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5025A -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5025A
CN113485025A CN202110830933.3A CN202110830933A CN113485025A CN 113485025 A CN113485025 A CN 113485025A CN 202110830933 A CN202110830933 A CN 202110830933A CN 113485025 A CN113485025 A CN 113485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carrier
extension plate
shak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09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5025B (zh
Inventor
汪东明
王在伟
韦华
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09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5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5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5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型马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抖机构,包括外框;载体位于外框内;防抖支撑框,连接于外框和载体;第一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的第一对角线上,载体和防抖支撑框通过第一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载体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一对角线oo转动;第二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的第二对角线aa上,外框和防抖支撑框通过第二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防抖支撑框和载体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二对角线转动;本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防脱结构,限制在第一凹凸转动副外围;第二转动防脱结构,限制在第二凹凸转动副外围。本发明具有内外两层凹凸转动副相互不会脱落且安装结构更加简单稳固的优点。

Description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马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OIS主要包括音圈主体、连接于音圈主体的防抖机构,且现有OIS防抖机构主要包括分平移式、移轴式、记忆金属式等。
现有的OIS马达防抖机构一般设置有连接音圈主体的支撑架,并且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音圈主体及防抖结构供电的引线,由于引线的存在,影响支撑架的安装难度,且容易导致引线位置的不一致;导致进行电焊时出现误差产生的虚焊。另外由于现有的支撑架尺寸小、且薄,严重影响支撑架的强度,在组装时容易导致支撑架破损。
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58820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OIS防抖机构、OIS、照相装置、电子产品,上述专利产品虽然用内固定架、中固定架和外固定架替代了引线结构,代替了原OIS的传统结构,具有了类似的结构,但中固定架与外固定架、内固定架仅通过内活动合件及外活动合件相连,很容易出现半球形板之间脱落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由内外两层凹凸转动副形成万向转动结构,且内外两层凹凸转动副相互不会脱落的防抖机构。同时还提供了具有上述防抖机构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防抖机构,包括外框;载体,位于外框内;防抖支撑框,连接于外框和载体;
第一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的第一对角线oo上,载体和防抖支撑框通过第一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载体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一对角线oo转动;
第二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的第二对角线aa上,外框和防抖支撑框通过第二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防抖支撑框和载体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二对角线aa转动;本机构还包括
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固定于载体并且限制在第一凹凸转动副外围,第一凹凸转动副可相对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转动并且第一转动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第一凹凸转动副的凹与凸脱离;
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固定于外框并且限制在第二凹凸转动副外围,第二凹凸转动副可相对第二转动防脱结构转动并且第二转动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第二凹凸转动副的凹与凸脱离。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防抖支撑框分布于载体沿着光轴的光入射轴向一端并且防抖支撑框和载体间隔设置。
上述防抖机构,在防抖支撑框的其中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一对角线上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在防抖支撑框的另外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二对角线上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分别延伸至载体其中各自所在两个外角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架延伸板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分别延伸至载体另外两个各自所在外角部的外侧。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一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和载体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另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和载体相应的外角部之间。
上述防抖机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对应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对应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载体中的两对第一卡爪,其中一对的第一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一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一支撑架延伸板的宽度方向两侧,另一对的第一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一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的的宽度方向两侧。
上述防抖机构,两个第一卡爪分别与内嵌于载体中的载体内嵌框连接。
上述防抖机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在远离载体内嵌框的一端分别具有伸入至两个第一卡爪爪部之间的延长部,延长部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延伸板和防抖支撑框连接处中部的第一内限制槽、第三支撑架延伸板和防抖支撑框连接处中部的第二内限制槽,在载体上设置有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第一限制板卡于第一内限制槽并且第一限制板宽度小于第一内限制槽的槽宽;第二限制板卡于第二内限制槽并且第二限制板宽度小于第二内限制槽的槽宽。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通过压框连接。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二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二支撑架延伸板和载体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另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四支撑架延伸板和载体相应的外角部之间。
上述防抖机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对应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对应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外框中的两对第二卡爪,其中一对的第二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二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二支撑架延伸板的宽度方向两侧;另一对的第二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二卡爪爪部分布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的宽度方向两侧。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二卡爪连接在内嵌于外框中的外框内加强架上。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外框上的第一压角片和第二压角片,第一压角片和第二压角片分布在第二对角线aa上,第一压角片对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具有U形口,第二压角片对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具有U形口,第二支撑架延伸板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绕第二对角线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绕第二对角线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
上述防抖机构,所述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位于第二压角片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所述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位于第二压角片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位于第一压角片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所述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位于第一压角片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上述防抖机构,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载体绕第一对角线oo转动以及驱动防抖支撑框和载体绕第二对角线aa转动,实现多轴防抖。
一种摄像装置,具有上述透镜驱动装置。
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摄像装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内外两层转动副结构中的外框内加强架和载体内加强架不再是独立的支架结构,而是分别与外框和载体融合为一体结构,只是局部突出于外框或者载体。这样的结构更加紧凑,且部件强度增强,整体产品安装后稳定性更高。
由于本发明的内外两层转动副结构中还设置有压片,压角片、挡块以及凸块等相互卡住防脱的结构,所以无论多大的抖动,都不会导致内外两层转动副之间的脱离,且组装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防抖机构在电磁力的驱动下,载体可相对sensor所在的平面在一定夹角范围内作翻转运动,实现多轴防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防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防抖机构的壳体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防抖机构未设置壳体和FPC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框和外框内加强架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载体和载体内嵌框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框、防抖支撑框与具有载体内嵌框的载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设置了线圈和磁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防抖支撑框、具有外框内加强架的外框以及第一压角片与第二压角片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防抖支撑框、载体、外框、第一压角片与第二压角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隐去载体和外框时,防抖支撑框、载体内嵌框、外框内加强架、第一压角片与第二压角片之间的组装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防抖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载体内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的外框内加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壳1,下壳2,外框(定子)3,外框内加强架31,第一三角板延伸板36,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第二三角板延伸板37,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防抖支撑框4,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第一半球形板411,第二半球形板421,第三半球形板431,第四半球形板441,第二限位凹槽432,第一限位凹槽442,载体(动子)5,载体内嵌框51,第一框架板延伸板521,第三框架板延伸板541,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压框6,第一限制板61,第二限制板62,第一压角片71,第二压角片72,FPC板8,电源板9,线圈90,磁石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抖机构,包括上壳1,下壳2,防抖支撑框4,外框(定子)3,载体(动子)5,第一凹凸转动副、第二凹凸转动副、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和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外框3内还设置有与外框3为一体结构的外框内加强架31,载体5内设置有与载体5为一体结构的载体内嵌框51。
如图11所示,在防抖支撑框4的其中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一对角线oo上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在防抖支撑框4的另外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二对角线aa上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
如图9和图11所示,防抖支撑框4设置在外框3和载体5之间,防抖支撑框4的形状与外框3和载体5一样呈四方形。如图11所示,防抖支撑框4包括第一连杆45、第二连杆46、第三连杆47和第四连杆48,上述第一连杆45、第二连杆46、第三连杆47和第四连杆48互相连接形成方形框。且第一连杆45和第二连杆46互相连接的夹角处延伸设置有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第三连杆47和第四连杆48互相连接的夹角处延伸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第二连杆46和第三连杆47互相连接的夹角处延伸设置有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且第二连杆46和第三连杆47互相连接的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442,且第一限位凹槽442的底面是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的靠近载体5上表面且平行于载体5上表面的侧边。第一连杆45和第四连杆48互相连接的夹角处延伸设置有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且第一连杆45和第四连杆48互相连接的夹角处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432,且第二限位凹槽432的底面是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的靠近载体5上表面且平行于载体5上表面的侧边。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上分别设置有向载体5方向凸出的第一半球形板411和第二半球形板421。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上分别设置有向外框3方向凸出的第三半球形板431和第四半球形板441。
如图12所示,载体内嵌框51包括位于框架四角的第一框架板52、第二框架板53、第三框架板54和第四框架板55。第一框架板52、第二框架板53、第三框架板54和第四框架板55之间通过连杆相连形成四方形架子结构。其中第一框架板52上延伸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板52的第一框架板延伸板521,第三框架板54上延伸设置有垂直于第三框架板54的第三框架板延伸板541。第一框架延伸板521上还设置有第五半球形板526,第三框架板延伸板541也设置有第六半球形板542。第五半球形板526和第六半球形板542的球形面均朝外框3方向凸出。
如图5所示,载体5和载体内嵌框51为一体结构,即载体内嵌框51与载体5融为一体,在一体结构中载体内嵌框51只有第一框架板52、第二框架板53、第三框架板54和第四框架板55、第五半球形板526、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第六半球形板542、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上述这些部分露出于载体5,其余部分都融合在载体5内部不可见。
如图13所示,外框内加强架31包括位于框架四角的第一三角板32、第二三角板33、第三三角板34和第四三角板35,第一三角板32、第二三角板33、第三三角板34和第四三角板35之间均通过连杆相连,最后形成一个四边形框架。其中第一三角板32上延伸设置有垂直于第一三角板32的第一三角板延伸板36,第四三角板35上延伸设置有垂直于第四三角板35的第二三角板延伸板37。第一三角板延伸板36上还设置有第七半球形板361,第二三角板延伸板37也设置有第八半球形板371。第七半球形板361和第八半球形板371的球形面均朝载体5方向凸出。
如图4所示,外框3和外框内加强架31为一体结构,即外框3和外框内加强架31融为一体,在一体结构中外框内加强架31只有第七半球形板361、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第八半球形板371、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上述这些部分露出于外框3,其余部分都融合在外框3内部不可见。
如图5和图10所示,第一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即包括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上的第三半球形板431和载体5上的第五半球形板526,第三半球形板431和第五半球形板526相互抵接后可相对转动。另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即包括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上的第四半球形板441和载体5上的第六半球形板542,第四半球形板441和第六半球形板542相互抵接后可相对转动。如图11所示,第三半球形板431和第四半球形板441为远离光轴方向外凸的半球形状,相应的,如图5所示,第五半球形板526和第六半球形板542的结构也一样。当然上述半球形板也可以选择均朝向光轴方向外凸的半球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外凸方向。
如图4和图10所示,第二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和外框3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即包括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上的第二半球形板421和外框3上的第七半球形板361,第二半球形板421和第七半球形板361相互抵接后可相对转动。另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和外框3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即包括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上的第一半球形板411和外框3上的第八半球形板371,第一半球形板411和第八半球形板371相互抵接后可相对转动。如图11所示,第二半球形板421和第一半球形板411为朝光轴方向外凸的半球形状,相应的,如图4所示,第七半球形板361和第八半球形板371的结构也一样。当然上述半球形板也可以选择均朝向原理光轴方向外凸的半球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外凸方向。
总之,防抖支撑框4上的第三半球形板431和第四半球形板441与载体上的第五半球形板526和第六半球形板542相互配合形成两副第一凹凸转动副;防抖支撑框4上的第二半球形板421和第一半球形板411与外框3上的第七半球形板361和第八半球形板371相互配合形成两副第二凹凸转动副;上述第一凹凸转动副和第二凹凸转动副两层转动副形成万向转动结构。
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的径向外围设置有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同样的,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的径向外围也设置有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设置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外围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载体5中的第一卡爪,如图5所示,此处的第一卡爪设置在第一框架延伸板521远离第一框架板52的末端两侧,即包括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和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和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分布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的宽度方向两侧。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在远离载体内嵌框51的一端具有伸入至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和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之间的延长部,延长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和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之间的距离,用于防止转动副向下脱落。
同样的,设置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外围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也包括部分内嵌于载体5中的第一卡爪,如图5所示,此处的第一卡爪设置在第三框架板延伸板541远离第三框架板54的末端两侧,即包括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且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分布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的宽度方向两侧。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在远离载体内嵌框51的一端具有伸入至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之间的延长部,延长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之间的距离,用于防止转动副向下脱落。
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防抖支撑框4连接处中部的第一内限制槽432、设置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和防抖支撑框4连接处中部的第二内限制槽442。如图1、图2、图3所示,载体5上还设置有压框6,压框6包括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通过框架连接在一起。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限制板62和第一限制板61正好分别卡于第一限位凹槽442和第二限位凹槽432内。并且第一限制板61的宽度小于第一内限制槽432的槽宽;第二限制板62的宽度小于第二内限制槽442的槽宽。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通过压框6连接,且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和压框6为一体结构。
第二限制板62的底面与第一限位凹槽442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即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被限位在第二限制板62与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和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之间作相对运动,而这个移动距离正好是第四半球形板441与第五半球形板526相互抵接并相对转动的距离范围。同样的,第一限制板61的底面和第二限位凹槽432的底面之间也具有一定距离。即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被限位在第一限制板61与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和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之间作相对运动,而这个移动距离正好是第三半球形板431与第六半球形板542相互抵接并相对转动的距离范围。上述设置使得半球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在抖动厉害的情况下发生脱落。
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的径向外围设置有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同样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的径向外围也设置有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外围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外框3中的第二卡爪,如图5所示,此处的第二卡爪设置在第一三角板延伸板36远离第一三角板32的末端两侧边,包括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且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分布在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外围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外框3中的第二卡爪,如图5所示,此处的第二卡爪设置在第二三角板延伸板37远离四三角板35的末端两侧边,包括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分布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的宽度方向两侧。
如图2、图3、图9和图10所示,一体结构的外框3两个对角上即隐去外框3后的外框内加强架31的第一三角板32和第四三角板35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压角片72和第一压角片71。所述设置在外框上的第一压角片71和第二压角片72分布在第二对角线aa上。第一压角片71对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具有U形口,第二压角片72对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具有U形口。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第二压角片72以及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第二压角片72以及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之间的距离;这样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绕第二对角线aa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防止该处转动副向上或者向下脱落。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第一压角片71以及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第一压角片71以及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之间的距离。这样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绕第二对角线aa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防止该处的转动副向上或者向下脱落。
如图6和图7所示,载体5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56,凹槽56内设置有磁石91,磁石91相对位置设置有线圈90。如图8所示,外框3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线圈90的避让槽38。在本实施例中,线圈和磁石设置有两组,除了上述一组外,在相邻位置还设置有一组同样的线圈磁石组。当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四周均设置线圈磁石组,也可以选择在相对位置分别设置线圈磁石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线圈90与电源板9相连,通过电源板9给线圈90通电。设置在底面上的sensor与FPC板8相连。
如图3所示,当两个线圈90通同方向电流时,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两个磁石同时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力。由于磁石设置在载体5上,载体5在上述洛伦磁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七半球形板361和第二半球形板421相互抵接并可相对转动,第八半球形板371和第一半球形板411相互抵接并可相对转动,发生绕第一对角线oo旋转运动。且发生绕第一对角线oo旋转运动时,由于第二压角片72和第一压角片71以及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的作用下,防抖支撑框4相对于外框3两者的旋转范围如下,一端在第一压角片71与第二卡爪第一左爪部372和第二卡爪第一右爪部373之间,另一端在第二压角片72与第二卡爪第二左爪部362和第二卡爪第二右爪部363之间,即上述旋转运动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运动的。所以不管抖动多厉害,都不会导致防抖支撑框4的第二半球形板421和第一半球形板411脱离外框3上的第七半球形板361和第八半球形板371,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3所示,当两个线圈90通同反方向电流时,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两个磁石分别受到向上或向下的不同方向的力。由于磁石设置在载体5上,载体5在上述洛伦磁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五半球形板526和第四半球形板441相互抵接并可相对转动,第六半球形板542和第三半球形板431相互抵接并可相对转动,发生绕第二对角线aa旋转运动。载体5相对于防抖支撑框4两者的旋转范围如下:一端在第二限制板62与第一卡爪第一右爪部525、第一卡爪第一左爪部524之间,另一端在第一限制板61与第一卡爪第二右爪部543、第一卡爪第二左爪部544之间,即上述旋转运动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运动的。所以不管抖动多厉害,都不会导致载体5脱离防抖支撑框4,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在电磁力的驱动下,动子即载体5可与sensor面在一定夹角范围内做翻转运动。通过第一凹凸转动副及第二凹凸转动副这样内外两层转动副形成万向转动结构,可有效提高OIS的防抖性能,提高OIS多轴防抖角度的范围。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防抖机构。
实施例三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二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内的载体上设置有透镜。
实施例四
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三的摄像装置。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防抖机构,包括
外框(3);
载体(5),位于外框(3)内;
防抖支撑框(4),连接于外框(3)和载体(5);
第一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4)的第一对角线(oo)上,载体(5)和防抖支撑框(4)通过第一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载体(5)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一对角线(oo)转动;
第二凹凸转动副,分布于防抖支撑框(4)的第二对角线(aa)上,外框(3)和防抖支撑框(4)通过第二凹凸转动副转动连接,防抖支撑框(4)和载体(5)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能绕第二对角线(aa)转动;其特征在于,本机构还包括
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固定于载体(5)并且限制在第一凹凸转动副外围,第一凹凸转动副可相对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转动并且第一转动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第一凹凸转动副的凹与凸脱离;
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固定于外框(3)并且限制在第二凹凸转动副外围,第二凹凸转动副可相对第二转动防脱结构转动并且第二转动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第二凹凸转动副的凹与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抖支撑框(4)分布于载体沿着光轴的光入射轴向一端并且防抖支撑框(4)和载体(5)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防抖支撑框(4)的其中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一对角线上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在防抖支撑框(4)的另外两个对角分别设有分布在第二对角线上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所述的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分别延伸至载体其中各自所在两个外角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和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分别延伸至载体另外两个各自所在外角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另一副第一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对应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对应一第一转动防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载体(5)中的两对第一卡爪,其中一对的第一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一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的宽度方向两侧,另一对的第一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一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的的宽度方向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卡爪分别与内嵌于载体(5)中的载体内嵌框(5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在远离载体内嵌框(51)的一端分别具有伸入至两个第一卡爪爪部之间的延长部,延长部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延伸板(43)和防抖支撑框(4)连接处中部的第一内限制槽(432)、第三支撑架延伸板(44)和防抖支撑框(4)连接处中部的第二内限制槽(442),在载体上设置有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第一限制板(61)卡于第一内限制槽(432)并且第一限制板(61)宽度小于第一内限制槽(432)的槽宽;第二限制板(62)卡于第二内限制槽(442)并且第二限制板(62)宽度小于第二内限制槽(442)的槽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板(61)和第二限制板(62)通过压框(6)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凹凸转动副有两副,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另一副第二凹凸转动副设于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和载体(5)相应的外角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对应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对应一第二转动防脱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包括部分内嵌于外框(3)中的两对第二卡爪,其中一对的第二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二卡爪爪部分布在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的宽度方向两侧;另一对的第二卡爪的至少两个第二卡爪爪部分布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的宽度方向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爪连接在内嵌于外框(3)中的外框内加强架(31)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防脱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外框(3)上的第一压角片(71)和第二压角片(72),第一压角片(71)和第二压角片(72)分布在第二对角线(aa)上,第一压角片(71)对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具有U形口,第二压角片(72)对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具有U形口,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绕第二对角线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U形限制口中并且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绕第二对角线在U形限制口中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第二压角片(72)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所述的第二支撑架延伸板(42)位于第二压角片(72)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第一压角片(71)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U形限制口的口径,所述的第四支撑架延伸板(41)位于第一压角片(71)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卡爪爪部之间的距离。
17.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抖机构,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载体(5)绕第一对角线(oo)转动以及驱动防抖支撑框(4)和载体(5)绕第二对角线(aa)转动,实现多轴防抖。
18.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9.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110830933.3A 2021-07-22 2021-07-22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85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0933.3A CN113485025B (zh) 2021-07-22 2021-07-22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0933.3A CN113485025B (zh) 2021-07-22 2021-07-22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5025A true CN113485025A (zh) 2021-10-08
CN113485025B CN113485025B (zh) 2024-01-16

Family

ID=7794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0933.3A Active CN113485025B (zh) 2021-07-22 2021-07-22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50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6191A (zh) * 2021-09-24 2022-09-0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带电路防抖平面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804A (zh) * 2020-05-0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186779U (zh) * 2020-07-21 2021-05-1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Fpc板连接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2865400A (zh) * 2020-06-11 2021-05-2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马达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804A (zh) * 2020-05-0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65400A (zh) * 2020-06-11 2021-05-2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马达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213186779U (zh) * 2020-07-21 2021-05-1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Fpc板连接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6191A (zh) * 2021-09-24 2022-09-0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带电路防抖平面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15016191B (zh) * 2021-09-24 2023-12-0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带电路防抖平面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5025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359855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63243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87360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0151965B2 (en) Motor, gimbal,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5824165A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光学单元
CN10616190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拍摄方法
CN109413316A (zh) 一种驱动结构及光学防抖摄像头
US20220206362A1 (en) Lens module
CN107277338A (zh) 一种具有抖动补正结构的自动对焦装置
WO2021147280A1 (zh) 一种五轴ois结构的音圈马达、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85025A (zh)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99848A1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1935386A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防抖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585418A (zh) 一种图像防抖动连接结构、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99945A (zh) 云台及飞行器
CN111158104A (zh) 基于相机模组的电磁式防抖云台、音圈马达以及电子设备
CN208675375U (zh) 一种可驱动旋转摄像头
CN115016192A (zh) 带电路防抖立体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214228341U (zh) 光学防抖摄像头模组
CN115016191A (zh) 带电路防抖平面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WO2023221336A1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226865B (zh) 一种全视野镜头遮挡装置
CN213342367U (zh) 拍摄模组、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786305U (zh) 基于相机模组的电磁式防抖云台、音圈马达以及电子设备
CN202748519U (zh) 镜头对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