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877A -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877A
CN113490877A CN202080015945.4A CN202080015945A CN113490877A CN 113490877 A CN113490877 A CN 113490877A CN 202080015945 A CN202080015945 A CN 202080015945A CN 113490877 A CN113490877 A CN 113490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power
movable platform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9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汝婷
李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9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系统(100)、拍摄装置(200)和可移动平台(300),光学系统(10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03)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光学系统(100)满足以下表达式:0<|f1/f2|<1.2,0<|f2/f3|<2.5,其中,f1是第一透镜(101)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102)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103)的焦距。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使用光学系统的拍摄装置以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摄影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单反相机和微单相机的价格又居高不下,因此便携类的手持拍摄设备(比如手机或手持相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现有手持相机的产品体积、成本及外观方面的要求和限制,使得手持相机实际的视场角较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以及可移动平台,该光学系统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同时又可以增加拍摄装置的视场角。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连接于所述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安装在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拍摄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连接于所述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其中光学系统安装在拍摄装置上,该拍摄装置能够安装在可移动平台的主体上,该光学系统利用三个透镜的组合及特定参数设置,不仅可以减小产品体积和重量,同时又增加了拍摄装置的视场角以及提高了成像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的效果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100、光学系统;10、透镜组、101、第一透镜;102、第二透镜;103、第三透镜;
200、拍摄装置;20、拍摄设备;
300、可移动平台;30、平台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系统可以用于增加拍摄设备的视场角,同时又可以提高其成像质量。
如图1所示,该光学系统100包括从物侧O至像侧I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其中,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组成透镜组10,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03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光学系统100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1)
在表达式(1)中,f1是第一透镜101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102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103的焦距。
按照上述参数配置的光学系统,能够安装在拍摄设备(手机或手持相机)上,以增加拍摄设备的视场角,进而拍摄较大范围的景物,该光学系统利用三个透镜的组合及特定参数设置,不仅可以增加拍摄装置的视场角以及提高成像质量,还可以减小拍摄装置体积和重量。
其中,为了提高光学系统100的视场角,进一步地限定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5<|f1|<40,5<|f2|<50,25<|f3|<240 (2)
在表达式(2)中,f1是第一透镜101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102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103的焦距。即光学系统100在满足表达式(1)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地满足表达式(2)。
其中,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03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具体包括以下可能:
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三透镜103具有正光焦度;或者,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三透镜103具有负光焦度;或者,第一透镜101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102具有负光焦度,且第三透镜103具有正光焦度。
为了进一步地缩小该光学系统的体积,以方便可以更为稳定地将光学系统固定在拍摄设备上,还可以限制光学系统100满足表述式:0<|f2/f3|<0.15。不仅进一步地减小光学系统的体积,还可以增加该光学系统的整体外径,进而确保光学系统具有较大的视场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矫正色差,进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还可以限定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vd1>30,vd2>25,vd3>45 (3)
在表达式(3)中,vd1、vd2和vd3分别为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第三透镜103的色散系数,即阿贝数。满足表达式(3)的光学系统,可以很好地矫正色差,包括垂直色差的校准,进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还可以对光学系统100的第一透镜101进行限定,即限定光学系统100满足表达式:1.6<n1<1.95,30<vd1<70,其中,n1为第一透镜101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101的色散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还可以对光学系统100的第二透镜102进行限定,即限定光学系统100满足表达式:1.5<n2<1.8,25<vd2<60,其中,n2为第二透镜102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102的色散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还可以对光学系统100的第三透镜102进行限定,即限定光学系统100满足表达式:1.5<n3<1.8,45<vd3<70,其中,n3为第三透镜103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103的色散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光学系统100的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的限定,可以减小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进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了,为了缩小光学系统的体积,使得光学系统更为小型化,限定光学系统100满足以下表述式:
0.03<T1/TL<0.2,0.05<T2/TL<0.45,0.05<T3/TL<0.45 (4)
在表达式(4)中,T1是第一透镜101的中心厚度,T2是第二透镜102的中心厚度,T3是第三透镜103的中心厚度,TL是第一透镜101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第三透镜103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的距离。通过表达式(4)对光学系统的限定,不仅可以减小光学系统的体积,还可以减轻光学系统的整体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了,为了进一步地缩小光学系统的体积,使得光学系统更为小型化,限定光学系统100满足以下表述式:
0.2<(T2+T3)/TL<0.8,0.2<A1/TL<0.8 (5)
在表达式(5)中,T2是第二透镜102的中心厚度,T3是第三透镜103的中心厚度,TL是第一透镜101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第三透镜103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的距离,A1是第一透镜101和第二透镜102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限定光学系统在满足表达式(4)的同时,还需满足表达式(5),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限定光学系统的尺寸以及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当然,也可以分别限定光学系统满足表达式(4)或者满足表达式(5)。
需要说明的是,尤其是限定第一透镜101满足:0.03<T1/TL<0.2,可以使得第一透镜101的重量大大减小,有助于光学系统的整体重量的减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或第三透镜103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玻璃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的材质均为塑胶材质或者玻璃材质;或者,第一透镜101的材质为塑胶材质,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的材质为玻璃材质;或者,第一透镜101的材质为玻璃材质,第二透镜102的材质为玻璃材质,第三透镜103的材质为塑胶材质,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的材质均为玻璃材质。采用玻璃材质设计,使得光学系统的透镜,容易加工,且不容易刮伤,便于携带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可以限定第一透镜101的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5.5g/cm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可以限定第二透镜102的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3.3g/cm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可以限定第三透镜103的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4.0g/cm3
通过上述材料密度的配置,有利于减轻光学系统的整体重量,以便安装在拍摄设备特别是小型手持设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101为负透镜,负透镜具体可例如为弯月形透镜或双凹形透镜。其中,第一透镜101的负透镜特性,可以有利于减缓大角度光线入射时转折力度以及大角度入射引起的像差,进而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大角度是指相对光轴的入射角度大于预设角度值,比如大于40度或50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成像质量以及便于安装在拍摄设备上,将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胶合形成胶合透镜。其中,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在胶合面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相等,当然也可以不相等。利用胶合透镜还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色差矫正,以及有利于大角度光线入射时可有效地与拍摄设备的主镜头衔接,进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光学系统设计成小型化和轻便化,可以限定光学系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光学系统设计成小型化和轻便化,可以限定光学系统的重量小于或等于3g。对重量的限制有利于光学系统连接方式的灵活化设置,使得磁吸、粘贴等便于快拆的安装或收纳方式变得可能。特别地,轻型化设置使光学系统可以使用较小的磁铁达到磁吸式连接的目的。其次,轻型化后的光学装置的装卸也不会导致与其连接的其他装置,例如云台,产生剧烈晃动或抖动从而影响成像效果。同时,轻型化后的光学系统可以实现无需人工定位的连接方式,更为用户友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光学系统的参数限定,可以将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增大至110°,即视场角大于110°,由此提高了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在拍摄范围大的同时仍能保证成像清晰,可实现0.01m至无穷远不同物距的拍摄,也满足了小型成像设备上的大视角拍摄需求,使得设备的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和减少系统的整体重量,限定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或第三透镜103为非球面透镜,即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中至少存在一个非球面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第三透镜103可以是一个透镜面为非球面,也可以是两个透镜面都为非球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矫正,上述的非球面透镜的一个镜面或者所有的非球面的透镜面均可以是高次非球面,所述高次非球面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71
在表达式(6)中,z为非球面旋转对称轴,c为顶点曲率;y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单位长度相同;k为二次曲线常数,a1至a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为了方便将光学系统安装在拍摄设备上,将光学系统能够与拍摄设备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地,光学系统与拍摄设备可以通过磁吸、粘贴、螺纹或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给光学系统装卸和工作时留出操作空间,避免刮花光学系统或拍摄设备的镜头,将光学系统与拍摄设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2.5mm。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表,给出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配置,面数1、2、3、4、5表示光学系统中的表面标号,分别表示第一透镜101的镜面、第二透镜102的镜面、第三透镜103的镜面。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透镜101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1和表面2、第二透镜102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3和表面4、第三透镜103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4和表面5。其中,第二透镜102的表面4和第三透镜103的表面4相同,表示两个透镜的透镜面的曲率相同,便于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在表1、表2和表3中,曲率半径表示透镜表面弯曲的程度,可以用R表示,R值越小,镜片表面越弯;间隔或厚度(Thickness),间隔表示为光学系统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厚度为透镜的中心厚度;Nd表示透镜的折射率;Vd表示透镜的色散系数,也称为阿贝数。
其中,表1、表2和表3示出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配置,对应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分别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地,图1和图2示出的光学系统称为实施例一,对应表1;图3示出的光学系统称为实施例二,对应表2;图4示出的光学系统称为实施例三,对应表3。
表1为实施例一的光学系统的透镜各个表面参数数据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81
表2为实施例二的光学系统的透镜各个表面参数数据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82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91
表3为实施例三的光学系统的透镜各个表面参数数据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92
表4为实施例三的光学系统透镜一表面非球面系数数据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93
其中,在表4中,k为二次曲线常数,a1至a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
图5和图6示出了该光学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光学系统的配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面数1、2、3、4、5、6表示光学系统中的表面标号,分别表示第一透镜101的镜面、第二透镜102的镜面、第三透镜103的镜面。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透镜101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1和表面2、第二透镜102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3和表面4、第三透镜103的两个透镜面分别为表面5和表面6。图5和图6示出的光学系统称为实施例四,其具体数值配置如表5所示。
表5为实施例四的光学系统的透镜各个表面参数数据
Figure BDA0003222451370000094
在表5中,曲率半径表示透镜表面弯曲的程度,可以用R表示,R值越小,镜片表面越弯;间隔或厚度(Thickness),间隔表示为光学系统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厚度为透镜的中心厚度;Nd表示透镜的折射率;Vd表示透镜的色散系数,也称为阿贝数。
图7、图8、图9和图10分别反映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示例的光学系统的畸变参数,由图7、图8、图9和图10可知,该光学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因此具有较高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上述给出四个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二、三和实施例四的光学系统),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后再进行光学设计,得到更多个不同的光学系统。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100包括壳体11,光学系统100的透镜组10(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和第三透镜103)设置在壳体11内。该壳体11包括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在透镜安装在壳体11内时,第一端部111面向物侧,第二端部112面向像侧,即第一透镜101靠近第一端部111设置,第三透镜103靠近第二端部112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12的端面上可以设置有磁铁、粘贴件、卡扣、螺孔中的至少一种,以便光学系统100与拍摄设备20可以通过磁吸、粘贴、螺纹或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设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光学系统和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能够连接于所述拍摄设备,通过该光学系统可以增加拍摄设备的视场角,以及提高拍摄设备的成像质量。
如图12至图15所示,光学系统100安装在拍摄设备20上,其中,图12示出的光学系统为实施例一中的光学系统,图13示出的光学系统为实施例二中的光学系统,图14示出的光学系统为实施例三中的光学系统,图15示出的光学系统为实施例四中的光学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学系统100安装在拍摄设备20上时,该光学系统100的第三透镜103与拍摄设备2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2.5mm。
特别地,可以令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光圈、像面与拍摄设备的镜头参数保持一致,可以保证整体系统像面像质的一致性,提升整体系统的成像效果。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该可移动平台搭载有拍摄装置,以实现拍摄。
如图13所示,可移动平台300包括平台主体310和拍摄装置200,拍摄装置200安装在平台主体30上,拍摄装置200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即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光学系统100和拍摄设备。
示例性的,可移动平台300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和手持云台中的任一种。
其中,该飞行器包括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旋翼型无人机,例如四旋翼无人机、六旋翼无人机、八旋翼无人机,也可以是固定翼无人机,还可以是旋翼型与固定翼无人机的组合,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机器人也可以称为教育机器人,使用了麦克纳姆轮全向底盘,且全身设有多块智能装甲,每个智能装甲内置击打检测模块,可迅速检测物理打击。同时还包括两轴云台,可以灵活转动,配合发射器准确、稳定、连续地发射水晶弹或红外光束,配合弹道光效,给用户更为真实的射击体验。
比如,将光学系统安装在无人机上,由于光学系统可以增加镜头的视场角,进而可拍摄较大范围的景物,同时又可以提高拍摄装置的成像质量,而且多个透镜的组合使得相对距离较小,进而减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实现了小型化和轻便化。由此,在无人机用于航拍时,通过使用该光学系统可以拍摄出更好的图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1)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5<|f1|<40,5<|f2|<50,25<|f3|<2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0<|f2/f3|<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03<T1/TL<0.2,0.05<T2/TL<0.45,0.05<T3/TL<0.45
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T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T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TL是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2<(T2+T3)/TL<0.8,0.2<A1/TL<0.8
其中,A1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vd1>30,vd2>25,vd3>45
其中,vd1、vd2和vd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6<n1<1.95,30<vd1<70
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2<1.8,25<vd2<60
其中,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3<1.8,45<vd3<70
其中,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玻璃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材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5.5g/cm3;和/或,所述第二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3.3g/cm3;和/或,所述第三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4.0g/cm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弯月形透镜或双凹形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能够与拍摄设备可拆卸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通过磁吸、粘贴、螺纹或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5mm;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重量小于或等于3g;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110°。
2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连接于所述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5<|f1|<40,5<|f2|<50,25<|f3|<240。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0<|f2/f3|<0.15。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03<T1/TL<0.2,0.05<T2/TL<0.45,0.05<T3/TL<0.45
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T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T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TL是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的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2<(T2+T3)/TL<0.8,0.2<A1/TL<0.8
其中,A1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vd1>30,vd2>25,vd3>45
其中,vd1、vd2和vd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6<n1<1.95,30<vd1<70
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2<1.8,25<vd2<60
其中,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3<1.8,45<vd3<70
其中,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玻璃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材质。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5.5g/cm3;和/或,所述第二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3.3g/cm3;和/或,所述第三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4.0g/cm3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弯月形透镜或双凹形透镜。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能够与拍摄设备可拆卸固定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通过磁吸、粘贴、螺纹或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
4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5mm;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重量小于或等于3g;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110°。
41.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安装在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拍摄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连接于所述拍摄设备,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0<|f1/f2|<1.2,0<|f2/f3|<2.5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5<|f1|<40,5<|f2|<50,25<|f3|<240。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0<|f2/f3|<0.15。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03<T1/TL<0.2,0.05<T2/TL<0.45,0.05<T3/TL<0.45
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T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T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TL是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的距离。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0.2<(T2+T3)/TL<0.8,0.2<A1/TL<0.8
其中,A1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述式:
vd1>30,vd2>25,vd3>45
其中,vd1、vd2和vd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4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6<n1<1.95,30<vd1<70
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2<1.8,25<vd2<60
其中,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n3<1.8,45<vd3<70
其中,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5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玻璃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5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材质。
5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5.5g/cm3;和/或,所述第二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3.3g/cm3;和/或,所述第三透镜材质的密度系数小于或等于4.0g/cm3
5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弯月形透镜或双凹形透镜。
5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5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5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或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5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能够与拍摄设备可拆卸固定连接。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通过磁吸、粘贴、螺纹或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与所述拍摄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
6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5mm;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重量小于或等于3g;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110°。
6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或手持云台。
CN202080015945.4A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ending CN1134908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6395 WO2022021417A1 (zh)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877A true CN113490877A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945.4A Pending CN113490877A (zh)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0877A (zh)
WO (1) WO202202141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30A (zh) * 2011-01-20 2012-07-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透镜组
CN104820278A (zh) * 2014-01-31 2015-08-05 Hoya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
CN105824108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842504A (zh) * 2017-02-24 2017-06-13 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
CN106842547A (zh) * 2017-02-24 2017-06-13 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
CN210690926U (zh) * 2019-09-23 2020-06-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301A (en) * 1994-12-19 1998-04-28 Benopcon, Inc. Variable power lens systems for producing small images
JP3433733B2 (ja) * 2000-07-03 2003-08-0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装置
JP200909832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6282024U (zh) * 2015-09-28 2017-06-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以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10720846U (zh) * 2019-08-30 2020-06-09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989148B (zh) * 2019-12-18 2021-10-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成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30A (zh) * 2011-01-20 2012-07-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透镜组
CN104820278A (zh) * 2014-01-31 2015-08-05 Hoya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
CN105824108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842504A (zh) * 2017-02-24 2017-06-13 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
CN106842547A (zh) * 2017-02-24 2017-06-13 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
CN210690926U (zh) * 2019-09-23 2020-06-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1417A1 (zh)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4190B (zh) 光學鏡頭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742038B (zh) 光學鏡頭
TWI626487B (zh)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7831B (zh) 光學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1905843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13986992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05759404B (zh)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TW201830082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333595B (zh)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
CN110646919A (zh) 鱼眼镜头
CN217879825U (zh) 光学系统
CN212781468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09557635B (zh) 光学镜头
CN106556915B (zh) 具有三个镜头部件的照相机镜头系统
CN212781465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10690926U (zh)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CN214201899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云台及可移动平台
CN113490877A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2955804B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2771431B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6184625A (zh) 无人机
CN214669820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云台及可移动平台
CN115437107B (zh) 摄影光学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4375511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云台及可移动平台
CN212781470U (zh)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