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1276A -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1276A
CN113481276A CN202110699401.0A CN202110699401A CN113481276A CN 113481276 A CN113481276 A CN 113481276A CN 202110699401 A CN202110699401 A CN 202110699401A CN 113481276 A CN113481276 A CN 113481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dentified
identification medium
coagulant
buffer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94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培浩
刘云花
郑占文
王章丽
杨增
刘仁俊
王晓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tian Oyster Sauce Jiangsu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Nanning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Tianjin Group Co ltd
Foshan Haitian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Foshan Haitian Gaoming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tian Oyster Sauce Jiangsu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Nanning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Tianjin Group Co ltd
Foshan Haitian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Foshan Haitian Gaoming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tian Oyster Sauce Jiangsu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Nanning Food Co ltd, Haitian Oyster Sauce Tianjin Group Co ltd, Foshan Haitian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Foshan Haitian Gaoming Flavoring and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tian Oyster Sauce Jiangsu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94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1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1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1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该鉴定培养基包括待鉴定物和凝固剂,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1.2‑2.0)。通过将待鉴定物作为培养基的一部分,与凝固剂一起配制成鉴定培养基,如此仅需在鉴定培养基中涂布致腐菌种,进行培养,通过鉴定培养基中的菌落的情况即可快速直观判定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故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方法试验周期更短,测试效率更高,且该方法稳定性更高,试验过程中污染风险更小,可信度更高。

Description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无防腐剂食品(如调味料产品)的防腐能力测试体系不是很完善,检测方法较少。通过防腐技术评估产品的防腐能力能保证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微生物引起的变质,可保证产品在原料、生产环境、操作卫生条件不足,偶然被污染时也能确保货架期安全,对于食品质量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药典》中提到的防腐效果评价方法,对于产品防腐能力的评价方法,即微生物挑战实验,其作为测试和评价产品防腐体系的效能已逐步被国内外生产企业所接受和推行。微生物挑战实验是通过模拟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受到高强度的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和自然界中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条件,使测试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能经受现实环境严峻的考验,从而保证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避免由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损失,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但该方法试验周期较长,效率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该鉴定培养基能够快速检测待鉴定物的防腐性能,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性较高,可信度较高。
一种鉴定培养基,包括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所述待鉴定物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1.2-2.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鉴定培养基还包括缓冲溶液,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25):(1.2-2.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鉴定物为调味料,所述待鉴定物、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48):(53-55):(1.8-2.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溶液为PBS缓冲溶液、生理盐水或矿泉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凝固剂为琼脂或明胶。
一种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混合,煮沸,无菌条件下冷却,制得所述鉴定培养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混合的步骤中,还包括加入缓冲溶液的步骤,所述待鉴定物、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25-55):(1.2-2.0)。
一种评估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述鉴定培养基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鉴定培养基;
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培养,根据所述鉴定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判定所述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
其中,所述致腐菌种为致腐霉菌、致腐细菌和致腐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致腐菌种进行活化,并制成单细胞菌悬液;
将所述单细胞菌悬液稀释至目标浓度,取稀释液均匀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浓度为102-104CFU/mL,取50-10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35℃-37℃或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7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培养的步骤前,还包括在所述鉴定培养基上涂布生理盐水,培养,以判断所述鉴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人员将待鉴定物作为培养基的一部分,与凝固剂一起配制成鉴定培养基,如此仅需在鉴定培养基中涂布致腐菌种,进行培养,仅需通过观察鉴定培养基中的菌落的情况(如出现时间,数目等)即可直观快速地判定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克服了微生物挑战实验中需要长期反复测定霉菌数目的弊端。故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一般7天内即可完全测试,而微生物挑战实验通常需要28天左右),测试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待测调味料污染情况;
图2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鉴定培养基涂布霉菌后检测效果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鉴定培养基涂布霉菌后检测效果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鉴定培养基涂布霉菌后检测效果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鉴定培养基涂布霉菌后检测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鉴定培养基,包括待鉴定物和凝固剂。
通过将待鉴定物作为培养基的一部分,与凝固剂一起配制成鉴定培养基,如此仅需在鉴定培养基中涂布致腐菌种,进行培养,通过观察鉴定培养基中的菌落的情况(如出现时间,数目等)即可直观快速地判定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克服了微生物挑战实验中需要长期反复测定霉菌数目的弊端。故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一般7天内即可完全测试,而微生物挑战实验通常需要28天左右),测试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本发明技术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有报道调味品防腐力评估方法是利用已经变质的样品,将其直接接种至正常产品中,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测产品的腐败情况进而评估产品的防腐能力。该方法受变质样品自身的腐败情况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故实验可重复性差,且上述方法实验周期也较长,检测效率较低。而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上述问题,相比于传统方法稳定性更高,试验过程中污染风险更小,故可信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鉴定培养基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以方便直观地观察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情况,快速判断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1.2-2.0);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48):(1.2-2.0);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鉴定培养基中还包括缓冲溶液;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55):(1.2-2.0);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0-55):(1.2-2.0);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53-55):(1.8-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25-55):(1.2-2.0);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48):(50-55):(1.5-2.2);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48):(53-55):(1.8-2.0);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5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0-30):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5-28):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0-25):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23):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0:1、15:1、18:1、20:1、21.0:1、21.5:1、22.0:1、22.5:1、23.0:1、23.5:1、24:1、25:1、28:1或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5-40):1;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0-35):1;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5-30):1;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7-28):1;进一步地,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0:1、15:1、20:1、25:1、26.0:1、26.5:1、27:1、27.5:1、28:1、28.5:1、29:1、30:1或3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15-28):(15-40):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0-25):(25-30):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23):(27-28):1;进一步地,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5:27.5:1。
可理解的,鉴定培养基中各物料可以等比例放大或缩小,只要各物料比例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即可,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45:2.0相当于22.5:1。
可理解的,本发明的待鉴定物可以为任意需要鉴定防腐能力的物质,其为液体或可溶于水的固体,优选为食品。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为调味品,例如:酱油、耗油等。
可理解的,本发明的鉴定培养基中的缓冲溶液可以为任意本领域可接受的缓冲溶液,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溶液为PBS缓冲溶液、生理盐水或矿泉水。
可理解的,本发明中的凝固剂可以为任意本领域可接受的凝固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凝固剂为琼脂或明胶。
可理解的,本发明的鉴定培养基中还可以包括培养基常用物质,仅需不与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相悖即可,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混合,煮沸,无菌条件下冷却,制得鉴定培养基。
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和操作技巧,且能够同时制备多个鉴定培养基,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的准确性,适宜广泛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0中还包括加入缓冲溶液的步骤;进一步地,步骤S100包括以下步骤:将待鉴定物、缓冲溶液和凝固剂混合,煮沸后,冷却导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保持。
可理解的,步骤S100中的待鉴定物、凝固剂和缓冲溶液如上所述,在此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提供鉴定培养基;
步骤S201中的鉴定培养基及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202:在鉴定培养基上涂布生理盐水,培养,以判断鉴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可理解的,当无需进行步骤S202时,可以省略步骤S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中,在35℃-37℃或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7天,通过观察鉴定培养基上是否出现菌落来判断鉴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S203:将致腐菌种涂布至鉴定培养基中,培养,根据鉴定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判定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其中,致腐菌种为致腐霉菌、致腐细菌和致腐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理解的,本发明中的“致腐菌种”是指能够导致待测鉴定物腐败的菌种,具体致腐菌种的种类可以选择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菌,也可以选择各官方检测方法推荐的菌种,例如:USP(美国药典)推荐的致腐菌种,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ATCC8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黑曲霉(ATCC16404)、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理解的,可以同时制作多种含有不同待鉴定物的鉴定培养基,通过各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情况来判断各鉴定培养基的相对防腐能力;也可以设定一个标准鉴定培养基,将测试鉴定培养基上菌落情况与标准鉴定培养基上菌落情况进行比较,以判定测试鉴定培养基对应的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是否符合标准。另外,可以仅制备一种鉴定培养基,通过菌落出现数目和时间来判断该鉴定培养基对应的待鉴定物防腐能力是否符合标准等,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鉴定效率,特别适应于工业生产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鉴定物为调味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包括以下步骤:
S2031:将致腐菌种进行活化,并制成单细胞菌悬液;
S2032:将单细胞菌悬液梯度稀释至目标浓度,取稀释液均匀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1中,细胞菌悬液中的致腐菌种浓度为106-108CFU/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2中,目标浓度为102-104CFU/mL;进一步地,步骤S2032中,取50-10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鉴定培养基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2中,在35℃-37℃或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7天。在一些实施例中,致腐菌种为致腐细菌,培养温度为35℃-37℃;在一些实施例中,致腐菌种为致腐霉菌和/或致腐酵母,培养温度为28℃-30℃。
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为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取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1#、2#、3#,将三种待测调味料分别加PBS缓冲溶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煮沸,倒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制得各鉴定培养基,其中,各鉴定培养基中的调味料、PBS缓冲溶液、琼脂的质量比均为45:55:2。
评估各待测调味料本身是否已经被污染,具体测试方法为:取100μL无菌生理盐水分别均匀涂布至鉴定培养基上,然后将鉴定培养基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d,评估待测调味料本身是否已经被污染,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从左至右为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1#、2#、3#,从图1可以看出在培养2.5d以及4.0d时,1#、2#、3#鉴定培养基的平板表面均没有霉菌菌落出现,说明待检调味料本身未被污染。
实施例2
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取实施例1中的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1#、2#、3#,将三种待测调味料分别加PBS缓冲溶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煮沸,倒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制得各鉴定培养基,其中,各鉴定培养基中的调味料、PBS缓冲溶液、琼脂的质量比均为45:55:2。
采用上述鉴定培养基对各待测调味料的防腐能力进行检测,具体地: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曲霉活化后,制备成107CFU/mL的单细胞菌悬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单细胞菌悬液用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103CFU/mL,取1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各鉴定培养基上。
(3)将步骤(2)中的各鉴定培养基分别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d,通过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出现时间以及数量,判定调味料的防腐能力的相对强弱,针对致腐霉菌调味料防腐能力评估的效果如图2所示。
图2中,从左至右为3种防腐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1#、2#、3#,从图2可以看出,在培养2.5d时,只有1#鉴定培养基表面有霉菌菌落出现,而2#、3#鉴定培养基表面均未有任何菌落出现;当培养4d时,3种调鉴定培养基表面均有菌落出现,并且菌落特征差异较为明显,1#调味料菌落连接成片,2#菌落清晰可见,3#调味料菌落较小但肉眼可见。因此,判定3种调味料的对霉菌防腐能力强弱关系为:3#调味料>2#调味料>1#调味料。
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通过肉眼做出判断,无需测试霉菌的数目,降低了检测的复杂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实施例3
利用微生物挑战实验进一步验证实施例1中的1#、2#、3#调味料对致腐霉菌防腐能力的强弱关系,具体测试方法为: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曲霉活化后,制备成107CFU/mL的单细胞菌悬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单细胞菌悬液直接接种至1#、2#、3#调味料中,使最终调味料的霉菌接种浓度为104-105CFU/g。
(3)将步骤(2)中的1#、2#、3#调味料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8d,分别于0d、7d、14d及28d取样测试调味料中的菌含量,具体防腐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霉菌的微生物挑战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129181340000091
备注:编码分别为不同调味料的平行实验组;“+”表示有肉眼可见的霉菌菌落出现
从表1可以看出,3种调味料对霉菌防腐能力的强弱关系为:3#调味料>2#调味料>1#调味料;微生物挑战实验结果与调味料防腐能力快速检测方法测试的结果一致,可以证实本申请的实验方法有效,且其实验周期远小于传统的微生物挑战实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待测鉴定物防腐能力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4
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取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将三种待测调味料分别加PBS缓冲溶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煮沸,倒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制得各鉴定培养基,其中,各鉴定培养基中的调味料、PBS缓冲溶液、琼脂的质量比均为45:55:2。
采用上述鉴定培养基对各待测调味料的防腐能力进行检测,具体地: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曲霉活化后,制备成107CFU/mL的单细胞菌悬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单细胞菌悬液用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103CFU/mL,取1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各鉴定培养基上。
(3)将步骤(2)中的各鉴定培养基分别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d,通过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出现时间以及数量,判定调味料的防腐能力的相对强弱,针对致腐霉菌调味料防腐能力评估的效果如图3所示。
图3中,从左至右为3种防腐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从图3可以看出,在培养2.5d时,5#、6#鉴定培养基表面有霉菌菌落出现,6#霉菌已长满平板,5#发霉程度较6#轻,而4#鉴定培养基表面未有任何菌落出现;当培养4d时,3种鉴定培养基发霉趋势与2.5d时相同。因此,判定3种调味料的对霉菌防腐能力强弱关系为:4#调味料>5#调味料>6#调味料。
实施例5
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取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将三种待测调味料分别加PBS缓冲溶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煮沸,倒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制得各鉴定培养基,其中,各鉴定培养基中的调味料、PBS缓冲溶液、琼脂的质量比均为45:55:2。
采用上述鉴定培养基对各待测调味料的防腐能力进行检测,具体地: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青霉活化后,制备成107CFU/mL的单细胞菌悬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单细胞菌悬液用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103CFU/mL,取1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各鉴定培养基上。
(3)将步骤(2)中的各鉴定培养基分别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d,通过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出现时间以及数量,判定调味料的防腐能力的相对强弱,针对致腐霉菌调味料防腐能力评估的效果如图3所示。
图4中,从左至右为3种防腐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从图4可以看出,在培养2.5d时,5#、6#鉴定培养基表面有霉菌菌落出现,6#霉菌已长满平板,5#发霉程度较6#轻,而4#鉴定培养基表面未有任何菌落出现;当培养4d时,3种鉴定培养基发霉趋势与2.5d时相同。因此,判定3种调味料的对霉菌防腐能力强弱关系为:4#调味料>5#调味料>6#调味料。
实施例6
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分别取3种防腐能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将三种待测调味料分别加PBS缓冲溶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煮沸,倒入无菌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制得各鉴定培养基,其中,各鉴定培养基中的调味料、PBS缓冲溶液、琼脂的质量比均为45:55:2。
采用上述鉴定培养基对各待测调味料的防腐能力进行检测,具体地: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特定腐败调味品中分离出的致腐曲霉及致腐青霉活化后,等比例混合制备成107CFU/mL的单细胞混合菌悬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单细胞菌悬液用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103CFU/mL,取1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各鉴定培养基上。
(3)将步骤(2)中的各鉴定培养基分别置于28℃-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d,通过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的出现时间以及数量,判定调味料的防腐能力的相对强弱,针对致腐霉菌调味料防腐能力评估的效果如图3所示。
图5中,从左至右为3种防腐力不同的调味料,分别编号为4#、5#、6#,从图5可以看出,在培养2.5d时,5#、6#鉴定培养基表面有霉菌菌落出现,6#霉菌已长满平板,5#发霉程度较6#轻,而4#鉴定培养基表面未有任何菌落出现;当培养4d时,3种鉴定培养基发霉趋势与2.5d时相同。因此,判定3种调味料的对霉菌防腐能力强弱关系为:4#调味料>5#调味料>6#调味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鉴定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所述待鉴定物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1.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定培养基还包括缓冲溶液,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22-55):(1.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鉴定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鉴定物为调味料,所述待鉴定物、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48):(53-55):(1.8-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鉴定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为PBS缓冲溶液、生理盐水或矿泉水;
所述凝固剂为琼脂或明胶。
5.一种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混合,煮沸,无菌条件下冷却,制得所述鉴定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鉴定物和凝固剂混合的步骤中,还包括加入缓冲溶液的步骤,所述待鉴定物、所述缓冲溶液和所述凝固剂的质量比为(45-75):(25-55):(1.2-2.0)。
7.一种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鉴定培养基或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鉴定培养基;
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培养,根据所述鉴定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判定所述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
其中,所述致腐菌种为致腐霉菌、致腐细菌和致腐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致腐菌种进行活化,并制成单细胞菌悬液;
将所述单细胞菌悬液稀释至目标浓度,取稀释液均匀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浓度为102-104CFU/mL,取50-100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中;
在35℃-37℃或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7天。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致腐菌种涂布至所述鉴定培养基的步骤前,还包括在所述鉴定培养基上涂布生理盐水,培养,以判断所述鉴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步骤。
CN202110699401.0A 2021-06-23 2021-06-23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481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401.0A CN113481276A (zh) 2021-06-23 2021-06-23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401.0A CN113481276A (zh) 2021-06-23 2021-06-23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1276A true CN113481276A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9401.0A Pending CN113481276A (zh) 2021-06-23 2021-06-23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127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438A (zh) * 2009-05-12 2009-10-07 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化妆品防腐体系能力测试评估方法
CN104178553A (zh) * 2014-09-05 2014-12-03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调味品防腐能力的方法
CN11169365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评估调味品防腐能力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438A (zh) * 2009-05-12 2009-10-07 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化妆品防腐体系能力测试评估方法
CN104178553A (zh) * 2014-09-05 2014-12-03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调味品防腐能力的方法
CN11169365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评估调味品防腐能力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会;: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防腐性能快速测试方法", 新型建筑材料, no. 10, pages 27 - 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6591B (zh) 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难培养型乳酸菌的培养基以及检测方法
US10378041B2 (en) Effervescent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JPH072119B2 (ja) 牛乳中の抗生物質の測定用試験セット及び牛乳中の抗生物質の測定方法
Mossel et al. Quality assurance of selective culture media for bacteria, moulds and yeasts: an attempt at standardiz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CN107043803A (zh) 药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90196B (zh) 一种快速筛检动物食品样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CN113481276A (zh) 鉴定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待鉴定物的防腐能力的检测方法
Houbraken et al. Standardization of methods for detecting heat resistant fungi
CN107227338A (zh) 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AU573203B2 (en) Preservative composition with colour indicator
Milani et al. Microb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Changes Throughout Ripening of K urdish Cheese
Magalhães et al.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isol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Garcia-Armesto et al. Modern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for foods: colony count and direct count methods. A review
CN107190045A (zh) 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Odumeru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MicroFoss system for enumeration of total viable count, Escherichia coli and coliforms in ground beef
Robinson et al. Quality appraisal of yoghurt
ElNasri et al. Packaging typ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and microbial quality of Sudanese white cheese (Gibna bayda)
EP1357179B1 (en) Solid culture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Pitt et al. Modem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enumerating foodborne fungi
Daly et al. Quality of raw minced beef
CN105177109B (zh)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及试剂盒
Reveron et 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Pilsen beer
JPH06113823A (ja) 生菌数検出用培地及び検出方法
CN107058459A (zh) 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Druce et al. Th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ut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