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349B -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73349B CN113473349B CN202110970197.1A CN202110970197A CN113473349B CN 113473349 B CN113473349 B CN 113473349B CN 202110970197 A CN202110970197 A CN 202110970197A CN 113473349 B CN113473349 B CN 1134733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sound
- hole
- clamping piec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包括: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耳机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能够在底座上活动;第一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耳机的麦克风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其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活动能够夹紧耳机,并使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连通。上述的测试装置,不需使用专用的声学测试设备,也无需配备专业的测试人员,就可高效、准确的测试出耳机的声学性能,相比耳机返厂的测试方式,能显著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更方便的实现了耳机的声学性能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装置,本发明还涉及适用于上述测试装置的一种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耳机是目前高速发展的一类电子产品,例如TWS耳机(TWS:True Wireless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其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各品牌层出不穷品。对于耳机类产品,针对用户提出的声学不良问题,一般的售后点没有声学测试设备或者售后人员无专业的测试能力,不能准确的衡量产品的声学性能,需要使耳机返回实验室、车间,使用专业的声学测试设备对其进行检测,这样成本高、周期长,效率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实现对耳机声学性能的测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耳机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活动;
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
与所述耳机的麦克风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活动能够夹紧所述耳机,并使所述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通。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导音孔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导音孔连通;
其中,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紧所述耳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音孔与所述出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拾音孔对应设置。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拾音孔包括第一拾音孔和第二拾音孔,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对所述耳机进行支撑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导音孔,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靠近所述支撑件以实现对所述耳机的夹紧;
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音孔和所述第三导音孔连通;
其中,在所述支撑件配合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紧所述耳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第一拾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导音孔和所述出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第一拾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通,所述第三导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密封圈密封连通。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由分布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内的橡胶管构成,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由分布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件内的橡胶管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内设置有允许所述橡胶管移动的避让空间;所述橡胶管的长度为150mm-200mm,壁厚不小于0.8mm。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通过拼合能形成容纳所述耳机并与所述耳机的外形匹配的容纳槽。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和远离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和远离在导向组件的导向下进行,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孔和与所述导向孔匹配并滑动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孔和所述导向柱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移动至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以实现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并夹紧所述耳机,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支撑件上和/或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通过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定位;
和/或,所述第一夹持件通过移动至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移动至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第三位置解除对所述耳机的夹紧,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均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二磁铁通过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定位。
优选的,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耳机通过耳机盒实现收纳,所述底座具有容纳所述耳机盒的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耳机盒能与所述耳机保持通信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为电脑,并通过与所述耳机盒通信连接而实现与所述麦克风的通信连接。
一种测试方法,适用于上述任一项中的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令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将待测的耳机夹紧,以使所述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通;
使所述耳机开始工作,以令所述出音孔中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所述空气通道传输至所述拾音孔中;
所述耳机内的麦克风接收到由所述拾音孔传来的声音后,将声音信息发送给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依据所述声音信息生成频响数据,并将生成的频响数据与预设的标准频响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所述耳机的声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装置,在将待测试耳机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紧后,使耳机的出音孔发声,然后通过空气通道将声音传输给拾音孔,如此就实现了耳机声音的自发自收,麦克风在接收到声音后可以将声音信息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通过将收到的声音信息生成频响数据并将其与标准的频响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够得出耳机声学性能的优劣。上述的测试装置,不需使用专用的声学测试设备,也无需配备专业的测试人员,就能够高效、准确的测试出耳机的声学性能,相比于将耳机返厂的测试方式,能够显著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令耳机声学性能的测试可以更加简单、方便的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测试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在图1-图3中:
1-底座,2-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第一导音孔,5-第二导音孔,6-第三导音孔,7-第一空气通道,8-第二空气通道,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2-容纳槽,13-耳机盒,14-容纳腔,15-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实现对耳机声学性能的测试。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用于对入耳式耳机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该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进一步可以为TWS耳机。测试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第一空气通道7和电子设备,其中,底座1为整个装置的支撑部件,优选其为与桌面或地面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块状或板状部件;第一夹持件2活动(此活动包括移动和/或转动)的设置在底座1上,同样的,第二夹持件3也可以活动的设置在底座1上,或者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中仅有一者能够在底座1上活动,第一空气通道7为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并用于传输声音的通道,通道内的空气为声音传输的介质,在具体设置时令第一空气通道的7的一端开口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第二夹持件3上,通过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中的一者或两者在底座1上活动,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当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相互靠近时,两个夹持件能够将待测试的耳机夹紧在此两者之间,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对耳机的定位,而且还能够使得被夹紧的耳机上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7连通;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为安装有频响测试程序的设备,例如电脑、手机等,其与耳机中的麦克风通信连接。
使用上述的测试装置对耳机进行测试的过程为:首先通过令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在底座1上活动而使两个夹持件相互远离,从而使两个夹持件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隙(当间隙已经足够大时可以省略此操作),然后将待测试的耳机放入到间隙中,之后令两个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夹紧耳机,耳机在被夹紧时,耳机的出音孔会和第一空气通道7的位于第一夹持件2上的开口对正、耳机的拾音孔会和第一空气通道7的位于第二夹持件3上的另一开口对正,如此就完成了耳机和测试装置的组装,之后令耳机开始工作,即令出音孔输出声音,出音孔输出的声音会经过第一空气通道7传输到拾音孔中,在此传输的过程中,本申请利用声波在直径较小的通道(即第一空气通道7)内会形成平行波且平行波不跟随通道长度发生变化的原理,以及出音孔直径小于波长时会形成压力场的原理,能够使得声音可以在第一空气通道7中良好传输(传输介质即为第一空气通道7中的空气)并在经过拾音孔后被耳机内的麦克风接收,如此就能够实现耳机声音的自发自收以及良好传输,最后,在麦克风接收到声音后会将声音信息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生成频响数据,通过将测试得到的频响数据与标准产品的频响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够得出测试耳机的声学性能。
上述的测试装置,不需使用专用的声学测试设备,也无需配备专业的测试人员,通过测试时间小于1分钟/pcs(约30-50秒)的简单测试,就能够高效、准确、可靠的测试出耳机的声学性能,相比于将耳机返厂的测试方式,能够显著节省时间、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令耳机声学性能的测试可以更加简单、方便的实现。并且测试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第一夹持件2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4,第二夹持件3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5,第一空气通道7的一端开口与第一导音孔4连通,第一空气通道7的另一端开口与第二导音孔5连通;其中,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夹紧耳机的情况下,第一导音孔4与出音孔对应设置,第二导音孔5与拾音孔对应设置。也就是说,本申请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空气通道7与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的配合,以及与出音孔和拾音孔的连通,在第一夹持件2上开设了第一导音孔4,如此就使得第一空气通道7的一端开口可以通过此第一导音孔4与出音孔连通,此第一导音孔4能够将声音导入到第一夹持件2中,以使出声孔传出的声音可以进入到第一空气通道7中,同时在第二夹持件3上开设了第二导音孔5,即第一空气通道7的另一端开口可以通过此第二导音孔5与拾音孔连通,此第二导音孔5用于将声音从第二夹持件3中导出,以使第一空气通道7传输来的声音可以进入到拾音孔中。基于此,在进行测试时只需令出音孔与外露的第一导音孔4对应、拾音孔与外露的第二导音孔5对应即可,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第一空气通道7以及耳机此四者的配合,令测试装置的测试性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对应指的是对正或可视为对正的近似对正,即出音孔和第一导音孔4对正或近似对正,拾音孔和第二导音孔5对正或近似对正。
另外,耳机上设置的拾音孔包括第一拾音孔和第二拾音孔,在此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并对耳机进行支撑的支撑件15,支撑件15上设置有第三导音孔6,且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通过靠近支撑件15以实现对耳机的夹紧;第二空气通道8,此第二空气通道8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第一导音孔4和第三导音孔6连通;其中,在支撑件15配合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夹紧耳机的情况下,第二导音孔5与第一拾音孔对应设置(即对正或近似对正设置),第三导音孔6与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即对正或近似对正设置)。其中,由于现有耳机上的拾音孔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拾音孔设置有一个时,可以令本申请提供的测试装置仅包括上述的第一空气通道7以实现出音孔与一个拾音孔的连通即可,而当耳机上设置的拾音孔为两个时,就需要在设置第一空气通道7的基础之上增设第二空气通道8,以使出声孔传出的声音分别通过两个通道以及两个拾音孔传输给麦克风,即在测试过程中,出音孔传出的声音一方面会经过第一导音孔4进入到第一空气通道7中,并经第一空气通道7进入到第一拾音孔中,另一方会经过第一导音孔4进入到第二空气通道8中,并经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导音孔5进入到第一拾音孔中,利用声波在直径较小的通道(即第二空气通道8)内会形成平行波且平行波不跟随通道长度发生变化的原理,以及出音孔直径小于波长时会形成压力场的原理,能够使得声音可以在第二空气通道8中良好传输(传输介质即为第二空气通道8中的空气)并在经过第三导音孔6后进入到第二拾音孔中。在耳机上设置两个拾音孔的情况下,优选第一拾音孔为开设在耳机入耳端的外表面上的、供声音进入耳机以使耳机内的麦克风能够接收声音的孔,此孔由于设置在出音孔所在表面的背面,且该背面为整个耳机的侧表面,所以此孔为耳机的侧面拾音孔;而第二拾音孔为开设在耳机的底端(此底端和入耳端分别为耳机的两端)表面上的、供声音进入耳机以使耳机内的麦克风能够接收声音的孔,此孔由于设置在底端的表面上,即整个耳机的底面上,所以此孔为耳机的底面拾音孔。
而在底座1上设置支撑件15,其不仅用于设置第三导音孔6,而且还能够起到其他作用,即一方面能够使其对未被夹紧的耳机进行支撑,即在将耳机夹紧之前,可以先将耳机直立放置于支撑件15上(支撑件15上具有允许耳机的底部插入的凹槽,即后述的第三凹槽),然后再令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从支撑件15的两侧向支撑件15靠近以夹紧耳机,如此就能够给夹紧操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支撑件15能够对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起到阻挡作用,由于支撑件15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当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相互靠近以均与支撑件15接触时,支撑件15可以阻止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继续靠近,避免两者之间因过于靠近而对耳机施加过大的夹紧力,给耳机提供了防护,避免了耳机受到损伤。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第一夹持件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第二夹持件3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支撑件15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1,第一导音孔4和出音孔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9密封连通,第二导音孔5和第一拾音孔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0密封连通,第三导音孔6和第二拾音孔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11密封连通。设置密封圈能够使得夹持件上的各导音孔和耳机上的各孔之间实现密封连通,此密封连通指的是:密封圈将夹持件上的导音孔和耳机上的孔包围在密封圈的内侧空间中,此两者在内侧空间中保持连通,并且密封圈通过与夹持件的密封连接以及与耳机的密封抵接,使得内侧空间不与密封圈外侧的环境连通。如此就能够使出音孔传出的声音实现低泄漏、宽频段传输,令声音的整个传输路径均为与外界隔离的密封路径,从而使得耳机自身传出的声音可以更加充分、良好的回到自身内部,以进一步提升声音向麦克风的传输效果。具体的,为了更好的提升密封效果,本申请优选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和第三密封圈11的材料均选用硬度为A20硅胶。
本申请中,优选第一空气通道7由分布于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的内的橡胶管构成,同理,第二空气通道8由分布于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支撑件15内的橡胶管构成;其中,第一夹持件2、底座1、支撑件15和第二夹持件3内均设置有允许橡胶管(即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移动的避让空间。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一方面,令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由橡胶管构成,是因为橡胶管具有优良的隔音效果,抗声音干扰能力强(外界环境声呗低于60dB即可满足测试条件),无需配备专用的隔音箱、隔音室,在正常室内说话的情况下即可满足测试条件,如此就可以将耳机传出的声音更好的导回到其自身,令测试装置的工作性能更加优良,并且橡胶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方便的对其进行布置。此外,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与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或成型方式,例如通过在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内钻孔而形成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另一方面,将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的内部,相对于设置于外部的方式,能够更好的给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提供防护,同时也能够使测试装置的结构更加简洁、规范,避免了管道在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外部的杂乱分布,令测试装置的工作可靠性以及外形美观性均得到了提升。而令容纳第一空气通道7的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以及容纳第二空气通道8的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支撑件15内具有避让空间,是因为在第一空气通道7随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移动、第二空气通道8随第一夹持件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也会在第一夹持件2、底座1、支撑件15和第二夹持件3等各部件的内部发生移动,所以为了保证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受到拉伸损伤或压缩损伤,在部件内部给其提供了移动空间,即上述的避让空间。
优选的,橡胶管的长度为150mm-200mm,壁厚不小于0.8mm。其中,令橡胶管的壁厚不小于0.8mm(例如令其外径为2mm,内径为1.2mm),可以使得橡胶管为加厚橡胶管,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抗声音干扰的能力,使得测试装置的工作性能更加突出。而长度优选150mm-200mm,能够使第一空气通道7和第二空气通道8在第一夹持件2、底座1和第二夹持件3内合理布置。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申请优选第一夹持件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夹持件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支撑件15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其中,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通过拼合能形成容纳耳机并与耳机的外形匹配的容纳槽12。通过设置与耳机外形匹配的容纳槽12,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2、支撑件15和第二夹持件3更加充分、方便的对耳机进行夹紧定位,而且还能够使得耳机上的各个孔可以更加精准的与各导音孔对应,不仅给测试操作提供了方便,而且还能够提高测试精度。
具体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均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上,并通过在底座1上滑动实现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也就是说,本申请优选以滑动的方式将两个夹持件活动的设置在底座1上,如此不仅能够使得夹持件在底座1上较为稳定的活动,而且还能够更加精准的对耳机进行定位。此外,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还可以采用转动、拆卸等方式在底座1上活动。
更加优选的,本申请令第一夹持件2与支撑件15的靠近和远离以及第二夹持件3与支撑件15的靠近和远离在导向组件的导向下进行,此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孔和与导向孔匹配并滑动配合的导向柱,导向孔和导向柱中的一者设置在支撑件15上,另一者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上,即,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上均开设导向孔或均凸出的设置有导向柱,而支撑件15的分别朝向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两个表面上则均凸出的设置导向柱或均开设有导向孔。通过设置导向孔和导向柱并使导向柱在导向孔内伸缩滑动,可以限制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滑动方向,从而提高两者与支撑件15配合夹紧耳机的精度,令测试操作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测试准确性得到提升。
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本申请令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通过移动至底座1的第一位置以实现与支撑件15的接触并夹紧耳机,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上均设置有第一磁铁(图中未示出),支撑件15上和/或底座1的第一位置上则设置有第二磁铁(图中未示出),第一磁铁通过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定位。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夹紧耳机后,为了保证后续测试过程的可靠进行,需要令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保持夹紧耳机的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增设了固定设置的第一磁铁,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上增设了第二磁铁,如此就能够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定位在夹紧耳机的第一位置,避免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意外滑动的情况发生,使得夹持件上的导音孔可以与耳机上的各孔可靠的密封导通,保证测试装置具有良好的测试性能。其中,第一磁铁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即可以将第一磁铁设置在底座1上,并使其位于第一位置,如此就实现了夹持件和底座1之间的定位,并且在设置时令第一磁铁相对于底座1的顶面下沉,以避免第一磁铁影响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在顶面上的滑动;或者,也可以将第一磁铁设置在支撑件15上,具体可以将第一磁铁设置在支撑件15的分别朝向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两个侧面上。此外,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在第一位置的定位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例如卡扣和卡槽的配合结构。
同时,第一夹持件2通过移动至远离支撑件15的第二位置以及第二夹持件3通过移动至远离支撑件15的第三位置解除对耳机的夹紧,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均设置有第三磁铁,第二磁铁通过与第三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定位。在本申请中,优选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夹紧耳机以及松开耳机的操作(即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滑动操作)通过手工完成,而为了给手工操作提供方便,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准确的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分别移动至相互远离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优选也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分别对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进行定位,即通过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设置第三磁铁,使得第一夹持件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上的第二磁铁可以与第三磁铁相互吸引而使第一夹持件2停留在第二位置,同理,当第二夹持件3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夹持件3上的第二磁铁也可以与第三磁铁相互吸引而使第二夹持件3停留在第三位置。同时,如此操作也能够避免远离后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发生意外滑动,使得测试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另外,上述的耳机通过耳机盒13实现收纳,底座1具有容纳耳机盒13的容纳腔14,位于容纳腔14中的耳机盒13能与耳机保持通信连接。并且还令电子设备为电脑,并通过与耳机盒13通信连接而实现与麦克风的通信连接。对于常见的无线耳机,其都是通过耳机盒13实现收纳的,并且耳机盒13一般还具有给耳机充电、与耳机无线通信连接的功能,所以为了保持耳机的正常通信,本申请在底座1上设置了容纳腔14来近距离的容纳耳机盒13,并且容纳腔14也可对耳机盒13起到收纳作用,避免耳机盒13随意放置而导致的丢失、桌面杂乱的情况出现。另外,令耳机盒13作为中转部件实现电子设备和麦克风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避免对耳机的无线设置进行改动,能够给耳机的测试以及后续使用提供便利。
上述的测试装置,可以准确的测量耳机的喇叭、麦克风的声学性能,测试范围为100hz-15khz,精度为±1.5dB。具体的,耳机喇叭的频响测试范围为50hz-20khz,测试精度为±1.5dB;耳机麦克风的频响测试范围为100hz-15khz,测试精度为±1dB。
基于上述的测试装置,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令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将待测的耳机夹紧,以使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7连通;具体是令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在底座1上滑动以相互靠近,从而将耳机夹紧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并且在夹紧的同时,令第一夹持件2上的与第一空气通道7连通的第一导音孔4和耳机的出音孔对正,同时令第二夹持件3上的与第一空气通道7连通的第二导音孔5和耳机的拾音孔对正,如此就实现了耳机出音孔和拾音孔的连通;
使耳机开始工作,以令出音孔中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空气通道传输至拾音孔中;即令耳机的喇叭发声,喇叭产生的声音通过耳机的出音孔传出,由于出音孔与第一导音孔4对正,第一导音孔4与第一空气通道7的一端连通,而第一空气通道7的另一端由于第二导音孔5连通,且第二导音孔5又与耳机的第一拾音孔对正,所以出音孔传出的声音通过第一空气通道7能够传输给第一拾音孔,进而被耳机内的麦克风接收,如此就实现了耳机声音的自发自收;在此过程中,出音孔传出的声音也通过第二空气通道8传输给第二拾音孔而被同时被麦克风接收;
耳机内的麦克风接收到由拾音孔传来的声音后,将声音信息发送给电子设备;也就是说,由于耳机的麦克风与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以麦克风在接收到声音后能够将声音信息发生给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电子设备依据声音信息生成频响数据,并将生成的频响数据与预设的标准频响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耳机的声学性能;即电子设备经过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可以得到频响数据,此频响数据即为被测耳机的测试数据,之后电子设备会将此测试得到的频响数据与电子设备中预存的标准耳机(即声学性能良好的耳机)的标准频响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对比结果得出被测耳机的声学性能的优劣。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测试装置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耳机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对所述耳机进行支撑的支撑件;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活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导音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靠近所述支撑件以实现对所述耳机的夹紧;
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导音孔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导音孔连通;
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音孔和所述第三导音孔连通;
与所述耳机的麦克风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活动能够夹紧所述耳机,并使所述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紧所述耳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音孔与所述出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拾音孔对应设置;
所述拾音孔包括第一拾音孔和第二拾音孔,其中,在所述支撑件配合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紧所述耳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第一拾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拾音孔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导音孔和所述出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第一拾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通,所述第三导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密封圈密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由分布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内的橡胶管构成,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由分布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件内的橡胶管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底座、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内设置有允许所述橡胶管移动的避让空间;所述橡胶管的长度为150mm-200mm,壁厚不小于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通过拼合能形成容纳所述耳机并与所述耳机的外形匹配的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和远离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和远离在导向组件的导向下进行,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孔和与所述导向孔匹配并滑动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孔和所述导向柱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移动至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以实现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并夹紧所述耳机,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支撑件上和/或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通过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定位;
和/或,所述第一夹持件通过移动至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移动至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第三位置解除对所述耳机的夹紧,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均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二磁铁通过与所述第三磁铁相互吸引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通过耳机盒实现收纳,所述底座具有容纳所述耳机盒的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耳机盒能与所述耳机保持通信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为电脑,并通过与所述耳机盒通信连接而实现与所述麦克风的通信连接。
8.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令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将待测的耳机夹紧,以使所述耳机的出音孔和拾音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通;
使所述耳机开始工作,以令所述出音孔中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所述空气通道传输至所述拾音孔中;
所述耳机内的麦克风接收到由所述拾音孔传来的声音后,将声音信息发送给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依据所述声音信息生成频响数据,并将生成的频响数据与预设的标准频响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所述耳机的声学性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0197.1A CN113473349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0197.1A CN113473349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3349A CN113473349A (zh) | 2021-10-01 |
CN113473349B true CN113473349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7786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70197.1A Active CN113473349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733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42324B (zh) * | 2022-08-01 | 2024-03-12 | 上海祥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智能终端功能测试用的载具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5048A (zh) * | 2014-07-17 | 2014-10-15 |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音频测试的检测系统、装置与方法 |
CN209914069U (zh) * | 2019-06-28 | 2020-01-07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装置 |
CN112653956A (zh) * | 2019-10-11 | 2021-04-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盒、耳机装置、移动终端及无线耳机的充电方法 |
CN112770246A (zh) * | 2021-01-20 | 2021-05-07 | 蒲承刚 | 耳机固定结构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58787B2 (en) * | 2007-11-07 | 2013-01-22 | App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oustics testing of a personal mobile device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70197.1A patent/CN1134733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5048A (zh) * | 2014-07-17 | 2014-10-15 |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音频测试的检测系统、装置与方法 |
CN209914069U (zh) * | 2019-06-28 | 2020-01-07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装置 |
CN112653956A (zh) * | 2019-10-11 | 2021-04-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盒、耳机装置、移动终端及无线耳机的充电方法 |
CN112770246A (zh) * | 2021-01-20 | 2021-05-07 | 蒲承刚 | 耳机固定结构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3349A (zh) | 2021-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3078544C (en) | A noise reduction air tube microphone, noise-reduction safe headset and noise-reduction safe bluetooth headset | |
CN113473349B (zh) |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 | |
CN109413557B (zh) | 一种利用android手机作为蓝牙适配器的蓝牙耳机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
CN211465361U (zh) | 一种耳机合壳组装设备 | |
CN210431894U (zh) | 一种蓝牙耳机声学测试装置 | |
CN107071682B (zh) | 扬声器测试装置 | |
CN103096234A (zh) | 一种麦克风测试设备和方法 | |
CN109005494B (zh) | 微型扬声器模组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8623872U (zh) | 一种便携式头戴耳机 | |
CN209710321U (zh) | 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及测试系统 | |
US20100111345A1 (en) | Miniature stylish noise and wind canceling microphone housing, providing enchanced speech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for wirless headsets | |
CN112770246A (zh) | 耳机固定结构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 |
CN203167271U (zh) | 一种麦克风测试设备 | |
CN113132886A (zh) | 模拟颅内嘴到耳的声路径传导的人头模型enc测试装置 | |
US7751575B1 (en) | Microphone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212909944U (zh) | 一种具有麦克风新装配结构的耳机 | |
CN114173270A (zh) | 一种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03391343B (zh) | 一种蓝牙多媒体的蓝牙通话功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
CN219087273U (zh) | 一种推拉式rf测试治具 | |
CN219981042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测试工装 | |
CN216852346U (zh) | 一种声学检测装置及系统 | |
CN218071806U (zh) | 多功能测试设备 | |
CN218352735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一体测试工装 | |
CN219329827U (zh) | 防水透声基材的音频测试设备 | |
CN219394802U (zh) | 一种便携式手持电台音频放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