产品质量优良,设备较小、场地和能耗较小的同时提高产能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成为印染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用于解决现有蒸化机对布料基材进行发色和固色的效果较差,导致布料成品品质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装置以及蒸化机构;
所述蒸化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运转的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三支撑轮、第四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所述第一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共用轮、第三支撑轮以及第四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共用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一支撑轮均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
所述第二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三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三支撑轮绕回所述第四支撑轮,形成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一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一支撑轮绕回第二支撑轮,形成另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共用轮和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的入口处的前方;
至少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为加热轮,所述加热轮为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电磁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两端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块可受驱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一支撑轮和/或第二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三支撑轮和/或第四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共用轮或/和所述第二共用轮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共用轮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共用轮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所述第六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四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五输送带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的部分外壁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带或/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张力的张力或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均包括纠偏检测装置、纠偏控制装置和纠偏执行装置,所述纠偏检测装置为光电开关或行程开关或电子尺,所述纠偏执行装置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电机减速机或螺旋升降器,所述纠偏控制装置为电磁阀或接触器或继电器或变频器。
可选地,所述第四支撑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平行并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轴的轴向方向和对应的滑块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为不锈钢输送带,所述不锈钢输送带的工作面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耐高温涂层;
所述耐高温涂层为硅胶涂层或硫化橡胶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之前的基材烘干到预设的湿度,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之间设置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进入所基材输送通道前基材的湿度。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输出的基材烘干,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基材输送通道尽可能地包覆于各个支撑轮以及共用轮上运行,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被强力压制在多个支撑轮的外表面,运行过程中两条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和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贴合方向均受到了连续且恒定的张力或压力,热量不容易从两边逸散出去,热量通过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的外表面均匀地传递给两条输送带,两条输送带再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基材,在高温、高压、无逸散的条件下基材能够很好地进行发色、固色。同时,正常情况下由于两条输送带(尤其是钢带)的使用寿命与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的数量成反比,本实施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优化了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及两条输送带的相对位置结构,使得同一条输送带在同样长的工作长度下,经过的输送带的支撑轮和共用轮的数量达到最少,有利于延长输送带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基材输送通道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蒸化机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电子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应用到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应用到另一结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第一支撑轮3;第二支撑轮4;第三支撑轮5;第四支撑轮6;第一共用轮7;第二共用轮8;辅助加热装置9;纠偏检测装置10;纠偏执行装置11;纠偏导轮12;基材输送通道13;第一张力调节装置/第一行程调节装置14;第五支撑轮15;基材16;测温仪17;第六支撑轮18;清洁装置19;电子尺20;弹簧21;滑板22;直线导轨23;滚轮24;布料发送装置25;染料浸轧装置26;预烘装置27;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成品收集装置29;烘干机组30;离子体处理装置31;加热烘干装置32;在线水洗装置33;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34;拉幅烘干定型机组35;牵引储料装置36;第二张力调节装置/第二行程调节装置37;第一加热装置38;第一导向轮3801;第二加热装置39;第二导向轮3901;保温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用于解决现有蒸化机对布料基材进行发色和固色的效果较差,导致布料成品品质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包括:
第一加热装置38以及蒸化机构;
所述蒸化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1装置、第二输送带2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装置运转的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1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第一支撑轮3、第二支撑轮4、第一共用轮7以及第二共用轮8;
所述第二输送带2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2、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第三支撑轮5、第四支撑轮6、第一共用轮7以及第二共用轮8;
所述第一共用轮7对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共用轮8对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一共用轮7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共用轮7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一输送带1,所述第二共用轮8、第三支撑轮5以及第四支撑轮6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二输送带2,所述第一共用轮7、所述第一支撑轮3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轮4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共用轮7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5和所述第一支撑轮3均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轮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3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6和所述第二支撑轮4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四支撑轮6位于第二支撑轮4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5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7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6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7的右边或侧旁,第一支撑轮3位于第二共用轮8的左边或侧旁,第二支撑轮4位于第二共用轮8的右边或侧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三支撑轮5和第一支撑轮3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设置第四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实现所述第二输送带2和第一输送带1相互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输送带2依次经过所述第四支撑轮6、所述第二共用轮8、所述第一共用轮7、第三支撑轮5后,再从所述第三支撑轮5绕回所述第四支撑轮6,形成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一输送带1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轮4、所述第二共用轮8、所述第一共用轮7、所述第一支撑轮3后,再从所述第一支撑轮3绕回第二支撑轮4,形成另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二输送带2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共用轮8和所述第一共用轮7,所述第二输送带2在所述第一共用轮7、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1在所述第一共用轮7、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13;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入口处的前方;至少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为加热轮,所述加热轮为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电磁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支撑轮3、所述第二支撑轮4、所述第三支撑轮5、所述第四支撑轮6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支撑轮3、所述第二支撑轮4、所述第三支撑轮5、所述第四支撑轮6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块可受驱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一支撑轮3和/或第二支撑轮4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三支撑轮5和/或所述第四支撑轮6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
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一支撑轮3和/或第二支撑轮4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三支撑轮5和/或第四支撑轮6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为液压或气压或蜗轮蜗杆或螺旋升降调节装置或丝杆调节装置;
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为液压或气压或蜗轮蜗杆或螺旋升降调节装置或丝杆调节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为液压缸与丝杆组合的张力或/和行程调节装置;液压缸的出力端与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丝杆的出力端连接,丝杆通过螺母及其固定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丝杆可以通过手轮或涡轮手动转动,或通过电机及减速机或/和螺旋升降器电动转动,进而带动液压缸压向对应的所述轴承座,实现行程调节。
各输送带的张力通过各自的支撑轮的轴承座传递给液压缸,正常工作状态下,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设定值,当输送带的张力过大时,该张力压迫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进而输送带的张力变小,当输送带的张力过小时,则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出,进而输送带的张力变大,起到自动调节所述输送带张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轮3、所述第二支撑轮4、所述第三支撑轮5、所述第四支撑轮6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带1或/和第二输送带2的张力的张力或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液压缸的出力端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张力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液压缸与轴承座之间的压力进而检测输送带受到的张力。
可选地,所述液压缸的底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张力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液压缸与机架之间的压力进而检测所述输送带受到的张力。
可选地,所述液压缸与丝杆之间设置有张力或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丝杆与液压缸之间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看做是输送带的张力。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液压缸的压力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液压缸的压力大小。与设定值相比,当左边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变小时,左边的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左边的压力变大,当左边的压力变大时,左边的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左边的压力变小。同理,当右边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变小时,右边的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右边的压力变大,当右边的压力变大时,右边的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右边的压力变小,使得输送带工作时的张力始终处于设定值的动态平衡之中。
在张力的作用下,输送带是张紧的状态,输送带紧贴所述输送带支撑轮,在基材输送通道13处,所述第二输送带2和第一输送带1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起到了压紧基材并密封热气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非工作面还设置有辅助加热装置9,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可以为微波加热装置、卤素灯管、红外线电热管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天然气燃烧机加热装置、生物颗粒燃烧机加热装置或热风加热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设有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设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上方或侧面,将多余的水蒸气抽出机器外面。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按流程先后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加热区,每个加热区又分为正面和反面加热区,每个正面和反面又分别分为左、中、右三个加热及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感温装置优选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区温度设置为160℃,所述第二加热区温度设置为180℃,所述第三加热区温度设置为200℃,所述左、右加热及温控组件用以补充并控制两边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外部通过保温板40密封,只剩下基材的入口和出口,以及送风口和排风口,热风或蒸汽通过送风口被送入保温板40形成的内腔,加热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和各个支撑轮、共用轮,进而加热基材。
进一步地,热风或蒸汽通过送风口、凤排、风嘴被送入基材输送通道13的非工作面以及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非工作面以及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电热管加热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不仅要能够耐高温,传热快,还要选择输送带的材质不易吸收染料分子,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可选择为环形不锈钢带、硅胶/橡胶输送带、芳纶/凯夫拉输送带、铁氟龙输送带等的其中一种,优选为环形不锈钢输送带,进一步优选为马氏体不锈钢带。
进一步地,为了延长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所述第一共用轮7或/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共用轮7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共用轮8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为避免各输送带之间相互干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15或/和第六支撑轮18,所述第六支撑轮18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轮5和所述第四支撑轮6之间,所述第五输送带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3和所述第二支撑轮4之间,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15或/和第六支撑轮18的部分外壁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或/和第一输送带1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2或/和第一输送带1,并在第五支撑轮15和第六支撑轮18的轴端处设置有手动纠偏装置,在第二支撑轮4和第四支撑轮6的轴端处设置有手动张力/行程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第二共用轮8为大直径的加热轮,为减少设备的高度,并避免两条输送带之间相互干扰,还包括一个第五支撑轮15和一个第六支撑轮18,所述第六支撑轮18、第四支撑轮6、第二支撑轮4位于第二共用轮8的右侧,所述第五支撑轮15、第三支撑轮5、第一支撑轮3位于第一共用轮7的左侧,所述第一共用轮7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8的左侧,所述第五支撑轮15在工艺流程中位于第一支撑轮3和第三支撑轮5之间的后方,第五支撑轮15部分包覆接触套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内部,起到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作用;所述第六支撑轮18在工艺流程中位于第二支撑轮4和第四支撑轮6之间的前方,第六支撑轮18部分包覆接触套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内部,起到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作用;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在第一支撑轮3、第二支撑轮4、第三支撑轮5、第四支撑轮6、第一共用轮7、第二共用轮8中的一个上,优选动力装置通过齿轮连接在基材输出端的第一支撑轮3或第三支撑轮5上,并且除需要调节行程的支撑轮外,其它的支撑轮和共用轮之间通过齿轮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均包括纠偏检测装置10、纠偏控制装置和纠偏执行装置11,所述纠偏检测装置10为光电开关或行程开关或电子尺20,所述纠偏执行装置11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电机减速机或螺旋升降器,所述纠偏控制装置为电磁阀或接触器或继电器或变频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纠偏检测装置10将检测到的输送带的偏移信号传递给所述纠偏控制装置,所述纠偏控制装置控制液压缸/气压缸或电机,带动对应的所述输送带支撑轮的轴端沿所述滑轨滑动偏移,进而带动对应的输送带发生偏移,达到纠偏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纠偏检测装置10为电子尺20;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23,所述电子尺20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或与滑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23滑动连接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与直线导轨23或机架之间设置有弹簧21,或电子尺20的检测端与电子尺20的固定端设置有弹簧21,所述滑板22上转动地连接有滚轮24,所述滚轮24的轮面在所述弹簧21的弹力驱动下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或/和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边缘滚动抵触设置,电子尺20的检测端抵靠所述滑板22设置,如果所述第二输送带2或/和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边缘发生偏移,则所述第二输送带2或/和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边缘就通过所述滚轮24带动滑板22做左右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电子尺20的检测端发生位移变化,电子尺20将检测到的位移变化量转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传递给对应的纠偏执行装置11的控制装置,并通过纠偏执行装置11的控制装置电性控制所述纠偏执行装置11。
可选地,所述纠偏装置还包括纠偏导轮12,所述纠偏导轮1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至少其中一端可通过纠偏执行装置11相对另一端进行前后或上下调节,所述纠偏执行装置11为液压或气压或蜗轮蜗杆或螺旋升降器或丝杆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撑轮6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与所述第四支撑轮6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轮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轮4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轮6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上的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二支撑轮4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上的第一输送带1平行并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轴的轴向方向和对应的滑块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第四支撑轮6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上的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二支撑轮4和所述第二共用轮8上的第一输送带1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轮5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第三支撑轮5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轮3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轮3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所述第三支撑轮5上的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所述第一支撑轮3上的第一输送带1平行并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轴的轴向方向和对应的滑块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所述第三支撑轮5上的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所述第一支撑轮3上的第一输送带1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清洁,在各输送带的工作面的非工作区设置有清洁装置19,所述清洁装置19为毛刷或铲(刮)刀,或吹风装置或吸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共用轮7和第二共用轮8为大直径的加热轮,所述加热轮的内部或加热轮轴端的入口处设置有测温仪17,或/和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出口处朝向基材(布料)的正面或反面设置有测温仪17,或/和在所述基材输送通道处并朝向所述第一或/和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处设置有测温仪17,这些测温仪分别检测所述加热轮、所述基材、所述第一、第二输送带内表面对应位置处的温度,并通过与测温仪电线连接的温控器控制对应的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
优选上述各所述测温仪17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材(布料)的左中右三个位置,分别检测检测对应位置处左中右的温度,测温仪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温控器通过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所述加热轮或辅助加热装置9的左中右的输出功率。
优选所述加热轮的内部或加热轮轴端的入口处设置有测温仪17,该测温仪17为接触式测温仪,如PT100测温仪。
进一步地,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出口端、在所述基材输送通道处并朝向所述第一或/和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处设置的测温仪17为非接触式测温仪,该非接触式测温仪17优选为耐高温的红外线测温仪。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处设置的耐高温的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朝向所述第二、第一加共用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为不锈钢输送带,为了防止热气从工作区的两边逸出,所述不锈钢输送带的工作面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耐高温涂层,优选为硅胶涂层或硫化橡胶层。为使所述耐高温涂层与所述不锈钢良好接触,在涂层前先将不锈钢的涂层区域磨粗处理,再涂覆胶黏剂和硅胶。
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跑偏时超出允许范围,在允许范围内设置有边缘检测装置,该边缘检测装置为红外线探边装置或行程开关或电子尺20,该边缘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有报警蜂鸣器,在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的边缘超出允许范围的最大值时可通过控制线路切断动力和热源的电源。
进一步地,为防止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跑偏,输送带贴近支撑轮面的两边设有向支撑轮轮面方向凸起的导向挡条(或挡圈),支撑轮对应于所述挡条处设置有凹槽,运行时所述挡条啮合于所述凹槽内。相当于三角皮带啮合于对应的皮带轮之中,能够起到输送带限位纠偏的作用。
或者,所述输送带的宽度大于输送带支撑轮,在所述输送带的左右两边设置有所述档条,左右的档条之间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输送带支撑轮的轮面宽度,输送带通过所述档条被限位,不易跑偏。
或者,输送带的宽度小于输送带支撑轮的宽度,输送带支撑轮的两端设置有突出于轮面的挡圈,输送带置于所述挡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出口处或上方设有废气回收装置,由风罩、风机等组成,进一步,还设有废气净化装置,将废气冷却、回收、净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之前的基材烘干到预设的湿度,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为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时,其具体包括第一热源和若干个第一导向轮3801,所述第一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携带有溶液的基材依次穿设经过第一导向轮3801,之后进入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基材输送通道13,在经过各第一导向轮3801的同时,被第一热源加热,挥发掉部分的水分,使进入基材输送通道13的基材达到预设的带液量(或湿度),可以避免过量的水分进入基材输送通道13,从而避免基材输送通道13的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蒸汽量或蒸汽的压力过大,造成蒸汽从加热通道两侧逸出现象,利于确保产品品质。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之间设置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进入所基材输送通道13前基材的湿度,并通过与设定的湿度进行比较,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8的加热功率或/和风量,确保进入基材输送通道13前的基材的湿度(带液量)处在设定的范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39,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9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9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输出的基材烘干,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9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9为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时,其具体包括第二加热源和若干个第二导向轮3901,所述第二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由于基材输送通道13被两条输送带层叠包覆,基材输送通道13内的蒸汽无法逸出,使从基材输送通道13出口处输出的产品仍携带有一定的水分,携带有水分的基材依次穿设经过第二导向轮3901,之后从所述的无逸散蒸化机的出口输出。在经过各第二导向轮3901的同时,被第二热源加热烘干,挥发掉基材携带的水分,可以避免成品由于潮湿而出现发霉等现象,利于确保产品品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施例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前方还可以设置有染液轧车,布料经轧车压轧后均匀地携带有染液,控制染液与布料的重量比为低于50%,或轧液后经过预烘处理,使染液与布料的重量比为低于50%,然后进入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控制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根据染料及布料的不同,所述预设温度设计为100℃~230℃;所述布料从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经过;
将从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出来的布料进行冷却操作;
将冷却后的布料送至成品收集装置29中进行成品收集操作;
根据需要在染料浸轧之前对布料进行等离子或/和退浆处理;
根据需要将从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出来的布料进行功能性浆料涂覆(刮涂或轧涂或喷涂)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水洗、烘干、拉幅定型等处理。
为防止染料在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中过度泳移,造成色花现象,在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与染料浸轧装置26之间设有一组或多组加热烘筒,对浸轧染料后布料中的含水量进行定量烘干,使进入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布料含水量低于50%(优选为30%)。
进一步地,基材从布料发送装置25输出,布料发送装置25设有张力控制,布料发送装置25与轧车之间设有烫平轮组或/和等离子处理装置,或/和除油退浆机组和烘干机组30,收卷为中心轴式中心卷取或轮式表面卷取或摆布架落布收取。染料浸轧装置26之前及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前及成品收卷之前设有布料展开装置,所述输送带支撑轮为单层式或双层式电热(或导热油、蒸汽)加热。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支撑轮外表面为工业硬铬电镀(或喷砂处理或点状腐蚀处理或铁氟龙喷涂、或贴覆铁氟龙胶布)。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的基带为羊毛混纺或杜邦KEVLAR纤维或间位芳香族聚酞胺纤维(Nomex)或不锈钢带等既能够耐高温又不容易吸附染料分子的材质。
具体地,上述染料浸轧装置26为均匀轧车,染料浸轧装置26包括染料槽、含浸轮组、超声波振动装置及轧辊组件,所述含浸轮组及所述超声波振动装置容置于所述染料槽中,所述超声波振动装置对所述染液进行超声波空化操作。所述含浸轮组与所述轧辊组件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染液中分散性染料含量为2%,增稠剂1%,尿素2%,工业用海藻酸钠20%,用冰醋酸调节染液PH值为6-7,控制轧后含液量为60%。
进一步地,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与成品收集装置29之间设有在线水洗装置33或/和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34,所述在线水洗装置33或/和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34后设有烘干装置,所述涂覆装置为刮涂或轧涂或喷涂,所述烘干装置为拉幅定型机或烘箱或加热轮组。例如:通过轧涂胶黏剂类保护涂层,增加产品的耐水洗和耐摩擦牢度;通过轧涂柔软剂和防水剂,改善产品的手感和防水性。
含有溶液的布料进入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后由两条输送带夹持运行,输送带支撑轮加热输送带,进而输送带加热布料,布料自身所携带的水分被加热后变成蒸汽,存在于两条所述输送带之间行成的基材输送通道13内,也就是说布料的周围是高温的水蒸气,此高温的水蒸气能够润湿、溶胀纤维,并提高纤维分子的动能,加速纤维分子的运动,使得纤维的分子结构扩张,分子间隙增大,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分子间隙之中。
应用例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应用例主要对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具体为:
一层或多层基材从入口处输入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基材首先经过第一加热装置38烘干到预设的湿度,随后进入蒸化机构,基材被夹持在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沿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输送运行,由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被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以及辅助加热装置9加热,基材在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内被输送带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完成染料的发色、固色过程,最后从出口处输出,输出后的基材被第二加热装置加热烘干。
在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第一共用轮7和第二共用轮8区间,第二输送带2和第一输送带1被张力强力压制贴合在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的表面,在对基材进行连续施加压力的同时,不容易造成气体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逸出,加上弹性耐高温涂层的设置,确保染料、热气、蒸汽等气体不会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的两侧逸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基材携带的水分是定量的和少量的,但是由于基材携带的水分和染料被加热后变成了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为了不让这些气体逸出,需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将所述输送带的张力调到较大的数值,以气体不逸出或少逸出为准。
含有溶液的布料进入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后由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夹持运行,支撑轮和共用轮加热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进而输送带加热布料,布料自身所携带的水分被加热后变成蒸汽,存在于两条输送带之间行成的基材输送通道13内,也就是说布料的周围是高温的水蒸气,此高温的水蒸气能够润湿、溶胀纤维,并提高纤维分子的动能,加速纤维分子的运动,使得纤维的分子结构扩张,分子间隙增大,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分子间隙之中。
分散染料随着布料运行,温度由低到高,染料分子动能由小到大,初期由于温度较低,只是较小的染料分子能够进入纤维的分子间隙之中,随着不断运行,纤维及水和染料分子的温度不断升高,纤维分子间隙变大,染料分子动能变大,较大的染料分子也能进入纤维的分子间隙之中,后期,由于温度最高,纤维分子间隙变得最大,而染料分子达到了升华状态,此时染料分子几乎全部升华为单分子的气态结构,所以染料分子能够尽可能多地被吸附进入纤维的分子间隙之中。
分散染料在高温升华状态下,染料分子被包覆于两条所述耐高温的输送带之间,不会挥发到大气之中,在整个加热过程中染料分子都充分混合于高温水蒸汽之中,与布料纤维分子紧密接触,整个加热过程染料分子都充分混合于高温水蒸汽之中,在高温水分子的媒介作用及各种助剂的作用下,以及在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协同作用下,染料分子更加容易进入纤维分子间隙之中,使得布料纤维能够尽可能多地吸附、接纳染料分子,因此利用上述实施例一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使染色染料利用率高,并且得色量较深。
加热过程结束后经自然冷却或风冷或冷却轮冷却,则染料分子就与纤维分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染料微粒就固着于布料的纤维里面,送至落布架或经收卷装置收卷为成品。
采用本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以物理的方式增加染料的利用率,可减少或不用传统染色的染料助剂,利于环保。
由于采用上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染料分子吸附较为完全,因此经染色后的布料基本不需要再经过水洗过程,对要求特别高的成品如果仍需要水洗,其水洗过程的用水量也大幅减少,非常利于环保。
本应用例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可以对布料进行连续性的蒸化固色操作,并且,由于布料被夹持在两层输送带之间,不会变窄,在高温条件下同时起到了定型的作用,免去了传统的定型设备和定型过程。大部分涤纶织物可实现无需对染色后的布料进行清洗,达到布料染色零污水排放的有益效果。棉、涤棉等织物也可显著减少后续水洗时的用水量,实现节能、节水、清洁生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28的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的合理设计,使得所述基材输送通道13尽可能地包覆于各个支撑轮和共用轮运行,两条输送带被强力压制在多个加热轮的外表面,运行过程中两条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和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贴合方向均受到了连续且恒定的张力或压力,热量不容易从两边逸散出去,热量通过支撑轮和共用轮的外表面均匀地传递给输送带,输送带再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基材,在高温、高压、无逸散的条件下基材能够很好地进行发色、固色。同时,正常情况下由于输送带(尤其是钢带)的使用寿命与输送带绕行的支撑轮和共用轮的数量成反比,优化了所述支撑轮、共用轮及两条输送带的相对位置结构,使得同一条输送带在同样长的工作长度下,经过的支撑轮数量达到最少,有利于延长输送带的寿命。
相对于传统染色设备,本实施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能耗更低,污水排放量更少,并且染料利用率高,色牢度更好。由于是利用布料自身所携带的水分被加热后变成蒸汽,因此无需额外的蒸汽和锅炉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不单可以用于染色后的发色与固色过程,也可应用于纺织品印花后的发色固色过程,将本实施例中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连接于印花设备的后面,比如圆网印花机的后面,印花后的布料进入本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可以对印花后的布料进行发色和固色加工。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装置以及蒸化机构;
所述蒸化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运转的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三支撑轮、第四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所述第一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共用轮、第三支撑轮以及第四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共用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一支撑轮均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无逸散焙蒸固色机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
所述第二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三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三支撑轮绕回所述第四支撑轮,形成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一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一支撑轮绕回第二支撑轮,形成另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共用轮和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的入口处的前方;
至少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为加热轮,所述加热轮为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电磁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块可受驱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一支撑轮和/或第二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三支撑轮和/或第四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用轮或/和所述第二共用轮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共用轮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共用轮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所述第六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四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五输送带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的部分外壁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轮的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带或/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张力的张力或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均包括纠偏检测装置、纠偏控制装置和纠偏执行装置,所述纠偏检测装置为光电开关或行程开关或电子尺,所述纠偏执行装置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电机减速机或螺旋升降器,所述纠偏控制装置为电磁阀或接触器或继电器或变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平行并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轴的轴向方向和对应的滑块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为不锈钢输送带,所述不锈钢输送带的工作面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耐高温涂层;
所述耐高温涂层为硅胶涂层或硫化橡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之前的基材烘干到预设的湿度,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之间设置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进入所基材输送通道前基材的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焙蒸固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材输送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所述基材输送通道输出的基材烘干,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加热轮组或内置导轮式加热烘箱或拉幅烘干定型机,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热源为电热、导热油、蒸汽的热风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79908.7A CN113502627A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79908.7A CN113502627A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02627A true CN113502627A (zh) | 2021-10-15 |
Family
ID=7801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79908.7A Pending CN113502627A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02627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3104A (en) * | 1924-01-25 | 1924-10-16 | John Brandwood |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dry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in the loose state, that is, prior to carding and spinning |
GB1430108A (en) * | 1972-05-30 | 1976-03-31 | Walker Pty Ltd J R | Drying apparatus |
US4809378A (en) * | 1987-07-11 | 1989-03-07 | Johannes Mensch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 Decatiz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01034893A1 (de) * | 1999-11-11 | 2001-05-17 | Tex-A-Tec Ag | Verfahren und aggregat zur vorbehandlung, farbgebung und ausrüstung von textilen flächengebilden |
US6702862B1 (en) * | 1998-01-27 | 2004-03-09 | Shikokuizumisenni,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clot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loth |
CN207227809U (zh) * | 2017-09-30 | 2018-04-13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裁片的熨烫装置 |
CN109518383A (zh) * | 2018-08-06 | 2019-03-26 | 李雅 | 升华烘焙装置及纺织品印染系统 |
CN112501862A (zh) * | 2020-11-27 | 2021-03-16 | 常熟市爱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涤纶布的平整装置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10779908.7A patent/CN1135026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3104A (en) * | 1924-01-25 | 1924-10-16 | John Brandwood |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dry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in the loose state, that is, prior to carding and spinning |
GB1430108A (en) * | 1972-05-30 | 1976-03-31 | Walker Pty Ltd J R | Drying apparatus |
US4809378A (en) * | 1987-07-11 | 1989-03-07 | Johannes Mensch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 Decatiz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702862B1 (en) * | 1998-01-27 | 2004-03-09 | Shikokuizumisenni,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clot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loth |
WO2001034893A1 (de) * | 1999-11-11 | 2001-05-17 | Tex-A-Tec Ag | Verfahren und aggregat zur vorbehandlung, farbgebung und ausrüstung von textilen flächengebilden |
CN207227809U (zh) * | 2017-09-30 | 2018-04-13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裁片的熨烫装置 |
CN109518383A (zh) * | 2018-08-06 | 2019-03-26 | 李雅 | 升华烘焙装置及纺织品印染系统 |
CN112501862A (zh) * | 2020-11-27 | 2021-03-16 | 常熟市爱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涤纶布的平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2622B (zh) | 大轮负压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 | |
CN110258060A (zh) | 一种连续染色设备 | |
CN106871610A (zh) | 一种布匹传送烘干机构 | |
CN106766783A (zh) | 一种木板快速烘干装置 | |
CN105755714A (zh) | 一种连续化无水染色设备 | |
CN110344194A (zh) | 一种新型连续染色方法及设备 | |
TWM527450U (zh) | 連續染布機 | |
CN110258134A (zh) | 一种超短流程轧蒸染色工艺方法及设备 | |
CN101706195A (zh) | 节能减排电烘箱 | |
CN201476496U (zh) | 节能减排电烘箱 | |
CN207540313U (zh) | 一种纺织面料的烘干装置 | |
CN209263572U (zh) | 无纺布生产过程中的烘干装置 | |
CN210287800U (zh) | 一种多层多次连续压轧蒸化染色机构 | |
CN216040214U (zh) | 一种无逸散蒸化机 | |
CN113502627A (zh) | 一种无逸散焙蒸固色机 | |
CN110258054B (zh) | 一种连续循环加热烘干机及加热烘干方法 | |
CN111778660A (zh) | 一种低带液量轧车 | |
CN203583189U (zh) | 烘干机 | |
CN107012623A (zh) | 正反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9518383A (zh) | 升华烘焙装置及纺织品印染系统 | |
CN210177132U (zh) |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 |
CN210886576U (zh) | 一种连续染色设备 | |
CN111778666B (zh) | 一种多层多次连续压轧蒸化染色机构及方法 | |
CN209877564U (zh) | 一种用于拉幅定型机的烘干设备 | |
CN204644379U (zh) | 节能型旋转皮革绷平干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