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30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3302A
CN113473302A CN202010239839.6A CN202010239839A CN113473302A CN 113473302 A CN113473302 A CN 113473302A CN 202010239839 A CN202010239839 A CN 202010239839A CN 113473302 A CN113473302 A CN 113473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ub
opening
ho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8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斌
曾俊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98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3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3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功能器件、麦克风、PCB及支架。机壳上具有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上设进音孔,功能器件、麦克风及PCB均设于即可中,功能器件、麦克风相邻布置在PCB上并位于第一区域下方,麦克风具有用于接收声音的收音孔,收音孔在第一区域上的投影与进音孔之间具有间距,该支架设于机壳内且固定至PCB,该支架设有连通于进音孔和收音孔的传音通道。采用发明本实施例,可利用支架设置传音通道,满足电子设备中麦克风与摄像头临近设置的结构紧凑性要求,同时便于麦克风的声音通道设置;此外,麦克风无需放置于正对进音孔的下方,其摆放位置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该电子设备的整机布局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声音输入,通常在电子设备中配置有麦克风。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要 求,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麦克风时,通常会在电子设备靠近功能器件的位置预留进音孔,然 后将麦克风设置在正对于该进音孔下方的区域。但是,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这限制了 麦克风在电子设备内位置摆放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进音孔靠近功能器件设置,功能 部件占用空间较大,导致该麦克风的声道设计空间非常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有利于麦克风的声音通道设计以及能够提高麦克 风在电子设备内的位置摆放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进音孔;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设于所述机壳中;
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机壳中,并具有用于接收声音的收音孔;
PCB,所述PCB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功能器件、所述麦克风与所述PCB电耦接并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所述收音孔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投影外边缘与所述进音孔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PCB并抵接于所述功能部件上,所述支架设有连通于所述进音孔和所述收音孔的传音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机壳内位于麦克风上方设置支架,利用支架设 置传音通道,同时,将麦克风的收音孔和进音孔错开一定距离布置,然后利用传音通道连 通收音孔和进音孔。从而,一方面,利用支架设置传音通道,不仅满足电子设备中麦克风 与摄像头临近设置的结构紧凑性要求,而且便于麦克风的声音通道设置;另一方面,麦克 风无需放置于正对进音孔的下方,其摆放位置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该电子设备的整机布 局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简图一;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支架件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开口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支架件的上面和侧面分别开口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支架件的下面和侧面分别开口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简图二;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B是图8A的分解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8E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8F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传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8G是图8F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模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支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支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 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 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 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 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 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A,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机壳10、功能器件20、麦克风 30、PCB40以及支架50。该机壳10上具有第一区域10a,第一区域10a上设有进音孔101。 功能器件20、麦克风30及PCB40均设于机壳10中,且该功能器件20、麦克风30相邻 布置在PCB40上并位于该第一区域10a的下方。麦克风30具有用于接收声音的收音孔 31,该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该支架50设于机壳10内且固定至PCB40,该支架50抵接于功能部件20上,该支架50 设有连通于进音孔101和收音孔31的传音通道51。
其中,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可为: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的外边缘错开设置,其 二者不重合。
其中,该进音孔101位于该功能器件20在第一区域10a的投影范围内,换句话说,进音孔101设置在功能器件20的布置范围内。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在麦克风30和功能器件20在PCB40上的位置临近设置,且需满足进音孔101和功能器件20的外观紧凑性的条件下,利用用于抵接于功能器件20 的支架50,在其上设置传音通道51,实现在收音孔30和进音孔101之间传音,从而使得 收音孔30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能够具有一定间距,使 得麦克风30无需正对设置在进音孔101下部设置,有利于麦克风30在电子设备100内的 位置摆放灵活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布局和器件摆放的灵活性。
传统技术中,通常将麦克风的收音孔的开口朝向与进音孔的开口朝向设置在不同方向 上,例如,通常将收音孔的开口朝向与进音孔的开口朝向垂直,然后通过额外设置管道的 方式在收音孔和进音孔之间实现传音,从而实现麦克风和进音孔不正对设置。但是,这种 方式中,一方面额外设置管道占用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导致结构不够紧凑,另一方面 无法满足麦克风与功能器件相邻布置,且功能器件和进音孔之间的距离在外观上不能相距 较远的需求。
基于此,本实施例采用收音孔31设于麦克风30的朝向第一区域10a的一面上,收音孔31朝向第一区域10a设置,且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平行于该进音孔101的开口朝向。 具体为:收音孔31位于第一区域10a的下方,该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为竖直向上,该进 音孔101的开口朝向也为竖直向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有通信、通话、存储或显示 等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以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如图1所示)为例对本申请所适用的电子设备100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仅作为其中一种电子设备100的举例,本申 请并未特别限定,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机壳10可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其可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具体地, 机壳10可包括设置在正面的屏幕(未标示)、设置在背面的后盖10b以及设置在侧面的中框10c,PCB40、功能器件20、麦克风30及支架50均可设置在屏幕、后盖10b以及中 框10c围合形成的空腔内。
可选的,该功能器件20可为摄像头模组、闪光灯、传感器等。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功能器件20可为摄像头模组,则在第一区域10a上还设有进光孔102,该摄像头模 组的拍摄方向可朝向进光孔102设置以接收经该进光孔102入射的光线。
以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为例,该第一区域10a在机壳10上的设置位置可包括以 下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机壳10的正面可具有该第一区域10a,则功能器件20可为前置摄像头模组,该第一区域10a可位于该屏幕的非显示区或显示区,该进光孔102 的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间隔设置。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后盖10b可具有该第一区域10a,则此时第一区域10a为后盖10b的表面区域,该功能器件20可为后置摄像头模组,该进光孔102的外边缘与 进音孔101的外边缘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PCB40设置在机壳10内时,该PCB40可作为该电子设备100的主 电路板使用。该PCB40可为印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或者是软硬结合板。该PCB40可用 于控制电子设备100中的麦克风30、上述的功能器件20以及其他的功能器件(例如音乐 播放器、通信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传感器模块等)执行其相应的功能。
具体设置中,该PCB40可以大致平行于第一区域10a的方式设置于机壳10中。考虑到该第一区域10a可能为平面区域、非平面区域,或者是一部分为平面区域,另一部分为 非平面区域。因此,在实际安装中,PCB40只能以大致能够平行于第一区域10a的方式 布置。例如,若第一区域10a为平面区域,则该PCB40平行于该第一区域10a。若第一 区域10a为非平面(如小幅度弧面或斜面),则PCB40可沿着大致与该第一区域10a平 行的方向布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PCB40以大致平行于第一区域10a的方式设置于机壳中还包括了由于现阶段加工、装配工艺限制造成的偏差而导致不可避免的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平行的具体情形。
可选地,支架50可包括一个或者是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架件,各个支架件中可设有贯 通支架件的子通道,各个支架件中分设有贯通该支架件的一个或多个子通道。
当支架50包括一个支架件时,则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上端连通于进音孔101,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下端连通于该收音孔31。
当支架5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架件时,相邻的两个支架件之间的子通道相互连通。 在多个支架件中,与PCB连接的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下端连通于该收音孔31,靠近机壳的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上端连通于该进音孔。换言之,当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架件时,多个支架件可依次由下至上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支架件可连接至PCB,而位于最上方的 支架件则为最靠近机壳的支架件。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子通道在收音孔31和进音孔101之间实现传音,该支架件在其中的两面上应分别设有开口。该开口可为由在支架件的表面上设置开孔、开槽或者是开孔和开槽结合形成。
以支架50包括一个支架件为例。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支架件可包括相对的上面5001和下面5002,支架件可在上面5001和下面5002分别开口,该支架件的上面5001的开口和支架件的下 面5002的开口连通。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支架件具有相对的上面5001、下面5002和围合在上面5001、下面5002之间的侧面5003,该支架件在上面5001上设有开口,同时 在侧面5003设有开口,该上面5001的开口与侧面5003的开口连通。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支架件具有相对的上面5001、下面5002和围合在上面5001、下面5002之间的侧面5003,该支架件在下面5002上设有开口,同时 在侧面5003设有开口,该下面5002的开口与侧面5003的开口连通。
上述图3B、图3C、图3D中的支架件仅为示意,该支架件的实际结构不限于图中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在支架件的其中两个面上开口形成该传音通道51的方式,可便于该传音通道51 在支架件上的加工形成,降低加工难度。
其中,支架50可以大致平行于PCB的方式安装在机壳中,从而,支架件的上面可为向上,即,朝向第一区域的一面,支架件的下面则为朝下的表面。
以下将结合图示来详细说明支架包括一个支架件和多个支架件时,其内部的子通道和 收音孔30、进音孔101的连通方式。
请再次参阅图3A、图4A、图4B,图3A为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图,其示出了该支 架50包括一个支架件的情况。因该支架50仅包括一个支架件,因此,为了便于说明,还 是采用支架50来进行描述。一些实施例中,在机壳10内布置麦克风30时,可将麦克风 30布置在PCB40的下方,而支架50则布置在PCB40的上方,为了不影响声音由传音通 道51传输至位于PCB40下方的麦克风30的收音孔31处,通常可在PCB40上设置与该 传音通道51的下端的开口和收音孔31连通的第一开孔41。
可选地,第一开孔41的孔径可大于该收音孔31的孔径,从而声音传输至第一开孔41处时,可避免与第一开孔41的内壁面接触,降低声音发生反射的几率,从而减少声音 的衰减。
可选地,为了防止声音在传音通道51内传输至支架50和PCB40的连接处时出现漏音的情况,该支架50可通过第一密封层60固接至PCB40。为了不影响声音由传音通道 51传输至麦克风30的收音孔31,该第一密封层60可设有避让收音孔31、第一开孔41 和子通道的下端开口的第一避空孔61。
可选地,该第一密封层60可选用硅胶或者是泡棉等密封材料。示例性地,该第一密封层60为泡棉,因泡棉具有一定的压缩变形量,可以压紧在第一支架件50a和PCB40之 间,起到良好的密封和隔音效果。具体安装中,可在泡棉的用于连接PCB和支架件的两 面分别设置胶黏剂或者是固体胶,先将泡棉的一端粘接在PCB40上,然后再将支架50 粘接在泡棉的另一端,即可将支架50固定于PCB40上。
可选地,该第一避空孔61可为与第一开孔41、该支架50的子通道的下端开口相适配的圆孔、方孔等。第一避空孔61的孔径可大于第一开孔41的孔径以及传音通道51的 下端开口的口径,从而声音在经由传音通道51传输至该第一避空孔61处时,可降低声音 与第一避空孔61的内壁接触发生反射的几率,减少声音的衰减。
进一步地,当支架50包括一个支架件且设有贯通该支架件的一个子通道时,即,传音通道51为一段式,该传音通道51在支架50上的长度方向可与收音孔31的开口方向倾 斜或者是垂直。
以下结合图示进行说明,如图4A、4B所示,因图4A和图4B主要用于说明传音通 道51在收音孔31和进音孔101之间连通的情况,因此,对于功能器件20的位置未详细 示出,该功能器件2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相邻麦克风30的位置即可,本实 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4A所示,图4A示出了支架50上的传音通道51为一段时在收音孔 31和进音孔101之间实现声音传输的情况。由上述可知,因麦克风30和功能器件20相 邻布置,且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和进音孔101的开口朝向同为竖直向上,因此,该传音 通道51在支架50内的长度方向可与该收音孔31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即,传音通道51 为倾斜通道,其被沿垂直于进音孔101所在平面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可为近似平行四边形。
具体地,该传音通道51的上端连通于进音孔101,传音通道51的下端与第一密封层60上的第一避空孔61连通,第一避空孔61和PCB40上的第一开孔41连通,第一开孔 41最终连通于收音孔31。换言之,该进音孔101、传音通道51、第一避空孔61、第一开 孔41和收音孔31之间形成了该麦克风30的声道。如图4A中的虚线所示,电子设备100 外部的声音经由该进音孔101进入传音通道51内,经由传音通道51依次向第一避空孔 61和第一开孔41传输,最终传输至收音孔31,从而实现麦克风30的正常收音。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音通道51为一段式时,只要能够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该传音通道51的形状还可为其他 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如图4B所示,该传音通道51被沿垂直于进音孔101所在平面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还可为近似S形。
在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 距的情况下,采用传音通道51为一段式的设计,可以有效缩短声音由进音孔101向收音孔31传播的路径,从而降低声音的衰减,确保麦克风30的收音效果。
可选地,该支架50内的传音通道51还可包括多个依次相连且贯通的子通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音通道51包括两段依次相连且贯通的子通道。示例性地, 如图5A所示,图5A中省略了功能器件20,示出了传音通道51为两段子通道时在收音 孔31和进音孔101之间实现声音传输的情况。传音通道51的两段子通道分别为第一段子 通道511a和第二段子通道511b,第一子通道511a可沿着自支架50的下端向上延伸,即, 第一段子通道511a可为竖向通孔,第二段子通道511b可沿着与第一段子通道511a垂直 的方向(即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段子通道511b可为横向通道,第二段子通道511b的延 伸长度大于第一段子通道511a的宽度。
具体地,进音孔101连通于第二段子通道511b的横向方向上的一端,第二段子通道511b的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和第一段子通道511a的上端连通,第一段子通道511a的下 端与第一密封层60的第一避空孔61连通,第一避空孔61与PCB40的第一开孔41连通, 以及第一开孔41连通于收音孔31,从而,进音孔101、第二段子通道511b、第一段子通 道511a、第一避空孔61、第一开孔41以及收音孔31共同形成了麦克风30的声道。电子 设备100外部的声音经由该进音孔101依次进入第二段子通道511b内,经由第二段子通 道511b依次向第一段子通道511a、第一避空孔61、第一开孔41传输,最终传输至收音 孔31,实现麦克风30的正常收音。
示例性地,当传音通道51包括上述第一段子通道511a和第二段子通道511b时,也可采用第一段子通道511a为自支架50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通道,而第二段子通道511b为沿着支架50向上延伸的竖向通道。例如,如图5B所示,与图5A中不同的是,第一段 子通道511a为横向通道,而第二段子通道511b为竖向通道。
可见,上述图5A和图5B示出了,传音通道51包括两段子通道时,其中一段子通道为竖向通道,另一段子通道为横向通道,两段子通道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传音通道51包括两段子通道时,其两段子通道的长度方向也可不相互垂直,而是形成倾斜角度。例如,将图5A中,第一段子通道511a 依然可为竖向通道,而第二段子通道511b可为倾斜通道,其倾斜方向自与第一段子通道 511a的连接处向朝向进音孔101的方向倾斜。或者是,第一段子通道511a为倾斜通道, 其倾斜的方向为自收音孔31向朝向进音孔101的方向倾斜,而第二段子通道511b则可为 横向通道或者是竖向通道。
由此可知,当传音通道51包括两段子通道时,对于两段子通道的具体形状和长度方 向可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具有一定间距即可。
采用传音通道51包括两段子通道的方式,在收音孔31的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利用其 中一段子通道为横向通道或者是倾斜通道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增大进音孔101外边缘至 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的距离,从而增加其二者之间的间距。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音通道51还可包括三段子通道,分别为第一段子通道 511a、第二段子通道511b和第三段511c。考虑到实际加工中,通常在支架50的其中两 个面开口以形成该传音通道51,因此,沿垂直于进音孔101所在平面的截面上,该第一 段子通道511a、第二段子通道511b和第三段子通道511c可依次连接形成近似Z字形或 者是2字形。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沿垂直于进音孔101所在平面的截面上,该第一段 子通道511a、第二段子通道511b和第三段子通道511c可依次连接形成近似Z字形。其 中,第一段子通道511a可为横向通道,其长度方向为沿着与收音孔31开口朝向垂直的水 平方向,第二段子通道511b连通于第一段子通道511a和第三段子通道511c之间,其为 竖向通道,第三段子通道511c与第一段子通道511a平行,为横向通道。具体地,沿图 6中从上至下的方向中,进音孔101连通于第三段子通道511c的一端,第二段子通道511b 连通于第三段子通道511c的另一端,第一段子通道511a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段子通道511b, 第一段子通道511a的另一端连通于该第一密封层60的第一避空孔61,第一避空孔61连 通于PCB40的第一开孔41,以及第一开孔41连通于收音孔31。换言之,进音孔101、 第三段子通道511c、第二段子通道511b、第一段子通道511a、第一避空孔61、第一开孔 41以及收音孔31共同形成了麦克风30的声道。电子设备外部的声音经由进音孔101进 入第三段子通道511c内,依次向第二段子通道511b、第一段子通道511a、第一避空孔 61、第一开孔41传输,最终传输至收音孔31,从而实现麦克风30的正常收音。
由于该传音通道51包括上述的第一段子通道511a、第二段子通道511b和第三段子通道511c,因此,在具体加工中,可先在支架50的朝向PCB40的一面加工开槽形成该 第一段子通道511a和第二段子通道511b,其中,需注意的是,第一段子通道511a应贯 穿该支架50的朝向PCB40的一面。然后在支架50的背离PCB40的一面开槽形成该第三 段子通道511c,同理,该第三段子通道511c贯穿该支架50的背离PCB40的一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子通道511a、第二段子通道511b、第三段子通道511c除了上述为横向通道和竖向通道的方式外,还可设置为其中至少一段为倾斜通道,只要能够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 间具有间距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传音通道5包括三段子通道依次相连的方式,在收音孔31的位置确定的情况下, 利用至少一段或者多段子通道为横向通道或者是倾斜通道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增大进音 孔101外边缘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的距离,从而增加其二者之间 的间距。
可选地,以支架50包括多个支架件为例。当支架50包括多个支架件时,为了实现在收音孔31和进音孔101之间实现声音传输,每一个支架件在其中的两面上应分别设有开口,该开口可由在支架件上开孔或者是开槽形成。
如图7、图8A、图8B所示,如图7为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图,其示出了支架50包 括两个支架件的情况。其中,图8A为图7的内部剖面图,图8B为图8A的分解示意图, 图8A、图8B中省略功能器件20,该功能器件20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临近麦克风30 的一侧。以两个支架件分别为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支架 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由下至上设置,第一支架件50a固定至PCB40并抵接于功能器 件20,第二支架件50b位于第一支架件50a上方且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架件50a。为了实现 在进音孔101和收音孔31之间实现声音传输,传音通道51可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件50a 内的第一通道部分51a和设置在第二支架件50b的第二通道部分50b。第一通道部分51a 的两端可分别为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第二通道部分51b的两端可分别为第三端514 和第四端515,则,第一端512可连通于收音孔31,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连通,第四 端515连通于进音孔101。
在收音孔31位置确定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的设置,利用第一支架件50a上的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支架件50b上的第二通道部分51b的设置,可使得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至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设置 更远一些,便于麦克风30的灵活布置。另外,因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沿PCB 纵向层叠设置,因此,对电子设备100的横向方向上的空间占用较小,使得电子设备100 可保持轻薄化设计。
可选地,当支架50包括一个支架件时,支架50和PCB40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层60 实现密封连接。则,当支架50包括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时,则可设置第一 支架件50a通过该第一密封层60和PCB40实现密封连接,而第二支架件50b与第一支架 件50a则可通过第二密封层70实现密封连接,且该第二密封层70可设有避让该第二端 513的开口和第三端514的开口的第二避空孔71。
可选地,该第二密封层70选用硅胶或者是泡棉等密封材料。示例性地,该第二密封层70为泡棉,因泡棉具有一定压缩的变形量,可以压紧在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 50b之间,起到良好的密封和隔音效果。具体安装中,可在泡棉的用于连接第一支架件50a 和第二支架件50b的两面分别设置胶黏剂或者是固体胶,先将泡棉的一端粘接在第一支架 件50a上,然后再将第二支架件50b粘接在泡棉的另一端,即可将第二支架件50b固定于 第一支架件50a上。
可选地,该第二避空孔71可为与第二端513的开口、第三端514的开口形状相适配的圆孔、方孔等。第二避空孔71的孔径可大于第二端513的开口的口径以及第三端514 的开口的口径,从而声音在经由传音通道51传输至该第二避空孔71处时,可降低声音与 第二避空孔71的内壁接触发生反射的几率,减少声音的衰减。
由此可知,沿图8A由上至下的方向中,进音孔101连通于第二通道部分50b的第四端515,第二避空孔71连通于第二通道部分50b的第四端515和第三端514,第二通道部 分50b的第三端514连通于第一通道部分51a的第二端513,第一通道部分51a的第一端 512连通于第一避空孔61,第一避空孔61连通于第一开孔41,以及第一开孔41连通于 收音孔31,换言之,进音孔101、第二通道部分50b、第二避空孔71、第一通道部分50a、 第一避空孔61、第一开孔41和收音孔31共同形成该麦克风30的声道(声音在声道内的 的传输方向可参见图8A中示出的传输方向)。
可选地,第一通道部分51a可包括一段或者是多段依次相连的子通道,第二通道部分 51b同样可包括一段或者是多段依次相连的子通道。
当第一通道部分51a、第二通道部分51b均为一段式时,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属于同一个子通道的两端,第三端514和第四端515属于同一个子通道的两端。
当第一通道部分51a包括多段依次相连的子通道、第二通道部分51b包括多段依次相 连的子通道时,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分属于第一通道部分51a的不同子通道,第三端514和第四端515分属于第二通道部分51b的不同子通道。
考虑到在收音孔31位置确定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使得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较大,在具体设置中,当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通道部分51b均为多段子通道时依次相连时,可设置第一端512的宽度小于第 二端515的宽度,第三端514的宽度大于第四端515的宽度,并且,第二端513、第三端 514在PCB40上的投影可部分重合,即,第二端513、第三端514可沿着近似同一方向延 伸,例如沿横向延伸或者沿着倾斜于收音孔31的开口方向延伸。换言之,只要上述第一 端512、第二端513、第三端514和第四端515非全部沿竖向延伸(即与收音孔31的开口 朝向相同),只要有其中某一端或者是多端的延伸方向与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垂直或者 是倾斜,均可实现一定程度上延长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 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支架件50a可包括相对的第一面501和第二面502,第二支架件50b包括相对的第三面503和第四面504,第一面501可固接至PCB40,第三面503固接至第二 面502。该第一支架件50a在第一面501上设有第一开口5011,在第二面502设有第二开 口5021,该第一开口5011和第二开口5021之间具有一段或多段依次相连的子通道,该 第一开口5011所在的端面为第一端512,第二开口5021所在的端面为第二端513,第一 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及连通于其二者之间的子通道形成该第一通道部分51a。该第 二支架件50b在第三面503设有第三开口5031,在第四面504具有第四开口5041,该第 三开口5031和第四开口5041之间具有一段或多段依次相连的子通道,该第三开口5031 所在的端面为第三端514,第四开口5041所在的端面为第四端515,第三开口5031、第 四开口5041和连通于其二者之间的子通道形成该第二通道部分51b。
其中,第一开口5011连通于收音孔31,第二开口5021与第一开口5011、第三开口5031连通,该第四开口5041与第三开口5031和进音孔10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 可通过在支架件的表面上开孔或者是开槽形成。即,可在第一面501、第二面502、第三面503和第四面504上分别设置开孔,以分别形成该第一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第 三开口5031和第四开口5041。
其中,该开孔可包括通孔、盲孔,该开槽可包括通槽或者非通槽。该通槽、非通槽可包括各种形状的开槽,例如条形槽、圆槽等。
考虑到在收音孔31位置确定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使得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较大,在第一通道部分51a的子通道和第二通道部分51b的子通道中,可设置至少有一段子通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或倾斜于该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的方向。
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通道部分51a中的子通道定义为第一子通道,将第二通道部分 51b中的子通道定义为第二子通道。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通道部分51b均为一段式。具体地, 第一通道部分51a包括上述的第一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和第一子通道521,第二通道部分51b包括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和第二子通道524。其中,第一开口5011 通过第一避空孔61和第一开孔41与收音孔31连通,第一子通道521与第一开口5011 连通,第一子通道521沿着倾斜于该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的方向延伸至与第二开口5021 连通,第三开口5031通过第二避空孔71与第二开口5021连通,第二子通道524与第三 开口5031连通,且沿着倾斜于该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的方向延伸至与第四开口5041连 通。
其中,第一子通道521倾斜的角度与第二子通道524倾斜的角度可相同或不同,第二 子通道524与第一子通道521可部分重合(重合位置为二者连通的位置)。
采用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通道部分51b分别为一段式,且该一段式的子通道均为 相对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方向倾斜的倾斜通道的方式,在收音孔31的位置确定的情况下, 可有效延长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通道部分51b的传音路径(声音传输方向如图8A中所示),从而使得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至进音孔101的外边缘的间 距可设置尽可能大一些。
如图8C所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部分51a包括两段相连的第一子通道,而第二通道部分51b为一段式。具体地,该第一通道部分51a包括第一开口5011、 第二开口5021和两段第一子通道,分为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 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为竖向通道,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为横向通道。该第二通道部 分51b包括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和第二子通道524,该第二子通道524可为竖 向通道。第一开口5011通过第一避空孔61和第一开孔41与收音孔31连通,该第一段第 一子通道5101自第一开口5011竖直向上延伸,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连接于该第一段 第一子通道5101背离第一开口5011的一端,且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沿着垂直于该 收音孔31的开口朝向的方向延伸,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连通第二开口5021,第三开 口5031通过第二避空孔71连通于第二开口5021,该第二子通道526连通于第三开口5031, 该第二子通道524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与第四开口5041连通,该第四开口5041连通 于进音孔101。
如图8D所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与图8C中示出的方式相反,第一通道部分51a为一段式,第二通道部分51b包括两段依次相连的第二子通道。具体地,该第一通 道部分51a包括第一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和第一子通道521,该第一子通道521为 竖向通道。该第二通道部分51b包括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和两段第二子通道, 分别为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和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其中,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 为横向通道,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为竖向通道。第一开口5011通过第一避空孔61和 第一开孔41与收音孔31连通,第一子通道521沿第一开口5011向上延伸至与第二开口 5021相连通,第三开口5031通过第二避空孔71连通于第二开口5021,该第一段第二子 通道5104连通于第三开口5031,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段第 二子通道5105连通于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背离第一子通道521的一端,该第二段第 二子通道5105向上延伸至与第四开口5041连通。
如图8E所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部分51a具有三段第一子通道,第二通道部分51b具有两段第二子通道。具体地,第一通道部分51a包括第一开口5011、 第二开口5021和三段第一子通道,分别为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 和第三段第一子通道5103。第二通道部分51b包括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和两段 第二子通道,分别为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和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第一开口5011 通过第一避空孔61和第一开孔41连通于收音孔31,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为横向通道, 其和第一开口5011连通,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为竖向通道,其沿着第一段第一子通道 5101的背离第一开口5011的一端向上延伸,第三段第一子通道5103同样为横向通道, 其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相连并沿着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向前延伸,并与第二开口 5021连通。第三开口5031通过第二避空孔71与第二开口5021连通,第一段第二子通道 5104为横向通道,其与第三开口5031连通,且沿着第三段第一子通道5103继续向前延 伸,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与第三段第一子通道5103可全部重合或者是部分重合,该 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为竖向通道,其沿着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背离第三段第一子 通道5103的一端向上延伸至与第四开口504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当然,也可是第一通道部分包括第一开口5011、第二开口5021和两段第一子通道,第二通道部分包括第三开口5031、第四开口5041和三段第二子通道,其 连接方式与上述方式图8E中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8F所示,还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部分51a具有两段第一子通道,第二通道部分51b同样也具有两段第二子通道。具体地,第一通道部分51a的两段第一子 通道可分别为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两段第二子通道可分别 为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和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可为竖向 通道,沿竖向延伸,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可为横向通道,沿着垂直于收音孔31的开口 朝向方向延伸。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同样为横向通道,其可沿着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 背离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在第一支架件 50a上的投影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仅连通位置重合,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为竖向 通道,其连通于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背离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一端,且向上延伸 至与进音孔101相连通。
采用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和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均为横向通道,且二者仅连通 位置重合的设置方式,在收音孔31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延长声音传输路径,使得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至进音孔101的外边缘的距离尽可能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第一通道部分51a为一段式,而第二通 道部分51b具有三段第二子通道。或者是反过来,第一通道部分51a具有三段第一子通道, 第二通道部分51b为一段式。或者是,第一通道部分51a、第二通道部分51b分别具有三段第一子通道和三段第二子通道。
此外,第一通道部分51a、第二通道部分51b的子通道的长度方向和形状可根据实际 情况设置,只要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8F和图8G,图8G为图8F的分解示意图,考虑到加工的难易程度以 及尽可能延长声音的传输路径,在形成第一通道部分51a和第二通道部分51b时,可通过 在第一支架件50a的第一面501设有开口朝下的通孔以形成该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 则该第一子通道的开口为第一开口5011。在第二面502上可设有开口朝上且沿横向延伸 并连通于该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的条形槽以形成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二段第 一子通道5102的开口为该第二开口5021,从而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和第二段第一子 通道5102连通形成该第一通道部分51a。
同样地,在第二支架件50b的第三面503上设有开口朝下并连通于第二段第一子通道 5102的条形槽以形成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开口为该第 三开口5131,在第四面504上设有开口朝上的通孔以形成该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则该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的开口为第四开口5041。
由于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为通孔,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为条形槽,第一段第二 子通道5104为条形槽,而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为通孔,则,在形成传音通道51时, 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可连通于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并与其错开设置,且该第一段 第二子通道5104所在的端面被该第三面503部分封盖,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所在的 端面被该第二面502部分封盖,而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和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则分 布于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和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连通位置的两侧。换句话说,第 一开口5011和第四开口5041分布于第二开口5021与第三开口5031连通位置的两侧。
可选地,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长度方向可 大致平行,且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长度方向可 大致同向设置。这样,该传音通道51的长度可为叠加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延伸长度,从而使得进音孔101的外边缘和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 上的投影外边缘的间距可设置较大。
示例性的,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在第一支架件50a上为竖直孔,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在第一支架件50a上为横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在第二支架 件50b上为横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在第二支架件50b上为竖直孔, 即,在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上形成该传音通道51时,可采用竖向孔和横向 长条形槽交错设置的方式,并且,因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贯穿第一支架件50a的第一 面501,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贯通第一支架件50a的第二面5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 5104贯通第二支架件50b的第三面503,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贯穿第二支架件50b的 第四面504,相当于在形成该传音通道51时,可分别在第一支架件50a、第二支架件50b 的相对的两面分别钻孔或开槽形成,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可选地,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被平行于第一支架件50a的高度方向的平面截得的 形状可为圆形,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被平行于第一支架件50a的高度方向的平面截得的形状可为腰形孔,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被平行于第二支架件50b的高度方向的平面 截得的形状也可为腰形孔,该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被平行于第二支架件50b的高度方 向的平面截得的形状可为圆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段第一子通道 5101、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及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的形 状也可不局限于上述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开口5011的宽度为d1,第二开口5021的宽度(即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的长度)为d2,第三开口5031的宽度(即,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长度)为d3, 第四开口5041的宽度为d4,其中,d1<d2,d4<d3
采用上述宽度限定是基于,该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与进音孔101相连,在满足声音能够传输进来的前提下,其宽度设置小一些可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外形设计,而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为传音段,其主要用于满足进音孔101和收 音孔31之间间距的,因此,对于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通 道长度可尽可能设置长一些。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 也可为非横向条形槽,例如可为截面边界为倾斜线的条形槽,或者是截面边界为曲线的条 形槽等。
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及第二段 第二子通道5105的内壁可均为光滑或平滑表面,或者也可为不平滑或粗糙表面。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个支架件的设置,利用两个支架件上分别形成子通 道的方式,且子通道可采用通孔和条形槽结合的方式,在满足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与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的前提下,可便于该子通道的加工,从而易于生产实现。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为手机,且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时的的具体结构。
具体设置中,麦克风30设置在PCB40的下表面,功能器件20设置在PCB40和麦克 风30相邻的一侧,支架50包括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第一支架件50a固定 在PCB40的上表面并且和功能器件20抵接,第二支架件50b则设置在第一支架件50b 的上方。
可选地,为了减小电子设备100沿PCB40高度方向上的厚度,该功能器件20可穿设于PCB40。具体地,可在PCB40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开孔42,该第二开孔42与第一开孔 41间隔设置,功能器件20可穿设于第二开孔42并沿着PCB40向上凸设,且该第二开孔 42可对应该进光孔102设置。
进一步地,当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时,其可为一个或多个,当该摄像头模组为多个时,多个摄像头模组可成一直线或者是成多边形排列。
可选地,当该摄像头模组为多个时,PCB40可对应每一个摄像头模组分别设置第二开孔42,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开孔42,多个摄像头模组安装在同一个第二开孔42。
示例性地,图9中示出了以摄像头模组为4个时,PCB40上的第二开孔42为两个, 其中三个摄像头模组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开孔42,剩余的一个摄像头模组中安装在另一 个第二开孔42。
进一步地,由于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其需通过进光孔102实现进光,为了防止外部杂物、灰尘、液体通过进光孔102进入摄像头模组内,在机壳10上可设置安装孔 10e,该安装孔10e可安装有镜片10d,当镜片10d设置在机壳10上时,该第一区域10a 可为镜片10d的表面区域。
更进一步地,镜片10d可抵接在该第二支架件50b的背离第一支架件50a的一面。可选地,为了提高镜片10d与第二支架件50b的连接稳定性,可在第二支架件50b的对外端 面沿着镜片10d的外周设置环形凸条509,从而该环形凸条509与第二支架件50b的对外 端面可形成放置槽509a,镜片10d可设置在该放置槽509a内。
可选地,为了防止镜片10d移位,该镜片10d可通过粘胶层固定在该放置槽509a中。该粘胶层可为胶黏剂或者是固体胶(例如双面胶)。
可选地,为了防止灰尘、颗粒物或者外部水通过进光孔102进入机壳10内,该镜片10d设置在机壳10上时,可通过在镜片10d上设置透光区来形成该进光孔102。具体地, 镜片10d可包括透光区(如图9中虚线所示)和遮光区104,该透光区对应形成进光孔102, 从而光线可通过透光区入射至摄像头模组。该遮光区104可通过在镜片10d设置油墨或者 是其他遮光材料使其不透光形成。在该遮光区104上可设置贯通的第四开孔,该第四开孔 则为进音孔101。
可以理解的是,镜片10d的透光区的数量可对应摄像头模组的数量设置,即,当摄像 头模组为一个时,则该透光区可设置一个,当摄像头模组多个时,则该透光区可设置为多 个,且多个透光区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考虑到进音孔101为通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容易有灰尘、颗粒物进入,当灰尘、颗粒物通过进音孔101进入传音通道51时,可能会通过传音通道51进入至麦克 风30的收音孔31,导致收音孔31积尘而无法正常收音,因此,在该第二支架件50b的 上部和进音孔101之间可夹设有防尘网80。利用防尘网80可将灰尘或者颗粒物阻挡在传 音通道51外部,防止灰尘、颗粒物进入传音通道51内。
为了有效固定该防尘网80,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位而无法有效遮盖进音孔101 的情况,第二支架件50b与镜片10d抵接的一面上可设置开口朝向该进音孔101的容置槽 504b,防尘网80可设置在容置槽504b中,从而,当镜片10d安装于第二支架50的对外 端面时,防尘网80可遮盖该进音孔101,起到防尘作用。
可选地,为了提高防尘网80在容置槽504b内的安装可靠性,该防尘网80还可进一步通过粘胶方式固定在容置槽504b内。
可选地,该防尘网80的面积可大于该进音孔101的面积,以有效阻止灰尘、颗粒物进入传音通道51。
可选地,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则第一支架件可为摄像头支架,其可起到固定摄像头模组的作用,第二支架件则为摄像头装饰件,起到进一步固定摄像头模组以及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外观装饰效果的作用。
当功能器件20为摄像头模组时,采用第一支架件为摄像头支架,第二支架件为摄像 头装饰件的设计,在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形成该传音通道时,实质上是利用了电子设 备中已有的用于固定摄像头模组的支架来形成,从而在实现收音孔31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和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之间具有形成间距情况下,无需额外增加结构件例如管道、以及无需对电子设备的机壳进行改造,满足电子设备整体结构紧凑性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成本以及加工改造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件50a为摄像头支架,第二支架件50b 为摄像头装饰件时的具体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其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支架件50a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第一支架件50a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可选地,由于第一支架件50a抵接在功能器件20(即摄像头模组)上,因此,为了 不阻挡该摄像头模组的正常采光,第一支架件50可为中空的壳状结构,或者是设置有开 孔的板状结构。
示例性地,摄像头模组可包括镜头座201和设置在镜头座201上的镜头202,第一支架件50a可为中空的壳状结构,包括第一部分505和第二部分506,第一部分505为中空 壳状结构,从而第一部分505可抵接在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座201上,且第一部分505对应 镜头202的位置可避空设置,第二部分506可为自第一部分505向朝向麦克风30的方向 外凸形成的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固接至PCB,第一通道部分51a设置在第二部分506 中。具体的,第一部分505近似为方形的中空壳体,其上对应摄像头模组的镜头202处设 置有第三避空孔505a,该第三避空孔505a可连通机壳10的安装孔10e,且对应镜片10d 上的透光区设置,从而摄像头模组的镜头202可通过该第三避空孔505a由透光区进光。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505抵接在镜头座201上的方式可为:通过第三避空孔505a套设在镜头202外周,第一部分505未设置第三避空孔505a的位置刚好可抵接在镜头座201上,从而既不影响镜头202拍摄,同时也不影响该传音通道51的布置。
可选地,该第三避空孔505a的个数可根据摄像头模组的个数确定,例如,当摄像头模组为一个时,则第三避空孔505a可为一个,当摄像头模组为多个时,该第三避空孔505a可为多个,且多个第三避空孔505a间隔设置,相互之间不连通。
进一步地,该进音孔101在PCB40上的投影位于功能器件20在PCB40上的投影范 围内,这样,可满足进光孔101和功能器件20在外观上的设置比较集中的装饰效果。可 选地,该进音孔101在PCB40上的投影可位于第一部分505在PCB40的投影的范围内。
第二部分506可自第一部分505的一侧边缘向外凸出形成。在实际加工中,第二部分 506与第一部分505可一体成型,第二部分506固接至PCB40的方式可由上述的第一密 封层60来实现。即,第一密封层60设置在第二部分506和PCB40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506的第一面501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形成第一段第一子通道5101,第二部分506的第二面502上设置有条形槽,该条形槽形成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第二段第一子通道5102在第二部分506上的长度方向和 第二部分506的长度方向同向。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第二支架件50b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第二支架件50b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第二支架件50b同样为中空的壳状结构。在具体设置中,第二支架件50b位于摄像头模组上方,且与镜片10d相抵接,从而起到保护摄像头模组以及对机壳10起 到外观装饰效果的作用。
具体地,该第二支架件50b为与第一支架件50a相适配的长条状壳体,第二支架件50b对应摄像头模组的镜头202所在位置可设置第四避空孔507,该第四避空孔507可环 设在镜头202的外周,而第二支架件50b的未设置第四避空孔507的位置则抵接在第一支 架件50a上,从而第二支架件50b位于该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座201上方。
进一步地,在第二支架件50b朝向第一支架件50a的一面(即第三面503)可设置有第二凸块508,该第二凸块508上可设置有该第二通道部分51b。具体地,该第二凸块508 可对应第一支架件50a的第二部分506设置,第二凸块508压紧在第二部分506上,从而 第二通道部分51b可与第一通道部分51a连通。
具体地,为了确保第二凸块508和第二部分506连接时,第二通道部分51b可与第一通道部分51a对准连通,在该第二部分506的第二面502上,对应该第二凸块508形成有 凹陷(未图示),当第二支架件50b连接于第一支架件50a时,该第二凸块508可刚好卡 设在凹陷内,从而限制该第二凸块508在第二部分506的第二面502上的位置,使得第二 凸块508上的第二通道部分51b与位于第二部分506的第一通道部分50a可刚好对准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也可在第二凸块508上设置凹陷,然后在第二 部分506的第二面502上设置与该凹陷配合的凸台、凸柱等结构,从而实现第二支架件50b与第一支架件50a的定位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凸块508的第三面503设置有条形槽,该条形槽形成第一段第二子通 道5104,第二凸块508的第四面504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形成该第二段第二子通道5105。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第一段第二子通道5104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凸块508的长度方向 同向。
请一并参阅图14和图15,图14是图9示出的电子设备组装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15还示出了声音在进音孔101、第二通道部分50b、 第一通道部分50a和收音孔31之间的传输路径(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
从图14和图15中可以看出,麦克风30和功能器件20(摄像头模组)相邻布置,其 二者之间的间距较小且具有高度差,因麦克风30设置在PCB40下方,而摄像头模组穿过 PCB40的第二开孔42向上延伸,即,镜头座201的顶部至麦克风30所在位置具有高度 差,利用麦克风30与镜头座201的这一高度差,将第一支架件50a的第一部分505支设 在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座201上,从而第二部分506上的第一通道部分51a可与该摄像头模 组的镜头座201齐平或低于镜头座201设置,第二支架件50b上的第二通道部分51b可由 第一通道部分51a向上延伸设置至位于该镜头座201上方。
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在不改变麦克风30与摄像头模组布置紧凑的前提下,利其二者 布置时的高度差间距来布置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并在第一支架件50a和第二支架件50b形成传音通道51,从而使得进音孔101的外边缘与麦克风30的收音孔31 在第一区域10a上的投影外边缘可错开一定距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功能器件和麦克风之间设置第一支架件和第二 支架件,同时在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上设置用于连通进音孔和收音孔的传音通道,从 而在保证麦克风与摄像头临近设置以满足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要求的同时,还可使得进 音孔与麦克风的收音孔可错开设置,使得麦克风的摆放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 器件摆放的灵活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 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子设备 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进音孔;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设于所述机壳中;
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机壳中,并具有用于接收声音的收音孔;
PCB,所述PCB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功能器件、所述麦克风与所述PCB电耦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所述收音孔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投影外边缘与所述进音孔的外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PCB并抵接于所述功能部件上,所述支架设有连通于所述进音孔和所述收音孔的传音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音孔位于所述功能器件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一区域上还设有进光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方向朝向所述进光孔设置以接收经所述进光孔入射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音孔朝向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收音孔的朝向平行于所述进音孔的朝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通道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功能器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架件,各所述支架件中分设有贯通所述支架件的一个或多个子通道;
所述支架包括一个所述支架件时,所述支架件中的子通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进音孔,所述支架件中的子通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收音孔;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支架件时,相邻的两所述支架件的子通道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支架件中,与所述PCB连接的所述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收音孔,靠近所述机壳的所述支架件的子通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进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所述第一支架件固定至所述PCB,所述第二支架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件;
所述传音通道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件、所述第二支架件的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的两端为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二通道部分的两端为第三端、第四端,所述第一端连通于所述收音孔,所述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三端连通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四端连通于所述进音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二端的宽度,所述第三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端的宽度,且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在所述PCB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支架件包括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连接于所述PCB,所述第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具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具有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具有所述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错开设置并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条形槽所在的端面被所述第三面部分封盖,所述第二条形槽所在的端面被所述第二面部分封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并连通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二支架件并连通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为d2,所述第三开口宽度为d3,所述第四开口的宽度为d4,其中,d1<d2,d4<d3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上,所述第二部分为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朝向所述麦克风的方向外凸形成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固接至所述PCB,所述第一通道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音孔在所述PCB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PCB的投影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PCB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件设于所述PCB的上方,所述PCB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收音孔的第一开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和所述PCB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层设有避让所述收音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一端的开口的第一避空孔。
16.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和所述第二支架件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层设有避让所述第二端的开口和所述第三端的开口的第二避空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镜片,所述镜片具有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支架的下部固接于所述PCB,所述支架的上部抵接于所述镜片,所述镜片上开设有贯通所述镜片的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开孔为所述进音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夹设于所述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的防尘网。
19.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设有屏幕,所述第一区域设于所述背面。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所述第一支架件固定至所述PCB且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上,所述第二支架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件上,所述第一支架件为摄像头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件为摄像头装饰件。
CN202010239839.6A 2020-03-30 2020-03-3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473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839.6A CN113473302A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839.6A CN113473302A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302A true CN113473302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839.6A Pending CN113473302A (zh) 2020-03-30 2020-03-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330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85710U (zh) * 2017-03-14 2017-10-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组件及其电子产品
CN207039673U (zh) * 2017-08-07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390967A (zh) * 2018-02-28 2018-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429826A (zh) * 2018-02-24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548931U (zh) * 2018-08-04 2019-02-2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
CN208905147U (zh) * 2018-11-19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913048A (zh) * 2019-11-29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85710U (zh) * 2017-03-14 2017-10-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麦克风组件及其电子产品
CN207039673U (zh) * 2017-08-07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429826A (zh) * 2018-02-24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390967A (zh) * 2018-02-28 2018-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8548931U (zh) * 2018-08-04 2019-02-2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
CN208905147U (zh) * 2018-11-19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913048A (zh) * 2019-11-29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49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1830849U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13A (zh) 电子设备
CN108429831B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14B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098B (zh) 电子设备
CN110602362B (zh) 电子设备
CN108429826B (zh) 电子设备
EP3780919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terminal
US11057507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2432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4338881A (zh) 终端设备
CN108390967B (zh)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182425A (zh) 电子设备
CN113473302A (zh) 电子设备
CN108494904B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866242A (zh) 电子设备
CN109995902B (zh)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02243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41385B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30096923A (ko) 마이크로 폰 홀더용 장착 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220554029U (zh) 电子设备
EP4322509A1 (en) Decorating piece,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700052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