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402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4029U
CN220554029U CN202322101221.5U CN202322101221U CN220554029U CN 220554029 U CN220554029 U CN 220554029U CN 202322101221 U CN202322101221 U CN 202322101221U CN 220554029 U CN220554029 U CN 220554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ound
sound cavity
groov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12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仁
朱德珑
肖冰
滕耕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012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4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4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4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音腔壁、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和扬声器单元,第一音腔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扬声器单元固定在第一音腔壁上背向后盖的一侧,且扬声器单元在厚度方向上覆盖第一装配通槽,第一装配通槽的侧壁、扬声器单元及后盖围成第一音腔,第一音腔与边框上的出音口连通,第二音腔位于第一音腔壁与显示屏之间,第一音腔壁用于围成第二音腔。至少使用电子设备自身的外观结构件后盖围成第一音腔,能够省去相关技术中增设的音腔上壁,减小整个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并且简化了整个扬声器模组的层叠结构,利于简化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的组装,以提升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终端设备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以手机、平板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例,除了传统的如显示、通话等功能外多媒体播放功能也逐渐普遍化,在播放多媒体视频、音频等过程中,声音的好坏是决定用户对电子设备性能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电子设备内会设置有扬声器模组,通过扬声器模组来实现声音的播放需求。如在电子设备壳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可以包括有音腔盒和扬声器内核,音腔盒包括有音腔上壁、音腔侧壁和音腔下壁,音腔上壁和音腔下壁分别固定在音腔侧壁沿厚度方向(电子设备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侧,音腔上壁、音腔侧壁和音腔下壁围成腔室,扬声器内核可以置于该腔室内,并与音腔侧壁固定,扬声器内核将该腔室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前音腔可以与壳体上的出音口连通,后音腔可以用于增强出音效果,通过扬声器内核形成的声音可以通过前音腔传输至出音口,从而实现声音的播放。
上述电子设备中的扬声器模组的厚度较大,难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的后盖围成第一音腔,至少省去了音腔上壁而减小了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后盖和显示屏,后盖和显示屏分别固定在边框上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边框、后盖和显示屏围成容置腔,边框上开设有出音口,也就是说,出音口位于整个电子设备的侧面(电子设备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上,与将出音口置于电子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上相比,保证出音效果的条件下,能够避免出音口占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利于满足大屏显示的需求。
电子设备还包括置于容置腔内的第一音腔壁、第一音腔和扬声器单元,第一音腔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扬声器单元固定在第一音腔壁上背向后盖的一侧,且扬声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一装配通槽,第一装配通槽的侧壁、扬声器单元及后盖围成第一音腔,第一装配通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音通孔,出音通孔、第一音腔及出音口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可以包括上述的扬声器单元、第一音腔壁、第一音腔和下文中的第二音腔,通过扬声器单元、第一装配通槽侧壁及后盖围成第一音腔,也就是说,使用了电子设备自身的外观构件后盖围成第一音腔,与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相比,可以省去增设的音腔上壁,减小了整个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堆叠层数,从而减小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占用空间,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且精简了扬声器模组叠层结构的复杂度,便于实现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
电子设备还包括置于容置腔内的第二音腔,第二音腔位于第一音腔壁与显示屏之间,至少第一音腔壁用于围成第二音腔,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便于组装实现。其中,第二音腔可以由第一音腔壁与增设的其他结构件的壁面围成,或者,第二音腔也可以由第一音腔壁与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件,如中框、显示屏等围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音腔壁包括第一底壁和第一周侧壁,第一周侧壁围设在第一底壁上背向后盖的一侧,第一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扬声器单元与第一底壁固定,出音通孔位于第一周侧壁上。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性较高,而且第一音腔壁的第一周侧壁和第一底壁能够围成腔室空间,也可以便于第一音腔壁与其他结构件用于围成第二音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音腔壁,也即扬声器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二音腔壁,第二音腔壁盖设固定在第一周侧壁背向第一底壁的一端上,第二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及第一音腔壁围成第二音腔。形成的第二音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通过调整第二音腔壁和第一音腔壁的配合就可以便于实现对第二音腔的调整,也就便于实现对低频出音部分效果的调整,在保证扬声器模组具有较小的厚度的条件下,利于提升出音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音腔壁上开设有第二装配通槽,扬声器单元穿设在第二装配通槽上。能够提升扬声器单元与第二音腔壁装配整体的集成度,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中板,中板位于显示屏和后盖之间,边框围设在中板上,第一音腔壁与中板固定,将第一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等固定在中板上,中板具有相对较大的强度,有利于提升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整体的装配可靠性。
中板上开设有避让槽,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全部容纳于避让槽内。能够更好的减小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及中板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电子设备更加的减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中板,中板位于显示屏和后盖之间,边框围设在中板上,第一音腔壁与中板固定,利于提升第一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的装配可靠性。
部分中板位于第一周侧壁背向第一底壁的一侧,部分中板、第一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围成第二音腔。通过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件中板作为围成第二音腔的部分音腔壁,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模组相比,可以省去增设的音腔下壁,进一步减小扬声器模组整体的厚度尺寸,更好的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而且仅增加设置第一音腔壁就可以在电子设备内形成两个音腔,结构设计更为简单,更利于加工及装配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板上开设有避让槽,至少第一周侧壁背离第一底壁的一端位于避让槽内,避让槽为盲槽,避让槽的槽壁、第一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围成第二音腔。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及中板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中板,中板位于显示屏和后盖之间,边框围设在中板上,第一音腔壁与中板固定,利于提升第一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的装配可靠性。
中板上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为通槽,第一音腔壁和扬声器单元共同在第一方向上覆盖避让槽,第一音腔壁、扬声器单元、避让槽侧壁及显示屏围成第二音腔。利用了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件显示屏作为围成第二音腔的部分音腔壁,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模组相比,在第二音腔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省去中板的壁厚尺寸以及增设的音腔下壁的壁厚,更加明显的削减扬声器模组的堆叠结构层数,更进一步的减小了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尺寸,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超薄设计。而且仅需要增加设置第一音腔壁就可以在电子设备内形成两个音腔,结构设计更为简单,便于加工及装配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周侧壁完全覆盖避让槽的侧壁内侧,第一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及显示屏围成第二音腔,减小围成第二音腔所需的侧壁面,利于更好的实现第二音腔的密封。而且,第一周侧壁覆盖避让槽的内壁,也能够减小第一音腔壁及中板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全部容纳于避让槽内,更好的减小第一音腔壁、扬声器单元及中板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超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环形的密封件,密封件位于后盖和第一底壁之间,且密封件环绕设置在第一装配通槽的周向外侧。密封件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保证第一装配通槽侧壁、后盖和扬声器单元共同围成的第一音腔的密封性,保证出音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底壁面向后盖的一面上开设有装配槽,密封件固定在装配槽内,以便于实现密封件的装配固定,且装配槽开设在第一底壁上,不会影响后盖的强度及美观性,利于保证整个电子设备的强度和美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周侧壁背向第一底壁的一端端面上具有环形的第一凸起部和环形的第一抵接区域,第一抵接区域环绕设置在第一凸起部的周向内侧。第二音腔壁固定在第一凸起部内,且第二音腔壁面向第一底壁的一面抵接在第一抵接区域上。第一抵接区域与第二音腔壁的抵接可以实现对第二音腔壁的限位,使第二音腔壁无法发生厚度z方向上的位移,位于第二音腔壁周向外侧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也可以实现对第二音腔壁的限位,使第二音腔壁无法在宽度x-长度y平面内发生位移,使第一音腔壁和第二音腔壁能够稳定的配合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单元包括扬声器内核和支撑件,扬声器内核固定于支撑件面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且扬声器内核面向第一装配通槽的一面上具有振膜,扬声器内核背向第一底壁的一端穿设在支撑件上。支撑件可以用于实现对整个扬声器内核的支撑与固定,利于提升扬声器内核的装配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出音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内核面向第一装配通槽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抵接区域,第二抵接区域环绕设置在振膜的周向外侧,第一装配通槽的内侧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一抵接部,扬声器内核通过第二抵接区域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上面向第二音腔壁的一面。第一抵接部和扬声器内核的抵接配合,可以实现对扬声器单元沿厚度z方向上的定位,保证扬声器单元与后盖之间保有预设的间距,从而形成第一音腔,便于实现对第一音腔体积大小等的把控,也有利于对扬声器单元实现装配定位,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二周侧壁,第二周侧壁围设在第二底壁上面向第一底壁的一侧。
第二底壁面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第二底壁背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形成与凹槽结构对应的凸起结构,扬声器内核背向第一底壁的一端位于凹槽结构内,凸起结构穿设在第二装配通槽上。凹槽结构及凸起结构的设置,能够便于支撑件与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实现装配,也利于扬声器单元整体的高集成度分布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底壁背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具有第三抵接区域,第三抵接区域环绕设置在凸起结构的周向外侧,第三抵接区域抵接在第二音腔壁面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通过第三抵接区域和第二音腔壁的抵接,可以实现对支撑件及扬声器单元的定位,使支撑件无法产生沿厚度z方向上背离第一底壁的位移,使支撑件及扬声器单元稳定的与第二音腔壁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底壁面向第二音腔壁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的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环绕设置在第一装配通槽的周向外侧,第二抵接部背向第一底壁的一面上具有环形的第二凸起部和第四抵接区域,第四抵接区域环绕设置在第二凸起部的周向外侧,第二凸起部固定在第二周侧壁的内侧,且第二周侧壁背向第二底壁的一端抵接在第四抵接区域上。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周侧壁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撑件的限位,使支撑件及扬声器单元无法在x-y平面内移动,第四抵接区域和第二周侧壁的抵接也可以实现对支撑件的限位,使支撑件及扬声器单元无法产生沿厚度z方向面向第一底壁的位移,使支撑件和第二音腔壁更加稳定的固定装配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避让槽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三抵接部,第一周侧壁的外壁面上具有凸起的第四抵接部,第四抵接部抵接在第三抵接部面向后盖的一面上。通过第四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可以对第一音腔壁实现限位,便于在装配时实现第一音腔壁的定位与固定,使其稳固的装配固定在中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嵌设在后盖上。加强件能够增加后盖的强度,提升第一音腔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扬声器模组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沿A-A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装配结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中框;
11-边框; 111-出音口;
12-中板; 121-避让槽; 1211-第三抵接部;
20-显示屏;
30-后盖;
40-扬声器模组;40a-第一音腔;40b-第二音腔;
41-第一音腔壁;
411-第一底壁;4111-第一装配通槽;4112-装配槽;4113-第一抵接部;4114-第二抵接部;4115-第二凸起部;4116-第四抵接区域;
412-第一周侧壁;4121-出音通孔;4122-第一凸起部;4123-第一抵接区域;4124-第四抵接部;42-第二音腔壁;421-第二装配通槽;
402-扬声器单元;
43-扬声器内核;
431-振膜;432-第二抵接区域;
44-支撑件;
441-第二底壁;4411-凹槽结构;4412-凸起结构;4413-第三抵接区域;
442-第二周侧壁;443-避让通口;
50、6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笔记本电脑、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如VR眼镜、VR头盔等)、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如AR眼镜、AR头盔等)、车载设备等可实现音频播放的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以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即如图中的z方向,以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图中的x方向,以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图中的y方向。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边框11和显示屏20,显示屏20可以固定在边框11沿厚度z方向的一侧上,显示屏2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像、视频等的显示播放等,显示屏2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结构件,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20形成显示面,该显示面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正面。
结合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后盖30,后盖30可以固定在边框11沿厚度z方向的另一侧上,后盖3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结构件,后盖30背向显示屏20的一面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观面,以后盖30背向显示屏20的一面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背面。
也就是说后盖30和显示屏20分别固定在边框11上沿厚度z方向相对的两侧,显示屏20、后盖30和边框11可以共同围成容置腔,电子设备100增设的其他结构部件也可以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以满足电子设备100的功能需求。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例如,为实现电子设备100的音频等声音播放功能,参见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扬声器模组40,该扬声器模组40可以固定在该容置腔内,在边框11上还可以开设有出音口111,扬声器模组40通过出音口111与外部环境连通,扬声器模组40用于将电子设备100中的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而发出声音,声音经过该出音口111传输至外部环境而实现播放。
其中,继续参见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中板12,中板12可以为板状结构件,中板12可以位于显示屏20和后盖30之间,边框11可以围设在中板12上,边框11和中板12可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中框10,中框1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主要承载结构件,电子设备100的各结构器件可以与中框10固定装配,例如,扬声器模组400可以设置在中框10的中板12上。
中板12和边框11可以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化结构件,例如,中板12可以通过注塑等工艺形成在边框11内,从而与边框11形成一体化结构的中框10,利于提升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强度。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中板12和边框11也可以分体成型,使边框11围设固定在中板12上形成电子设备100的中框10。
可以理解的是,出音口111位于边框11上,也就是说,出音口111位于整个电子设备100的周向侧面(电子设备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上,与将出音口111置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或背面)上相比,保证出音效果的条件下,能够避免出音口111占用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利于满足大屏显示的需求。
其中,扬声器模组40可以位于中板12上靠近边框11的一侧,例如,参见图3所示,以边框11沿长度y方向上的一侧为顶端侧11a,扬声器模组40可以位于中板12上并邻近该顶端侧11a设置,在该边框11的顶端侧11a上开设有出音口111,以便于实现扬声器模组40与出音口111之间的连通,而且也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结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结构部件,或者拆分某些结构部件,或者不同的结构部件布置。例如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传感器、电路板、存储器、电池、闪光灯等结构部件。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扬声器模组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剖面为电子设备在扬声器模组处沿厚度z方向形成的。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中的扬声器模组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参见图4所示,通常扬声器模组包括有音腔盒400和扬声器内核440,音腔盒400可以作为整个扬声器模组的支撑结构件,音腔盒400可以包括有音腔上壁420、音腔侧壁410和音腔下壁430,音腔上壁420和音腔下壁430分别位于音腔侧壁沿厚度z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音腔上壁420、音腔侧壁410和音腔下壁430围成封闭的腔室。扬声器内核440置于该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分隔为前音腔400b和后音腔400a,扬声器内核440面向前音腔400b的一侧具有振膜450,振膜450振动使前音腔400b内气体发生波动而发声。
在音腔侧壁410上开设有出音通孔460,出音通孔460与前音腔400b连通,出音通孔460还与边框上的出音口连通,声音从前音腔400b、出音通孔460、出音口传出,从而实现声音的播放。其中,前音腔400b主要影响扬声器内核440的高频出音效果,后音腔400a主要影响扬声器内核440的低频出音效果,以提升整个扬声器模组的出音效果。
为实现音腔盒400在电子设备中的固定,继续参见图4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防模印麦拉层900和热熔胶层700,音腔上壁420和后盖200之间层叠有热熔胶层700和麦拉层900,麦拉层900位于热熔胶层700和后盖200之间,通过麦拉层900和热熔胶层700实现音腔上壁420与后盖200之间的固定。
在音腔下壁430与中框500之间、中框500与显示屏300之间也可以分别具有热熔胶层600,以实现音腔下壁430与中框500、中框500与显示屏300之间的固定。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沿厚度z方向上,显示屏300、中框500、音腔下壁430、扬声器内核440、音腔上壁420、热熔胶层700、麦拉层900及后盖200依次堆叠,在厚度方向上的层叠层数较多且较为复杂,也就使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在电子设备沿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较大,使整个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减薄化,难以适配日趋轻薄化的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
而且音腔盒400的音腔上壁420、音腔下壁430与中框500、显示屏300等之间的堆叠复杂,组装工艺繁琐。此外堆叠组装公差累积影响明显,也会导致整个扬声器模组的厚度较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至少使用电子设备的后盖围成第一音腔,可以省去音腔上壁,从而达到精简扬声器模组叠层结构的目的,减小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整个电子设备的厚度尺寸,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减薄设计。此外扬声器模组叠层结构的简化也能够简化电子设备及扬声器模组的组装,利于提升组装效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沿A-A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扬声器模组40可以包括有第一音腔壁41和扬声器单元402,扬声器单元402可以包括有振膜431,扬声器单元402可以利用振膜431的振动而发声。
第一音腔壁41可以位于后盖30、显示屏20及边框11围成的容置腔内,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装配固定,从而将扬声器单元402也固定在该容置腔内,振膜431可以位于扬声器单元402面向后盖30的一面上。
示例性的,第一音腔壁41可以与中板12固定,从而将扬声器单元402及整个扬声器模组40固定在中板12上,中板12具有相对较大的强度,有利于提升扬声器模组40的装配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一音腔壁41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4111,扬声器单元402位于第一装配通槽4111背向后盖30的一侧,结合图6所示,扬声器单元402在厚度z方向上可以完全覆盖第一装配通槽4111,振膜431可以位于扬声器单元402面向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一面上。
结合图6和图7所示,这样扬声器单元402、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侧壁以及后盖30就能够围成第一音腔40a,在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出音通孔4121,第一音腔40a可以与出音通孔4121连通,出音通孔4121可以与出音口111连通。扬声器单元402的振膜431振动发声,声音可以通过第一音腔40a、出音通孔4121及出音口111传播至电子设备外部,实现声音的播放功能。也就是说,第一音腔40a是由扬声器单元402、第一音腔壁41上的第一装配通槽4111侧壁及后盖30围成,使用电子设备的外观结构件后盖30围成第一音腔40a,与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相比,省去了增设的音腔上壁,减小了扬声器模组整体结构在厚度方向上堆叠层数,从而减小扬声器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占用空间,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需求。而且精简了扬声器模组叠层结构的复杂度,便于实现电子设备的组装,提升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整体的组装效率。
其中,为保证第一音腔40a的可靠性,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加强件,加强件可以嵌设在后盖30上,加强件能够增加后盖30的强度,也即增加围成第一音腔40a的音腔壁强度,提升第一音腔40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件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的板状结构件,例如,加强件可以是钢片结构件。
继续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扬声器模组40还包括第二音腔40b,第二音腔40b位于第一音腔壁41与显示屏20之间,也即第二音腔40b可以位于第一音腔壁41沿厚度z方向面向后盖30的一侧,至少该第一音腔壁41用于围成第二音腔40b。
具体的,第二音腔40b可以由第一音腔壁41与增设的其他结构件的壁面围成。或者,第二音腔40b也可以由第一音腔壁41与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件,如中框10、显示屏20等围成。
其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音腔壁41可以包括有第一底壁411和第一周侧壁412,第一周侧壁412围设在第一底壁411上背向后盖30的一侧,第一底壁411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4111,而出音通孔4121可以延伸至第一周侧壁412上。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而且第一音腔壁41的第一周侧壁412和第一底壁411能够围成腔室空间,也可以便于第一音腔壁41与其他结构件围成第二音腔40b。扬声器单元402可以固定在第一底壁411背向后盖30的一侧,扬声器单元402也可以置于该腔室空间内。
为保证第一音腔40a的密封性,参见图6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环形的密封件50,密封件50位于第一底壁411和后盖30之间(结合图5所示),密封件50环绕设置在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周向外侧,密封件50起到密封作用,保证第一装配通槽4111侧壁、后盖30和扬声器单元402共同围成的第一音腔40a的密封性,保证出音效果。
其中,密封件50可以固定在后盖30上,或者,密封件50也可以固定在第一底壁411上,示例性的,在第一底壁411面向后盖30的一面上可以开设有环形的装配槽4112(参见图5所示),密封件50可以固定在装配槽4112内,以便于实现密封件50的装配固定,且装配槽4112开设在第一底壁411上,不会影响后盖30的强度及美观性,利于保证整个电子设备的强度和美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参见图6所示,扬声器模组还可以包括有第二音腔壁42,第二音腔壁42可以与第一音腔壁41装配固定,且第二音腔壁42位于第一周侧壁412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端上。
结合图7所示,这样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及扬声器单元402的部分外侧壁就能够共同围成第二音腔40b,通过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形成的第二音腔40b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通过调整第一音腔壁和第二音腔壁的结构分布等可以便于实现对第二音腔40b的调整,也就便于实现对低频出音部分效果的调整,在保证扬声器模组具有较小的厚度的条件下,利于提升出音效果。
其中,继续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音腔壁42上可以开设有第二装配通槽421,扬声器单元402可以穿设在第二装配通槽421上,具体的,扬声器单元402背向后盖30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二装配通槽421设置,能够提升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二音腔壁42装配整体的集成度,从而利于减小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及扬声器单元40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需求。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参见图8所示,扬声器单元402整体可以位于第二音腔壁42面向后盖30的一侧,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二音腔壁42之间在厚度z方向上保有一定的间距,扬声器单元402、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也能够围成第二音腔40b。
也就是说,在本示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音腔40a由第一音腔壁41、第一装配槽4112的侧壁及扬声器单元402共同围成,第二音腔40b由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围成,与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相比能够省去增设的音腔上壁,减小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尺寸及占用空间,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
其中,第一音腔40a、第二音腔40b由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后盖30及第二扬声器单元402形成,整个扬声器模组可以位于中板12与后盖30之间。
为更好的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参见图8所示,在中板12上还可以开设有避让槽121,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及扬声器单元40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可以容纳在该避让槽121内,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示例中,该避让槽121可以为通槽,也即避让槽121可以在厚度z方向上贯穿中板12,或者,该避让槽121也可以为盲槽。
可以仅使部分的第一音腔壁41容纳于该避让槽121内,或者,也可以仅使部分的第二音腔壁42容纳于该避让槽121内,或者,也可以仅使部分的扬声器单元402容纳于避让槽121内。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使上述三者中的任意两者位于避让槽121内,例如,可以使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的部分容纳于避让槽121内,或者,是第一音腔壁41和扬声器单元402的部分通纳于该避让槽121内。
或者,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使上述三者的部分均位于避让槽121内,例如,参见图8所示,中板12上的避让槽121可以为盲槽,第一音腔壁41的部分、第二音腔壁42的部分及扬声器单元402的部分容纳于避让槽121内。减小电子设备厚度的条件下,能够保证中板12的强度,使电子设备具有更好的强度。
或者,也可以使上述三者全部均位于避让槽121内,例如,中板12上的避让槽121可以为通槽(参照图6和图7所示),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及扬声器单元402整体容纳在该避让槽121内,能够更好的减小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电子设备具有更小的厚度。
以下结合附图示例说明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之间的配合固定方式。
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第二音腔壁及扬声器单元装配结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为实现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的装配固定,参见图9所示,在第一音腔壁41的第一周侧壁412上形成有第一凸起部4122和第一抵接区域4123,第一凸起部4122和第一抵接区域4123位于第一周侧壁412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端端面上。其中,第一凸起部4122可以为在第一周侧壁412背向第一底壁411一端端面上形成的环形的凸起结构,第一抵接区域4123可以为该端面上位于第一凸起部4122内侧的环形区域,第一抵接区域4123环绕设置在第一凸起部4122的周向内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形可以为连续环形,或者,环形也可以为非连续环形,如以第一凸起部4122为例,第一凸起部4122可以为连续的环形凸起结构,或者,第一凸起部4122可以由多个凸起结构组成,多个凸起结构可以沿第一周侧壁41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间隔的凸起结构组成非连续环形的第一凸起部,相应的可以推导至第一抵接区域4123,或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其他环形的结构件。
结合图10所示,第二音腔壁42可以固定在环形的第一凸起部4122内,且第二音腔壁42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抵接在第一抵接区域4123上,第一抵接区域4123与第二音腔壁42的抵接可以实现对第二音腔壁42的限位,使第二音腔壁42无法发生厚度z方向上的位移,位于第二音腔壁42周向外侧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4115也可以实现对第二音腔壁42的限位,使第二音腔壁42无法在宽度x-长度y平面内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能够稳定的配合固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部4122与第二音腔壁42的周侧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例如,第二音腔壁42的外周尺寸略大于环形的第一凸起部4122的内周尺寸,使两者能够实现过盈配合,从而使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固定。
或者,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也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固定件连接等方式固定装配在一起,例如,在第一抵接区域4123和第二音腔40b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之间可以具有粘接层,使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
为实现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的装配固定,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扬声器单元402可以包括有扬声器内核43和支撑件44,扬声器内核43固定在支撑件44上,扬声器内核43可以包括振膜431,振膜431位于扬声器内核43面向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一面上,第一装配通槽4111在厚度z方向上可以完全覆盖振膜43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扬声器内核43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结构件,以完善其功能,例如,扬声器内核43还可以包括有驱动结构(图中未示出),驱动结构可以与振膜431配合,从而实现对振膜431的振动驱动。扬声器内核43还可以包括有电路板,扬声器内核43可以通电路板与电子设备的控制单元实现连接,以实现电子设备与扬声器模组之间的电性连接。
支撑件44可以用于实现对整个扬声器内核43的支撑与固定,示例性的,支撑件44可以与第一音腔壁41固定,从而通过支撑件44可以将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实现固定装配。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支撑件44也可以与第二音腔壁42固定,或者,支撑件44也可以与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分别固定配合。在本示例中,以支撑件44分别与第一音腔壁41和第二音腔壁42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扬声器内核43可以固定在支撑件44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其中,在支撑件44上可以开设有避让通口443,扬声器内核43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端可以通过该避让通口穿设在支撑件44上,利于提升整个扬声器单元402的集成度,有助于减小扬声器单元402在厚度z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其中,扬声器内核43和支撑件44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固定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装配。
参见图9所示,在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内侧壁上可以具有第一抵接部4113,第一抵接部4113可以为第一装配通槽4111内侧壁上凸起形成的环形结构,结合图10所示,在扬声器内核43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抵接区域432,第二抵接区域432可以为扬声器内核43面向第一底壁411一面上的部分环形区域,第二抵接区域432可以环绕设置在振膜431的周向外侧。
参见图10所示,扬声器内核43可以通过第二抵接区域432抵接在第一抵接部4113上面向第二音腔壁42的一面,第一抵接部4113和扬声器内核43的抵接配合,可以实现对扬声器单元402沿厚度z方向上的定位,保证扬声器单元402与后盖30之间保有预设的间距,从而形成第一音腔40a,便于实现对第一音腔40a体积大小等的把控,也有利于对扬声器单元402实现装配定位,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为实现对支撑件44及扬声器单元402的装配,继续参见图10所示,支撑件44可以包括第二底壁441和第二周侧壁442,第二周侧壁442可以围设在第二底壁441上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侧,在第二底壁441上形成有避让通口443。
在第二底壁441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还可以凹陷形成凹槽结构4411,由于凹陷形成凹槽结构4411,则在第二底壁441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就会形成对应的凸起结构4412,扬声器内核43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端就位于该凹槽结构4411内,而第二底壁441上的凸起结构4412可以穿设在第二音腔壁42的第二装配通槽421上。凹槽结构4411及凸起结构4412的设置,能够便于支撑件44与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实现装配,也利于扬声器单元402整体的高集成度分布实现。
继续参见图10所示,在第二底壁441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还可以具有第三抵接区域4413,第三抵接区域4413可以为第二底壁441背向第一底壁411一面上具有的环形区域,该环形的第三抵接区域4413环绕设置在凸起结构4412的周向外侧,第二底壁441上的第三抵接区域4413可以抵接在第二音腔壁42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通过第三抵接区域4413和第二音腔壁42的抵接,能够实现对支撑件44的限位,使支撑件44无法产生沿厚度z方向上背离第一底壁411的位移,从而能够实现对支撑件44及扬声器单元402的限位固定。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音腔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为进一步固定支撑件44及扬声器单元402,参见图11所示,在第一底壁411面向第二音腔壁42的一面上可以具有第二抵接部4114,第二抵接部4114可以是第一底壁411在该面上形成的环形的凸起结构,第二抵接部4114环绕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周向设置。
在第二抵接部4114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凸起部4115,第二凸起部4115可以是第二抵接部4114在该面上形成的环形的凸起结构,在该面上还可以具有第四抵接区域4116,第四抵接区域4116可以为该面上环绕第二凸起部4115周向外侧设置的部分环形区域。
结合图12所示,第一音腔壁41上的第二凸起部4115可以固定在第二周侧壁442的内侧,且第二周侧壁442背向第二底壁441的一端可以抵接在第四抵接区域4116上,第二凸起部4115和第二周侧壁442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撑件44的限位,使支撑件44及扬声器单元402无法在x-y平面内移动,第四抵接区域4116和第二周侧壁442的抵接也可以实现对支撑件44的限位,使支撑件44及扬声器单元402无法产生沿厚度z方向面向第一底壁411的位移,从而使支撑件44、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第二音腔壁42稳定的装配在一起。
为实现第一音腔壁41与中板12的固定,继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一周侧壁412的外壁面上具有第四抵接部4124,第四抵接部4124可以是在该外壁面上形成的凸起结构。在中板12的避让槽121的内壁上可以具有第三抵接部1211(参照图5所示),第三抵接部1211也可以是在避让槽121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起结构。第一音腔壁41装配至中板12上时,可以使第一音腔壁41上的第四抵接部4124和中板12上的第三抵接部1211抵接配合,第四抵接部4124抵接在第三抵接部1211面向后盖30的一面上(参照图6所示),第四抵接部4124和第三抵接部1211可以对第一音腔壁41实现限位,便于装配时实现第一音腔壁41和扬声器单元402的定位与固定,使其稳固的装配在中板12上。
其中,第一音腔壁41和中板1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固定件连接、卡接连接等方式实现装配固定。例如,在第四抵接部4124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装配孔,在第三抵接部1211上可以开设有第二装配孔,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可以抵接固定在第四抵接部4124面向后盖30的一面上,固定件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一装配孔并与第二装配孔固定配合,如固定件的另一端上具有外螺纹,第二装配孔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固定,从而将第一音腔壁41固定在中板12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二音腔40b可以由第一音腔壁41与中板12围成。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部分中板12可以位于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与显示屏20之间,也就是说,部分中板12位于第一周侧壁412背向第一底壁411的一侧,部分中板12、第一音腔壁41及扬声器单元402共同围成了第二音腔40b,通过利用电子设备原本的中板12作为围成第二音腔40b的部分音腔壁,与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相比,可以省去增设的音腔下壁,进一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尺寸,更好的满足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而且仅增加设置第一音腔壁就可以在电子设备内形成两个音腔,结构设计更为简单,便于加工及装配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周侧壁412与中板1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环绕第一周侧壁412设置,以保证第二音腔40b的密封性。
该密封件可以是胶层,如通过点胶等方式在第一周侧壁412和中板12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件,在实现密封的同时也能够起到粘接固定中板12和第一音腔壁41的作用,保证密封性并便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装配固定。
在中板12上也可以开设有避让槽121,该避让槽121为盲槽,至少第一周侧壁412背离第一底壁411的一端可以位于该避让槽121内,则该避让槽121的槽壁、第一音腔壁41及扬声器单元402围成了第二音腔40b。
其中,第一音腔壁41的部分(如部分的第一周侧壁412)可以容纳于该避让槽121内,扬声器单元402的部分也可以容纳于该避让槽121内(参见图13所示),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
或者,参见图14所示,可以使第一音腔壁41和扬声器单元402均完全容纳于该避让槽121内,更好的减小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超薄。
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以及第一音腔壁41与中板12之间的装配方式可参见前文,在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或者,在又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二音腔40b可以由显示屏20和第一音腔壁41围成。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5所示,中板12上开设的避让槽121为通槽,也即避让槽121在厚度z方向上可以贯穿中板12,第一音腔壁41和扬声器单元402共同在厚度z方向上覆盖该避让槽121,这样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避让槽121侧壁及显示屏20就共同围成了第二音腔40b,利用了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显示屏20作为围成第二音腔40b的部分音腔壁,与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相比,在第二音腔40b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省去中板12的壁厚尺寸、增设的音腔下壁及音腔下壁的壁厚尺寸,明显削减堆叠层数,更进一步的减小了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尺寸,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超薄设计。而且仅增加设置第一音腔壁就可以在电子设备内形成两个音腔,结构设计更为简单,便于加工及装配实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在出音口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音腔壁41的第一周侧壁412可以位于避让槽121内,示例性的,参见图16所示,第一周侧壁412可以完全覆盖避让槽121的内侧壁,则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及显示屏20共同围成了第二音腔40b,减小围成第二音腔40b所需的侧壁面,利于更好的实现第二音腔40b的密封。而且,第一周侧壁412覆盖避让槽121的内壁,也能够减小第一音腔壁41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更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
其中,参见图16所示,可以使第一音腔壁41的部分容纳在避让槽121内,扬声器单元402的部分容纳在避让槽121内,利于减小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
或者,也可以使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全部容纳在避让槽121内(参照图15所示),更好的减小第一音腔壁41、扬声器单元402及中板12装配整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实现电子设备的极致超薄。
扬声器单元402与第一音腔壁41、以及第一音腔壁41与中板12之间的装配方式可参见前文,在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6所示,为保证第二音腔40b的密封性,在中板12与显示屏2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60,该密封件60可以环绕设置在避让槽121的周向外侧。
其中,该密封件60也可以是胶层,例如通过点胶等方式在中板12和显示屏20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件,实现密封的同时起到粘接固定中板12和显示屏20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1)、后盖(30)和显示屏(20),所述后盖(30)和所述显示屏(20)分别固定在所述边框(11)上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边框(11)、所述后盖(30)和所述显示屏(20)围成容置腔,所述边框(11)上开设有出音口(111);
还包括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音腔壁(41)、第一音腔(40a)和扬声器单元(402),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上开设有第一装配通槽(411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固定在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上背向所述后盖(30)的一侧,且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侧壁、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及所述后盖(30)围成所述第一音腔(40a),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音通孔(4121),所述出音通孔(4121)、所述第一音腔(40a)及所述出音口(111)相连通;
还包括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音腔(40b),所述第二音腔(40b)位于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与显示屏(20)之间,至少所述第一音腔壁(41)用于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壁(41)包括第一底壁(411)和第一周侧壁(412),所述第一周侧壁(412)围设在所述第一底壁(411)上背向所述后盖(30)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壁(411)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与所述第一底壁(411)固定,所述出音通孔(4121)延伸至所述第一周侧壁(4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音腔壁(42),所述第二音腔壁(42)盖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周侧壁(412)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音腔壁(42)、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及所述第一音腔壁(41)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腔壁(42)上开设有第二装配通槽(42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穿设在所述第二装配通槽(4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中板(12),所述中板(12)位于所述显示屏(20)和所述后盖(30)之间,所述边框(11)围设在所述中板(12)上,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与所述中板(12)固定;
所述中板(12)上开设有避让槽(112),所述第一音腔壁(41)、所述第二音腔壁(42)、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全部容纳于所述避让槽(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中板(12),所述中板(12)位于所述显示屏(20)和所述后盖(30)之间,所述边框(11)围设在所述中板(12)上,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与所述中板(12)固定;
部分所述中板(12)位于所述第一周侧壁(412)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侧,部分所述中板(12)、所述第一音腔壁(41)及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2)上开设有避让槽(112),至少所述第一周侧壁(412)背离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端位于所述避让槽(112)内;
所述避让槽(112)为盲槽,所述避让槽(112)的槽壁、所述第一音腔壁(41)及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中板(12),所述中板(12)位于所述显示屏(20)和所述后盖(30)之间,所述边框(11)围设在所述中板(12)上,所述第一音腔壁(41)与所述中板(12)固定;
所述中板(12)上开设有避让槽(112),所述避让槽(112)为通槽,所述第一音腔壁(41)和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共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覆盖所述避让槽(112),所述第一音腔壁(4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所述避让槽(112)侧壁及所述显示屏(20)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侧壁(412)完全覆盖所述避让槽(112)的侧壁内侧,所述第一音腔壁(4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及所述显示屏(20)围成所述第二音腔(40b)。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壁(41)、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全部容纳于所述避让槽(11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的密封件(50),所述密封件(50)位于所述后盖(30)和所述第一底壁(411)之间,且所述密封件(50)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周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411)面向所述后盖(30)的一面上开设有装配槽(4112),所述密封件(50)固定在所述装配槽(4112)内。
13.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侧壁(412)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端端面上具有环形的第一凸起部(4122)和环形的第一抵接区域(4123),所述第一抵接区域(4123)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4122)的周向内侧;
所述第二音腔壁(42)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部(4122)内,且所述第二音腔壁(42)面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区域(4123)上。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402)包括扬声器内核(43)和支撑件(44),所述扬声器内核(43)固定于所述支撑件(44)面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且所述扬声器内核(43)面向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一面上具有振膜(431),所述扬声器内核(43)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支撑件(44)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内核(43)面向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抵接区域(432),所述第二抵接区域(432)环绕设置在所述振膜(431)的周向外侧;
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的内侧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一抵接部(4113),所述扬声器内核(43)通过所述第二抵接区域(432)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部(4113)上面向所述第二音腔壁(42)的一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4)包括第二底壁(441)和第二周侧壁(442),所述第二周侧壁(442)围设在所述第二底壁(441)上面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侧;
所述第二底壁(441)面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凹陷形成凹槽结构(4411),所述第二底壁(441)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形成与所述凹槽结构(4411)对应的凸起结构(4412),所述扬声器内核(43)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结构(4411)内,所述凸起结构(4412)穿设在所述第二装配通槽(42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441)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具有第三抵接区域(4413),所述第三抵接区域(4413)环绕设置在所述凸起结构(4412)的周向外侧;
所述第三抵接区域(4413)抵接在所述第二音腔壁(42)面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411)面向所述第二音腔壁(42)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的第二抵接部(4114),所述第二抵接部(4114)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通槽(4111)周向外侧;
所述第二抵接部(4114)背向所述第一底壁(411)的一面上具有环形的第二凸起部(4115)和第四抵接区域(4116),所述第四抵接区域(4116)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部(4115)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二凸起部(4115)固定在所述第二周侧壁(442)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周侧壁(442)背向所述第二底壁(44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四抵接区域(4116)上。
19.根据权利要求5、7-10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112)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三抵接部(1211),所述第一周侧壁(412)的外壁面上具有凸起的第四抵接部(4124),所述第四抵接部(4124)抵接在所述第三抵接部(1211)面向所述后盖(30)的一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嵌设在所述后盖(30)上。
CN202322101221.5U 2023-08-04 2023-08-04 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554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1221.5U CN220554029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1221.5U CN220554029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4029U true CN220554029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1221.5U Active CN220554029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4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CN108429831B (zh) 电子设备
JP201417455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JP5146286B2 (ja) 装置筐体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13923284B (zh) 电子设备
CN1134978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02243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4287594A1 (en) Terminal device
CN216673066U (zh) 电子设备
CN114338881A (zh) 终端设备
CN107197398B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94903B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554029U (zh) 电子设备
WO2019144712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3524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225746B (zh) 电子设备
CN11502243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7135540B (zh) 电子设备
CN22091529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165542A (zh) 出音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US20240229950A1 (en) Decorative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135540A (zh) 电子设备
CN217825219U (zh) 微型扬声器模组
WO2024041012A1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