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2903A -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82903A CN113482903A CN202110761701.7A CN202110761701A CN113482903A CN 113482903 A CN113482903 A CN 113482903A CN 202110761701 A CN202110761701 A CN 202110761701A CN 113482903 A CN113482903 A CN 1134829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drinking water
- water heating
- water pump
- heating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1/00—Testing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8—Pumping mea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包括步骤:S10:饮用水加热设备进入水泵校验模式;S20: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两次测试的出水量;S30:计算出预设关系式Y/t=ax+b中的a和b的值并且发送给饮用水加热设备;S40: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对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校准。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以及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居家生活或者办公场所中,通常都会设置饮用水加热设备,例如,居家或者办公室常用的茶具或者煮咖啡机。一般地,饮用水加热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器、水泵、以及加热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水泵每次抽取定量的液体输送至加热器,液体在流经加热器的过程中完成加热。因此,水泵是决定液体抽取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水泵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所以对于同一规格的不同水泵,也会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泵的出水量存在±10%的偏差。因此,对于同种规格的饮用水加热设备,可能会因为水泵的差异性,导致实际的出水量与预设的出水量产生偏差。为了提高设备出水量的控制精度,传统的水泵校准方法为,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中设置流量计或者称重传感器,通过流量计或者称重传感器检测水泵的液体输入量并且反馈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整水泵的运行状态,从水泵的进水端控制液体的供给量来实现水泵出水量的校准。
虽然传统的水泵校准方法的精度高,但是成本也高,而且流量计或者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安装难度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包括步骤:
S10:发送水泵校验模式的触发信号给饮用水加热设备,饮用水加热设备进入水泵校验模式;在水泵校验模式中,预设饮用水加热设备在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1,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1,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2,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2;其中,x1、t1、x2、t2均为预设值;
S20: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两次测试的出水量,并且计算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第一次测试的出水量Y1和第二次测试的出水量Y2;
S30:将水泵在第一次测试的PWM值x1、运转时间t1、第一次出水量Y1、水泵在第二次测试的PWM值x2、运转时间t2、以及第二次出水量Y2代入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Y/t=ax+b,其中,Y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单位为ml;t为水泵运转时间,单位为s;x为水泵的 PWM值,无单位;a和b均为常数,且a和b的单位均为ml/s;计算出a和b 的值并且发送给饮用水加热设备;
S40: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进行实时校准,根据a、b、液体的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以及用户当次输入的出水量Y,得到水泵当次运转的PWM值x和运转时间t。
上述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先将饮用水加热设备设置为校验模式,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根据预设的参数输出两次液体,并且分别测量出两次的出水量。接着,根据两次的出水量和预设的参数,计算出预设的关系式Y/t=ax+b中的常数a和b的值。将a和b反馈给饮用水加热设备后进行存储。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进行实时校准,通过调整水泵的工作参数,达到校准水泵出水量的目的,并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流量计或者称重传感器,降低设备成本和安装难度。通过上述设计,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 g/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水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m2,将(m2-m1)/ 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连续两次的出水量,通过密度换算和作差,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水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V2,将(V2-V1)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连续两次的出水量,通过读取体积和作差,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g/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m2,将m2/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通过分别称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独立的两次的出水量,通过密度换算,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V2,将V2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 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通过分别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独立的两次的出水量,通过读取体积,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通过电子秤或者体积仪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根据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电子秤测量液体重量后经由密度换算出液体的体积,又或者通过体积仪进行测量,经由操作者进行体积读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Y/t=ax+b为根据多组试验数据的散点图所确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多组试验数据的散点图,可以寻找到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之间的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包括步骤:
S41: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T1-T0),计算出1ml的液体温升(T1-T0) 所需的能量Q1,其中,Q为热量,单位为J;c为液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 m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T1为液体加热后的温度,单位为℃;T0为液体加热前的温度,单位为℃;
S42: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Pt,计算出功率为P1的加热器在1s产生的能量 W1,其中,P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单位为kw;t为加热器工作的时间,单位为s;
S43:定义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器在1s实现温升(T1-T0)的液体量为K,则K=W1/P1,其中,K的单位为ml/s;
S44:根据K=Y/t,并且代入液体的比热容c、检测到的液体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a、以及b,得到水泵的PWM值x;
S45:将PWM值x、用户输入的出水量Y、a、以及b,代入到Y/t=ax+b,计算出运转时间t。
计算出每ml的液体加热预设温升所需的热量,计算出饮用水加热设备每次加热能够提供的热量,从而计算出每次工作时能够加热预设温升的液体量,进而换算出水泵的PWM值,再计算出水泵的运转时间,从而对水泵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达到校准的目的。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
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上述饮用水加热设备,从软件上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该校准方法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中获得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所采用的多组试验数据的数据表;
图3为根据图2所示的多组试验数据所生成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
如图1所示,该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包括步骤:
S10:发送水泵校验模式的触发信号给饮用水加热设备,饮用水加热设备进入水泵校验模式。在水泵校验模式中,预设饮用水加热设备在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1,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1,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2,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2;其中,x1、t1、x2、t2均为预设值。
S20: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两次测试的出水量,并且计算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第一次测试的出水量Y1和第二次测试的出水量Y2。
在本实施例中,Y1和Y2采用的单位均为ml。相应地,在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时,可以通过称量液体的重量后换算为体积,或者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来得到出水量。
因此,在步骤S20中,通过电子秤或者体积仪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根据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电子秤测量液体重量后经由密度换算出液体的体积,又或者通过体积仪进行测量,经由操作者进行体积读取。此外,体积仪可以是量杯、量筒、或者滴定管等。
其中,若采用电子称称量的方式,则可以有连续称量或者单独称量的方式。
例如,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 g/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水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m2,将(m2-m1)/ 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连续两次的出水量,通过密度换算和作差,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又例如,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g/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m2,将m2/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通过分别称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独立的两次的出水量,通过密度换算,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相应地,若采用体积仪测量的方式,则可以有连续测量或者单独测量的方式。
例如,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水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V2,将(V2-V1)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连续两次的出水量,通过读取体积和作差,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又例如,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V2,将V2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 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通过分别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独立的两次的出水量,通过读取体积,得到每次的出水量。
S30:将水泵在第一次测试的PWM值x1、运转时间t1、第一次出水量Y1、水泵在第二次测试的PWM值x2、运转时间t2、以及第二次出水量Y2代入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Y/t=ax+b,其中,Y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单位为ml;t为水泵运转时间,单位为s;x为水泵的 PWM值,无单位;a和b均为常数,且a和b的单位均为ml/s;计算出a和b 的值并且发送给饮用水加热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关系式Y/t=ax+b作为运算的关键,应该是基于客观的数据而得到的。因此,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 Y/t=ax+b为根据多组试验数据的散点图所确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多组试验数据的散点图,可以寻找到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之间的关系。
S40: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进行实时校准,根据a、b、液体的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以及用户当次输入的出水量Y,得到水泵当次运转的PWM值x和运转时间t。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包括步骤:
S41: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T1-T0),计算出1ml的液体温升(T1-T0) 所需的能量Q1,其中,Q为热量,单位为J;c为液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m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T1为液体加热后的温度,单位为℃;T0为液体加热前的温度,单位为℃;
S42: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Pt,计算出功率为P1的加热器在1s产生的能量 W1,其中,P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单位为kw;t为加热器工作的时间,单位为s;
S43:定义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器在1s实现温升(T1-T0)的液体量为K,则K=W1/P1,其中,K的单位为ml/s;
S44:根据K=Y/t,并且代入液体的比热容c、检测到的液体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a、以及b,得到水泵的PWM值x;因为饮用水加热设备输出的液体是经过加热器加热的,因此,K实际上等于流量,即Y/t,所以有K=Y/t。
S45:将PWM值x、用户输入的出水量Y、a、以及b,代入到Y/t=ax+b,计算出运转时间t。
计算出每ml的液体加热预设温升所需的热量,计算出饮用水加热设备每次加热能够提供的热量,从而计算出每次工作时能够加热预设温升的液体量,进而换算出水泵的PWM值,再计算出水泵的运转时间,从而对水泵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达到校准的目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以加热纯水为例子,进行说明。
已知水的密度为1g/ml,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如图2所示,选取5台饮用水加热设备作为实验样品,并且依次编号为1# 至5#,预设水泵运转时间均为1s,而PWM值依次设置为50、60、70、80、85、 90、100、120、140、160,测量出对应的出水量Y。取1#至5#的出水量的平均值AVG为与PWM值相对应的出水量Y的取值。
如图3所示,以Y/t为横轴坐标,PWM值为纵轴坐标,得到10个点,依次将10个点连线,可以发现10个点均分布在直线的附近,为了降低运算难度,可视为Y/t与PWM值之间呈线性关系。
在执行步骤S40时,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功率为已知的参数,对应地将水的密度、水比热容代入即可,同时,水的初始温度可以由饮用水加热设备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出水量根据用户输入获得,先计算出PWM值,然后再将水泵的运转时间计算出来。
先将饮用水加热设备设置为校验模式,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根据预设的参数输出两次液体,并且分别测量出两次的出水量。接着,根据两次的出水量和预设的参数,计算出预设的关系式Y/t=ax+b中的常数a和b的值。将a和b反馈给饮用水加热设备后进行存储。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进行实时校准,通过调整水泵的工作参数,达到校准水泵出水量的目的,并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流量计或者称重传感器,降低设备成本和安装难度。
此外,校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包括:校验机、电子秤、以及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
上述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
该饮用水加热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上述饮用水加热设备,从软件上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该校准方法通过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的方式,进而得到校准水泵所需的参数,使得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可以对水泵进行实时校准,不仅提高了水泵的出水精度,而且无需在饮用水加热设备上增加零件,成本低,安装难度低。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发送水泵校验模式的触发信号给饮用水加热设备,饮用水加热设备进入水泵校验模式;在水泵校验模式中,预设饮用水加热设备在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1,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1,第一次测试的水泵的PWM值为x2,对应的运转时间为t2;其中,x1、t1、x2、t2均为预设值;
S20:测量饮用水加热设备两次测试的出水量,并且计算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第一次测试的出水量Y1和第二次测试的出水量Y2;
S30:将水泵在第一次测试的PWM值x1、运转时间t1、第一次出水量Y1、水泵在第二次测试的PWM值x2、运转时间t2、以及第二次出水量Y2代入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Y/t=ax+b,其中,Y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单位为ml;t为水泵运转时间,单位为s;x为水泵的PWM值,无单位;a和b均为常数,且a和b的单位均为ml/s;计算出a和b的值并且发送给饮用水加热设备;
S40:饮用水加热设备在每次运行时进行实时校准,根据a、b、液体的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以及用户当次输入的出水量Y,得到水泵当次运转的PWM值x和运转时间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g/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m2,将(m2-m1)/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保留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并且连续地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出水量V2,将(V2-V1)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m1,将m1/ρ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m1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g/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m2,将m2/ρ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m2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包括步骤:
S21: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的出水量V1,将V1记录为水泵的第一次出水量Y1,其中,V1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S22:清除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一次输出的液体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第二次的出水量V2,将V2记录为水泵的第二次出水量Y2,其中,V2为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通过电子秤或者体积仪测量被测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出水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水泵的出水量、运转时间、以及PWM值的关系式Y/t=ax+b为根据多组试验数据的散点图所确定的线性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中,包括步骤:
S41: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T1-T0),计算出1ml的液体温升(T1-T0)所需的能量Q1,其中,Q为热量,单位为J;c为液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m为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T1为液体加热后的温度,单位为℃;T0为液体加热前的温度,单位为℃;
S42: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Pt,计算出功率为P1的加热器在1s产生的能量W1,其中,P为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单位为kw;t为加热器工作的时间,单位为s;
S43:定义饮用水加热设备的加热器在1s实现温升(T1-T0)的液体量为K,则K=W1/P1,其中,K的单位为ml/s;
S44:根据K=Y/t,并且代入液体的比热容c、检测到的液体初始温度T0、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T1、a、以及b,得到水泵的PWM值x;
S45:将PWM值x、用户输入的出水量Y、a、以及b,代入到Y/t=ax+b,计算出运转时间t。
9.一种饮用水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1701.7A CN113482903B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1701.7A CN113482903B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2903A true CN113482903A (zh) | 2021-10-08 |
CN113482903B CN113482903B (zh) | 2022-07-08 |
Family
ID=7794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61701.7A Active CN113482903B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8290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63568A1 (ja) * | 2014-10-21 | 2016-04-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体加熱器 |
CN106917740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水泵出水控制方法及液体加热装置 |
CN109528008A (zh) * | 2019-01-24 | 2019-03-29 | 昆山毅普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温度可控的即热式茶水机加热系统 |
CN109805756A (zh) * | 2018-12-31 | 2019-05-28 | 曹进 | 一种速冷饮水机的控制方法 |
CN111426353A (zh) * | 2020-04-08 | 2020-07-17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种精确流量获取装置及方法 |
-
2021
- 2021-07-06 CN CN202110761701.7A patent/CN1134829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63568A1 (ja) * | 2014-10-21 | 2016-04-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体加熱器 |
CN106917740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水泵出水控制方法及液体加热装置 |
CN109805756A (zh) * | 2018-12-31 | 2019-05-28 | 曹进 | 一种速冷饮水机的控制方法 |
CN109528008A (zh) * | 2019-01-24 | 2019-03-29 | 昆山毅普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温度可控的即热式茶水机加热系统 |
CN111426353A (zh) * | 2020-04-08 | 2020-07-17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种精确流量获取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2903B (zh) | 2022-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6652B (zh) | 用于确定流动气体的至少一个气体参数的方法 | |
JP5968517B2 (ja) | フライヤー、携帯型フライ油計測器、フライヤーセット及びフライヤーの監視方法 | |
KR20080030051A (ko) | 펌프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4520274A5 (zh) | ||
CN112861302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6042449B2 (ja) | 流体の質量流量を測定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115007084B (zh) | 反应釜反应过程温度检测方法与装置、控制方法、反应釜 | |
CN201628777U (zh) | 雨量计自动校验装置 | |
CN106164366A (zh) | 包括蒸汽发生器的装置和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 |
CN113482903B (zh) | 饮用水加热设备的水泵校准方法和饮用水加热设备 | |
RU2295706C2 (ru) |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расходомер | |
CN207007286U (zh) | 一种具有诊断技术的旋进旋涡流量计 | |
CN108430281B (zh) | 用于流量计的动态校准补偿 | |
CN106768208A (zh) | 半自动串联水表校验检定装置 | |
CN116124256B (zh) | 气体流量计的误差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介质 | |
CN114451786A (zh) | 水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水处理装置 | |
JP2017505439A (ja) | 媒体の少なくとも一つの性状を判定するための流量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211274240U (zh) | 一种非接触式中空纤维膜渗透量的测量装置 | |
CN108981970A (zh) | 计量装置自动标定系统 | |
CN114878018A (zh) | 校准超声测量的装置的方法、测量介质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775515A (zh) | 一种适用于微型水泵的流量测试方法 | |
CN107228993B (zh) | 压力烹饪器具的能效测试方法和装置 | |
JP4788963B2 (ja) | 化学反応熱量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 |
CN106437941B (zh)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液位标定及机油耗测量的方法 | |
CN106547288A (zh) | 一种精确控制食品加工机浆温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