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8028A -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8028A
CN113468028A CN202111030330.1A CN202111030330A CN113468028A CN 113468028 A CN113468028 A CN 113468028A CN 202111030330 A CN202111030330 A CN 202111030330A CN 113468028 A CN113468028 A CN 113468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onitoring
computing device
determining
monitor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03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8028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Bi R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Bir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Bir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03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8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8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8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8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802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493 priority patent/WO202303024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3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motherboard or an expansion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89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sensing the monitored data, e.g. interfaces, connectors, sensors, probes, agent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板卡以及对应于多个板卡的多个监测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其中,第一板卡为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

Description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地,计算设备可以由主机和连接至主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主机可以是指计算设备中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内存、主板、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等部分。通过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主机可以连接至多个外部设备。通常在计算机系统中连接有多张板卡,多张板卡上可以配置有一个或多个监测设备用于实现对电压、功率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主机中的设备管理软件需要将监测设备与板卡进行绑定以实现状态监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以用于实现对于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其中,计算设备包括多个板卡以及对应于多个板卡的多个监测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其中,第一板卡为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向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计算设备发送每个监测设备所测量到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将上报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使能信号用于控制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多个测量值包括多个电压测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将上报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设备标识符为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获取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以及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板卡和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向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计算设备识别到多个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板卡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板卡,板卡通过外设部件互连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监测设备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其中,计算设备包括主机、多个板卡以及对应于多个板卡的多个监测设备,主机至少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配置成执行以下步骤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其中,第一板卡为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向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计算设备发送每个监测设备所测量到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将上报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使能信号用于控制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多个测量值包括多个电压测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将上报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设备标识符为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获取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以及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板卡和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向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计算设备识别到多个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板卡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板卡,板卡通过外设部件互连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多个监测设备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能够根据向多个板卡中的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与由多个监测设备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对应性来实现对于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即确定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当前接收使能信号的第一板卡,从而在多个板卡与多个监测设备之间建立匹配关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应用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此外,如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板卡作为计算机外设的附加硬件设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板卡采用总线协议与计算机通信,以便于接收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命令等,并且向计算机发出反馈信息。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计算设备的主机例如可以通过外设部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总线连接多个板卡,这些板卡例如称为PCI板卡或者PCI-e板卡。在图1中,以多个板卡为多个PCI-e板卡作为示例。具体的,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3个PCI-e板卡,分别表示为PCI-e-1、PCI-e-2和PCI-e-3,并且PCI-e板卡通过PCI-e桥与主机进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主机还可以连接更多或更少个PCI-e板卡,在此不作限制。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主机连接至PCI-e板卡,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是PCI板卡,在此不作限制,为便于描述,将板卡描述为PCI-e板卡,但是可以理解的是,PCI-e板卡可以类似地实施为PCI板卡。
PCI-e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接口,大部分主板产品上都配置有这种插槽。PCI-e插槽也是主板配置的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计算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配置有多个(诸如,5-6个)PCI-e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配置有2-3个PCI-e插槽。一般地,PCI-e板卡通过PCI-e插槽连接至主板,其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例如当板卡插入接口后,系统将自动地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PCI-e板卡例如可以实现为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
此外,每个PCI-e板卡可以只具有一个功能(Function),表示为Fun0。也可以具有最多8个功能,即实现为多功能设备(Multi-Fun)。不管PCI-e板卡拥有几个功能,其每一个功能都有唯一独立的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与之对应。
PCI-e总线中的每个功能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符与之对应。这个标识符可以称为总线、设备、功能(Bus,Device,Function,BDF),PCI-e的配置软件有能力识别整个PCI-e总线系统的拓扑逻辑,以及其中的每一条总线(Bus),每个设备(Device)和每一项功能(Function)。作为示例,在BDF中,总线占用8个比特,设备占用5个比特,功能占用3个比特。由此,主板上每个插槽上的PCI-e板卡可由BDF唯一标识。
一般地,板卡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监测设备用于实现对电压、功率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监测设备通常用于测量诸如板卡的性能、电压和温度等参数,由此,在本文中,监测设备也可以表示为PVT(Process, Voltage and Temperature)设备,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PCI-e板卡配置有一个监测设备,其中,监测设备示出为PVT-1、PVT-2和PVT-3。作为示例,监测设备可以实施为传感器,例如电压传感器等,用于测量电压参数。主机可以经由系统管理总线(System Management bus,SMbus)控制器来实现与PVT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PVT设备可以通过SMbus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输至主机。可以理解的是,一个PCI-e板卡还可以配置有多个PVT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PCI-e板卡与其配置的PVT设备之间可以由板卡中的固件程序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PCI-e板卡通过PCI-e总线与主机进行数据传输,PVT设备通过SMbus与主机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在使用过程中,主机中的设备管理软件(诸如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Management Controller,BMC))需要将监测设备与板卡进行绑定以实现状态监控。换句话说,主机需要了解到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哪块板卡。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通过硬件配置的方式来实现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例如,主机箱背板上,针对不同PCI-e插槽配置有不同的上下拉电阻。在将板卡插入PCI-e插槽后,由于硬件接触而产生电气连接,从而可以确定PVT设备的SMbus地址。同时,每个插槽上的PCI-e板卡具有BDF标识,由此可以建立板卡与PVT设备之间的关联,以实现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
然而,这种通过配置不同上下拉电阻的硬件设计方法需要硬件设计上的额外考虑,例如,针对不同的插槽配置不同的电阻值,此外,还依赖于板卡与插槽的电气连接,这使得主板可以支持的设备数目受到物理尺寸、PCI-e板卡制程等因素的限制。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以用于实现对于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能够根据向多个板卡中的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与由多个监测设备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对应性来实现对于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即确定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当前接收使能信号的第一板卡,从而在多个板卡与多个监测设备之间建立匹配关系。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绑定方式并不依赖于针对主板插槽的硬件设计,并且是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由此无需引入额外地硬件设计成本,能够基于监测设备本身的测量特性便利地实现板卡与监测设备的快速绑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例如如图1中示出的PCI-e-1、PCI-e-2和PCI-e-3以及PVT-1、PVT-2和PVT-3,通过执行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主机可以了解到PCI-e-1与PVT-1、PCI-e-2与PVT-2以及PCI-e-3与PVT-3之间的匹配关系。以下将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2所示,首先在步骤S101,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其中,第一板卡可以是计算设备的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板卡可以包括外设部件互连(PCI)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PCI-e)板卡,板卡通过PCI桥或者PCI-e桥与计算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例如与计算设备中的主机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多个板卡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PCI-e-1、PCI-e-2和PCI-e-3,第一板卡可以是以上三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作为示例,第一板卡可以是PCI-e-1,即,在步骤S101中,例如主机可以向PCI-e-1发送使能信号。此外,在按照以下步骤S102和S103确定与第一板卡(PCI-e-1)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主机还可以向PCI-e-2和PCI-e-3中的任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例如可以将PCI-e-2和PCI-e-3依次作为第一板卡,以逐个确定与该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针对不同板卡执行的步骤类似,以下以第一板卡为PCI-e-1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描述的方法可以类似地适用于其他板卡。使能信号可以是用于控制PCI-e-1进入某种特殊模式的控制信号,例如进入高性能模式,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将在下文进行描述。
接着,在步骤S102,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多个监测设备(PVT-1、PVT-2和PVT-3)可以通过系统管理总线(SMbus)控制器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例如主机可以向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多个监测设备各自地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计算设备发送所测量到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也就是说,在向PCI-e-1发送使能信号之后,由此指令PCI-e-1例如进入高性能模式,接着,主机可以向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以使得每个监测设备分别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作为示例,与使能信号为指令PCI-e-1进入高性能模式的控制信号相对应地,主机可以指令每个监测设备分别测量至少一个电压测量值,并诸如经由SMbus控制器接收每个监测设备分别测量的至少一个电压测量值。
最后,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3,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即步骤S103)可以包括:在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将上报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作为示例,接收到监测控制信号之后,PVT-1、PVT-2和PVT-3可以各自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例如表示为V1、V2和V3。接着,PVT-1、PVT-2和PVT-3可以将各自的测量值V1、V2和V3经由SMbus上报给主机。主机可以从V1、V2和V3中确定与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例如,匹配测量值可以是V1,由此,主机将上报该测量值V1的监测设备,即PVT-1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也就是说,由此主机可以确定监测设备PVT-1是配置用于监测板卡PCI-e-1的运行状态的设备,也即确定板卡PCI-e-1与监测设备PVT-1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作为示例,该使能信号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与该使能信号对应地,多个测量值可以是多个电压测量值。
具体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可以包括:在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以及将上报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作为示例,上述特殊性能模式可以是高性能模式,在板卡进入高性能模式之后,其电压值将增高。正是基于此特性,主机可以指令监测设备上报测量的电压值,然后基于电压值来确定与当前进入高性能模式的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由此,主机可以基于从多个监测设备获取到的多个电压测量值以及指示第一板卡进入高性能模式的使能信号来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以上基于用于控制第一板卡进入高性能模式的使能信号以及监测设备的电压值来确定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关联性可以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示例。
在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使能信号还可以实施为其他的控制信号,作为一个示例,该使能信号还可以指令第一板卡进入低性能模式,也就是说特殊性能模式为低性能模式,然后主机可以指令监测设备测量电压值,并可以将具有最低电压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作为另一示例,该使能信号还可以指令第一板卡进入高频率的运行模式,然后主机可以指令监测设备测量频率值,并将具有最高频率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在其他示例中,使能信号还可以实施为其他的形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理解的是,主机可以基于针对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来对应地指令监测设备测量相应的测量值,然后根据测量值来确定与第一板卡关联的监测设备。
由此,利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能够根据向多个板卡中的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与由多个监测设备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对应性来实现对于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即确定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当前接收使能信号的第一板卡,从而在多个板卡与多个监测设备之间建立匹配关系。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绑定方式并不依赖于针对主板插槽的硬件设计,并且是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由此无需引入额外地硬件设计成本,能够基于监测设备本身的测量特性便利地实现板卡与监测设备的快速绑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向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计算设备识别到多个板卡。通过此步骤,主机可以识别到连接的多个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设备标识符为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获取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
作为示例,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可以是由监测设备经由SMbus上报的唯一标识符(UDID),例如,根据SMbus协议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其要求每个监测设备各自提供其唯一识别码UDID,然后根据UDID来分配地址(例如,ADD_1)。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生成伪随机数的方式来产生该唯一识别码UDID。作为其他示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产生UDID,在此不作限制。第一板卡标识符例如可以是上文提到的板卡的BDF标识符,其可以唯一地表征板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例如,BDF_1)以及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例如,ADD_1),建立第一板卡和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也就是说,主机可以将第一板卡PCI-e-1与第一监测设备PVT-1相关联。在后续运行过程中,主机例如可以基于该映射表来确定由第一监测设备PVT-1上报的测量参数是与第一板卡PCI-e-1相对应的,并由此实现设备管理。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应用流程图,在图3的示例中,以使能信号为指令板卡进入高性能模式为具体示例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实现过程。
如图3所示,首先主机进行上电操作,例如通过上电复位电路来实现,其作用可以是保证在施加电源后,使得设备初始化至已知状态。接着,在步骤S301,主机可以向插入至PCI-e插槽的PCI-e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以使得各个板卡逐个地被主机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主机识别到多个板卡,由此识别到多个板卡的数目N。例如,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为板卡PCI-e-1、PCI-e-2和PCI-e-3,即,当前共连接N=3个板卡。此外,通过设备枚举,主机还可以获知各个板卡的标识符BDF,例如表示为BDF_1、BDF_2和BDF_3。
在步骤S302,向PVT设备分配地址。例如,主机可以根据各个PVT设备上报的UDID来分配该PVT设备的地址。例如,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共示出M=3个监测设备,表示为PVT-1、PVT-2和PVT-3,各个监测设备可以分别上报其标识符UDID_1、UDID_2和UDID_3,然后,主机可以基于标识符UDID_1、UDID_2和UDID_3来为监测设备分配地址,例如表示为ADD_1、ADD_2和ADD_3。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方法并不限制以上步骤S301和S302的执行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步骤S302再进行步骤S301,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3,主机可以向PCI-e-i板卡发送使能信号,其中,为便于理解,i表示当前板卡的顺序编号,在初始阶段,i可以等于1,也就是说从板卡PCI-e-1开始执行根据本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
在步骤S304,基于接收到的使能信号,板卡PCI-e-i将进入高性能模式。然后,在步骤S305,主机可以指令各个PVT设备测量电压值,并将所测量到的电压值V1-VM经由SMbus发送至主机,在图1所示的示例应用场景中,M=3,由此,主机将接收到电压值V1-V3。
在步骤S306,主机可以基于该使能信号来在电压测量值(即V1-V3)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假设为V1。由此,在步骤S307,可以将上报该最大电压测量值V1的PVT-1确定为与板卡PCI-e-1相关联。例如,可以基于第一板卡PCI-e-1的第一板卡标识符BDF_1以及与该第一板卡PCI-e-1相关联的监测设备PVT-1的设备地址ADD_1,建立第一板卡和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基于该映射表可以确定设备PVT-1是与板卡PCI-e-1相关联的,也就是说,由设备PVT-1监测板卡PCI-e-1的运行状态。
在步骤S308,判断i是否等于板卡的数目N,如果确定i等于N,则表示已经针对所有的板卡PCI-e-1至PCI-e-N进行了以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步骤,即可以结束执行设备管理方法。如果确定i不等于N,则进入步骤S309,使得i的值增加1(i=i+1),并返回执行步骤S303,也就是针对板卡PCI-e-2类似地执行步骤S303-S307,直至针对所有板卡执行完成管理步骤。
根据如图3所示的过程,可以使得主机能够根据向多个板卡中的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与由多个监测设备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对应性来实现对于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即确定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当前接收使能信号的第一板卡,从而在多个板卡与多个监测设备之间建立匹配关系。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绑定方式并不依赖于相关技术中针对主板插槽的硬件设计,由此无需引入额外地硬件设计成本,使得能够实现基于监测设备本身的测量特性便利地进行板卡与监测设备的快速绑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主机、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主机至少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于对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进行绑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板卡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板卡,板卡通过外设部件互连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多个监测设备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与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计算设备1000可以包括主机、多个板卡(示出为PCI-e-1、PCI-e-2和PCI-e-3)以及多个监测设备(示出为PVT-1、PVT-2和PVT-3),主机至少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MC)以及中央处理单元CPU。在图4中,主机通过PCI-e桥连接至PCI-e板卡,并且通过系统管理总线(SMbus)控制器连接至PVT设备。基板管理控制器例如可以提供介于系统管理软件以及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作为示例,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可以由BMC中的程序来执行。即,BMC通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的设备管理方法来实现对于多个板卡以及多个PVT设备之间的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中示出了主机通过PCI-e桥连接至PCI-e板卡,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是PCI板卡,在此不作限制,为便于描述,将板卡描述为PCI-e板卡,但是可以理解的是,PCI-e板卡可以类似地实施为PCI板卡。此外,尽管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3个PCI-e板卡,分别为PCI-e-1、PCI-e-2和PCI-e-3,可以理解的是,主机还可以连接更多或更少个PCI-e板卡,在此不作限制。类似地,尽管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3个PVT设备(示出为PVT-1、PVT-2和PVT-3)用于测量诸如板卡的性能、电压和温度等参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一个PCI-e板卡还可以配置有多个PVT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为了实现对于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配置成执行以下步骤: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其中,第一板卡为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向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计算设备发送每个监测设备所测量到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将上报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使能信号用于控制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多个测量值包括多个电压测量值。作为示例,特殊性能模式可以是高性能模式,或者作为其他示例,特殊性能模式也可以是低性能模式等其他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在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将上报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将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获取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设备标识符为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获取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在基于多个测量值与使能信号来在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以及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板卡和与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向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计算设备识别到多个板卡。
以上计算设备1000中的诸如BMC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以上结合图1-图3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设备、模块或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或者,也可以采用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本公开并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实现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装置,用于对主机的多个板卡以及多个监测设备进行绑定。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5所示,计算装置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0以及存储器202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存储器202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该计算机可读代码当由处理器2010运行时,可以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作为示例,处理器2010可以是指BMC所表示的电路结构,存储器2020可以是用于存储对应于由BMC所执行的步骤的程序指令。
计算装置2000中的处理器2010可以根据存储在存储器2020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动作和处理。具体地,计算装置200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处理能力。上述计算装置可以实现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计算机产品,并且其中的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各种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可以是X86架构或者是ARM架构等。
存储器2020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在被处理器2010执行时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存储器202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20上存储有指令,指令例如是计算机可读指令3010。当计算机可读指令3010由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执行参照以上附图描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作为示例,此处的处理器可以是指BMC所表示的电路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能够根据向多个板卡中的第一板卡发送的使能信号与由多个监测设备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对应性来实现对于板卡与监测设备之间的绑定,即确定哪个或哪些监测设备对应于当前接收使能信号的第一板卡,从而在多个板卡与多个监测设备之间建立匹配关系。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绑定方式并不依赖于针对主板插槽的硬件设计,并且是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由此无需引入额外地硬件设计成本,能够基于监测设备本身的测量特性便利地实现板卡与监测设备的快速绑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所披露的内容可以出现多种变型和改进。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各种设备或组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固件、或者三者中的一些或全部的组合实现。
本公开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的步骤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的进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的步骤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公开并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字典里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以上是对本公开的说明,而不应被认为是对其的限制。尽管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新颖教学和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因此,所有这些修改都意图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公开范围内。应当理解,上面是对本公开的说明,而不应被认为是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对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的修改意图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多个板卡以及对应于所述多个板卡的多个监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
获取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所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板卡为所述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所述计算设备发送每个监测设备所测量到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
在所述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所述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
将上报所述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
将所述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所述多个测量值包括多个电压测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
在所述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
将上报所述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
将所述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所述设备标识符为所述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
获取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以及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建立所述第一板卡和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与所述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所述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所述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所述计算设备识别到所述多个板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卡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板卡,所述板卡通过外设部件互连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总线与所述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监测设备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与所述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11.一种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设备包括主机、多个板卡以及对应于所述多个板卡的多个监测设备,所述主机至少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配置成执行以下步骤:
向第一板卡发送使能信号;
获取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以得到所述多个监测设备的多个测量值;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板卡为所述多个板卡中的任意一个板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
向所述多个监测设备发送监测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监测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的每个监测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并向所述计算设备发送每个监测设备所测量到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
在所述多个测量值中确定与所述使能信号对应的测量值以作为匹配测量值;
将上报所述匹配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
将所述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板卡进入特殊性能模式,所述多个测量值包括多个电压测量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包括:
在所述多个电压测量值中确定最大电压测量值;
将上报所述最大电压测量值的监测设备确定为第一监测设备;以及
将所述第一监测设备确定为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
获取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每个监测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并基于所述设备标识符为所述每个监测设备分别分配设备地址;以及
获取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
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
在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值与所述使能信号来在所述多个监测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板卡的第一板卡标识符以及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的设备地址,建立所述第一板卡和与所述第一板卡相关联的监测设备之间的映射表。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还配置成:
向与所述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发送枚举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枚举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与所述计算设备连接的板卡被所述计算设备逐个地进行设备枚举,以使得所述计算设备识别到所述多个板卡。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板卡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板卡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板卡,所述板卡通过外设部件互连总线或者外设部件互连高速总线与所述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所述多个监测设备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与所述计算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19.一种计算装置,包括:
处理器;和
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
2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
CN202111030330.1A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Active CN113468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0330.1A CN113468028B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PCT/CN2022/115493 WO2023030249A1 (zh) 2021-09-03 2022-08-29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0330.1A CN113468028B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8028A true CN113468028A (zh) 2021-10-01
CN113468028B CN113468028B (zh) 2021-12-24

Family

ID=7786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0330.1A Active CN113468028B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8028B (zh)
WO (1) WO20230302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49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883A (zh) * 2008-05-04 2008-10-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设备中设备板卡的集中调试系统及集中调试方法
WO2014148933A1 (en) * 2013-03-18 2014-09-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monitoring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structure
US20170177909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Nitin Sarangdh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pci device controller from masquerade attacks by malware
CN107104829A (zh) * 2017-04-18 2017-08-2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网络拓扑数据的物理设备匹配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506269A (zh) * 2017-08-24 2017-12-22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的usb自动化测试工具及方法
CN108490337A (zh) * 2018-03-14 2018-09-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490336A (zh) * 2018-03-14 2018-09-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51993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563538A (zh) * 2018-03-14 2018-09-2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471779A (zh) * 2018-11-21 2019-03-15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板卡状态监控方法、微控制单元、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209048A (zh) * 2019-12-30 2020-05-29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操作系统动态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306814A (zh) * 2020-11-13 2021-02-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卡温度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166A (zh) * 2005-03-28 2005-08-24 李谦 监控pci-x板卡的方法、装置和程序
CN103853678B (zh) * 2012-12-06 2016-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板卡管理装置及使用其的板卡管理系统和控制卡
CN113468028B (zh) * 2021-09-03 2021-12-24 北京壁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883A (zh) * 2008-05-04 2008-10-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设备中设备板卡的集中调试系统及集中调试方法
WO2014148933A1 (en) * 2013-03-18 2014-09-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monitoring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structure
US20170177909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Nitin Sarangdh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pci device controller from masquerade attacks by malware
CN107104829A (zh) * 2017-04-18 2017-08-2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网络拓扑数据的物理设备匹配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506269A (zh) * 2017-08-24 2017-12-22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的usb自动化测试工具及方法
CN108490337A (zh) * 2018-03-14 2018-09-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490336A (zh) * 2018-03-14 2018-09-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563538A (zh) * 2018-03-14 2018-09-2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51993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卡测试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471779A (zh) * 2018-11-21 2019-03-15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板卡状态监控方法、微控制单元、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209048A (zh) * 2019-12-30 2020-05-29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操作系统动态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306814A (zh) * 2020-11-13 2021-02-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卡温度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姬希娜等: "基于PCI板卡的PLC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测控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49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8028B (zh) 2021-12-24
WO2023030249A1 (zh)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5599B2 (en) Embedded bus emulation
US8176207B2 (en) System debug of input/output virtualization device
US1012082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erial ports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device types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method thereof
US10090916B2 (en) Optical module availabil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041827B (zh) 自动usb主机检测和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021060A (zh) Bmc串口调试系统及方法
CN109298266B (zh) 测试系统、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23937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4003538A (zh) 一种智能网卡的识别方法及智能网卡
WO2019129193A1 (en) Memory card controller, memory card device, method used in memory card controll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upled to memory card device
CN113468028B (zh) 用于计算设备的设备管理方法、计算设备、装置和介质
CN111881074B (zh) 电子系统、主机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058809B (zh) 存储装置及其调试系统
CN113824741A (zh) 一种iic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US9158609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testing device
WO2023030275A1 (zh) 监测器件地址管理方法及装置、基板管理控制器、设备
EP318229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erial ports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device types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447121B (zh) Pcie控制器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6270A (zh) 一种io接口的协议配置装置、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0544690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48311B (zh) 库存管理设定系统
CN115422110B (zh) 电子设备和PCIE Switch芯片的端口配置方法
US20210286744A1 (en) Programmable input/output port
CN213024170U (zh) 计算设备
US10803008B2 (en) Flexible coupling of processor mod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0106-508, 1st floor, No.26, shangdixi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i R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106-508, 1st floor, No.26, shangdixi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il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