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488A -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488A
CN113490488A CN201980093053.3A CN201980093053A CN113490488A CN 113490488 A CN113490488 A CN 113490488A CN 201980093053 A CN201980093053 A CN 201980093053A CN 113490488 A CN113490488 A CN 113490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ga
processing
treatment
active substance
physiologically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榎村真一
荒木加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 Techniqu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 Techniqu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 Techniqu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90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sters, polyamino acids, polysiloxanes, polyphosphazines, copolymers of polyalkylene glycol or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4Solid, semi-solid or solidifying implants, which are implanted or injected in body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05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1629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164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thylene glycol, poloxamers
    • A61K9/1647Polyesters, e.g. poly(lactide-co-glycol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82Processes
    • A61K9/1694Processes resulting in granules or microsphe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more than 5% of excipi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08J3/122Pulverisation by spray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近似球状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粒子,以及高效率地制造该微粒子的方法,该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该微粒的Relative Span Factor(R.S.F)满足式(1):0.1<(R.S.F)≤1.7(式中,R.S.F表示(D90‑D10)/D50;D9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90体积%的粒径,D5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50体积%的粒径,D1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10体积%的粒径)。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经过分级工序,也能够获得粗大粒子或微细粒子少、以目标粒径为中心的粒径分布尖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Description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微球或纳米球作为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药物等的缓释制剂等受到关注。微球通常是指粒径为1μm至150μm左右的制剂,粒径小于微球的比1μm小的制剂称为纳米球。例如,这些可以通过将生理活性物质封装在合成聚合物或天然聚合物中,以在局部连续释放生理活性物质,或者将生理活性物质靶向组织。
对于以恒定的速度逐渐释放生理活性物质的缓释微球制剂,例如需要适当调整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生理活性物质、添加剂、溶剂等的制剂,为了使缓释微球制剂在生物体内有效发挥一定时间的药理作用,需要适当调整生理活性物质的初始释放量和后续释放期间的释放速度,使生理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持续释放一定时间。
决定该生理活性物质释放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特别是使用最广泛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例如作为构成成分的乳酸和乙醇酸的比例、分子量、亲水性等具有不同的生物降解速度,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性进行调节,以达到所期望的释放期间(专利文献1)。
PLGA的微球可以使用例如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干燥法、使用超临界流体工序的干燥法、双重乳化法等进行制造。其中,当生理活性物质为亲脂性时,最常见的制造方法是使PLGA以及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到溶解有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中形成乳液,并从乳液中除去溶剂的液中干燥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干燥法或使用超临界流体工序的干燥法制造含有PLGA等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肽类药物的缓释微球的方法。然而,没有记载缓释微球的粒径的偏差大小,也没有记载是否可以得到粒径均匀的缓释微球。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由卤代烃以及药物的溶解度为0.3%(W/V)以上的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通过液中干燥法制造PLGA微粒子的方法。尽管记载了制造例1和2中所获得的微粒子的粒径(中值直径)分别为14μm和16μm,但是关于粒径的偏差大小或颗粒的均匀性没有任何记载。
在专利文献3至5中,公开了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PLGA纳米粒子。这些纳米粒子主要用于靶向特定组织,是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微小孔洞的数十至数百纳米大小的纳米粒子。然而,在专利文献3至5中,没有记载比这些纳米粒子大得多的1μm以上的近似球状的微球。另外,即使使用专利文献3至5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无法制造出粒径分布尖窄、粒径为1μm以上的近似球状的微球。
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制剂,该制剂通过皮下注射在约一个月至数个月的时间内释放作为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衍生物的醋酸亮丙瑞林。由于该制剂存在粒径的粒度分布为1μm至400μm的非常宽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7中,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双重乳化法将生理活性物质包封在用作载体的聚合物中的微球的制造方法。然而,如后所述,实施例1~5中所得到的含有醋酸亮丙瑞林的微球的粒径偏差大,粒径分布不尖窄,不够理想。
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树脂微粒子水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该树脂微粒子水分散体通过在被对向配置为可彼此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析出而制造。然而,在实施例中所获得的微粒子的粒径为28nm~74nm,专利文献8中的树脂微粒子水分散体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等的领域。在专利文献8中,没有记载比这些纳米粒子大得多的1μm以上的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2005-35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公开2005-15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4856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公开2006-131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公开2018-52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2653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许公开2014-224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许公开2009-132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非纳米球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的PLGA微球,如果其形状以及其粒径不进行调整,则释放期无法按照设计实现。例如,如果不调整粒径,而包含较宽的粒径时,则在投药后的初期阶段,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会从微小的粒子中释放出来,出现初期突释(initial burst)的问题。由于大于适当粒径的粒子会引起凝集,因此需要除去。如果在微球内分散不均匀,则存在初期突释(initial burst)的问题。另外,由于缓释性微球最适合于注射制剂,因此从保证无菌的观点出发,也要求尽可能缩短工序。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以及能够高效地制造该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即使不经过分级工序,也能够获得粗大粒子或微细粒子少、以目标粒径为中心的粒径分布尖窄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经过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制造装置首次制造出粒径均匀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以及能够高效地制造该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即,本发明如下。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近似球状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粒子,其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其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且150μm以下;其RelativeSpan Factor(R.S.F)满足式(1):
0.1<(R.S.F)≤1.7式(1)
(式中,R.S.F表示(D90-D10)/D50,D9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90体积%的粒径(μm),D5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50体积%的粒径(μm),D1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10体积%的粒径(μm))。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如[1]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其中,上述生理活性物质是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含有[1]或[2]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缓释制剂。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是一种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在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两个以上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微粒子化处理的处理装置,制造[1]或[2]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是一种如[4]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当使用上述处理装置进行微粒子化处理时,处理液出口侧的压力为高于大气压的正压。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是一种如[4]或[5]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处理装置的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的停止时的表面压力为20g/cm2~250g/cm2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七是一种如[4]~[6]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其包括粒子形成工序,上述粒子形成工序是通过将PLGA溶液和含有上述PLGA的贫溶剂的溶液连续地供给到上述处理装置中,从而形成上述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工序,其中,上述PLGA溶液是使上述PLGA以及上述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八是一种如[7]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PLGA溶液和含有上述贫溶剂的溶液分别进行无菌过滤后,在无菌环境下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九是一种如[4]~[8]的任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生理活性物质是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是一种粒径分布尖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的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根据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生理活性物质的初始释放量和后续释放期间的释放速度被适当地调整,可以在一定期间内在生物体内持续释放生理活性物质,起到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在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两个以上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微粒子化处理的处理装置,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根据本方法,即使不经过分级工序,也能够高效地制造粗大粒子或微细粒子少、以目标粒径为中心的粒径分布尖窄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在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当使用上述处理装置进行微粒子化处理时,处理液出口侧的压力为高于大气压的正压。被对向设置的处理用面之间具有压力分布,通常,压力在从处理用面到被排出的方向上降低,并且在处理液出口处接近大气压。根据本方法,由于在处理用面出口处产生的残余压力被抵消,因此可以使处理液稳定地排出。如果处理用面之间残留有残余压力,则处理液可能会因处理液排出部的压力变动而闪蒸,从而会导致产生微粒子,但在该方法中防止了这种情况。
在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处理装置的被对向设置为可彼此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的停止时的表面压力被调整。优选表面压力为20g/cm2~250g/cm2。根据本方法,可以控制粒径。当表面压力过低时,薄膜不稳定,粒径分布变宽。当表面压力过高时,则目标粒径的调整就会变得困难。
在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其包括粒子形成工序,上述粒子形成工序是通过将PLGA溶液和含有上述PLGA的贫溶剂的溶液连续地供给到上述处理装置中,从而形成上述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工序,其中,上述PLGA溶液是使上述PLGA以及上述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上述良溶剂和上述贫溶剂分别进行无菌过滤后,能够在无菌环境下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半剖视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第一处理用面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B)是表示该第一处理用面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3(A)是表示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第二导入部的剖视图;图3(B)是表示用于说明该第二导入部的第一处理用面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粒度分布测定结果的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4的SEM观察结果的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5的粒度分布测定结果的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5的SEM观察结果的视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5的SEM观察结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PLGA>
PLGA是一种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其具有来自乳酸的结构单元和来自乙醇酸的结构单元。PLGA可以含有聚丙交酯(Polylactide,PLA)、聚乙交酯(Polyglycolide,PGA)等的其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本说明书中所述的PLGA仅作为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PLGA。
作为PLGA中的来自乳酸的结构单元(L)与来自乙醇酸的结构单元(G)的摩尔比(L∶G),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优选为1∶99~99∶1,更优选为25∶75~99∶1,进一步优选为30∶70~90∶10,特别优选为50∶50~85∶15。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中所使用的PLGA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在弱减压下加热乳酸和乙醇酸,并进行缩聚反应来制造。此时,可以使用丙交酯代替乳酸。PLGA可以是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从富士胶片和光纯药工业(株)、多木化学(株)、Evonic Rohm GmbH公司、Merck公司、Sigma-Aldrich公司等购入。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中的PLGA的含量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下。
PLGA微粒子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中含有PLGA以及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进一步根据需要,其还可以含有分散剂、其它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分散剂、其它的成分等分散在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基质中。
生理活性物质
作为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中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药物化合物、功能性食品化合物、功能性化妆品化合物等。含有药物化合物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可适当地用作例如缓释药物制剂。生理活性物质包括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和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作为优选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列举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是指例如水/辛醇分配系数的logP值为3以上的物质,不包括在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中的生理活性物质被归类为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水/辛醇分配系数可以根据JIS Z7260-107(2000)烧瓶摇动法测定。生理活性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缓释制剂所希望的物质,便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包括盐、水合物等的任何形式。
[分散剂]
为了使生理活性物质分散,可以使用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可以是低分子量的分散剂,也可以是高分子量的分散剂聚合物。低分子量的分散剂是指重均分子量小于15,000的化合物,高分子量的分散剂聚合物是指在一种以上的单体之间含有重复的共价键且重均分子量为15,000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低分子量的分散剂,只要是药物化合物、功能性食品化合物、功能性化妆品化合物等所允许的分散剂,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脂类、糖类、环糊精、氨基酸、有机酸,其它成分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脂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中链或长链单甘油酯、甘油二酯或甘油三酯、磷脂、植物油(如大豆油、鳄梨油、角鲨烯油、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鱼油、调味油、水不溶性维生素、脂肪酸以及包含它们的混合物、它们的衍生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糖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葡萄糖、甘露糖、艾杜糖、半乳糖、岩藻糖、核糖、木糖、乳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松二糖、棉子糖、麦芽三糖、阿卡波糖、水溶性纤维素、合成纤维素、糖醇、甘油、山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藓糖醇或多元醇,或它们的衍生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其它的成分,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常规地可用于药物的成分。
<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特性>
[平均体积基准粒径]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75μm以下。平均体积基准粒径可以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在本发明中,当平均体积基准粒径超过150μm时,由于PLGA微粒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分散不均匀性而产生初期突释(initial burst)问题,容易引起凝集或沉降,并且后期工序的处理会变得困难。如果小于1μm,则会出现明显的初期突释(initialburst)问题。
[Relative Span Factor(R.S.F)]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R.S.F满足式(1)。
0.1<(R.S.F)≤1.7式(1)
(式中,R.S.F表示(D90-D10)/D50;
D9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90体积%的粒径(μm),D5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50体积%的粒径(μm),D1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10体积%的粒径(μm))。
在专利文献7的实施例1至5中所获得的含醋酸亮丙瑞林的微球的粒径测定结果示于该公报的表3中。该粒度分布(D10,D50和D90)和平均粒径如下表1所示。从这些数值中求出的R.S.F如表1所示,R.S.F为2.17~9.10,大大超出了本发明中式(1)的范围。因此,专利文献7中的的微球的粒径偏差大,粒径分布不尖窄,不够理想。
[表1]
Figure BDA0003230423410000091
R.S.F可以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定装置(SALD-7000,由岛津制作所制造,或Microtrack MT-3300,由Microtrack Bell制造)进行测定。R.S.F如果大于1.7,则不能说是尖窄的粒度分布。由于这样的R.S.F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需要分级工序,所以产率低。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其变动系数(Coefficient ofVariation(CV值)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下,更特别优选为10%以下。这里,CV值通过粒度分布测定中的“体积粒径的标准偏差”/“平均体积粒径”而算出。
根据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生理活性物质的初始释放量和后续释放期间的释放速度被适当地调整,可以在一定期间内在生物体内持续释放生理活性物质,起到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的效果。
2.缓释制剂
使用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可以制备含有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缓释制剂。根据本发明的缓释制剂,生理活性物质的初始释放量和后续释放期间的释放速度被适当地调整,可以在一定期间内在生物体内持续释放生理活性物质,起到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缓释制剂可以容易地以注射剂以及包埋剂或透皮剂的形式直接投药于肌肉、皮下、血管、器官、关节腔、肿瘤等的病灶中。本发明的缓释制剂也可以以各种其他制剂形式投药。例如,将本发明的缓释制剂制成注射剂时,需要与分散剂(Tween80,HCO-60,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等渗剂(氯化钠、甘露醇、山梨糖醇、葡萄糖等)等一起制成水性悬浊剂,或者与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等的植物油一起分散制成油性悬浊剂。
3.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微粒子化处理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以下称为流体处理装置或简称为处理装置),下面将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
微粒子化处理装置是在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两个以上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微粒子化处理的处理装置。作为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可以适当使用与专利文献8中所记载的处理装置相同的处理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在由相对旋转的至少两个处理用面所限定的处理空间内处理待处理流体的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将待处理流体中的作为第一待处理流体的第一流体导入处理空间,从具备有与处理空间连通的开口部且独立于导入第一流体的流路的其他流路将待处理流体中的作为第二待处理流体的第二流体导入处理空间,在处理空间中混合上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连续地进行流体处理的装置。换而言之,是一种在由对向于旋转的轴方向的圆盘状处理用面所限定的处理空间中,使上述的各流体合流以形成薄膜流体,在该薄膜流体中进行上述待处理流体的处理,并从处理空间排出所处理后的流体的装置。此外,该装置最适合处理两个以上的待处理流体,但也可用于单一的待处理流体在处理空间中进行流体的处理。
在图1中,图中的上下与装置的上下相对应,但在本发明中,上、下、前、后、左、右仅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并不表示特定的绝对位置。在图2(A)和图3(B)中,R表示旋转方向。在图3(B)中,C表示离心力方向(半径方向)。此外,在本申请中,圆柱体不应被解释为数学圆柱体,除了圆柱体、还包括中空的圆筒(以下称为圆筒)和具有顶部的圆筒。
尽管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作为与专利文献8中记载的装置的共通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等进行了说明,然而由于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很重要,因此首先对与处理空间相关的部分进行说明。
[处理用面]
该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具备对向的第一处理用构件10以及第二处理用构件20,且至少一个处理用构件相对于另一个处理用构件旋转。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的对向的面分别成为处理用面。第一处理用构件10具备第一处理用面1,第二处理用构件20具备第二处理用面2。
两个处理用面1和2限定处理空间3,并且在该处理空间3中进行使待处理流体混合等的流体处理。处理空间3是如后所述的环状的空间。
两个处理用面1和2之间的间隔可以适当地变更,但在该实施方式中,通常将其调整为1mm以下,例如调整为0.1μm至150μm左右的微小间隔。据此,在该两个处理用面1和2之间通过的待处理流体成为被两个处理用面1和2所强制的强制薄膜流体。
当使用该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处理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两个以上的待处理流体的情况时,该微粒子化处理装置与第一流体的流路连接,从由两个处理用面1和2之间所限定的处理空间3的上游端(在该示例中为环状的内侧)导入。与此同时,该处理空间3形成与第一流体不同的第二流体的流路的一部分。据此,在两个处理用面1和2之间的处理空间3内,进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两个待处理流体的混合、乳化等的流体的处理。
具体而言,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具备保持上述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第二支架22、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旋转驱动机构M、第一导入部d1、第二导入部d2、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用构件20配置于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上方,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下表面为第二处理用面2,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上表面为第一处理用面1。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用构件10是在中央不具备开口的圆盘体。另外,第二处理用构件20是环状体,更详细而言为环状圆盘。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处理用面1为盘状,第二处理用面2为环状,因此由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所限定的处理空间3为环状的空间、即构成环状流路。第二处理用构件20只要能够导入含有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待处理流体,则也可以是中央不具备开口的圆盘状。
第一处理用构件10和第二处理用构件20可以由单个构件或多个构件组合而构成,其材料除了金属以外,还可以采用碳化硅(SiC)等的陶瓷、或烧结金属、耐磨钢、蓝宝石、其他经过硬化处理的金属材料、或对硬质材料实施了衬里、涂敷、镀敷等的材料。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用面1和第二处理用面2的至少一部分被镜面抛光。
[处理用构件的旋转]
第一处理用构件10和第二处理用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用构件通过电动机等的旋转驱动机构M相对于另一个处理用构件旋转。旋转驱动机构M的驱动轴与旋转轴31连接,在该示例中,安装在旋转轴31上的第一处理用构件10相对于第二处理用构件2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31通过螺钉等的固定件32被固定在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中心,其后端与旋转驱动机构M的驱动轴连接,将旋转驱动机构M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处理用构件10,使第一处理用构件10旋转,在环状的第二支架22的环状的中央具备用于轴支承旋转轴31的支承部33。当然,也可以使由第二支架22所支承的第二处理用构件20旋转,或者也可以使两者都旋转。
[处理用面的接近分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用构件10和第二处理用构件2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可以在旋转轴31的轴向上相对于至少任意的另一个接近以及分离,并且两个处理用面1和2可以接近以及分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用构件10构成为被固定在轴向上,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由于第二处理用构件件20在轴向上相对于该第一处理用构件10接近以及分离,因此第二处理用构件20通过使用O形圈24等的密封机构以能够出没的方式容纳在设置于第二支架22的容纳部23中。该容纳部23在俯视时呈圆形、即形成环状的沟槽,其主要是用于容纳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在轴向上与第二处理用面2一侧相反侧的部位的凹部。
此外,第二处理用构件20可以以仅能沿轴向平行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二支架22的容纳部23中,但也可以在增大间隙的状态下容纳,并且可以通过能保持三维位移的浮动机构来保持第二处理用构件20。
流体压力施加机构
待处理流体(在该示例中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通过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被供给到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对于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可以使用各种泵,并且能够以所规定的压力将待处理流体供给到微粒子化处理装置。另外,为了抑制泵送时脉动的产生,可以采用具备压力容器的压力施加装置作为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将加压用气体导入容纳有待处理流体的加压容器中,并通过该压力推出待处理流体,从而泵送待处理流体。
待处理流体的移动
通过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向待处理流体施加压力。在该加压状态下,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待处理流体从第一导入部d1和第二导入部d2被导入到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部d1是设置在环状的第二支架22上的流路,其一端与筒状的导入空间51连接。导入空间51是由支承部33的下表面、第二支架22的内周侧的下表面、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内周面以及第一处理用面1所限定的圆筒状的空间。
第二导入部d2是设置在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内部的通路,其一端在第二处理用面2开口,该开口成为直接导入处理空间3的的导入开口(第二导入口d20)。
第一流体从第一导入部d1经由导入空间51从作为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之间的内径侧的间隙的处理空间3的上流端被导入至处理空间3,并且该间隙成为第一导入口d10。从第一导入口d10被导入向处理空间3的第一流体在第一处理用面1和第二处理用面2形成薄膜流体,穿过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的外侧。在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从第二导入部d2的第二导入口d20供给被加压至所规定压力的第二流体,与形成薄膜流体的第一流体合流,作为处理,反应处理主要在通过分子扩散混合的同时或者之后进行。作为这些处理,可以仅进行主要通过分子扩散的混合。该反应处理可以伴随也可也不伴随结晶、晶析、析出等。
由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构成的薄膜流体在经过微粒子化处理之后,被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排出到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的外侧。被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排出到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的外侧的流体被配置在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外侧的外壳61所容纳,微粒子化处理后的流体被排出到系统外(装置外)。被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排出到处理用构件10和处理用构件20的外侧的流体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的强制中释放出来,并被排出到更宽的流路空间81中。
此外,由于第一处理用构件10旋转,所以处理空间3内的待处理流体从内侧向外侧不是以直线移动,而是通过作用于被处理流体上的环形径向运动矢量和圆周运动矢量的组合矢量,从内侧向外侧以大致螺旋状移动。
在流体的运动中,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称为雷诺数,由下式(2)表示。
雷诺数Re=惯性力/粘性力=ρVL/μ=VL/ν式(2)。
式中,ν=μ/ρ表示运动粘度,V表示代表速度,L表示代表长度,ρ表示密度,μ表示粘度。)
流体的流动以临界雷诺数为界限,在临界雷诺数以下成为层流,在临界雷诺数以上成为紊流。
由于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间隔通常被调整为1mm以下,如从0.1μm到150μm左右的微小间隔,因此在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保有的流体的量极少。因此,代表长度L变得非常小,在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通过的薄膜流体的离心力小,并且薄膜流体中粘性力的影响变大。因此,雷诺数变小,薄膜流体变为层流。
离心力是旋转运动中的惯性力的一种,是从中心朝向外侧的力。离心力F由下式(3)表示。
离心力F=ma=mv 2/R式(3)
(式中,a表示加速度,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R表示半径。)
如上所述,由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保有的流体的量小,因此速度与流体质量的比率变得非常大,其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忽略形成于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薄膜流体中的重力的影响。
力平衡
接着,对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进行说明,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用于对处理用构件施加作用在使第一处理用面1和第二处理用面2接近的方向上的力。在该实施方式中,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架22上,将第二处理用构件20以朝向第一处理用构件10施力。上述的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是用于对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第一处理用面1和第二处理用构件20的第二处理用面2施加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上的作用力(以下,称为表面压力)的机构。通过该接触表面压力、由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和P2施加的流体压力等的使两个处理用面1和2分离的力的平衡,产生具有1mm以下的纳米或微米单位的微小膜厚的薄膜流体。换而言之,通过上述力的平衡,将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间隔保持为预定的微小间隔。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被配置于上述的容纳部23与第二处理用构件20之间。具体而言,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由将第二处理用构件20朝向靠近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方向施力的弹簧25和导入空气、油等的施力用流体的施力用流体导入部(未图示)所构成,通过弹簧25和上述施力用流体的流体压力,赋予上述的接触表面压力。该弹簧25和上述的施力用流体的流体压力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可以是磁力或重力等的其他一种力。
克服该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的施力,由流体压力施加机构P1、P2所加压的待处理流体的压力或粘性等产生的分离力,从而第二处理用构件20远离第一处理用构件10,使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分开微小的间隔。这样,通过该接触表面压力和分离力的力平衡,第一处理用面1和第二处理用面2设定为μm单位的精度,从而进行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微小间隔的设定。作为上述的分离力,除了由待处理流体的流体压力和粘性产生的力之外,还可以列举由处理用构件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施力用流体导入部施加负压的情况时的该负压,当弹簧25用作拉伸弹簧时的弹簧力等。该接触表面压力施加机构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二处理用构件20上,而设置在第一处理用构件10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双方上。
[凹部和微泵效果]
如图2所示,在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第一处理用面1上形成槽状的凹部13,该槽状的凹部13从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中心侧朝向外侧延伸、即在径向上延伸。如图2(B)所示,该凹部13的平面形状为在第一处理用面1上呈弯曲或螺旋状延伸的形状,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直线向外延伸的形状、屈曲成L形等或弯曲等的形状、可以是连续的形状、间断的形状或分支的形状。另外,该凹部13也可以形成在第二处理用面2上,还可以形成在第一处理用面1以及第二处理用面2的两者上。通过形成这样的凹部13,能够获得微泵效果,具有能够将待处理流体吸引到第一处理用面1以及第二处理用面2之间的效果。
在第一处理用面1上设置凹部13的情况时,优选该凹部13的基端到达导入空间51。该凹部13的前端朝向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外周面一侧延伸,其深度(横截面积)也可以随着从基端朝向前端而逐渐变小。在该凹部13的前端与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外周面11之间设有无凹部13的平坦面16。
[旋转速度和流体处理]
在将上述的第二导入部d2的第二导入口d20设置于第二处理用面2的情况时,优选将第二导入口d20设置在与对向的第一处理用面1的平坦面16相对的位置。
该第二导入口d20优选设置在比第一处理用面1的凹部13更靠近下游侧(在该示例中为外侧)。特别期望将第二导入口d20设置在以下点的外径侧的与平坦面16相对的位置,即,在第一流体通过微泵效果被导入处理空间3时的流动方向转换为在处理用面1、2之间所形成的螺旋状的层流的流动方向的点。具体而言,在图2(B)中,从第一处理用面1上设置的凹部13的最外侧的位置到径向的距离n优选为约0.5mm以上。特别地,当从流体中析出微粒子的情况时,期望在层流条件下两种以上的待处理流体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混合微粒子化和析出。
为了这样在层流条件下处理待处理流体,第一处理用构件10的外周的圆周速度优选为0.3~35m/sec。
[第二导入部]
如图1所示,第二导入口d20的形状也可以是围绕环状圆盘的第二处理用面2的中央开口的同心圆状的圆环形状等的连续的开口,也可以如图2(B)或图3(B)所示,是圆形等的独立的开口。另外,当第二导入口d20形成为圆环形状的情况时,该圆环形状的开口部可以在整个圆周上连续,也可以部分不连续。
当将圆环形状的第二导入口d20设置成围绕第二处理用面2的中央开口的同心圆状时,则由于第二流体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以相同的条件导入处理空间3,因此,在需要批量生产目标生成物的情况时,优选将开口部的形状设为同心圆状的圆环形状。
该第二导入部d2可以具有方向性。例如,如图3(A)所示,来自上述的第二处理用面2的第二导入口d20的导入方向相对于第二处理用面2以预定的仰角(θ1)倾斜。该仰角(θ1)设定为大于0度小于90度,进一步在反应速度快的情况时,优选设置为1度以上45度以下。
另外,如图3(B)所示,当第二导入口d20为独立的开口孔的情况时,也可以在沿着第二处理用面2的平面上具有方向性。该第二流体的导入方向在处理用面的半径方向的成分中为远离中心的外方向,并且,在相对于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间的流体的旋转方向的成分中为正向。换而言之,以通过第二导入口d20的半径方向、即外方向的线段作为基准线g,从该基准线g向旋转方向R具有预定的角度(θ2)。该角度(θ2)优选设置为大于0度小于90度。
[待处理流体类型和流路的数量]
上述的待处理流体的种类和其流路的数量在图1的示例中为两个,但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图1的示例中,将第二流体从第二导入部d2导入向处理空间3,但该导入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处理用构件10中,也可以设置在两者中。另外,相对于一种待处理流体可以准备两个以上的导入部。另外,每个导入口的形状、大小或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变。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处理用面1以及第二处理用面2的正前方或者更上游侧设置导入口。另外,各流体中的第一、第二这样的表述仅具有识别的意义,即它们是多种现有流体中的第n种,也有第三种以上的流体。此外,各流路是液密(当待处理流体是液体时)或气密(当待处理流体是气体时)的密封的流路。
当使用微粒子化处理装置进行微粒子化处理时,处理用面的处理液出口(流出口4)侧为高于大气压的正压。被对向设置的处理用面之间具有压力分布,压力通常沿处理用面排出方向降低,在处理液出口处压力接近大气压。通过使处理液出口为正压,消除了在处理用面出口处产生的残余压力,从而能够使处理液稳定地排出。如果在处理用面之间存在残余压力,则由于处理液排出部的压力变化,处理液可能会闪蒸,从而产生微粒。
<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工序>
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粒子形成工序,进一步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过滤灭菌工序、良溶剂除去工序以及其它的工序等。
[粒子形成工序]
在粒子形成工序中,优选使用上述的在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两个以上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微粒子化处理的处理装置。例如,粒子形成工序使用上述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通过使PLGA以及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PLGA溶液和含有PLGA的贫溶剂的溶液连续投入来制备乳化粒子,并且通过从所制备的粒子中除去良溶剂,从而使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析出来进行。这里,“分散”包括使生理活性物质以原本的固体状态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使生理活性物质在PLGA的良溶剂中乳化、以及形成含有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水溶液和PLGA的良溶剂的w/o乳液等。
作为PLGA溶液,只要是使PLGA以及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PLGA溶液,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良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卤代脂肪族烃、脂肪族酯、醇、酮、醚、乙腈等。卤代脂肪族烃例如可以列举: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烷、2,2,2-三氯乙烷等。作为脂肪族酯,例如可以列举: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作为醇,例如可以列举:苯甲醇、苯乙醇、正丁醇等的在水中具有低溶解度的醇。作为酮,例如可以列举:碳原子数为3~6的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等。作为醚,例如可以列举:碳原子数为2-6的醚(例如,甲醚,甲乙醚,乙醚等)。从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的观点和防止初期突释(initial burst)的目的出发,优选在水中溶解度低的溶剂。作为优选的良溶剂,可以列举:卤代脂肪族烃、酮以及其混合溶剂,更优选二氯甲烷、丙酮以及其混合溶剂。另外,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和混合量来控制粒径。
良溶剂的意思是指PLGA的溶解度大的溶剂,贫溶剂的意思是指PLGA的溶解度小或不溶的溶剂。良溶剂和贫溶剂可以限定为,例如,在25℃下可溶解于100g溶剂中的PLGA的质量。在本发明中,优选良溶剂是一种可使PLGA溶解0.1g以上的溶剂,更优选是溶解0.2g以上的溶剂,进一步优选是溶解0.5g以上的溶剂。优选贫溶剂为使PLGA只溶解0.05g以下的溶剂,更优选是溶解0.02g以下的溶剂,进一步优选是溶解0.01g以下的溶剂。贫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优选水。
PLGA在PLGA溶液中的含量可以根据良溶剂和目标PLGA微粒子的粒径而变化,例如可以列举含量为1~30质量%,优选为3~20质量%,更优选为5~15质量%。生理活性物质在PLGA溶液中的含量可以根据目的、药理作用等适当地改变。
为了进一步确保所制备的PLGA微粒子的稳定性,可以向贫溶剂中添加稳定剂。稳定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卵磷脂、聚山梨醇酯80等,优选聚乙烯醇(PVA)。另外,所添加的稳定剂的浓度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作为优选的贫溶剂,例如可以列举PVA水溶液等。
PLGA溶液以及含有贫溶剂的溶液优选通过使用诸如旋转分散机等的制备装置进行制备,所述旋转分散机通过对流体施加剪切力等来实现均匀混合,所述旋转分散机是在槽内使棒状、板状、螺旋桨状等的各种形状的搅拌子旋转,或者具备相对于搅拌子旋转的筛网。作为旋转分散机的优选示例,可以应用专利第5147091号中所公开的搅拌器。
旋转分散机可以是间歇式分散机,也可以是连续式分散机。在使用连续式分散机进行分散的情况时,流体可以连续地供给到搅拌槽和从搅拌槽排出,或者可以不使用搅拌槽而使用连续混合器,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搅拌器和搅拌装置来适当地控制搅拌能量。此外,关于搅拌能量,在本申请人的特许公开平第04-114725公报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搅拌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剪切型、摩擦型、高压喷射型、超声波型等的搅拌器、溶解机、乳化机、分散机、均质搅拌机等来进行。作为一个示例,例如可以列举:Ultra Turrax(由IKA制造)、Polytron(Kinematica制造)、TK Homo Mixer(由Primix制造)、Ebara milder(由Ebara Corporation制造)、TK Homomic Line Flow(由Primix制造)、胶体研磨机(colloid mill)(由Shinko Pantech制造)、Slasher(由Nippon Coke Industries制造)、三角湿式微粉碎机(由三井三池化工机制造)、Cavitron(由Eurotech制造)、Fine FlowMill(由太平洋机工制造)等的连续式乳化机,Clearmix(由M-Technique制造)和Clearmix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等的间歇式或连续式两用乳化机。另外,搅拌处理是具备高速旋转的搅拌叶片,优选使用在搅拌叶片的外侧具备筛网、流体以射流的方式从筛网的开口而喷出的搅拌机,特别优选使用上述的Clearmix(由M-Technique制造)或Clearmix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
在上述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中,通过调节旋转处理用面的停止时的接触表面压力,可以控制PLGA微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根据本发明者的实验结果,接触表面压力优选为20g/cm2~250g/cm2。当接触表面压力低于20g/cm2的情况时,薄膜不稳定,粒径分布变宽。发现如果接触表面压力高于250g/cm2时,则调节目标粒径变得困难。接触表面压力更优选为50g/cm2~200g/cm2,进一步优选为80g/cm2~150g/cm2
优选防止因PLGA溶液与含有贫溶剂的溶液接触所形成的各PLGA微粒子的聚结。作为防止聚结的方法,优选在溶液排出液回收罐中预先加入含有贫溶剂的溶液,并缓慢搅拌。通过进行搅拌,可以更好地抑制PLGA微粒子的聚结。关于搅拌,优选使用旋转式分散机,并且优选Clearmix 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如果能够使整体缓慢流动,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搅拌强烈,PLGA乳化粒子就会破裂,有可能使分布范围变宽。
当生理活性物质是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时,可以根据上述的说明,适当地进行粒子形成工序,可以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当生理活性物质是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时,通过使用例如分散剂将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并同样地进行粒子形成工序,可以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另外,当生理活性物质是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时,根据需要将亲水性生理活性物质与稳定剂一起溶解在水等的水性溶剂中,并与通过将PLGA溶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溶液一起混合而制备的w/o乳液用作PLGA溶液,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上述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来进行上述的粒子形成工序。w/o乳液的制备可以采用间歇震荡法、螺旋桨式搅拌器、涡轮式搅拌器的混合器法、胶体磨法、均质机法和超声波照射法。使用上述的微粒子化处理装置,连续地供给作为该w/o乳液的PLGA溶液和含有PLGA的贫溶剂的溶液,以制备作为w/o/w乳液的乳化粒子,通过从所制备的粒子中除去良溶剂,从而使作为微胶囊的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析出。作为该微胶囊的PLGA微粒子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入赋形剂(甘露醇、山梨糖醇、乳糖、葡萄糖等),再分散之后,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而固形化。在使用时,通过向该固形化的PLGA微粒子中加入注射用蒸馏水或适当的分散介质,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缓释注射剂。
[过滤灭菌工序]
根据需要,优选在粒子形成工序之前对所制备的PLGA溶液以及含有贫溶剂的溶液进行无菌过滤。使用亲水性过滤器对含有贫溶剂的溶液进行过滤灭菌,使用疏水性过滤器对含有PLGA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PLGA溶液进行过滤灭菌。用于过滤的过滤器的孔径优选为0.1μm~0.45μm,更优选为0.2μm。
作为上述的过滤灭菌过滤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对于含有贫溶剂的溶液的灭菌过滤,可以列举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醚砜等的亲水性过滤器。对于PLGA溶液的过滤灭菌,可以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疏水性过滤器。不限于此处所述的材料,需要根据药物的吸附情况或溶剂的种类进行选择。
[良溶剂除去工序]
在良溶剂除去工序中,从含有PLGA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上述乳化粒子中除去良溶剂。良溶剂除去工序只要能够从含有上述乳化粒子的液体中除去良溶剂,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通过一边搅拌一边加热液体、向上述液体的液面吹入氮气等的气体、以及降低上述液体的压力中的至少一种,使上述良溶剂从上述液体中蒸发而除去的方法。
[其它工序]
作为其它工序,例如可以列举:溶剂组合物制备、分级工序、粒子清洗工序等。通常,在分级工序中进行诸如粗粉切割或者细粉切割等,但是在本发明中制造的粒子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分级工序。然而,为了安全起见,也可以包含分级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且0.1<(R.S.F)≤1.7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PLGA溶液、PVA水溶液的制备>
将二氯甲烷(由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和丙酮(由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分别以7∶3、1∶1和3∶7的混合比(W/W)进行混合制备三种混合溶剂。向上述的三种混合溶剂中加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7520、由富士胶片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使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7质量%,使用高速旋转分散机Clearmix 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使其溶解,从而获得了三种PLGA溶液。向聚乙烯醇3,500、部分皂化型(PVA,由富士胶片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使其为1.0质量%,使用高速旋转分散机Clearmix(由M-Technique制造)使其溶解,从而获得了PVA水溶液。在PLGA乳化粒子的回收槽中预先加入PVA水溶液,搅拌到液面移动。
<PLGA微粒子的制备>
使用日本特许公开第2011-189348号公报中记载的流体处理装置将上述的PLGA溶液和PVA水溶液混合。这里,日本特许公开第2011-189348号公报中记载的流体处理装置是指该公报的图25所表示的装置,第二导入口d20是围绕环状圆盘的处理用面2的中央开口的同心圆状的圆环形状。具体而言,将上述制备的PVA水溶液在约0.04~0.05MPaG、50mL/分、30℃的条件下从第一导入部d1导入到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在使处理用构件10以1800rpm(圆周速度7.07m/秒)的转速旋转的同时,将上述制备的PLGA溶液在约0.5~0.8MPaG、16mL/分、30℃的条件下从第二导入部d2导入到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将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在强制薄膜中混合,从而制备了在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含有良溶剂的PLGA乳化粒子。此时,处理用面之间的压力为27g/cm 2。使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含有PLGA乳化粒子的流体(以下称为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从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排出。通过用于回收所排出的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的外壳61将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回收到回收罐中。
使用Clearmix 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对上述排出液以200rpm(圆周速度4.7m/秒)进行搅拌,同时通入氮气4小时除去溶剂。然后,通过蒸发器进一步减压除去良溶剂,得到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微粒子悬浊液)。
<粒度分布评价>
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定装置(SALD-7000,由岛津制作所制造),对使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各PLGA微粒子悬浊液的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和R.S.F.进行测定。在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粒度分布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230423410000231
(实施例2)
<PLGA溶液、PVA水溶液的制备>
向乳酸-乙醇酸共聚物(Resomer RG504,由Evonic制造)中加入二氯甲烷(由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以使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20质量%,使用高速旋转分散机Clearmix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使其溶解,从而获得了PLGA溶液。然后,使用0.2μm的Aervent过滤器(φ62,由MERCK公司制造)进行了过滤。向聚乙烯醇(PVA,EG-40P、由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制造)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使聚乙烯醇为1.5质量%,使用高速旋转分散机Clearmix(由M-Technique制造)使其溶解,从而获得了PVA水溶液。然后,使用亲水性PVDF膜过滤器(φ47,由MERCK公司制造)进行过滤。在PLGA乳化粒子的回收槽中预先加入PVA水溶液,搅拌到液面移动。
<PLGA微粒子制作>
使用日本特许公开第2011-189348号公报中记载的流体处理装置将上述的PLGA溶液和PVA水溶液混合。这里,日本特许公开第2011-189348号公报中记载的流体处理装置是指该公报的图25所表示的装置,第二导入口d20是围绕环状圆盘的处理用面2的中央开口的同心圆状的圆环形状。具体而言,将上述制备的PVA水溶液在约0.04~0.05MPaG、50mL/分、30℃的条件下从第一导入部d1导入到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在使处理用构件10以1800rpm(圆周速度7.07m/秒)的转速旋转的同时,将上述制备的PLGA溶液在约0.5~0.8MPaG、16mL/分、30℃的条件下从第二导入部d2导入到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将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在强制薄膜中混合,从而制备了在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含有二氯甲烷的PLGA乳化粒子。此时,处理用面之间的压力为27g/cm2。使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的含有PLGA乳化粒子的流体(以下称为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从微粒子化处理装置的处理用面1和处理用面2之间排出。通过用于回收所排出的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的外壳61将PLGA乳化粒子分散液回收到回收罐中。
使用Clearmix 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对上述排出液以200rpm(圆周速度4.7m/秒)进行搅拌,同时通入氮气12小时以除去二氯甲烷,获得了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8.415μm,R.S.F为1.49。
(实施例3)
除了对回收罐施加0.01MpaG的压力,在正压保持下采集排出液以外,其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制备了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50.655μm,R.S.F为0.99。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2的PVA水溶液的送液温度变更为24℃,将PLGA溶液的送液温度变更为25℃,将送液流量变更为8mL/分,将处理用构件10的转速变更为1,500rpm(圆周速度3.93m/秒)以外,其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备了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88.435μm,R.S.F为0.89。
(实施例5)
除了将处理用面之间的压力变更为87.8g/cm2以外,其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备了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24.793μm,R.S.F为1.22。
(实施例6)
除了将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混合时的处理用构件10的转速变更为5,000rpm(圆周速度19.64m/秒)以外,其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备了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3.232μm,R.S.F为1.16。
(实施例7)
通过添加黄体酮作为生理活性物质制备了PLGA溶液。除此之外,其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制备了PLGA微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48.925μm,R.S.F为0.86。与生理活性物质的存在与否无关,粒径和R.S.F均未见大的变化。
(比较例1)
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的制备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将300mL的PVA水溶液在25℃下使用Clearmix Dissolver(由M-Technique制造)以2,000rpm(圆周速度3.14m/秒)的转速搅拌的同时,以8mL/分钟的滴加速度滴加PLGA溶液6分钟,并在该状态下搅拌5分钟。然后,将转速改变为使液面移动的程度,并通入氮气12小时以除去二氯甲烷,从而获得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31.86μm,R.S.F为1.90。
(比较例2)
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的制备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将300mL的PVA水溶液在25℃下使用Clearmix(由M-Technique制造)以2,000rpm(圆周速度3.14m/秒)的转速搅拌的同时,以8mL/分钟的滴加速度滴加PLGA溶液6分钟,并在该状态下搅拌5分钟。然后,将转速改变为使液面移动的程度,并通入氮气12小时以除去二氯甲烷,从而获得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5.353μm,R.S.F为1.81。
(比较例3)
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的制备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将50mL的PVA水溶液使用超声波分散机GSD50(由Ginsen制造)进行处理的同时,以8mL/分钟的滴加速度滴加PLGA溶液1分钟,并将混合物处理5分钟。然后,使用搅拌器搅拌到液面移动的程度,并通入氮气12小时以除去二氯甲烷,从而获得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6.584μm,R.S.F为2.53。
(比较例4)
PVA水溶液和PLGA溶液的制备使用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将300mL的PVA水溶液在25℃下使用Polytron均质机PT1200E(由KINEMATICA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搅拌的同时,以8mL/分钟的滴加速度滴加PLGA溶液6分钟,并将混合物搅拌5分钟。然后,将转速改变为使液面移动的程度,并通入氮气12小时以除去二氯甲烷,从而获得含有PLGA微粒子的悬浊液(PLGA粒子悬浊液)。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8.962μm,R.S.F为3.85。
(比较例5)
将比较例3的搅拌器变更为均质搅拌机HM-310(由AS ONE株式会社制造)。关于其他条件,以与比较例3相同的条件进行实施。所获得的PLGA微粒子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9.126μm,R.S.F为4.38。
实施例2~7和比较例1~5中的PLGA微粒子的粒径、R.S.F以及CV值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230423410000261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以及能够高效地制造该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即使不经过分级工序,也能够获得粗大粒子或微细粒子少、以目标粒径为中心的粒径分布尖窄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处理用面
2 第二处理用面
C 离心力方向
R 旋转方向
g 基准线
10 第一处理用构件
13 凹部
16 平坦面
20 第二处理用构件
d1 第一导入部
d2 第二导入部
d10 第一导入口
d20 第二导入口

Claims (9)

1.一种近似球状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粒子,其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其中,
其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其Relative Span Factor(R.S.F)满足式(1),
0.1<(R.S.F)≤1.7 式(1)
(式中,R.S.F表示(D90-D10)/D50;D9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90体积%的粒径(μm),D5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50体积%的粒径(μm),D10表示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粒子一侧起的累积10体积%的粒径(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其中,
所述生理活性物质是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
3.一种缓释制剂,其中,
其含有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4.一种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其中,
其使用在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两个以上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微粒子化处理的处理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使用所述处理装置进行微粒子化处理时,处理液出口侧的压力为高于大气压的正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装置的被对向配置为可接近或分离,且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的停止时的表面压力为20g/cm2~250g/cm2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其包括粒子形成工序,所述粒子形成工序是通过将PLGA溶液和含有所述PLGA的贫溶剂的溶液连续地供给到所述处理装置中,从而形成所述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工序,其中,所述PLGA溶液是使所述PLGA以及所述生理活性物质溶解或分散在PLGA的良溶剂中而获得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PLGA溶液和含有所述贫溶剂的溶液分别进行无菌过滤后,在无菌环境下制造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近似球状的PLGA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生理活性物质是亲脂性生理活性物质。
CN201980093053.3A 2019-03-14 2019-03-14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490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0618 WO2020183718A1 (ja) 2019-03-14 2019-03-14 Plga微粒子、その徐放性製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488A true CN113490488A (zh) 2021-10-08

Family

ID=7242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053.3A Pending CN113490488A (zh) 2019-03-14 2019-03-14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3632A1 (zh)
EP (1) EP3939575A4 (zh)
JP (1) JP6788171B1 (zh)
KR (1) KR20210138630A (zh)
CN (1) CN113490488A (zh)
WO (1) WO202018371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0843A (ja) * 2013-12-17 2014-03-20 M Technique Co Ltd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2516809B (zh) * 2007-07-06 2015-04-01 M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强制超薄膜旋转式处理法的微粒的制造方法
US20180085314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Tadahiko MORINAGA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and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8052922A (ja) * 2016-09-27 2018-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Plga微粒子、plga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plga微粒子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7091B2 (zh) 1971-09-30 1976-12-13
JP2653255B2 (ja) 1990-02-13 1997-09-17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長期徐放型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JP2813674B2 (ja) 1990-09-01 1998-10-22 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 撹拌機及び流体の撹拌方法
US5945126A (en) * 1997-02-13 1999-08-31 Oakwood Laboratories L.L.C. Continuous microsphere process
JP4038083B2 (ja) * 2002-07-16 2008-01-23 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 分散乳化装置及び分散乳化方法
US7923034B2 (en) 2003-06-03 2011-04-12 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icroparticles
KR100466637B1 (ko) 2003-06-26 2005-01-13 주식회사 펩트론 서방성 미립구의 혼합 제형을 연속한 단일 공정으로제조하는 방법
JP2006131577A (ja) 2004-11-09 2006-05-25 Ltt Bio-Pharma Co Ltd 異なる粒子径を有する薬物封入ナノ粒子の作製方法および当該方法で得られたナノ粒子
WO2009008393A1 (ja) 2007-07-06 2009-01-15 M.Technique Co., Ltd. 強制超薄膜回転式処理法を用いた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
JP4670104B2 (ja) 2007-11-09 2011-04-13 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微粒子水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4856752B2 (ja) 2009-11-30 2012-01-18 ホソカワミクロン株式会社 薬物含有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
EP2759595B1 (en) * 2013-01-24 2016-09-14 Pierre Fabre Médicament S.A.S.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encapsulated antagomir
KR101543507B1 (ko) 2013-05-15 2015-08-11 씨제이헬스케어 주식회사 연속 공정의 미립구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미립구
EP3099290A1 (en) * 2014-01-28 2016-12-07 Allergan, Inc. Topical retinoid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7511371A (ja) * 2014-04-16 2017-04-20 シャンドン ルイ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エクセナチド含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39359A1 (ja) * 2014-09-10 2016-03-17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眼疾患治療用及び予防用徐放性医薬組成物
US20170239240A1 (en) * 2016-02-23 2017-08-24 Biodelivery Sciences International, Inc. Sustained Release Buprenorphine Microshperes (SRBM)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809B (zh) * 2007-07-06 2015-04-01 M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强制超薄膜旋转式处理法的微粒的制造方法
JP2014050843A (ja) * 2013-12-17 2014-03-20 M Technique Co Ltd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US20180085314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Tadahiko MORINAGA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and particulat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8052922A (ja) * 2016-09-27 2018-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Plga微粒子、plga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plga微粒子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3718A1 (ja) 2020-09-17
JPWO2020183718A1 (ja) 2021-03-25
EP3939575A1 (en) 2022-01-19
JP6788171B1 (ja) 2020-11-25
US20220133632A1 (en) 2022-05-05
KR20210138630A (ko) 2021-11-19
EP3939575A4 (en) 2022-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PLA micro-and nano-particles
Zhang et al. Nanosuspen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dosage form, and application
US91684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very fine particles and coating such particles
Kaialy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ngineering of nanosize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promises and challenges
Operti et al.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continuous production techniques to generate sub-micron size PLGA particles
JP2003500202A (ja) マイクロミキサによって形態学的に均一なマイクロ粒子およびナノ粒子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070207211A1 (en) Emulsion-based micro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6810502B1 (ja) 生理活性物質が均一に分散されたマイクロスフェアー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徐放性製剤
CN110787134A (zh) 连续工艺的微球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备的微球
Truong-Dinh Tran et al. Nano-precipitatio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Padalkar et al. Microparticles: an approach for betterment of drug delivery system
US10463626B2 (en) Drug delivery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mer-lipid hybrid microparticles
Nguyen et al. Nanoprecipitation for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Leach et al. Encapsulation of protein nanoparticles into uniform-sized microspheres formed in a spinning oil film
US20230346706A1 (en)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uniformly dispersed microsphere and a 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3490488A (zh) Plga微粒子、其缓释制剂以及其制造方法
Schneider et al. Use of hydrodynamic flow focusing for the generation of biodegradable camptothecin‐loaded polymer microspheres
JP6852943B1 (ja) 主剤が均一に分散されたマイクロスフェアー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徐放性製剤
Desai et al. Im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
Nguyen et al. Emulsio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polymer 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Nikam et al. Nanocrystal drug delivery system: A review
Ubgade et al. Nanosuspensions as Nanomedicin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Andonova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preparation of nano-sca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EP4162930A1 (en) Preparation of drug-loaded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by jet impingement
Gupta et al. A Novel Biodegradable Microparticula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On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