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2885A -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 Google Patents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2885A
CN113492885A CN202110807210.1A CN202110807210A CN113492885A CN 113492885 A CN113492885 A CN 113492885A CN 202110807210 A CN202110807210 A CN 202110807210A CN 113492885 A CN113492885 A CN 11349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control element
control
driv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72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兴丽
李继伟
王彦卓
郭金影
洪金凤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072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28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8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403 priority patent/WO202328422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driving cabins, footplates or engine rooms; Ventil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车厢及列车。车厢包括与乘客直接连通的司机室。该司机室内设置有前端驾驶台、第一副驾驶台及第二副驾驶台。第一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前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位于第一副驾驶台和第二副驾驶台之间,从司机室的中部沿司机室宽度方向朝第一副驾驶台或第二副驾驶台延伸布置。采用上述方案,将控制元件分类布置在不同驾驶台上,有利于司机辨识及操作。

Description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列车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背景技术
机车司机室内通常设有驾驶台,台面设有司机控制器、制动控制器、按钮、万转开关等器件,用于司乘人员进行发动机启/停、机车加载、机车制动、方向转换等常规操作。现有城轨地铁车辆上使用的驾驶台,一般布置在司机室的中部,从司机室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大部分的控制元件均需布置在该驾驶台上,驾驶台台面上放置了大量的开关\按钮\指示灯等元器件,造成器件集中放置,过于密集,不利于司机操作,存在误操作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司机室,所述司机室内设置有:
第一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所述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所述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前端驾驶台,设置有使用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之间,从所述司机室的中部沿司机室宽度方向朝所述第一副驾驶台或所述第二副驾驶台延伸布置。
可选地,所述前端驾驶台从所述司机室的中部朝所述第一副驾驶台延伸布置,所述前端驾驶台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之间在横向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以形成逃生通道,所述司机室前端的端板上还开设有紧急出口,所述紧急出口上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前端驾驶台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之间,与所述逃生通道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前端驾驶台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前操作台结构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操作台结构,所述前操作台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操作台结构的前侧,所述前操作台结构包括一整块集成显示屏,所述集成显示屏用于显示信号系统、网络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前操作台结构还分区设置有制动操作面板和开关面板,所述制动操作面板和所述开关面板分别布置在所述集成显示屏的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制动操作面板包括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
可选地,所述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包括多个制动功能按钮和/或多个指示灯,所述多个指示灯中至少一个指示灯为备用指示灯。
可选地,所述上操作台结构包括分区设置的司机控制器、左侧门控制面板和右侧门控制面板,所述左侧门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司机控制器的左侧,所述右侧门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司机控制器的右侧。
可选地,所述上操作台结构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广播控制盒、所述左侧门控制面板、所述司机控制器和所述右侧门控制面板;所述第二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无线电控制盒以及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副驾驶台包括右安装板和右边柜体,所述右安装板位于所述右边柜体的前端的上方,所述右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所述右边柜体内设置有继电器,所述右边柜体的前方还依次设置有水箱、刮面器控制盒、脚炉。
可选地,所述第二副驾驶台包括左安装板和左边柜体,所述左安装板位于所述左边柜体的前端的上方,所述左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所述多个辅助控制元件中至少一个为备用控制元件,所述左边柜体内从前至后依次分区设置有电源模块、第一控制元件组和断路器。
可选地,所述司机室包括集成式控制盒,所述集成式控制盒包括壳体、面板和多个文字显示屏,所述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上,多个控制元件间隔嵌设于所述面板内且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文字显示屏嵌设于所述面板内,每个所述控制元件的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所述文字显示屏,所述前端驾驶台、所述第一副驾驶台、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中至少一者的台面上嵌设有所述集成式控制盒。
可选地,位于所述集成式控制盒内的所述控制元件内设置有可变颜色的灯珠,所述集成式控制盒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分别与所述灯珠和所述文字显示屏电连接,以通过外接设备改变所述灯珠的颜色和所述文字显示屏所显示的标示文字。
可选地,所述前端驾驶台上布置有制动操作面板和开关面板,所述制动操作面板包括强迫缓解控制元件、制动不缓解控制元件、停放施加控制元件、停放缓解控制元件,所述开关面板包括门模式开关、前照灯开关、电热玻璃开关、司机室灯开关、雨刮器开关和阅读灯开关;
所述第一副驾驶台上布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所述第一仪表器件组包括双针压力表和速度表,所述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包括自动折返控制元件、自动驾驶启动控制元件、模式确认控制元件、模式升级控制元件和模式降级控制元件;
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上布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所述第二仪表器件组包括电压表和网压表,所述多个辅助控制元件包括试灯控制元件、解钩控制元件和警惕测试控制元件。
可选地,所述司机室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前端驾驶台,且与所述前端驾驶台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所述第二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且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所述第三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且与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
可选地,所述前端驾驶台的前端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一翻边遮光板,所述第一翻边遮光板沿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副驾驶台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二翻边遮光板,所述第二副驾驶台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三翻边遮光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所述车厢的前端为上述的司机室,后端为载客区,所述司机室与所述载客区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其包括头车车厢和至少一节中间车车厢;所述头车车厢为上述的具有司机室的车厢。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车厢,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与常规的仅在司机前方布置一个驾驶台不同,在本申请中将驾驶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根据控制元件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将控制元件进行分类布置在相应的驾驶台上,其中,将最重要、频繁操作的控制元件布置在离司机最近且最方便司机操作的前端驾驶台上,将不常用的控制元件布置在司机左右两侧的第二副驾驶台、第一副驾驶台上。因此,解决了同一驾驶台上过多且过于密集地布置控制元件的问题,根据控制元件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将控制元件分类布置在不同的驾驶台上,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快速定位相应的控制元件的位置,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辨识及操作,减少误操作隐患,并为驾驶常用操作区(前端驾驶台区域)留出更大的空间,为司机提供更舒适的驾驶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常规的前端驾驶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的正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操作台结构的集成显示屏周围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操作台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副驾驶台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副驾驶台打开继电器面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副驾驶台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副驾驶台打开断路器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司机室;10-前端驾驶台;11-前操作台结构;111-集成显示屏;112-制动操作面板;113-开关面板;12-上操作台结构;121-广播控制盒;122-左侧门控制面板;123-司机控制器;124-右侧门控制面板;125-无线电控制盒;126-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13-备用指示灯;20-第一副驾驶台;21-右安装板;22-右边柜体;23-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24-第一仪表器件组;25-继电器;26-水箱;27-刮面器控制盒;28-脚炉;30-第二副驾驶台;31-左安装板;32-左边柜体;33-第二仪表器件组;34-辅助控制元件;35-断路器;37-第一控制元件组;38-备用控制元件;39-电源模块;41-逃生门;42-逃生通道;50-集成式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便于司机操纵驾驶台上的各个开关或按钮,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100的布局示意图,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司机室100;司机室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第二副驾驶台30、前端驾驶台10和第一副驾驶台20,换言之,前端驾驶台10位于第二副驾驶台30和第一副驾驶台20之间。其中,前端驾驶台10用于布置频繁操作的控制元件及驾驶列车所需的控制元件,前端驾驶台10设置有使用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位于第一副驾驶台20和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从司机室的中部沿司机室宽度方向朝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或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延伸布置;第一副驾驶台20可设置于前端驾驶台10的右侧,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副驾驶台20用于布置不常用的控制元件,这些不常用的控制元件一般起辅助控制的作用;第二副驾驶台30可设置于前端驾驶台10的左侧,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使用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可为与制动功能相关的常用的控制元件以及常用开关,如:强迫缓解控制元件、制动不缓解控制元件、停放施加控制元件、停放缓解控制元件,以及,门模式开关、前照灯开关、电热玻璃开关、司机室灯开关、雨刮器开关和阅读灯开关等。
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可为辅助控制元件、自动驾驶相关的控制元件以及仪表等,如:试灯控制元件、解钩控制元件和警惕测试控制元件,自动折返控制元件、自动驾驶启动控制元件、模式确认控制元件、模式升级控制元件和模式降级控制元件,双针压力表、速度表、电压表和网压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控制元件”指的是开关、按钮、指示灯等用于辅助司机控制车辆的元器件,还可指继电器25、断路器35或接触器等电控制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从左至右分别布置有第二副驾驶台30、前端驾驶台10和第一副驾驶台20,前端驾驶台10靠近右侧的第一副驾驶台20设置,为右置式驾驶台。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前端驾驶台10还可靠近左侧的第二副驾驶台30设置,为左置式驾驶台。
与常规的仅在司机前方布置一个驾驶台不同,在本申请中将驾驶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根据控制元件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将控制元件进行分类布置在相应的驾驶台上,其中,将最重要、频繁操作的控制元件布置在离司机最近且最方便司机操作的前端驾驶台10上,将不常用的控制元件布置在司机左右两侧的第二副驾驶台30、第一副驾驶台20上。因此,解决了同一驾驶台上过多且过于密集地布置控制元件的问题,根据控制元件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将控制元件分类布置在不同的驾驶台上,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快速定位相应的控制元件的位置,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辨识及操作,减少误操作隐患,并为驾驶常用操作区(前端驾驶台10区域)留出更大的空间,为司机提供更舒适的驾驶环境。
另外,与常规的封闭的司机室不同,在本申请中司机室直接与乘客车厢连通,形成开放式司机室,一方面可增加乘客车厢的体积,增加轨道车辆的最大载客量,有助于将该司机室总成应用于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的轨道车辆上;另一方面,位于前端驾驶台10两侧的第一副驾驶台20和第二副驾驶台30能够根据需要尽可能地向后延伸,从而有助于布置更多的控制元件,也有助于减少前端驾驶台10上的控制元件合理地分散开排布,便于司机操作。
再者,现有城轨地铁车辆上使用的前端驾驶台10给司机腿部预留空间相对狭窄,进出司机室需要挪动座椅方可离开,使司机非常不便,容易感到疲劳。而在本申请中采用开放式司机室,司机室直接与乘客车厢连通,增加了司机的可活动空间,提高了司机工作时的舒适感。
为了增加司机室的紧急逃生功能,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100的正向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前端驾驶台10从司机室的中部朝第一副驾驶台20延伸布置,形成为右置式驾驶台。前端驾驶台10和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在司机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以形成逃生通道42。司机室前端的端板上还开设有紧急出口,紧急出口上设置有逃生门41,逃生门41位于前端驾驶台10和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与逃生通道42相对应。因此,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于司机室为开放式司机室,与乘客区域之间未封闭,乘客可直接通过位于前端驾驶台10和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逃生通道42,抵达紧急出口处,并通过逃生门41离开轨道车辆。
而且,在本申请中,通过将驾驶台分区域,并且将不常用的控制元件布置在左右两侧的驾驶台上,将频繁操作的控制元件布置在中间的前端驾驶台10上,有助于缩小前端驾驶台10的大小,缩小其占用的司机室内的空间,从而能够扩大逃生通道42的空间大小,便于更多的乘客通过该逃生通道42地道逃生门41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功能和使用频率将控制元件布置在各个驾驶台上,前端驾驶台10上分区布置有制动操作面板112和开关面板113,制动操作面板112包括强迫缓解控制元件、制动不缓解控制元件、停放施加、停放缓解控制元件,开关面板113包括门模式开关、前照灯开关、电热玻璃开关、司机室灯开关、雨刮器开关和阅读灯开关。
第一副驾驶台20上布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24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第一仪表器件组24包括双针压力表和速度表,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包括自动折返控制元件、自动驾驶启动控制元件、模式确认控制元件、模式升级控制元件和模式降级控制元件。
第二副驾驶台30上布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33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第二仪表器件组33包括电压表和网压表,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包括试灯控制元件、解钩控制元件和警惕测试控制元件。
将控制元件分类布置在不同的驾驶台上,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快速定位相应的控制元件的位置。
为了增加驾驶台的通用性,能够应用于不同型号的轨道车辆上,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操作台结构11的集成显示屏111周围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操作台结构12的正视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司机室100包括集成式控制盒50。集成式控制盒50包括壳体、面板和多个文字显示屏。面板盖合于壳体的开口上,多个控制元件(例如按钮)间隔嵌设于面板内且容纳于壳体内。位于同一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控制元件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控制功能,例如制动功能,门开启或关闭功能,牵引辅助功能,紧急功能等,这样有助于将控制元件根据功能分区布置。文字显示屏嵌设于面板内。每个控制元件的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文字显示屏。文字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为其上方的控制元件的功能。前端驾驶台10、第一副驾驶台20、第二副驾驶台30中至少一者的台面上嵌设有集成式控制盒50。可将功能相近的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以便司机操作。在安装拆卸时,整个集成式控制盒50整体进行安装拆卸,减少了需要单独安装拆卸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安装拆卸。
为了进一步地增加驾驶台的通用性,位于集成式控制盒50内的控制元件内均设置有可变颜色的灯珠,可利用透明的外壳罩设在灯珠上,控制元件呈现出相应的灯珠发出的颜色,灯珠改变颜色,对应的控制元件也改变颜色。集成式控制盒50还设置有接口,接口分别与灯珠和文字显示屏电连接,以通过外接设备改变灯珠的颜色和文字显示屏所显示的标示文字。
常规的标识文字采用蚀刻及喷涂方法加工,使用后容易掉漆,且不能更改标识内容。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将按功能分区后的控制元件集成在同一集成式控制盒50上,可根据下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功能配置需求、线路运营安全需求、司机驾驶习惯需求、检修维护便利需求、备品备件互换性需求等,在不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修改软件内容,改变灯珠的颜色和文字显示屏上显示的文字,对控制元件的显示颜色及标识文字进行更换,避免因线路不同、需求不同而更换整个功能分区中的零部件。
而且,可对驾驶台的台面上的控制元件(开关\按钮\指示灯等)的标识颜色进行规范划设计,例如通过设计器件清单、执行规范等将用于同一操作的控制元件的颜色限定为某个特定颜色。
在现有的前端驾驶台中,如图1所示,驾驶台上放置两块独立的显示屏,分别为信号屏和网络屏,另一块监控屏只能放在司机室左右方向的侧墙上。驾驶台的台头采用玻璃钢模具制作,在安装显示屏的位置需要预留多个用于安装这些独立显示屏的安装窗口,并且需要在安装窗口处布置加强筋才能满足要求,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不同显示屏的对外接口也是多种多样,增加了备件数量及检修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端驾驶台10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操作台结构12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前操作台结构11。前操作台结构11设置于上操作台结构12的前侧。如图3所示,前操作台结构11包括一整块集成显示屏111,集成显示屏111用于显示信号系统、网络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内容。该集成显示屏111可独立放大单个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查看及操作,也可进行分区域显示操作。可选地,集成显示屏111可为触摸屏,方便直接在屏幕上进行相应操作。
通过将用于显示不同系统内容的多块显示屏集成在一整块集成显示屏111上,在安装时,仅需在驾驶台的台头上开设用于安装该集成显示屏111的一个孔,对驾驶台的强度影响较小,一个集成显示屏111仅需设置一个对外接口,显著减小了备件数量及检修难度。
集成显示屏111会根据车辆运行工况显示重要信息。如操作屏幕左侧的制动控制元件和屏幕右侧的各种常用开关,相应的操作结果也会显示在屏幕上;如车辆发生故障,集成显示屏111会自动弹出提示信息,提醒司机操作对应的控制元件以解决当前故障。
为了便于司机操作,在将驾驶台进行分区分为三个驾驶台的基础上,可对单独的驾驶台进行进一步地分区,如图3和图4所示,前操作台结构11还分区设置有制动操作面板112和用于安装常用开关的开关面板113。制动操作面板112上用于安装与制动功能相关的各个控制元件,开关面板113上用于安装常用的各个开关。制动操作面板112和开关面板113分别布置在集成显示屏111的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制动操作面板112设置在集成显示屏111的左侧或右侧,且开关面板113设置在集成显示屏111的右侧或左侧。
可选地,制动操作面板112可为单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面板,将功能相近的用于制动功能的各个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有助于安装拆卸,也有助于根据不同需求改变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控制元件的颜色和标示文字,提高驾驶台的通用性。
通过将各种控制元件按照功能和使用频率进一步划分到制动操作面板112区域和开关面板113区域,形成统一的布置规则,有助于司机更快地找到需要操作的控制元件,便于司机操作。
制动操作面板112包括与列车制动操作相关的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包括多个制动功能按钮和/或多个指示灯,多个指示灯中至少一个指示灯为备用指示灯13。
由于设置有备用指示灯13,在将该司机室总成应用于不同的轨道车辆时,或者,因线路不同功能需求不同,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赋予备用指示灯13不同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制动功能区硬件,从而提高驾驶台功能分区模块化以及通用性,提高制造及维修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与前操作台结构11类似,根据功能和使用频率也对上操作台结构12上的各个控制元件进行分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操作台结构12的正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操作台结构12包括分区设置的司机控制器123、左侧门控制面板122和右侧门控制面板124。左侧门控制面板122设置于司机控制器123的左侧,右侧门控制面板124设置于司机控制器123的右侧。左侧门控制面板122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轨道车辆左侧门的各个控制元件,右侧门控制面板124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轨道车辆右侧门的各个控制元件。
控制左侧门的控制元件设置在司机控制器123左侧,控制右侧门的控制元件设置在司机控制器123右侧,通过司机控制器123分隔开,通过将左侧门的各个控制元件和右侧门的各个控制元件排布采用物理分区显示,避免轨道车辆停靠不同站台方向的时候开关门误操作,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操作台结构1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广播控制盒121、左侧门控制面板122、司机控制器123和右侧门控制面板124;第二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无线电控制盒125以及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126。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126上设置有各个用于牵引辅助操作和紧急操作功能的控制元件,将实现该两种功能的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区域内。
对上操作台结构12上的控制元件(开关\按钮\指示灯等元件)按照功能需求进行标准化分区布置,形成统一的布置规则,便于司机操作及查看。
可选地,左侧门控制面板122可为单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面板,将功能相近的用于控制左侧门的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右侧门控制面板124可为单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面板,将功能相近的用于控制右侧门的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126可为单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面板,将功能相近的用于牵引辅助、紧急功能的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通过将各个控制元件集成在相应的集成式控制盒50上,有助于安装拆卸,也有助于根据不同需求改变集成式控制盒50上的控制元件的颜色和标示文字,提高驾驶台的通用性。
在本申请中对第一副驾驶台20的结构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副驾驶台20的正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副驾驶台20包括右安装板21和右边柜体22,右安装板21位于右边柜体22的前端的上方。右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24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23。右边柜体22内设置有继电器25,柜体内的继电器25排列成多行,而且,依次编号排列。第一仪表器件组24可为制动双针压力表、行车速度表等。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23在列车无人驾驶或自动运行时使用。沿从前至后的方向,脚炉28、刮面器控制盒27、水箱26以及装有继电器25的右边柜体22依次设置,分类按区块布置,方便操作,也方便布线以及检修维护。脚炉28布置在第一副驾驶台20的最前端,从而最靠近司机,有助于天气冷时,司机利用脚炉28取暖。刮面器控制盒27用于控制车头玻璃上的雨刮器,而用于控制雨刮器的控制按钮布置在前端驾驶台上,便于司机操作。水箱26中的水用于供雨刮器清洗前面挡风玻璃,靠近前端布置,方便水管布置,布置在司机室的第一副驾驶台方便加洗车液。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副驾驶台20打开继电器25面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打开继电器25面板,位于继电器25内的内层端子分行排列,并且,所有的内层端子依次编号排列。
较为常用的控制元件外露于右安装板21上,以便于查看和操作,将不常用的控制元件设置在右边柜体22内,并可通过柜门关闭柜体,可阻挡灰尘,美观性好。
在本申请中对第二副驾驶台30的结构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副驾驶台3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副驾驶台30包括左安装板31和左边柜体32,左安装板31位于左边柜体32的前端的上方。左安装板31上设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33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第二仪表器件组33可为网压表、蓄电池电压表等。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可为偶然需要操作的控制元件。可选地,可将上述的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集成在单个集成式控制盒50上。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中至少一个辅助控制元件34为备用控制元件38,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赋予备用控制元件38不同的功能,从而提高驾驶台功能分区模块化以及通用性,降低设计成本。左边柜体32内从前至后依次分区设置有电源模块39、第一控制元件组37和断路器35。第一控制元件组37中排列有多个不常用的控制元件。左边柜体32内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电源模块区域、第一控制元件组区域和断路器区域。电源模块区域还设置有接触器和二极管。将左边柜分区布置,便于安装布线及司机操作。将接触器、电源模块和二极管区域布置在靠近车头的最前端,有助于左边柜体32内的元件与前端驾驶台10上的控制元件之间的走线布置,缩短走线长度。
左边柜体32内的断路器35排列成多行,而且,依次编号排列。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副驾驶台30打开断路器35面板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打开断路器35面板,位于断路器35内的内层端子排面板分行排列,并且,所有的内层端子排面板依次编号排列。
较为常用的控制元件外露于左安装板31上,以便于查看和操作,将第一控制元件组37设置在左边柜体32内,并可通过柜门关闭柜体,可阻挡灰尘,美观性好。
本申请将仪表和辅助控制元件34放置在左边柜上,能够更好地进行分区显示,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快速定位相应的控制元件的位置,有利于司机或操作人员辨识及操作,并为驾驶常用操作区(前端驾驶台10区域)留出更大的空间,为司机提供更舒适的驾驶环境。
为了防止在自动驾驶时,乘客进入司机室误触碰控制元件,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司机室100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第一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前端驾驶台10,且与前端驾驶台1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第二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第一副驾驶台20,且与第一副驾驶台2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第三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第二副驾驶台30,且与第二副驾驶台3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
通过在前端驾驶台10、第一副驾驶台20和第二副驾驶台30上分别盖合上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并且可利用锁将各个盖板上锁,从而可避免乘客触碰控制元件,从而可应用于全自动驾驶车辆,司机室也可以作为乘客活动区域加以利用。
为了便于司机观看集成显示屏111,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端驾驶台10的前端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一翻边遮光板,第一翻边遮光板沿司机室100的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第一副驾驶台20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二翻边遮光板,可选地,第二翻边遮光板布置在右安装板21的上部的边缘,在外露的控制元件的上方布置第二翻边遮光板。第二副驾驶台30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三翻边遮光板。可选地,第三翻边遮光板布置在左安装板31的上部的边缘,在外露的控制元件的上方布置第二翻边遮光板。“朝内”指的是朝司机室内的方向。通过设置翻边遮光板60,避免太阳强光直接照射在驾驶台上,防止眩光影响司机视线,影响司机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显示屏111内置感光元件,使得集成显示屏111可根据外界驾驶环境自动调节屏幕亮度,防止司机眼睛长时间观看屏幕引起视觉疲劳。
可选地,集成显示屏111可设置前置摄像头,通过该前置摄像头实时监控司机是否疲劳驾驶,如司机打磕睡,将会给司机发出提示音,提醒司机注意,避免司机疲劳驾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车厢的前端为上述的司机室100,后端为载客区,司机室100与载客区连通,换言之,司机室100与其后方的载客区之间未设置隔挡或门,直接与载客区连通,该司机室100为开放式司机室。
与常规的封闭的司机室不同,在本申请中司机室直接与乘客车厢连通,形成开放式司机室,一方面可增加乘客车厢的体积,增加轨道车辆的最大载客量,有助于将该司机室总成应用于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的轨道车辆上;另一方面,位于前端驾驶台10两侧的第一副驾驶台20和第二副驾驶台30能够根据需要尽可能地向后延伸,从而有助于布置更多的控制元件,也有助于减少前端驾驶台10上的控制元件合理地分散开排布,便于司机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头车车厢和至少一节中间车车厢;该头车车厢为上述的具有司机室100的车厢。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指的是在司机室安装于轨道车辆状态下的“上、下、左、右”,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内设置有:
第一副驾驶台(20),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所述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副驾驶台(30),设置有使用频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抵靠于所述司机室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侧墙设置,沿司机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前端驾驶台(10),设置有使用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从所述司机室的中部沿司机室宽度方向朝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或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延伸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从所述司机室的中部朝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延伸布置,所述前端驾驶台(10)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在横向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以形成逃生通道(42),所述司机室前端的端板上还开设有紧急出口,所述紧急出口上设置有逃生门(41),所述逃生门(41)位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和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之间,与所述逃生通道(4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前操作台结构(11)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操作台结构(12),所述前操作台结构(11)设置于所述上操作台结构(12)的前侧,所述前操作台结构(11)包括一整块集成显示屏(111),所述集成显示屏(111)用于显示信号系统、网络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操作台结构(11)还分区设置有制动操作面板(112)和开关面板(113),所述制动操作面板(112)和所述开关面板(113)分别布置在所述集成显示屏(111)的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制动操作面板(112)包括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制动功能控制元件包括多个制动功能按钮和/或多个指示灯,所述多个指示灯中至少一个指示灯为备用指示灯(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作台结构(12)包括分区设置的司机控制器(123)、左侧门控制面板(122)和右侧门控制面板(124),所述左侧门控制面板(122)设置于所述司机控制器(123)的左侧,所述右侧门控制面板(124)设置于所述司机控制器(123)的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作台结构(1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广播控制盒(121)、所述左侧门控制面板(122)、所述司机控制器(123)和所述右侧门控制面板(124);所述第二区域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无线电控制盒(125)以及牵引辅助与紧急功能控制面板(126)。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包括右安装板(21)和右边柜体(22),所述右安装板(21)位于所述右边柜体(22)的前端的上方,所述右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24)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23),所述右边柜体(22)内设置有继电器(25),所述右边柜体(22)的前方还依次设置有水箱(26)、刮面器控制盒(27)、脚炉(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包括左安装板(31)和左边柜体(32),所述左安装板(31)位于所述左边柜体(32)的前端的上方,所述左安装板(31)上设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33)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所述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中至少一个为备用控制元件(38),所述左边柜体(32)内从前至后依次分区设置有电源模块(39)、第一控制元件组(37)和断路器(3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100)包括集成式控制盒(50),所述集成式控制盒(50)包括壳体、面板和多个文字显示屏,所述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上,多个控制元件间隔嵌设于所述面板内且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文字显示屏嵌设于所述面板内,每个所述控制元件的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所述文字显示屏,所述前端驾驶台(10)、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中至少一者的台面上嵌设有所述集成式控制盒(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集成式控制盒(50)内的所述控制元件内设置有可变颜色的灯珠,所述集成式控制盒(50)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分别与所述灯珠和所述文字显示屏电连接,以通过外接设备改变所述灯珠的颜色和所述文字显示屏所显示的标示文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上布置有制动操作面板(112)和开关面板(113),所述制动操作面板(112)包括强迫缓解控制元件、制动不缓解控制元件、停放施加控制元件、停放缓解控制元件,所述开关面板(113)包括门模式开关、前照灯开关、电热玻璃开关、司机室灯开关、雨刮器开关和阅读灯开关;
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上布置有第一仪表器件组(24)和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所述第一仪表器件组(24)包括双针压力表和速度表,所述自动运行控制元件组包括自动折返控制元件、自动驾驶启动控制元件、模式确认控制元件、模式升级控制元件和模式降级控制元件;
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上布置有第二仪表器件组(33)和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所述第二仪表器件组(33)包括电压表和网压表,所述多个辅助控制元件(34)包括试灯控制元件、解钩控制元件和警惕测试控制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100)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且与所述前端驾驶台(1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所述第二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且与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所述第三盖板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且与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上的控制元件相对应以遮盖控制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驾驶台(10)的前端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一翻边遮光板,所述第一翻边遮光板沿所述司机室(100)的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副驾驶台(20)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二翻边遮光板,所述第二副驾驶台(30)上部的边缘设置有朝内延伸的第三翻边遮光板。
15.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前端为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后端为载客区,所述司机室与所述载客区连通。
16.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头车车厢和至少一节中间车车厢;所述头车车厢为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厢。
CN202110807210.1A 2021-07-16 2021-07-16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Pending CN1134928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210.1A CN113492885A (zh) 2021-07-16 2021-07-16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PCT/CN2021/133403 WO2023284223A1 (zh) 2021-07-16 2021-11-26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210.1A CN113492885A (zh) 2021-07-16 2021-07-16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2885A true CN113492885A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7210.1A Pending CN113492885A (zh) 2021-07-16 2021-07-16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2885A (zh)
WO (1) WO20232842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4223A1 (zh) * 2021-07-16 2023-01-1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03693A1 (en) * 2003-04-15 2004-11-04 Downer Edi Limited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CN202243471U (zh) * 2011-08-29 2012-05-30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半开放式新型司机室
CN208868027U (zh) * 2018-08-23 2019-05-1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CN113492885A (zh) * 2021-07-16 2021-10-12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4223A1 (zh) * 2021-07-16 2023-01-1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4223A1 (zh)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2052B1 (de) Multifunktionsban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070262854A1 (en) Tactical truck system dashboard
KR101875438B1 (ko) 통신 제어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492885A (zh)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CN102848921A (zh) 用于显示信息的装置
CN112141008A (zh) 自动驾驶车辆的车内显示装置
CN215706279U (zh) 司机室、车厢及列车
JP2920904B2 (ja) メータ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JP2920905B2 (ja) メータ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KR20130090908A (ko) 그래픽 객체,특히 자동차용 그래픽 객체를 표시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CN112399941B (zh) 用于可协同操作的轨道车辆的驾驶室
JP3097800B2 (ja) メー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立体
CN106394434A (zh) 一种座舱中央控制盒
KR100659709B1 (ko) 조작스위치가 구비되는 경량전철용 방송장치 조작판넬
CN216748477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集成式司机控制面板
JP2012254690A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装置
GB2274533A (en) Signalling device in or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22060322A1 (en) Hazard warning flasher switch in trunk
CN208359930U (zh) 汽车副驾驶仪表
ES2394113T3 (es) Dispositivo para el control de una instalación de calefacción y/o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de un vehículo ferroviario o convoy ferroviario
CN220518193U (zh) 一种集发光加热触控与屏幕一体的汽车内饰门板
CN212667262U (zh) 一种运营状态及安全驾驶的集成终端装置
CN215436400U (zh) 轨道车辆操纵平台及轨道车辆
CN218839424U (zh) 一种电力机车控制台
CN214929763U (zh) 轨道车辆的安全环路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