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7907B -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7907B
CN113497907B CN202010269274.6A CN202010269274A CN113497907B CN 113497907 B CN113497907 B CN 113497907B CN 202010269274 A CN202010269274 A CN 202010269274A CN 113497907 B CN113497907 B CN 113497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ody portion
heat dissipation
main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92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7907A (zh
Inventor
许寿标
张治国
张军
郭宗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92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7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7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7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其中,散热部件具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位于散热部件朝向发热元件的一侧,且散热部件沿垂直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朝向靠近发热元件的方向凸起,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通过将散热部件处置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可以减小散热部件在电视的宽度方向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视整体的厚度,有利于电视的轻薄化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能够便于散热部件与发热元件直接进行接触,提升二者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提升散热部件整体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且随着电视的分辨 率的增加以及功能的多样化,导致电视的芯片等电子元件的功率增加,因此导致对散热能力的 要求变高,通常情况下,电视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内部具有导热介质,散热片沿电视 的厚度方向设置,导热介质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后会沿电视的厚度方向远离发热元件,以降低 电视内部的芯片等电子元件的温度,使各电子元件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然而,这样的设 计导致电视的厚度增加,增加电视的占用空间,同时,由于芯片的电子元件通常设置在壳体的 凹陷位置,因此散热片部便于和电子元件直接接触,通产会采用增设铜块等方式进行导热,然 而这样的方式由于散热片无法直接与电子元件直接接触,导致传热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散热片 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部件在电视的厚度方向占用 空间较大,且无法与发热元件直接接触导致散热效率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用于降低电视内部的热辐射,所述散热部 件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导热介质,所述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 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散热部件朝向所述电视的发热元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靠近发热元件的方向凸起, 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
通过将散热部件沿垂直于电视厚度的方向设置,能够减少散热部件在沿电视的厚度方向占 用的空间,进而能够使电视整体的厚度降低,有利于电视轻薄化设计,减小电视所占用的空间, 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可以使散热部件直接与发热元件进行接触,无需 通过铜块的材料进行导热,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极大的提升了导热效率,提高散热部件的散热 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位 于所述散热部件朝向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散热部件远离所述发热元 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围成所述腔体。
通过设置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便于围成用于设置导热介质的腔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热介质的 最高液面不低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部。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导热介质充分的位于第一凸起部所对应的部分腔体,变越导热介质 通过第一凸起部吸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各所述第一凸起部 分别与对应的发热元件接触;
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平面,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可以使散热部件同时对多个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处理,提升散热 部件的利用率,第二表面为平面可以增大第一凸起部与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时导热介质能够 充分吸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而从提升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 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围成所述腔体。
通过设置第二凸起部能够便于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之间围成腔体,第一凹陷部能够提 升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各所述第一凹陷部 间隔设置,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通道。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陷部,将腔体分成多个通道,能够将岛二介质均匀分配至腔体的各个 位置,降低导热介质在墙体内分配不均的可能,从而提升导热介质的利用率,提高散热部件的 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与 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凸起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
通过设置第三凸起部,能够使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之间对应的部分腔体与其他部分的 腔体沿散热部件厚度方向的尺寸保持一致或相近,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导热介质在腔体内地额流 动更加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朝向所述第 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三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将第三凸起部与第一凸起部连接,能够提升第一凸起部的结构强度, 降低第一凸起部受到外力后变形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 本体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本体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 本体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连接;
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凹陷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凹陷部还能够用于连接和第 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凹陷部同时能够应用于连接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 部以及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使第一凸起部、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第三凸起部的结 构强度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散热部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视,所述电视包括发热元件和散热部件,所述散热 元件与所述发热元件接触,且所述散热部件垂直于所述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散热部件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部件。
通过采用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部件,不仅能够减小电视的厚度,同时还能够提升散热 部件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其中,散热部件具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导热 介质,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位于散热部件朝向发热元件的一侧,且散热部件沿垂 直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朝向靠近发热元件 的方向凸起,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通过将散热部件处置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可以减小散热 部件在电视的宽度方向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视整体的厚度,有利于电视的轻薄化设计, 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能够便于散热部件与发热元件直接进行接触,提升二者之间的导热效率, 从而提升散热部件整体的散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Ⅰ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正视图;
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元件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视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主体部;
11-腔体;
111-通道;
12-第一主体部;
121-第一表面;
122-第一凸起部;
122a-上端部;
122b-第二表面;
123-第一本体部;
13-第二主体部;
131-第二凸起部;
132-第一凹陷部;
133-第三凸起部;
134-第二凹陷部;
135-第二本体部;
2-安装孔;
3-电视;
31-前壳;
32-后壳;
33-发热元件;
34-电路板;
35-安装腔;
36-导热部件;
4-最高液面。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 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 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 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 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 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同时,随着电视的分辨 率的增加,以及功能逐渐多样化,电视内部如芯片等电子元件的处理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导致 各电子元件的功率增加,对于电视的散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常情况下,电视的内部设置有沿电视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散热片,散热片内部具有导热介 质,导热介质吸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后,能够沿电视的宽度方向运动将热量带离电子元件, 以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导致电视在厚度方向的尺寸变 大,增加电视的占用空间,不利于电视的轻薄化设计。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视的厚度较大, 不利于轻薄化设计的问题。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其中,散热部件具有腔体11,腔体11用于容纳导热介质,所述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面121,第一表面121位于散热部件朝向电视 的发热元件33的一侧,第一表面12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122,第一凸起部122朝向靠 近发热元件33的方向凸起,用于与发热元件33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部件中,通过在第一表面121设置第一凸起部122,以便于散 热部件能够与电视内部的发热元件33例如芯片等,进行接触,相较于散热部件通过导热材料 与发热元件33进行接触的方式,散热部件直接与发热元件33进行接触的方式导热效率更高, 因此能够增加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同时,散热部件沿垂直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可以减小散热 部件沿电视的厚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电视的轻薄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3~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部件包括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 主体部13,其中,第一主体部12位于散热部件朝向发热元件33的一侧,第二主体部13位于 散热部件远离发热元件33的一侧,第二主体部13和第一主体部12连接,且第一主体部12 和第二主体部13围成腔体11。
通过设置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主体部13能够便于散热部件的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对 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主体部13分别进行加工,以降低加工难度,提升加工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腔体11中设置液态的导热介质,具体地, 沿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Z,在腔体11内,导热介质的最高液面4不低于第一凸起部122的上 端部122a。
通过设置液态的导热介质,可以通过导热介质吸收发热元件33产生的热量后产生相变, 蒸发为气态的导热介质,从而降低发热元件33的温度,使电视的各部件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 状态。同时,由于导热介质的最高液面4不低于第一凸起部122的上端部122a,因此,导热 介质能够充分与第一凸起部122进行接触,进而便于导热介质吸收发热元件33所产生的热量, 提升导热介质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介质可以未充满散热部件的腔体11,沿散热部件的高度 方向,液态的导热介质储存于腔体11内部的下方,腔体11内部的上方留有预设的空间,当液 态的导热介质吸收热量发生相变,转变为气态时,气态的导热介质可以朝向腔体11内部的上 方的预设空间流动,以使气态的导热介质远离发热元件33,将吸收的热量带离,并释放热量, 从而完成对发热元件33进行散热的操作,当气态的导热介质释放热量,发生相变重新转变为 液态后,液态的导热介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腔体11内部的下方,并通过第一凸起 部122与发热元件33进行接触,以使导热介质能够在散热部件内完成循环,达到降低发热元 件33温度的目的。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导热介质沿电视的高度方向进行流动,从而降低散热部件在电视的厚度 方向所需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电视的厚度,有利于电视进行轻薄化设计。由于电视的摆放 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可以通过重力使导热介质回流至发热元件33所在的位置,可以不在腔 体11内设置用于使导热介质回流的毛细结构。这样的方式不仅简化了检测部件的结构,同时 还降低了成本,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主体部12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起部122,各第一凸起部122 分别与对应的发热元件33接触,第一凸起部122可以包括第二表面122b,第二表面122b为 平面,第一凸起部122通过第二表面122b与发热元件33接触。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122可以使散热部件同时对多个发热元件33散热操作,提升导 热介质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升散热部件整体的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芯片等发热元件 33也包括平面,通过将第二表面122b设计成平面能够便于第一凸起部122与发热元件33进 行接触,增大第一凸起部122与发热元件33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部件与发热元件33之间的 导热效率,从而使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加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主体部13具有第二凸起部131和第一凹陷部132, 第一凹陷部132朝向靠近第一主体部12的方向凹陷,第二凸起部131朝向远离第一主体部12 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主体部13通过第一凹陷部132与第一主体部12进行连接,第二凸起部 131与第一主体部12围成腔体11。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便于第二主体部13与第一主体部12的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散热部件可以采用吹涨法的方式进行加工,第一主体部12可以采用铝合金等硬度较高的 材料,第二主体部13可以采用铝等硬度较低的材料,在加工时,先将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主 体部13贴合,再通过向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主体部13之间输入空气,增大压强,以使部分 第二主体部13发生形变,与第一主体部12分离,该部分即可形成第二凸起部131,而未与第 一主体部12分离部分即可形成凹陷部,从而能够形成腔体11,第二主体部13未与第一主体 部12分离的部分即可用于连接第一主体部12和第二主体部13。
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形成腔体11的位置进行调整,相较于传统的加工方式, 这样的方式具有加工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3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132,各第 一凹陷部132间隔设置将腔体11分成多个通道111。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导热介质的流动更加均匀,从而降低导热介质集中于某一位置的可 能。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主体部13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133,第三 凸起部133的凸起方向与第一凸起部122的凸起方向相同,且第三凸起部133与第一凸起部 122对应设置。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第二主体部13远离第一主体部12的一侧形成凹陷,可以用于避 让电视内部的其他部件,同时,第三凸起部133与第一凸起部122对应设置,可以使第一凸起 部122对应位置的腔体11沿散热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与其他未设置第一凸起部122的位置 的腔体11的尺寸保持一致或相近,从而使腔体11的整体空间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导热介质 在腔体11内部分布更加均匀,使导热介质在各处的流速更加均匀,使导热介质充分通过第一 主体部12与发热元件33进行接触,提升传热效率。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3具有第二凹陷部134,第二凹陷 部134朝向第一主体部12的方向凹陷,同时第三凸起部133通过第二凹陷部134与第一凸起 部122连接。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第一凸起部122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凸起部122发生形变的可能, 从而提升第一凸起部122与发热部件连接稳定性,降低因第一凸起部122发生形变导致其无法 与发热元件33接触的可能。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主体部12包括第一本体部123和第一 凸起部122,第一本体部123和第一凸起部122连接,第二主体部13包括第二本体部135和第三凸起部133,第二本体部135和第三凸起部133连接,且第二主体部13具有多个第二凹陷部134,至少部分第二凹陷部134在用于连接第一凸起部122和第三凸起部133的同时, 还能够用于连接第一本体部123和第二本体部135。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凸起部122对应的部分腔体11与其他部分的腔体11连通, 第二凹陷部134能够对第一凸起部122与第一本体部123连接位置对应的腔体11提供支撑, 从而降低第一凸起部122与第一本体部123连接位置发生变形的可能,提升散热部件的整体结 构强度。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部件,如图7~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视, 该电视可以包括前壳31、后壳32、发热元件33、电路板34和散热部件,发热元件33可以为 芯片等电子元件,前壳31和后壳32围成安装腔35,如图7所示,发热元件33安装于电路板 34,电路板34和散热部件位于安装腔35,且散热部件和发热元件33接触。具体地,如图8 所示,散热部件可以通过导热部件36与发热元件33接触,以提升发热元件33与散热部件之 间的导热效率。导热部件36可以为铜块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部件。散热部件沿垂直于电视的 厚度方向(X)设置,散热部件可以设置有安装孔2,通过安装孔2与电视的壳体进行连接。 其中,发热元件33即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热元件33,散热部件为以上任一实施例 中所涉及的散热部件。用于散热部件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散热部件的电视也具 有上述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其中,散热部件具有腔体11,腔体11内设置 有导热介质,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面121,第一表面121位于散热部件朝向发热元件33的一 侧,且散热部件沿垂直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表面12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122, 第一凸起部122朝向靠近发热元件33的方向凸起,用于与发热元件33接触。通过将散热部件 处置与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可以减小散热部件在电视的宽度方向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 视整体的厚度,有利于电视的轻薄化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122能够便于散热部件与发热 元件33直接进行接触,提升二者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提升散热部件整体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用于降低电视内部的热辐射,所述散热部件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导热介质,所述散热部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散热部件朝向所述电视的发热元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靠近发热元件的方向凸起,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采用铝合金,所述第二主体部采用铝,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贴合,且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部分能够发生变形,用于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围合成所述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所述散热部件朝向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散热部件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Z),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热介质的最高液面不低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各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发热元件接触;
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平面,用于与发热元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各所述第一凹陷部间隔设置,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凸起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三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本体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连接;
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凹陷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凹陷部还能够用于连接和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
10.一种电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视包括发热元件和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 与所述发热元件接触,且所述散热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电视的厚度方向(X)设置;
其中,所述散热部件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部件。
CN202010269274.6A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Active CN113497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9274.6A CN113497907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9274.6A CN113497907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907A CN113497907A (zh) 2021-10-12
CN113497907B true CN113497907B (zh) 2023-03-10

Family

ID=7799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9274.6A Active CN113497907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79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5062A (ja) * 2006-05-19 2007-12-27 Alps Electric Co Ltd 薄膜磁気ヘッド
TWM366286U (en) * 2009-02-13 2009-10-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communication case
JP2012156581A (ja) * 2011-01-21 201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発熱素子体の放熱構造
CN110892797B (zh) * 2017-04-21 2021-07-20 株式会社Kmw 多入多出天线装置
CN108770295A (zh) * 2018-06-11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散热组件
CN110230464A (zh) * 2019-05-30 2019-09-13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变散热的顶驱装置
CN110708934A (zh) * 2019-10-31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部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907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7303A (zh) 具有凸部的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35488A (zh) 导热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280485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1085877A (ja) 突起部を有する受熱面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
CN114401625B (zh) 散热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97907B (zh)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视
US20230345669A1 (en) Heat-Absorbing Chassis For Fan-Less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11792202U (zh) 计算板以及包括该计算板的计算设备
CN113301777B (zh) 均热板及均热板的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10491506U (zh) 散热装置
CN215301269U (zh) 一种散热器、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426738U (zh) 均温板及具有该均温板的电子装置
CN210573485U (zh) 便携式平板笔记本
CN210534623U (zh) 高效散热功能的平板笔记本
CN211630693U (zh) 用于散热器的免螺钉扣具及散热器
CN21179259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053642U (zh) 电路板的散热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694622U (zh) 均温板及具有该均温板的电子装置
CN108601286B (zh) 电子设备
CN217509292U (zh) 散热装置
CN212278660U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CN217509299U (zh) 散热装置
KR200389520Y1 (ko) 대칭식 열 파이프를 구비한 방열모듈구조
CN219718887U (zh) 整合式均热板
CN213244735U (zh) 一种导热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