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5022A -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5022A
CN113465022A CN202110773478.8A CN202110773478A CN113465022A CN 113465022 A CN113465022 A CN 113465022A CN 202110773478 A CN202110773478 A CN 202110773478A CN 113465022 A CN113465022 A CN 113465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uxiliary
auxiliary heat
current
indoor unit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34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5022B (zh
Inventor
肖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34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5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5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5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5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5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9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dditional radiant heat-discharg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辅热控制方法中,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可以认为此时的电流值较大,在这种电流下持续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一些用电风险,比如电源线的软化、烧焦等问题。因此,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电辅热功能全部关闭,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以提供一段时间的缓冲,减小因电流过大导致的用电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辅热控制装置和多联机空调用于实现上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多联机空调多数会配有电加热。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会存在以下问题:多个室内机同时使用电加热过程中,会出现电流较大的情况。而现有的多联机空调对电辅热的控制逻辑不够合理,导致现有电辅热控制方法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多联机空调的电辅热控制方法不够合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辅热控制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空调,电辅热控制方法包括:
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多联机空调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
若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当前总电流是正在运行的室内机的电流加上室外机的电流,而最大许用电流根据多联机空调本身的额定功率相关,代表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可以认为此时的电流值较大,在这种电流下持续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一些用电风险,比如电源线的软化、烧焦等问题。因此,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电辅热功能全部关闭,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以提供一段时间的缓冲,减小因电流过大导致的用电风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存在任意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的情况下进入电辅热控制模式;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等待第二预设时长后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由于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的原因就在于多联机空调已经在较高电流下运行了长时间,需要等待第二预设时长不启用任何电辅热,来保证在关闭所有电辅热之后系统能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避免因为人为控制重新开启电辅热功能,电流值很快又升高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时长为8~10h,和/或,第二预设时长为20~30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比例为50~6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则将电辅热开启指令对应的室内机加入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等待开启,其中,第二预设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
在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对应的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并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将室内机的电辅热关闭,并在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存在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的情况下,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
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则认为当前总电流很高,应限制总电流继续升高。因此,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则后续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的室内机则不会立刻开启电辅热,而是加入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等待开启,以避免在当前总电流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电流。并且,如果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对应的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意味着该室内机对应的室内环境已经快要达到或者已经达到目标温度,无需再继续开启电辅热,因此将该室内机的电辅热关闭,并在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存在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的情况下,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以满足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的供暖需求。该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多联机空调的电流值过大,同时也可以保证在有室内机关闭电辅热之后,等待队列中的室内机再开启电辅热,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取暖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所有室内机对应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开启电辅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有多个等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则优先开启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因为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对于供暖更加迫切,亟待升高温度,因此保证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大的室内机的电辅热先开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比例为70~8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获取所有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
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小的室内机关闭电辅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则意味着当前总电流极大,需要主动关闭室内机的电辅热。而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则开启电辅热的必要性越小,因此优先关闭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小的室内机的电辅热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辅热控制装置,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用于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多联机空调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
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电辅热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的组成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辅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辅热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0-多联机空调;100-室外机;110-室外换热器;120-压缩机;200-室内机;210-室内换热器;220-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第二温度传感器;240-电加热器;300-控制器;400-总线;500-存储器;600-电辅热控制装置;610-电流采集模块;62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多联机空调往往会配有电辅热功能,利用电发热来辅助热泵供暖。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会存在以下问题:室内机使用电辅热功能过程中,会出现多台室内机同时开启电辅热时,电流突然过大导致空气开关跳闸或者电源线烧焦异味的现象;在高电流状态下运行较长时间,也会使电路面临逐渐升高的安全风险。而现有多联机空调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电辅热仅由用户控制,这样虽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对于用电安全、机组可靠性产生了挑战。在一些商用场景下,为避免因多台室内机同时开启室内机导致电流过大的问题,甚至在安装时就拔除了室内机的电加热器,这样就导致了电辅热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材料浪费,同时对用户舒适性造成较差体验。
现有技术中,因电加热的控制不精细,存在用电安全隐患,机组可靠性、舒适性差等缺陷。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010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010的组成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多联机空调010包括室外机100和多个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内设置压缩机120、室外换热器110,每个室内机200均设置有室内换热器210、第一温度传感器220、第二温度传感器230以及电加热器240。第一温度传感器220用于检测室内机200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30用于检测室内机200对应的室内换热器210的温度(比如盘管温度),电加热器240可以实现电辅热功能。当然,多联机空调010还可以包括四通换向阀、内风机、外风机等,每个室内机200还可以包括对应的膨胀阀,以实现必要的功能,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多联机空调010还包括控制器300,压缩机120、第一温度传感器220、第二温度传感器230、电加热器240均与控制器300电连接。控制器300能够接收信号和指令,并控制室内机200、室外机100运行。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300可以设置于室内机200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100,或者控制器300也可以是分开地设置在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的多个控制组件。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辅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电辅热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多联机空调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
步骤S200,若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当前总电流是正在运行的室内机200的电流加上室外机100的电流,而最大许用电流根据多联机空调010本身的额定功率相关,代表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可以认为此时的电流值较大,在这种电流下持续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一些用电风险,比如电源线的软化、烧焦等问题。而电辅热功能的开启是通过开启电加热器240实现的,电加热器240开启后电流会提高,因此,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将电辅热功能全部关闭,也即关闭电加热器240。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以提供一段时间的缓冲,减小因电流过大导致的用电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010的最大许用电流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500中,可以根据多联机空调010的匹数来设置最大许用电流,比如:5P以下外机对应20~35A;10P以下外机对应35~40A;20P以下外机对应50~60A;30P以下外机对应80~90A。
在步骤S100中,获取最大许用电流可以直接从存储器500中调取该值,也可以在初次上电时检测系统匹数,再确定多联机空调010对应的最大许用电流。当多联机空调010运行后,控制器300能够持续地获取各个室内机200的瞬时电流以及室外机100的瞬时电流,各个室内机200的瞬时电流加上室外机100的瞬时电流之和,则是当前总电流。在运行过程中,控制器300还能够通过各第一温度传感器220持续地获取各个室内机200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通过各个第二温度传感器230获取各个室内机200的换热器温度(即室内换热器210的温度)。此外控制器300还可以获取各个室内机200的目标温度,目标温度是用户期望室内环境温度能够达到的温度,通常通过指令发送给控制器300。控制器300可以每隔5-10min检测当前各个室内机200的目标温度。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存在任意一个室内机200开启电辅热的情况下进入电辅热控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个室内机200的电加热器240开启后,控制器300便会进入电辅热控制模式,但如果已经进入电辅热控制模式,则继续该模式,而不是重新开启该模式。可选地,可以在任意一个室内机200接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后,进入(或者维持)电辅热控制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进入到电辅热模式之后,控制器300可以时刻监测当前总电流,一旦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则开始计时;如果出现当前总电流低于最大许用电流,则计时清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监测当前总电流在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以上的持续时间。如果持续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长,则关闭所有正在使用电辅热功能的室内机200的电加热器240。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等待第二预设时长后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由于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的原因就在于多联机空调010已经在较高电流下运行了长时间,需要等待第二预设时长不启用任何电辅热,来保证在关闭所有电辅热之后系统能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避免因为人为控制重新开启电辅热功能,电流值很快又升高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时长为8~10h,和/或,第二预设时长为20~30min。可选的,第一预设比例为50~60%。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图。如图4所示,除了将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作为一个阈值进行监测以外,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0,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则将电辅热开启指令对应的室内机加入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等待开启,其中,第二预设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
步骤S320,在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对应的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并且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将室内机的电辅热关闭,并在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存在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的情况下,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
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则认为当前总电流很高,应限制总电流继续升高。因此,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则后续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的室内机200则不会立刻开启电辅热,而是加入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等待开启,以避免在当前总电流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电流。并且,如果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200对应的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而室内机200的换热器(即室内换热器210)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意味着该室内机200对应的室内环境已经快要达到或者已经达到目标温度,无需再继续开启电辅热,通过室内换热器210已经足够,因此将该室内机200的电辅热关闭,并在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存在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200的情况下,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200开启电辅热,以满足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200的供暖需求。该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多联机空调010的电流值过大,同时也可以保证在有室内机200关闭电辅热之后,等待队列中的室内机200再开启电辅热,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取暖需求。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可取48~50℃,预设温差可选为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当前总电流在第一预设比例以上(未达到第二预设比例),尚能够继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再停止电辅热,以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取暖需求;但第二预设比例是个更高的比例,面临更高的用电风险,因此应严格限制继续提高总电流,需关闭一个电加热器240,才能开启另一个电加热器240。可选的,第二预设比例为70~80%。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20中,控制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200开启电辅热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所有室内机200对应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200开启电辅热。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温度特指室内环境温度,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得。如果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有多个等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200,则优先开启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200,因为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200对于供暖更加迫切,亟待升高温度,因此保证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大的室内机200的电辅热先开启。当然,如果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只有一个室内机200,则直接开启该室内机200的电加热器240,无需再进行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的判断。
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因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并且室内机200的换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原因,关闭了多个室内机200的电辅热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一次性开启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多个室内机200的电加热器240,仍可以按照温差越大优先级越高的逻辑来选择开启哪一些室内机200的电辅热功能。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10,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获取所有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
步骤S420,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小的室内机关闭电辅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则意味着当前总电流极大,需要主动关闭室内机200的电辅热。而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则开启电辅热的必要性越小,因此优先关闭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小的室内机200的电辅热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比例比第二预设比例更大,可取80~90%。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辅热控制装置6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辅热控制装置600,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610,用于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多联机空调010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
控制模块620,用于在当前总电流达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电辅热控制模式。
应当理解,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用于实现对应功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能够存储在存储器500中,被控制器300调用、执行,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上述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参考前文对电辅热控制方法的介绍。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010的方框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300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010还包括存储器500和总线400,控制器300通过总线400与存储器500连接。
控制器30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控制器3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流程框图。
存储器500用于存储程序,例如图6所示的电辅热控制装置600。电辅热控制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500中或固化在空调器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控制器30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上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揭示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存储器500的形式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在可选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0还可以与控制器300集成设置,例如存储器500可以与控制器300集成设置在一个芯片内。
虽然本申请披露如上,但本申请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辅热控制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控制方法包括:
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若所述当前总电流达到所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则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存在任意一个室内机开启电辅热的情况下进入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所述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等待第二预设时长后退出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8~10h,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2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为5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下,所述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总电流达到所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二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电辅热开启指令,则将所述电辅热开启指令对应的室内机加入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等待开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比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
在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对应的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并且所述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将所述室内机的电辅热关闭,并在所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存在待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开启电辅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开启电辅热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电辅热待开启队列中所有室内机对应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室内机开启电辅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为7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下,所述电辅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总电流达到所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三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获取所有已开启电辅热的室内机所对应的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比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
控制对应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最小的室内机关闭电辅热。
9.一种电辅热控制装置,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用于在电辅热控制模式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最大许用电流以及当前总电流;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总电流达到所述最大许用电流的第一预设比例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电辅热,并退出所述电辅热控制模式。
10.一种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辅热控制方法。
CN202110773478.8A 2021-07-08 2021-07-08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Active CN113465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3478.8A CN113465022B (zh) 2021-07-08 2021-07-08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3478.8A CN113465022B (zh) 2021-07-08 2021-07-08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5022A true CN113465022A (zh) 2021-10-01
CN113465022B CN113465022B (zh) 2022-08-19

Family

ID=77879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3478.8A Active CN113465022B (zh) 2021-07-08 2021-07-08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50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3667A (zh) * 2021-10-14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的换热控制系统、方法及空调器
CN115076940A (zh) * 2022-06-27 2022-09-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方法和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9786A (ja) * 1993-11-15 1995-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ヒーター電流検出制御装置
KR20010047784A (ko) * 1999-11-23 2001-06-15 구자홍 히트 펌프식 에어컨의 과열방지 장치
CN103542495A (zh) * 2013-10-31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642545A (zh) * 2016-11-29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负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59693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电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CN111692700A (zh) * 2020-06-02 2020-09-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空调器
CN112611091A (zh) * 2020-12-22 2021-04-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9786A (ja) * 1993-11-15 1995-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ヒーター電流検出制御装置
KR20010047784A (ko) * 1999-11-23 2001-06-15 구자홍 히트 펌프식 에어컨의 과열방지 장치
CN103542495A (zh) * 2013-10-31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642545A (zh) * 2016-11-29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负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59693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电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CN111692700A (zh) * 2020-06-02 2020-09-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空调器
CN112611091A (zh) * 2020-12-22 2021-04-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3667A (zh) * 2021-10-14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的换热控制系统、方法及空调器
CN115076940A (zh) * 2022-06-27 2022-09-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方法和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装置
CN115076940B (zh) * 2022-06-27 2023-08-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方法和空调机的电加热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5022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5022B (zh) 电辅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07477820B (zh) 空调控制系统、检测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07857B (zh) 空调电加热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336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WO2019100774A1 (zh) 一种电加热器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9405053B (zh) 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炉
JP6223266B2 (ja) 電源切替システム
CN108626856B (zh)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设备
CN113091145B (zh) 水洗空气装置的保护方法、装置及其空调
CN107270475B (zh) 空调室外机自主休眠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6195785A (ja) 耐候型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17580B (zh) 风机盘管与冷热源设备模式互锁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554676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3657896B2 (ja) デマンド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マンド制御装置
CN111059693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电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US9797405B1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fan control for electric or gas furnaces and heat pumps in heating mode
CN110091691B (zh) 一种空调器的风机融冰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JP2009273262A (ja) 電気機器の供給電流制御装置
CN108375169B (zh)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空调器
CN115289599A (zh) 一种辅助电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7515831A (zh) 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775929A (zh) 储能系统的温湿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7023A (zh) 一种快充模式下的受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受电设备
CN11507689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29277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