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907A -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907A
CN113490907A CN201980093095.7A CN201980093095A CN113490907A CN 113490907 A CN113490907 A CN 113490907A CN 201980093095 A CN201980093095 A CN 201980093095A CN 113490907 A CN113490907 A CN 113490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sensor controller
signal
pen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0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0907B (zh
Inventor
久野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282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25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0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0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2Plural input, i.e. interface arrangements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 of the same type ar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P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4Wireless input, i.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ails of wirel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for poin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比以往短的时间实现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一种传感器控制器(50),将通信资源分配给一个以上的笔(2)的每一个,并基于通过所分配的通信资源从一个以上的笔(2)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来检测一个以上的笔(2)各自的位置,在变更表示通信资源的构造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对一个以上的笔(2)广播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

Description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一个以上的笔各自的位置的传感器控制器及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笔。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显示装置的面板面内配置传感器面板,并且经由该传感器面板能够与笔之间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在这种电子设备的内部设有通过与笔的通信来检测笔在面板面内的位置的传感器控制器。在下文中,将从传感器控制器对笔发送的信号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将从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的信号称为“下行链路信号”。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从显示装置发出的噪声少的期间(消隐期间)来进行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的电子设备的例子。在该电子设备中,将在一个画面量的显示所需的期间内产生的多个消隐期间的每一个视为时隙,进行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具体而言,使用位于一个画面量的显示所需的期间的开头的消隐期间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使用后续的各消隐期间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0096]段也记载的那样,消隐期间在一个画面量的显示所需的期间内的配置有时会被变更。因此,为了使笔利用消隐期间发送下行链路信号,需要从传感器控制器对笔通知消隐期间的最新的配置方法。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如其[0104]段所记载的那样,作为使用上行链路信号从传感器控制器通知给笔的指令的一种,能够使用“表示消隐期间的配置方法的信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在每显示一个画面量所需的期间,交替执行各4次检测笔的处理(笔检测处理)和检测手指的处理(触摸检测处理)。以下,将一个画面量的显示所需的期间(显示周期)称为“超帧”,将配置在超帧内的各个笔检测处理执行期间称为“帧”。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笔构成为,在笔尖未接触面板面时(以下称为“悬停状态”),与笔尖接触面板面时(以下称为“接触状态”)相比,能够使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降低。由此,即使在笔与传感器面板分离因此信噪比趋于变小的悬停状态下,传感器控制器也能够良好地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能够在一个面板面上同时使用多个笔的电子设备。以下,有时将这种电子设备称为“多笔对应电子设备”。在专利文献3中,笔构成为在接收到包含分配给自身的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电子设备在同时使用两个笔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包含分配给各自的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定时,来控制各笔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定时(参照专利文献3的[0087]段)。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各帧由规定数量的时隙构成的电子设备。在该例中,各帧的最先的时隙用于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第二个时隙用于尚未与传感器控制器配对的笔发送针对上行链路信号的响应信号。但是,在传感器控制器通过上行链路信号向特定的笔请求了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该第二个时隙用于该笔发送所请求的数据(参照专利文献4的第20页第9行~第17行)。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多笔对应电子设备的其他例子。该例的传感器控制器在进行与新笔的配对时,对该笔分配时隙和频率(参照专利文献5的第10页第11行~第15行)。通过这样进行配对,随着同时使用中的笔的增加,在帧内使用的时隙的数量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6331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29855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8/043203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978526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997751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3也记载的那样,在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配置在上行链路信号内的指令确定作为目的地的一个笔来发送。
但是,由于如上述这样仅向特定的笔发送指令,所以在现有的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在变更通信资源的构造(例如,帧内的消隐期间的配置方法)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例如,在各消隐期间中应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内容)等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迅速地变更的课题。即,由于需要对检测中的各笔一个一个地通过指令来通知最新的资源分配方案,所以如果不是至少检测中的笔的根数量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后,则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未完成,作为结果,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以比以往更少的处理且更短的时间简单地实现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笔那样,已知有能够在悬停状态和接触状态下改变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的笔,但下行链路信号的信噪比也因例如从显示装置产生的噪声的状态等与笔尖相对于面板面的接触状态之外的原因而变化。但是,在以往的电子设备中,无法因笔尖相对于面板面的接触状态之外的原因而变更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或信号的发送间隔,因此存在难以将它们根据信噪比的状况进行优化,导致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状态恶化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优化比特率或信号的发送间隔,以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状态保持为良好。
而且,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子设备那样,已知有在一个超帧之中配置多个帧的电子设备,但在以往的这种电子设备中,超帧内的各帧的时间位置被固定,因此存在无法灵活地变更与各帧交替配置的触摸检测处理的时间长度的课题。此外,在后述的内嵌(In-Cell)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还存在有时会产生条纹状的显示噪声或鸣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变更超帧中的各帧的时间位置。
另外,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多笔对应电子设备那样,已知有对同时使用中的多个笔的每一个逐一发送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定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电子设备,但在该方法中为了发送上行链路信号而使用较多的通信资源,无法效率地进行通信。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通过降低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频度来实现效率的通信。
另外,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电子设备那样,已知有为了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预先确保位于帧内的规定位置的时隙的电子设备,但在该结构中,在已达到能够接受的笔数量的上限而没有接受新的笔的余地的情况等不需要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的情况下,会无用地确保。如果传感器控制器明确地请求,则也能够将上述时隙用作数据发送用,但由于每次都需要发送用于请求的上行链路信号,因此不能效率地进行通信。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在不需要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的情况下,不使用基于上行链路信号的明确的请求,而将为了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确保的时隙用于其他用途。
另外,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多笔对应电子设备那样,已知有随着同时使用中的笔的增加,在帧内使用的时隙的数量增加的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但在该方法中,由在一个帧内能够容纳的时隙的数量决定了能够同时使用的笔数量的上限值。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笔,能够同时使用比由在一个帧内能够容纳的时隙的数量所决定的笔的数量多的笔。
在此,作为能够同时使用比由在一个帧内能够容纳的时隙的数量所决定的笔数量的上限值多的笔的一个方法,考虑在同时使用的笔的数量比上限值多的情况下,允许通信速率变为一半,并且跨两个帧向各笔分配时隙。但是,这样一来,在同时使用的笔的数量减少而成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通信速率仍维持为一半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在同时使用的笔的数量减少而成为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使通信速率复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将通信资源分配给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并基于通过所分配的通信资源从所述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来检测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各自的位置,其中,在变更表示所述通信资源的构造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广播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笔从传感器控制器接收表示通信资源的构造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案,并按照所述资源分配方案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笔构成为,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表示通信资源的分配的识别信息,并使用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而分配的通信资源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新的资源分配方案并按照该新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笔也继续使用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而分配的通信资源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通过使用任意的接收方法从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来检测所述笔的位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所述笔发送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的变更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方法变更为与变更后的比特率相应的新的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笔响应于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符号长度的变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变更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符号长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以构成为包含多个帧的超帧的单位与一个以上的笔分别进行通信,所述多个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使用所述多个帧中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来发送开头上行链路信号,该开头上行链路信号包含适用于所述超帧的整体的设定信息,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所述开头帧之外的帧即一个以上的后续帧的每一个中,发送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该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表示配置在所述后续帧内的所述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笔以构成为包含多个帧的超帧的单位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多个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是包含适用于所述超帧的整体的设定信息的开头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笔将该设定信息设定到存储器内,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是表示配置在所述多个帧中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之外的帧即一个以上的后续帧当中的任一个之中的所述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的后续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笔基于该后续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时刻来取得对应的所述后续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间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使用包含多个第一时隙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中的每一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所述多个第一时隙包含:第一主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均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及第一辅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二笔接收数据信号,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包含时隙分配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表示所述多个第一时隙的各自是所述第一主时隙和所述第一辅时隙中的哪一个。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多个时隙包含:主时隙,在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及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均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及辅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二笔接收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时隙分配信息和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表示所述多个时隙的各自是所述主时隙和所述辅时隙中的哪一个,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在作为所述主时隙的所述时隙和作为所述辅时隙的所述时隙这两者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在作为所述主时隙的所述时隙和作为所述辅时隙的所述时隙当中的一方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而在另一方中不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所述多个时隙包含兼用时隙,该兼用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笔的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其中,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时隙分配信息和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时隙中的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笔的数据信号的兼用时隙,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所述笔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点未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且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作为所述兼用时隙的所述时隙中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的信号,所述笔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点正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且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作为所述兼用时隙的所述时隙中发送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使用一连串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一连串的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笔分配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笔和所述第二笔的各自分配连续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的各自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其中,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正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使用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使用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规定个数的一半个数的所述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传感器控制器使用一连串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一连串的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使用第一主通道以第一通信速率与第一笔进行通信,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主通道以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一半的第二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一笔进行通信,且使用第一辅通道以所述第二通信速率与第二笔进行通信,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笔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在将所述第二笔移动到所述第一主通道之后,将动作模式变更为所述单通道模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不是通过基于指令的单独发送进行发送,而是通过针对一个以上的笔的广播进行发送,因此能够以比以往更少的处理且更短的时间简单地实现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侧变更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因此能够将比特率或信号的发送间隔优化,以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状态保持为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传感器控制器通过适当地调整后续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定时,能够变更超帧内的各后续帧的时间位置。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可与各帧交替配置的触摸检测处理的时间长度。另外,能够抑制在特定的显示装置中产生条纹状的显示噪声或鸣音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传感器控制器能够使用上行链路信号预先对之后将要配对的各笔通知多个第一时隙的各自是第一主时隙和第二辅时隙中的哪一个。因此,由于不需要逐一发送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定时的上行链路信号,因此能够减少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频度,实现效率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设置了在单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根笔的数据信号的兼用时隙,因此在不需要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下,能够不使用基于上行链路信号的明确的请求,而将为了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确保的时隙用于其他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在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配对中的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分配连续的两个帧的各自所包含的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因此能够同时使用比由在一个帧内能够容纳的时隙的数量决定的笔的数量多的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由于在与在第一主通道中进行通信的第一笔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在将在第一辅通道中进行通信的第二笔移动到第一主通道之后,将动作模式变更为单通道模式,因此在同时使用的笔的数量减少而成为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使通信速率复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的系统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的平面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笔检测处理与触摸检测处理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图4的(a)~(c)分别是表示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的(a)~(c)分别是表示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图6的(a)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1的结构的图,(b)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2的结构的图,(c)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3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下行链路信号DS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包含资源分配方案的列表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的图。
图9的(a)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的状态转移的状态转移图,(b)是表示笔2的状态转移的状态转移图。
图10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均处于发现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均处于配对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处于指令发送模式、笔2处于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处于发现模式、笔2处于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时间的各利用方法中,切换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第二个数据信号与第二个单音信号的位置而成的方式(切换模式)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笔检测处理与触摸检测处理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图16的(a)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1a的结构的图,(b)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4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的系统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9的(a)和(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在作为“内嵌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1中,在一个消隐期间之中配置一个帧的情况下的帧与像素驱动期间DP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包含资源分配方案的列表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的图。
图22是具体地表示时隙类型的内容的图。
图23的(a)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表编号n对应的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对应的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24的(a)~(e)分别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结构的图。
图25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26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27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2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28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29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0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2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1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3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2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4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3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且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3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4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将在通道2中进行通信的笔2-3移动到通道0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35是表示在使用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将传感器控制器5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单通道模式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的系统的图。电子设备1例如是平板型的计算机,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有显示装置10、传感器面板30、控制部40及传感器控制器50。传感器面板30和显示装置10以传感器面板30位于上侧的方式重叠配置,由传感器面板30的上表面构成电子设备1的面板面1a。电子设备1构成为能够在一个面板面1a上同时使用多个笔2,因此是上述的多笔对应电子设备。
笔2例如是与有源静电方式对应的电子笔(有源笔)。在笔2的笔尖附近,沿着笔轴,从靠近笔尖的位置起依次并排设置有两个笔尖电极2a、2b。
作为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各种显示器,图1示出了使用液晶显示器的例子。如该图所示,该情况下的显示装置10具有依次层叠有偏振滤光片11、玻璃基板12、像素电极组13、取向膜14、液晶层15、取向膜16、共用电极17、彩色滤光片18、玻璃基板19及偏振滤光片20的构造。另外,其中,像素电极组13由与显示装置10的各像素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像素电极构成。控制部40在向共用电极17供给了接地电位的状态下,基于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向各像素电极13施加的电压,由此使显示装置10显示图像数据。
传感器面板30构成为具有在玻璃基板33的下表面形成有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的构造。如此,构成传感器面板30的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设置于显示装置10之外的类型的电子设备1被称为“外嵌(Out-Cell)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与此相对,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传感器面板30的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设置于显示装置10之中的“内嵌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即电子设备1进行说明。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的平面构造的图。如该图所示,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分别由以等间隔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多个线状电极构成。构成行电极组31的多个线状电极与构成列电极组32的多个线状电极配置成相互正交。构成行电极组31的各线状电极通过引出配线34而单独地与传感器控制器50连接。同样地,构成列电极组32的各线状电极通过引出配线35而单独地与传感器控制器50连接。
返回图1,控制部40是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均未图示)的计算机,通过处理器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由此进行包括图示的显示装置10和传感器控制器50在内的电子设备1的各部的控制、包括描绘用应用在内的各种应用的执行等各种处理。存储器包含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虽然未图示,但电子设备1具有与各种通信标准(WiFi(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等)对应的通信装置,控制部40构成为还能够经由该通信装置执行与其他电子装置(包括笔2)的通信。
传感器控制器50是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均未图示)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通过处理器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由此进行检测笔2的处理(笔检测处理)、检测未图示的手指的处理(触摸检测处理)等各种处理。笔检测处理包括如下处理:经由行电极组31及列电极组32与笔尖电极2a、2b的静电耦合,与笔2之间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和下行信号DS的收发,由此推导出笔2在面板面1a上的位置,并且取得笔2发送的数据。此外,触摸检测处理包含如下处理:向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中的一方供给手指检测用信号FS,并检测出现于另一方的电位,由此推导出手指在面板表面1a上的位置。
图3是表示笔检测处理与触摸检测处理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传感器控制器50控制的超帧中,执行一次笔检测处理和一次触摸检测处理。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将进行笔检测处理的期间称为“帧”。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将超帧控制成与显示装置10显示一个画面量的显示数据所需的期间(显示帧)同步。
图4(a)~图4(d)分别是表示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另外,图5(a)~图5(d)分别是表示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另一例的图。图4(a)和图5(a)分别示出了在传感器控制器50允许与4根笔2的通信(时分复用通信)。以下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的利用方法。另外,图4(b)及图5(b)分别示出了在传感器控制器50允许与3根笔2的通信的情况下采用的利用方法。图4(c)和图5(c)分别示出了在传感器控制器50允许与两根笔2的通信的情况下采用的利用方法。图4(d)和图5(d)分别示出了在传感器控制器50允许与一根笔2的通信的情况下采用的利用方法。实际采用的利用方法由传感器控制器50动态地决定,并通过广播发送通知给各笔2。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与允许通信的笔2的根数无关地,在帧内的开头以时间长度TUS的时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后面将参照图6对上行链路信号US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在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期间之后,设置时间长度TB的消隐期间,进一步地在其后,以时间长度TX的间隔,分别设置时间长度TY的任意个数的时隙。
帧内的一连串时隙的每一个用于笔2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图4和图5的各图所示的“Tone”、“Data”和“Tilt”表示如此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种类。关于各自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参照图7进行说明。
图4和图5的各图所示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是针对时隙表示通信资源向各个笔2的分配的识别信息。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根据后述的配对设定信息,对配对完毕的一个以上的笔2的每一个分配互不相同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
向各时隙识别信息TDID一个一个地依次分配时隙。举一例进行说明,例如在图4(a)的例子中,全部准备了20个时隙,向时隙识别信息TDID=1分配其中的第1个、第5个、第9个、第13个、第17个时隙。另外,向时隙识别信息TDID=2分配第2个、第6个、第10个、第14个、第18个时隙,向时隙识别信息TDID=3分配第3个、第7个、第11个、第15个、第19个时隙的各时隙,向时隙识别信息TDID=4分配第4个、第8个、第12个、第16个、第20个时隙。采用这样的时隙分配方法是为了使各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间隔尽可能恒定。
图6(a)~图6(c)分别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结构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大致分为3种的上行链路信号US。对各自的概略进行说明,图6(a)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用于对配对完毕的各笔2广播新的资源分配方案,并且对尚未与传感器控制器50配对的笔2发送建立新配对所需的配对设定信息。此外,图6(b)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用于对特定的笔2发送指令。图6(c)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3用于与接收到配对设定信息而发送来笔ID的笔2之间建立配对。
如图6(a)~图6(c)所示,在任何类型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在其开头均依次配置有报头和配对控制指示符。其中,关于配对控制指示符,也可以在一部分上行链路信号US中省略配置。
报头例如是包含表示该信号是由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多笔对应的电子设备1生成的信号的4比特的信息、和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是上行链路信号US1~US3中的哪一个)的2比特的信息的信息。笔2在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而成功取得前者的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接收到的信号是上行链路信号US,接着在成功取得后者的信息的情况下,决定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并开始与所决定的种类相应的处理。
配对控制指示符是针对每个本地笔ID包含“1”或“0”的值的信息。本地笔ID是传感器控制器50对与传感器控制器50配对完毕的各笔2唯一分配的识别信息。图6示出了使用1~6这6种本地笔ID的例子作为一例。配对控制指示符为“1”意味着该本地笔ID正在使用,即,传感器控制器50当前也维持了与被分配了该本地笔ID的笔2的配对。另一方面,配对控制指示符为“0”意味着该本地笔ID未使用,即,传感器控制器50与被分配了该本地笔ID的笔2未完成配对(或者解除了配对)。
在此,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建立了配对的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解除与该笔2的配对。由此,传感器控制器50在后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决定场景(后述的图10的步骤S1)中,能够选择与实际处于可通信状态的笔2的根数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另外,笔2也优选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建立了配对的传感器控制器50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解除与该传感器控制器50的配对。
如图6(a)所示,上行链路信号US1构成为还包含资源分配方案和配对设定信息。其中,资源分配方案是适用于超帧的整体的设定信息,由后述的图8所示的表编号(表示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表示。另一方面,配对设定信息例如由表示是否能够与新的笔2配对的1比特的使能数据、表示对新的笔2分配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2比特的数据、及表示对新的笔2分配的频率识别信息FID的3比特的数据构成。在此,频率识别信息FID是针对频率表示通信资源向各个笔2的分配的识别信息。被分配了某个频率识别信息FID的笔2使用由该频率识别信息FID表示的频率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如图6(b)所示,上行链路信号US2构成为还包含指令。该指令是表示来自传感器控制器50的针对特定的笔2的指示的数据,构成为包含表示指令的目的地的本地笔ID(LPID)。作为由指令表示的指示的例子,可举出笔ID等由笔2保持的数据的发送、由配对设定信息所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变更(具体地,为时隙识别信息TDID和/或频率识别信息FID的变更)等。
如图6(c)所示,上行链路信号US3构成为还包含配对确认数据。具体而言,配对确认数据由从笔2接收到的配对用比特数据构成。配对用比特数据是针对每个笔2唯一的数据(或者能够期待唯一的数据),例如是笔2预先保持的笔ID的散列值。关于配对用比特数据的利用方法的详细情况,后面将参照图10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下行链路信号DS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下行链路信号DS构成为包含数据信号(Data)、单音信号(Tone)和倾斜信号(Tilt)。
单音信号是规定频率的未调制信号,从笔2的笔尖电极2a(参照图1)在一个时隙内连续地发送。传感器控制器50原则上构成为基于该单音信号来检测笔2的位置。具体地进行说明,传感器控制器50在新检测笔2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由构成图1所示的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的各线状电极分别接收单音信号,由此取得面板面1a内的单音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并根据其结果检测笔2的位置(全局扫描)。另外,在更新检测完毕的笔2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从靠近最新的位置的线状电极起依次由规定数量的线状电极分别接收单音信号,由此取得面板面1a内的一部分中的单音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布,并根据其结果检测笔2的位置(局部扫描)。
这里,图4所示的时间的利用方法与图5所示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下行链路信号DS中是否包含单音信号。根据传感器控制器50的种类等,有时能够使用数据信号代替单音信号来检测笔2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图5所示的时间的利用方法。
返回到图7,倾斜信号是在为规定频率的未调制信号这一点、及在一个时隙内连续地发送这一点上与单音信号相同,但在从笔2的笔尖电极2b(参照图1)发送这一点上与单音信号不同的信号。另外,倾斜信号的频率也可以与由频率识别信息FID表示的频率不同,由此,笔2能够在同一时隙内发送单音信号和倾斜信号。传感器控制器50通过基于该倾斜信号进行与单音信号同样的处理,从而首先检测笔2的位置。然后,推导出与基于单音信号检测出的位置的差(方向及距离),并根据其结果检测笔2的倾斜。
数据信号是利用笔2对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所得的信号。在通过数据信号发送的数据中,包含表示施加于笔2的笔尖的压力的笔压值、设置于笔2的侧面或底面的开关的接通断开信息、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2内的指令而请求发送的数据等。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信号中包含通过DBPSK(Differential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差分二进制移相键控)进行调制所得的数据信号和通过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差分四进制移相键控)进行调制所得的数据信号。另外,在此举出的DBPSK和DQPSK只不过是一例,当然也可以使用通过其他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所得的数据信号,但以下为了简单而仅举出DBPSK和DQPSK来继续进行说明。
基于DBPSK的数据信号由一个起始符号B和分别表示1比特的数据的8个符号D0~D7构成。另一方面,基于DQPSK的数据信号由一个起始符号B和分别表示2比特的数据的4个符号D0~D3构成。由此可以理解,通过一个数据信号发送的数据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依赖于调制方式而固定为8比特。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个数据信号发送更多或更少量的数据。
图7所示的符号长度SL表示构成数据信号的各符号的时间长度。符号长度SL在同一数据信号中是恒定的,但与其他数据信号之间可以不同。从图7可以理解,当将一个时隙之中所包含的符号的数量设为n(=9或5)时,TY=SL×n的关系成立。并且,由于在一个时隙内能够发送的数据为8比特,因此数据信号的比特率R被表示为R=8/TY=8/(SL×n)。因此,符号长度SL的变更意味着数据信号的比特率R的变更。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包含资源分配方案的列表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的图。在该表中,每个表编号表示一个资源分配方案。另外,该表由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50这两者预先共有。另外,在该图中,例示了与表编号0~16对应的17种资源分配方案,但资源分配方案的数量当然不限于17。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资源分配方案构成为包含TDID数量、符号长度SL、调制方式、发送内容、时隙数量、时隙长度TY及帧长度这样的通信参数。另外,当然也可以在资源分配方案中包含在此举出的通信参数之外的通信参数。另外,在构成资源分配方案的通信参数之中,也可以包含根据其他一个以上的通信参数的组合而必然决定的参数。
“TDID数量”是表示上述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数量的信息。在不进行时分复用之外的复用(频分复用等)的情况下,TDID数量等于能够与传感器控制器50配对的笔2的数量。“符号长度SL”和“调制方式”分别是参照图7所说明的数据信号的符号长度SL和调制方式(DBPSK或DQPSK)。“发送内容”是表示各个笔2应在各时隙发送的信号的内容的信息,更具体而言,是表示是否使笔2发送单音信号的信息。发送单音信号的情况是以图4所示的方法利用帧内的时间的情况,不发送单音信号的情况是以图5所示的方法利用帧内的时间的情况。在图8中,“T+D”表示发送单音信号的情况,“D”表示不发送单音信号的情况。“时隙数量”是配置在帧内的时隙的数量。“时隙长度TY”是参照图4及图5所说明的各时隙的时间长度TY。“帧长度”是帧整体的时间长度。
以下,参照图9所示的状态转移图和图10~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说明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分别使用至此所说明的各信号和资源分配方案表进行的处理。
首先,图9(a)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的状态转移的状态转移图。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能够以发现模式、指令发送模式、配对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对各模式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发现模式是对配对完毕的各笔2广播新的资源分配方案,并且对未检测出的笔2通知自身的存在的模式。在发现模式中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成为图6(a)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指令发送模式是对检测完毕的笔2发送指令的模式。在指令发送模式中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成为图6(b)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配对模式是与响应于上行链路信号US1的笔2之间建立配对的模式。在配对模式中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成为图6(c)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3。
当电子设备1的电源接通时,传感器控制器50首先进入发现模式,反复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1的发送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感测。然后,在检测出包含配对用比特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进入配对模式,与发送来该配对用比特数据的笔2之间建立配对。具体而言,进行包含接收到的配对用比特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US3的发送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感测,在能够检测出来自该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建立与该笔2之间的配对。然后,在需要发送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指令发送模式,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2的发送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感测。另外,在不需要发送指令的情况下,进入发现模式,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1的发送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感测。
接着,图9(b)是表示笔2的状态转移的状态转移图。如该图所示,笔2构成为能够以发现模式、通信模式、配对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对各模式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发现模式是尚未开始与特定的传感器控制器50的通信而寻找能够通信的传感器控制器50的模式。处于发现模式的笔2构成为反复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1的感测。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1的情况下,根据其中所包含的配对设定信息来判定能否配对,在判定为能配对的情况下,按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资源分配方案,执行包含配对用比特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通信模式是与检测完毕的传感器控制器50进行通信的模式。处于通信模式的笔2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感测,并且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任意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笔2基于该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定时来取得帧(及其中所包含的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并基于所取得的基准时刻来执行帧内的处理(例如,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等)。此外,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为上行链路信号US1的情况下,笔2进行将其中所包含的资源分配方案设定于自身的存储器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为上行链路信号US2的情况下,判定其中所包含的指令是否是发给自己的指令,在是发给自己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与该指令相应的处理。
配对模式是与发送来在发现模式中检测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的传感器控制器50之间建立配对的模式。处于配对模式的笔2构成为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3的感测。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3的情况下,判定其中所包含的配对用比特数据是否与自身送出的配对用比特数据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建立与传感器控制器50之间的配对。然后,笔2进入通信模式,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图10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均处于发现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首先由传感器控制器50决定资源分配方案(步骤S1)。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传感器控制器50基于配对完毕的笔2的根数、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状态(信噪比)、触摸检测处理的实施状况等,从图8所例示的多个资源分配方案之中选择一个,由此决定接下来要使用的资源分配方案。
对于步骤S1的决定举出更具体的例子,例如在配对完毕的笔的根数达到两根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为了能够进一步追加笔2,优选选择TDID数量为3或4的资源分配方案。此外,例如,在下行链路信号DS的信噪比降低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选择包含更长的符号长度SL的资源分配方案。由此,能够降低上述的数据信号的比特率R,因此能够改善数据信号的接收状态。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更优选选择包含更容易接收的调制方式(即,DBPSK而不是DQPSK)的资源分配方案。另外,在仅通过数据信号也能够检测出笔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不包含单音信号的资源分配方案。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使用数据信号代替单音信号来检测笔的位置。
接着,传感器控制器50决定配对设定信息(步骤S2)。如参照图6(a)所说明的那样,配对设定信息由使能信息、时隙识别信息TDID和频率识别信息FID构成。在步骤S1中所决定的资源分配方案中能够接受的笔2的根数比当前配对完毕的笔2的根数多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将使能数据设为“1”(能配对),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设为“0”(不能配对)。另外,在将使能数据设为“1”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通过从尚未分配给其他笔2的一个以上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之中选择一个,由此决定分配给新的笔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并且决定分配给新的笔2的频率识别信息FID。关于频率识别信息FID,也可以对多个笔2分配相同的值。
之后,当帧的开始定时到来时(步骤S3),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图6(a)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步骤S4)。该上行链路信号US1包含表示在步骤S1中所决定的资源分配方案的表编号和在步骤S2中所决定的配对设定信息等各构成要素。
处于发现模式的笔2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1时,从其中提取资源分配方案,并设定于自身的存储器(未图示)(步骤S5)。之后的笔2按照设定在存储器中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动作。此外,笔2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1中提取并取得配对设定信息(步骤S6)。
这里,在通过步骤S1的决定而使资源分配方案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不仅笔2,决定了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的传感器控制器50自身也需要以按照新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动作的方式变更自身。具体而言,需要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方法变更为按照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接收方法。举出更具体的例子,例如,如果是变更了符号长度SL的情况,则需要变更用于检测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窗口(典型的是离散傅立叶变换或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窗口)。由此,传感器控制器50能够适当地接收到笔2按照新的资源分配方案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
取得了配对设定信息的笔2通过参照其中的使能数据,来判定发送来上行链路信号US1的传感器控制器50是否处于能够配对的状态(步骤S7)。在其结果是判定为不能配对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行链路信号US1的感测。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能够配对的情况下,笔2从接收到的配对设定信息中提取时隙识别信息TDID和频率识别信息FID,并设定于自身的存储器(未图示)(步骤S8)。然后,选择由在步骤S5中所设定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示的多个时隙中的、与在步骤S8中所设定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对应的时隙,并使用该资源分配方案所包含的各种通信参数和由在步骤S8中所设定的频率识别信息FID表示的频率,来发送包含数据信号的下行链路信令DS,该数据信号包含上述配对用比特数据(步骤S9)。之后,笔2进入配对模式(步骤S10),并且从在步骤S4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1中取得配对控制指示符,并保持于未图示的存储器(步骤S11)。
接收到在步骤S9中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50基于其中所包含的单音信号(或数据信号)及倾斜信号来检测笔2的位置及倾斜(步骤S12),并且取得数据信号内所包含的笔压值等各种数据(步骤S13)。虽未图示,但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将这样检测出或取得的数据逐次提供给控制部40(参照图1)。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配对模式(步骤S14),并且进行提取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配对用比特数据并保持于未图示的存储器的处理(步骤S15)。
图11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均处于配对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首先由传感器控制器50决定分配给新的笔2的本地笔ID(步骤S20)。传感器控制器50通过从尚未分配给其他笔2的一个以上的本地笔ID(即,在紧前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配对控制指示符为“0”的本地笔ID)之中选择一个,由此决定分配给新的笔2的本地笔ID。
之后,当帧的开始定时到来时(步骤S21),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图6(c)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3(步骤S22)。在该上行链路信号US3中,在步骤S20中所决定的本地笔ID的配对控制指示符为“1”。另外,该上行链路信号US3所包含的笔ID的散列值是在图10的步骤S15中导出的。
处于配对模式的笔2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3时,判定其中所包含的配对用比特数据是否与在图10的步骤S9中所发送的配对用比特数据一致(步骤S25)。在其结果是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视为配对失败,返回到发现模式而继续进行处理(步骤S32)。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笔2在建立了与传感器控制器50的配对之后(步骤S26),通过比较新旧的配对控制指示符,来取得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步骤S27)。即,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的配对控制指示符在此前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应该为“0”,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步骤S22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3中成为“1”,因此笔2通过将在图10的步骤S11中所保持的配对控制指示符(旧配对控制指示符)与在步骤S22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3所包含的配对控制指示符(新配对控制指示符)进行比较,能够取得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另外,在此,通过比较新旧的配对控制指示符来取得本地笔ID,但也可以将在步骤S20中所决定的本地笔ID作为分配给新的笔2的本地笔ID而明确记载在上行链路信号US3内,并由笔2取得该本地笔ID。
之后,笔2进入通信模式(步骤S28),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步骤S29)。具体而言,选择由在图10的步骤S5中所设定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示的多个时隙中的、与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对应的时隙,并使用该资源分配方案所包含的各种通信参数和由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频率识别信息FID表示的频率,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
接收到在步骤S28中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50在建立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笔2的配对之后(步骤S30),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进行参照图10所说明的步骤S12、S13的处理。然后,在有应发送的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指令发送模式,在没有应发送的指令的情况下,进入发现模式(步骤S31)。另外,为了没有延迟地实施与接近到面板面1a上的笔2的配对,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无论有无应发送的指令,均至少以一定的频度进入发现模式。
图12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处于指令发送模式、笔2处于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首先由传感器控制器50决定作为指令的发送目的地的笔2和指令的内容(步骤S40)。之后,当帧的开始定时到来时(步骤S41),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图6(b)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步骤S42)。
处于通信模式的笔2在作为感测的结果而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2时,首先从其中取得与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在步骤S26中所取得的本地笔ID)对应的配对控制指示符(步骤S43)。然后,基于所取得的配对控制指示符,判定自身是否被传感器控制器50(继续)检测出(步骤S44)。其结果是,在判定为没有被检测出的情况下(即,所取得的配对控制指示符为“0”的情况下),笔2解除配对而进入发现模式(步骤S45)。
另一方面,在步骤S44中判定为被检测出的情况下(即,所取得的配对控制指示符为“1”的情况下),笔2取得作为指令的目的地的本地笔ID(步骤S46)。然后,通过比较所取得的本地笔ID与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在步骤S26中所取得的本地笔ID),来判定指令的目的地是否是自身(步骤S47),在判定为不是自身的情况下,发送通常的(即,不包含按照上行链路信号US2所包含的指令的内容而执行的处理的结果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50)。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是自身的情况下,笔2按照上行链路信号US2所包含的指令的内容执行处理(步骤S48),并发送包含处理结果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49)。
接收到在步骤S50或步骤S51中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50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S12、S13、S31的各处理。另外,在下行链路信号DS是在步骤S49中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取得的各种数据包含笔2根据指令而取得的数据。
图13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处于发现模式、笔2处于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50首先进行参照图10所说明的步骤S1~S4的处理,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1的笔2进行参照图12所说明的步骤S43、S44的处理,判定自身是否被传感器控制器50(继续)检测出。其结果是,在判定为没有被检测出的情况下(即,所取得的配对控制指示符为“0”的情况下),笔2解除配对而进入发现模式(步骤S45)。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被检测出的情况下(即,所取得的配对控制指示符为“1”的情况下),笔2进行参照图10所说明的步骤S5的处理,按照新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图12所示的通常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步骤S50)。另外,对于在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信资源(具体而言,为时隙识别信息TDID及频率识别信息FID),只要没有被上行链路信号US2内的指令变更,则在资源分配方案变更后也继续使用。接收到在步骤S50中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50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S12、S13、S31的各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不是通过基于指令的单独发送进行发送,而是通过针对配对完毕的所有的笔2的广播进行发送,因此能够以比以往更少的处理且更短的时间简单地实现多笔对应电子设备中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
另外,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50侧变更下行链路信号DS的符号长度SL,因此,能够变更下行链路信号DS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比特率,所以能够将比特率或信号的发送间隔优化以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状态保持为良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于配对完毕的笔2的数量减少而传感器控制器50进行用于减少TDID数量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的情况下,根据至此所分配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值,存在笔2无法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是从TDID数量为4的资源分配方案变更为TDID数量为3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则在变更后与时隙识别信息TDID=4对应的时隙消失,所以被分配了时隙识别信息TDID=4的笔2无法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在进行TDID数量减少那样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变更且存在变更后无法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笔2的情况下,优选预先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2发送用于变更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分配的指令。
此外,如图14所例示的那样,在图4所示的时间的各利用方法中,还可以采用将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第二个数据信号与第二个单音信号的位置进行替换而成的方式(替换模式)等变更了同一时隙内的分配的时间的利用方法。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由上行链路信号US1广播发送的资源分配方案也包含采用图4所示的利用方法和变更后的利用方法中的哪一种的信息。
另外,作为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2发送的指令的目的地,也可以使用频率识别信息FID来代替上述的本地笔ID。由此,能够仅对利用特定频率的笔2给出指示。作为这样发送的指示的例子,可举出将各笔2的频率一齐变更的指示等。
此外,也可以将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1内的配对设定信息分配给各笔2的时隙识别信息TDID作为本地笔ID来利用。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用于决定本地笔ID的处理(图11的步骤S20)。同样地,也能够将频率识别信息FID作为本地笔ID来利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一个超帧内交替地执行多次笔检测处理和多次触摸检测处理。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着眼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继续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检测处理与触摸检测处理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如比较该图与图3所理解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超帧内交替地执行多次笔检测处理和多次触摸检测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超帧内隔开任意间隔地配置多个帧。
图16(a)和图16(b)分别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这些图中列举的上行链路信号US1a、US4之外,还使用图6(b)和图6(c)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US3。
上行链路信号US1a是代替上行链路信号US1来使用的信号。与上行链路信号US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资源分配方案内包含分割信息。该分割信息是表示配置在超帧内的帧的数量的信息。具体而言,可以是帧的数量本身,也可以是在预先以表的形式在传感器控制器50和笔2中共有多个分割数量的情况下表示该表的行编号的信息。本实施方式的笔2构成为,通过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1a中取得分割信息来预先取得配置在超帧内的帧的数量,并感测与该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行链路信号US。
上行链路信号US4是在与上行链路信号US2相同的报头和配对控制指示符之后配置规定的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识别数据(后述)而成的信号。在该例中,由于报头的内容与上行链路信号US2相同,因此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识别数据被笔2视为指令的一种。但是,也可以准备上行链路信号US4专用的报头,通过报头能够识别出上行链路信号US4。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识别数据的具体内容是用于将上行链路信号US4与上行链路信号US2区分开的规定数量比特的数据(即,不作为指令出现的比特值的组合),笔2在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2中取得了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识别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上行链路信号US是上行链路信号US4。
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在后续帧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4(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而不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a、US2、US3(开头上行链路信号),所述后续帧是超帧内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之外的帧。上行链路信号US4的主要作用是对配对完毕的各笔2通知配置在对应的后续帧内的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4的笔2构成为,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US4的接收定时,取得对应的后续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间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在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4时,进行适当调整其发送定时的处理。具体而言,在每次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4时,使发送定时从根据超帧的时间位置决定的发送定时向前后移动按每个后续帧而不同的时间。更优选地,也可以使发送定时向前后移动包含0在内的随机的时间。由此,超帧内的各后续帧的时间位置被适当地变更,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与各帧交替地配置的触摸检测处理的时间长度。另外,在内嵌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能够抑制产生条纹状的显示噪声或鸣音的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传感器控制器50在各后续帧内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4,而且,适当调整其发送定时,因此能够变更超帧内的各后续帧的时间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中的条纹状的显示噪声或鸣音的产生,另外,能够灵活地变更与各帧交替地配置的触摸检测处理的时间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行链路信号US1a内的资源分配方案内配置分割数量来将配置在超帧内的帧的数量通知给笔2,但也可以通过在各上行链路信号US内配置表示是否有后续帧的1比特的信息来将有无后续帧通知给笔2。另外,也可以在各上行链路信号US内配置表示帧编号的数据。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设备1是所谓的“内嵌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他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着眼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继续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含电子设备1和笔2的系统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面板30设置在显示装置10之中。具体而言,在图1中配置有共用电极17的位置配置行电极组31,在玻璃基板19与偏振滤光片20之间配置列电极组32。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各自的结构与参照图2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行电极组31起到作为共用电极17的作用。因此,在显示装置10进行像素的驱动动作时,通过控制部40将行电极组31的电位固定为接地电位。这样,在行电极组31的电位被固定为接地电位的期间,传感器控制器50不能进行与笔2的通信。
在此,在由显示装置10进行的像素的驱动动作中,从画面内的最上方的行起一级一级地下降,并且对每一级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针对级内的各像素的写入。并且,在从某一级的驱动结束到下一级的驱动开始为止的期间,产生不进行像素的驱动的消隐期间。由于不进行像素的驱动,所以在消隐期间内,不需要将行电极组31的电位固定为接地电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利用该消隐期间进行与笔2的通信。
图18、图19(a)及图19(b)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在一个超帧内,交替产生多个消隐期间BP和像素驱动期间DP。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50使用其中的多个消隐期间BP,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包含数据信号和倾斜信号,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包含单音信号)的接收、及触摸检测处理(Touch)。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0和图13所示的步骤S1中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案的决定也基于消隐期间BP的时间长度和时隙的时间长度来执行。具体而言,在一个消隐期间BP之中能够配置多个时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构成为在一个消隐期间BP之中配置多个时隙的资源分配方案。此外,在一个消隐期间BP之中仅能够配置一个时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构成为在一个消隐期间BP之中配置一个时隙的资源分配方案。在该资源分配方案中,例如在设为TDID数量=2时,优选对一连串的消隐期间BP交替地分配属于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时隙。
参照图18、图19(a)及图19(b)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图18示出了TDID数量=1、消隐期间BP的时间长度与时隙的时间长度大致相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将资源分配方案决定成在一个消隐期间BP内配置一个时隙。另外,图19(a)示出了TDID数量=2、消隐期间BP的时间长度与时隙的时间长度的两倍大致相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将资源分配方案决定成在一个消隐期间BP内配置两个时隙。作为结果,如该图所示,在一个消隐期间BP之中,两根笔2连续地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而且,图19(b)示出了TDID数量=2、消隐期间BP的时间长度与时隙的时间长度大致相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该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优选将资源分配方案决定成属于各时隙识别信息TDID的时隙被交替地分配给一连串的消隐期间BP。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基于消隐期间BP的时间长度和时隙的时间长度来决定资源分配方案,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消隐期间BP来进行传感器控制器50与笔2之间的通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行电极组31和列电极组32构成传感器面板30的例子(所谓的互电容型),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中,由呈矩阵状铺满的多个块状电极(四边形的电极)置换共用电极17,并由该多个块状电极构成传感器面板30的例子(所谓的自电容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一个消隐期间之中配置多个时隙的例子,但在消隐期间的时间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消隐期间之中配置一个帧。
图20是表示在作为“内嵌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1中,在一个消隐期间之中配置一个帧的情况下的帧与像素驱动期间DP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该图所示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图15的触摸检测处理置换为像素驱动期间DP。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用开头上行链路信号和后续上行链路信号来执行传感器控制器50与笔2之间的通信。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和笔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帧的时隙的具体利用方法。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着眼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继续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包含资源分配方案的列表的资源分配方案表的图。与图8的表相同,在该图的表中,各个表编号表示一个资源分配方案。另外,该表被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50这两者预先共有这一点也与图8的表相同。另外,在该图中,例示了与表编号n、n+1对应的两种资源分配方案,但资源分配方案的数量当然不限于2。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资源分配方案构成为包含主通道数量、时隙数量、时隙分配、Ack分配、数据时隙比特数量、调制方式、符号长度SL及时间长度TB、TX这样的通信参数。另外,当然也可以在资源分配方案中包含在此举出的通信参数之外的通信参数。另外,在构成资源分配方案的通信参数之中,也可以包含根据其他一个以上的通信参数的组合而必然决定的参数。
关于图21所包含的通信参数中的“时隙数量”、“调制方式”、“符号长度SL”、“时间长度TB”和“时间长度TX”,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数据时隙比特数量”是通过上述数据信号发送的数据的量。
“主通道数量”是表示能够同时使用的笔2的根数的一半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一个主通道对应地设置有一个辅通道,在各通道中分别进行与一个笔2的通信,详情将后述。因此,在主通道数量为1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使用的笔2的根数为两根。另外,在主通道数量为2的情况下,辅通道数量也为2,因此能够同时使用的笔2的根数为4根。
“时隙分配”是表示一帧所包含的“时隙数量”量的时隙各自的类型的信息(时隙分配信息)。用“,”分隔开的“P(P)”、“D(P)”、“T(P)”等字符串表示对应的时隙的类型(时隙类型)。
图22是具体地表示时隙类型的内容的图。首先,该图所示的“单通道模式”、“双通道模式”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50的动作模式。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能够与图9(a)所示的三个动作模式(发现模式、指令发送模式、配对模式)并行地以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单通道模式是仅使用主通道进行与笔2的通信的动作模式。因此,在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到单通道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使用的笔2的根数与主通道的数量相等。正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50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地,将一个帧作为基本单位(以下称为“笔数据构成帧”),与各笔2进行通信。
在此,对笔数据构成帧进行说明。笔数据构成帧是在传感器控制器50与笔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基本单位。在一个笔数据构成帧之中需要笔2能够发送的信号的数量根据标准确定,并且必须能够发送至少四个单音信号、四个数据信号和一个倾斜信号。但是,在能够通过数据信号检测出位置的传感器控制器50中,不需要单音信号的发送,只要能够发送至少四个数据信号和一个倾斜信号即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以该笔数据构成帧为单位,与一个以上的笔2分别进行通信。
双通道模式是使用主通道和辅通道这两者来进行与笔2的通信的动作模式。因此,在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到双通道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使用的笔2的根数是主通道的数量的两倍。正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50将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帧作为笔数据构成帧,与各笔2进行通信。关于这一点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类型P(B)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和辅通道中均用于上述单音信号的发送的时隙。类型P(P)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用于单音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静音意味着传感器控制器50不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
类型D(P)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用于上述数据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类型T(P)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用于上述倾斜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
类型P(S)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用于单音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类型D(S)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用于数据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类型T(S)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用于倾斜信号的发送、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成为静音的时隙。
类型M(P)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中成为静音、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用于倾斜信号的发送的时隙。类型M(B)是在单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及双通道模式下的主通道和辅通道中均成为静音的时隙。
在此,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在最初以单通道模式开始与一根笔2的通信之后,在开始与第二根笔2的通信的情况下转移到双通道模式。与第一根笔2的通信在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下均使用主通道进行,与第二根笔2的通信使用辅通道进行。
如从图22所理解的那样,类型P(B)、P(P)、D(P)、T(P)的各时隙在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下均被分配给主通道,因此,在传感器控制器50的模式被变更时,也用于从第一根笔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不改变。以下,有时将这些类型P(B)、P(P)、D(P)、T(P)的各时隙称为“主时隙”。
另一方面,类型P(S)、D(S)、T(S)的各时隙在单通道模式下被分配给主通道,但在双通道模式下被分配给辅通道。因此,在单通道模式下用于从第一根笔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用于从第二根笔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以下,有时将这些类型P(S)、D(S)、T(S)的各时隙称为“辅时隙”。
类型M(P)的时隙在双通道模式下的辅通道中用于倾斜信号的发送,另一方面,在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到单通道模式的情况下,用于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DS,详情将后述。因此,以下有时将类型M(P)的时隙称为“兼用时隙”。另外,由于未配对的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是针对上行链路信号US1的响应信号,因此以下有时将该下行链路信号DS称为“Ack信号”。
类型M(B)的时隙也是在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到单通道模式的情况下,用于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Ack信号,详情将后述。因此,以下有时将类型M(B)的时隙称为“Ack时隙”。
图23(a)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表编号n对应的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帧的开头从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对接下来的12个时隙按照图21的“时隙分配”栏所示的顺序赋予各个类型。
图23(b)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表编号n+1对应的帧内的时间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在该图的例子中,也在帧的开头从传感器控制器5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接下来的14个时隙被交替地分配给两个主通道0、1。并且,按照图21的“时隙分配”栏所示的顺序,按每个主通道对各时隙赋予类型。
这里,如从图23(b)所理解的那样,在与表编号n+1对应的资源分配方案中,与图5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来自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中不包含单音信号。因此,能够使用与表编号n+1对应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传感器控制器50限定于构成为即使没有单音信号也能够检测出笔2的位置的传感器控制器50。这种类型的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使用数据信号代替单音信号来检测笔2的位置。
返回到图21。“Ack分配”是表示在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到单通道模式的情况下(即,与第一根笔2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用于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Ack信号的时隙的信息。在图21的例子中,在表编号n的情况下,第6个、第9个、第12个时隙用于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Ack信号,在表编号n+1的情况下,第7个、第8个、第11个、第12个时隙用于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Ack信号。
图24(a)~图24(e)分别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结构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上述的上行链路信号US1~US3,但各自的内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不同。图24(d)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是上行链路信号US2的一种,图24(e)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是上行链路信号US2a的缩短版(以下有时称为“短上行链路信号”)。
图24(a)~图24(d)所示的“协议确定信息”和“USTYPE”相当于图6(a)~图6(c)所示的报头的具体内容。具体地进行说明,“协议确定信息”是表示该上行链路信号US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4比特的信息。“USTYPE”是表示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2比特的信息(上行链路类型信息),用于识别上行链路信号US1~US3。
图24(a)所示的“ST”是表示由“笔状态指示符”表示的笔状态是配对状态和接触状态中的哪一个的1比特的信息(状态类型信息)。
在“ST”具有与配对状态对应的值的情况下,“笔状态指示符”成为表示能够配对的个数量的笔2各自的配对状态(配对中或未配对)的5比特的信息。在具体的例子中,能够通过“笔状态指示符”表示配对状态的笔2的根数是8。在该情况下,在最初的1比特为“0”的情况下,用剩余的4比特表示第1个~第4个笔2的配对状态,在最初的1比特为“1”的情况下,用剩余的4比特表示第5个~第8个笔2的配对状态。
另一方面,在“ST”具有与接触状态对应的值的情况下,“笔状态指示符”成为表示能够配对的个数量的笔2各自的接触状态(是否与图1所示的面板面1a接触)的5比特的信息。在具体的例子中,能够通过“笔状态指示符”表示接触状态的笔2的根数是8。在该情况下,在最初的1比特为“0”的情况下,用剩余的4比特表示第1个~第4个笔2的接触状态,在最初的1比特为“1”的情况下,用剩余的4比特表示第5个~第8个笔2的接触状态。
“PE”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是否能够与新的笔2配对的1比特的信息(配对使能信息)。“配对设定信息”由频率识别信息FID和通道识别信息LID构成,该频率识别信息FID是表示对新的笔2分配的频率的3比特的数据,该通道识别信息LID是表示对新的笔2分配的通道的2比特的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识别信息LID为相互识别两个主通道及各个辅通道的信息。
如图24(b)~图24(d)所示,上行链路信号US2、US3根据“PE”的值,包含“配对设定信息”和“笔状态指示符”中的任一方。具体而言,在传感器控制器50能够与新的笔2配对的情况下包含“配对设定信息”,在传感器控制器50不能与新的笔2配对的情况下包含“笔状态指示符”。
“表编号”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所采用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包含图21所示的n、n+1中的任一方的值。通过包含该“表编号”,根据上行链路信号US1,从传感器控制器50对笔2通知表示帧内的各时隙的类型的时隙分配信息。“RM”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50正以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的信息(动作模式信息)。
图24(b)所示的“指令”是表示从传感器控制器50向各笔2的命令或通知的信息,构成为包含“指令类别”及“指令内容”。作为“指令类别”的例子,包含频率的设定命令、频率的变更命令、通道的设定命令、通道的变更命令、配对的解除命令、该帧是后述的子帧的通知等。
在“指令类别”是频率的设定命令的情况下,在“指令内容”中包含已分配给对象笔2的本地笔ID和表示应设定的频率的频率识别信息FID。在“指令类别”是频率的变更命令的情况下,在“指令内容”中包含表示变更前的频率的频率识别信息FID和表示变更后的频率的频率识别信息FID。
在“指令类别”是通道的设定命令的情况下,在“指令内容”中包含已分配给对象笔2的本地笔ID和表示应设定的通道的通道识别信息LID。在“指令类别”是通道的变更命令的情况下,在“指令内容”中包含表示变更前的通道的通道识别信息LID和表示变更后的通道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在“指令类别”是配对的解除命令的情况下,在“指令内容”中包含已分配给对象笔2的本地笔ID。
在“指令类别”是该帧为后述的子帧的通知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信号US2是图24(d)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如该图所示,在该情况下的“指令内容”中包含2比特的子帧编号和1比特的信息PT,该信息PT表示笔2是否应该以由最后取得的表编号表示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动作。另外,其中的子帧编号是表示后述的笔数据构成帧内的一个以上的子帧的序号的数值信息。另外,在信息PT中,通常设定表示笔2应该以由最后取得的表编号表示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动作的值。设置信息PT是为了向笔2通知资源分配方案没有变更。检测出在信息PT中设定有表示笔2不应该以由最后取得的表编号表示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动作的值的笔2判定为资源分配方案的设定失败,解除与传感器控制器50的配对状态。
图24(c)所示的“配对确认数据”是与图6所示的“配对确认代码”同样的数据。“分配LPID”是表示对此后要配对的笔2新分配的本地笔ID的信息。本实施方式的笔2构成为,代替图11的步骤S27所示的新旧配对控制指示符的比较,而通过来自传感器控制器50的通知来取得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但是,也可以通过新旧配对控制指示符的比较来取得本地笔ID。
图24(e)所示的“短上行链路指示信息”是用于向笔2通知该上行链路信号US是上行链路信号US2a’的7比特的信息。在上行链路信号US2a’中,除了该“短上行链路指示信息”以外,还包含上述2比特的子帧编号和上述1比特的信息PT。
以下,关于与表编号n、n+1对应的两个资源分配方案的每一个,参照图25~图32详细说明要配对的笔2的根数增加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
图25~图27是表示使用表编号n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图25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图26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1的情况,图27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2的情况。另外,各图中的通道0相当于上述的主通道,通道1相当于与通道0对应的辅通道。
如图25所示,在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发现模式,进行与图10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图10的步骤S2、S8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0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与发现模式并行地进入上述的单通道模式。由此,传感器控制器50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在各帧的开头发送图24(a)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将成为静音的第6个和第9个时隙(参照图23(a))之外的各时隙分配给通道0,并在各时隙中尝试Ack信号的接收。另外,在图25中,将传感器控制器50尝试Ack信号的接收的时隙标示为“A”。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图中也是同样的。
在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配对模式,进行与发送了Ack信号的笔2的配对。该配对的详细情况如参照图11所说明的那样。但是,在图11的步骤S27中,笔2通过从上行链路信号US3的取出代替新旧配对控制指示符的比较来取得本地笔ID。在配对期间,也维持进入单通道模式。
图26示出了与一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也继续进入单通道模式,并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并且,通过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各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或上行链路信号US2。但是,在图13的步骤S2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1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将图22所示的所有主时隙和辅时隙分配给通道0,用于从配对中的笔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DS。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时,同样地将图22所示的所有主时隙和辅时隙分配给通道0。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使用通道0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另外,在图26中,将传感器控制器50尝试单音信号的接收的时隙标示为“P”,将尝试数据信号的接收的时隙标示为“D”,将尝试倾斜信号的接收的时隙标示为“T”。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图中也是同样的。如从图26所明确的那样,该情况下的笔2能够在一帧内发送四个单音信号、四个数据信号和一个倾斜信号。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能够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将作为图22所示的兼用时隙或静音时隙的第6个和第9个时隙分配给通道1,用于尝试另一个笔2发送的Ack信号的接收。如图22所示,由于兼用时隙和静音时隙在单通道模式下为静音,因此能够如上述这样用于在通道1中接收Ack信号。在通道1中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的配对处理与在通道0中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的配对处理相同。
图27示出了与第二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使用通道0、1双方进行与笔2的通信的双通道模式,并将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帧(包含如图3、图15、图20所示那样在两个帧之间进行触摸检测处理或像素驱动的情况)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另外,在图27中例示了将连续的两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的情况。这一点在后述的图31~图34中也是同样的。另外,以下有时将笔数据构成帧所包含的第一个帧称为“主帧”,将第二个以后的帧称为“子帧”。
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50通过与图12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在各笔数据构成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2。由于没有接受新的笔2的余地,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不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1的发送,也不进行Ack信号的接收。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在子帧的开头发送图24(d)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或图24(e)所示的短上行链路信号US2a’。接收到这些信号的笔2将该子帧判定为与紧前的主帧一体使用的帧。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将图22所示的主时隙分配给通道0而将辅时隙和兼用时隙分配给通道1,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两根笔2各自的下行链路信号DS。各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将图22所示的主时隙分配给通道0,另一方面,将辅时隙和兼用时隙分配给通道1。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使用通道0、1中的任一个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图28~图32是表示使用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图28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图29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1的情况,图30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2的情况,图31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3的情况,图32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4的情况。
在使用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构成为具有4个通道0~3。通道0、1分别是图23(b)所示的主通道0、1。另外,通道2、3分别相当于与通道0、1对应的辅通道。
如图28所示,在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发现模式,进行与图10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图10的步骤S2、S8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0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与发现模式并行地进入上述的单通道模式。由此,传感器控制器50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在各帧的开头发送图24(a)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1。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将预定分配给通道0的第1、3、5、7、9、11、13个时隙中的成为静音的第7个和第11个时隙(参照图23(b))之外的各时隙分配给通道0,并在各时隙中尝试Ack信号的接收。在作为其结果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配对模式,并通过与图11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进行与发送了Ack信号的笔2的配对。
图29示出了与一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也继续进入单通道模式,并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并且,通过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各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或上行链路信号US2。但是,在图13的步骤S2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1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将图23(b)所示的通道0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0,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将图23(b)所示的通道0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0。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使用通道0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如从图29所明确的那样,该情况下的笔2能够在一个帧内发送还用于位置检测的四个数据信号、和一个倾斜信号。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能够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将预定分配给通道1的第2、4、6、8、10、12、14个时隙中的成为静音的第8个和第12个时隙(参照图23(b))之外的各时隙分配给通道1,并在各时隙中尝试Ack信号的接收。在作为其结果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配对模式,并通过与图11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进行与发送了Ack信号的笔2的配对。
图30示出了与两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也继续进入单通道模式,并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并且,通过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各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或上行链路信号US2。但是,在图13的步骤S2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2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将图23(b)所示的通道0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0,并且将图23(b)所示的通道1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1,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各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各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将图23(b)所示的通道0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0,并且将图23(b)所示的通道1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全部分配给通道1。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使用通道0、1中的任一个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如从图30所明确的那样,在该情况下与传感器控制器50配对的两根笔2均能够在一个帧内发送还用于位置检测的四个数据信号、和一个倾斜信号。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尽管与两根笔2配对,但能够将一个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将作为图22所示的兼用时隙或静音时隙的第7、8、11、12个时隙(参照图23(b))分配给通道2,并在各时隙中尝试Ack信号的接收。在作为其结果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配对模式,并通过与图11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进行与发送了Ack信号的笔2的配对。
图31示出了与第三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使用通道0~3进行与笔2的通信的双通道模式,并将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并且,通过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各笔数据构成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1或上行链路信号US2。但是,在图13的步骤S2中,代替时隙识别信息TDID而设定表示通道3的通道识别信息LID。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在子帧的开头发送图24(d)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或图24(e)所示的短上行链路信号US2a’。接收到这些信号的笔2将该子帧判定为与紧前的主帧一体使用的帧。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对作为主通道的通道0、1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主时隙的类型D(P)、T(P)的时隙,对作为辅通道的通道2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辅时隙的类型D(S)的时隙。并且,将所分配的时隙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三根笔2各自的下行链路信号DS。各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对作为主通道的通道0、1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主时隙的类型D(P)、T(P)的时隙,对作为辅通道的通道2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辅时隙的类型D(S)的时隙。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在通道0~2中的任一个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将作为图22所示的静音时隙的第8、11、12个时隙(参照图23(b))分配给通道3,并在各时隙中尝试Ack信号的接收。在作为其结果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50进入图9(a)所示的配对模式,并通过与图11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进行与发送了Ack信号的笔2的配对。
图32示出了与第四根笔2的配对完成后的状态。此时,传感器控制器50也继续进入双通道模式,并将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帧作为一个笔数据构成帧来处理。并且,通过与图12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各笔数据构成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2。在该情况下,由于没有接受新的笔2的余地,因此传感器控制器50不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1的发送,也不进行Ack信号的接收。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50在子帧的开头发送图24(d)所示的上行链路信号US2a或图24(e)所示的短上行链路信号US2a’。接收到这些信号的笔2将该子帧判定为与紧前的主帧一体使用的帧。
传感器控制器50还对作为主通道的通道0、1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主时隙的类型D(P)、T(P)的时隙,对作为辅通道的通道2、3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辅时隙的类型D(S)的时隙。并且,将所分配的时隙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四根笔2各自的下行链路信号DS。各笔2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对作为主通道的通道0、1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主时隙的类型D(P)、T(P)的时隙,对作为辅通道的通道2、3分配图22所示的作为辅时隙的类型D(S)的时隙。并且,按照在图10的步骤S8中所设定的通道识别信息LID,在通道0~3中的任一个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以上,关于与表编号n、n+1对应的两个资源分配方案的每一个,详细说明要配对的笔2的根数增加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接着,以与表编号n、n+1对应的两个资源分配方案为例,参照图33~图35详细说明要配对的笔2的根数从3根减少为2根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
图33~图35是表示使用表编号n+1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的各时隙的利用方法的图。图33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3的情况,图34和图35示出了配对中的笔2的数量为2的情况。
图33所示的各时隙的状态与图31所示的相同。以下,如图33所示,在通道0中将配对中的笔2称为笔2-1,在通道1中将配对中的笔2称为笔2-2,在通道2中将配对中的笔2称为笔2-3。
设为在图33的状态下笔2-1从面板面1a脱离。传感器控制器50在检测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笔2-1的下行链路信号DS时,执行用于解除与笔2-1的配对的处理。
具体地进行说明,传感器控制器50首先如图34所示,使笔2-3移动到通道0。该处理是通过使用上述的通道变更命令将通道2变更为通道0来执行的。其结果是,如图34所示,使用辅通道的笔2消失。
接下来,传感器控制器50将自身的动作模式从双通道模式变更为单通道模式。与此相伴,如图35所示,传感器控制器50对通道0、1分别分配图23(b)所示的通道0、1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的全部。并且,将所分配的时隙用于接收来自配对中的笔2-2、2-3的下行链路信号DS。笔2-2、2-3也在参照上行链路信号US1所包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取得了传感器控制器50正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时,同样地对通道0、1分别分配图23(b)所示的通道0、1用的类型D(P)、T(P)、D(S)的各时隙的全部。并且,笔2-2使用通道1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笔2-3使用通道0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传感器控制器50能够使用上行链路信号US1,对此后要配对的各笔2预先通知多个时隙的每一个是主时隙和辅时隙中的哪一个。因此,由于不需要逐一发送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定时的上行链路信号US,因此能够减少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频度,实现效率的通信。
另外,由于设置了在单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2的信号而在双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根笔2的数据信号的兼用时隙,因此在不需要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2的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下,能够不使用基于上行链路信号US的明确的请求,而将为了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2的信号所确保的时隙用于其他用途。
另外,由于在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配对中的两根笔的每一根分配连续的两个帧的每一个所包含的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因此能够同时使用比由在一个帧内能够容纳的时隙的数量决定的笔2的数量多的笔2。
另外,在以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与在主通道中进行通信的笔2-1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在将在辅通道中进行通信的笔2-3移动到主通道之后,将动作模式变更为单通道模式,因此在同时使用的笔2的数量减少而成为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通信速率复原。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构成下行链路信号DS的数据信号也可以是经扩频调制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在图6(a)所示的配对设定信息之中,关于扩频码,也可以包含表示通信资源向各个笔2的分配的识别信息(扩频码识别信息)。由此,能够对每个笔2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调制数据信号。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图8所示的资源分配方案表之中设置扩频码长度的项目。由此,能够通过扩频码长度的变更来变更下行链路信号DS的比特率。
另外,本发明可以如以下的各技术方案那样构成。
[技术方案A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通过使用任意的接收方法从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来检测所述笔的位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所述笔发送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的变更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方法变更为与变更后的比特率相应的新的接收方法。
[技术方案A2]
根据技术方案A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的变更的上行链路信号是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符号长度的变更的信号,
按照变更后的所述符号长度来变更用于检测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窗口。
[技术方案A3]
根据技术方案A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将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比特率的信息广播给配对完毕的一个以上的所述笔。
[技术方案A4]
一种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
所述笔响应于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表示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符号长度的变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变更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符号长度。
[技术方案B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以构成为包含多个帧的超帧的单位与一个以上的笔分别进行通信,所述多个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使用所述多个帧中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来发送开头上行链路信号,该开头上行链路信号包含适用于所述超帧的整体的设定信息,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所述开头帧之外的帧即一个以上的后续帧的每一个中,发送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该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表示配置在所述后续帧内的所述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
[技术方案B2]
根据技术方案B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在所述一个以上的后续帧的每一个中,在从根据所述超帧的时间位置决定的发送定时向前后移动按每个所述后续帧而不同的时间所得的定时,发送所述后续上行链路信号。
[技术方案B3]
根据技术方案B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包含表示配置在所述超帧内的所述帧的数量的信息。
[技术方案B4]
一种笔,以构成为包含多个帧的超帧的单位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多个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
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是包含适用于所述超帧的整体的设定信息的开头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笔将该设定信息设定到存储器内,
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是表示配置在所述多个帧中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之外的帧即一个以上的后续帧当中的任一个之中的所述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的后续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笔基于该后续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时刻来取得对应的所述后续帧内的各时隙的时间位置。
[技术方案B5]
根据技术方案B4所述的笔,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包含表示配置在所述超帧内的所述帧的数量的分割信息,
所述笔基于所述分割信息来取得配置在所述超帧内的帧的数量。
[技术方案C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使用包含多个第一时隙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所述多个第一时隙包含:第一主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均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及第一辅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二笔接收数据信号,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包含时隙分配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表示所述多个第一时隙的各自是所述第一主时隙和所述第一辅时隙中的哪一个。
[技术方案C2]
根据技术方案C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信号还包含动作模式信息,该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C3]
根据技术方案C1或C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在作为所述第一主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和作为所述第一辅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这两者中从所述第一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在作为所述第一主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中从所述第一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在作为所述第一辅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中从所述第二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技术方案C4]
根据技术方案C1或C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帧还包含多个第二时隙,
所述单通道模式是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三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模式,
所述双通道模式是从所述第一笔、所述第二笔、所述第三笔和第四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模式,
所述多个第二时隙包含:第二主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均用于从所述第三笔接收数据信号;及第二辅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三笔接收数据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四笔接收数据信号,
所述时隙分配信息包含表示所述多个第二时隙的各自是所述第二主时隙和所述第二辅时隙中的哪一个的信息。
[技术方案C5]
根据技术方案C4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在作为所述第一主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和作为所述第一辅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这两者中从所述第一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且在作为所述第二主时隙的所述第二时隙和作为所述第二辅时隙的所述第二时隙这两者中从所述第三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在作为所述第一主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中从所述第一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在作为所述第二辅时隙的所述第一时隙中从所述第二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在作为所述第一主时隙的所述第二时隙中从所述第三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在作为所述第二辅时隙的所述第二时隙中从所述第四笔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技术方案C6]
一种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多个时隙包含:主时隙,在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及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均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及辅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从所述第二笔接收数据信号,其中,
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时隙分配信息和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表示所述多个时隙的各自是所述主时隙和所述辅时隙中的哪一个,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
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单通道模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在作为所述主时隙的所述时隙和作为所述辅时隙的所述时隙这两者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在作为所述主时隙的所述时隙和作为所述辅时隙的所述时隙当中的一方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而在另一方中不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技术方案D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所述多个时隙是兼用时隙,该兼用时隙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笔的数据信号。
[技术方案D2]
根据技术方案D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包含时隙分配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时隙中的作为所述兼用时隙的时隙。
[技术方案D3]
一种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其中,
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时隙分配信息和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时隙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时隙中的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未配对的笔的信号而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下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笔的数据信号的兼用时隙,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
所述笔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点未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且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作为所述兼用时隙的所述时隙中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的信号,
所述笔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点正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且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作为所述兼用时隙的所述时隙中发送数据信号。
[技术方案E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使用一连串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一连串的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笔分配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笔和所述第二笔的各自分配连续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的各自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技术方案E2]
根据技术方案E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在所述一连串的帧各自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在所述第二帧的开头发送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含表示是与所述第一帧一体使用的帧的信息。
[技术方案E3]
根据技术方案E1或E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从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的各自对所述第一笔和所述第二笔的各自分配相同数量的所述时隙,以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技术方案E4]
一种笔,使用包含多个时隙的帧与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以从第一笔接收数据信号的单通道模式和从所述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各自接收数据信号的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其中,
所述笔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含动作模式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单通道模式和所述双通道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动作,
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正以单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使用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规定个数的所述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在由所述动作模式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正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笔使用一个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所述规定个数的一半个数的所述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技术方案F1]
一种传感器控制器,使用一连串的帧与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一连串的帧分别包含多个时隙,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单通道模式和双通道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动作,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使用第一主通道以第一通信速率与第一笔进行通信,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主通道以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一半的第二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一笔进行通信,且使用第一辅通道以所述第二通信速率与第二笔进行通信,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以所述双通道模式进行动作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笔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在将所述第二笔移动到所述第一主通道之后,将动作模式变更为所述单通道模式。
[技术方案F2]
根据技术方案F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所述单通道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主通道以所述第一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一笔通信,并且使用第二主通道以所述第一通信速率与第三笔通信,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所述双通道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主通道以所述第二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一笔进行通信,且使用所述第一辅通道以所述第二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二笔进行通信,并且使用所述第二主通道以所述第二通信速率与所述第三笔进行通信。
标号说明
1 电子设备
1a 面板面
2、2-1、2-2、2-3 笔
2a、2b 笔尖电极
10 显示装置
11 偏振滤光片
12、19、33 玻璃基板
13 像素电极组
14、16 取向膜
15 液晶层
17 共用电极
18 彩色滤光片
20 偏振滤光片
30 传感器面板
31 行电极组
32 列电极组
34、35 引出配线
40 控制部
50 传感器控制器
B 起始符号
BP 消隐期间
D0~D7 符号
DP 像素驱动期间
DS 下行链路信号
D(P)、P(B)、P(P)、T(P) 主时隙
D(S)、P(S)、T(S) 辅时隙
FID 频率识别信息
FS 手指检测用信号
ID 本地笔
LID 通道识别信息
M(B)Ack 时隙
M(P) 兼用时隙
PE 配对使能信息
RM 动作模式信息
SL 符号长度
ST 状态类型信息
TDID 时隙识别信息
US、US1、US1a、US2、US2a、US3、US4 上行链路信号
US2a’ 短上行链路信号
USTYPE 上行链路类型信息。

Claims (13)

1.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将通信资源分配给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并基于通过所分配的通信资源从所述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来检测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各自的位置,其中,
在变更表示所述通信资源的构造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广播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使用配置在帧内的多个时隙来接收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资源分配方案包含以下各项中的任一个以上:时隙识别信息的数量,所述时隙识别信息表示时隙向各个笔的分配;所述帧内所包含的所述时隙的数量;所述时隙的时间长度;所述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在所述多个时隙的每一个中应发送的信号的内容;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发送的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及所述数据信号的符号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以由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的超帧的单位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进行通信,
所述超帧包含多个所述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使用所述超帧所包含的所述多个帧中的位于开头的开头帧,来发送包含表示所述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的开头上行链路信号,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所述开头帧之外的帧即一个以上的后续帧的每一个中,发送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该后续上行链路信号表示配置在所述后续帧内的所述多个时隙的基准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超帧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帧同步,所述显示装置与用于接收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感器面板一起配置,所述显示帧包含多个消隐期间,该多个消隐期间分别是不进行像素的驱动动作的期间,
在所述多个消隐期间的每一个之中配置一个所述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帧内所包含的一个消隐期间之中配置多个所述时隙,所述显示装置与用于接收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感器面板一起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基于配对完毕的所述笔的根数来变更所述资源分配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在变更所述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配对完毕的所有笔广播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在变更所述资源分配方案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对应用了特定的通信参数的一个以上的笔广播表示新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信息。
10.一种笔,从传感器控制器接收表示通信资源的构造或该通信资源的利用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案,并按照所述资源分配方案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
所述笔构成为,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表示通信资源的分配的识别信息,并使用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而分配的通信资源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新的资源分配方案并按照该新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笔也继续使用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而分配的通信资源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其中,
所述笔在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到表示所述通信资源的分配的变更的指令的情况下,使用变更后的通信资源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其中,
所述笔构成为,使用配置在帧内的多个时隙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资源分配方案包含以下各项中的任一个以上:时隙识别信息的数量,所述时隙识别信息表示时隙向各个笔的分配;所述帧内所包含的所述时隙的数量;所述时隙的时间长度;所述一个以上的笔的每一个在所述多个时隙的每一个中应发送的信号的内容;所述一个以上的笔发送的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及所述数据信号的符号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笔,其中,
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帧内所包含的一个消隐期间内配置的多个所述时隙中的根据所述时隙识别信息而分配的所述时隙内,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所述显示装置与用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感器面板一起配置。
CN201980093095.7A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Active CN113490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28218.XA CN118625956A (zh)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7596 2019-03-01
JP2019-037596 2019-03-01
PCT/JP2019/046999 WO2020179158A1 (ja) 2019-03-01 2019-12-02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ペン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28218.XA Division CN118625956A (zh)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907A true CN113490907A (zh) 2021-10-08
CN113490907B CN113490907B (zh) 2024-06-25

Family

ID=7233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095.7A Active CN113490907B (zh)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CN202410828218.XA Pending CN118625956A (zh)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28218.XA Pending CN118625956A (zh) 2019-03-01 2019-12-02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2069707B2 (zh)
JP (1) JP7390353B2 (zh)
CN (2) CN113490907B (zh)
DE (1) DE112019006952T5 (zh)
WO (1) WO2020179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9006952T5 (de) * 2019-03-01 2021-12-02 Wacom Co., Ltd. Sensorsteuerung und stift
KR20220036422A (ko) * 2020-09-15 2022-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검사 방법
KR102613313B1 (ko) * 2020-12-02 2023-1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KR20220094296A (ko) * 2020-12-28 2022-07-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220132721A (ko) * 2021-03-23 2022-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58A (zh) * 1998-12-31 2000-07-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JP2008177696A (ja) * 2007-01-16 2008-07-31 Kddi Corp 無線フレーム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フレーム制御方法
CN101849375A (zh) * 2007-09-11 2010-09-29 蔚蓝公司 对持久性资源分配的错误纠正
KR20120003599A (ko) * 2010-07-05 2012-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슈퍼프레임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57086A (ko) * 2010-11-26 2012-06-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캐리어 간 자원 분배를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mbs 시스템
CN103634912A (zh) * 2012-08-21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演进基站和用户设备以及通讯系统
JP5824586B1 (ja) * 2015-01-20 2015-11-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6139889A (ja) * 2015-01-27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KR20170089097A (ko) * 2016-01-25 2017-08-03 주식회사 큐셀네트웍스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7533397A (zh) * 2015-04-09 2018-01-02 株式会社和冠 使用了主动式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方法、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及主动式触控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49902B1 (en) * 2013-09-27 2020-11-18 Sensel, In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KR102272343B1 (ko) * 2014-10-13 2021-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펜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9977519B2 (en) 2015-02-25 2018-05-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Active pen with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KR102394204B1 (ko) * 2015-03-02 2022-05-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액티브 정전 스타일러스, 센서 컨트롤러, 이것들을 구비하는 시스템 및 이것들에 의해 실행되는 방법
CN107533384B (zh) * 2015-04-20 2020-10-20 株式会社和冠 使用了主动式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方法、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式触控笔
US9785262B2 (en) 2015-04-20 2017-10-10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ylus an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CN107077264B (zh) * 2015-06-22 2020-06-16 西格玛森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同时功能以实现经改进性能的多点触摸传感器及静电笔式数字化系统
US9898102B2 (en) 2016-03-11 2018-02-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roadcast packet based stylus pairing
US10671186B2 (en) * 2016-06-15 2020-06-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tonomous haptic stylus
KR102553493B1 (ko) * 2016-07-01 2023-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펜과 위치 측정 방법
JP6282790B1 (ja) 2016-08-12 2018-02-2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CN109643171B (zh) 2016-09-01 2022-10-04 株式会社和冠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EP4283444A3 (en) * 2017-09-15 2024-01-31 Wacom Co., Ltd. Active pen and sensor controller
US11062024B2 (en) * 2018-11-15 2021-07-13 Crowdstrike, Inc. Computer-security event security-violation detection
DE112019006952T5 (de) * 2019-03-01 2021-12-02 Wacom Co., Ltd. Sensorsteuerung und stif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58A (zh) * 1998-12-31 2000-07-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JP2008177696A (ja) * 2007-01-16 2008-07-31 Kddi Corp 無線フレーム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フレーム制御方法
CN101849375A (zh) * 2007-09-11 2010-09-29 蔚蓝公司 对持久性资源分配的错误纠正
KR20120003599A (ko) * 2010-07-05 2012-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슈퍼프레임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57086A (ko) * 2010-11-26 2012-06-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캐리어 간 자원 분배를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mbs 시스템
CN103634912A (zh) * 2012-08-21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演进基站和用户设备以及通讯系统
JP5824586B1 (ja) * 2015-01-20 2015-11-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6139889A (ja) * 2015-01-27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7533397A (zh) * 2015-04-09 2018-01-02 株式会社和冠 使用了主动式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方法、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及主动式触控笔
KR20170089097A (ko) * 2016-01-25 2017-08-03 주식회사 큐셀네트웍스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79158A1 (zh) 2020-09-10
US12069707B2 (en) 2024-08-20
DE112019006952T5 (de) 2021-12-02
JP7390353B2 (ja) 2023-12-01
CN113490907B (zh) 2024-06-25
US20240365366A1 (en) 2024-10-31
WO2020179158A1 (ja) 2020-09-10
US20210345361A1 (en) 2021-11-04
CN118625956A (zh) 202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0907B (zh) 传感器控制器及笔
CN110750163B (zh) 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笔
JP7235685B2 (ja)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アクティブペン
US113407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lective transmission of downlink signal to sensor controller
US9742529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th carrier sense
EP3595200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time and frequency resource for resource request indicator and device thereof
US1124081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adio systems with frequency domain repetition
JP6230754B2 (ja)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12237042A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EP267638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itial ranging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