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26C - 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26C
CN1134926C CNB961983221A CN96198322A CN1134926C CN 1134926 C CN1134926 C CN 1134926C CN B961983221 A CNB961983221 A CN B961983221A CN 96198322 A CN96198322 A CN 96198322A CN 1134926 C CN1134926 C CN 113492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s
frame
bit
inform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983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2286A (zh
Inventor
M
里库·皮豪南
皮卡·兰塔
居里·苏瓦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ublication of CN1202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4L1/0069Punctur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2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convolutional codes, e.g. unit memor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9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data ra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将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用以在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码型变换帧中传输的步骤,其中借助于GSM卷积编码多项式,利用具有1/2码元速率的卷积编码对将被传送的码块进行编码,并且通过从每个码块中删除多个比特来压缩所得到的比特,以便得到不超过456比特的多个码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道编码包括通过使用用于数据传输同步的部分比特,将需要传送的比特分组成具有最小长度为288比特的多个码块,生成码型变换帧,该码型变换帧的前两个8位字节形成由零组成的同步模式,所述码型变换帧包含控制比特以及至少228比特将被传送的信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传输方法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尤其涉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例如蜂窝通信系统,该系统甚至需要更多种类的业务,例如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
传统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仅用于语音传输。需要传送的不同类型业务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尤其对无线业务而言),系统必须能够在无线路径上发送具有不同容量的信号。因此,在传送多种业务类型的环境中,需要数据传输系统的高效运作。
具有有限带宽的无线信道上的数据传输是误码率(指示传输质量)和网络用户数据吞吐量之间的一种折中。通过增加信道编码,在待传送信息中加入了冗余信息(即用户看来较不重要的信息),从而可以降低误码率。如果限制了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量,则加入冗余信息后将减少网络用户数据吞吐量。
例如在GSM系统中,无线信道的全速率信道数据速率是22.8kbit/s。使用的编码方法将数据速率减少到12kbit/s和6kbit/s,分别对应9.6kbit/s和4.8kbit/s的用户数据速率,即业务TCH/F9.6和TCH/F4.8。需要在无线路径上传输的输出数据从基站向基站控制器和中心传送,而输入数据则从中心向基站控制器,并进一步向基站传输以通过无线路径发送。在这种固定传输链路上,可能的传输差错远小于无线路径,因此通常不需要在其上采用特定的纠错编码。为了使耗费最小,对系统所采用的最低数据速率(例如在TCH/9.6情况下是16kbit/s)进行速率适配是有益的。图1说明了TRAU帧,从实现速率适配角度来看TRAU帧非常重要,即用户数据通过TRAU帧在基站和TRAU(变码器/速率适配单元)间的固定连接上传输。该帧包括40字节。同步比特标记成S,分配给用户数据的比特标记成D,而控制和空闲比特则保持空白。
除了上述有意的冗余之外,当前的GSM数据业务的用户信息中也有空闲数据。在透明业务中,冗余信息由通量控制信令组成,在非透明业务中,则由无线链路协议(RLP)帧消息头和L2R通量控制组成,根据所使用的是TCH/F9.6还是TCH/F4.8业务,用户可以使用小于9.6kbit/s或4.8kbit/s的数据速率。目前,尽管对数据业务存在着较高要求已变得更普遍,但用户在GSM类型网络中尚无法接入较高的数据速率。
因为固定数据网中的数据速率已经变得更高,所以已有若干装置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固定电话网中采用的一般数据速率是14.4kbit/s,例如ITU V.32和V.34调制解调器和第3类电传终端可以使用这种速率。
在GSM类型网络中,目标是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目前众所周知,为此采用了一种所谓的多时隙技术。这意味着可以为用户分配多于一个时隙,这自然导致用户数据速率增加。使用多个时隙在技术上实现复杂,尤其是在移动台一侧,特别是在时隙的数量超过2个时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GSM类型的蜂窝无线系统中实现14.4kbit/s的数据速率,从而仅使用一个时隙发送用户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将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用以在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码型变换帧中传输的步骤,其中借助于GSM卷积编码多项式,利用具有1/2码元速率的卷积编码对将被传送的码块进行编码,并且通过从每个码块中删除多个比特来压缩所得到的比特,以便得到不超过456比特的多个码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道编码包括通过使用用于数据传输同步的部分比特,将需要传送的比特分组成具有最小长度为288比特的多个码块,
生成码型变换帧,该码型变换帧的前两个8位字节形成由零组成的同步模式,所述码型变换帧包含控制比特以及至少228比特将被传送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将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用以在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码型变换帧中传输的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道编码包括通过使用用于数据传输同步的部分比特,将需要传送的比特分组成具有长度为290比特的多个码块,
在所述码块中插入4个末端比特,
借助于GSM卷积编码多项式,利用具有1/2码元速率的卷积编码对将被传送的码块进行编码,从而编码后的码块长为588比特,
并且通过从每个码块中删除132比特来压缩所得到的比特,
生成码型变换帧,该码型变换帧的前两个8位字节形成由零组成的同步模式,所述码型变换帧包含控制比特以及至少228比特将被传送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多个优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速率而不需要对已有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因为用户仅需要一个时隙,所以可以高效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和容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下述方法可以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码型变换(transcode):将两个后续码型变换帧合并成一个帧,并且在需要使用单个帧进行同步时,使用这些比特中的一部分以传送该情况下需要发送的信息。在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码型变换,从而在生成由一组数据字节组成的码型变换帧时,每一数据字节的第一比特用以传送需要发送的信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说明了上述传统的TRAU帧;
图2说明了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蜂窝无线系统;
图3a-3c说明了变码单元的可选位置;
图4a和4b说明了在不同Abis接口上数据速率的转换;
图5说明了基于两个TRAU帧生成的一个新帧;
图6说明了一种新的TRAU帧类型;
图7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编码的实现;
图8说明了编码比特的一种可能的压缩方式;
图9a和9b说明了两种新类型的帧,以及
图10说明了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的蜂窝无线系统的第二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说明了GSM类型蜂窝无线系统的结构。本发明最好应用于其信道和帧结构类似于GSM系统的数字蜂窝无线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终端设备202-206,它们具有到基站200的连接208-212。基站200通过数字传输链路218与基站控制器214通信,基站控制器214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基站。基站控制器214则通过数字传输链路220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通信,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具有到网络其它部分的进一步连接222。
基站200和基站控制器214之间的接口218被称为Abis接口。类似的,基站控制器214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被称为A接口。有两种通用的方式实现这些接口。对这两种方式而言,Abis接口所使用的传送速率都非常重要,它是64kbit/s或16kbit/s。中心216采用64kbit/s传送速率,信号必须进行码型变换,因此变码单元TRAU在网络中的位置取决于Abis接口所采用的传送速率。图3a-3c说明了不同传送速率时网络结构的不同可选方案。
图3a说明了一种可选方案,其中基站200和基站控制器214之间Abis接口218通过64kbit/s的速率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变码单元TRAU 300位于基站200。这意味着基站控制器214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之间的连接220也是64kbit/s。
图3b说明了一种可选方案,其中基站200和基站控制器214之间Abis接口218通过16kbit/s的速率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变码单元TRAU 300位于基站控制器214。这意味着基站控制器214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之间的连接220是64kbit/s。
图3c说明了第二种可选方案,其中基站200和基站控制器214之间Abis接口218通过16kbit/s的速率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变码单元TRAU300位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因此,基站控制器214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216之间的连接220是16kbit/s。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旨在蜂窝无线系统中用户数据能够使用较高的传送速率,为了在无线路径和上述变码单元中进行编码,引入了一种新方式。新编码方式对已有系统的改动较小,却使用户能够使用14.4kbit/s的传送速率。下面将首先针对码型变换来考察本发明的方法。
图4a和4b说明了不同Abis接口上传送速率的变换。图4a说明了64kbit/s Abis接口218情况下的网络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码型变换由基站200实现,并且是一种采用ITU-T V.110速率转换规范的线性处理。从无线路径208接收的信号根据业务信道400规范以22.8kbit/s速率进行编码。因此,用户数据速率402是14.4kbit/s,它首先根据V.110建议变换成32kbit/s速率404,并进一步变换成64kbit/s速率406。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变码器位于基站200,所以不需要单独的TRAU帧。
图4b说明了16kbit/s Abis接口的网络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变码器300位于基站200之外,因而Abis接口218上的流量由TRAU帧占用。因为在Abis接口上从14.4kbit/s到16kbit/s的用户速率没有速率转换方案,所以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一种新的转换以及与其对应的TRAU帧。从无线路径208接收的信号根据业务信道400的规范以22.8kbit/s的速率进行编码。用户数据速率402因而是14.4kbit/s,它根据V.110规范转换到32kbit/s的中间速率404。为Abis接口生成一个新类型的16kbit/s的TRAU帧,本文献将其称为一个N-TRAU帧。在变码单元中,N-TRAU帧根据V.110建议通过32kbit/s的中间速率404分解成64kbit/s的速率406。在上面的描述中,基站200中并不一定要使用32kbit/s的中间速率。
TRAU帧通过Abis接口以20ms间隔发送,它总共包含320比特。如果所需的用户数据速率是14.4kbit/s,则在20ms中应传送288比特的数据比特。在GSM系统中使用4种不同的已知码型变换帧,一种已在图1中示出。这些帧都没有以可能的最佳方式使用16kbit/s的容量。如果在已知帧中使用所有除了空闲控制比特之外的可用数据比特,则将得到270比特。如果包括在数据帧控制域中的9个空闲比特,则将得到279比特,这还不够。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两种新类型的码型变换帧方案,其中在数据传输时使用用于同步的比特。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为了用较少数量的实际同步比特实现同步,还改变码型变换帧的同步。
图5说明了基于两个TRAU帧生成的一个新帧。为同步保留的比特标记成字母S,保留用于用户数据的比特标记成字母D,剩下的控制和空闲比特保持空白。每一个传统的TRAU帧在帧开始处具有4字节长的同步和控制部分。如果组合若干帧,可以相应地减少控制部分。如果两个帧组合并一起发送,则14.4kbit/s速率每40ms需要2×228(即576)比特。连续的两个传统帧提供2×270比特,即缺少36比特。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待合并的后一个帧的控制部分用于数据传输。并且,在第一帧未用的控制比特中,6比特可以用于数据传输。这样一共产生了576个比特,因而还有3个未用的控制比特。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如图5所示,一个倍长帧在开始时具有两个完整字节的同步比特,一个同步比特在第三字节开始处,此后紧随着8个控制比特。在这之后,除了每隔一个字节的第一比特(该比特用于同步)之外,所有的比特都是数据比特。
图6示出了一个新的20ms TRAU帧。保留用于同步的比特标记成字母S,该比特保留用于用户数据的比特标记成字母D,剩下的控制和空闲比特保持空白。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案中,控制部分之后所有比特用于数据传输,包括每个字节的第一比特。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足够数量的比特用于数据传输。这种方案的一个缺陷是,实际的同步比特都位于帧的开端。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可以改进同步,通过使用帧中具有已知值的比特来使码型变换帧同步。这种比特由帧类型指示器比特(4比特)、信道类型指示器(1比特)和中间速率适配指示器(2比特)来表示。通过这些比特,可以保证同步功能的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法涉及对用于传送需要发送的信息的某些数据字节计算短的校验和,使用空闲控制比特传送这样得到的CRC值,并在码型变换帧的同步过程中使用该CRC值。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使用填充比特以中断包含相同比特的比特序列:否则这种序列可能会被解释成TRAU帧同步模式。一种方式是使用根据ITU建议V.42的帧或基于该建议修改的帧。因为V.42帧的构造使它们不包含长的1序列,在传输之前用户数据必须进行转换,并在传输之后逆向转换以使它们不包含长的0序列。
下面将针对信道编码考察本发明的方法。图7示出的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编码的实现。该图示出了两种新颖的码型变换帧,20ms帧700和倍长帧702。在20ms帧中,20ms内传送320比特,288净荷比特被速率适配到14.4kbit/s的速率408。类似地,倍长帧在40ms中包含640比特,576净荷比特被速率适配到14.4kbit/s的速率408。接着,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使用288比特作为块长进行块编码704。在块编码中,增加4个末端比特。卷积编码706以1/2编码速率进行,使用的GSM卷积编码多项式与9.6kbit/s的数据速率相同。
G0=1+D3+D4
G1=1+D+D3+D4
在编码之后,得到584比特,其中128比特随后被压缩708,其余456比特进一步传送,进行间插710,脉冲串格式化712,调制714,并进一步发送到无线路径716上。图8的例子说明了压缩过程,其中从卷积编码得到的584个比特中删除标记有字符P的比特,从而保留456比特。
接着考察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生成一个总长640比特的码型变换帧,在传送系统中传送待发送的信息,该帧所携带的信息作为长290比特的两个块应用于信道编码器。这在图9a中说明。为同步保留的比特标记成字母S,分配给用户数据的比特标记成字母D,控制和空闲比特保持空白。因此,该帧包括第一块900和第二块902。
可以向这两个块中插入一个标识符,该标识符指示正处理的是帧的第一块还是第二块。块标识符位于块中预定位置,第二块的标识符最后通过转换第一块的标识符来生成。图9b示出了这两个标识符。它们最好位于比特1和3。也可以仅由基站将标识符插入发送到空中接口的信号中。
帧中这些块的第一比特1、2、3和4最好用以通过空中接口传送附加信息。这种附加信息包括半帧的同步、子信道编号或通过空中接口传送网间同步信息。附加信息比特也可以用于信令不连续传输。
在基站中,指示不连续传输的帧中第一块的比特最好在信道编码之前替换成固定值比特,后一块中同一个位置传送的比特正好与其相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信道编码包括将需要发送的比特分组成大小为290比特的块,在块尾端增加4个比特,对所述块采用GSM卷积多项式以1/2码元速率进行卷积编码,从而在编码之后块长为588比特,通过从每一块中删除132比特压缩了得到的编码比特。
下面将考察图10,该图说明了GSM类型的蜂窝无线系统的结构。该图示出了与基站BTS通信的移动台MS。基站BTS通过数字传输链路与基站控制器BSC通信,基站控制器BSC控制一个或多个基站。基站控制器BSC则通过数字传输链路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通信,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还通过222网络互连连接1000连接到网络的其它部分。
如前所述,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接口被称为Abis接口。基站控制器BTS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被称为A接口。在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解决方案中,网络互连单元1000生成传送帧。该帧通过A接口传送,TRA收发该帧,该帧还通过Abis接口传送,基站接收该帧。在现有技术方案中,仅在基站控制器的TRAU中生成该帧。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该帧还可以包括一个无线链路协议帧(RLP帧)。这是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因为开销量减少,如果TRAU帧大小相等,则不需要专用的帧分离器来分离RLP帧。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的例子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在后附权利要求书提出的创新思想范围内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动。

Claims (17)

1.一种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将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用以在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码型变换帧中传输的步骤,其中借助于GSM卷积编码多项式,利用具有1/2码元速率的卷积编码对将被传送的码块进行编码,并且通过从每个码块中删除多个比特来压缩所得到的比特,以便得到不超过456比特的多个码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道编码包括通过使用用于数据传输同步的部分比特,将需要传送的比特分组成具有最小长度为288比特的多个码块,
生成码型变换帧,该码型变换帧的前两个8位字节形成由零组成的同步模式,所述码型变换帧包含控制比特以及至少228比特将被传送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卷积编码后的块长为584比特,通过在每一块中删去128比特来压缩得到的编码比特。
3.一种数字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将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用以在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码型变换帧中传输的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信道编码包括通过使用用于数据传输同步的部分比特,将需要传送的比特分组成具有长度为290比特的多个码块,
在所述码块中插入4个末端比特,
借助于GSM卷积编码多项式,利用具有1/2码元速率的卷积编码对将被传送的码块进行编码,从而编码后的码块长为588比特,
并且通过从每个码块中删除132比特来压缩所得到的比特,
生成码型变换帧,该码型变换帧的前两个8位字节形成由零组成的同步模式,所述码型变换帧包含控制比特以及至少228比特将被传送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息传送中通过使用后一帧中的一部分同步和控制比特位置,由两个码型变换帧生成一个帧,从而在传送系统中传送需要发送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帧中具有已知值的那些比特用于使码型变换帧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用于传送待发送信息的某些数据字节计算短的校验和,这样得到的CRC值通过使用空闲控制比特传送,该CRC值用于使码型变换帧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待传送的信息,使该信息所组成的比特序列不同于同步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信息比特在传送前进行转换,在传送后进行逆向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生成一个传送帧在传送系统中传送需要发送的信息,该帧总长640比特,它所传送的信息作为长为290比特的两个块输送到信道编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这两个块中都插入一个标识符,该标识符指示所处理的是该帧的第一块还是第二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块标识符位于块中的某个预定位置,通过对第一块的标识符取反形成第二块的标识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帧的第一比特(1、2、3、4)都用于通过空中接口传送附加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信息比特用于信令不连续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信息比特用于同步信息的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将帧的第一块中的指示不连续传输的比特在信道编码之前替换成一个固定值比特,后一帧中同一位置的待传送比特具有一个相反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帧在网络互连单元(1000)中生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帧包括一个无线链路协议帧。
CNB961983221A 1995-10-31 1996-10-31 数据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9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55206 1995-10-31
FI955206A FI955206A (fi) 1995-10-31 1995-10-31 Tiedonsiirtomenetelm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2286A CN1202286A (zh) 1998-12-16
CN1134926C true CN1134926C (zh) 2004-01-14

Family

ID=854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983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926C (zh) 1995-10-31 1996-10-31 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6970441B1 (zh)
EP (1) EP0858698B1 (zh)
JP (1) JP3586282B2 (zh)
CN (1) CN1134926C (zh)
AT (1) ATE263460T1 (zh)
AU (1) AU716158B2 (zh)
DE (1) DE69632063T2 (zh)
ES (1) ES2216066T3 (zh)
FI (1) FI955206A (zh)
NO (1) NO323666B1 (zh)
WO (1) WO19970168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2894B (fi) 1997-04-10 2004-01-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kehysvirhetodennäköisyyden pienentämiseksi tietokehysmuotoisessa tiedonsiirrossa
FI106175B (fi) * 1997-08-18 2000-11-3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atan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EP0993133B1 (en) * 1998-10-07 2005-12-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a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ES2221446T3 (es) * 1998-10-07 2004-12-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parato y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perforados o repetidos.
EP1045542B1 (en) * 1999-04-13 2008-07-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method for rate adaptation in a cellular packet voice system
KR100407937B1 (ko) * 1999-10-07 2003-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 링크 레이트 매칭을 위한 파라미터 결정 방법
EP1091517A1 (en) * 1999-10-07 2001-04-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punctured or repeated data
US7773614B1 (en) * 2001-12-05 2010-08-10 Adaptix,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with a digital interface
US6973579B2 (en) 2002-05-07 2005-12-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specific scrambling code for the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US10225046B2 (en) 2017-01-09 2019-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WO2019023824A1 (zh) * 2017-07-29 2019-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块流处理、速率匹配、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44736B (it) * 1975-04-23 1980-04-21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Sistema numerico per la trasmissione dei canali di due fasci modulati a impulsi codificati alla velocita di un solo fascio
JPS58200654A (ja) * 1982-05-18 1983-11-22 Nec Corp 通信装置
DE3724729A1 (de) * 1987-07-25 1989-02-02 Ant Nachrichtentech Verfahren zur aufbereitung eines faltungscodes zur uebertragung sowie dessen empfangsseitige rueckwandlung sowie anordnung hierzu
US4972411A (en) * 1988-04-27 1990-11-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ignalling transmission system
US5208816A (en) * 1989-08-18 1993-05-04 At&T Bell Laboratories Generalized viterbi decoding algorithms
GB9024684D0 (en) * 1990-11-13 1991-01-02 Cognito Group Ltd A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EP0540007B1 (en) * 1991-10-29 1999-01-07 Nippon Hoso Kyoka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eption of information signals
FI92125C (fi) * 1992-10-30 1994-09-2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
US5475686A (en) * 1992-12-28 1995-12-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703538B1 (fr) 1993-03-31 1995-05-19 Alcatel Radiotelephone Station d'un réseau de radiocommunication numérique à moyens d'échange de signaux de parole et moyens d'échange de signaux de données.
US5438590A (en) 1993-05-24 1995-08-01 Comstream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5430724A (en) 1993-07-02 1995-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TDMA o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PCM link
US5383219A (en) 1993-11-22 1995-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JP3415693B2 (ja) * 1993-12-23 2003-06-09 ノキア モービル フォーンズ リミテッド インターリーブプロセス
EP0671824B1 (de) * 1994-03-07 2004-05-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Übertragen von block kodierten Informationen über mehrere Kanäle in einem digitalen mobilen Funksystem
US5724380A (en) * 1994-06-06 1998-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US5812951A (en) * 1994-11-23 1998-09-22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68820A (en) * 1995-01-23 1997-09-16 Ericsson Inc.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5815809A (en) * 1996-04-16 1998-09-29 Amsc Subsidiary Corporation Mobile earth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viding voice, data, facsimile, and/or roaming communication features
FI105987B (fi) * 1998-01-13 2000-10-31 Nokia Networks Oy Lyhytsanomia välittäv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981941L (no) 1998-06-29
NO981941D0 (no) 1998-04-29
WO1997016899A1 (en) 1997-05-09
US6970441B1 (en) 2005-11-29
EP0858698A1 (en) 1998-08-19
JPH11514804A (ja) 1999-12-14
US20060002363A1 (en) 2006-01-05
ATE263460T1 (de) 2004-04-15
AU716158B2 (en) 2000-02-17
DE69632063T2 (de) 2005-02-10
CN1202286A (zh) 1998-12-16
JP3586282B2 (ja) 2004-11-10
EP0858698B1 (en) 2004-03-31
FI955206A (fi) 1997-05-01
NO323666B1 (no) 2007-06-18
US7420948B2 (en) 2008-09-02
DE69632063D1 (de) 2004-05-06
ES2216066T3 (es) 2004-10-16
AU7300396A (en) 1997-05-22
FI955206A0 (fi) 1995-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84C (zh) 移动通信网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CN1080044C (zh) 移动通信网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CN1080045C (zh) 移动通信网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CN1104799C (zh) 根据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确定的协议在确定的层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742094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295887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正交码索引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9861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同时进行的呼叫的实现
CN1113097A (zh) 脉码调制链路故障检测和丢失信息组的处理
CN1127870C (zh)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变码器单元
CN124432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经多信道通信的方法、系统和移动通信单元
CN1176030A (zh) 多信道高速数据传送
CN1142657C (zh) 帧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757182A (zh) 用于在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数据传输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
CN1429459A (zh) 将多个数据连接复用到一个临时块流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166084C (zh) 传播延迟控制的方法
US6674741B1 (en)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1625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 in a wireless system
KR100592696B1 (ko) 링크 적응 및 증가하는 중복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을 위한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326754A (zh) 通讯系统中代码组合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87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CN1839648A (zh)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进行重新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85802C (zh) 从多个基站发送信号到一个移动台的方法
FI100568B (fi)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lähetinvastaanotinlaitteisto
CN1204429A (zh) 同步数据传输方法与配置
CN1717887A (zh) 通讯系统中代码组合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